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第二章 储层和盖层(第三节 储集层模式)
第三章 储盖层(3) PPT课件
废弃的上部通道
下部的河流通道
溶解作用是溶蚀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古岩溶储层
溶蚀孔洞发育带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 厚度可达100-200m
溶解作用是溶蚀型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古岩溶储层
经历了长 期的沉积 间断和风 化淋滤 缺失中上 奥陶统、 志留系、 泥盆系地 层
溶蚀孔洞发育带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以下, 厚度可达100-200m
(B)成岩裂缝:收缩缝
成 岩 收 缩 缝
碳酸盐岩成岩收缩裂缝
(B)成岩裂缝:压溶裂缝-缝合线
缝合线
(C)溶解作用:形成溶孔、溶洞的主要因素。 溶蚀作用条件: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潮湿气候 HCO3-
“山”:碳酸盐岩 石灰岩CaCO3, 白云岩MgCa(CO3)2
碳酸盐岩 岩溶地貌
碳酸盐岩 岩溶地貌
50 50 内碎屑质 灰泥
石灰岩
75 25 含内碎屑 灰泥
石灰岩
90 10 灰泥 石灰岩
生物 颗粒
生粒 石灰岩
含灰泥 生粒 石灰岩 灰泥质 生粒 石灰岩 生粒质 灰泥 石灰岩 含生粒 灰泥 石灰岩
灰泥 石灰岩
颗粒
鲕粒
鲕粒 石灰岩
含灰泥 鲕粒
石灰岩 灰泥质
鲕粒 石灰岩 鲕粒质
灰泥 石灰岩 含鲕粒
灰泥 石灰岩
75~90 10~25 含泥的 石灰岩
90~100 0~10 石灰岩
白云岩与粘土岩过渡类型岩石矿物成分分类
白云石 粘土矿物 岩石名称
矿物含量(%) 0~10 10~25 25~50 90~100 75~90 50~75 粘土岩 含白云的 白云质
粘土岩 粘土岩
50~75 25~50 泥质 白云岩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储集层及盖层之一
1000
渗透率(10-3 μm2 )
孔隙度(%)
100 10 1 0.1
陕北斜坡某油田长6油层组孔—渗关系
0.01 0.001 0 5 10 15 20 25 30
孔隙度(%)
陕北斜坡某油田延9油层组孔—渗关系
四、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
一般地,孔隙度相同时,孔、喉小的比孔喉大的渗透率 低,孔喉形态简单的比复杂的渗透率高。 从孔隙和喉道的不 同配置关系,可使储层呈现不同的性质,主要有: ①孔隙较大,喉道较粗,一般表现为孔隙度大,渗透率高; ②孔隙较大,喉道较细,一般表现为孔隙度中等,渗透率低; ③孔隙较小,喉道较粗,一般表现为孔隙度低~中等,渗透 率中等一偏低;
主要与岩石本身有关。
2、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K
从理论上讲,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只反映岩石本身的 特性,而与测定所用流体性质及测定条件无关。一般来 说,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孔隙直径大的岩石渗透率低, 孔隙形状复杂的岩石比形状简单的岩石渗透率低。这是 因为孔隙直径越小,形状越复杂,单位面积孔隙空间的 表面积越大,则对流体的吸附力、毛细管阻力和流动摩 擦力也越大。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刚才我们讲到油储存在储层中,由于油气的密度较小, 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有向上流动的趋势,这时候如果没有 岩层阻止其向上流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情况? 会一直逸散到地表,所以,要想让油能储集在储集层中, 必要要有能够阻止其向上逸散的岩层,这就是接下来要介 绍的盖层所行使的职能。 所谓的盖层就是位于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 上逸散的细粒、致密岩层叫做盖岩,也习惯地叫做(封) 盖层。通常会见到那些岩石能作为盖层呢?一般一些致密 的粉砂质泥岩、泥岩、盐岩、膏岩等常常作为盖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复习题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石油、天然气、油田水一、名词解释石油、石油的灰分、组分组成、石油的比重、石油的荧光性;天然气、气顶气、气藏气、凝析气(凝析油)、固态气水合物、煤型气、煤成气、煤层气;油田水、油田水矿化度二、问答题1. 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
2. 简述石油中化合物组成的类型及特征。
3.何谓正构烷烃分布曲线?在油气特征分析中有哪些应用?4. 简述Tissot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5. 简述海陆相原油的基本区别。
(如何鉴别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6. 描述石油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7. 简述天然气依其分布特征在地壳中的产出类型及分布特征。
8. 油田水的主要水型及特征。
9. 碳同位素的地质意义。
第二章油气生成与烃源岩一、名词解释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二、问答题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有哪些特征?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储集层、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孔隙结构、流体饱和度、砂岩体、盖层、排替压力二、问答题1.试述压汞曲线的原理及评价孔隙结构的参数。
2.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有哪些?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地质条件(因素)。
(简述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影响储油物性的因素。
碳酸盐岩储集层
蓬莱坝组
To
中加里东早期(蓬莱坝组顶)层间岩溶储层
内幕岩溶:顺层岩溶、层间岩溶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据华北油田研究院,1982;转引 自包茨,1988)
潜山岩溶:发育在古潜山(古地形突起)的顶部不整合面以下。
一个不整合面可以发育多期(多层)岩溶孔洞发育带,厚度可达100-200m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②由于古地貌和岩溶发生的部位不同:潜山岩溶、顺层岩溶
潜山岩溶(垂直渗流溶蚀为主)
顺层层岩溶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②由于古地貌和岩溶发生的部位不同:层间岩溶
E 玛南2
鹰山组与蓬莱坝组之间的不整合
TC
鹰山组
面积5万km2
层间岩溶:分布在大套碳酸盐岩地层内部 的不整合面以下,分布范围与不整合面的 分布有关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裂缝发育对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影响 (1)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要性 波斯湾盆地、四川盆地裂缝性储集层 (2)裂缝的类型
构造裂缝、 成岩裂缝、 溶蚀裂缝等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潜山岩溶
顺层岩溶
顺层岩溶:分布在古潜山的围斜部位,沿特定层位顺层分布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山 潜
岩 溶
溶 岩 层 顺
顺层岩溶:分布在古潜山的围斜部位,沿特定层位顺层分布
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3)溶蚀孔洞发育带的分布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第三节 碳酸盐岩储集层
一、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3.储集层和盖层
②根据其不同部位在流体储存和流动过程所起作用的差异分:
—— 孔隙 和 喉道
③根据大小,岩石孔隙分三类——
◆超毛细管孔隙—— 管形孔隙直径>0.5mm,裂缝宽度> 0.25mm,重力作 用下流体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 ◆毛细管孔隙—— 管形孔径0.5-0.0002mm,裂缝宽0.25-0.0001mm,只 有当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时,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微毛细管孔隙—— 管形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 0.0001mm,在 通常温压条件下,流体在其中不能流动。又称束缚孔隙。
①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相同成岩作用下,石英砂岩储性比长石砂岩好。
②碎屑颗粒的粒度及分选性:源自a.粒度越大,φ e 、 K大;分选程度好,φ e 、 K大 粒度一定时,分选越好,物性越好。 b.分选一定时: K与粒度中值成正比。
③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及磨圆度
a.理论上:→立方体排列,堆积越疏松,、 K大; →菱面体排列,堆积越紧密,、 K小; b.碎屑颗粒磨圆度越好,碎屑岩储集物性越好
与油气关系较为 密切的主要为:
冲 积 扇 砂 砾 岩 体
河 流 砂 岩 体
三 角 洲 砂 岩 体
海 岸 砂 岩 体
滨 浅 湖 砂 岩 体
浊 积 砂 岩 体
砂岩储集体形成环境与基本特征
沉积体系 冲积扇 砂体类型及特点 油田实例
砂砾岩体平面上呈扇形,纵剖面呈楔状,横剖面呈透镜 克拉玛依-乌尔禾油田三 状;颗粒粗杂;分选磨园差;孔隙直径变化范围大;扇 叠系。 根和扇中储集性较好。 包括河床、心滩、边滩、决口扇等砂体,剖面呈透镜状;长庆油田侏罗系延安组、 河床砂体呈狭长不规则状,可分叉,剖面顶平底凸,近 阿拉斯加普鲁霍湾油田二 河心厚度大;结构、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严 叠、三叠系。 重;孔渗性变化大。
石油地质学 第二章 储集层及盖层之二
第二节 储集层的岩石类型
目前发现的含有油气的储集层可归为三类:
碎屑岩类储集层:砂岩、砾岩、粉砂岩
碳酸盐岩储集层:灰岩、白云岩、礁灰岩
其他岩类储集层:岩浆岩、变质岩、裂缝性泥岩
据世界546个大中型油气田的统计,碎屑岩类和碳酸盐岩类
储集层所储油气占总量99.8%,其中碎屑岩中的储量占57.1%,碳 酸盐岩中占42.7%。其中,碎屑岩储集层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储
孔 次 生 孔 隙
<2mm
铸模 孔
洞 缝
原生孔隙
粒间孔隙
粒间孔隙:指碎屑颗粒 之间未被杂基、胶结物 充填而留下来的孔隙空 间,一般有喉道粗,连 通性较好等特点,是砂 岩储层最主要、最普遍 的孔隙类型。
粒内孔隙
粒内孔隙:碎屑颗 粒内部原有的空间 部分所保留下来的 孔隙。
次生孔隙 溶蚀孔隙:由长石、碳酸盐、硫酸盐等其 它可溶组分溶蚀形成。
集层类型。
一、碎屑岩类储集层
我国各大油气田中,除任丘、四川外,大都为碎屑岩储集层, 最常见的是中、细砂岩储集层,储油物性较好。
1、储集空间:
原生 孔隙
原生孔隙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它们形成后没有遭受溶蚀或胶结等重大成岩 作用的改造
次产生的 孔隙,最主要的类型是溶蚀孔隙,还有少数 的交代作用和胶结作用形成的晶间孔隙。
2、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
1)物源和沉积条件 ③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及磨圆度
a.理论上:以立方体排列,堆积 最疏松, φ最大;理论孔隙度为 47.6%;以菱面体排列,堆积最 紧密, φ最小,理论孔隙度为 25.9%。
b.如果组成岩石的颗粒形状不规则,堆积时常相互咬合镶嵌,
使粒间孔隙减小,物性变差。因此——碎屑颗粒磨圆度越好,
02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2.0储集层和盖层我们时常从书本里或新闻节目中了解到,油田开采过程中发生井喷、喷出黑色的油柱或长舌状的火焰(人工点燃气体后),我们还知道,我国大庆油田自1959年被发现(松基3井)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累计采油近20亿吨,而大庆油田仍通过磕头机源源不断地采出石油,保持较高产量的连续多年稳产,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地下真有“油湖”或“油河”?人类历经两千多年来对油气的利用和探索,特别是经过近代150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始终没有发现地下的“油湖”或“油河”的存在,却证实地下的石油、天然气都是储存在岩石的空隙中。
我们把凡是具有连通空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称为储集岩(层)。
并非所有的储集层中都储存了油气,如果储集层中储存了油气,就称为含油气层,业已开采的含油气层称为产油气层。
储集层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其物理性质及其分布、发育特征直接影响甚至控制着地下油气分布状况、储量和产能。
§2.1.1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储集层的物理性质通常包括其孔隙性、渗透性、孔隙结构,含油气层还包括其含油气饱和度等。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储集层的孔隙性是指空隙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岩石中的空隙按其形状可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孔隙是三维发育的,裂缝主要是二维延展的。
较大的孔隙则笼统地称为孔洞或洞穴,“孔”与“洞”没有严格界限,一般界限为1-4mm。
按照孔隙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表2-1)。
表2-1 孔隙/裂缝大小分类表(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者。
在超毛细管孔中液体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胶结疏松砂岩的孔隙大多属于此类;(2)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0002mm-0.5mm之间、缝宽介于0.0001mm-0.25mm之间者。
在毛细管孔中,由于液体质点之间及液体与孔隙壁之间均处于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故其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不能自由流动。
储集层和盖层
4.2 储集层的物理性质
储集层的孔隙性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中是 指储集层中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 育程度。地壳中不存在没有孔隙的岩石,可是不 同的岩石,其孔隙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是不同 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是储存在岩石的孔隙中 的。因此,岩石的孔隙发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岩石 中储存油气的数量。 为了度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提出了孔隙 度(率)的概念。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 石体积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根据研究目的 不同,孔隙度又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 及流动孔隙度。
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 0.25mm。流体可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也可以出现较高的 流速,甚至出现涡流。岩石中的大裂缝、溶洞及未胶结的或胶 结疏松的砂岩的孔隙大多属于此类。 2)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裂 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液体质点之间,液体和孔隙 壁之间均处于分子引力作用之下,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流体 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的情况下,液体才 能在其中流动。微裂缝和一般砂岩的孔隙多属此类。 3)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 小于0.0001mm。体与周围介质分子之间的引力往往很大,要 使流体移动需要非常高的压力梯度,这在油层条件下一般是达 不到的。因此,实际上液体是不能沿微毛细管孔隙移动的。泥 页岩中的孔隙一般属于此类型。但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表明, 微孔隙孔径≥0.0001mm时,也可作为储集油气的场所。
式中,P1 为岩样进口处压力;P2 为岩样出口处压力 ;Q2 为通过岩样后,在出口压力(P2)下,气体的体积 流量;μg为气体的粘度;F和L同上。
在法定计量(SI)单位中,渗透率的单位为二次方微米 (μm2)。按照K=Q·μ·L/F·ΔP定义,Q(流量)=1m3/s,μ (粘度)=1Pa· S,L(长度)=1m,F(截面积)=1m2, ΔP(压力差)=1Pa时,K=1m2=1012μm2。 在标准制(C· S)单位中,渗透率的单位是达西 G· (D),并规定:粘度为1厘泊的均质液体,在压力差为1 个大气压下,通过横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长度为1厘米的 孔隙介质,液体流量为1立方厘米/秒时,这种孔隙介质的 渗透率就是1达西(D)。由于用达西作为含油气层岩石渗 透率的单位有时太大,故一般取其千分之一作单位,称为 毫达西(MD)。 1达西(D)=0.987μm2; 1毫达西(MD)=0.987×10-3μm2。
储集层和盖层
气、油两相时, 随着饱和度的降 低,渗透率降低
基本特征是具有 孔隙度、渗透率
砂岩储层物性级别表 级 别 特高 高 中 低 特低 渗透率 (10-3μm2)
大于2000 2000-500 500-100 100-10 10-1
孔隙度 %
大于30
25- 30
15--25 10--15 小于10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表面束缚薄膜较厚,缩小孔隙空间,渗 透性变差(长石)。
矿物的抗风化能力:抗风化能力弱的矿物,则 易风化成粘土矿物,充填孔隙或表面形成风化 层减小孔隙空间。因此,长石砂岩较石英砂岩 物性差。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集
2、碎屑颗粒的粒度、分选及排列方式 粒度:当分选系数
一定时,渗透率的对 数值与粒度中值成线 性关系。
储集空间类型 影响储集性能的地质因素
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砂(砾)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砂岩体
冲积扇砂砾岩体 河流砂岩体 三角洲砂岩体 沿岸堤坝 湖泊砂岩体 陆棚砂岩体 浊流砂岩体 风成砂岩体
具有一定形态、岩性和分 布特征,并以砂质为主的 沉积岩体。碎屑岩储集层 以舌状砂岩体的形态出现, 可分为四个带:
①
② ③
排驱压力(Pd):最大连通喉道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饱和度中值压力: 50%饱和度时的压力
④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最小非饱 和的孔隙 体积百分 数(小于 0.04μm的 孔隙)
饱和度中值喉道半 径( Pc50%越低, γ50越大,则孔隙结 构好。) 孔喉半径集中范围 与百分含量
岩石孔隙铸体法: 把染色的环氧化树 脂注入到岩石孔隙 中去然后制成薄片 观察。
石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油地质学课程知识点总结⼀、绪论1、⽯油地质学⼜称⽯油及天然⽓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门科学。
2、⽯油的特点:⽯油热值⾼,⽐重低。
⽯油燃烧充分且易引燃。
具流动性。
开采容易,成本低,投产快。
⽤途⼴泛。
3、⽯油的作⽤:⼯业的⾎液⼯业⾷粮良⽥沃⼟战略资源4、学习⽯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油⽓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产出状态、分布规律,⽤以指导油⽓⽥的调查、勘探,以便更有效地发现和探明地下油⽓藏。
5、⽯油地质学的内容:⽣、储、盖、圈、运、保6、⽯油地质学是⼀门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强,需要的知识⾯⼴,必须全⾯地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岩⽯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质学和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深⼊认识和掌握油⽓藏的特征,真正学好⽯油地质学。
⼆、第⼀章油⽓藏中的流体—⽯油、天然⽓和油⽥⽔1、⽯油(⼜称原油)—crude oil:⼀种存在于地下岩⽯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油的组成⽯油的元素组成:碳、氢、氧、氮、硫灰分:微量元素,构成了⽯油的灰分。
⽯油的组分组成: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油的化合物组成: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和⾮烃化合物及沥青质。
原油的成熟度:未成熟的⽯油,主要含⼤分⼦量的正构烷烃;成熟的⽯油中,主要含中分⼦量的正构烷烃;降解的⽯油中,主要含中、⼩分⼦量的正构烷烃;原油中⼤于四环的环烷烃⼀般具有很⾼的旋光性,所以没成熟的原油旋光性⾼。
3、⽯油的物理性质颜⾊:从⽩⾊、淡黄、黄褐、深褐、墨绿⾊⾄⿊⾊⽐重:是指⼀⼤⽓压下,20℃⽯油与4℃纯⽔单位体积的重量⽐,⽤d420表⽰。
⼀般介于0.75~0.98之间。
通常把⽐重⼤于0.90的称为重质⽯油;⼩于0.90的称为轻质⽯油。
⽯油的粘度:代表⽯油流动时分⼦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的内摩擦⼒⼤⼩。
溶解性:⽯油难溶于⽔,但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石油地质学-第三讲储集层和盖层
好;反之,孔隙结
构就越差
四、流体饱和度
束缚水饱和度:油于流体对岩石的润湿性差异和毛细 管力的作用,运移的油气不可能把孔隙中的水完全驱替 出去,残留在岩石颗粒接触处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 石骨架颗粒表面,几乎不能流动的水的饱和度。
可动油、气、水饱和度:油田开发所具有的压差下,孔 隙中可以流动的油气水占孔隙体积百分数。
一个沉积盆地内碎屑岩储集层发育情况,受沉积旋回的控制, 一般在一个完整旋回的中后期所沉积的砂质岩,分布广,厚度 大,储古集构物造性条好件,对常碎常屑形岩成储良集好层的碎形屑成岩和储分集布层也。有影响。一般 在盆地的斜坡带,碎屑物质经过机械分异作用,颗粒较均匀, 圆度好,胶结物含量少,储集物性甚佳。在水下大型古隆起的 顶部和翼部,由于湖水的冲洗作用,形成物性良好的碎屑岩储 集层。
储集层和盖层
(3)杂基含量对原生孔隙的影响
杂基:指颗粒直径小于0.0315mm的非化学沉淀颗粒。代表沉积环境能量,在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杂基含量。
杂基含量高,一般代表分选差,平均粒径也较小,喉道小,多为杂基支撑,孔隙结构差,其孔隙、渗透性也差。
分选:粒度中值一定时:分选差的岩石,小颗粒充填大孔隙,使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分选好的岩石,孔渗增高。孔隙度、渗透率随着分选系数趋于1而增加,分选系数So<2时,各种粒径的砂岩孔隙度、渗透率都随So增大而降低;分选系数So>2时,中细粒砂岩,孔隙度随So增大而缓慢下降;粗粒和极细粒砂岩,So增加时,孔隙度基本不变。
古构造条件对碎屑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也有影响。一般在盆地的斜坡带,碎屑物质经过机械分异作用,颗粒较均匀,圆度好,胶结物含量少,储集物性甚佳。在水下大型古隆起的顶部和翼部,由于湖水的冲洗作用,形成物性良好的碎屑岩储集层。???
横向上碎屑岩储集层的分布主要是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主要分布于砂岩体中。
④组分内孔隙:一切组分,如颗粒、杂基、胶结物内出现的孔隙。可以是原生的(沉积的和沉积前),也可以是后生的(成岩过程及其后新生的)。
⑤裂缝:砂岩中裂缝较为次要,但如果沿裂缝发生较强烈的溶蚀作用时,它的作用就十分重要。
二、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性的因素
1、沉积作用对砂岩储集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影响
2、成岩后生作用对砂岩储集物性的影响
压实作用:包括早期的机械压实和晚期的化学压溶作用。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
胶结作用:胶结物的含量、成份、类型对储集性有影响。含量高,粒间孔隙被充填,减少原生孔隙,连通性变差,物性变差。泥质、钙-泥质胶结的岩石较松,物性较好;纯钙质、硅质或铁质胶结的岩石致密,物性差。胶结类型由接触式→接触→孔隙式→孔隙→基底式→基底式物性逐渐变差。
第二章 储层与盖层
μ ——液体的粘度,10-3Pa· s ;L——岩石的长度,cm;(p1-p2) ——液体通过岩石前后的压 差,MPa ;K——岩石的渗透率,μm2 。
因此,渗透率表示在一定压差下,液体通过岩石的能力:
对于气体来说,由于它与液体性质不同,受压力影响十分明显, 当气体沿岩石由p1 (高压力)流向p2 (低压力)时,气体体积要发 生膨胀,其体积流量通过各处截面积都是变数,故达西公式中的体 积流量应是通过沿的平理) ●
二、
[讲解要点] ● ● ●
2.4
非常规储集层
一、岩浆岩储集层 二、变质岩储集层 三、泥质岩储集层
一、
[提问与讨论]
● [讲解要点] ● ●
●
● ● ● [对比分析]
●多是减温减压条件成因,与沉积岩不同
二、
[讲解要点] ●
三、
[讲解要点]
●
四、煤岩储集层
[讲解要点] ●煤岩裂缝
暗色泥岩中的垂向裂缝,裂缝与裂缝近于平行裂缝被 石充填,利89井,3435m,沙四上
于是,气体渗透率的公式可写成:
式中 μg ——气体的粘度;Q2 ——通过岩石后,在出口压力(p2)下,气体的体积流量。
2.2
碎屑岩储集层
一、孔隙结构
二、储集层类型
一、孔隙结构
[提问与讨论] ● [讲解要点] ●
●填隙物(胶结物、杂基)
● ●孔隙类型 :粒间孔隙、粒内孔隙、填隙物内孔隙、组合孔隙、 裂隙 ●以粒间孔隙为主,物性好;组合孔隙,次之;粒内孔隙、填 隙物内孔隙最差
式中 φe ——有效孔隙度;ΣVe ——岩样中彼此连通、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 Vr ——岩样总体积。
显然,同一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总小于其总孔隙度,对于未胶 结的砂层和胶结不甚致密的砂岩,二者相差不大,而对于胶结致 密的砂岩或碳酸岩,二者可能有很大差别。目前在生产单位所说 的孔隙度,都是指有效孔隙度,但在习惯上简称为孔隙度。
石油地质 第二章 储集层和盖层
相对渗透率影响因素:
①相对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有关 ②相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有关 ③相对渗透率的大小与流体饱和度有关。只有流体的饱和度 达到一定量时,才有相对渗透率。
临界饱和度
三、孔隙结构(pore texture)
孔隙(pore):岩石颗粒包围着的较大空间。 孔隙:控制储层储存流体的能力
喉道(throat):连通较大孔隙空间之间的狭窄连通部分。 喉道:控制储层渗滤流体的能力
孔隙度(%)
>20
渗透率
500-100
Ⅱ
三角洲分流河 道、扇三角洲
20-15 100-10
Ⅲ
游动性 滨浅湖
15-10 50-1
Ⅳ
河流-冲 积扇
<10 <1
2.成岩后生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
成岩作用对碎屑岩储层储集空间的作用具有多重性,一 些作用是导致孔渗性变差,而有些作用则能新生孔隙, 形成次生孔隙。
岩石渗透性与非参透性是相对的:
渗透性岩石:
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地通过其连通孔隙 的岩石。如:砾岩、砂岩、多孔石灰岩、白云岩
非透性岩石:泥岩、盐岩、石膏
2. 渗透率(permeability)
K
QL
P1 P2 S
.t
P1
L
S
P2
渗透率的单位是 m2
单位时间,单位截面积,单位压力降条件下的流量。
急剧压实
Φ0:原始孔隙度,%;
D:埋深,m;
稳定压实
c:与压实速率、沉积
原生 缝
次生
3)孔隙按大小的分类
①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0.5mm,裂缝宽度>0.25mm
流体可在其中自由流动
②毛细管孔隙:孔隙:0.5-0.0002mm,裂缝:0.25-0.0001mm,
北大石油地质学真题
石油地质学真题2010年一、名词解释(5*10)干酪根生物化学气气顶气储层初次运移圈闭油气田油气系统地层圈闭储量二、问答1、有机质向油气转化阶段及一般模式(15’ P62)2、火山岩储集层类型、特点(15’P118)3、地层油气藏与岩性油气藏对比(17’P249 P261)三、论述1、在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石油地质条件(23’P314 图)2、据目前国际形势分析我国石油发展的策略与政策(30’)2011年一、生物化学气干酪根储层油气藏初次运移渗透率非烃气页岩气砂岩储气层二、1、油气生成阶段及条件2、控制二次运移及圈闭的构造作用3、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三、1、连续性油气藏特点(前沿)2、板块构造理论论述,有利于油气聚集盆地类型及石油地质条件(三大盆地,课本后面)注意:北京大学石油地质学参考书目为《石油地质学—第四版》,不设考试大纲,不提供往年考题。
以下给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的考试大纲,做一下参考,根据以往考试的经验,石油大学的考试大纲值得一看,比较全面。
当然还是要以课本为主。
《石油地质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石油的成分和性质;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油田水的类型及其地质意义。
第二章:储集层和盖层空隙类型;孔隙度概念;渗透率概念;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酸盐岩的孔隙类型的成因和影响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排替压力概念;盖层的类型及封闭机理。
第三章:油气藏的类型油气藏的基本类型;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
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干酪根及其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条件;有机质演化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特征及鉴别;烃源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第五章:石油天然气运移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
03--储集层和盖层
03 储集层和盖层一、名词解释:1、孔隙2、绝对孔隙度3、有效孔隙度4、渗透率5、绝对渗透率6、有效渗透率7、原生孔隙8、次生孔隙9、排驱压力10、盖层二、综合思考题:1、盖层应具备哪些条件?通常有利于作盖层的岩层的哪些?2、论述影响碎屑岩储集性的因素。
论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性的因素。
3、分别论述碎屑岩储集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它们有何差异?三、填空:1、储层孔隙中,地下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包括、和自由水。
2、和是储集岩所具有的基本特性。
3、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与比值。
4、储集岩的储集空间按孔径大小可以划分为孔隙、孔隙和孔隙。
5、储集岩的储集空间按成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和。
6、储集岩的储集空间按形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和。
7、形成碳酸盐次生孔隙最有利成岩后生作用主要是和。
8、一般良好的盖层,地质上除考虑其岩石类型和具有较高的排潜压力之外,还应考虑其和。
四、选择性填空(每题选择一正确答案):1、对同一岩样来说,其有效孔隙度通常绝对孔隙度。
A、小于;B、等于;C、大于;D、可大于也可小于。
2、当某种流体饱和度为时,其相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
A、5%;B、50%;C、75%;D、100%。
3、与储层比较,盖层的排替压力储层的排替压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D、可小于也可大于。
五、是非判断题:1、岩石孔隙度大,其单个孔隙体积也一定大。
()2、同一岩样其有效孔隙度不可能大于其绝对孔隙度。
()3、在流体饱和度相同的条件下,有效渗透率越高,其孔隙愈粗大。
()4、只要是盖层,其排驱压力就比相邻的储层高。
()5、除泥质岩外很难找到其它岩石类型的盖层。
()。
《储集层与盖层》课件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与总结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储集层和盖层在不同行业和场景中的应用和效果。
储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种类
1 关系型数据库
基于表格结构的传统数据库,适用于结构化 数据存储和管理。
2 非关系型数据库
以键值对、文档、图形等形式存储数据的数 据库,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
3 分布式文件系统
通过多个节点之间共享存储和处理任务,提 供高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的文件系统。
4 数据仓库
用于长期存储和分析大型数据集的系统,支 持复杂分析和报表生成。
盖层的种类
1 数据可视化工具
提供丰富的图表和可视化效果,帮助用户直 观地展示和分析数据。
2 大屏展示系统
通过大屏幕展示数据,用于会议、展览和监 控等场景。
3 报表系统
生成可打印和可分享的数据报表,用于业务 分析和决策支持。
4 数据分析工具
提供各种分析功能和算法,帮助用户挖掘数 据背后的见解。
盖层的架构
《储集层与盖层》PPT课 件
储集层与盖层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课件将深入介绍储集 层和盖层的定义、种类、架构以及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实际应用案 例分析。
储集层的定义
概念
储集层是指在数据处理流程中负责存储和管理数 据的层级。
作用
储集层通过收集、整理和存储数据,提供数据处 理和分析的基础。
储集层的架构
1
组成
储集层由数据源接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等组件构成。
2
层次结构
储集层可以按照数据处理流程划分为原始数据层、清洗数据层、集成数据层和存 储数据层。
3
特点
储集层的特点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储集层非均质性 (一)有关基本概念 1、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性特征以及流体特征随空间变化的
性质。包括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非均质性。 2、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储层的岩石类型和组合及其所反映的岩相非均匀性
质。 3、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的结构非均匀性质。
注:储层非均质性可用数学来描述。例如:砂岩颗粒粒度变化(微观非均 质性)导致的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用下面渗透率参数(G)及其变异系 数(VG)公式描述: G=dm 2×e-1。3106δφ VG=S/Gm
上式中:dm—平均颗粒粒径; δφ—平均颗粒粒径( φ )的标准偏差(δφ = (∑(φi—φm)2/n)1/2, φi —颗粒粒径(-Log 2 di),φm—均颗粒粒径 的平均值; S—G的标准偏差;Gm—G的平均值。
(二)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内容和程序 请见图2-28(以碎屑岩为例)。
图2-28 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谱系 (据薛培华,1991)
注: 圆度和球度概念
二、储集层模式 储集层模式:储层的地质特征和物性特征以及流体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 变化规律的概括(模型)。 储集层模式研究程序: 见图2-29。
图2-29储层模式研究程序框图 (据薛培华,1991)
思考题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储集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