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 国际贸易新理论提出新的挑战。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下的贸易理论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 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 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等手 段获得市场份额,从而在国 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 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 现象。该理论认为,即使两 个国家的生产成本和技术水 平相同,由于需求偏好、规 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产业 内贸易仍然会存在。
产品差异
新贸易理论强调产品差异,认为这是导致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品差异可以是质量、设计、品牌形象、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 异使得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不同的产品。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模型框架
垄断竞争模型
在新贸易理论中,市场结构被假设为 垄断竞争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每个 企业都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可以影响 市场的价格和产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主要内 容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基本假设
01
不完全竞争市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新贸易理论则假设市场
是不完全竞争的。
02 03
规模经济
新贸易理论认为,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源自场结构中,由于存在规模经济 ,企业的生产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这会导致专业化生产和 国际贸易的产生。
区域经济一体化 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实现将促进区域内各成 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从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 发展和贸易的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国 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国 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 面临着贸易逆差、技术落后 等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整 和结构转型等手段来改善其 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各种理论详细介绍
这些现象的出现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
占世界贸易额相当大比重的一部分贸易并不是因为比较成本的差异或者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发生的。
为了解释这些国际贸易的新现象,以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的大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
这些学说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我们把这些学说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应用,互联网日益成为全球商品交易的载体,互联网成为企业备选的市场进入战略。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综述
2017年第2期No.2.2017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2017年6月J un.2017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综述谢兰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50)摘要: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提出缘于里昂惕夫之谜。
为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经济理论界人士纷纷开展讨论与研究,新要素 贸易理论由此形成并发展起来。
虽然,就分析方法而言,新要素理论与传统要素理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其对一国比较优势形 成因素的扩展和补充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综述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 2388(2017)02 0046 0,3A Summary of the New 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XIE Lan-zhang(Schx)i f Economical and Management.,Wutmn Institute (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Wuhan 430050. China)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of new elements of due to Leontief paradox,to explain the Leontief para sion and the research,the new trade t heory has formed and developed.Although in terms of analysis methods and new elements theory and traditional theory is n ot fundamentally different,but the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the forming elements of a country's comparative ad v antage still have a realistic significance.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new elements;theory review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提出缘于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贸易理论3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贸易一、新贸易理论的突破点1、强调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理论难以解释“北北贸易”(1)世界上大部分贸易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他们有着相似的人均收入、技术和禀赋。
(2)而李嘉图和H-O模型认为贸易模式有技术和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决定。
2、北北贸易的特征:大量的行业内贸易;产品差异化(水平差异,技术差异和垂直差异),参与贸易的企业通常表现出规模报酬递增。
3、传统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包括: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和产品同质;而新贸易理论则恰恰认为引起贸易的原因是:规模经济(外部、内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倾销)和产品差异化二、不完全竞争和贸易1、国内垄断均衡(1)假定:国内X由垄断厂商生产,而国内Y产品却是竞争市场。
(2)垄断的边际收益:给定“逆需求函数”P X=P X(X),当然有dP X(X)/dX<0。
总收益为TR= P X(X)X边际收益为MR=dTR/dX=[dP X(X)/dX]X+ P X(X)=P X[1+(dP X/dX)(X/P X)]又由于X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X=-(dX/dP X)(P X/X),则MR=P X(1-1/e X)< P X(3)X部门的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满足MR X=MC X,即MR X=P X(1-1/e X)=MC X。
由此可知,P X=MC X+ P X(1/e X)(4)一般均衡条件下,有MRT= MC X / MC Y,于是有MR X/MR Y= MC X / MC Y =MRT因此,MRT=MR X/MR Y= P X(1-1/e X)/P Y< P X/P Y总结:a、垄断者将X的产出限制在完全竞争水平之下;b、垄断者将X的价格提到完全竞争水平之上;c、由此可知,垄断者导致福利下降。
2、通过贸易加强竞争的得益假设本国是小国经济,世界市场价格固定,这意味着一旦开放贸易,X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的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了。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种真正意义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
接下来,我给大家谈谈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主要内容以及评价。
对国际贸易的理论说明分为两大分支: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二是西方资产阶级国际经济贸易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运动规模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时,在国际经济领域内提出带有一些普遍性的原理,这些原理对分析当今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马克思说:“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解开了资本主义的近代生活史,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主义的概念本身中。
”理解: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形成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他体现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度的追求,放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
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生的基础是什么呢?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国际分工是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
各国通过贸易分工,能得到实用价值上的好处,增进消费者的福利,还能调剂资源的余缺,满足生产的需要。
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必然造成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之间在生产要素、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投入产出分析必然会有一个社会整体福利量的增加,这个增加量就是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经济效益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比较差异,输出本国有相对优势的产品,输入本国相对劣势的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增殖,节约社会整体劳动支出;二是通过资源的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输出本国相对富裕的产品和资源,以换回本国相对短缺的产品和资源,从而实现实物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实现价值增殖。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俄林—赫克歇尔定理与里昂惕夫 之谜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统计错误。不过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解释; 要素密集转换。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 口国,但与同样出口粮食的泰国相比,美国的粮 食生产显然是属于资本密集型的,然而与美国生 产的机器制成品相比却又是劳动密集性的。这样, 虽然从世界看来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但从美国看来她出口的却是劳动密集的商品。 需求方面的影响。认为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人 对资本要素密集产品的强烈偏好而产生的。
(2)要素丰饶(充裕)度----针对国家而言 要素丰饶(充裕) ----针对国家而言 针对国家 a.用物质单位表示 a.用物质单位表示
TK TK < TL A TL B
b.用价格表示 b.用价格表示
r r > w A w B
俄林—赫克歇尔定理与里昂惕夫 之谜
贸易保护。认为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其缺 乏国际竞争力的劳动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人力资本密集。美国相对其它国家来说,它不仅 有较为充裕的资本要素,而且也具有较为充裕的 人力资本。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 义上的劳动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而是人力资本要 素密集型的商品。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俄-赫定理一开始所强调的要 素禀赋对于现代国际贸易来说其实并不很重要。 这一新解释开始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新的研究领 域。
Figure 4-5: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两要素经济模型
Increasing LF 生产粮食使用的劳动
OF
生产布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生产粮食使用的土地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概述
要素可以互换的偏向性生产:土地增加
粮食产量Qf
2
Qf2
1 Qf1
Qc2 Qc1
布的产量Qc
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 本国劳动充裕,外国土地充裕。布是劳动密集型的, 粮食是土地密集型的。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布偏 向,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本国布对粮食的相对 产出高。对于任意一个给定的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 本国布的相对供给要比外国的大。因此,本国布的相 对供给曲线在外国布的相对供给曲线的右下方。
❖
TL:TT=1:2.5
❖
❖ Home:劳动力充裕,土地稀缺; ❖ Foreign:土地充裕,劳动力稀缺。
2.H-O定律的内容
一国应该出口本国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 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商品X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商品Y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A国劳动力要素充裕,B国资本 要素充裕.
则A国应该出口X,B国应该出口Y.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概述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ecksher- Ohlin Model)
• 首先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her) 在1919年提出,但当时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后来他的学生俄林(Ohlin)在30年代再次提 出,并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被称为赫克歇 尔-俄林模型,也叫做资源禀赋论。
, 要较多使用劳动力,则劳动力需求上升,则w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稀缺,减少机械的生产而依靠进 口,资本的需求下降,r下降。 美国:由于L稀缺,减少对布的生产,劳动力需求下 降,w下降;K丰富,增加机械的生产,则资本需求 上升,r 上升。
模型结论的逻辑推理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价格绝对差异是尔定理与里昂惕夫 之谜
❖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新理论概述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年来国际贸易最新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介绍了关于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的几种模型,这些模型都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使之更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实践,并可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战略贸易政策。
本文还对新兴古典贸易理论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马歇尔模型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古诺双头垄断模型产业内贸易战略贸易政策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内生贸易理论)从“绝对优势理论”到“比较优势理论”,进而到H-O四大定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一直遵循着古老的假定:报酬不变、完全竞争、同质产品。
但总的来说,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脱离比较优势的理论框架。
“里昂惕夫之谜”显露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促使经济学家超越H-O理论去寻求新的对贸易基础的理论解释,以求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
同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趋向,工业国家之间的许多贸易活动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无法予以适当的解释,主要体现在:1.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是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2.大部分贸易是产业内贸易,即相似产品的双向贸易;3.战后贸易的扩大其绝大部分是在没有大规模的资源重新配置或收入分配影响情况下形成的。
第三种现象在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例子尤为明显。
这种新的贸易倾向显然不能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而需要对其理论框架进行扩展或重构。
于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经济学家从贸易实践出发,利用新的分析工具,尤其是借鉴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模型,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新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有别于前人的贸易理论。
他们将贸易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联系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把规模经济纳入了贸易产生的原因当中,并把不完全竞争作为理论的核心。
但是,国际贸易新理论涉及的范围甚广,也无法构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习惯上人们把狄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称为新贸易理论的开端。
1977年,狄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联名发表了一篇名为《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的论文,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选择的模型。
国际贸易第三章 新贸易理论
3、知识外溢
马歇尔在其论著中曾写道:当同行业中 的许多公司集中在一个地区时,“业务 中的秘密将不再是秘密,会在人群中流 传„„出色的工作能够得到应有的评价 ;机器、生产流程,以及业务组织上的 发明与改进也能够得以迅速论证——如 果某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构想,它将被其 他人采纳并揉入他人的想法。这就是新 构思的源泉。”
第三节
规模经济理论
第二,经营者在从材料的流进流出到生产本身的组 织方面学会了如何将生产过程安排得更有效率。 第三,原先对产品设计十分谨慎的工程师们也掌握 了能够估计设计中不增加缺陷而节省成本的经验 。更好的和更专业化的工具以及工厂组织也能降 低成本。 第四,材料供应者可能学会如何处理企业所需的原 料,并且可能将此优势以较低的材料成本的方式 传递给该企业。
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
产业内贸易指数 公式:
A
美国计算机出口价值450亿,进口550亿,计算产业内贸易 指数。
当X=M时,A取极大值,A=1,表明全部贸易 都是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工最高。 当只有X,M=0时,则A=0,表明完全出口专 业化 当只有M,X=0时,则A=0,表明完全进口专 业化 完全的出口专业化和完全的进口专业化表示水 平分工最低,垂直分工最高,进行产业间的贸 易。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 (一)问题的提出
本国的厂商可以生产这类产品,满足本国的需求, 为什么还要从国外进口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呢?
第二节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人们从已有的产业内国际贸易的事实出发,发现 当代禀赋相似国家间的双向国际贸易似乎并没有 引发大规模的资源的国内、国际的重新配置和收 入的再分配。 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很多的模型,其中格林纳威 (D.Greenaway)、格鲁贝尔(Grubel)、劳埃德 (Lloyd)、迪克西特(A.Dixit)和克鲁格曼 (P.Krugman)理论观点都颇具代表性。
国际贸易新贸易理论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国家在某些产业上 具有优势。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规模扩 大时,该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更完善的 产业链以及更高效的市场渠道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该 国在该产业上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和竞争力,从而使得该 国在该产业的出口方面具有优势。
新贸易理论的应用
政策制定
新贸易理论为各国政策制定提 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各国制定 符合自身国情的贸易政策和投
资政策。
企业决策
新贸易理论为企业提供了决策指 导,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国际市 场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地位,制 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
学术研究
新贸易理论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热 点和方向,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的 深入发展。
指导政策制定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如何将 新贸易理论与实际政策制定相 结合,以更好地指导政策制定 ,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国与日本的汽车贸易
背景介绍
理论应用
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和消费国,二者的汽车贸易关系一直 备受关注。美国对日本的汽车进口征 收高关税,而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 则受到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案例二: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贸易
背景介绍
理论应用
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一直是 一个敏感话题。欧盟对中国进口的纺 织品征收高关税,并对中国纺织品实 行配额限制,导致中国纺织品在欧盟 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根据新贸易理论,贸易双方应当基于 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合作。中 国作为劳动密集型国家,纺织工业具 有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而欧盟作为 技术密集型国家,纺织工业则以高端 品牌和设计为主导。因此,中国和欧 盟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应当基于各自的 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合作。
5th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说
X
Y
O
A
CIC2
CIC1
E
QX3
PA
QX2
QX1
QY1
QY3
QY2
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递减
两国在要素禀赋.技术水平.消费偏好.经济的绝对规模方面都相同. 贸易前均衡点为A(不稳定)
规模经济说
无贸易时,均衡商品相对价格为PA=PX/PY(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CIC1在A点公切线的斜率),此时存在由专业化分工和贸易带来的潜在利益,推动A国专业化生产X产品,产量为QX3,B国也专业化生产Y产品,产量为QY3,若A国用QX2QX3与B国的QY2QY3交换,每一个国家的最终消费组合将达到无差异曲线CIC2上的E点,经济福利增加,各获利QX1QX2和QY1QY2,利润来自各国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规模报酬递增.基本观点:规模报酬递增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研究开发要素说
基辛:在《劳动技能与国际贸易》中以美国在10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不同部门的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代表竞争能力,分析研究与开发要素与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高质量劳动力比重大的部门,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就越强,出口比率就越高.这就证明了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该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要素密集度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产业内贸易指数由各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数求得,它表示一国产业内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其计算公式为: A为某国所有产品综合产业内贸易指数;n为该国产品得种类。 A也在0—1之间变动,A愈接近1,说明该国所有产品综合产业内贸易程度愈高;A愈接近0,则意味程度愈低。A会随着产业范围的大小不同而不同,范围越大,一国越有可能出口该产业的差异产品,A就越大。
第四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贸易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既包括物 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 资本,它是对生产资料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指寓于人体中的人的智能,表现为 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 才能及健康状况,它是对人力投资的结果, 即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于教育和培训的结 果。 各国人民的天赋是相近的,而人的智能差别 则是后天人力投资的结果。人力资本丰富的 国家,如美国、日本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 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 品生产上则处于劣势地位。
产量
阶段3 阶段1 阶段2 阶段4 阶段5
出口 消费 生产 出口 生产
模仿国
发明国
消费 进口 t0 t1 t2 t3 t4 t5 时间
要素密集度的变化导致比较优势的变化
产品生产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是不同的。即使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变,其生 产和出口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会由于产品生 产要素密集度的变动而转移。
第五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荣 获美国经济学会最高荣誉--弗 朗西斯· 沃尔克奖;1979年荣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奥多· 舒尔茨 (1902 —1998)
如果把人力资本的投资算作一国的资本 存量,即算作产品生产中的资本投入,那人力 资本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美国经济学家鲍德温(R.E.Baldwin)和 凯能(P.B.Kennen)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 了里昂惕夫之谜。
国际贸易新理论ppt课件
•这两种差异都可以形成各个不同的生产者在消费市场的垄断地位,产业内 贸易由此而发生。
.
23
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 产品的长期平均成本会受生产规模的影响:
➢ 如果生产规模太小,产品的平均成本会较高。 ➢ 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
the Product Cycle 。1966年。
• Theory of Product Cycle.动态理论。
• 工业制成品的生命和贸易周期:
➢ 新生期(new product phase)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 成长期(product growth phase)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 成熟期(product maturity phase)
主要贡献
•大量经验性研究
•开创性、系统性的研究。 •著作:《产业内贸易》
•70年代中期之后
•格雷(Gray) •戴维斯(Devies) •克鲁格曼(P.Krugman) •兰开斯特(Lancaster)等
•大量理论性研究,使产业内 贸易理论日趋丰富、成熟。
.
20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产业内贸易的形成
17
偏好相似理论:另一种图形表达
•A、B:不同的收入水平; •OP: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a 、 b: A、B收入水平下消费商品 的典型加工深度; •两国的消费区间:a ±、 b±; •交叉区域为双方都消费的加工深度, 即贸易的基础。
•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对应一定的消费区间
.
18
4.3 产业内贸易理论
.
8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示意图: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保罗·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贸易地理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入了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用非比较优势的观点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特点、新现象。
首先,19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后大幅度增加,不是发生在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贸易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
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其次,伴随国际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要素互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极其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之大多数也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发生在同一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势差异,而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比较典型的是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是“飞机式的贸易”。
飞机制造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使整个世界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制造者,而且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飞机制造中心,即使日本和美国两国之间没有差异,似乎也只有其中一个国家才会生产宽体喷气式飞机。
“新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
”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最后,许多商品市场中完全竞争不是经常存在的,而不完全竞争则经常存在,少数垄断企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获得市场地位,从而导致国际分工,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此贸易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因此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与主要内容PPT(76张)
4.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于1966年提出, 该理论分析了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是解释工业制品贸易流向最有说服力 的理论之一。
一、主要论点
理论认为凡是制成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 在此期间,产品的创新国在开始时出口这种新 产品,但随着产品技术的成熟与标准化,创新 国逐渐丧失优势,最后成为该产品的进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 熟阶段,标准化阶段。
新产品阶段:产品仍属新颖,是新发明。需求主要来 自本国市场,生产也主要是针对本国需求。因此,基 本上没有出口。(人才是关键)
成熟阶段: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已经比较标准化, 与此同时,国外的需求也已增加。发明国开始大量生 产并向其他国家出口。成熟的生产技术也随着产品的 出口而转移出去,产品进口国能够迅速地摹仿并掌握 技术并开始在本国生产。(资本是关键)
主要论点: 技术的进步或创新,能使同等的生产要素投入 量获得更大的产出量,从而改变各国的生产要素 禀赋比率,进而影响各国的比较优势,影响国际 贸易格局。
理论解释
Q
A国的生产
t0 需求滞后
t1
t2
反应滞后
模仿滞后
A国出口 B国进口
t3
掌握滞后
T
B国出口 A国进口
B国的生产
主要观点
技术差距理论认为,各国对技术的投资和技术 革新的进展情况很不一致。技术革新领先的国 家发展出一种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流程时,这项 技术国外尚未掌握,因而产生了国家间的技术 差距。技术革新领先的国家就有可能享有出口 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但是,其他国家 迟早会掌握这种技术,从而消灭了(这项技术 的)技术差距。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776年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第二阶段:1817年比较成本理论——1933年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基石)◆第三阶段:二战(1945年)以后产生的新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Part1 马克思主义经济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贸易理论主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作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只有在充分地比较劳动的社会属性前提下,也就是包括各民族经济活动在内的世界市场上,才能够完全地展现出来。
换言之,制约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到了世界市场上才真正具有普遍的意义。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同样由价值规律来支配。
评价:马克思认为,一方面,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张,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是世界性的剥削关系;另一方面,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此国际经济贸易关系具有两面性。
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从根本上是主张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与分工的,要改变的,是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剥削秩序。
Part2 比较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主要内容: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
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
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国外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
假定:(1)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2)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呢绒和酒(3)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两国生产同量呢绒和旧的生产成本不同。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产同量的呢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高,处于绝对劣势;而生产同量的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英国和葡萄牙各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对方低,英国和葡萄牙应根据自己的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各自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五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一般来说,资本充裕的国家同时也 是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从而人力资本 是这类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 基础,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这些国家 往往出口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五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3、研究与开发要素说 就具体行业而言,研究是指与新产
从空间看,企业的竞争优势还取决 于在空间上合理分布企业的各个部门和 各项活动,从而利用空间差,达到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灵活反映能力等目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五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
(3)宏观竞争机制
国家竞争优势并非个别企业、产业
竞争优势的简单加总,国家整体竞争优
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
②相关和支撑产业。主要指作为生
产原料和中间品供应者的国内企业,其
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所提供投入品的价
格直接关系到主导产业的生产成本,而
且,它们与主导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邻
近,将有利于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技
术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企业的科技创
新,形成良性互动的“地方化经济”、“集
团化经济”。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垂直一体化理论 所谓垂直一体化是指把两个邻近的
生产阶段置于共同的所有权控制之下。 为了避免普通市场的失灵和外部垄
断力量的操纵,通过垂直一体化可以保 证生产过程的连续进行,故垂直一体化 是公司内贸易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影响跨国公司垂直一体化的因素主 书山有路勤为径,要有技术水平、市场力量、分工的创新
力;另外,激烈的国内竞争,还迫使企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向外部扩张,力求达到国际水准,占
第五章 国际贸易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