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励志的成语典故

励志的成语典故

励志的成语典故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同时成语又受到它产生时所处的民族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制约。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励志的成语典故篇一:志在四方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后来,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助下做了国君,他怕重耳回来争夺王位,就派人去杀他。

于是,重耳又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耳以及追随他的子犯、赵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优待,还把一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耳。

重耳在齐国一住七年,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

子犯、赵衰、狐偃等一起来到桑园里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耳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耳的妻子齐姜知道了。

齐姜是个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业,就对重耳说:“公子,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高兴。

你走吧!男子汉大丈夫总得做一番事业,留恋妻子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重耳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走!”齐姜听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个计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后来,重耳在六十二岁的时候,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励志的成语典故篇二:鞭长莫及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

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

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

”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

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

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

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

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1)【负薪(xīn)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李密牛角挂书)(2)【映雪囊(náng)萤】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车胤囊萤夜读)(3)【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儿童可以多接触一些的成语故事,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小认识到怎么学习,怎么做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儿童励志成语故事4则,欢迎大家阅读!儿童励志成语故事1:苏秦刺股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儿童励志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

店铺今天为大家带来儿童励志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1、一饭千金——韩信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

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

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

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东山再起——谢安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

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

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释义:指退隐后再次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3、纸上谈兵——赵括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四面楚歌——项羽典故: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

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

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

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投笔从戎——班超典故: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来养家。

班超面对这样的生活曾扔下笔感叹:“我若没有更好的志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立功封侯,怎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

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6、暗渡陈仓——韩信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励志成语故事(15篇)

励志成语故事(15篇)

励志成语故事(15篇)励志成语故事1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

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

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

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

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欣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

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

”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

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

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最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

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

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

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

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

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

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

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

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形容为坏人做帮凶。

励志成语故事2西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

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

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励志成语故事精选(5篇)

励志成语故事精选(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励志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忧考的后续更新吧!1.励志成语故事:悬梁刺股 晋时,有⼀个叫孙敬的年轻⼈,孜孜不倦勤奋好学。

然⽽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个办法。

他找来⼀根绳⼦,⼀头绑在⾃已的头发上,另⼀头绑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低,绳⼦牵住头发扯痛头⽪,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

他⾈游四⽅却得不到关注,即使有雄⼼壮志也得不到重⽤,于是他下定决⼼努⼒读书。

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事先准备好的锥⼦往⼤腿上刺⼀下。

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的将领,两⼈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出⼀番事业。

他们⽩天⼀起在衙门⾥供职,晚上合盖⼀床被⼦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细听了⼀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边起⾝,⼀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跟着穿⾐起床。

两⼈来到院⼦⾥,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励志成语故事:勤能补拙 曾国藩是中国历最有影响的⼈物之⼀,然他⼩时候的天赋却不⾼。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7篇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7篇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7篇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1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被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然后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大全21.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士兵们口渴难忍,可又找不到水。

曹操心生一计,用马鞭向前一指,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正好给大家解渴呀!”一想到酸酸的青梅,大家口水直流,顿时觉得口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示]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2.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望洋兴叹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小河的水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面一下子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自己如此强大,就得意地向东方奔流。

到了入海口向外一望,大海广阔无垠,比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人,越自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子。

[提示]多比喻做事因为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3.小学生励志成语故事:闻鸡起舞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心怀志向,给孩子讲立志的成语故事

心怀志向,给孩子讲立志的成语故事

心怀志向,给孩子讲立志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两个穷苦的孩子,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

车胤捉萤火虫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你们想想,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努力学习,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就好比我们有明亮的灯光,却还总是抱怨学习辛苦,这说得过去吗?2.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头发拴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会被扯痛,立马清醒继续读书。

战国的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你们平时学习要是困了,会不会也想点特别的办法来让自己清醒呢?3.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很穷,晚上点不起灯。

但他很聪明,把墙壁凿了个洞,借邻居家的光来读书。

这多厉害呀!如果是你们,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来读书吗?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每天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

他们可真是有决心啊!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有点这种听到什么就立刻行动起来的精神呢?比如听到闹钟就赶紧起床,而不是赖床。

5.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看到一个老婆婆在磨一根大铁杵,老婆婆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很惊讶,但老婆婆说只要坚持就能做到。

这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对不对?6.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哇,这也太勤奋了吧!你们能做到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不忘读书吗?7.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把竹简的绳子都翻断了多次。

他是多么热爱学习啊!你们有没有对什么事情这么执着过呢?8. 《昼耕夜诵》:有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可努力了。

这就像你们,白天上学,晚上回家也可以再看看书呀,可不能只想着玩游戏哦!9. 《目不窥园》:汉代的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花园里去看过。

这是一种怎样的专注呀!你们能在学习的时候不分心吗?10. 《废寝忘食》: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学习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

你们也试着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废寝忘食一次呀,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呢!我觉得呀,给孩子讲这些成语故事太重要啦!能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立志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苏秦刺股苦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

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
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

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

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

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以荻画地)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

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

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

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

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

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

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腐败,百姓遭殃。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

”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谦虚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
他请教学问。

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

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
祖。

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

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

”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

形容虚心求教。

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卑辞重币】卑:谦恭;重:厚;币:礼物。

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

形容对人有所求。

【不敢告劳】努力做事,不诉说自己的劳苦。

比喻勤勤恳恳,不辞辛劳(多用在自己表示谦虚)。

【纳头便拜】纳头;低头。

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

形容人谦虚有礼貌。

【一谦四益】谦虚能使人得到好些益处。

【引玉之砖】自己表示谦虚的话。

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意见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

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谦谦下士】下:屈己尊人。

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