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 第3章第四节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手段: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情景创设1】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 吗?【教师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新课】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过渡】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归纳内容【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适当的引导通过阅读新闻资料,联系已学知识,解决一个合成问题,初步体会合成的过程与方法【活动1】迁移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写出方程式自我评价形成对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的认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的思路创设情景,联系时事新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一个较容易的实际合成训练,为培养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铺垫,作为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准备以学生所做的练习做过渡,引出有机合成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作出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过渡】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情景创设2】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过渡】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情景问题创设3】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教师归纳】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活动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合作完成“思考与交流”的归纳在评价过程中自我纠正错误,对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方法做出更准确的归纳【活动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本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归纳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能力设计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际合成训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产率较高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过渡】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高考化学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手段: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过渡】【过渡】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情景问题创设3】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产率较高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过渡】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

而这个中间体的合成也是从更上一步的中间体得来的。

依次倒推,最后确定最适宜的基础原料和最终的合成路线。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分析法,来完成这一道练习:【例题练习】试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线【小结】本节我们要重点掌握:1、一些常见官能团引入的方法2、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逆合成分析法【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 1、3题2、思考课本 P65 学与问附表1:新闻链接:年9月2日,中国包装网刊登了题为《美国:保鲜膜包食品有害健康》的文章,指出PVC含有致癌物质;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日韩PVC食品保鲜膜大举进入中国。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3.4有机合成+

第四节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用的应用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②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③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归纳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教学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手段: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多媒体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分三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多媒体展示与PVC保鲜膜有关的“新闻链接”以及“资料卡”,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课(资料见后附表)【情景创设1】你能够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 吗?【教师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案写到黑板上,做出评价【新课】教师作归纳,以PVC的合成为例,引出有机合成的过程,以流程图直观展现【过渡】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机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们要学会分析比较目标化合物和基础原料之间在骨架构建和官能团转化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思考与交流”归纳内容【教师引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出适当的引导通过阅读新闻资料,联系已学知识,解决一个合成问题,初步体会合成的过程与方法【活动1】迁移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写出方程式自我评价形成对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的认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的思路创设情景,联系时事新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计一个较容易的实际合成训练,为培养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作铺垫,作为完成后面的练习做准备以学生所做的练习做过渡,引出有机合成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评价】提问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成果,作出肯定与评价,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过渡】当我们掌握了一些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后,就要学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有机合成过程中了【情景创设2】在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水果香味的酯类香料,例如具有苹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这种香料吗?【教师评价】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思考总结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过渡】我们发现,在分析合成路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要对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线的选择,那么【情景问题创设3】想一想:结合生产实际,同学们,你认为在选择原料和合成途径时,你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教师归纳】选择有机合成路线应遵循的一些原则:【活动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合作完成“思考与交流”的归纳在评价过程中自我纠正错误,对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方法做出更准确的归纳【活动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本活动要求学生有一定归纳能力,学生之间可以互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维能力设计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际合成训反应条件必须比较温和产率较高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价·········【过渡】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设计复杂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是,它是将目标化合物倒退一步寻找上一步反应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同辅助原料反应可以得到目标化合物。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4 有机合成 教学设计1

人教版选修5 化学:3.4 有机合成  教学设计1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有机合成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最后一节,安排在学生学完基本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知识后,通过复习再现、资料给予、课题探究等形式进行学习。

既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深化巩固烃及烃的衍生物相关知识,又能学以致用,分析有机合成过程,初步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通过有机物逆合成法的推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主人翁意识。

2.学情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学生在前两章及本章前三节已经学完基本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等相关知识。

在进行本节课学习之前,应对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能熟练基本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以及转化过程中化学键和官能团的变化,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初步学习逆向合成法的思维方法,并能设计简单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整理、归纳,培养学生对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2)通过创设情境,展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体会有机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有梯度地学习生活中的有机合成,启发学生探讨逆合成法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感受生活中的有机合成产物的选择和使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提高表达沟通水平。

(3)学习逆合成法,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端正的科学研究态度,感受化学学科独特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合成》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基本说明: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选修5教材的第三章第四节,适合具有理科倾向高二学生。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及其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与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及官能团转化的方法的归纳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如群学、对学、对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有机合成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欣赏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新闻背景资料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素养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官能团衍变的方法的归纳,有机合成基本思路的培养。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有机合成的过程第二课时:逆向合成法内容分析:本节是新增部分的内容,在本章的最后一节。

教材在必修2教材第三章,选修5教材第二、三章介绍了烃及其衍生物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性质等方面知识。

有机合成是有机物性质的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的转化关系,以及官能团的引入和消去等知识。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会认识到有机合成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并通过逆向合成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生分析:本节是理科倾向的学生选修的内容之一。

通过高一、高二的螺旋式学习过程,学生对有机物的性质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逻辑思维与信息迁移能力有了提高。

但对教材中隐性知识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的整合与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设计思路:1、独立预习:课前独立完成学案预习内容2、交流展示:通过对学或群学方式交流预习成果并展示(约10分钟)3、合作探究:通过课内问题的探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学习能力,形成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约20分钟)4、点拨提高:解决自我感知中发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拓展(约5分钟)5、检测达能:巩固学习内容,训练解题技巧,初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能力(约5分钟)学案设计1、现以乙烯、乙烷、乙酸乙酯、淀粉为原料,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乙醇?指出反应类型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有机合成教学设计(教案)

练习 4 从溴乙烷制取 1,2-二溴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 )
A. CH 3CH 2Br
NaOH水溶液
Δ
CH 3CH 2OH
浓H 2SO4 170 C
CH 2
CH2 Br2 CH 2BrCH 2Br
B. CH3CH2Br Br2 CH2Br CH2Br
C. CH3CH2Br
NaOH 醇溶液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的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 2、通过有梯度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逻辑思维 能力
3、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会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当的合成路线 2、通过对新闻资料的分析,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 机物的安全生产和使用问题 3、通过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 教学形式 新授课
教 师 杨荣芳单位 Nhomakorabea台山一中
课题名称
第三章第四节 有机合成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不能灵活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思考与交流二 1、有机合成的关键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要的官 能团。你能利用所学的有机反应,列出下列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方法吗? 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 <1>官能团的引入 引入的 C=C 方法: 引入卤原子方法: 引入的-OH 方法: 引入的-CHO 的方法有: 引入-COOH 的方法有: 有机物成环的方法有: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案

高中化学有机合成教案教学内容: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及常见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的概念及重要性;2. 掌握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和机理;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机化合物合成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机合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3. 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机理。

教学难点:1. 掌握有机合成中较为复杂的反应机理;2. 熟练运用有机合成知识解决合成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教学用具、有机合成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有机合成的概念;2. 介绍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3. 引出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

二、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介绍有机合成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有机合成中的反应类型和机理;3. 跟学生讨论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讲解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类型(20分钟)1. 酯化反应;2. 羟基取代反应;3. 亲核取代反应;4. 互变异构反应。

四、讲解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机理(20分钟)1. 分子间反应机理;2. 分子内反应机理;3. 共轭加成反应机理;4. 开环反应机理。

五、实验演示(30分钟)1. 展示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2. 演示有机合成反应的实验步骤和结果;3. 给学生提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随堂测试学生对有机合成的理解程度;2. 让学生解决一些有机合成的问题。

七、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2. 强调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有机合成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对有机合成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反应类型进行讲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机合成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有机合成》教案3

《3-4有机合成》教案3

有机合成》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及相互转化。

2、了解有机合成过程,把握有机合成遵循的基本原则。

3、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

【教学重点】1、复习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构建知识网2、初步学会设计合理的有机合成路线【教学难点】逆向合成的思维方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探究讨论归纳小结演绎推理【教学过程】【课程导入】合成材料的出现,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程序,进一步掌握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论。

【新课】:第四节有机合成一、有机合成的过程1、有机合成定义;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4、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二、碳链骨架的构建1、增长:有机合成题中碳链的增长,一般会以信息形式给出,常见方式为有机物与HCN 的反应以及不饱和化合物间的加成、聚合等。

2、变短:如烃的劣化裂解,某些烃(如笨同系物、烯烃)的氧化、羧酸盐脱羧反应等。

3、成环:通过形成酯基成环、肽键成环、醚键成环等。

三、官能团的引入1、C=C 的引入①卤代烃的消去②醇的消去③炔烃与氢气1: 1 加成2、—OH 的引入①烯烃与水的加成反应;②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③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④酯的水解反应。

3、—X 的引入①烷烃或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②不饱和烃与HX或X2的加成反应;③醇或酚的取代反应。

拓展1引入-CHO ,某些醇氧化,烯氧化,炔水化引入-COOH,醛氧化,苯的同系物被强氧化剂氧化,羧酸盐酸化,酯酸性水解引入-COO-,酯化反应拓展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加聚反应四、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一一通常采用4个C以下的单官能团化合物和单取代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三节中,以乙醇、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介绍了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质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有机合成是本章的最后一节。

通过复习再现、资料给予、课件激发、课题探究等形式,分析有机合成过程,复习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类型、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是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成的有机物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学生渗透热爱化学、热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有机物逆合成法的推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的迁移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烃及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含氧衍生物的结构、性质、有机合成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要在帮助学生复习再现归纳烃以及烃的衍生物结构、性质、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即目标产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一些方
法。

②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基本原则。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加强学生对官能团性质和转化
关系的把握,形成知识网路。

②通过阶梯式的与生活、科技、社会相关的有机合成的训练,培养
学生的正、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学生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
成中的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结合生产实际选择
适当的合成路线。

②通过有机合成中原料的选择,使学生关注某些有机物
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物的安全生产,
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①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概括和总结。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应用。

难点逆合成分析法中官能团的逆向转化。

五、教学方法、手段
①新闻材料分析,分组讨论,引导启发、激发思考,情景问题的创设与解决。

②针对难点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过设置有梯度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的进行合成训练,在动手训练中自己体会、掌握正逆合成分析法
的思维过程。

六、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第一、二自然段。

[板书]第4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自学·交流]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
1、什么是有机合成?
2、有机合成的任务有那些?
3、用示意图表示出有机合成过程。

[汇报]1、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2、有机合成的任务包括目标化合物分子骨架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

3、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板书]1、有机合成定义;2、有机合成的任务;3、有机合成过程。

[思考与交流1]官能团的引入。

有机合成的思路:就是通过有机反应构建目标分子的骨架,并引入或转化所需的官能团。

思考:
1、在碳链上引入C=C的三种方法: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2、在碳链上引入卤素原子的三种方法: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3、在碳链上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
(1)_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4) 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2]有机合成的关键—碳骨架的构建。

1、如何增长碳链?
(1)加成反应:
−∆
(2)卤代烃+NaCN: CH3CH2Br+NaCN−→
2、如何缩短碳链?
(1)烯烃、炔烃的氧化:
(2)羧酸盐脱羧基成CO2
−∆CH4↑ +Na2CO3
3、完成乙酸钠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CH3COONa+NaOH −→
[汇报]总结:如何缩短碳链?
1、脱羧反应。

如:RCOONa+NaOH RH+Na2CO3
2、氧化反应,包括燃烧,烯、炔的部分氧化,丁烷的直接氧化成乙酸,苯的同系物氧化成苯甲酸等。

如:
3、水解反应。

主要包括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和多糖的水解。

如:
[板书]二、逆合成分析法
1、合成设计思路:
[投影]有机合成的设计思路
[板书]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投影]逆合成分析示意图:
[投影]逆推法合成有机物思路
[探究]用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有机合成的设计有哪些注意事项?
[交流]不使用有毒原料;不产生有毒副产物;产率尽可能高等
[板书]3、解题思路:
①剖析要合成的物质(目标分子),选择原料,路线(正向,逆向思维.结合题给信息)
②合理的合成路线由什么基本反应完全,目标分子骨架
③目标分子中官能团引入
[例析]阅读课本,以(草酸二乙酯)为例,说明逆推法在有机
合成中的应用。

(1)分析草酸二乙酯,官能团有;
(2)反推,酯是由酸和醇合成的,则反应物为和;
(3)反推,酸是由醇氧化成醛再氧化酸来的,则可推出醇为
(4)反推,此醇A与乙醇的不同之处在于。

此醇羟基的引入可用B ;
(5)反推,乙醇的引入可用,或;
(6)由乙烯可用制得B。

[投影]分析思路:
[板书]书写上述6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题]用乙炔和适当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

资料1
资料2
解析:从原料到产品在结构上产生两种变化:①从碳链化合物变为芳环化合物;②官能团从“—C≡C—”变为“—Br”。

由顺推法可知:由乙炔聚合可得苯环,如果由苯直接溴代,只能得到溴苯,要想直接得到均三溴苯很难。

我们只能采取间接溴代的方法,即只有将苯先变为苯酚或苯胺,再溴代方可;而三溴苯酚中的“—OH”难以除去。

而根据资料2可知,
中的“—NH2”可通过转化为重氮盐,再进行放氮反应除去。

答案:
[作业]P67 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