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沈阳中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沈阳市2010年中考招生统一考试及答案 (全word)

沈阳市2010年中考招生统一考试及答案 (全word)

沈阳市2010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 学 试 题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须用0.5mm 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试题卷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2. 考生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本试题卷上做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 本试题卷包括八道大题,25道小题,共6页。

如缺页、印刷不清,考生须声明,否则后果自 负。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24分)1. 左下图是由六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2. 为了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走进低碳生活”的号召,到目前为止沈阳市共有60000户家庭建立了“低碳节能减排家庭档案”,则60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60⨯104(B) 6⨯105 (C) 6⨯104 (D) 0.6⨯106 。

3.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x 2+x 3=x 5 (B) x 8÷x 2=x 4 (C) 3x -2x =1 (D) (x 2)3=x 6 。

4. 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 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B) 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C) 从一个只有红球的袋子里面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D)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 。

5. 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Rt △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Rt △FEC ,则点A 的对应点F 的坐标是(A) (-1,1) (B) (-1,2) (C) (1,2) (D) (2,1)。

6. 反比例函数y = -x15的图像在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二、三象限 (C) 第一、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

7. 在半径为12的 O 中,60︒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A) 6π (B) 4π (C) 2π (D) π. 。

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真题——语文

大连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镇定自若运筹帷幄2.给加点的字注音,依据拼音填写汉字。

(4分)(1)匀称.(2)蹲.踞(3)润如油(gāo)(4)大(chè)大悟3.在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国学素养,我校将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5.仿照下面句子续写一句话。

(2分)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用动情的诗篇,来讴歌大海的波澜壮阔;,,。

6.默写填空。

(10分)(1)小大之狱,,。

(《曹刿论战》)(2),。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3)北国风光,,。

(毛泽东《沁园春·雪》)(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诗句是,。

(5)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

7.请依据名著阅读积累,填写下列表格。

(6分)人物评价角度人物形象相关情节概括外祖父(《童年》)正面母亲改嫁时,外祖父教导我要学会自立。

反面林冲(《水浒传》)正面侠肝义胆反面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010年全国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高考辽宁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及答案解析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

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

《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虽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

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

为了防止衰减,中国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

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

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

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韩超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

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辽宁沈阳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

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日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叹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

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

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注释】①匡庐:即庐山。

②颓然:松弛的样子。

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

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匡庐奇秀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乐天既来为主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5分)(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仰观山俯听泉傍晚竹树云石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4分)【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 ,【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 。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及答案汇总(不断更新中...)试题预览机密★启用前2010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10页。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热忱(chén) 干涸(kū) 相得益彰(zhāng)B.宽恕(shù) 天堑(qiàn) 鳞次栉比(jié)C.拮据(jū)匀称(chèng) 惟妙惟肖(xiào)D.娴熟(xián) 阔绰(chuò) 吹毛求疵(cī)2.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法国的城际交通最值得提及的是铁路运输,法国被公认拥有欧洲大陆最的铁路系统。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为黄山的秀美所,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演变过程,是世界上历史最的文字之一。

A.完善折服悠久B.完整佩服悠长C.完善佩服悠长D.完整折服悠久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步伐不断加快。

沈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沈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沈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________②逆________③对________④若是________⑤虽________⑥直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③岂直五百里哉?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②与臣而将四矣。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玢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沈阳中考语文试题

沈阳中考语文试题

沈阳中考语文试题沈阳中考语文试题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 (42分)(一) 默写 (18分)1.河汉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4.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5. ,故克之。

(《曹刿论战》)6.苔痕上阶绿,。

(《陋室铭》)(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 这首诗按照情节可大致分为三部分,依次是:卖炭翁炭——卖炭翁运炭——卖炭翁炭。

(每格一字)(2分)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衣正单”和“人饥”呼应了“身上衣裳口中食”。

B.从“晓驾炭车”到“日已高”写出运炭历时之久。

C.“翩翩”一词形容太监及其爪牙得意忘形的模样。

D.“惜不得”表现出卖炭翁的心如刀割,意欲抗争。

(三)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为学彭端淑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⑶富者曰:“子何恃而往?”⑷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⑸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⑹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9. 以下人物和彭端淑不在同一朝代的是(2分)A.郑燮B.姚鼐C.周敦颐D.袁枚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文言诗文满分25 分.1、默写填空。

6 分.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

5.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空。

2 分.《春夜喜雨》中,作者想象雨后清晨百花盛开的美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诵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 分.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A、谈笑有鸿儒(轻).B、渭城朝雨浥轻尘(吹).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过失).D、野芳发而幽香(香气).5、选出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委靡死亡。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读文章的人。

C、灌清涟而不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6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郎琊也。

山行六七里,见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辽宁沈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沈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沈阳2010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上天种的花古草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沈阳卷)语文(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沈阳卷)语文(带解析)

2010-2023历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沈阳卷)语文(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2题)写作(6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树要成材,需要园丁的修剪;玉要成器,需要工匠的打磨;青春,同样需要雕琢,才会绽放绚丽的光彩。

请以“青春需要雕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商人请人们帮忙把陷在泥泞中的货车拖出来,并约定按每人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两个滑头混在人群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做出夸张的表情,但并不真正用力。

事后,两个滑头只分到很少一点钱。

他们去质问商人,商人说:“我没有注意你们的号子、表情,我只注意你们留下的脚印。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两个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而那些真正卖力气的人,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要求: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17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辽宁沈阳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俏.皮(qiào)鄙.视(bǐ)参.天(cēn)立椎.之地(zhuī)B.萧.条(xiāo)心弦.(xuán)骤.然(zhòu)拙.拙逼人(duō)C.瞭.亮(liáo)摧.残(chuī)掩.饰(yǎn)呼朋.引伴(pénɡ)D.废墟.(xū)贿赂.(lù)憔.悴(qiáo)别具.匠心(jù)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你若盛开,那是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

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的一种职责。

盛开,总是美丽的。

花朵的盛开是,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

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3.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

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了.....似的。

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心中的忧虑..。

A.“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

”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

”一句是因果复句。

D.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B.《乡愁》的作者是崔颢,这首诗以邮票等意象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5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宇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2分)A .__________________想(chàng) __________________角(líng) 险__________________(jùn) __________________声匿迹(xāao)B .__________________倒(qīng) __________________托(hōng) 稀__________________(hān) 容光__________________发(huàn)C .__________________达(huò) __________________教(cì) 勾__________________(lè) 老__________________深算(móu)D .__________________理(chù) 宽__________________(chǎng) __________________谈(jiàn) 举世__________________名(wén)【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字音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

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 .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B .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C .心安理得 所以幸运 无视D .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答案】D难度:中等 知识点:词语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0年辽宁省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得分评卷人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 将下面的文字用正楷字体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端正。

(2分)唱好自己这首歌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3)题。

(4分)据《中国日报》报到:随着冰岛火山活动的________,欧洲的天空在弥满数日的尘霾.后终于露出曙光,一些国家也_________开放领空,恢复了部分航班的飞行。

对滞.留的旅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1)给加点字注音。

(1分)尘霾.()滞.后()(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1分)错别字______→________ 错别字______→________(3)将下列词语选填在文段横线上。

(只填序号)(2分)A.削弱 B.减弱 C.陆续 D.继续(评:将“弥漫”错写成“弥满”,此题人为编造的痕迹太明显了,有谁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倒是很可能有的学生错写成“弥慢”。

另外,“陆续”和“继续”不是近义词,没有可辨析之处。

)3. 下列词语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周杰伦的新专辑《跨时代》先后曝光三首歌曲,在经纪公司的运作下,每首歌的面世都引发了试听热潮。

B.明年起在国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烟的“禁烟令”,得到了大多数市民的拥护。

C.世博会的交流价值,不仅体现在思想、文化与观念上,更体现在商品、技术和金钱上。

D.澳大利亚16岁少女杰西卡,在过去的七个月时间里,成功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举成为有史以来不靠外力援助、独自驾驶帆船环游世界的最年轻水手。

4. 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

在你班举行的“珍爱生命”主题班会上,请你围绕主题对同学们发表一段即兴演讲。

提示:演讲内容可以从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不伤害他人、防止被伤害等任一方面展开。

沈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

沈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

沈阳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1)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

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

故答案为:(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

能力层级为A.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蒙古族)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蒙古族)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汉语文试卷及答案(蒙古族)(供汉语授课的蒙古族考生使用)*考题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轮廓(kuò) 驿站(yì) 深恶痛疾(è)B.拮据(jù)绯红(fěi) 偃旗息鼓(yǎn)C.沉淀(diàn) 倔强(jiànɡ) 杳无消息(yǎo)D.挑衅(pàn) 造诣(zhǐ) 忐忑不安(t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潮讯辩别萧索锲而不舍B.祈祷鉴赏锤炼相形见绌C.汲取赔尝魁梧中流抵柱D.渺茫阴悔诘责德心应手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是 ( )A.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

(谈论)B.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马虎,不讲究)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态度)D.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漂亮)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反义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强的动作明显地迟缓了。

②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

③听了英模报告团的报告,我参军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④敌人的淫威和毒刑压服不住她的顽强意志。

A.敏捷简单微弱脆弱B.迅速简单弱小软弱C.迅速单纯弱小软弱D.敏捷单纯脆弱弱小5.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正确的一项是 ( )每年春二三月,粉红的桃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很热闹。

A.动词介词名词动词B.动词副词名词动词C.动词副词名词形容词D.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6.请指出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心情舒畅大家唱歌一个顾客生活朴素B.可贵的精神动作敏捷热爱生活我的信念C.打量一番翻了一下山穷水尽提高效率D.爱好文学尊重人才打扫积雪塑造形象7.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10-6-28 8:30——11:00)*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栖.息(q ī) 倾泻.(xi â) 窥.视(ku ì) 官衔.(xi án ) B .震憾.(h àn ) 滑稽.(j ī) 轻蔑.(mi â) 琐屑.(xi â) C .阔绰.(chu ò) 胆怯.(qi â) 贿赂.(l ù) 吝.啬(l ìn ) D .惋.惜(w ǎn ) 忌讳.(hu ì) 酝酿.(ni àng ) 取缔.(t ì)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会笑话学生的 ,而是告诉他们,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人的人生。

巴金的平和是在人生历练过后的 ,冰心的童真和大爱是她的人格力量的 。

人生如茶,有时 也是一种成全。

A .浅显 大功告成 表露 折磨B .浅薄 大彻大悟 流露 煎熬C .浅易 渐入佳境 吐露 磨难D .肤浅 大梦初醒 透露 痛苦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 , 。

, 。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A .④①②③B .④③①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②④4.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孟子是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

B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人。

C .《日出(节选)》中的戏剧冲突是围绕着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李石清展开的。

D .《读<堂吉诃德>》选自《海涅选集》,作者海涅,德国诗人。

5.走近名著。

(4分)(1)根据要求填空。

(1分)“看看醉猫似的爸爸,看看自己,看看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小福子只剩了哭。

”这段文字出自作家 之手。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童年》中的外祖母勤劳、善良,她经常给阿廖沙讲故事。

B.《藤野先生》叙述了作者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C.在荒岛上格列佛无法使独木舟下水,决定开一条运河,把水引到船底下来。

D.保尔•柯察金参加红军后英勇无畏,在战斗中光荣负伤,一只眼睛失明了。

6.诗文填空。

(请规范书写)(12分)(1)君问归期未有期,。

(2)人不寐,。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4),归雁入胡天。

(5)国破山河在,。

(6)俱往矣,,还看今朝。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8),不亦君子乎?(9),在水一方。

(10)地震灾区如今焕然一新,人民安居乐业,可用《岳阳楼记》中的是:“,”来表述。

7.赏析《饮酒》回答问题。

(3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1分)(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8.综合探究。

(4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2009年7月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引用孟子的名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以此来比喻两国的任务是探索一条可持续交往、通向未来的道路,并期盼即使以后出现了分歧,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材料三:数据来源于法国《现代价值》周刊网(1)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

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 *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 * * *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下联:(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分)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3题。

(17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起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凡主将之道.,知理①而后可以举兵,知势②而后可以加兵,知节③而后可以用兵。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④。

见小利不动⑤,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可以支⑥大利大患。

夫惟养⑦技而自爱⑧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注释】①理:规律、道理。

②势:形势、趋势。

③节:节制。

④穷:困厄,处于困境。

⑤动:轻举妄动。

⑥支:支持,这里指应付。

⑦养:蓄养。

⑧自爱:这里指爱惜自己的军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公将鼓.之(2)故逐.之(3)凡主将之道.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知势而后可以加.兵弗敢加.也(《曹刿论战》)B.无敌于.天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D.一静可以制.百动增其旧制.(《岳阳楼记》)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13.【甲】【乙】两文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上天种的花古草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

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

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

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

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

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

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

”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

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

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11)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

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

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12)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13)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1415.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3分)16.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17.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终于..成熟了。

18.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9.选文第(11)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20.选文第⑨段和第(13)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积极面对无奈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

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