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变莲师法相及简要介绍
示现八相——释迦牟尼
示现八相综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一生,通名“示现八相”,也就是他一代的事迹,可以分为八个阶段: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天,待时机成熟便下降人间。
我们所依存的这个世界,由成住到坏灭,历劫无数(无量劫),其小者如地球上已有若干次冰河时期或洪水时期,沧桑多变,但佛法的存在,却绵延不绝。
我们现在还在“普贤劫”中,就是说此一宇宙万亿年的时间里,会有很多的圣贤,陆续诞生,由于修习大乘佛教的菩萨道,已证十地菩萨果位,此生命终,即上生于天众中的“兜率天”或“兜率内院”,名为“一生补处菩萨”。
待此世界中另一劫数到来,人类历史变更,世上佛法衰息,这一生补处菩萨,便又重经人道而降生,出家乃至成佛,于是佛教大兴,佛法因以住世。
现在的一生补处菩萨——弥勒,也就是未来世界的候补佛。
释迦牟尼成佛已久,住在他方世界,这次降生递补为我们“娑婆世界”过去劫以来的第七佛(或说贤劫以来的第四佛),其任务就是普度地球上的众生。
二、托胎:乘六牙白象,降神母胎。
选择印度为出生地的原因:1、地理环境、天然气候差异较大,集中于一国(热带、温带、寒带),便出现学派林立,思想多元,等级森严,贵贱悬殊的复杂局面,而这种局面有利于区分凡圣。
1、南印——热带,北印靠近喜马拉雅山,中印为温带。
2、自古至今文化语言没有统一,文字达六十多种,梵文只是一种。
3、虽一直号称一国,其实还是部族分领,各据一方。
4、四种性制度,形成四种阶级,出现极不平等,故需慈悲宏愿者应运而生,指示人性的升华成就。
(1)婆罗门:为世袭而职司祭祀的专业僧侣,是宗教文化教育的中心,位居上品,受人尊敬,为精神及思想领导的高阶层。
举凡军国政治,也都为其所左右。
(2)刹帝利:即王候武士,集军政权于一族,为世袭的统治者。
(3)吠舍:为从事农工商的平民阶级。
(4)首院罗:为地位卑下、生活艰苦的世奴贱民。
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东方中国、印度、西方埃及、希腊,唯东方潜能深厚,西方支流易变异,而其中又数中国为根为本,为长远计,佛教文化产生于印度,兴盛于中国,不失为尽善尽美之策。
藏文化中的八瑞吉祥图案
八吉祥亦称八瑞相、藏八仙和藏八宝。
八瑞相是藏族传统的吉祥图,在寺院、民居、法器、服装、餐具、图书、哈达、绘画作品、鞍具、地毯、笔盒等上都能见到,是一种最常见的图案。
它由八种象征吉祥、圆满、幸福的图案组成。
八吉祥記如果放在家中供養可帶來吉祥如意,送給別人也可讓別人獲得吉祥如意,我們以最好的八吉祥記來供養佛菩薩,象徵自己福慧圓滿。
所以我們由心中化出八位供養天女,八天女獻上八吉祥記供養對空中的無量佛菩薩,使我們福報廣大、智慧增長,也願一切眾生同時都能福報廣大、智慧增長。
八吉祥图案之金轮金轮,又称法轮,藏语谓之“柯鲁”。
金轮除与其它七宝相组合外,还可单独使用,也常与祥麟组合成著名的“祥麟法轮”。
金轮象征佛法,是佛法的喻称。
对金轮有两种解释:一是佛法能摧破众生烦恼邪恶,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摧破山岳岩一样,故“轮”如佛法;二是佛祖说法,如车轮辗转不停,所以将说法喻为“轮”。
经中说,“轮具二义,一者转义,二摧辗义,以四谛轮转度与他,摧破结惑,如王轮宝,能坏能安。
法轮亦尔,坏烦恼怨,安住谛理。
”此外,相传佛祖在鹿野苑说法,梵天等将一“轮”(当时为一种武器)献给他,从此“轮”与佛法有了联系,并标志着《经藏》《律藏》和《论藏》。
金轮的形状很多,主要有两种,一是有装饰托的,即金轮镶嵌在桃形镂花之中,下为莲花托;二是简单没有任何装饰的,这种轮的图案广泛应用于各种书刊、法器和建筑之上。
八吉祥图案之胜利幢胜利幢亦称胜利幢、宝幢、幢,藏语谓之“杰参”,梵文称作“驮缚若”和“计都”。
幢原是古印度军队的一种旗帜,当战胜对方时,幢做为打胜仗的标志要高高举起,万众为之高呼。
佛教兴盛后,幢逐渐为佛教僧人在法事活动中采用,并标志佛法坚固不衰,战胜邪门歪道,蓬勃发展的意义。
幢有两种,绸缎幢,长筒状,以九层彩锦缎缝制,其色彩以蓝、白、红、绿、黄、蓝、白、红、绿排列,杆顶为宝珠和三叉矛,主要置于佛堂内;铜制幢,以铜皮打制而成,其上镌刻有咒文、狮头、璎珞,幢顶为火焰宝,幢盖呈六角或八角形,并在每角之上挂有一铃。
八相成道
【八相成道】(名数)佛陀以成道为中心,示现由始至终一期之相状,谓之八相成道。
成道虽为八相中之一,然为八相中之主脑,故别揭成道之名。
八相经论所说存没不同,而大要有二说。
大乘起信论所说者,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天,在彼天四千岁。
见时机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
二、入胎,乘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胁入胎之相也。
三住胎,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说法之相也。
四出胎,四月八日于蓝毗尼园由摩耶右胁出生之相也。
五出家,十九岁(或二十五岁)观世之无常,出王宫入山学道之相也。
六成道,经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成佛得道之相也。
七转法轮,成道以后五十年间说法普度人天之相也。
八入灭,八十岁在娑罗双树下入于涅槃之相也。
起信论曰:‘随其愿力能现八种,利益众生。
所谓从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于涅槃。
’天台大师之四教仪,除第三之住胎,加入第五降魔之相为八相。
四教仪四曰:‘释菩萨位略为七位:一发菩提心、二行菩萨道、三种三十二相业、四六度成满、五一生补处、六生兜率天、七八相成道。
(中略)所言八相成道者:一、从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
古来以此二说为大小乘之别,初为大乘之八相,后为小乘之八相,然此二种八相,仅开合不同耳,非区别二乘也。
’佛祖统纪二曰:‘述曰:大乘开住胎合降魔于成道,小乘开降魔合住胎于托胎。
住胎见起信,降魔见四教仪,此先达之论也。
今观大小皆有住胎降魔之文,如华严云菩萨住母胎已,示现出家成道等相,此大乘住胎也。
因果经,菩萨在母胎行住坐卧,一日六时,为诸天鬼神说法,此小乘住胎也。
华严离世间品菩萨出家成道降魔转法轮等。
妙乐云:四德各有四降魔相,此大乘降魔也。
因果经,既降魔已,即便入定,明星出时,得最正觉,此小乘降魔也。
今欲顺八相之言,且用起信四教仪二文开合为证。
’【八相成道图画】(图像)有部毗奈耶杂事三十八曰:‘尔时世尊才涅槃后,大地震动,时大迦摄波作是念:此未生怨王,胜身之子,信根初发,彼若闻佛入涅槃者,必呕热血而死,我今宜设方便。
莲花生大师简介
莲花生大师简介
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开宗祖师,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的总集化身,被尊称为「第二佛」或「咕噜仁波切」。
莲师,众生的依怙主,以国王游戏之姿昂然而坐。
(国王游戏坐姿,即两脚散开舒缓而坐。
)
莲师蓄发、蓄胡须,示现在家相;昭示在家行持密法者,如果如法精进,也会得到大成就。
右手法器:以「期克印」,持「五钴金刚杵」。
期克印,是镇伏、恫吓邪恶的手印。
五钴杵,则表示具足五佛五智。
左手法器:持「嘎巴拉」,内有「长寿宝瓶」。
( 长寿宝瓶内盛长寿甘露,表示行者如法修持的话,可和莲师一样证得无死虹光大成就。
)
莲师的左臂上倚放着一把卡杖嘎(三叉杖),由上而下的严饰为:
1. 中央燃烧着智慧火焰的三叉戟:表具足智慧火,能灭三界众生的三毒烦恼。
2. 串着三颗人头:表具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智,圆证法、报、化三身。
3. 十字五钴杵:表十方诸佛的总集,五方佛的心子。
4. 随风飘荡的吉祥宝缦上,有一对铃鼓:表具足智慧与方便,以及象征法音宣流。
简言之,此杖表示:莲师拥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清净无染的智慧与功德,以及善能回遮一切不善、邪恶势力的加害,而赐众生安稳吉祥。
莲师蹙眉、睁眼、直视前方的炯炯眼神,是为了调伏刚强难伏的大力妖魔恶鬼而示现的。
虽是示现微愠的忿怒相,但内心为圆满的慈悲与智慧。
真的是不舍众生,用心良苦的示现啊!。
藏传佛教八吉祥图案生成年代推论
区佛教发展宏章的是松赞干布。
在其当政之时,吐蕃王朝疆域扩大,国力强盛。
与南方的泥婆罗(尼泊尔)及东土的大唐王朝都建立了文化交流关系。
期间,松赞干布先后迎娶墀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入藏,并建大昭寺、小昭寺奉佛礼拜。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有汉传大乘显教典籍及汉僧,而墀尊公主则是将印度佛教传入,同时据《青史》《西藏王臣记》等记载松赞干布派遣大臣吞米桑布扎赴印度学习梵文,后创制藏文,这样就为后世的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此时的佛教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因为是时吐蕃的宗教崇信仍然以本土的臃肿苯教为主,对外教持有偏见,排斥态度。
甚至很多苯教信仰的王公权贵为己私利明确反对佛教,所以佛教处境艰难,佛教艺术更是无从谈起。
此后,自赤德祖赞(704-755年)至朗达玛灭佛[3]的130多年间,佛教在西藏得到极大发展,成就显著,期间印度佛教密宗更因寂护、莲花生[4]相继入蕃而得以在西藏生根,发展。
此时即有寺院建立,也应该有佛教壁画等艺术形式的产生,然而,这些壁画大部分都为后世元明时期所覆盖。
(2)后弘期。
自朗达玛灭佛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佛教在西藏发展趋于停滞,佛教信仰也由宫廷走向民间,成为继苯教之后又一具有西藏地域特色的宗教信仰,此时的藏区佛教开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征。
大致约一百年之后,益西沃[5]舍弃王位出家弘扬佛法,后又邀阿底峡[6]入藏弘法,由此拉开西藏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高潮。
然而,藏传佛教艺术的真正发展、兴盛却是在古格王朝时期(约10-17世纪中叶)。
此时期吐蕃王族后裔迁逃至阿里地区,这时期藏传佛教艺术得到极大发展,石窟壁画、雕塑、造像等都有大量精美作品产生,此时期的佛教艺术作品事实上成为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内容。
此后,元、明、清诸代,西藏佛教发展愈加昌盛,藏传佛教八吉祥图案,又称八宝图、八瑞相图,包括法轮、法螺、宝伞、宝幢、宝莲、宝瓶、金鱼、吉祥结(盘长)这八个吉祥图案。
佛教八宝是中国传统装饰的代表性图案。
关于藏传佛教八吉祥图案的生成历史年代研究,首先应对西藏佛教艺术发展有大致的认识和了解。
西藏色达·金马导游词
西藏色达·金马导游词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我是**旅行社导游**,欢迎你们来到“金马”草原旅游。
首先,我代表热情好客的金马儿女热忱欢迎您和您家人的到来,能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服务,是我的荣誉。
金马草原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古朴谆厚的民风民俗,巍峨连绵的雪山群峰,星罗棋布的溪水河流,神秘传奇的藏民族文化,希望给您和您家人旅途增添无穷的乐趣,给您带来美的享受。
色达在藏语意为“金马”,传说在这富绕美丽的草原上,人们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后人为祈祷福祉而得名。
色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鞭长莫及,政令难达,长期游离在历代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形成各自为政的自由游牧状态,成为“化外之域”、“政力未逮”之地,长期为部落头人世袭制,至1952年8月,色达和平解放。
现在的色达雪山草地景色奇丽多姿,民族特色浓郁鲜明,格萨尔王遗迹遍布境内,被世人称为格萨尔王最后的部落——瓦须·色达,这里有格萨尔王与王妃珠姆留下的美丽传说,这里有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骨系部落文化,这里的宗教文化更添神奇,是令人仰慕的吉祥之地。
游客朋友们你们现在进入的是色达“金马”草原第一个旅游景点“歌乐沱勒穷”,“勒穷”藏语意为“圣地”,以雪域高原四大神山之一而著称,勒穷因奇观美景的“神仙岩”而得名。
“神仙岩”山峰形状独特,状如雁头,并生长有芳香柏和竹子等葱郁茂密的植物。
请往山腰看,有天然菩堤,塔呈白、蓝、黄三色,塔内有达尔拉仙境、永恒自然灯、无量光佛等各塔类佛像。
被称之为极乐世界的修行岩溶洞,其浸水处有帕米佛像、吾金大师佛像、无量光佛像、长寿佛像以及吾金大师的亲笔题词;请再往上瞧是称为空行母的秘密住所,住所有大小4个溶洞,棱形排列,大者可容30人,小者1人可曲腰而入。
在洞中流水的反照下,洞壁上显出各色壁画和尊尊佛像,给溶洞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山正面岩壁处显有古孟加拉文、梵文字母等字样。
八识心王
八识心王(名相解说)八识心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
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
1,第六识意识。
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意识是由末那识触五根所现五尘境诸法后而起作意,想要仔细分别法尘,而由如来藏生出来的。
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
这就是说,能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都是意识心,都是因为五根接触外五尘,然后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而有。
若五根全部毁坏、或全身麻醉期间,五根不能接触外境,则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之前五识悉皆不起,五根不能作用故末那不触法尘,则了了常知之意识心亦不能起。
故知以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为真实心的诸方大师,其实都是落在意识心的境界里,把依诸缘而有的意识心当成常不坏的我而不自知。
意识有证自证分,能返观自己,能感觉到自我的存在,所以人往往会以为意识——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当作自己。
故西方有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这就是把意识心当成我了。
末那识和第八识无自证分,所以必须通过意识才能找到它们,借假修真。
2,第七识末那识。
末那识亦即小乘佛法所说之意根。
末那识,由如来藏所生,非有形色,故名为末那识。
末那识具有“恒、审、思量”的体性。
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五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
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它“审”。
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思量作主——遍计执性,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它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不断地攀缘一切法。
莲师法相的介绍及意义(图文)
莲师法相的介绍及意义(图文)莲师法相的介绍及意义(图文)莲花生大士大伏藏师秋吉林巴取出的法帽莲师亲自用过的金刚杵(康藏多吉扎寺内)莲花生大士亲自用过的降魔杵桑耶寺落成的开光仪式上为莲花生大师曾使用过的铃杵敏珠林寺现存圣物之一蓮師天鐵降魔普巴杵莲师用过的金刚杵莲师天电铁质金刚杵珍贵的莲师法衣法王冠—在世法上表莲师为当时西藏的国王,爱民如子,堪为君主人王,故能着此王冠。
以出世法而言则表莲师为集十方三世三宝三根本于身的无上法王,更是代表十方三世诸佛教化众生的密宗教主,能赐予一切众生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毕竟安乐解脱。
眼神—莲师怒目直视的眼神,是为调伏一切刚强难伏的魔外众生而示现的忿怒相,但内心极具圆满的智慧与慈悲。
了义来说,莲师的睁眼直视,更象征了修行者皆应由「内观直视」那众生原来本具、无造作的心性而证得佛果。
大部份的显教佛像均是慈眉善目的,这是为了接引有善根的众生,但对于恶性阐提的大力妖魔恶鬼,密宗的本尊常现忿怒像以度化降伏之,此尊莲师是寂静、忿怒悉皆圆具之相。
莲师同时身着白、红、蓝法服、国王服与袈裟服—莲师身具「国王」与「法王」的身份,表莲师于显密教法得圆满总持而任运自在,更表世出世法不二、轮回涅盘不二、明空不二、空乐不二、悲智不二、空悲不二,一切相对性、绝对性法性缘起现象的圆融整合与圆满具足。
「法服」乃表莲师善能以法自服,更能以法服人的胜义,五种法服表莲师身、口、意、功德、事业吉祥圆满成就,具足五部如来之最上心要与成就,具足四部瑜伽(作、修、瑜伽、无上瑜伽)及三种密续(父续、母续、无二续)的命根与成就,具足五根、五力转五蕴、五毒为五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而成就五身(法身、报身、化身、大乐智慧身、法界体性身)的境界。
蓄发及蓄胡—表修持密法行者若如法精进,不分出家、在家俱可成就而证得无上佛果,莲师所示现的无二分身大成就者中,有很多都是示现在家相的行者。
莲师右手持「九钴杵」—一般的莲师像右手是以期克印(密宗手印的一种,是为降魔印),持「五钴杵」,表莲师具足「五佛五智」,能转五毒为五智。
八相成道
即八种仪相,又作释迦八相、如来八相、八相示现等。
乃佛陀一生之化仪,总为八种相。
自古即有此说,表现了佛整个一生的历史过程。
第一相降兜率相:释迦牟尼在经历了本生故事中所叙述的种种轮转生后,便在兜率天内院与众神计议,决定最后一次转生选在迦毗罗卫国,因为往古诸佛出世,都生于此。
尔时菩萨即现五瑞:放大光明,大地震动,诸魔宫殿隐蔽不现,日月星辰无复光明,天龙等众悉皆惊怖。
现此瑞兆,于是下生,故称降兜率相。
第二相托胎相:菩萨将托胎时,观净饭王性行仁贤,摩耶夫人前五百世曾为菩萨母,故住胎于摩耶夫人腹中。
大机之人,见乘旃檀楼阁;小机之人见乘六牙白象,无量诸天作伎乐,从右肋入,身映于外,行住坐卧与天上无异,如处琉璃。
故称托胎相。
第三相降生相:四月八日出生时,摩耶夫人在蓝毗尼园,手攀无忧树枝,菩萨渐渐从右肋出,于是树下生七茎莲花,大如车轮。
菩萨处于花上,自行七步,举右手而言:“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
”此时难陀、跋难陀二龙王于空中降温、凉二水,为佛沐浴,故佛诞日亦称“浴佛节”。
太子身呈黄金色,具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故称降生相。
第四相出家相:悉达多太子,少时生活富豪,净饭王希望他能继承王位,特为他筑寒、暑二宫,挑选许多美女服伺,然而他不为世间的荣华富贵所心动。
19岁时,太子出游四门,见到农夫在田间流汗苦干、耕牛遭农夫鞭打等生老病死苦相,即厌世无常,决心出家寻找脱离苦海的真理。
但当他告知父王时,却不被允许。
二月七日,太子身放光明,照四天王宫乃至净居天宫。
诸神来到太子所曰:“无量劫来所修行愿,今者正见成熟之时。
”太子遂于后夜跳出宫墙,乘马至跋伽仙人苦林中剃除须发,故称出家相。
第五相降魔相:太子出家后,苦行6年,每天只吃一餐,形体孱弱,瘦骨嶙峋,脸色枯黄,唯有双目炯炯有神。
但并未获得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修,他来到尼连禅河中,冼去多年积垢,使精神焕发。
离河不远处有一财主为儿子做满月,用牛乳制成乳糜,准备祭祀树神,派女仆先去洒扫,发现太子坐于树下,宛如天神,乃回报主人,主人立即以金钵盛满乳摩供奉于太子,使之恢复了体力。
八大嘿噜嘎——精选推荐
⼋⼤嘿噜嘎⼋⼤⿊噜嘎是宁玛巴中莲师最根本的修持,这个法是总集经典、密续及⼝诀的⼼髓。
法⾝密严净⼟是由普贤王如来亲⼝宣说,由普贤王如来⾃⼰化现的眷属,接受了这个⼼意的传承,在天界传下了表意传承,于是有⽂字的记载,在印度的迭界遮巴舍利塔传给了事业⾃在空⾏母( 玛哈嘎尔门札尼),事业⾃在空⾏母则将法本藏在舍利塔中,释迦牟尼佛也亲⾃认证这个法,后由印度之⼋位⼤师(⼋⼤持明)经由神通⼒得晓藏经地。
于是在施达⽡那⼫林聚会,经⼋位⼤师共同⼊定七永⽇之祈请,事业⾃在空⾏母现⾝,⼋位⼤师分别得获⼋部特别密续,其分别为:1. 贝玛拉密札:善逝总集续部(⽢露功德、⽢露药类、报⾝药师佛等)。
代表名称:⼤殊胜(千秋)⿊噜嘎。
2. 妙吉祥友⼤师:⽂殊⾝续部(寂静:⽂殊等,忿怒:阎摩敌等) 。
代表名称:⼤威德⾦刚。
3. 龙树菩萨:莲花语续部(寂静:长寿佛类、阿弥陀佛类、⼤观⾳类,忿怒:马头明王,极怒事业:⿊马头明王)。
代表名称:马头明王。
4. 吽嘎拉⼤师:真实意续部(寂静:⾦刚萨埵等,忿怒:扬达⿊噜嘎等,附属意种姓:⾦刚⼿类)。
代表名称:真实意⿊噜嘎。
5. 札巴哈德:普巴事业续部(寂静:⾦刚萨埵,忿怒:普巴⾦刚等)。
代表名称:普巴⾦刚。
6. 达那桑智达:召遣玛莫续部(差遣玛莫) 。
代表名称:⽆上⿊噜嘎(现前圆满王)。
7. 绒容布咕嘿雅:世间供赞续部。
代表名称:普降傲慢(哲巴衮都) 。
8. 寂藏:猛厉诅咒续部。
代表名称:⿊具⼒尊(朵滇那波)。
莲师⾃⼋位上师(⼋⼤持明)处得致⼋⼤⿊噜嘎所有的密续、仪轨与诀窍,并获得所有的悉地,⽽⼰⾝亦得致「⼋⼤持明善逝集会法藏」。
于是莲师与⼋⼤持明上师⽆⼆⽆别,⼋⼤持明成为莲师之眷属。
因⽽莲师被尊称为⼋⼤持明总聚。
秋吉林巴岩藏法
秋吉林巴新岩藏法《莲师心要修法,遣除所有障碍者》共加行的引导:共加行共加行法分为四部分,当凝思於:1、能够有暇与财富之困难。
2、生命的无常。
3、业报因果之沈思。
4、轮回的俱生错谬与过患。
1、能够有暇与财富的困难。
有暇与财富是非常困难具足的,假若我不能马上利用它们,来圆满利益众生,将来,我如何能做到呢?如此说后,以下列《耶些宁波道次第》(Lamrim Yeshe Nyingpo)的口诀教授来沈思:具足圆满自由与财富的色身,如同乌顿瓦拉花(Udumvara)是非常稀有的(此花仅於诸佛出世方开)假使你能熟稔运用它的方法,你会发现其价值远大於如意珠。
如此沈思、念诵后,说:成为地狱,饿鬼,畜生之众生,阿修罗,长寿天神,有著错误见解,或值无佛出世时,以及六根不全,无法了解佛法意义,此为八无暇。
五种自身生起之顺缘是:身为人身,生在中国,五官完整,正业、无宿业颠倒、并对三宝具足信心。
五种由外来之顺缘是:有佛出世,佛转法轮,正法住世,弟子追随,并愿慈悲利他。
他们被如此叙述。
而寂天菩萨也曾说:以我执来行为,即使是人身亦将难获。
假如未能获得人身,便仅有恶业而无功德。
如过去的话:人身之难得,正像有支漂流在大海上的木头,而你能将头放在该浮木之木洞中。
教法中更说明地狱众生之数如大地微尘之多。
而饿鬼之多如恒河沙数。
畜生之数则等同暴风雪之片数目般。
而天神与人身之数相比,人身更较指尖上的灰尘还少。
一般说来,投生上三善趣的已是极少,更何况是自由而富足的人身。
此生之精要在八种有暇~是八无暇的反面,五种由自身生起之财富像是一具殊胜形象。
五种由外生起之富足像是阳光在此形象上的不同光明。
这些是特殊品质,即十种财富。
如今你已得到这个极难得之,具有八种自由和好的品质之珍贵人身。
你应做此想:若我不能修行真实的佛法,以证得无漏与永恒的快乐,那么将来要再获得如此大利益的自由之身极为困难。
假如我投生到下三道去,将无法思惟佛法,由于无法取决何者应为与不为,我无止尽的堕於三恶道,因此我要从这一刻起驱策自己。
《八识规矩颂》浅解
《八识规矩颂》浅解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20 07:37:50 / 个人分类:藕益大师《相宗八要》直解查看( 259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此《八识规矩颂》,乃唐玄奘大师所作,为唯识宗主要教典之一。
颂将八识分为四章,每章十二句,将五十一心所,各分属于本识之下,条然不紊,所以称为规矩颂。
《成唯识论》汇成十卷,文繁义富,学者畏难。
窥基法师乃请大师集《成唯识论》要义而作此《八识规矩颂》,言简意赅,提纲挈领。
若能于此颂透彻明了,则识论大义,思过半矣。
此颂古注极多,然皆古文作成,难便初机。
今试以语体文加以解释,名曰浅解。
先列颂文,次出浅解。
五识颂:“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颂,即是颂眼、耳、鼻、舌、身五识。
为什么不将此眼等五个识分别颂?因为此五识,缘境之时,都是性境、现量,可并在一起来颂,而且在果上转八识成四智时,此五识一齐转为成所作智,考虑对应关系,也是放在一起来颂比较适当。
第一句是说眼等所缘之境,是性境,三量(现量比量非量)之中,属于现量,三性(善、恶、无记)之中,是三性皆通。
什么叫性境?性是实义。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必须从人们眼等五根各有浮尘根与胜义根谈起。
第一浮尘根。
它是有形相的,长在身上,肉眼能见,但它实际上是无知觉作用的。
第二是胜义根,或称净色根。
它依附于浮尘根之上,最极清净,但肉眼不能见,唯天眼能见,此根有发识(即知觉)之用。
对境之时,依外境各各自变相分,为自识的见分所缘,如照相机将外境摄入机中一般,唯识家所谓自变自缘者也。
所谓性境,即指自变自缘之境。
现量者,指人们初见自变自缘之境时,尚不起一念分别、筹度之心,称为现量。
说通三量者,此眼等五识,是善、恶、无记三性皆通的。
“眼耳身三二地居”,这句是说眼等五识所能起作用地方。
眼、耳、身三识,唯居止于欲界五趣杂居地和色界初禅的离生喜乐地二处。
为什么呢?因为欲界眼耳鼻舌身五识全起作用,初禅天只有眼耳身三识起作用,其余鼻舌二识不行。
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
如来十种名号
•
所谓如来十种名号分别是1.如来、2.应供、3. 正遍知、4.明行足、5.善逝、6.世间解、7.无上 士、8.调御丈夫、9.天人师、10.佛、11.世尊等 十一个,在这十一个中除去第一号“如来”,就 是如来十种名号,这是其中一说。另一种说法是 将最末两号;佛与世尊合并为一号,这样也是如 来十号。第一说法是原始经典等书所说的十号。 以下依次解释上述的十一名号。
•
3.正遍知 音译为三藐三佛陀,也写作正遍知, 意译又作正等觉者。“完全正确的觉者”的意思。 有时也在这词汇上加上“无上”(阿耨多罗)来 形容。佛的觉悟与声闻缘觉的觉悟不同,是最圆 满、最正确的。为了和声闻缘觉有所区别,所以 称为正遍知。
•
4.明行足 是指具足明(智慧)与行(体验) 的人。佛陀在理论的智慧面及体验的实践面都非 常卓越而且圆满,所以又称为明行足。佛教理论 在合理性、伦理性、宗教方面是完备的,而且这 些理论就是信仰实践的基础理论。圆满的理论与 实践二者表里一体,这些理论与实践二者兼而有 之,都能具足的就是佛,所以佛陀又称为明行足。
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
• 释迦牟尼佛一生之化仪,可以「八相成道」简略说明。 八相为:一、降兜率。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 五、降魔。六、成道。七、说法。八、涅槃。
• 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一:【降兜率】 • 诸佛皆从兜率天降生。释尊亦然,因悲愍一切众 生,故于兜率天宫观度化众生之因缘成熟,即从 兜率天降生人间。
• 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七:【说法】 • 世尊感于众生迷失本觉,沉沦苦海,故于成道后,先至 鹿野苑,转四谛,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后更以其 大悲、大智、大愿、大行,游历四方,化导群伦,欲令 众生悟佛知见、回归本觉、离苦得乐。 • 终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有情, 其数无量。
八相成道与真俗二谛
八相成道与真俗二谛选自学苑出版社新书《佛教文化与艺术》,留言排第一者送本书1册!释迦牟尼的一生,实际上可以分成八个主要阶段: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说法-涅槃。
佛教认为,所有的佛如果要在人间成佛的话,都必须经历这八个阶段,称之为“八相成道”。
当然,不同的书对于八相成道的说法,略有不同。
八相成道看似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释迦牟尼在我们这个世间成佛的足迹,是有迹可考的。
怎么来理解二者的关系呢?这就涉及到真、俗二谛。
真、俗二谛包括真谛和俗谛。
所谓真谛,就是指真实的道理,或者说圣人的道理,所以也叫圣谛。
所谓俗谛,就是世俗的道理、世俗的逻辑,或者说从世俗这个角度总结出的道理,也叫做世谛。
真俗二谛看似不同,实则密不可分。
恰如手心和手背:手心和手背共存于一体,无法分开,这叫做“二而一”;虽然是二而一的关系,但同时又不妨碍它分成手心、手背两面,称为“一而二”。
尽管如此,但是没有真谛就没有俗谛,俗谛是真谛的具体表现。
真谛玄妙,难以被世人接受。
俗谛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说法”是八相成道中的一相。
但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它的理解及表现形式就不一样。
中国的绘画体现中国的审美观;印度绘画呈现出印度风格;泰国绘画则为泰式风格。
虽然其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不同,但反映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
所以,俗谛是圣谛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以适用于各色人等。
左为印度绘画;右为泰国绘画反过来,世俗的人不借助俗谛,很难直接领悟真谛。
比如说,我们使用的电脑软件。
这些软件,界面很多,功能齐全,且功能之间又不相互冲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软件的代码、源程序设计得很完美。
这些代码、源程序就相当于真谛,只有程序员才看得懂,一般人看不懂。
但是没有专业的代码、源程序,就肯定没有这些软件界面。
软件界面,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语言展现出来,方便大众使用。
这种大众化的界面,相当于俗谛。
显然,俗谛可以多样化,但真谛是相同的、不变的。
十巴拉密的相、作用、现起、近因
十巴拉密的相、作用、现起、近因只有通过直接观照每一个究竟名法和色法的相、作用、现起、近因,人们才有可能生起智慧、超越‘我见’、证得涅槃与道果。
因此,巴利经典常对每个究竟法做出四方面的解释。
相:有共相和自性相两种。
共相,是诸究竟法共有的。
特相或自性相,则是某一法特有的特别素质,而不与其他的究竟法共有。
例如色法中的地大(地界),它有两种相:无常、苦、无我,以及硬、粗、重、软、滑、轻。
其中,无常、苦、无我是共相,是与其它的三大(水界、火界、风界)共有的特相。
而硬、粗、重、软、滑、轻,则是地界专有的特相,不与其它的水、火、风三大共有。
对于诸究竟法的作用,巴利注疏也提出两种:一、执行作用,是诸究竟法实行的作用。
二、成就作用,是获得成果的作用。
对于诸究竟法的现起,巴利注疏提供的定义是:当人们对某法(心之目标),深入观照时,在他的心中会呈现出:1、有关那法的本质;2、有关它的作用;3、有关它的原因;4、有关它的成果。
现起,即是指有关究竟法的本质、作用、原因或成果,当中任何一个呈现在他心中。
现起的巴利语是phala和upatthanakara。
Phala是究竟法的成果,upatthanakara是某法在修行者心中的呈现方式。
当修行者深入地观照某个究竟法时,有关那个究竟法的本质、作用、因或果,会呈现在他的心中,而其中的任何一个,皆是现起。
对于诸究竟法的近因,巴利注疏提供的定义是:导致某个究竟法生起的最接近的原因。
在此,十巴拉密的相、作用、现起与近因是什么?首先,这十巴拉密皆共有:援助众生为相。
提供援助给众生为执行作用,或不犹豫地修习巴拉密为成就作用。
现起是呈现在修行者心中,希望他人获得福利之本质,或佛果。
近因是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
以下,是个别巴拉密的定义与专有的相、作用、现起与近因。
一、布施巴拉密,是以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为基础的舍思,是愿舍弃自己本身和所拥有的身外物给他人的舍思。
思的巴利语是cetana,它是一个心所,业力即是由它产生。
浅析莲师八相图
作者: 白玛央金[1]
作者机构: [1]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物刊名: 西部学刊
页码: 129-132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21期
主题词: 莲师;造像;法器;手印
摘要: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的创建者、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本生传》是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源。
为了利益众生,莲花生大师以海生金刚、释迦狮子等八种不同的形态示现于世,人称莲师八相。
莲师造像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头饰、手印和法器以及其面部,头戴红色莲花帽,一般左手托嘎巴拉,右手持金刚杵,左臂夹金刚降魔宝杖,表情威严沉静,两绺胡须特征明显,两位明妃出现在两侧。
莲师造型在面部特征的描绘、着装的设定以及色彩的搭配上都显露出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和独一无二的艺术审美。
门派宝典:五台山高僧秘授功法之强身“五法八象”
门派宝典:五台山高僧秘授功法之强身“五法八象”五法是“飞、云、摇、晃、旋”五法。
飞法练筋力,云法练柔力,摇法练身力,晃法练定力,旋法练圆力。
此为“近取诸身”。
八象是“龙、虎、马、牛、狮、象、熊、猿”。
龙有游空探爪,缩骨藏形,惊抖缠绕之神态,以练精意;虎有怒目圆睁,摇首摆尾,横冲直撞之威仪,以练精气;马腹实体健而身轻,有奔波跳涧之勇猛,以练腹实力;牛有两足栽根,身体如山之状,以练桩力,象有屈伸四肢、百骸筋络之法,以练筋络;狮有心定神宁,养性修身之妙,以练神气;熊有晃身沉实,气贯丹田之真,以练静力;猿有三闪六躲,轻妙纵跳之灵,以练灵神。
此为“远取诸物”。
“五法八象”的特点是注重于养气而存神,以意动,以神发。
动作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动静有致,虚实分明。
练而有成者,可以抑心火,滋肾水,通任开督,真精化气,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之阴郁,涤荡百脉之浊秽的壮内效应。
同时,“五法八象”的一招一式都内蕴着攻防含意,它的技击要诀是:“斜入而直出,直进而横击,刚来而缠绕,柔去而惊抖”。
“五法八象”的动作要领有“九要”、“六合”、“八意”歌诀。
演练时须严格遵守。
九要是:一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相弓出势迅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二要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三要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四要三圆: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五要三顶: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
六要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
七要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九霄。
八要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
九要起躜落翻要义: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要分清。
六合:六合有内外之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为外三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变莲师法相及简要介绍
莲师八变--莲花生上师(Guru Padmasambhava)
藏音:"白玛桑巴哇"(Padmasambhava),集一切知识于一身的莲花生上师,着比丘装,头戴红色通人冠,身穿密乘衣,右手持充满甘露的颅器,左手结施法印,半跏趺坐姿。
藏史云:大教主白玛桑巴哇,从教主巴尔巴哈帝,所闻密法续部甚多,且从国王因扎菩提(King Indrabhuti,即其义父)闻法。
莲师八变--莲花王上师(Guru Padma Raja)
藏音:"白玛嘉波"(Pema Gyalpo),统治三世三界的莲花王,着国王装束,缠头巾,戴宝冠珠链,右手持双面头骨鼓,左手持宝镜,国王坐姿。
藏史云:莲师既长,依佛法规,护持国土而当国王,自想:如当国王,则于利他事业,当无甚殊胜之成就,乃坦诚告父王,请辞,未得允许。
一日造游戏舞,手持三叉杖,以幻法将魔臣之子杀死,而将其神识度至色究竟天,以此为法律不容,致被放逐。
莲师八变--忿怒金刚上师(Guru Dorje Drollo)
忿怒金刚,藏音"多杰卓勒"(Dorje Drollo)是莲花生大师的忿怒化现,译为金刚力士。
一头二臂三目,身棕红色,上披棕色锦袍,下身着舞裙,右举天铁金刚杵,左持普巴撅,踏于母虎之背,以莲花口轮天魔座,安住智能烈焰中。
本尊功德为:能将地水火风四大病气消除,转五毒为五智,摧伏死魔、天魔、烦恼魔、大力鬼神等,特别降服不相信佛法作障碍之众。
忿怒莲师"多杰卓勒"为莲师八变之一,此乃莲花生大士的忿怒化现,属宁玛巴(红教) 严传法门。
经典记载其化现的地方为坟地"让卡这",在不丹王国附近地名(门巴都达昌),有很多危害众生之邪神恶鬼和毁坏佛法制造障碍之众。
而莲师弟子降服一切邪恶众生,变现此忿怒本尊。
莲师八变--释迦狮子(Guru Shakya Senge)
释迦狮子,藏音:"夏迦星给"(Shakya Senge),法身装束,顶髻,具足三十二妙相和八十种随好,右手持金刚杵结施愿印,左手托钵,金刚跏趺坐姿。
藏史云:莲师赴孟加拉从巴尔巴哈帝论师出家,号"释迦狮子"。
从八大持明受八部修行密乘,从佛密论师受幻化网密续,从师利僧哈受以大圆满为主的众多显密经教。
莲师八变--爱慧上师(Guru Loden Chogse)
博学者爱慧,藏音:"罗登楚瑟"(Loden Chogse),着上师咒装,右手持双面头骨鼓,左手持颅碗,国王坐姿。
藏史云:莲师从室利僧哈(Shri Simha)受以大圆满为主的众多显密经教。
云游孟加拉及邬丈那等地,教化有缘归依佛门,人称"莲花王"。
莲师八变--日光上师(Guru Surya Rasmi)
日光上师,藏音:"尼玛欧瑟"(Nyima Oser),着瑜珈装,穿虎皮裙,垫兽皮,右手持三叉天杖,左手以期克印持阳光,菩萨坐姿。
藏史云:莲师之圆满报身,曾到过许多大尸陀林中,将密乘法要传勇父、空行等内外傲慢者,经莲师降伏后,彼等将心及命根取出献师,誓当莲师护法,此时师之名号为"日光"。
莲师八变--狮子吼声(Guru Simhanada)
狮子吼声藏语称"星给扎佐"(Senge Dradrog);藏史云:在金刚座有五百外道导师反对佛法,莲师与之辩论及此法力,均胜之,彼等乃念恶咒修行作为抵御。
时空行母顿都玛献极极猛烈咒,莲师遂以此咒回遮,念咒时天空突然霹雳一声,外道全被消灭,城市起火,余人尽皈依佛教,于是即在其地,高树法幢,因此又名狮子吼声。
其为莲花生大狮之忿怒化现。
莲师八变--莲花金刚上师(Guru Oddiyana Vajradhara)
莲花金刚,或作海生金刚,着报身装,肤蓝色,右手持金刚杵置于胸前,左手持铃,拥抱白色明妃,金刚盘腿坐姿,明妃左手托装满甘露的颅碗,双脚缠绕父尊。
藏史云:印度西方邬丈那国(今巴基斯坦),国王因扎菩提(King Indrabhuti)膝下无子,因其乐善好施,不时供养三宝,故国库空虚,派国中大臣兹拉尊往海中寻宝,于达喇郭啸海(Dhanakosha lake)见莲师降生于莲花上,将之抱回由国王抚育为太子,赐名为"莲花生"或"海生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