高中政治人教必修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感知哲学,从而亲近哲学,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充满哲学,“生活处处皆哲学”。

本课主要通过提供适量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学习资源,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建构生活化的课堂。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应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一个概念:联系的含义。

2.理解三个观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3.把握一对关系:事物的客观联系与人的主观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图片资料,通过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学会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树立唯物辨证的世界观,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2.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联系,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难点 : 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四、教学课时:

1个课时

五、教学模式:

“导思议展评检”6环节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一)老师导课环节:

1、一则故事导入。(课件显示)

问题: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标题(课件显示)

2、介绍本框题的考纲要求、教学重难点及本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课件显示)(二)学生自主学习环节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联系的含义:

3、联系的特性: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4、探究题

【探究一】

(1)判一判

(1)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着的。()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4)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建立新的联系。()(5)联系具有普遍性,因而联系也是无条件的。()

(2)连一连

左邻右舍、古往今来联系是客观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联系是多样的

上有老、下有小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联系是普遍的

【探究二】

材料一:2003年10—11月,太阳风暴猛烈袭击地球。太阳风暴喷射出的大量紫外线、X射线以及高速带电粒子流,对地球磁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日本通信卫星受损,美国火星探测器的一台设备暂停工作,中国境内的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瑞典的一个城市停电1小时。

以上事例说明了哲学世界中的什么问题?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材料二: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包括森林、海洋、草原、农田、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材料三:据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

的用水量。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会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影响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废旧电池通过诸多环节危害人类健康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讨论环节

1、讨论内容为【探究一】【探究二】。

2、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讨论时要认真专心,不能说闲话,把相关内容的答案补充完整,以备激情展示。

(四)学生展示环节

1、学生展示分口头展示和书面展示。口头展示内容是【探究一】,书面展示内容为【探究二】。

2、口头展示要求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语速适中。书面展示要求书写规范,版面整洁,字体漂亮。每则材料分别找两名学生进行对比展示。

(五)老师点评环节

1、对于口头展示部分,学生边展示,老师边点评并纠错。书面展示部分从三方面进行点评:字体是否工整漂亮;版面是否规范整洁;内容是否完整并符合答题要求。学生展示完,老师点评打分并放课件,以便学生补充答案。

2、点评本框的重难点(课件展示)

(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性:

①联系的普遍性:(举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

表现:(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孤立的事物存在

(问题):有人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那么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这种说法对吗?(课件显示)

学生交流、师生交流解决(略)

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过渡)生态系统的联系图

老师:生态系统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不管你承认与否,一旦建立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客观存在的。

②联系的客观性

A、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区分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举例子,显示人为事物的联系与自在事物联系的图片(课件显示)

学生交流给出答案。

教师: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是客观的?

分析原因: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

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过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出台相应政策,加强合作,应对危机。

老师:面对客观联系,人们是不是无能为力?

学生:不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学生结合事例说明略)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固有)联系,切忌主观臆造联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