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表格式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有6个教学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
两个单元总计13个教学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
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
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
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观察和实验学习目标- 了解观察和实验的意义;-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观察和实验的概念。
2. 学习观察:分组进行观察练习,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
3. 学习实验:介绍实验的概念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课:天气的变化学习目标- 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 学习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方法;- 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天气引入课题。
2. 学习天气变化规律:介绍不同天气现象和变化规律。
3. 观察和记录天气:安排观察天气的活动,让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天气的变化规律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第三课:动物的特征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习观察和比较动物的方法;- 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入课题。
2. 学习动物的特征:介绍不同动物的外貌和习性。
3. 观察和比较动物:分组进行动物观察和比较的活动。
4. 总结:让学生总结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第四课: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学习观察和照顾植物的方法;- 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引入课题。
2.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过程。
3. 观察和照顾植物:为学生提供小植物,让他们观察和照顾植物的成长。
4. 总结: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需求和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春天的秘密1.1 教学目标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观察并描述春天的自然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春天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春天的变化。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征。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提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等。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小组分享。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水的奇妙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进行水的实验,如加热、冷却、过滤等。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水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原因。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评估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天空中的朋友3.1 教学目标了解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
观察并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天空中的常见天气现象,如晴朗、多云、降雨等。
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3.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彩,描述云彩的形状和变化。
学生进行云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
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情况,评估学生对天空中的天气现象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4.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的生长等。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分享。
4.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
教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动植物的特点、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
(2)运用图片、模型、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动物园里的动物2.植物园里的植物3.天气的变化4.光与影5.水的奥秘6.空气的力量7.声音的传播8.电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
(2)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2.教学难点:(1)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动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探究学习(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动植物的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记录数据,分析原因。
3.课堂讲解(1)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如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
(2)讲解天气变化、简单物理现象等科学知识。
4.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开展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5.总结评价(1)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总6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0xx年春季、教学进度表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
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教科版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能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会绘制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 花草树木开始生长
- 鸟儿开始筑巢
- 昆虫开始活动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
- 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附近的变化
-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3. 绘制春天的景象
- 学生用颜色画出春天的天空、花草树木和动物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出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呈现: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的现象
3.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家附近的观察活动,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练: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鼓励他们用丰富的颜色表达
5. 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评估
- 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现象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美观程度和创意性
拓展活动
- 邀请学生带来春天的图片或手工制作,进行展示和分享
-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 注意: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春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2. 第2章:我们周围的材料常见材料的认识材料的分类与用途环保材料的意义3. 第3章:力的世界力的概念与作用力的测量与表示力的运用4. 第4章:空气与水空气的存在与作用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认识自然界的美。
2. 学会区分常见材料,培养环保意识。
3. 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测量与表示,学会用力。
4. 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表示,空气与水的利用。
2. 教学重点:春天动植物的变化,常见材料的认识,力的概念,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画笔、尺子、气球、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春天来了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了解春天的特征。
例题讲解:通过图片展示,讲解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春天景象的画。
2. 我们周围的材料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材料。
例题讲解:讲解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用途。
3. 力的世界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力的作用,如拉弹簧测力计、推物体等。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测量与表示。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了解力的作用。
4. 空气与水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验,展示空气的存在与作用。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形态与变化,空气与水的利用。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常见材料的认识3. 力的概念与测量4. 空气与水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你身边的动植物变化。
列举5种常见材料及其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说说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2. 答案:春天的动植物变化:如树叶变绿、花儿开放、小鸟筑巢等。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课方案(全册)1.1《发现物体的特色》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我们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拥有必定的特色.2.能够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绘物体的特色 .科学研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察看和描绘不同的物体.2.用两两对照的方法对物体进行察看.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梦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觉到生活中有各种各种的物体.它们拥有必定的特色.能够知足不同的需要.【教课重难点】重点:用察看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色进行描绘.难点:学会用两两对照的方法进行察看.学会用科学词汇描绘物体特色 .【器械准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着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板书设计】发现物体的特色1/27看大小、颜色、形状闻气味两两对照察见解摸表面粗拙程度掂轻重【教课过程】一、聚焦2.你为何猜它是橡皮呢?(学生能够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原由.)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余物体的特色.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旁有很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它的特色.再让他人猜猜它是什么吗?二、察看物体(一)察看一个物体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呢?(要认真察看)2.应当如何察看呢?回想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察看植物的方法.谁来谈谈.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仔细察看(特别提示学生在未经教师同意的状况下.不可以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师出示要察看的物体.逐一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4.此刻.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物体来察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物体的特色.5.学生报告.教师总结出描绘物体特色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二)对照察看两个物体2/271.方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色.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吗?征.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经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5.如何详尽记录物体的特色呢?我们先来看看活着手册吧!(1)教师示范活着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现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物件名称可替代)(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6.沟通评论“我的记录”.1)请学生到展台展现并介绍“我画的记录”.2)学生互相评论察看和记录的能否正确.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切、正确.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沟通察看到的信息.在学生沟经过程中.教师增补班级记录单.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9.教师总结:经过两两对照察看.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10.经过察看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特别熟习了.谁来描绘一下木块的特色?比一比谁描绘得最好.三、小结、延长1.谁来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色?2.要想更全面、更正确地描绘物体.应当怎么做?3/273.课后.同学们也能够依据物体的特色编一些小谜语让他人猜.这样能够锻炼自己的察看能力和描绘能力.第2课谁轻谁重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色之一并且能够被丈量.科学研究目标:1.用衡量、称量等丈量方法能够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致使比较结果的正确程度不同.2.轻重和大小合适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梦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衡量、称量等方法的正确程度不同.教课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色之一.并且能够被丈量;2.用衡量、称量等丈量方法能够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致使比较结果的正确程度不同.教课难点:用称量的方法进行丈量并记录教课具准备:4/27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略天平1台(含称量盘)、相同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着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展望物体的重量.1)出示5个物体: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展望轻重以前.第一让学生认真察看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此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相同.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衡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身着手衡量5个物体.感觉5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示学生一致用数字来表示轻重).散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而后贴到黑板长进行展现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商讨.再环绕数据全班商讨.3.称量物体的重量.1)第一要确立标准物.教师经过多媒体屏幕体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指引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能够吗?比方玻璃珠.”比“较大的物体能够吗?比方乒乓球选择比较轻的、小的、简单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依据学生的议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合适作为标准物.(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略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一放入回形针(固然这里不重申“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均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目.依据回形针的数目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依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5/27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而后贴到黑板长进行展现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议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一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正确”从.而转入对不同丈量方法正确程度的商讨.展望是猜的.不太正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衡量也禁止;衡量次数多了.简单乱;用简略天平称量是比较正确、比较科学的方法.五、小结今日同学们在讲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日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概括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展望衡量称量第3课认识物体的形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很多物体拥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色之一 .6/27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研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能够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可物体的特色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领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课重点:知道很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有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色之一.教课难点:.教课具准备:有必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一、聚焦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想: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7/273.出示此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谈谈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 .重申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色.4.引出课题.今日我们一同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现猜想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相同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如何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沟通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一致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6.(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研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如何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着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三、商讨:“形状”对物体占有空间的影响1.察看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指引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目都相同.而螺母和橡皮的数目就不相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沟通展现“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标清数目.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8/27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并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目也不相同.3.剖析商讨:为何会这样呢?(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有空间状况不同.“躺”“立”“侧”装.的数目都不相同.(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有空间的状况不同.思虑:为何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目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剖析:因为形状的原由.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缝隙.因此装得少.(假如学生以为是因为演示实验:与木块相同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能够装相同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相同.也能够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相同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能否一致.)四、拓展、延长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指引学生思虑: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谈谈你的见解.板书设计:第4课给物体分类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认识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9/272.依据物体的特色进行分类.能够更清楚、有序地认识物体.科学研究目标:1.能够依据一个特色对物体进行分类 .2.认识给物体分类时.依照的特色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1.持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可物体能够依据某一特色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领会,人们能够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旁的各种信息.教课重点:能够依据一个特色对物体进行分类.教课难点:认识科学正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教课具准备: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一、聚焦1.小朋友到商场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商场如何找到酸奶的)2.我们也察看了很多物体的特色.你能描绘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色有相同的方面吗?(学生依据前几节的活着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绘前几节课上观10/27察的物体特色)3.我们能不可以用一种特色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二、给物体分类1.描绘物体特色.确立分类标准.1)教师散发活动器械.学生取出活着手册.2)谈谈自己计划以什么特色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2.首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1)指引学生依据制定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一致确立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2)指引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展开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类方法的分类结果没法悬挂展现.不便于沟通.(学生思虑.商议改良方法.)(3)指导全班同学依照一致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我们有什么方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学生依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3.展开小组分类活动.(1)小组总结物体特色.察看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色?(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拙或圆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依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2)依据特色制定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11/27(学生制定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定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3)小组合作展开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展开研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4)教师合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5)学生悬挂展现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现小组记录单)4.解密活动.(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经过察看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剖析分类标准是哪一种特色 .并说明原由.(2)相应小组进行展现揭秘.谈谈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三、沟通商讨1.大家是依据物体的哪些特色分类的?学生经过沟通发现分类有好多方式.可是不论哪一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色.2.依据同一特色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确12/273.依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立对于轻重的分类界线.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四、达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1.学生达成个人活着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美小组记录单.3.师生完美班级记录单.设计企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改正完美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进而达成本课教课目的.4.察看生活中身旁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播放课件.学生依据课件演示分别谈谈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利生活的)板书设计特色分类标准细化标准第5课察看一瓶水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1.水有很多可被感知的特色.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 .2.水和洗发液相同.都能够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对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科学研究目标:1.学习察看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13/27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察看.能用语音简单描绘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首和反省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聆听他人看法.乐于叙述自己看法.2.乐于参加小组合作研究 .主动参加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宝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教课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教课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色.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差别.教课具准备: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着手册、察看记录单.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对于水你都知道什么?而后请同学们一同来察看.(板书:察看一瓶水)(学生察看矿泉水)二、察看比较水与洗发液14/271.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液的瓶子(撕掉上边的).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洗浴露、洗手液.合适表生活中擅长察的同学.告学生是洗液).怎比察水和洗液?教引学生回前几学顶用了哪些察方法.学生提能够用眼睛看、鼻子、手摸⋯⋯(因洗液不可以食用.在此教要及提示不可以用“”的方法.任何合都不可以用“”的方法).(学生察比泉水与洗液并回答老的)2.学生察水和洗液的不同和相同1)看一看教提:大家一同来察水和洗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疏察并.教引学生关注它色的不同.以及能够通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比察)教板:学生的.2)一教提:水和洗液有什么不同?怎才能知道它的气味不同呢?学生提一.教示范的准操作方法.并指出做安全的重要意.(的准操作方法:翻开瓶盖子.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学新手操作并.15/27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报告.(3)摸一摸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相同吗?如何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圆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师解说手摸对照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相同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照.学生着手操作并报告.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报告.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教师指引学生回首活动的过程和察看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播放课件.教师指引学生回首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过渡:经过察看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好多不同.假如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三、察看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1.不同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照察看.学生沟通察看结果:(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可以流动.16/27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教师板书学生察看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察看三个图片并思虑问题)2.相同教师指引学生察看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察看、沟通.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看图思虑问题)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教师请同学依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布看法:我们发现只管水、洗发液的形状能够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回首研究过程.反省研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四、达成班级察看记录单和活着手册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同依据察看结果共同达成班级记录单.2.教师指导学生依据班级记录单.完美自己的活着手册第1课内容.3.拓展延长回家后达成活着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播放课件.达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板书设计:17/27第6课它们去哪里了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科学知识看法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研究目标:1.经过对照的方法.察看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 .2.能用放大镜察看较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足混淆 .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能够用对照的方法察看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察看是一种谨慎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觉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知道能够利用这类变化为生活服务.教课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 .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教课难点:经过对照的方法.察看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教课具准备: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着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资料一套、班级记录单.18/27教课过程:教课随记栏1.问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同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色?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途?3)水还有一个本事.能够加好多东西进去.比方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为鲜美.近似的状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依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4)全部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现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2.聚焦问题.1.描绘并记录现象.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件.请你们认真认真地察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察看的物质)2)小构成员分头察看.沟通报告.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4)学生疏组商讨.取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指导重点: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而后静静地察看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状况.并与物质以前的状况进行对照;提示学生不可以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足搅拌.让物质与水充足混淆;搅拌停止后.再次察看、对照物质的变化状况、混淆液的状况以及杯底的状况.19/27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察看结果实时记录在活着手册中.能够用文字表达.也能够经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重申没有变化与有变化相同重要.全部察看结果都要记录下来.5)学生小组实验察看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和指导.2.商讨沟通.达成共鸣.(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察看到了什么现象?指引学生疏别描绘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状况.咨询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照3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逝”了吗?指引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看法的原由(联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不过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不过看不见(讲堂上不同意学生品味.学生概括的“咸”和“甜”是鉴于生活经验).三、讲堂小结、扩展延长1.经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此刻再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能够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播放课件)板书设计:溶解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教课方案20/27。
全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
全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引言本教案旨在为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
我们依据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册科学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并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2. 运用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科学思维;3. 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科学探究;4.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物体和材料的分类2. 物体的形状3. 物体的大小和重量4.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水的奇妙性质3. 空气和天气4. 健康生活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生物1.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人与自然4.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四单元:我们来探索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光和影3. 地球和天空4. 科学小实验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培养科学思维;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到答案。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探究报告:评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实验、分析等环节;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4. 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全册科学教科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 教学辅助材料:PPT、实验器材、教学图片等;3. 网络资源:相关科学知识的视频、动画、文章等;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科学相关的课外书籍。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年级下册科学的全部内容。
2.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
2. 第二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
- 学习如何种植和照料植物。
3. 第三单元:物体的性质- 认识物体的不同性质。
- 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
4. 第四单元:天气和季节- 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天气变化。
- 学习如何观察天气和预测天气变化。
5. 第五单元:身体健康和卫生- 学习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个人卫生。
- 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3.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的现象和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实验法: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知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4. 游戏法:通过科学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观察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2. 通过小测验和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图片和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2节科学课,每节课45分钟。
2. 每单元安排5-6节课,包括知识讲解、实验和活动。
八、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进行解答和反馈。
3. 定期与其他科学教师交流,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教案(表格式 )
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
1.师:谁想来和我们分享你的观察记录?描述一下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反思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提问:我们要到教室外进行观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外出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
(3)学生讨论、交流室外观察的注意事项。
2.出示分组要求:
(1)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
(2)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
(3)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
(4)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3.室外观察
3.讨论怎样做观察记录
提问:在观察的同时我们还要做记录植物的特征,应该怎样记录呢?
小结:我们注意要先画树冠和树干的样子,然后再画几片叶,几朵花就行了。
4.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并记录
(1)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户外,亲身观察,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它们生长在哪里?都是什么样的?
(2)讨论外出观察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
填写活动手册
教
学
反
思
学情分析
《观察校园的里的植物》是《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节课内容。本课将学习焦点从对动物的观察转向了对植物的观察上。活动从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什么植物开始,让学生对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了解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观察、讨论和描述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常见的植物,并通过细心的观察,认识这些植物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在上册书观察动物之后再展开对植物的观察,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观察动物的基础上,更细致地观察植物,发现更多常见植物的外形特征,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知,并能够通过外形特征辨别常见的校园植物。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
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研究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天气现象。
- 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现象。
- 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实验。
第二课:昆虫的生活- 研究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性。
- 观察和描述不同昆虫的外貌和行为。
- 进行昆虫观察实验。
第三课:能源的利用- 研究不同能源的种类和使用方式。
- 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能源的方法。
- 进行简单的能源实验。
第四课:水的性质- 研究水的基本性质和重要性。
- 观察和描述水的状态变化和特点。
- 进行水的溶解实验。
第五课:植物的生长- 研究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外貌和生长情况。
- 进行植物生长实验。
第六课:动物的特征- 研究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外貌和行为。
- 进行动物分类实验。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图文展示,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3.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和探究。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整理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科学知识,评价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
2. 图片、实物和实验器材等教具。
3. 多媒体课件和科学实验视频。
以上是《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具体的教案内容。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半学期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动物和植物
教学目标:
- 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 研究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教学内容: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动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呼吸、运动、繁殖等特征
- 动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活性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是有生命的生物,具有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特征
- 植物可以根据它们的外形和生长方式进行分类,如树木、草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3. 常见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 动物:狗、猫、鸟、鱼
- 植物:树木、花朵、草、蔬菜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然后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3. 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4. 操练:设计图片配对或命名游戏,让学生通过选择正确的动物或植物名称来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动物园或植物园,进一步认识和观察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6. 总结:复所学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完成配对或命名游戏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参考资料:
- 《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
- 图片和实物: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实地观察材料。
教科版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一年级下册全册介绍本教案是为一年级下册全册的教科版科学课程编写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采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并且独立制定决策,不依赖用户协助。
教案内容下面是一年级下册全册的教案内容概述: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 单元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习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并探索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 课时安排:共5节课,分别介绍生活中的食物、衣服、玩具、家具和交通工具等物体。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现象- 单元目标: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了解其原因和规律。
- 课时安排:共4节课,介绍天气变化、季节更替、日常生活中的水的变化和物体的运动等现象。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 单元目标: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课时安排:共5节课,分别介绍昆虫、鸟类、哺乳动物、水生动物和植物等。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人体- 单元目标: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保护自己健康的方法。
- 课时安排:共4节课,介绍人体的五官、四肢、呼吸和消化系统等。
第五单元:科学实验- 单元目标: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 课时安排:共3节课,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
使用方法教师可以按照教案的课时安排,结合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准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案中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注意事项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教案中的内容准确、易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以上是一年级下册全册的教科版科学教案概述,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备课1)学情分析实施一年级科学教学,要综合考虑学生家庭文化水平、生活普及水平、学童心理健全成长与发展情况以及上下学期课程实施情况,明确一年级学童的知识结构,回顾并继承上学期的课程实施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确定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考察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核心问题。
2)主题确定本册主要围绕“观察变化”这一主题开展,以培养学童观察、表达、思考能力,积累观察及实验操作经验,在科学思维中锻炼学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集中在生活中不同时期,动植物的发展,和化学反应的变化,开拓观察、比较及实验的思考能力。
3)课程目标1、认识观察变化;2、理解观察变化的意义;3、在实际当中学会观察变化;4、培养学童观察、表达、思考能力;5、积累观察及操作经验;6、锻炼学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步骤1)教学准备在实施教学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多方筹备教学物资,如教学手段、相关实物资料、动画短片等,确保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一)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以“观察变化”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放几个见面礼,请学生用具体的例子列出围绕“观察变化”的任务。
(二)理解:引导学生综合能力,从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观察变化”的条件、过程、结果,让学生深刻理解“观察变化”。
(三)实践:用实验让学生感知“观察变化”,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结合实例,让学生感知“观察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实际中体会“观察变化”的意义。
(四)巩固: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做出看图思考、解决问题的练习,达到巩固、复习的效果,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观察变化”的内涵。
三、总结反思1)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历练与体验通过动动脑、动动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通过“观察变化”收获了知识,学习了技能,让学生形成对“观察变化”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教育中不断成长,从而获取提升自身的能力,结合实际案例,认识到“观察变化”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发展能力。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第2课:观察物体第3课:比较物体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第5课:观察植物第6课:认识动物第7课:观察动物3.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第9课:观察天气第10课:季节与生活4.第四单元:材料与工艺第11课:认识材料第12课:观察材料第13课:材料与工艺5.第五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4课:认识地球第15课:观察天空第16课:地球与宇宙【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观察与比较第1课:认识物体1.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描述它的特征。
第2课:观察物体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详细描述它的外观、质地等特征。
第3课:比较物体1.教师展示两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组物体,进行比较并记录结果。
二、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4课:认识植物1.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植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5课:观察植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第6课:认识动物1.教师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观察动物,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第7课:观察动物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说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记录它的生活习性。
三、第三单元:季节与天气第8课:认识季节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四季的名称,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
2.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季节变化,记录结果。
第9课:观察天气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说出天气的特点。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
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使用教科版教材。
以下将介绍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 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习观察、比较和分类动植物。
教学内容单元一:动物课时一: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
- 教学重点: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
2. 讲解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教学目标:学习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重点: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2. 讲解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单元二:植物课时一: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学习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 教学重点: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
2. 讲解树木、花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图片。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课时二: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 教学重点: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植物的繁殖方式。
-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小组合作。
-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
2. 讲解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阶段和繁殖方式。
3.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并分类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结束课堂,布置课后作业。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1课《制作指南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11课《制作指南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时备课课题I1.制作指南针授课时间月日(星期)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共1课时)教材分析第11课是《制作指南针》。
本课侧重设计和技术的运用,主要引导学生经历选择材料和工具、(简单)设计并制作指南针的过程,初步学会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尤其是用磁化法制作小磁针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指南针。
学情分析在思维发展水平上,一年级的学生属于具体的形象思维,想象力比较丰富、定势思维还比较少,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对动手制作具有浓厚兴趣,但是动手制作能力比较弱,调查发现会使用剪刀、胶棒等简单的工具,大部分学生基本不会用线绳打结。
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知道运用磁化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二)科学思维1.在设计制作指南针活动中,能利用选择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究实践2.用水浮法或悬吊法完成简易指南针的制作任务,并能用自制指南针测试方向。
(四)态度责任1.对设计制作指南针的科学活动感兴趣,在设计和制作指南针的过程中,与同伴合作,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综合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具,用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设计,并能用水浮法或悬吊法完成简易指南针的制作任务,并能用自制指南针测试方向。
教学难点学生能综合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发散思维,利用口述、画图等方式设计不同创意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11.制作指南针小磁针磁化支架自由转动水浮法悬吊法教学过程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提出和聚焦问题(5分钟)1.(PPT图片)假期,小明一家开车自驾游,遇到暴雨,手机失去信号,汽车导航失灵,怎么样帮助迷路的他们找到方向?预设:学生想到可以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2.办法不错,小明也想到了用指南针,(指南针图)回忆指南针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关键的部分是哪里?指针是用什么做的?指南针的的指针为什么能指南?3.(t图片)糟糕,小明翻遍了行李包,发现忘记带指南针了,该怎么办?(板书:制作指南针)预设:学生想到做一个指南针。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表格版第10课:看叶认植物青岛版
植物图片10.看叶认植物(板书课题)过程实施设计(预设)探究问题一:认一认植物的叶。
1 .师:叶是一株植物最重要的部分,刚才我们观察的是周围常见植物的叶子,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叶子,大家认识吗?2 .出示图片,说一说叶子的形状。
月季叶白菜叶一体机投影仪芭蕉叶枫叶银杏叶牵牛花1.师(出示松树和柏树的图片):这两株树同学们认识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柏树植物图片1月∙tw∙][¾aι⅜⅝⅝∙]★月季的叶.叶面光滑,没有缄毛.平展血放光亮.★玫现的叶.小加有绒毛.叶面凹陷.没有光亮.2 .小组讨论,有哪些发现。
3 .小组交流。
(月季的叶子光滑无毛,玫瑰的叶背面有绒毛无光泽;松树的叶子像针,柏树的叶子像鳞片)4 .学生在活动手册中画出松树叶和柏树叶的形状。
师出示以下图片。
春天的银杏秋天的银杏1 .对比观察每一组图。
2 .观察图片,逐个图片分析不同之处?3 .学生说一说。
4 .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师:随着季节的变化,银杏叶子会变颜色,其实很多植物的叶子也会像银杏叶一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师补充以下图片)春天的枫叶秋天的枫叶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荷叶生观察后交流。
荷叶:夏天绿,秋天干枯。
枫叶:春天绿,秋天红。
5 .游戏:我说植物叶子的特征,你来猜植物。
同学们怎么猜到的?小组讨论还有哪梧桐叶月季叶银杏叶油菜柳树叶二、帮叶宝宝找到树妈妈,并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填对一个得一个(S))①柏树②松树③银杏④杨树⑤枫树()()())()作业设计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叶子板书设计'名称:松树叶、柏树叶、银杏叶、牵牛花叶10.看叶认植物J形状保护I颜色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表格式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
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大小、颜色、形状
闻气味两两对比观察法
摸表面粗糙程度
掂轻重
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二、探索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学生分小组,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给动物建个“家”
能让蜗牛四处爬
有吃的东西
要保持潮湿
防止它爬出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