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政方针出台顺序

合集下载

国家大政方针

国家大政方针

1.科学发展观定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进一步转变经济体质;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着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

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政策沿革时间脉络

政策沿革时间脉络

政策沿革时间脉络
政策沿革是指一个政策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和演进过程。

了解政策沿革的时间脉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政策的制定背景、目的、方向和实施情况,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以下是我国部分重要政策的沿革时间脉络:
1. 改革开放政策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开端。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颁布实施。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布实施。

2. 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2年:中国开始实行汇率市场化改革。

2006年:中国实施“两个率、三个限制”政策。

3. 社会保障政策
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2000年:中国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制度。

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4. 环境保护政策
1973年:中国开始实施环境保护政策。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

2006年:中国实施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十一五”规划。

以上是我国部分重要政策的沿革时间脉络,这些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我们了解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8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一、选择题1.(2021·湖南长沙市·中考真题)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

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的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的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C.人民的殷切期盼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

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可知,胡家芝认为国家强盛是香港回归及百姓幸福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香港回归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D;胡家芝的话语中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中英双方”“人民”等方面的因素,三者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BC。

2.(2021·湖北中考真题)改革开放以后,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大业,邓小平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A.“一国两制”的构想B.西部大开发的战略C.兴办经济特区的主张D.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答案】A【详解】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故A符合题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主要针对国家西部开放问题,排除B;兴办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不符合祖国统一的信息,排除C;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排除D。

故选A。

3.(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一事件表明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是A.科技进步B.民族团结C.巩固国防D.祖国统一【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故错误。

综上故选D。

显微日本近代公民教育的形成

显微日本近代公民教育的形成

显微日本近代公民教育的形成日本社会于近代自上而下发生了质变,朝资本主义方向全面西化,其公民教育方面也不例外。

从分析日本公民教育的历史背景、展开历程以及存在的问题,来深入了解日本的公民教育发展状况。

标签:日本;公民教育;形成以“和魂洋才”自诩的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历了两次社会文化的质变,其一是奈良时期,其二就是明治时期。

奈良时期日本漂洋过海抵达中国,学习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形式和语言文字等。

“取经”回来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整顿、改造,不仅涉及政治制度,还有文字、建筑、饮食等多方面,并且取得了革新成果。

明治时期,由于德川幕府晚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之内有地方起义不断,外有西方列强入侵,日本社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迫使日本当局向科技进步的西方学习,以图维新。

此时期与奈良时期不同的是日本近代社会的进步是伴随着枪林弹雨而来,不再是和平改良。

明治时期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当局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处于动荡中的日本开始快速发展,国家性质也随之朝资本主义方向全面西化。

日本的现代化文明始于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得到质的飞跃,其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也是随着维新图强开始实施和发展起来的,在公民教育展开的过程中,有积极因素也有被动因素。

面对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之需,日本政府及仁人志士不断积极介绍和借鉴西方的教育思想,并付诸实践;另一方面,日本战败后,为了全面清扫日本公民素质教育中的帝国主义及军国主义思想,美国占领军对日本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破旧与立新,同时美国式民主精神也被植入其中。

日本的公民教育经历美国占领军的“洗礼”之后,又向前进一步的发展。

一、日本公民教育的历史背景(一)日本的“西学东渐”德川幕府后期,日本內忧外患,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使日本站在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日本的改良派及仁人志士开始积极向当时科学技术进步的西方国家学习,以维新图强。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更加大幅度地学习和引进西方国家的文明成果。

皇宫职位表大全

皇宫职位表大全

皇宫职位表大全皇宫,作为古代帝王的居所,是权力的象征和政治中心。

在皇宫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职位,这些职位围绕着皇帝展开,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宫廷体系。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皇宫职位表大全,带您一览古代宫廷的官员阶级和职责。

1. 皇帝,皇宫的最高统治者,掌握着朝政大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颁布法令,处理政务,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2. 皇后,皇帝的妻子,是宫廷内的第一夫人,负责管理后宫事务,参与一些宫廷典礼和庆典。

3. 太子,皇帝的儿子,是未来的继承人,负责学习国家政务,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为将来继承皇位做准备。

4. 皇子,皇帝的其他儿子,根据出生顺序排行,可能会被封为王爵,有时也会在朝廷中担任一些职务。

5. 皇女,皇帝的女儿,有时会被嫁到其他国家的王室,也有可能在宫廷中承担一些仪仗和礼仪工作。

6. 内廷官员,负责管理皇帝和皇后的日常生活,包括侍从、太监、宫女等,负责照料皇室成员的起居饮食。

7. 外廷官员,负责处理朝廷内外的政务,包括宰相、大臣、尚书等,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

8. 武官,负责宫廷的安全和防卫工作,包括护卫、禁卫军、武士等,保护皇帝和皇宫的安全。

9. 文官,负责处理朝廷的文书和文件,包括秘书、学士、博士等,参与国家政务的起草和处理。

10. 宫廷医生,负责皇宫内的医疗卫生工作,包括御医、药师等,负责皇室成员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

以上就是皇宫职位表大全的介绍,宫廷内的官员阶级和职责错综复杂,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着皇宫的运转和秩序。

这些职位的设立和运作,不仅体现了古代宫廷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政治体系和文化传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能对古代宫廷的职位体系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专题五:我国的人大制度

专题五:我国的人大制度

3、人大审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属于 监督权。
4、人大审议财政预算,属于 决定权 。
【精题选做】 在某市召开的人大会议上,代表就政府预算 提出质疑:某部门电脑预算平均每台为何高达 25000元?政府有关部门对质疑作出详细解析,说 明电脑预算包含软件等费用。该解析得到代表认 可后,年度预算草案才得以表决通过。对该案例 中人大制约政府权力的正确解析是 A、通过制定政府预算控制政府采购 B、通过审批政府预算约束行政开支 C、通过行使立法权规范政府行为 D、通过行使质询权监督政府预算执行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在上述材料是 怎样体现的?
答: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①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人, 表明人民代表依法行使审议权。 ②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表明人民 代表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③要作人民的忠实代言人,表明人民代表要 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义务。
(2)保障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有何意义?
反思: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的权利知识点,人民代表具 有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
三、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地位 职权 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我国国家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力机关体系 会 大会 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区
二、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的地位(性质):
——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
直接选举 ——县(区)及以下) 民主选举 间接选举 ——(市及以上) 差额选举
3、人大代表的任期:
每届5年
4、人民代表的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发言和表决 免责权。(监督权)

历届中央会议及相关文件

历届中央会议及相关文件

附1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重大法律通过、颁布和生效时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04.3 宪法修正案三次会议 05.3 反国家分裂法五次会议07.3 物权法——2007.10.1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 03.8 行政许可法——2004.7.115次 05.4 公务员法——06.1.117次 05.8 治安管理处罚法——06.3.123次06.8 监督法——07.1.128次07.6 劳动合同法——08.1.129次07.8 反垄断法——08.8.130次07.12 劳动争议仲裁法——08.5.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次08.4 残疾人保障法 08.7.14次 08.8 循环经济促进法 09.1.15次08.10 消防法——企业国有资产法——09.5.16次08.12 防震减灾法 09.5.17次09.2 食品安全法 09.6.1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之日保险法 09.10.18次09.4 邮政法 09.10.19次09.6 统计法 2010.1.110次09.8.27 人民武装警察法公布之日11次会议:2009.10国家赔偿法侵权责任法附2:历次中央全会及文件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前序: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四中全会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五中全会 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六中全会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二中全会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四中全会 1985年9月1 ·关于同意一部分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六中全会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历次全体会议四中全会 1989年6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五中全会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归纳1、邓小平的贡献⑴解放战争时期:①1947年。

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 1949年,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振林等指挥了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⑵“文革”时期:主持中央工作,扭转了国民经济下滑的局面。

⑶现代化建设时期:①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分农村和城市改革,开放有点线面);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④四项基本原则。

⑷祖国统一大业中: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⑸教育方面:①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普及计算机知识要从娃娃抓起。

”2、周恩来事迹(诞辰115周年)①、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②、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③、1934年,参加长征;④、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会后与毛泽东等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⑦、1947年,内战爆发后,面对蒋介石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和毛泽东等转战陕北;⑧、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⑨、1953年底,就西藏问题,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⑩、1954年,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以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通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⑾、1955年,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⑿、1972年,为中美建交(1979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⒀、“文革”期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⒁、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⒂、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北京悼念纪念周恩来的“四五运动”,被“四人帮”镇压。

国家17项大政方针

国家17项大政方针

17项大政方针第一节推动新农村建设十七大报告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降到了具体落实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要千方百计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

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要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扶持力度,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产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农业生产既要增加总量,又要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各类重要农产品稳定增长。

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

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大种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

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今年要再解决320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农村沼气用户支持建设一批大中型沼气项目。

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壮大和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

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

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官职体系完备,官员的职位和品级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

下面将按照官职的高低顺序,为大家介绍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一、九品官人清朝的官员按照品级的高低分为九品官人,品级高低决定了官员的权力和地位。

九品官人依次为:品、正、从、举、卿、使、佐、从、员。

品级越高,权力和地位越大。

二、品级划分1. 品级:品级是官员的最高级别,代表着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品级官员通常是朝廷的高级官员,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制定。

他们的职位通常是内阁大臣、尚书等。

2. 正、从:正、从是品级的第二和第三级别。

正、从官员负责具体的政务工作,如各部门的官员、巡抚、总督等。

3. 举、卿:举、卿是品级的第四和第五级别。

举、卿官员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如知府、知州、将军等。

4. 使、佐:使、佐是品级的第六和第七级别。

使、佐官员通常是辅助高级官员工作的,如副巡抚、副总督等。

5. 从、员:从、员是品级的第八和第九级别。

从、员官员通常是基层官员,负责具体的行政和管理工作,如县令、县长等。

三、官职名称除了九品官人的品级划分外,清朝还有一些特殊的官职名称,代表着特定的职责和地位。

1. 内阁大臣:内阁大臣是朝廷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

2. 尚书:尚书是朝廷各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管理和领导各部门的工作。

3. 巡抚、总督:巡抚、总督是地方行政的最高官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省或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4. 知府、知州:知府、知州是地方行政的中级官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县或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5. 将军:将军是负责指挥军队的高级军事官员,负责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的防卫。

6. 副巡抚、副总督:副巡抚、副总督是巡抚、总督的副手,负责辅助巡抚、总督处理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7. 县令、县长:县令、县长是基层行政的官员,负责管理和领导一个县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以上是清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顺序的简要介绍。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环境保护十大方针

我国环境保护十大方针(按时间顺序整理)韩雨 1403210410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令人堪忧。

自1972年以来,我国环境管理工作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逐步在实践中确立了环境管理的方针体系,建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本文以时间顺序,整理出了我国自1973年起确立的十大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

同时,将新出台的“水十条”进行了整理与阐述。

关键字: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水十条1.环境保护“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即“三十二字”方针,就是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这一方针是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和环境保护的实际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对我国环境保护起积极作用。

根据32字方针,国务院制定并公布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规定》作出十个方面政策规定:做好全面规划;工业要合理布局;逐步改善老城市的环境;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加强对土壤和植物的保护;加强水系和海域的管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认真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所必要的投资、设备、材性要安排落实。

2.“三同步、三统一”方针“三同步”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确定政策、提出措施以及组织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指出要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解决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过程之中;“三统一”是贯穿于“三同步”的一条基本原则,旨在克服只顾经济发展的观点,强调整体的综合利益,也可以认为是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准则。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以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指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

我国基本国策共七个,分别是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对外开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资源。

1、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966年1月28日,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对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但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

到21世纪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又做出了一些调整。

2016年1月新法规新政策正式生效:二孩生育合法化。

2、男女平等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

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3、保护环境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为项目的决策、项目的选址、产品方向、建设计划和规模以及建成后的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4、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即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5、节约资源促进节能有激励政策,国家对生产、使用法律规定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6、耕地保护耕地保护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对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的保护。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7、水土保持中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的1/3,水土流失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界中的水土资源条件。

历史重要年份表

历史重要年份表

1.1949年9月:政治协商会议
2.1949年10月:开国大典
3,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4.1950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
5,1952年底:土改完成
6,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
7.1953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结束
8.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1955年4月: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
11.1953年: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
12.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5.1958年:发起大跃进(主要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
度)
16.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跑步进入社会主义
17.1965年11月:发表《海瑞罢官》
18.1966年5月16日:发表516通知
19.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文化大革命开始
20.1967年1月:发起夺权狂潮
21.1976年7月:周恩来逝世,四五运动。

22.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
23.1976年10月:文革结束。

20个重要的大政方针(1)

20个重要的大政方针(1)

重要的大政方针解析20项大政方针,就其背景(出题的材料)、重要性(论述问题)、落实要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出题的材料:有些做得很好,有的问题很严重),要求进行系统的复习,为评析、评论(基本依据)、论述问题(高度,观点,甚至是标题)、解决问题提供思路。

重大发展、社会问题:认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指导思想。

十七大系列:十七大、一中、二中、三中、四中;7次学习会:问责制;化解信息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布条例;网络问政——;减灾防灾;化解社会矛盾的干预机制(苗头、基层);带病提拔;经济缓慢回复经济战略调整、国内新的经济发展布局,国外争取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政府的:工作报告;两会主题胡锦涛、温家宝讲话、视察:抗震救灾;神七上天;奥运会成功举办;4万亿项目拉动解决金融危机问题;改革开放30年;60周年。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背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革,制度体制的创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统筹兼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政治文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需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社会管理);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国外风险)。

建国后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建国后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简述建国后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

这两个30年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即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国后的30年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没有形成一个官僚特权阶层,保证其在动机上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年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依法治国,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尽管这两个30年的背景和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其在深层次上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认真总结和研究两个30年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建国后30 年中国的政治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1. 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些制度框架既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又保证了国家的统一领导。

2. 在执政党的建设上取得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将其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自律机制,主要内容有:定期进行“整党”、“整风”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长抓不懈;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批判等级、特权观念,实行干群平等,对各级干部的生活待遇作出严格的规定。

这些都有效地遏制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滋生蔓延。

3.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由此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概念,并阐明了两类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套)

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全套)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共六安市委党校王成周整理一、十七大确立的方针政策(一)十七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臶。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〇二〇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二)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回顾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中国法律法规重要年表

中国法律法规重要年表

中国法律法规重要年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基本框架。

1950年:《婚姻法》通过,规定了婚姻家庭制度,保障了妇女权益,为家庭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4年:《宪法修正案》通过,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7年:《土地改革法》颁布,实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土地制度的公有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福利增长奠定了基础。

1966年:《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议》通过,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扩大农村经济的自主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订,取消了男女结婚年龄的限制,进一步保障了婚姻自由和平等权益。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和刑罚等内容,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发布,保护了环境资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1984年:《海关法》和《税法》颁布,建立了海关和税务管理的法律体系,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税收秩序。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颁布,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法律地位,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为劳动者权益保护和商标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了消费者信心和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通过,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强了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颁布,加强了网络空间的安全保护,维护了国家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机关警察特种行为规范》修订,规范了公安机关警察的特种行为,维护了社会治安和公民权益。

最新最全的国家大政方针!!

最新最全的国家大政方针!!

最新国家的大政方针一、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与不发达国家相比的确取得了翻天覆地的令全世界瞩目的发展和成就,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社会矛盾,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日趋突出矛盾,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大批农村强壮劳力进城务工,而滞留农村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农村经济越来越落后现象已经遍及全国;各种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贫富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工人下岗失业,农民老无所*、缺医少药、子女没钱上学读书,社会矛盾引发弱势群体强烈不满;社会上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问题使得人民群众对公平、公正发生了质疑,甚至严重侵蚀党和国家的根基。

当务之急最现实的是要解决好普通百姓的养老问题——即社会保障、子女上学问题、下岗就业问题、看病就医问题。

除此之外,人民群众还强烈要求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尊重广大人民的创造精神,保护他们的各种权益,要注意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妥善解决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人和自然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所有这些如果解决不好,一旦超出人和自然所能承受的极限,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目前的主要任务: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重点问题是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就业难等的矛盾;经济发展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与能源紧张的矛盾;贫富悬殊等社会矛盾尖;大江大河海洋资源污染与环境污染治理。

一至十六大的相关内容

一至十六大的相关内容

一至十六大的相关内容【星之语已阅】一至十六大的召开时间与地点.一大是: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是: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八十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革命对象问题,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开了可贵的一步。

二大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自己的统一战线方针三大是: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四大是: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五大是: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六大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会议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七大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

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首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七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八大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B.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C.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九大是: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大是: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大是: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1978年5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范围的大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5 新疆工作座谈会 2010.5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致辞 ★2010.5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5
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 中办国办 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
★2010.6 ★2010.7
★2010.7 ★2010.7
2010年12月21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回良玉) 至22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2008.3 十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2008。10 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 2008.12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讲话 ▲2009.1 中纪委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9.4 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 2009.9 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2009.9 中纪委十七届四中全会 2009.9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中办发,四项干部监督制度 责任追究办法》
2010.4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 中组部发 行)《有关事项报告办法》 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 中组部发 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一报告两评议”办法》 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 中组部发 法(试行)《离任检查办法》
▲2008.1
●2008-2-1
内容 社区自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执政能力 和谐世界(第1次出现“和谐”) 两型社会、十一五规划建议 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
十七大报告 中纪委十七届二中全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部署了 2008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农 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 腐败工作,研究部署了2009年的任务。
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 制的意见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党的建设 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
一个意见三个办法
2009。10 建国60周年讲话 2009.11 奥巴马访华 2009.11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温家宝) 2009年11月
大政方针 时间 会议或文件 1999 2002.10-2007.10 十六大报告 2003 2004.9 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 2005.9 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 2005。10 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 2006年1月 全国科技大会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国务院发布《实施〈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的若 干配套政策》 2006.3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十一五规划 2006。10 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 和谐社会 2007。10
深圳在全国率先规定,“裸官”不得担任党政正职 和重要部门的班子成员
2009.12 在澳门回归10周年大会讲话
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中央纪委2009年工作汇报, 分析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研究部 2009.12 署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通过了《中 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简称 “廉政准则”,即52个不准 2009.12 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 中办
▲2010.1
中纪委十七届五中全会
总结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工作,研究部署了2010年的任务。
2010.3 纪念"三八"妇女节100周年大会讲话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讲 ★2010.4 话 2010.4 核安全峰会讲话 2010.4 “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讲话 2010.4 上海世博会欢迎晚宴祝酒辞
2010.6 两院院士大会讲话 2010.6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讲话 2010.6 二十国集团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讲话 政治局21次集体学习 党建:基层组织建设 2010.6 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胡锦涛讲话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7 全国党史工作会议 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 政治局22次集体学习 文化建设 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 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 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