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第11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想要,打算。
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 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 户外。 考虑,想到。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院子里
睡觉
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 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写 了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 一个小片段。
资料链接(二):苏轼的坎坷人生
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 在被贬的路上。从政40年被贬30年 ,当过官耕过田。跌宕起伏的人生 经历,练就了他乐观豁达的性格。 被贬黄州期间,他除了写下《记承 天寺夜游》,还创作了《赤壁赋》 、《西江月》、《定风波》等千古 “人生缘何不快乐, 名篇。著名作家林语堂评价他:“ 只因未读苏东坡。” 他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乐天派”。
(4)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
倒装句:
解衣欲睡”
a.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的尾声,让我们共同编织一场穿 越时空的梦,将这份来自千年前的月夜静谧, 化作心灵深处的一抹永恒光辉。我们不仅是在 学习一篇古文,更是在与苏轼进行一场灵魂的 对话,感受他在人生低谷时那份不屈不挠、豁 达乐视的洒脱。
示例(1): 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挫 折和逆境,要用乐观的心态去应对。把挫折当作攀登 人生高峰的垫脚石,拥抱一个诗意的人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
活动三:解读记叙 ——独学:携友夜游
(时间1分钟)
1、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活动三 独学:携友夜游
(时间2分钟)
2、作者为何夜游? 为何寻张怀民不寻别人? 二人是何关系?
(联系背景资料)
资料链接1
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于对王安石 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 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 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负团练副使,但 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作者有职无权的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 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般澄澈透明,水中好像有 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活动二 整体感知(时间1分钟)
一、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划分为三层,分别 用四个字概括每层的意思。
记叙 ——寻伴夜游
描写 ——庭中月色
资料链接2
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居承天寺,虽屈居 主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不挂怀贬官之 事,处逆境而不悲观,是位品行超逸的人。
活动三 独学:携友夜游
(时间3分钟)
2、作者为何夜游?为何寻张怀民不寻别人?二人是 何关系?
志同道合、有默契的朋友。
果断 志同道合
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课前积累(1分钟)
整理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 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 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 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 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调歌头》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古今异义
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善 于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 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 《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漫步 )
共同,一起 院子里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交错纵横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语气词,相当于 “罢了”
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游”之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讲述的事件。 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漫步赏月。
资料卡片: ·苏轼做了百姓农夫。面对瓦片丛生的50亩“荒地”,他却取 名“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苏轼做了书法画家。自建的房子在大雪中完工,取名“东坡 雪堂”,房外无景,就亲手画了带有森林、河流、渔夫的雪景 壁画。
·苏轼做了文人墨客。黄州期间的作品甚多,如《念奴娇·赤 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先后涌现。
赏“游”之景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 )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 一 是作者被贬,心情愁闷、孤独
• 二是月色很美
思考2:
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色
空明澄澈,亦真亦幻
思考3
• 写景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直接表 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 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
疏通文意 打算 月光 门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考虑,想到 于是,到
念无与乐者,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共同,
卧,睡 一起
在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像 清澈透明 纵横交错 大概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少闲人像如吾两人语者气耳词而。已,罢了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 ②特殊句式 • 状语后置句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于中庭步】
拓展延伸
•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 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 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思考6
• 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的? 第一,“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隐含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 记叙----寻伴夜游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庭中月色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目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目录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本店铺分享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段析】简介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袁隆平。
【品味】“奇迹”一词,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起笔简洁。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出生年月及地点。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学历及从事农业研究的起始时间。
【品味】“生涯”一词表明此后科研时间之长。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段析】介绍袁隆平开始研究的时代背景。
【品味】“秋天……的雨雾”将当时恶劣的环境点染出来。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南特号。
”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①为什么要写袁隆平和农民向福财的一段对话?)【段析】向福财的答话写出了饱受贫困之苦的农民对好种子的渴望。
【品味】“圣人”一词表明农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对好种子的渴望。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
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段析】袁隆平对科技兴农的思索和对农民挨饿的不安。
第一部分:表现了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品味】“沉重”比喻精神上有负担。
这种负担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略号是一种深深的思索。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的课文都有哪些呢,大家不妨来看看了解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本店铺给您的同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 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袁世凯祭天
三.护国战争
1.准备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蔡锷离京, 前往南方筹划讨伐袁世凯事宜。
2.爆发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 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3.经过 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 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滇系(唐继尧为首)控制着云南、贵州
桂系(陆荣廷为首)控制着广东、广西
北 洋 军 阀 割 据 示 意 图
依据材料,说说北洋军阀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不利 影响?
农村劳动力减少,田地荒芜,影响了农村的生产 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兵员军费大幅度增加,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课堂小结
导火线:宋教仁遇刺身亡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课导入
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并思考:少了“临时”二字的《中华 民国约法》是不是更民主化、制度化些?为什么会有这 种变化?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的基本史实。 2.知道《中华民国约法》的内容并理解其保守性。 3.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随堂演练
1.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C)
A.孙中山 B.李烈钧 C.宋教仁 D.黄兴 2.袁世凯为实现自己的“皇帝梦”作出了哪些
“努力”( D)
①解散国民党 ②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④接受“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 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1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1课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吴均(469 - 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 文体。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字词。
- 缥(piǎo)碧:青白色。
- 轩邈(xuān miǎo):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作动词用。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声清越。
-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
戾,至。
- 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 横柯(kē):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2. 通假字。
- “转”通“啭”,鸟鸣声。
如“蝉则千转不穷”。
三、内容理解。
1. 结构层次。
- 第一段: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背景,境界阔大而又清新。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了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荡的惬意之感。
- 第二段:描写水之异。
先写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接着写江水的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将湍急的江水比作飞箭和奔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水流的急速。
- 第三段:描写山之奇。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写。
视觉上,“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山势的连绵起伏,“负势竞上”等句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听觉上,“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鸟鸣、蝉噪、猿啼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美妙的山林交响曲。
- 第四段:抒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是作者触景生情,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①元__丰__六__年__十__月__十__二__日__夜____________ 黄州承天寺 苏轼与友人②_张__怀__民_______________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相__与__步__于__中__庭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 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 画庭院明亮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抒情:两个反问句引人寻 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 安逸的心情。
心情
激动 ①_欣__然_
遗憾
起念亦 行无未
与寝 为 乐 者
②喜__悦__
复杂
相闲 与人 步 于 中 庭
1.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 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 ,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 有乐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 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 落寞,自我排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 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明亮。作者对美 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承天寺寻张怀民。
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 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 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 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 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漫步。这一层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寻友 夜游)
第11-课《中国石拱桥》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学习目旳:
一、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 旳特征。 二、学习本文阐明事物旳顺序,精确 判断阐明措施。 三、琢磨本文阐明语言旳精确性。
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读课文,要求读准 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其他同学仔细 听,发觉读错旳地方,请帮助纠正。
检验
弧形 hú 拱桥 gŏng 陡坡 dŏu
3、我国旳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 广,但并不排除有旳地方没有石 拱桥旳可能。
4、全桥只有一种大拱,长达37.4米,在 当初可算是世界是最长旳石拱。
“当初”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 是从程度上限定。“当初可算”阐明赵 州桥大拱旳长度在当初可算是世界上最 长旳石拱,但伴随历史旳发展,诸多石 拱桥旳拱长都超出了赵州桥旳大拱长度。 假如去掉“当初可算”显然不精确。
上 海 杨 浦 大 桥
全长7658米,跨径 602米,全桥有斜拉索256根, 重约33吨,最大旳一根长330米,为世界第一斜 拉桥。
虎门大桥 南京长江二桥
上上海海南南浦浦大大桥桥
澳门大桥 香港青马大桥
意大利桥 英国伦敦大桥
美国麦基那克海峡大桥 美国金门大桥
卢沟桥 逻辑顺序 特殊
从整体看,全文用了什么阐明顺序? 赵州桥
我国石拱桥当代旳发展
取得成就旳原因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旳情况 石拱桥旳特点
一般
进一步分析要点段 自学指导:落(先思索后讨论)
1、请分别列出赵州桥和卢沟桥旳特点, 总结他们有哪些异同点?想一想为何要 选这两座桥来做例子呢?
2、赵州桥旳特点顺序能否对调,为何?
三读课文,琢磨阐明文语言旳精确性
自学指导:把下边句子中加点旳词语去掉, 体现旳意思有什么变化?(先思索后讨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省略句)
字
元丰六年:
户:一说指
欣然:高兴、
词
公元1083年。元 丰,宋神宗赵顼
堂屋的门,又一 说指窗户,这里
愉快的样子。
解 年 号 。 当 时 作 者 指门。
行:漫步。
释
因乌台案被贬黄 州已经四年。
原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 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 (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趣,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译为“本来是”。 也:是。
原文翻译: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水藻、水草纵横交错,本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
树枝的影子。
5.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字
词
解
释
闲人:这里是指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 容流连光景的人。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 意思是“罢了”。
认 字
第 贰
识章 词节
知 音 难 求
断句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慨。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
排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
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
背 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
景 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历史:第11课《北伐战争》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
3、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是 D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革命统一战线 D.广东国民政府 4、下列人物中,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 任的共产党人是: B A.贺龙 B.周恩来 C.叶剑英 D.叶挺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第11课 北伐战争
政治上: 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标 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军事上:黄埔军校成立
武昌 ╳ 汉阳
╳ ╳
贺胜桥
黑 吉 辽
北京
汀泗桥
直
山东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隶
河 郑县 南
叶挺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江 安 南京 安 苏 上海 徽 徽 武昌 湖北 浙江 浙江 江 南昌 长沙 湖南 福 西 福建 建
桂林意 图
国民政府
思考: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统治之 下,北伐军能节节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作战方针正确
本党敢郑重向全国民众宣言曰:中国人民一切 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 军阀之暴虐。…………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 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 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请回答:(1)从北伐的宣言中,你能否看出北伐 的目的是什么?(1分)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是《短文两篇》,包含《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古文,以下是关于这两篇古文的笔记:一、《答谢中书书》1.文学常识-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3.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4.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5.重点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文章主旨-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二、《记承天寺夜游》1.文学常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体:“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2.古今异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3.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重点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知识点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知识点一、二次革命(1913)(一)原因1.根本原因: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公然背弃誓言,一再破坏责任制内阁。
2.直接原因:宋教仁案。
(二)主要领导:孙中山、黄兴。
(三)结果: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一)复辟准备1.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1914年初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5.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支持。
6.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二)“二十一条”的影响是灭亡中国的卖国条约,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也威胁到欧美列强在中国的权益。
三、护国战争(1915年)(一)原因: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二)爆发的标志: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三)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
(四)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1.袁世凯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革命派和立宪派反对袁世凯,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
5.帝国主义改变对袁世凯的支持态度。
四、军阀割据(一)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直接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二)军阀割据的范围(三)军阀割据的危害: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自主学习
03 识文本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考虑,想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共同,一起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院子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
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
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
03 识文本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当堂检测
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 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寄寓了作者与怀民被贬自喻为像“竹”一样有气节,虚心向 上,高风亮节;像“柏”一样苍翠,何惧困窘,傲骨铮铮,万古 长青的形象。
当堂检测
2.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 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 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拓展延伸
海上升,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举头望, 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举杯邀, 对影成三人。
——李白
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 等传世。
自主学习
01 晓常识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 “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 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乌台诗 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 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shè)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 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1课短文两篇(学生版+解析)
第11课 短文两篇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感知山川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简描绘的写景手法。
3. 了解骈文的特点,感受本文的节奏之美。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1.作者作品陶弘景(43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早年游历访道时足迹遍及江浙的名山胜水,后退隐茅山。
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参与朝廷大事咨询,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雄健,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水调歌头》等。
2、背景链接《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此文就是陶弘景隐居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出狱后,被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随堂检测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题 目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信。 B.《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C.《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反映了他胸怀愤懑 ,而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D.《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闲人”,即清闲的人,指闲极无 聊,无所事事之人。
提示: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元丰六年……步于中庭。 记叙:寻伴夜游
庭下如……竹柏影也。 描写:庭中月色
何夜……如吾两人者耳。 议论、抒情:月下感叹
探究文本
3.赏析庭中月色,说说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用了哪些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水中的 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
联系实际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黑暗污浊的社 会,陶弘景将自己对清静生活的渴求寄托 于名山大川之中,陶醉山水,在自然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苏轼与友人欣赏月夜美 景,微妙复杂的心境交错其中,即使身遭 贬谪,依旧闲适乐观,显示了他在逆境中 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
这两位文豪告诉我们,人生失意时不要沉沦,以乐观的心态 去面对低谷,在山川大河、日月星辰中寻找平静,做一个热爱自 然、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 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 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诵读课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代表展示
6’
反思
完善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提示:学习了哪些重大事件?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还有哪些疑惑?)
合作探究
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心得
3’
教学
小结
3、学史明智-----让历史告诉我们:国民革命失败,给今天的 我们什么启示?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帮助?
投放朱锦涛会见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图文。
读书记忆
看图,认识其性质
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
展示交流
形成认识
认识:和则两利,分则两害
国共只有再次合作,才有利于祖国早日统一。
8
运
用
课
标
指导完成,方法点拨
课题
第十一课北伐战争
主备人
编号
课型
新授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时
1课时
终审人
日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2、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明确学习目标
1’
解
读
课
标
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组织展示交流,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4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05
2、建立:
广州黄埔
校长蒋介石
主任周恩来
3、作用:
1、指导学生读书,说说黄埔军校建立的情况。投放黄埔军 校图、孙中山、蒋介石、 周恩来像。
2、投放毕业于军校的国共两军人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创立军校?掌握军 校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1、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 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法
阅读、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
歌词导入法、分析讲解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讲 述法。
板
书
设
计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 埔军校的建立
1、时间:1924.05
2、建立:广州黄埔、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3、作用:
二、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目的: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战场:湖南湖北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叶挺独立团
4、结果: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27.04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5、结果:
北洋军阀基本被消灭
1、指导学生读书,知道北伐的时间、目的、对象、主战场、先锋部队、主要战役、结果。投放《北伐战争形势图》、三个军阀像、叶挺像。
2、投放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资料讨论: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阅读教材,找出并记忆
看图,加深记忆
读书,说说军校的建立时间、地点、校长、政治部主任。
看图片,说说自己还知道那些黄埔 将领的故事。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得出结论,形成认识
5
二、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目的:
1926年,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主战场:
湖南、湖北
3、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经过:
汀泗桥、贺胜桥、 武昌战役
叶挺独立团
阅读材料,思考谈论
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10’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落
实
课
标
解
答
课
标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
1927.04
2、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3、政策:
1、引导学生读书,记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间 及性质。
投放蒋介石屠杀革命者图
2、动脑筋:北伐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何却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3、政策: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导入
新课
《国民革命歌》
播放歌曲,展示歌词。问:国民革命是怎么回事?“打倒列强,除军阀 ”成功了吗?学习第11课《北伐战争》
观看视频
阅读歌词
激发兴趣
3’
落
实
课
标
理
解
课
标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投放课标内容
阅读课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