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塔的建筑风格。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 70 米,呈三足鼎立之势。
千寻塔现存高度是 6913 米,底宽 99 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 16 级。
它的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是唐代的典型建筑风格。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眺望大理古城的美景。
南北两个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 米,建造于宋代,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关于千寻塔,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古时修建此塔,采用的是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
这虽然只是个传说,但也足以体现出古人修建这座塔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
再看看这三塔的建筑工艺,那可是巧夺天工。
塔砖上布满了佛教密宗的各种各样的梵文和汉文的经咒。
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三塔依然屹立不倒,这不得不让人惊叹于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
三塔所在的崇圣寺,在南诏国、大理国时期可是皇家寺院,有着极高的地位。
历史上,崇圣寺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此出家为僧。
寺内的建筑众多,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可惜的是,在清咸丰年间,崇圣寺遭遇了兵火,大部分建筑被毁,只有三塔得以保存下来。
如今,当您站在三塔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当年的辉煌与庄严。
三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拜。
沿着三塔往前走,您会看到一片开阔的广场。
广场上绿树成荫,花草繁盛。
在这里,您可以稍作休息,欣赏周围的美景,感受大理的宁静与祥和。
再往前走,就到了三塔倒影公园。
这里是拍摄三塔倒影的绝佳地点。
平静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三塔的雄姿清晰地倒映其中,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
咱们先来说说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具体年代约在公元 824 至 859 年。
历经千年风雨,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向我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 70 米。
千寻塔高 6913 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 级。
它的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建筑风格。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
从塔顶的瞭望孔中向外眺望,大理的美景尽收眼底。
南北两个小塔均为十级,高 4219 米,是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它们的建筑年代稍晚于千寻塔,大约在五代时期。
两小塔的塔身装饰有精美的浮雕,展现了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准。
再来说说这三塔的建筑特色。
千寻塔的基座为方形,上面刻有莲花和佛像。
塔身的每层都有出檐,檐角上挂有风铃。
每当微风吹过,清脆的铃声回荡在天地之间,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南北小塔的塔身则显得更加轻盈秀丽,与千寻塔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三塔的存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它们的建筑结构稳固,能够抵御多次地震的考验。
据历史记载,大理地区曾多次发生地震,但三塔依然屹立如初,这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在崇圣寺三塔的周边,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苍山的雄伟、洱海的辽阔,与三塔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站在这里,您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三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圣地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敬仰。
而且,崇圣寺三塔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5篇介绍云南圣寺三塔的导游词范文.doc

5篇介绍云南圣寺三塔的导游词范文编制:______________版本:______________修订: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5篇介绍云南圣寺三塔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崇圣寺三塔参观游览,崇圣寺三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
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后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
现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
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
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南诏丰佑年间曾有殿宇千间,大理国时期是皇家的寺院。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
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
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
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
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
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
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
云南导游词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5篇_0118文档

大理三塔三塔倒影公园。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即积水潭衍生而来。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十余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为刚劲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镶嵌、制作了一面能一展倩影芳容的的晶莹透亮的明镜,让屹立于苍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许多秀丽与优美,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
2020
云南导游词ATION WORD
云南导游词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5篇_0118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
它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 米。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个塔组成,大塔叫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 70 米,呈三足鼎立之势。
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千寻塔上。
千寻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塔,建于南诏国时期,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 级,高6913 米。
其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的典型塔式之一。
千寻塔的外观简洁而庄重,塔身线条流畅,给人一种挺拔而又雄浑的美感。
每一层的塔檐都微微上翘,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
而南北两座小塔则建于大理国时期,均为十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它们的高度均在 4219 米左右,建筑风格与千寻塔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
小塔的塔身装饰更为精致,雕刻着各种精美的佛像和花纹,展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和雕刻技艺。
崇圣寺三塔不仅在建筑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从唐朝到宋朝,大理地区佛教盛行,崇圣寺三塔就是当时佛教文化繁荣的见证。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塔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战乱,但依然屹立不倒,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和坚韧。
关于三塔的建造,还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有的说这是为了镇住洱海中的水妖,保佑一方平安;有的说这是为了纪念某位高僧大德。
无论传说如何,都为三塔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当您站在三塔前,抬头仰望,或许会被那巍峨的气势所震撼。
阳光洒在塔身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而环绕着三塔的,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氛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三塔公园。
这里的景色优美,布局精巧。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您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
春天,樱花盛开,如粉色的云霞;夏天,荷花绽放,出淤泥而不染;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冬天,梅花傲雪绽放,散发着阵阵清香。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耸入云、雄伟壮观的三塔。
这三塔分别是千寻塔、南北小塔。
千寻塔是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它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千寻塔高6913 米,是一座密檐式空心砖塔。
塔身线条优美,比例匀称,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从远处望去,千寻塔犹如一位屹立千年的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南北小塔建于宋代,它们的高度均为 4219 米,是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南北小塔与千寻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等腰三角形布局,这种独特的建筑布局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是极为罕见的。
南北小塔的造型精美,塔身装饰着各种精美的浮雕和佛像,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和艺术水平。
走近三塔,我们可以看到塔身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这些痕迹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在塔基的四周,还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佛像,这些图案和佛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崇圣寺三塔不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文化内涵上也有着深厚的底蕴。
在佛教文化中,塔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圣地的重要建筑,吸引了无数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在历史的长河中,崇圣寺三塔也经历了许多风雨和磨难。
但幸运的是,经过多次的修缮和保护,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如今,崇圣寺三塔已成为了大理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览完三塔,我们不妨再去周边走走。
在三塔的后方,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崇圣寺。
崇圣寺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历史上曾有九位大理皇帝在此出家为僧。
寺内建筑宏伟,香火旺盛,是感受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在崇圣寺的周边,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和景观。
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

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逛逛的地方是崇圣寺三塔古城。
这地方啊,那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当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古城,就被那庄重而神秘的氛围给深深吸引住了。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微风轻拂着脸庞,带来阵阵清新的气息。
路边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这座古城的故事。
咱们先来说说这崇圣寺三塔。
这三塔啊,可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
远远望去,那高耸入云的塔身,就像是三位守护着古城的巨人。
主塔千寻塔高大雄伟,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南北两个小塔,精巧玲珑,与主塔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走近三塔,你会发现塔身上的雕刻精美绝伦。
那些佛像、花卉、神兽,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一尊佛像,他的表情慈祥而宁静,仿佛在默默庇佑着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
那细腻的线条,生动的神态,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穿过三塔,咱们就来到了崇圣寺。
这座寺庙建筑宏伟,气势磅礴。
寺内香烟袅袅,钟声回荡。
在寺庙的庭院里,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它的枝干粗壮,树叶繁茂,就像一把巨大的绿伞,为人们遮挡阳光。
我站在那棵银杏树下,闭上眼睛,聆听着微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在古城里漫步,你还能看到许多传统的白族建筑。
这些建筑飞檐斗拱,白墙青瓦,充满了民族特色。
有的人家门口还挂着红灯笼,给整个街道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我曾走进一家白族小院,主人热情地邀请我品尝他们自家做的三道茶。
那茶的味道,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到了晚上,古城又是另一番景象。
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商品,有精美的手工艺品,有美味的特色小吃。
我买了一个小巧的木雕,上面刻着精美的图案,拿在手里,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朋友们,崇圣寺三塔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希望你们也能亲自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美好,相信一定会给你们留下难忘的回忆!好了,今天的导游就到这里啦,祝大家玩得开心!。
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

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逛逛的地方,那可是相当有来头,它就是崇圣寺三塔古城!当您踏入这片土地,就仿佛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能亲身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沉淀。
咱们先来说说这崇圣寺三塔。
您瞧,那三座塔高高耸立着,就像三个守护着古城的巨人。
中间的大塔叫千寻塔,它可是有些年头啦!这千寻塔造型古朴典雅,每一块砖石都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一群小朋友来这里参观,有个小家伙仰着头看着千寻塔,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好奇,嘴里还不停地问:“这塔到底有多高呀?” 我笑着告诉他:“这塔呀,可有六十多米呢!”小家伙惊讶得张大了嘴巴。
旁边的两座小塔就像千寻塔的两个小跟班,紧紧依偎着它。
这三座塔的建筑风格独特,线条优美,比例协调。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再走进古城里,您会发现这里的街道充满了生活气息。
古老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街边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
有卖特色小吃的,那香味儿能馋得您走不动道;有卖手工艺品的,那些精美的小玩意儿让人爱不释手。
我上次来的时候,就碰到一位在街边做木雕的老师傅。
他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木块,那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他和那块木头。
我在旁边看了好久,他手中的刻刀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在了木块上。
古城里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
有的是传统的白族民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有的是古老的庙宇,香火旺盛,钟声悠扬。
当夜幕降临,古城的灯光亮起,整个地方又呈现出另一番迷人的景象。
灯光映照在古老的建筑上,勾勒出它们的轮廓,仿佛把我们带回了过去的时光。
总之,崇圣寺三塔古城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有美味的小吃,有热情的当地人。
相信您来了,一定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好啦,咱们今天的游览就先到这里,希望您能在这崇圣寺三塔古城度过愉快的时光!。
关于介绍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

关于介绍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崇圣寺三塔的魅力。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塔的历史背景。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也就是唐朝。
当时的大理国崇尚佛教,所以修建了众多的寺庙和佛塔。
而这三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大理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咱们眼前的这三座塔,大塔叫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 米。
千寻塔建于唐代,是一座密檐式空心砖塔,方形 16 层,高6913 米。
它的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但是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塔身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挺拔的感觉。
南北小塔建于宋代,是八角形 10 层实心砖塔,均高 4219 米。
这两座小塔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
它们的塔身装饰精美,雕刻着众多的佛像和花卉图案,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和艺术水平。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三塔的建筑结构。
千寻塔的基座为方形,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莲花和佛像。
塔身每层都有出檐,檐角上挂着风铃,微风吹过,铃声清脆悦耳。
塔顶有金属塔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南北小塔的基座为八角形,塔身的雕刻更加细腻,佛像的神态栩栩如生。
崇圣寺三塔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从建筑结构上来说,它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塔身的砖石之间严丝合缝,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建筑技术的高超。
而且,三塔的修建对于研究唐代和宋代的建筑风格、宗教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文化方面,崇圣寺三塔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大理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与三塔息息相关。
这里曾经是众多僧侣修行的地方,也是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
三塔所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对于人们了解佛教的教义和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具体时间约在公元 824 至 859 年。
先建了大塔“千寻塔”,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在清咸丰年间遭遇兵燹,如今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千寻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它的外观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塔高 6913 米,共有 16 层。
从下往上看,塔身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庄重而挺拔的感觉。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千寻塔的塔基是用石头砌成的,非常坚固。
塔身的每一层都有出檐,檐角上挂着风铃,微风吹过,清脆的铃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南北小塔则是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它们的高度均为 4219 米,是一对“孪生姐妹”。
两塔相距 975 米,与千寻塔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小塔的造型更加精巧别致,塔身的装饰也更加细腻。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这三塔的建筑风格。
崇圣寺三塔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大气和宋代建筑的精巧秀丽。
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和大理本地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从建筑结构上看,三塔的建造工艺十分精湛。
塔身的砖与砖之间严丝合缝,历经多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说到地震,这三塔还真经历了不少考验。
历史上,大理地区多次发生地震,但崇圣寺三塔却安然无恙。
这要归功于它们独特的建筑结构和坚实的基础。
据专家研究,千寻塔在建筑时采用了“筒中筒”结构,增强了塔身的稳定性。
除了建筑本身,崇圣寺三塔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佛的智慧和慈悲。
而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圣地的一部分,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同时,它也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大理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大理三塔导游词_三塔导游词

大理三塔导游词_三塔导游词大理三塔导游词篇一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
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
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
在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教和禅宗(中原地区)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汇和融合。
因此大理被社会学家称作“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大理三塔三塔倒影公园。
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即积水潭衍生而来。
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十余亩。
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为刚劲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镶嵌、制作了一面能一展倩影芳容的的晶莹透亮的明镜,让屹立于苍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许多秀丽与优美,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
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桂鹃等众多异草奇花。
是游人吟诵诗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与水中三塔美景摄影留念而怡然自得、流连忘返的绝佳之地。
它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映三塔的绝佳美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三塔映月”。
三塔倒影以其将大理的标志性象征——三塔与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和苍山雪景及四时鲜花包涵、融入其中的绝佳美景,令世界称奇赞叹、为大理增色添彩和扬名争光的亮丽风光,吸引来数不胜数的中外来宾到此游览观光和摄影留念,被印上不少画报、书籍的封面和邮票及明信片,多年来为大理赢得很大的名知度,为大理乃至云南和中国都赢得不少的声誉……崇圣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相辅相成相互映衬而相得益彰,相与增色互为添辉,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和美丽象征。
云南的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云南的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领略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 824—859 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崇圣寺曾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兴衰,但这三塔却始终屹立不倒,见证着大理的变迁。
千寻塔是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它属于典型的密檐式空心砖塔。
塔高6913 米,一共有 16 层。
远远望去,千寻塔高耸入云,雄伟壮观。
塔身线条优美流畅,给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灵动的感觉。
每一层的塔檐都微微向上翘起,仿佛是在向天空伸展,展示着古代建筑工艺的高超水平。
南北小塔则在千寻塔的两侧对称分布,它们的高度均为 4219 米,是八角形的十级密檐式空心砖塔。
这两座小塔的造型与千寻塔相似,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塔身的装饰更加精美,雕刻着各种佛像和花卉图案,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当您走近三塔,会发现塔身上有着许多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些痕迹不仅没有削弱三塔的魅力,反而增添了它们的历史厚重感。
您可以仔细观察塔身上的砖石,感受那历经千年的风雨侵蚀,想象一下当年修建这座塔时的艰辛与辉煌。
崇圣寺三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时期中原建筑的特点和云南地区的民族特色。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佛教文化在大理传播的重要见证。
在佛教文化中,塔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象征着佛法的崇高和永恒。
站在三塔前的广场上,放眼望去,苍山洱海的美景尽收眼底。
远处的苍山云雾缭绕,与湛蓝的天空连成一片;脚下的洱海波光粼粼,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
在这样的美景映衬下,崇圣寺三塔显得更加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除了欣赏三塔的建筑之美,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
云南的崇圣寺三塔导游词(32篇)

云南的崇圣寺三塔导游词(32篇)云南的崇圣寺三塔导游词(通用32篇)云南的崇圣寺三塔导游词篇1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
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
1920_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寻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
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千余年来,三塔几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_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山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
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
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
”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
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
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
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
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钟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王:舜化贞。
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
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贵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精选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
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也是大理“文献名邦”的象征。
咱们先来看看这三塔的布局。
三塔呈鼎足之势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建筑技艺。
千寻塔是三塔中最大的一座,建于南诏国时期,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 6913 米,共有 16 层。
远远望去,千寻塔高耸入云,挺拔秀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走近千寻塔,您会发现它的建筑风格独特。
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内置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塔身从下到上,逐渐收缩,线条优美流畅。
塔的底层较高,往上各层逐渐缩短,使得整座塔的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塔檐用砖叠涩砌成,出檐深远,给人以轻盈之感。
而南北两座小塔,建于大理国时期,均为十级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高度均为4219 米。
它们的建筑风格与千寻塔相似,但又各具特色。
小塔塔身的装饰更加精美,雕刻着各种花卉、动物等图案,栩栩如生。
关于崇圣寺三塔的建造,还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
据说,古时大理地区多水患,人们认为是恶龙在作怪。
于是,修建了这三塔,以镇住恶龙,保一方平安。
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过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崇圣寺三塔不仅在建筑艺术上有着极高的价值,在历史文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见证了大理地区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从南诏国到大理国,这里曾经是佛教盛行之地,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在历史的长河中,崇圣寺三塔也经历了多次地震的考验。
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多次遭受地震,千寻塔仍然屹立不倒,只是塔顶稍微有点倾斜。
这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建筑工艺的精湛。
如今,崇圣寺三塔已成为大理的标志性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站在三塔前,您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
2023年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

2023年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云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闻名遐迩的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 15 公里处,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
它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在大理的历史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三塔的历史。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历经了千年的风雨沧桑。
大塔叫千寻塔,建于南诏劝丰祐时期,也就是公元 824 至 859 年,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共 16 级,高 6913 米。
千寻塔的建筑风格独特,线条简洁明快,给人一种庄重而又神秘的感觉。
南北两个小塔,建于大理国时期,均为十级,高 4219 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两小塔相距 975 米,与千寻塔相距 70 米,成三足鼎立之势。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崇圣寺三塔具有极高的价值。
千寻塔的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但又有其独特之处。
塔身线条流畅,比例协调,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
小塔则造型精美,玲珑秀丽,与大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三塔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唐宋时期云南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再来说说这三塔的文化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塔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是信徒们心灵寄托的所在。
崇圣寺三塔作为佛教圣地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和祈愿。
当您站在塔下,仰望那高耸入云的塔身,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每一块砖,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崇圣寺三塔所在的位置,风景也是绝佳。
周围青山环绕,绿水相依。
从这里远眺苍山,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而面向洱海,湖水波光粼粼,渔舟点点,让人心旷神怡。
如今,崇圣寺三塔已经成为了大理的标志性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家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艺术,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当您漫步在三塔景区,您会看到精美的雕刻和壁画。
这些艺术作品展现了古代大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崇圣寺三塔经典导游词

崇圣寺三塔经典导游词崇圣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院。
寺内有着三座著名的塔,分别是琼华塔、舍利塔和钟塔。
这三座塔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信仰和慈悲。
下面是崇圣寺三塔的经典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崇圣寺,我们将为您介绍这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院的历史和文化。
崇圣寺创建于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寺内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三座塔。
首先,让我们来到琼华塔,它是崇圣寺最高的塔楼。
琼华塔始建于明朝,高达80米,共有13层,它是崇圣寺的标志性建筑。
塔身呈八角形,每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和泥塑,展现了佛教的故事和道教的符号。
从塔顶望去,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市区的美景,尤其是秋天的时候,红叶翩翩,景色美不胜收。
接下来,我们来到舍利塔,舍利塔是崇圣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舍利塔也被称为佛塔,它是用来安放佛教徒的遗物舍利的地方。
舍利塔建于唐朝,高约40米,塔顶有一彩绘的铜质塔刹。
在舍利塔内,有一间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小殿,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瞻仰佛像,祈福和烧香。
最后,我们来到钟塔,钟塔起到寺庙的报时作用。
钟塔高约25米,建于清朝,有7层。
在每天的正午,钟塔内的巨大钟声会传遍整个城市,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钟塔塔顶还设有一座小殿,供奉观音菩萨,这也是来崇圣寺游玩的游客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除了三座塔,崇圣寺还有其他值得一看的景点。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内有三尊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雄伟壮观。
其他如方丈室、藏经楼、天王殿等建筑也非常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崇圣寺不仅是一座具有宗教意义的寺庙,也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寺内的塔楼和文物见证了佛教在南京地区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
在参观崇圣寺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保持安静,尊重寺庙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同时,遵守游览秩序,不乱扔垃圾,保护好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寺庙。
崇圣寺三塔经典导游词

崇圣寺三塔经典导游词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1三塔参观完了,我们可以到"钟震佛都"的钟楼和雨铜观音殿去看一看.此钟与三塔崇圣寺的镇寺之宝,筑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惜已毁于清咸丰年间,现在这口巨大铜钟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按南诏建极大钟旧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吨多.钟楼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之意.钟楼后面是雨铜观音殿,里面供奉着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内观音像---雨铜观音.雨铜观音像原铸于南诏建极十三年,可惜革命时期被毁,重铸造的雨铜观音像依据清末遗寸照片精心复制,高8.6米,加上莲花座和须弥座总高12.6米.莲花座与观音像为铜像贴金,重11吨.造型如唐吴道子所绘细腰颇足观音像,又有大理地区男身女相的特点.各位朋友,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妙香佛国"大理皇家寺院的辉煌.欢迎你再次游览崇圣寺三塔风景区!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2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
导游工具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
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
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一)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
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
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二)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
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
《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一)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
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
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最新的云南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范文(二)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
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
《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圣寺三塔古城导游词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1
崇圣寺三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至1981年,国家又拨款对三塔进行了历时三年维修加固。
在这次维修加固中,有两项重要发现:一是三塔的基脚不是石基而是土基,二是清理出佛像、写本佛经等珍贵文物680余件,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丰富的、最重要的一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
这些文物成为研究南诏和大理国历史的历史资料。
在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藏传佛教、印度密教和禅宗(中原地区)等宗教文化曾在大理得以交汇和融合。
因此大理被社会学家称作“亚洲文化十字路口上的古都”。
大理三塔三塔倒影公园。
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50年代末大跃进时修建的水库即积水潭衍生而来。
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十余亩。
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外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的雄姿倩影而得名,它为刚劲挺拔傲立千古的三座古塔镶嵌、制作了一面能一展倩影芳容的的晶莹透亮的明镜,让屹立于苍穹的三塔美景增添了许多秀丽与优美,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亭碑,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
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桂鹃等众多异草奇花。
是游人吟诵诗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与水中三塔美景摄影留念而怡然自得、流连忘返的绝佳之地。
它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映三塔的绝佳美景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三塔映月”。
三塔倒影以其将大理的标志性象征——三塔与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和苍山雪景及四时鲜花包涵、融入其中的绝佳美景,令世界称奇赞叹、为大理增色添彩和扬名争光的亮丽风光,吸引来数不胜数的中外来宾到此游览观光和摄影留念,被印上不少画报、书籍的封面和邮票及明信片,多年来为大理赢得很大的名知度,为大理乃至云南和中国都赢得不少的声誉……崇圣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相辅相成相互映衬而相得益彰,相与增色互为添辉,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和美丽象征。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2
崇圣寺三塔,距离下关14千米,位于大理以北1.5千米苍山应乐峰下,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组成,呈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是苍洱胜景之一。
崇圣寺三塔的基座为方形,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块石照壁,上书“永镇山川”四个大字,每字1.7米,笔力雄浑苍劲,气势磅礴。
塔下仰望,只见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
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寻塔,为方形16
层密檐式塔,底宽9.9米,高69.13米,塔顶有铜制覆钵,上置塔刹,与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崇圣寺三塔相传建于南诏保和时期,近年来曾在塔顶发现南诏、大理中时期的重要文物600余件。
南、北二小塔,位于主塔之后,两塔间距97.5米,与主塔相距70米,成三塔鼎足之势,两塔均为八斛形檐式空心砖,共10级,各高43米。
崇圣寺三塔布局齐整,保存完善,外观造型相互协调。
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小塔紧随大塔,衬托出大塔的高大、雄伟。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3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
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