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简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主要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蜗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对蜗牛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蜗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
2.学具:放大镜、笔记本、实验器材等。
3.教学资源:相关自然科学的资料、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蜗牛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蜗牛的形态结构,展示蜗牛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蜗牛的爬行、呼吸等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蜗牛的生活习性与形态结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蜗牛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特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蜗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蜗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二(2)》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通过展示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蜗牛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描述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重点:1. 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观察和描述蜗牛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1. 指导学生准备筷子、放大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 准备蜗牛模型或图片等用于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问答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学到的关于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将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更加了解蜗牛的特点。
二、展示和讲解(10分钟)1. 准备一只真实的蜗牛或者使用蜗牛模型或图片等展示给学生观察。
2.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蜗牛的形状、颜色、壳的纹路等。
3. 讲解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例如蜗牛爬行的方式、喜欢吃什么等。
三、观察和描述(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各自观察一只蜗牛,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仔细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
2. 每位小组成员依次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蜗牛的特点,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讨论。
3.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和详细地描述蜗牛的特点。
四、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与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对比。
2. 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结果展示在教室的展示板上或者课堂博览中,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
3. 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回答,以增加互动和学习效果。
五、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完成《蜗牛二(2)》的习题或者写一个关于蜗牛特点的小短文。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蜗牛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六、作业布置完成《蜗牛二(2)》的习题或写一篇关于蜗牛特点的小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蜗牛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2.3、蜗牛(二)》教案(2).doc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
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
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
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
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
(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
)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3、蜗牛(二)》教案(3).doc
蜗牛(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1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2。
三年级科学蜗牛二教案
三年级科学蜗牛二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科学蜗牛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观察和记录蜗牛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和记录蜗牛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蜗牛模型或图片。
3. 观察和记录蜗牛的工具(放大镜、铅笔、纸张等)。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生物吗?它有什么特点?”Step 2: 探究蜗牛(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引导他们描述蜗牛的形状、颜色和壳的特点。
2.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蜗牛的生活习性,如喜欢潮湿的环境、慢慢爬行等。
Step 3: 观察和记录(20分钟)1. 分发观察和记录蜗牛的工具,并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一只蜗牛,并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特征和行为。
3. 鼓励学生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Step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1.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展示他们的记录作品。
2. 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共同特征和行为,以及他们为什么喜欢潮湿的环境等问题。
Step 5: 总结和延伸(5分钟)总结蜗牛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强调保护自然生物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观察和了解更多的生物多样性。
Step 6: 家庭作业(2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生物,并记录下他们的特征和行为。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更多的生物,并记录下他们的特征和行为。
2. 鼓励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更多关于蜗牛的资料,并制作展板或小册子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评估学生在分享和讨论环节中的表现和对蜗牛的理解程度。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参考教案
蜗牛(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第3课 《蜗牛(二)》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蜗牛(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1.师: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新发现?2.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师:有的蜗牛“睡觉”了,我们不能观察了,怎样让它醒过来活动?(把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蜗牛放入常温下的水中,使其活动。
)要是没有出现“睡觉”蜗牛,这一步就可以省略。
二、观察蜗牛吃食1.师:蜗牛吃什么,怎么吃?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吃食(最好选用饿了1~2天的蜗牛,要提前准备好。
)2.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观察蜗牛吃食?蜗牛长有牙齿吗?”3.发放菜叶,放大镜,把蜗牛轻轻放到菜叶上,静静地等待蜗牛进食。
观察并记录。
4.学生交流发现,教师补充有关蜗牛牙齿知识。
5.观察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这一环节,可以选用另一个蜗牛进行观察,方法参考教材上。
把食物摆在盘子的一圈,把蜗牛放在圆心上,观察蜗牛的选择,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教科书上。
(实验要多做几次)6.生:汇报交流。
三、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1.师;在观察蜗牛吃食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的蜗牛排出粪便了,蜗牛从哪个部位排出粪便?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蜗牛的吃食和排粪便是它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蜗牛才能生存和生长。
2.生:观察蜗牛的排泄。
3.师:观察蜗牛的呼吸需要有一定的方法。
你们能找到蜗牛的呼吸孔吗?4.师: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让蜗牛扭动身体,然后观察蜗牛壳顶部位置,随着蜗牛的活动,每间隔10多秒钟,蜗牛的气孔会打开成一个小洞,可以明显地看到蜗牛的呼吸。
教科版科学三上2.3《蜗牛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2.3《蜗牛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科学课中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基本分类,对于蜗牛这种动物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对于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认识蜗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分类依据。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参与蜗牛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蜗牛的分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蜗牛、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本、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谜语“背着房子走的动物是什么?”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进而引入本节内容《蜗牛二》。
2.呈现(10分钟)展示蜗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分类。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蜗牛观察实验。
每组发放一只蜗牛和放大镜,让学生观察蜗牛的形态结构,并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
通过讨论,总结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根据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蜗牛分类。
教师提供分类依据,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分类结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形态结构、蜗牛的运动、蜗牛的生活习性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蜗牛(一)》,对蜗牛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能描述蜗牛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难点:蜗牛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活的蜗牛,以便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蜗牛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培养皿等。
4.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蜗牛是如何运动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足、壳等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蜗牛的运动原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活的蜗牛。
要求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记录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教案(3)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教案(3)【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参考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参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备课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重点在于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和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断,串联起整体的对蜗牛的认识,将有利于学生建立动物生活习性的整体印象,促进学生对生命特征的认识。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蜗牛的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蜗牛的分类。
六. 教学准备1.蜗牛若干只。
2.观察蜗牛的容器或盆栽。
3.实验器材:计时器、尺子等。
4.分类卡片。
5.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谜语“背着房子走的动物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 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观特点,初步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
3. 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如蜗牛的爬行速度、活动范围等。
同时,用计时器记录蜗牛的爬行时间,用尺子测量蜗牛的爬行距离。
4. 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特点。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分类,分发分类卡片,让学生根据蜗牛的特点进行分类。
最后,总结蜗牛的分类情况。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word教案(2)
“蜗牛”(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情况,虽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通过模仿和自己反馈的机智学会了不少东西。
因此,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
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探究事物。
这样,获取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鲜明、丰富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
因此,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常大。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一定顺序去观察的过程,不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只要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要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通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科学概念: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养在观察中不断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测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情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边的小动物的兴趣,培养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每个小组课外捕捉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头等四、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布置教室:(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
(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只蜗牛。
)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才一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欢蜗牛吗?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word教案(2)
“蜗牛”(第 2 课时)教课方案一、内容解析: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蜗牛”这节课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主若是让学生认识蜗牛的外形、运动方式、吃食和饲养方面的状况,固然小学生年龄尚小,但他们自从学爬、学走、学讲时起,就已经可以自己学习,经过模拟和自己反响的机智学会了许多东西 .所以,在观察蜗牛时,我们也不可以把他们看作一张白纸 .活动时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他们真切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经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想过程去认识事物,主动研究事物 .这样,获取的知识必定是生动、详尽、深刻、鲜亮、丰富的,也是平生难忘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切观察小动物的开端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 .所以,开好这个头,对学生来说意义特别大 .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我重在让学生经历按必定序次去观察的过程,不要修业生获取悉识的完好,只若是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只需没有错误,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就行让学生经过活动建构自己的关于蜗牛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科学看法: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蜗牛的身体结构、外形特色,食品等方面的直接认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初步的按必定的序次观察、细节观察的过程,培育在观察中不停生成一些新的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些猜想和推测的能力;学会表达交流自己观察的状况,学习如何整理事实 .感情、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蜗牛以及身旁的小动物的兴趣,培育对小动物的亲近感 .三、活动准备每个小组课外捕获若干蜗牛,每人准备好放大镜,一组一张白纸,一张记录纸;食盐、苹果、面包、菜叶、萝卜、葱优等四、活动过程和设计企图(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部署教室:( 1)大屏幕显示一个画有蜗牛的像框.( 2)每组桌上的水槽中都放着几个蜗牛 .)老师:同学们,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槽,大家刚刚必定看到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小动物,一起告诉老师是什么?学生:蜗牛 .老师:你们喜爱蜗牛吗?老师:好,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创建优异的科学教课环境,让学生看到蜗牛这一实物,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建直观情境,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兴趣老师:第一,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学生看动画片(动画片中介绍了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惯、颜色等特色.)老师:谁来说一说,你从刚刚的画面中认识到哪些关于蜗牛的知识?学生:回答自己认识了哪些知识.老师:你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着了这么多的知识.[ 放关于蜗牛的动画故事,让学生对蜗牛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示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乐于学习,擅长接受,从而训练学生听闻能力、记忆能力与观察能力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议论,更调动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三)设置疑问,启示研究老师:接下来,我请同学们思虑,除了刚刚画面中认识的蜗牛的知识,还想认识蜗牛的哪些知识?同学们提了好多特别有价值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鼓舞他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进行研究,并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 .如:外形、运动、饲养 .[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睁开丰富的想象,在兴趣的激励下提出好多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培育学生主动研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由被动转向主体,主体地位充分获取充分表现.](四)深入研究,学生解疑(1)第一观察蜗牛的外形,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些提示,如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而后采纳四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用手中的放大镜进行观察 .观察完后,四人先在小组内交流,而后选代表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一环节,我创建自主研究的条件,采纳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经过观察解析,相互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学们观察到了蜗牛的壳、眼睛、触角外,还有好多新的发现.接下来是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观察前,我提出问题并出示观察要求 .如:(1)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2)如何爬?(3)爬的快慢如何?并要修业生放声读一读,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理解主要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观察,观察时我指引了一句:“观察时选择你喜爱的方式,可以把蜗牛放在刀刃上、尺子上、铅笔上、文具盒上等 .[ 这一环节的特色是,让学生选择不一样的观察方法,在自由、风趣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课时教师应不停地恩赐指引、点拨,使学生的观察拥有目的性.]接下来是研究蜗牛的吃食和饲养,我不过给学生们进行指引,松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 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我们的研究还没有进行完.我向同学们征采建议,如何填充这个缺憾呢?有的说接着上、接着研究;有的说下节课研究;有的说回家自己研究 .由于下节课是其余学科的课,最后我们一致了建议,带着疑问回家后进行研究.下节课带着研究成就再共同进行交流 .我以为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不过限制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校外进行延长,从而使知识获取扩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把“学会”变为“会学”是本课教课的真切目的 .要让同学们经过学习观察蜗牛后,掌握观察动物的几个基本方面.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既使学生获取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最新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二)》教案——第2课时
《蜗牛(二)》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蜗牛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呼吸和排泄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3.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呼吸和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讨论法课前准备放大镜、蜗牛、菜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蜗牛的身体构造、它的运动、生活环境以及食物,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什么呢?(呼吸和排泄)由此引入新课二、新授1.观察蜗牛的排泄(1)在观察蜗牛吃食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的蜗牛排出粪便了吗?(2)蜗牛从哪个部位排出粪便?(3)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生A:我观察了蜗牛的排泄,蜗牛的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那个孔叫做气孔。
而且,它会把粪便先排在自己的身上,通过腹足和粘液最终将粪便留在地上。
生B:我观察到了它们的粪便,有的是黑黑的,有的是绿绿的,有的也是白色的。
……(4)师小结:和其它动物一样,蜗牛的吃食和排粪便是它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蜗牛才能生存和生长。
2.观察蜗牛的呼吸(1)师指出,观察蜗牛的呼吸需要有一定的方法。
(2)你们能找到蜗牛的呼吸孔吗?(3)师指导,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让蜗牛扭动身体,然后观察蜗牛壳顶部位置,随着蜗牛的活动,每间隔10多秒钟,蜗牛的气孔会打开成一个小洞,可以明显地看到蜗牛的呼吸。
(4)生观察蜗牛的呼吸(5)汇报交流3.继续观察蜗牛师:同学们,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哪些特点?生合作交流并汇报生C:我想知道蜗牛会游泳吗?生D:我想观察蜗牛怎样生孩子。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要一个一个的去探索,希望同学们仔细的观察,认真的对待我们的小动物,努力寻找我们的答案吧!4.课下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三年级科学上册__蜗牛(二)教案_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__蜗牛(二)教案_教科版蜗牛(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结合学法: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学准备】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教师讲授:蜗牛睡觉休眠了,它会用黏液膜封住壳口,不再活动。
问2:蜗牛睡觉了怎么让它醒过来?学生回答:轻轻摩擦、轻敲、浇水……解决:将蜗牛放入水中,蜗牛由于呼吸受到阻碍,就会结束休眠开始活动,并努力爬出水面。
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多媒体展示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如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5.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结合蜗牛的身体特征和多媒体课件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新的问题,蜗牛能长时间放在水里吗?四、继续观察蜗牛(多媒体展示,观看视频材料)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科学课上一程度上已经接触过蜗牛,对蜗牛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学会观察和描述蜗牛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难点:观察和描述蜗牛的特点,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蜗牛标本或图片。
2.观察蜗牛的工具(如放大镜、解剖刀等)。
3.实验材料(如土壤、水等)。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蜗牛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形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如蜗牛如何爬行、如何进食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蜗牛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蜗牛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何保护蜗牛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蜗牛,记录蜗牛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2.3、蜗牛(二)》word教案
“蜗牛”(第 1 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标一、科学研究:1.能按必定的序次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壳.2.会简单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状况.3.能聆听其余同学的想法和建议.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小动物,爱惜生命 .2.愿意与别人合作并交流想法.三、科学知识知道蜗牛的身体特色和生活习惯.教课重、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合适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课准备教师、学生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品,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教课过程一、导入1.平常大家都喜爱猜谜语,今日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板书:蜗牛)2.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 .谈谈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二、观察蜗牛的身体1.(发给学生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我们如何观察?(试试按必定序次)2.此刻就请大家认真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3.谁来谈谈经过刚刚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出示蜗牛的身体的课件)三、观察蜗牛的壳1.观察过蜗牛的壳吗?有什么特色?怎么描述蜗牛的壳?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谈论.3.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4.螺线的睁开方向是如何的?5.自然界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四、观察蜗牛吃食品1.蜗牛小伙伴抵达我们课堂上,我们该怎么款待它?2.蜗牛是如何吃食品的?谈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认识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3.依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供给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实验用品 .4.提出实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实验前能不可以给你们的实验结果先做一个展望?5.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6.报告交流研究成就:经过刚刚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吗?四、拓展今日我们经过对蜗牛的研究,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家依据对蜗牛的认识,给蜗牛小伙伴设计一个家,饲养它,把它养的壮壮的,下节课把它带回来参加“蜗牛运动会”,好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看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看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预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体会和发觉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觉。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形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看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猎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看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看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看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看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猎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看对猎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连续观看蜗牛
1.学生课后连续饲养蜗牛、并观看和记录猎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认真认确实观看,注意引起饲养和观看的爱好。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猎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