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示部的祭祀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示(礻)”旁汉字的文化意蕴

“示(礻)”旁汉字的文化意蕴

“示(礻)”旁汉字的文化意蕴作者:苏思思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0期一、引言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关于“示”字的解释是:“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换句话说,人通过天象所呈现的征兆来推测时势变化。

《汉语大字典(八卷本)》收录了 325 个(包括重文和异体字)“示(礻)”字旁汉字。

已有研究成果是以探究《说文解字》中的“示”部字的祭祀宗教文化意义为主。

如陆国丽(2014)曾通过对《说文解字》的“示”部字的分类,从而得到宗教原始意蕴的相关结论;梁光华(2011)等人则从自然崇拜、祭祀活动文化、宗庙文化等对《说文解字》的“示”部字进行文化解读;而鐘发远(2005)则是从正反义两方面对“示”部字进行语义考察。

但“示(礻)”字旁汉字并非只与神事相关,许多字有姓氏、地名、祭祀等方面的文化意蕴,本文拟作探讨。

二、“示(礻)”字旁汉字的分类在《汉语大字典》的部首目录中,“示(礻)”部是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存在于上下结构的“示”字旁,另一种存在于左右结构的“礻”。

下面笔者将根据字典中出现的“示(礻)”字旁汉字的义项进行整理与分析。

(一)表自然现象或事物。

“示”最初的甲骨字形便与自然相关。

因而,“示(礻)”字旁汉字也可表自然现象。

如,“示”字,指天显现的某种征象,向人垂示修咎祸福。

除了《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三国演义》第八十回写道,“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

由此,“示”字表自然现象是其本意,后来的神事之义是其引申义。

此外,票,指腾起的火光。

《说文·火部》:“票,火飞也。

”根据已有认知,“示(礻)”字旁字大都与神明,祭祀相关。

因此,笔者大胆认为,“票”字火光之义便是表示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一个佐证,而“示(礻)”字旁汉字字义由自然现象到祭祀神明之间的演变,则是转喻的引申机制使然。

(二)表祭祀文化。

在《沟通人神中国祭祀文化象征》一书关于“祭祀”曾提及,“其中宗教祭祀是宗教信仰者通过供奉祭品的行为向想像中的神灵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人与神之间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一次来表达人们对神灵寄予的特殊希望和要求。

从《说文解字》看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

从《说文解字》看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

从《说文解字》看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作者:田小英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11期【摘要】《说文解字》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古社会生活的缩影,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有关释义中对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可见一斑。

这对我们中学的素质教育将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说文解字》;《礼》;社交社仪;素质教育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礼仪文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精华,范围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社会渊源。

我们青少年是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受益者,但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本文试图从《说文解字》中去窥探一下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期望对我国现代的素质教育有一些启发。

上古社会是一个原始宗教礼制的奴隶社会,原始宗教、阶级观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古的社会的礼仪制度也无时不体现了这一点。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由此可知,礼仪在上古社会是有着严格的阶级分别的,是属于社会上层人民。

社交礼仪也主要是在这些处于上层社会中的人群中进行的。

从社会交际的场合和性质来区分,上古的社交礼仪可分为祭祀礼仪,行政礼仪和生活礼仪三大块。

三大礼仪中,以宗教礼仪居于主要地位。

《说文》在进行释义时,不仅直接引用了《周礼》中相当一部分来说明上古社会的社交礼仪,同时也间接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一些社交倾向和禁忌。

一、祭祀礼仪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局限,中国的上古社会是神权社会,实行原始宗教礼制并以此来管理国家。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祀是整个国家生活中的一件事。

对天地自然是异常崇拜的。

《说文》示部:“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祗,地祗,提出万物者也。

”礼的最初意义是祈福的行为。

《说文》示部:“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富也。

”由于祈福的频繁,产生了一系列与祈福有关的字。

如:“禧,礼吉也;禛,以真受福也;禄,福也;禠:福也;禎,祥也;祥,福也;祉,福也祐,助也;福,佑也;祗,敬也;禔,安福也;祕,神也。

福字的真正含义

福字的真正含义

福字的真正含义
福字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

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

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福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列为“示”部,“示,天众象。

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从示部的汉字,多与祭祀、神明、祈祷、企盼有关。

由此可见,“福”的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

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

《国语·晋语二》上载:“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置堇于肉。

”后人注:“福,祭祀用胙肉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

如《左传·庄公十年》载:“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里福是护佑的意思。

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对福的解释基本采用的是《左传》上的说法:“福,佑也。

”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

福,甲骨文表示巫师用美酒祭祀祈祷。

造字本义: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福”为上苍所赐,是神佑而富足安康。

粮食,在古代是珍贵的,而用粮食酿造出来的酒,则就更为珍贵的东西了。

按照甲骨文的意思,我们不难看出,“福”意味着古人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祈求美好愿望的实现。

求神拜佛,求什么?拜什么?显然,人们的愿望与“福”的本意截然相反。

要想得到“福”,首先要奉献,可能用“布施”更确切一些。

易经说: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由《说文解字》看先秦祭祀文化

由《说文解字》看先秦祭祀文化
“ ”。
《说文》“
:祳,
社肉,
盛以蜃,
故谓之
祳。天子所以亲遗同姓。从示辰声,
《春秋传》曰:

[1]27
尚来归祳。

祳为天子社祭之时所供的生肉,盛在
海蚌里,然后分给同姓诸侯。
《说文》:

段玉裁在


祭具也。

[1]27

下注:
“《山海经》、
《离骚经》皆作糈。

《玉篇》:
“糈,祠神米。”
《楚辞·离骚》:
《周礼·春官·大司乐》言:
“以六
祭祀产生于古人对天地神鬼的敬畏,遇事先问
神,
正是由于祭祀的存在,
上古之人面对自然之不可
抗之力才可安心从事生产等活动[14]。
《说文》所载之
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
字反映了先秦统治阶级祭祀文化的对象、
物品、
方式
……乃分乐而序之,
以祭、
以享、
以祀。乃奏黄钟,
“ 禘与祫皆合群庙之主祭于大祖庙
[1]20
也。”
祫祭和殷禘之祭都是把亲疏远近的先祖合
于太庙内举行的祭祀,祫祭三年一次,殷禘祭五年
一次。
(三)禂祭
[1]28
《说文》“
:祷牲马祭也。

是为马壮牲多举行的
祭祀。
《诗经·吉日》言:
“既祃既禂。

杜子春云:
“禂,

[2]1761
也,为马祷无疾,为田祷多获禽牲。”
圭柄之玉瓒,……汝当受之以告祭于汝先祖有文德
[2]1633
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禋,所以报阳也。”

《说文解字》“示”部字

《说文解字》“示”部字

《说文解字》“示”部字《说文解字》“示”部共63字,现根据字义将“示”部字大致分为六类:一、神祇类,共7字1、神祇本身或化身:神、祇、祕、社、祏神:《说文》曰:“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从示申声。

” 徐锴《说文系传》:“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也。

” 《诗·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根据这些古文献的解释,“神”指的是天上的神灵,因此神字应归入神祇一类。

祇:《说文》曰:“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从示氏声。

”《义证》:“《韵会》引徐锴本作地神。

”《春秋命历序语书》曰:“人皇出于提地之日。

”《墨子·天志》:“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祇不祀。

”可见,祇是地神,故属于神祇一类。

祕:《说文》曰:“神也。

从示,必声。

”《鲁颂·(外门内必)宫》有侐笺曰:“(外门内必),神也。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灵光之祕殿。

”祕殿即神殿。

因此,祕即神,属于神祇类。

社:《说文》曰:“地主也。

从示土。

”《孝经》曰:“社者,土地之主。

土地广博,不可偏敬,封五土以为社。

”《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鼓。

”“社”是指社神,祭土神。

祏:《说文》曰:“宗庙主也。

《周礼》以郊宗石室。

从示石声。

一曰大夫以石为主。

”段注曰:“柘以宗庙主为本义,以大夫石主为或义是也。

”“祏”是宗庙主位,也就是宗庙里供奉的神。

由此可见,“祏”字属于神祇一类。

2、神祇的行为:示、祐示:《说文》曰:“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段注曰:“言天县象箸明以示人。

圣人因以神道设教。

”《义证》:“‘三垂,日月星也’者,徐锴日:‘左画为日,右画为月,中为星也。

’馥按:即三辰。

”又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者,《易·贲》传文,虞翻曰:‘日月星辰为天文也,历象在天成变,故以察时变矣。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

从汉字看中国古代的祭祀文

杨月娥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反映汉民族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很好地保护和诠释了中华文化。

我仅从汉文字所体现的祭祀文化来品味汉字的魅力。

据文献记载,祭祀是所有礼仪中最重要的,居五礼之首。

有些已经消失,但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古代的礼仪形态。

祭祀都是示作偏旁的字。

示是神的本字。

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凡示字旁的汉字,往往与天地祖宗鬼神有关,如祸福神祖祭祀祥等等。

许慎著《说文解字》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示部中有六十三个字,反映了丰富的祭祀文化与内容。

一、从汉字看祭祀对象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

《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
杨月娥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文化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反映汉民族价值观念、生存方式、思维特点、风俗习惯等。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很好地保护和诠释了中华文化。

_说文解字_示部_字语义考察

_说文解字_示部_字语义考察

收稿日期:2004-05-24作者简介:钟发远(196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说文解字·示部》字语义考察钟发远(宜宾学院中文系,四川宜宾644007)摘要:《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示部字在语义方面有五类:神礻氏类、祭祀类、祈祷类、人对神礻氏态度类、其他类,表现我国古代神文化中人与神的相互关系。

在语义上,示部字间的同义关系非常明显,反义关系亦有一定的特点。

关键词:《说文》;神礻氏;意义类别;同义;反义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5)03-0087-05 引 言对《说文》的深入研究,分部整理是一个基础。

《说文·示部》字的穷尽性研究,既有一定的语言学意义,也有一定的史学意义。

《说文示部》字数,徐铉本注明文六十,重文十三,新附四。

今实际文六十三,新附四,重文十三。

段玉裁认为多出之字为“浅人增窜”。

我们整理《说文·示部》字,只取今正文六十三,新附、重文不计。

主要考察两个方面:语义分类、语义间的关系。

一、语义分类依《说文》体例,部首基本上是汉字意符,据形系联实为依义部居,示部字基本上与神祖有关。

部首所属字的排列,如段玉裁所明:“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一部注)白兆麟说:“即采用据义系联的原则,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

”①仔细分析示部字的语义内容,我们发现,据义系联的原则并没有彻底贯彻,字的排列有交错的现象。

在充分尊重许书说解的前提下我们对示部63字作了归并整理,大致得出五个意义类别:神礻氏类(24字),祭祀类(33字),祈祷类(3字),人对神礻氏态度类(2字),其他类(1字)。

其中,第一类表现神礻氏及其对人的影响,第二、三、四类表现人对神礻氏的行为和态度。

(一)神礻氏类,24字。

又可分为三小类:1、神礻氏本身或化身。

共6字:神礻氏礻必社礻危礻石神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从示、申。

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汉字与古代祭祀文化

双字与古代祭祀文化人类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威力无比的自然力量。

这神奇的力量,在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特别是我们的先民们,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以及对自然界认识的缺乏,面对无形的难以捉摸的自然之力,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抵御能力,由心生畏惧,进而顶礼膜拜,于是自然之神随之产生。

天神地祗,雷公风伯,草木山川I,皆有神在。

为了获得神的福佑,以求趋吉避凶,人们对极尽虔敬之心,经常奉上供品,举行仪式,表达对神的诚意。

这便是早期的祭祀。

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对古人的祭祀活动有着形象的描绘,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说文解字》:“祭,祭祀也。

从示,以手持肉。

”这就是说,“祭”就是手里拿着肉祭祀神灵的意思。

“祭”字的甲骨文字形作!)II,左边像肉(即楷书“祭”字左上角的部件),右边像手(即楷书“祭”字右上角的部件),下面的点像血滴,点的多少不一,表示刚刚宰杀的牺牲,还在滴血,就拿来祭祀,这说明当时还保持着血食的习惯。

“血”字甲骨文字形作W,正像祭祀时将血盛在器皿中的样子。

玉裁《说文解字注》:“古者茹毛饮血,用血报神。

”古人自己吃生肉,饮鲜血,也拿生肉鲜来祭祀神灵。

久而久之,“血食”也便成了祭祀的代称。

我们经常在古书中看到“社稷不血食”的说法,意思就是社稷之神得不到祭祀,象征着国家的灭亡。

这种杀生血食的祭祀习俗,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记载,直到今天,中国部分地区还有以“血食”祭祀鬼神的做法。

当然,对于“祭”字中的点到底代表着什么,还有些不同的看法。

如有人认为,点代表的不是血,而是碎肉末。

古代祭祀的时候,为了方便神灵的享用,人们事先要另外准备一些切碎的肉末,撒在大块的肉上,祭祀时祭祀者左手提着肉块或盛肉的器具,右手抓取上面的肉末慢慢抛撒,好让神灵前来享用。

随着祭祀的进程,肉末越来越少,就好像神在一点一点地享用一样。

这有点儿类似于现在殡葬时撒纸钱的仪式,左手持斗,右手从中抓取纸钱撒向空中,口中不停地祷告让亡灵前来拾取。

_说文解字_示部_字语义考察

_说文解字_示部_字语义考察

收稿日期:2004-05-24作者简介:钟发远(196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说文解字·示部》字语义考察钟发远(宜宾学院中文系,四川宜宾644007)摘要:《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示部字在语义方面有五类:神礻氏类、祭祀类、祈祷类、人对神礻氏态度类、其他类,表现我国古代神文化中人与神的相互关系。

在语义上,示部字间的同义关系非常明显,反义关系亦有一定的特点。

关键词:《说文》;神礻氏;意义类别;同义;反义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65(2005)03-0087-05 引 言对《说文》的深入研究,分部整理是一个基础。

《说文·示部》字的穷尽性研究,既有一定的语言学意义,也有一定的史学意义。

《说文示部》字数,徐铉本注明文六十,重文十三,新附四。

今实际文六十三,新附四,重文十三。

段玉裁认为多出之字为“浅人增窜”。

我们整理《说文·示部》字,只取今正文六十三,新附、重文不计。

主要考察两个方面:语义分类、语义间的关系。

一、语义分类依《说文》体例,部首基本上是汉字意符,据形系联实为依义部居,示部字基本上与神祖有关。

部首所属字的排列,如段玉裁所明:“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一部注)白兆麟说:“即采用据义系联的原则,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在一起。

”①仔细分析示部字的语义内容,我们发现,据义系联的原则并没有彻底贯彻,字的排列有交错的现象。

在充分尊重许书说解的前提下我们对示部63字作了归并整理,大致得出五个意义类别:神礻氏类(24字),祭祀类(33字),祈祷类(3字),人对神礻氏态度类(2字),其他类(1字)。

其中,第一类表现神礻氏及其对人的影响,第二、三、四类表现人对神礻氏的行为和态度。

(一)神礻氏类,24字。

又可分为三小类:1、神礻氏本身或化身。

共6字:神礻氏礻必社礻危礻石神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从示、申。

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说文解字》示部字与原始祭祀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说文解字》示部字与原始祭祀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说文解字》示部字与原始祭祀获奖科研报告论文《说文·示部》收录60字并13个重文,其中大部分都与祭祀有关,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分析,可以窥见从先秦到秦汉时代人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当时祭祀的发达。

再结合以甲金文字以及文献资料,我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大体轮廓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一、从“示”字说起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三垂,日月星也。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这个解释是许慎根据示的小篆“”得出的,而关于“天垂象”的说法则反映了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说。

示,甲文作,通常说象祖先神主之形。

据康殷先生在《文字源流浅说》中考证:示()就是原始宗教灵物崇拜时期所常见的灵石(dolmen),又叫桌石。

……一曰:大夫以石为主。

这种用石头作成的神主其实就是“示”。

“”字又加上了一个更明确的义符“石”,以强调专指石制的神主,与更常见的木制神主相区别。

“示”字后来泛指一切神祗,是祭祀对象的统形,因此有关祭祀的字多从“示”。

即使有的在甲、金文中并不从“示”,到了许慎的时代也增加了义符,如祖,本作“且”;祗,本作“氏”。

“示,神事也”就是关于“示”以及从“示”诸字意象最好的概括。

“示”部字概括了祭祀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说来,可以分为祭祀对象、祭祀活动和祭祀反报三个大的分支。

二、祭祀对象:示、神、祗、社、祖上文已经说过,“示”是祭祀对象的统形。

而在具体的祭祀活动中,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祭祀对象。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祗,地祗,提出万物者也。

社,地主也。

从示土。

《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

祖,始庙也。

神,金文作、,与古申、电同。

在原始宗教中,不存在“天神”这一概念。

把天作为崇拜对象是一种很原始的心理,但是这种崇拜是建立在天的自然属性上的,受到崇拜的只是日、月、星、风、云、雨、雪、雷、电等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事物。

“神”(申)就是其中的一种——电。

后来“神”字成为一个形声字。

《说文解字》示部的祭祀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示部的祭祀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示部的祭祀文化内涵[摘要]: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古老的字书之一,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历代的研究者对此都在不断的分析其各样的含义。

祭祀是中国流传至今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活动。

本文拟从《说文解字·示部》为基础,讨论祭祀文化。

[关键字]:《说文解字》;示部;祭祀文化《说文解字》博大精深,涵盖广泛。

它将三代到汉朝的的各类文化融合到一本书中,可以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大荟萃。

而祭祀也是从先民时代到现代社会,从未出现个断裂,甚至在专制的阶级社会中还越演越烈。

二者的结合为这样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笔者拟从三方面来展开讨论,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字的产生发展、示部字的简单分类、示部字的祭祀含义。

(一):文字的产生发展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区域都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文字的起源一直都众说纷纭,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仓颉造字”说。

郑玄在《周易传》中说“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

”古代的中国,在没有文字的时候都是“结绳记事”的,郑玄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遇见大事情就结一个大的绳结,事情小就结小的绳结。

这是最古老的纪事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只能满足简单的事件,遇见复杂的事件就失去了作用。

《周易》中也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就无形的表明了文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

在《说文解字》的序言中也说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丽天之象。

”。

在此可以看出文字是源于图画的,还可以看出文字的产生有一点的宗教祭祀因素。

中国的文化产生因素中就有一个是宗教,文字与之的关系紧密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示部字的简单分类许慎著《说文解字》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其所收录的九千余字就分别在这些部首当中。

在示部当中共有六十三个实际的字,它们共同反映了我国丰富的祭祀文化与内容,从其语义来看,这些字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祭祀内容不方面。

《说文解字》“示”部字分类及其解释

《说文解字》“示”部字分类及其解释
《 说 文解 字 》 “ 示 ” 部 字分 类及 其解 释
张卓霖
摘 要 :本文从 中国传统文化本位的立场出发 ,对 《 说文》 “ 示”部 字重新 分类并广 引其 它相 关诸部 字,从本位 文化的语境 中去理解 它们 。以期接近 它们的本意 ,并体会到 中华文化 中不同f f -  ̄ - 宗教 文化 的特质 ,及其 中蕴含的智慧。 关键词 :说文解字 ;“ 示”部 字
( 一 ) 形 上 描 述 类 5宇 :示 、神 、祗 、秘 、 l l 西
以往的分类都将此类命名为神柢类 ,笔者将其命名为形上 描述类是 有深意的 ,在笔者看 来,“ 示 、神 、祗 、秘 ”并 非一般认 为 的古 人对 自 然畏惧崇拜 而想象 出的人格神 ,这几个字体现 的都是抽象的形上概念。 “ 社 ”才是具象化的一个人格神 。“ 一 ”字在六书中属 “ 指事 ” ,有 时代指数字或一物 ,但在 “ 示… ‘ 天”等字 中指代形而上的道 。《 说文》 言 :“ 一 ,惟初 太始 ,道立於一 ,造分 天地 ,化成 蓠物” 虽片 面强调 了 ” 的形上意 ,但在许多相关字 中它的确是此意。请看 证明。 《 说 文》 小徐本在对 “ 帝” 字的解释说 : 古文褚上 宇 皆徒 一 ,篆 文 皆徒 二。二 ,古文 上 字。 口言 示辰 耗 , 童 、音、章皆徒古 文上。 “ 古文诸上字 皆徒一”,这也就是说在古文中 ,“ 上 ”字和 “ 一 ”字 “ 示” 部字一类人 的观念中 ,“ 神”绝非是一种人格神 ,对他 的敬仰也绝 非是古人 出于 内 心上 的一种因恐 惧心理 而产生 的宗教式 的崇拜 。由上我们可 以进一步大 胆的推 出的一个更为重 要的结论 是 :早在诸 子百家 之前 。 “ 神” “ 玄” “ 示… ‘ 天… ‘ 一 ”等都是互应互释的同类概念 ,它们都是 非常平实 的对 形而上的描述 ,只是随着生产力 的进一 步解放与发展 ,社会 发展到 了后 来 ,各个门派林 立各执 一隅才 出现了所谓 的 “ 儒 墨之是非 ” , 儒 家学 派 的学者力避玄虚只言天不言玄 ,然而究其本质 ,它们实 际上都是 同一类 的概念 ,并且诸家的理 论均是 由这些重要 的概念为根本依 据 ,演变发展 而来 。 ( 二 ) 通 达 形上 心行 类 7字 :棋 、祗 、提 、裔 、榴 、被 、 禁 这类字 以往都归人祭 祀态 度类 ,但事实 上这 类字 都与 祭祀关 系 不

论文-示”部与祭祀文化考据

论文-示”部与祭祀文化考据

“示〞部与祭祀文化考据摘要:祭祀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文化的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对汉字部首、字形、字义等因素的分析,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本文试从汉字“示〞部出发,对一些能够反映出祭祀文化的典型汉字进行分析,探索汉字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示〞部汉字祭祀文化引言在生产力和认识水平都相对低下的早期人类社会中,人们在思想上无主宰,见自然之力如此之强大,就心生鬼神思想,并长期为鬼神思想所统治,所以,在古代社会,上至君王高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神灵有着无尽的崇拜,由此开展,祭天祀祖也成了古代人民平日重要的盛事。

祭祀,是人类在具有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之后形成的原始信仰活动。

作为礼乐制度之一,祭祀同样是历代君王稳固政权、团结民众的重要手段,历来被摆在重要位置。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

〞其反映了上古社会“政治〞二字的实际内容:“祀〞可使氏族内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因而排在“戎〞之前。

?礼记·祭统?:“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五礼是指吉、凶、军、宾、嘉,其中吉礼为祭祀的典礼,冠于五礼之首。

[1]祭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不仅表达在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典章制度中,还反映在传统语言文字上,以“示〞部字最为典型。

从“示〞部字出发,并分析其典型的祭祀文化。

一、从神灵崇拜看祭祀观念从<说文>示部汉字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示部字根本上都与神和祖有关。

?说文解字? “示〞天垂象,见凶吉,所以示人也。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凡示之属皆从示。

〞[2]许慎依据小篆字形“〞对“示〞进行解释。

他认为:上面的两横代表天,下垂的三笔分别代表日月星,上天用日月星所形成的不同天象,映射人间的祸福,提示人们遵照行事。

人们那么通过天象观察自然的变化了解神的旨意。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与语文学习——以“示”部甲骨文为例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与语文学习——以“示”部甲骨文为例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与语文学习—以“示”部甲骨文为例刘 闯(吉林外国语大学 国际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摘要: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示”部甲骨文数量较多,“示”部大多与祭祀有关,由此可见商周时期中国祭祀文化的兴盛。

本文以“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以及引申含义为例进行分析,论述“示”部甲骨文与商周祭祀文化的关系,同时阐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示”部甲骨文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示”部;甲骨文;祭祀文化;大学语文2020年,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如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广大高校教育者的参与。

中国传统祭祀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祭祀文化的复杂性,基础教育阶段涉及较少。

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可以在文学、文化通识课程里进行适当的教授。

本文试通过分析“示”部甲骨文的字形、字意及其引申义,让大学语文学习者大致了解中国传统祭祀文化,激发大学语文学习者传承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131人文艺境Arts and Humanities一、示部甲骨文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关联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又叫契文、卜辞或殷墟文字。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部分甲骨文的字形反映了中国祭祀文化的特点和内容,此后各朝各代的祭祀文化,或多或少都受甲骨文记载的商朝祭祀文化的影响。

示部字一般和祭祀有关,这和“示”的关系密不可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示”的解释是:“示,天垂象。

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面的两横代表天,下垂的笔画代表日月星,上天用天象反应人间的祸福,人们根据天象行事。

按照许慎所说,示上面横代表“天”,竖代表上天向地上人间显露的迹象。

“示”旁字文化信息解读

“示”旁字文化信息解读

212“示”旁字文化信息解读李娜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中国的文明起源于文字,古人在造字过程中必然将他们对自然万物的解释和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考都体现在汉字的形音义结构中。

“示”旁字作为中国祭祀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多方面阐明了先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本文以《说文解字》中“示”部字为基点,提取了部分“示”部个体汉字,对其进行分类,然后探究其形义,揭示其折射的特定文化内涵,总结出“示”部字体现的共同的中华文明。

关键词:《说文解字》;示部字;祭祀;文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古代,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当然是祭祀和战争了。

古人认为战争可以获得土地,扩大疆土。

祭祀则不仅仅是开疆扩土这么简单了。

它可以求福祛灾。

大到一个国家用祭祀来祈求风调雨顺,小到个人通过祭祀来盼望祛病消祸。

从历朝历代纪录片中可知,大小战役进行之前,一国之君都要举行祭祀。

如此看来,古人认为战争也是可以“依赖于”祭祀的。

那么祭祀对于先民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甚至可以说成了他们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

这在《说文解字》示部字中便可以很好地体现。

《说文解字》示部共67个汉字(包括“新附”字),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笔者则重点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字,对其进行分类,依次可分为祭祀的对象、用品、目的、方式四大类。

一、祭祀的对象笔者据此把古人的祭祀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地鬼神等人们想象的“神”,另一类则是“祖宗圣贤”等确实存在过的“神”,也就是说一类是“神”一类是“人”。

(一)天地鬼神类“示”,甲骨文字形为许慎认为它上半部分从二(即我们现在的“上”字)。

下半部分的三条竖线分别代表日、月、星。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依据天上这三个事物的变化来预测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从而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于趋利避害。

由此可见,先民认为上天是能通过种种形式给人以启示的,而这种启示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

再看“示”字的甲骨文字形,上面的“二”更像是一块平平的石板,下面的一竖则像一根柱子,用来支撑石板。

浅析“示”部现代汉字

浅析“示”部现代汉字

浅析“示”部现代汉字作者:余倩倩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9期摘要:“示”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部首,在现代汉字中,“示”表示着不同的意义。

有六种情况:神祇类;祸福类;祭祀类;祈祷类;人对神的态度和其它类。

关键词:汉字;“示”部;语义分析“示”作为一个部首,在具体的汉字中表现为两种形式,一为“示”,二为“礻”。

东汉许慎是这样解释“示”的。

“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二古文上字。

三垂,日月星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示,神事也。

凡示之所属皆从示。

”随着时间的流变,历史的变迁等各方面的原因,“示”已不再是《说文解字》“示”部所收汉字共同的形符,“示”表示着不同的意义。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为依据,作简要的分析。

一、对“示”部汉字的汇总《现代汉语词典》中共收“示”部汉字64个(繁体字除外),分为“示”在下和“示”在左(即“礻”)两种情况。

以“示”为部首的有:示、佘、奈、柰、祟、票、祭、禁、禀,共9个字。

其中“佘”、“奈”、“柰”、“票”、“禀”这5个汉字可以通过两种部首查检得到,也就是说,“示”并不是这五个字的唯一部首,所以这五个字在本文中暂且不作分析。

以“礻”为部首的汉字有55个,按笔画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它们分别是:礼、禨、祁、礽、社、祀、祃、祆、祎、祉、视、祈、祇、祋、祊、祛、祜、祏、祐、祓、祖、神、祝、祚、祔、祗、祢、祕、祠、祯、祫、祧、祥、祷、祸、祲、祾、祺、祼、禅、禄、禊、禖、福、禋、禔、禘、禒、禛、禚、禥、禤、禧、禫、禳。

二、对“示”部汉字的语义分析在现代汉字中,“示”部表示着不同的意义,可分为六种情况:神祇类、祸福类、祭祀类、祈祷类、人对神的态度和其它类。

(一)神祇类。

祆:“胡神也,从示天声。

火千切。

”本义为外民族的神。

视:“本义为神看,现为形声字。

”由此可见,“视”的本义是神看,“示”为形符。

现在意义泛化了,变成了形声字,“示”为声符。

神字的文言文翻译

神字的文言文翻译

神,古之奇字也,其义深远,其形奥妙。

汉字之精,莫不寓含天地之理,神字亦然。

今吾辈欲究其义,须先溯其源,考其形,方能得其真谛。

《说文解字》云:“神,天神也。

从示,申声。

”据此,神之本义为天神,示者,祭祀之具也,申者,申明、彰显之意。

故神字,乃示以祭祀,申以彰显天神之威严与神秘。

神字从示,示者,象征也。

古时祭祀,乃是对神明之敬畏,是对天地自然之礼赞。

祭祀之仪,无不彰显神之威仪。

故示字,寓含着对神明之崇敬与信仰。

申字,古文申,形似人,双手上举,似有所祈求。

申者,申明、彰显之意,亦含申诉、请求之含义。

神字之申,可理解为对神明之祈求与申述。

神明无所不能,故人世之祈求,皆可向神明申述。

神字之形,由示、申二部分组成。

示部居上,申部居下,象征天神之高远与人之虔诚。

示部之上,有一横,似天际,申部之下,有一撇,似地脉。

天高地下,神明在上,人与神明之间,以此横撇相隔,形成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神字之音,申声。

申声之韵,悠远而神秘。

古人认为,神明无形无象,非肉眼所能见,唯有心灵之感应,方能感知其存在。

申声之悠远,似能穿越时空,将人之祈求传递至神明之耳。

神字在古代,有诸多含义。

如《周易》中所言:“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神,乃万物之妙,无中生有,无所不在。

又曰:“神无方,而易无体。

”神无固定形态,易无固定体相,二者皆变化无穷,奥妙难测。

神字在文学作品中,亦有多重含义。

如《诗经》中,神字多指天神,如“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诗经·大雅·文王》),表达了对天神之敬畏。

又如“神之听之,式谷式穀”(《诗经·周南·关雎》),表达了对神明庇佑之祈求。

神字在民间信仰中,更是无处不在。

如道教、佛教等宗教,皆有神明之说。

神明,既是宗教信仰之对象,亦是民间信仰之寄托。

人们相信,神明能保佑世人,驱邪避灾,赐福降祥。

总之,神字,乃汉字之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义深远,其形奥妙,其音悠远。

探究神字,不仅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

示字部与中国祭祀文化——第四组《汉字学导论 (2)

示字部与中国祭祀文化——第四组《汉字学导论 (2)
一方面,人们祭祀的直接指向是获得幸福安康 , 因此,《说 文》示部中关于赐福吉祥的词汇就占示部词汇总数的 17%。因为 人们对幸福渴求的强烈 , 所以对幸福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各有 侧重,这种心理也反映在人们造词的数量和侧重点上。 另一方面 , 驱祸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心理上不希望祸 害增多 , 所以对祸害的期待大大减少 , 表现在造词的时候就刻 意回避。因此 , 示部关于祸害的词只有以下几个 : 祸 , 害也 , 神不 福也 ; 祲(jìn),不详之气 ; 祟(suì),神祸也 ; 禁 , 吉凶之忌 , 只占示部词汇总数的 0. 08% 。表示人们祭祀目的词汇数量的 一多一少 , 明显地体现着人们的心理及认知机制,希望赐福、
电 影 中 以 祷 告 治 病 的 场 景

2. 祈(qí ),《说文》:‚求福也。从示斤声‛, 向上天或神明求福。《尔雅》:‚祈,叫也。‛郭璞 ( pú)注:‚祈,祭者叫呼而请事也。‛《诗经 · 小 雅· 甫(fǔ)田》:‚以祈甘雨。‛也就是向天祈祷降喜 雨的意思。
祈 祷 的 小 女 孩

3. 祷,《说文》:‚告事求福也 ,从示寿 声。‛向神祝告求福。《论语·述而》:‚子疾病, 子路请祷。‛ 用言语求告的方式来求福、祈年、化灾、远疾等, 这种祭祀方式在古代是十分常见的。这一祭祀方式还 往往与其他祭祀方式并用,贯穿其他方式之中。
《甲骨文字典》 对‚示‛的解释
二:‚示‛字的第二个释义 一:像以木表或石柱为神主 为:‚对先祖的称谓。‛占 之形,其上或其左右之点为 (zhān)卜中,示为天神、 地祇(qí)、先公、先王之 增饰符号。 通称。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说文解字》 ‚示‛字部的分类

• • • • • ຫໍສະໝຸດ • •祠 (cí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段玉裁

从示部字族探讨祭祀礼仪文化

从示部字族探讨祭祀礼仪文化

从示部字族探讨祭祀礼仪文化作者:李建国来源:《价值工程》2011年第04期摘要:《说文解字》中录有示部汉字67个,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 本文从示部汉字与祭祀活动的联系、祭祀目的、祭祀对象、祭祀方式与祭品处理几个进行了探讨,目的是加深对中华祭祀礼仪文化渊源的了解和认识。

Abstract: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recorded 67 Chinese "shi" radical characters, which meaning contact with the sacrifice and etiquette. The contact of Chinese "shi" radical characters and sacrifice activities, sacrifice object, purpose and sacrifice way and sacrifice processing were discussed, for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origin of sacrifice culture.关键词:探讨;示部汉字;祭祀文化Key words: explore; Chinese "shi" radical characters; sacrifice culture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321-030引言汉文字中,有许多与祭祀相关的汉字。

本文就《说文解字》徐铉本[1]中的“示”部字族来探讨中国的祭祀文化。

《说文》“示”部字共有63个,另新附4个。

这67个汉字多与祭祀、礼仪有关,集中展现了人类对天地神灵及人鬼的崇拜与敬奉。

这种对神的敬畏心理在行动上则表现为祭祀和礼仪。

识“祖”

识“祖”

识“祖”作者:李倩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4期摘要:“祖”的初文为“且”,本义是祖先,而且是女性祖先。

“祖”的字形寄寓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人之始”的祖先的尊尚意识。

关键词:祖文字汉字文化研究《说文解字·示部》:“祖,始庙也。

从示且声。

”意思是“奉祀祖先的宗庙”。

《义证》:“《考工记·匠人》:‘营国,左祖右社。

’注云:祖,宗庙也。

”在这里,“祖”都是指“宗庙”,但这并非“祖”的本义。

一、“祖”的本形本义从甲骨文、金文来看,“祖”只写作“且”,即“且”是“祖”的初文。

清代阮元《释且》曰:“且,古祖字也,古文祖皆从且字。

”那么要想探讨“祖”的初义,则需先了解“且”的本义。

对于“且”的形义结构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且”是“俎”的古文;第二种认为“且”为男根之象,意指祖先;第三种为陶罐形状说,詹鄞鑫认为“且”是陶罐的象形;第四种则从“且”的本形出发,认为“且”为人类的祖先,而且是女性祖先。

笔者比较赞同第四种观点。

甲骨文“且”写作或,从甲骨文来看, 亦像神主牌位的形状,因此“且”应该是牌位的象形。

立牌位以“祭”,《说文·示部》:“祭,祭祀也。

”我们的先民有祭天、地、人的风俗,祭天为“示”,祭地为“土”,祭人为“且”。

《说文·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从二(上),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可见“示”就是一种表示天地自然的“神主”。

“社”为“土”的后起字,《说文·示部》:“社,地主也。

”“且”字的字形,从现在一般字书和论作所记录的古文字来看,与“示”“土”具有相类的特征,在“”上写上已故先人的名讳,即是牌位,表示对“祖”的祭祀。

三字的构形要素是相同的,即均有代表神主的符号形象与指事性的标示符号,所不同的是标示符号的位置:“示”在上,“土”在下,“且”在中间。

由此观之,“且”是神主,具体地说是处在天下、地上之中界的人祖的神主,或者说“神主”所表达的本源意义也就是先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示部的祭祀文化内涵
[摘要]: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古老的字书之一,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历代的研究者对此都在不断的分析其各样的含义。

祭祀是中国流传至今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活动。

本文拟从《说文解字·示部》为基础,讨论祭祀文化。

[关键字]:《说文解字》;示部;祭祀文化
《说文解字》博大精深,涵盖广泛。

它将三代到汉朝的的各类文化融合到一本书中,可以说是百科全书式的大荟萃。

而祭祀也是从先民时代到现代社会,从未出现个断裂,甚至在专制的阶级社会中还越演越烈。

二者的结合为这样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笔者拟从三方面来展开讨论,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文字的产生发展、示部字的简单分类、示部字的祭祀含义。

(一):文字的产生发展
众所周知,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区域都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文字的起源一直都众说纷纭,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仓颉造字”说。

郑玄在《周易传》中说“事大,大结其绳。

事小,小结其绳。

”古代的中国,在没有文字的时候都是“结绳记事”的,郑玄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遇见大事情就结一个大的绳结,事情小就结小的绳结。

这是最古老的纪事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只能满足简单的事件,遇见复杂的事件就失去了作用。

《周易》中也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就无形的表明了文字的起源于发展的过程。

在《说文解字》的序言中也说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丽天之象。

”。

在此可以看出文字是源于图画的,还可以看出文字的产生有一点的宗教祭祀因素。

中国的文化产生因素中就有一个是宗教,文字与之的关系紧密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示部字的简单分类
许慎著《说文解字》共有五百四十个部首,其所收录的九千余字就分别在这些部首当中。

在示部当中共有六十三个实际的字,它们共同反映了我国丰富的祭祀文化与内容,从其语义来看,这些字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祭祀内容不方面。

从其意义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五大意义类别,它们分别是:神祇类(共有二十四字)、祭祀类(共有三十三字)、祈祷类(共有三字)、人对神祇态度类(共有二字)、其他类(一字)。

虽然说祭祀文化并不仅限于这一个部首,但是这一部首却具有代表意义,笔者将会在下一节(示部字的祭祀含义)中做相关的叙述。

(三):示部字的祭祀含义
笔者在第二节中对示部字做了简单的分类,但这却并不与本节有太大的关联。

现在简要的分类叙述其祭祀文化内涵:
第一,祭祀对象。

神祇类。

神,本天上之电。

(因为神字本申,如天上雷电弯曲。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从示,申声。

是世间万物生长变化的主宰。

祇,地神也。

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从示,氏声。

天神曰灵,地神曰祇。

(《尸子》)修礼地祇,谒款天神。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社,地主也,从示,土。

《春秋传》说“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

”。

《周礼》提到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

社为土地之神的神主。

社伯(城隍)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其中对社的注释是“社,后土也。


祭祀的对象还有先人和名人。

祖,祖先,从示,从且。

这个且是象形字,表
示男性的生殖器。

那么久有很明显的生殖崇拜,男性的生殖器有繁殖后代的意义,代表着子孙众多,生生不息。

是后代对先祖的崇敬。

对名人的祭祀也是表示一种向往,和敬意。

如“祕”字,本义为神,后来演申为神秘不可知的。

《史记·孝武本纪》中就说“其事祕,世莫知也。


第二,祭祀场所。

祭祀一定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

《说文解字》中,“祖,始庙也。

”《说文义证》“《考工记·匠人》中解‘营国左祖右社’。

”《说文解字注》说“祖宗庙也。

”“祔,死后合食于先祖。

”即把刚死的人祭放在宗庙当中,与先人在一起。

第三,祭祀活动。

祭,《说文》释为“祭祀也,从示,手持肉。

”段注“通言则祭、祀不也。

”古人认为鲜肉是对先祖的敬意,祭则是左手持滴血的鲜肉。

“祀,祭不已。

从示,从巳”即为不停的祭祀。

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见祭祀的重要意义。

三代时期,尤其是商朝无论做什么都要请示天神。

从时间过去,后世的封建社会逐渐将近义词合用,故祭祀成为所有祭祀活动的统称。

第四,主祭人物。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祭祀这样重大的活动,都必须要有专门的人物主持。

“祝”是古代祭祀的专门祭祀者。

《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祭主赞词者”。

祝指的就是“祭祀时主赞词的人”。

《诗经·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祝事孔明。

”仲长统《昌言·论天道》就说“巫医卜祝之伍,下愚不齿之民。


[结语]:综上所述,《舒文解字》示部字对我国封建社会影响深远。

从三代开始就一直有祭祀的或动,甚至在创字之初就有了宗教活动或者巫卜之述。

这是一种具有很稳定和继承性极强的文化。

这种祭祀文化与文字相结合,人们通过文字来认识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

同时也问我们提供了认识这样的文化的一种新的视角。

从《说文解字》来看中国的文化,将祭祀溶于其中,可以说《说文解字》是我们过文字的活的化石,也是传承和记载祭祀文化的化石。

它记录了文化,同时这样的文化也在影响文字的形成于发展。

二者相互印证,文化与文字水乳交融,可以说二者的关系在《说文解字》中得到了极好的反映。

参考文献:
论文类:
[1]《文化学视角下的“示”部字与鬼神思想》胡静 [J] 安徽文学 2009 (11)272—273
[2] 《试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我国古代祭祀文化》赵云涛 [J] 宜宾学院学报2009 (7) 108—110
[3] 《浅析<说文解字·示部>字与上古祭祀文化的互现性》尹玉龙 [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12 (2)26_30
[4] 《祭祀文化与<说文解字·示部>研究》陈哲 [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1
[5] 《<说文解字·示部>与上古祭祀文化研究》单晓琳 [D]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10 6
[6]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单晓琳 [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一期,53-56
论著类:
[1] 《说文解字》许慎著,徐铉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2]《说文解字注》许慎著,段玉裁注 [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3] 《现代汉字学》杨润陆著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