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ddf72baf45b307e87197c5.png)
黑龙江 农业 生态 经济 系统 的
= 扰和恢复能 。合理配置农作物种群 , { 建 合理 的 时空 结 构 , j 化 农、 ! 经济 列。 优 1 态 鄢 紫 奕 东北 林 业 大 学 黑 龙 江 哈 尔 滨 1 0 2 0 5 6 系统 是 十分 必要 的和有 益 的 。 3 、产 业 结构 市、自治 区相 比有 一 的优 势 ,但 由于 纬度 定 【 章摘要】 文 产 业结 构 是 农 业 生 态 经济 系 统 的调 控 对 黑龙 江省 的 农 业生 态经 济 系统 的 高 ,低温 寒冷 季节 漫 长 ,旱涝 灾 害 频繁 ,土 丰体 , 它所反映 出的一个系统的协调程度。 随着省 结 构 和 功 能进 行 了 分 析 。 通 过 分 析 表 地 自然生产力低,高产稳产农田少 , 如表 2 ,黑 龙 江 产 业结 构 以第二 产 业 为 主 , 内人 口不 断增 加 ,城 乡建设 用地 增 多 ,人均 明 :黑龙 江省 农业 生 态 经 济 系统 的 农 业 第三 产 业基 础 薄弱 , … 产业 发展 落 后 。 第 第 自然资 源相 对 丰 富 ,蓰业 生 态 经 济 系统 耕 地面 积逐 年 减 少。 拿省 现有 耕地 15 .万 16 1 广: 内部 , 业 种植 业 占绝对 优 势 , 林业 相 对 主 要 以 第二 产业 为主 带 动 经 济 发展 ,农 公顷 , 林面 积 为 20 万公 顷 , 别 占总 森 07 分 卜 足, 渔业 发展 滞 后 。第 : 产、 二 内部 , 业 丁 村 人 力 资 源 相 对 短 缺 , 农 村 经 济 欠 发 地 面 积 的 2 .7 53 %、4 . 1 42 %。说 明黑 龙 江农 占绝 对 优势 。 产业 结 构 的单 一 , 产 力水 平 牛 达 ,生 态功 能和 经 济 功 能 处 于 不 够 林调 J牛 产 的水源 近 逐年 递 减 , 而且 速度 很快 , 的低 _, 品 经济 的不 发达 , 直接 使 得 黑 F商 这 的状 态 ,仍 有 很 多 方 面 需要 改 善 。 对 降 雨降 水也有 当 的依赖 , 土地 资源 也受 尼江 整 个 农 业 牛态 经济 系统 处 于 低 层 次 的 到 严重 的破 坏 , 需要 走 可持 续农 业 的发展 道 【 关键 词 】 运 作 状态 , 系统 内物 质 的 循环 、 能量 和 价 值 路。 黑龙 江 ;农业生 态经 济 系统 ;结构和 的流 动 不 通 畅 ,而这 也 是 系统 功 能 低 下 的 2 、农 业种 群 结构 功 能 根本原【 。 黑 龙江 省 农 业 以 种植 业 为 _ ,本 文 主 乇 要 以种 植 业结构 来 分析 农业 种群 结 构 。 表 如 研究 区域 情况 1 ,种植 业 内部粮 食 作物 占 9 .4 09%,经济 作 三 、黑龙江农业 生态 经济系统 的功 能 分 析 黑 龙 江 省 位 于 中 国的 东 北 部 ,是 中 国 物 占 54%和其 它 作物 总共 35%,明显 表 .7 .9 1 、黑龙江农业生态经济 系统 的经济功能 位置 最北 、 度最 高 的省份 ,土地 总 面积 为 现 出粮 食作 物 比重 过大 , 纬 经济 作 物和 其它 作 经济 功 能 是 指 农业 生态 经 济 系 统 从 系 4. 5 4万平 方 公里 , 占全国 陆地 总 面积 的 4 物 较小 的状 况 。粮 食作 物 以水 稻 、小 麦 、 . 统 内 外获取 生态 资源 和 经济 资源 , 经过 系 再 9 %,全省 耕地 面积 1 .8 17 万平方 公 旱 ,约 占 米 为主 ,三 者 比重 达 7 .4 8 2 %,其 它作 物 谷 统 中的 投入 产 出链( 加] 转换 成社 会 昕需 网) - 全国耕面积的9 曙伞国第 1 , 日照时 子 、高 梁 、豆类( 豆 、蚕豆 、黄 豆 、扁 豆 ) %, 位 年 碗 、 要 的实 物产 品 与服务 的 能 力和作用 , 主要 其 数 为2 2 ./ l , 太 阳总辐 射量 存 2 .9 薯 类等 作物 所 占比重 为 2 .6 6 14J  ̄ 年 , 5 48 1 7%;经 济作 物 日的 是通 过 资源 开 发利 肘 ,为 社 会提 供粮 2 .0 J l, 均 降雨黾 3060 m之 间 , 以油料 为丰 ,比重达 4 .1 806/n 年 7~7r a 3 0%,甜 菜 、麻类 、 农业总 产值 954 元 ,农林 牧渔 从业 人 员 药材 和炯 草 各 占 1 . 、79%、85% 和 食 、能 源等其 他产 品与服 务 。农业 经济 功 能 1.亿 22 .2 .4 要满 足农 村 内外 消 费需 求 l发挥对 农业 生态 讦 787万人 。黑 龙江 是 国家 重要 的 粮食 生 9. 4 9%。 其它作 物 中瓜果 类 和饲 料 作物 r绝 .7 经济 系 统 发展 的 丰 导性 和 驱 云性 作 用 。 J J 基地 ,为 响应 同 家的政 策 ,达 到生 产千 亿斤 大 多数 , 比重 达 6 .60 黑龙 江粮 食 作物 内 92 U。 / 黑 龙 江 省 农 业 经济 功 能 在 发挥 作用 的 粮食 的 日标 ,同时 义要保 证生 态 、经济 、社 部 种群 结 构 复 杂 ,有 利 于 作 物 间 的 轮换 干 4
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现况及策略
![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现况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d1437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1d.png)
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技术瓶颈
目前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仍面临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如环保技术、资源利用 技术等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生态经济发展的需求。
解决方案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水平。同时,政府可以出 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社会认知度不够的问题
缺乏环保意识
国内成功案例二: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
01
深圳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经验包括:制定和实施了 《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强了资源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和环保等方面 的工作。
02
深圳市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绿色消费等 方式,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3
深圳市还加强了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和环保事 业进步。
总结词
严格执法、保障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监管力度是保障生态经济系统健康发展 的重要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 强对生态经济系统的监测和管理,严格执法 ,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经济系统发展中的问 题。同时,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保 障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
总结词
激励与约束并重、促进创新
详细描述
政策引导是推动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政策体系,既鼓励 创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又对不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行为进行约束。同时,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 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推进科技创新
国际成功案例二
巴西在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成功经验包括:制定和实施了国家森林计划, 加强了森林执法和监管,推动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37a48ad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a.png)
基本概念
按照生态系统的上述定义, 我们既可以从类型上去理解,例如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沼泽、河流、海 洋、湖泊、农田和城市等;也可以从区域上理解它,例如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地和溪流的一个山地地区或是包 含着农田、人工林、草地、河流、池塘和村落与城镇的一片平原地区都是生态系统。整个地理壳便是由大大小小 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镶嵌而成。生态系统是地理壳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的面积大小很悬殊,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就是生物圈,它实质上等于地理壳。
生态经济区划、规划与优化模型:用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经济建设,首先要进行生态经济区 划和规划,以便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特点发挥其生态经济总体功能,获取生态经济的最佳效益。城市是复杂 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人口集中,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强大,但还原系统薄弱,从而生态环境容易恶化。农村直 接从事生物性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稳定、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地区城市和农 村的不同特点,研究其最佳生态经济模式和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 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
基本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态经济基本理论: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条件与生态需求, 生态价值理论,生态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f7ae94159eef8c75fbfb372.png)
《生态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注1:平时考核(%)=课程作业(%)+研讨交流(%)+期中考核(%);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沈满洪,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
赫尔曼•E. 达利,小约翰•B. 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傅国华,生态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马传栋,生态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李周,生态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赫尔曼•E. 戴利,乔舒亚•法利,生态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Michael Common,Sigrid Stagl,生态经济学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徐中民,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
赵桂慎,生态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学出版社,2008
王松霈,生态经济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许涤新,生态经济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6f7783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4.png)
结 构
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
上处于相对有序状态。
层次性是生态经济系统有序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之一。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有序状态,其表现 不是平行的,而是有层次的,各层次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依存。
2024/7/6
6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原理
整体性原理
生
生态经济系统的各亚系统、成份、因子之间,具有本质
结 构
计,就是要把系统的各要素以最佳的方式配置在一
起。
要素配置择优的内容
配置方式择优
目标择优
要素择优
2024/7/6
17
生 态 经 济 系 统 结 构
2024/7/6
限制性因素原理
在整个生态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以及各因素之间, 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但并非所有因素的作用 都是相同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素成为限制性 因素,它们的状况以及发展变化,制约着其他因素 乃至整个系统的状况和发展变化。
生
生态系统是任何类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基础,其主要
态 经
表现在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时所需要的物质
济 系
和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态系统。
统 结
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结构——经济系统
构
经济系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
决定着交换、分配、消费,而交换、分配、消费又反作
用于生产;
生态经济系统的交换链为:经济产品—资 金(货币)—经济产品。
11
二维结构面
生 态
二维结构面是生态经济系统中链状结构的平面
经
组合。在同一平面中,无论是食物链、生产链
济 系
还是交换链,都不可能是一条,而是由若干条
什么是生态经济如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什么是生态经济如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0aabb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9.png)
什么是生态经济如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在当今社会,生态经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经济?简单来说,生态经济是一种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模式。
它强调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经济的核心概念在于将经济活动纳入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之中,而不是与之相冲突。
传统的经济模式往往侧重于资源的开发和消费,却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而生态经济则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例如,在农业领域,生态农业就是生态经济的一种实践形式。
它采用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在工业方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
那么,如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呢?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策引导是关键。
政府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出台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和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设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执法,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次,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节能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比如,新型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提供了可能;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环保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再者,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也至关重要。
消费者应该树立绿色消费理念,选择环保、低碳、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这将引导企业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商品,形成良好的市场需求导向。
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08cf1f6ccaaedd3383c4d35d.png)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它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其中许多企业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如今,当“生态”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优秀企业举起了生态经济转型的大旗。
现代商业模式应当与生态经济共同转型,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并行,达成生态环保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将消耗企业成本的简单公益行为,真正变成一种可赢利的投资行为,转化为企业积极的竞争优势。
那我下面就谈谈现在很热门的生态经济模式——公益创业。
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公益创业主要就是指这一类。
但是即使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公益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所得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而是将所得造福社会。
社会公益创业是最近新兴的事业,是区别于商业创业的事业。
商业创业,已经是妇幼皆知,简单说来也就是拿钱生钱。
也就是用一定的启动资金去圈钱。
它的目的性就是创造经济价值。
而社会公益创业则不然,其是一些人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的要求,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90244b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5.png)
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环境因素和物质循环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断地循环着物质和能量,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其中,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而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性,生态环境在很长时间内承受了很大的破坏和压力。
例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污染等等,都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到了生物的生存和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全球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要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比如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保意识等。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社会经济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持,如果放任自由市场规律的发挥,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到生产和生活。
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支柱之一。
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法规,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环保监管,控制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好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经济就会受到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如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会难以避免。
因此,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通过生态经济等方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总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维护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9afb5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f.png)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国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44b8b5ef7ba0d4a733b9e.png)
经济论坛我国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关舒文(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北京100083)1生态经济学概述1.1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及产生背景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但又有别于传统的生态学与经济学,不能简单地归类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简单组合。
生态经济学侧重于研究自然与人的关系,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人类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经历了新大陆的开辟,工业革命的腾飞,经济发展迅速并显示出巨大的进步。
然而,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增多:人类的生物占有量的增加导致的资源耗竭,环境恶化;气候变化以及臭氧层空洞增大;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经济增长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环境,经济发展损害到了环境,环境的恶化必然会限制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人们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下,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
1.2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及分析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将经历由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的过程。
现如今生态经济学已进入了再综合地阶段,需要对前人研究的生态经济学成果开始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和综合。
随着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日益盛行,对理论分析到方法研究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但是生态经济学仍然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许多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其理论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2我国生态经济系统2.1我国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
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因素阻碍着生态的优化及完善,人均资源的匮乏迫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污染,二者的相互制约相互矛盾成为我国生态经济系统所存在的最大问题。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课件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0fc9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a.png)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提供强有 力的科技支撑,促进其持续发展。
建立协调机制
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共同推动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技术风险
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能带来技术风险,如病虫害暴发、生态平衡 被破坏等,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
资金投入不足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 建设、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制约了其发展。
对策与建议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 策和规划,引导和推动其发展。
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设计与 调控
系统设计原则与方法
1 2
生态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 善,同时要满足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整体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农林牧各子系 统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整体最优。
3
地域性原则
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 会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
CHAPTER 03
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效益
经济效益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够合 理配置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够带来 更多的农产品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能够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加工、销售、 物流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社会效益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08969245901020207409c55.png)
经济损失
经济投入
价值恢复
资源开发 与管理
一个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是一个或多个价值的价值过程 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个生态恢复的过程, 或特征 ,也就是说它不仅是一个生态恢复的过程,也 是经济损失、经济投入、 是经济损失、经济投入、价值恢复以及资源开发与管理 的社会经济过程, 的社会经济过程,生态系统恢复与经济价值的联结将有 助于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成功。 助于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成功。
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 济学的区别。 济学的区别。
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最优性。 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最优性。市场机制
是他的基本手段,政府的职能是保护合法产权、 是他的基本手段,政府的职能是保护合法产权、维护公平竞 争和提供公共物品。辅助手段是调节收入分配(二次分配), 争和提供公共物品。辅助手段是调节收入分配(二次分配), 包括征收累进所得税(代内公平),遗产税(代际公平) ),遗产税 包括征收累进所得税(代内公平),遗产税(代际公平)和 促进慈善组织发育(第三次分配)。 促进慈善组织发育(第三次分配)。
经济学在生态恢复中 的应用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经济学可用以研究退化生
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 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期间的 成本效益以及恢复过程中的经济价值动态变化。 成本效益以及恢复过程中的经济价值动态变化。以人类可 持续利用为核心,研究生态系统化、 持续利用为核心,研究生态系统化、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生 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客观运动规律及其机理。 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客观运动规律及其机理。
退化的生态系统
具
现状评估
体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48e66dea58da0116c1749a3.png)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比率。
投入:包含机会成本的概念。
产出:包含经济的产出和环境的产出。
最优:是指在相关约束条件下,使目标最优的资源配置。
目标可以使企业的也可以使社会的,约束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环境的。
可持续: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生态经济学的基本矛盾:是指生态资源存量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
生态经济的基本要素:人口:指居住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点上生存的人类。
人口存在意味着:物质的消耗,能量的消耗,能动的反作用于自然资源:指可利用的自然物质。
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活动。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
马尔萨斯和人口论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把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鲍尔丁的思想发表了“即将到来的太空船地球经济学”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具体指出在哪些方面受到限制主要观点1.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工业化发展、人口剧增、粮食短缺、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相互作用及发展趋势作了研究。
2.如果不缓减人口,制止经济发展,则在100年内人类社会将不可逆转的瓦解。
3.人类的出路:保持人口平衡、限制经济增长。
《我们共同的未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共同生活着的所有生物与其循环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组成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a无机物:包括物质循环中的各种无机物质。
b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和腐殖质c气候因子:包括阳光、温度、风生产者:是指能利用简单无机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
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a74cb0003d8ce2f006623fa.png)
一绪论(二)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生态经济系统。
其特点:(1)在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中,生态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经济系统则对整个系统的变化越来越起着主导的作用。
(2)生态经济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不断发展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通过劳动在改变原来的自然生态系统中逐步形成的。
(3)生态经济系统是必须把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这一关键性因素包括在内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
(4)在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中,各自存在着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而在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以及在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平衡与生态平衡之间,它们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
(5)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
(6)生态经济系统具有循时发展的连续性的特点。
(7)在生态经济系统的地域大小的划分上,也如生态系统的划分一样,是可大可小的。
(三) 生态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1 综合性2 整体性3 前瞻性4 交叉性(四)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系统分析法2 系统模拟法3 效益论证法4 历史比较法5 专家评分法二生态经济系统年龄金字塔:(1)增长种群(2)稳定种群(3)衰退种群生态系统的信息流: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二)经济系统: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有机整体;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业、农业、商业等)有机整体;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构成的有机整体(五)生态经济系统的配置原则:互利共生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同步运行原则立体布局原则最大功率原则(六)生态经济系统的分类: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渔业生态经济系统)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城郊生态经济系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七)农业生态经济系统:1结构:农业生态结构、技术结构、经济结构(镶嵌)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规律:1)适应改造法则2)转化循环法则3)自我维持法则4)演替发展法则5)动态平衡与无限循环法则6)整体大约总和法则7)生物种群的相生相克法则8)投入产出相适应法则9)食物链与营养结构法则10)百分之十定律三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关系(一)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1 生态平衡:生物和环境之间在能量流动、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等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0937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1.png)
水环境
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为生物提供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生物多样性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抵御外来干扰的重要 因素。
社会经济要素
人口
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人口数量和结 构影响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
经济活动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法律、政策和规划,对生 态经济发展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
PART 04
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节约
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废弃物再利用
将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产业协同
构建产业间的循环链条,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协 同发展。
低碳经济模式
能源结构优化
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
https://
REPORTING
• 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 • 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模式 • 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与调控 • 生态经济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目录
PART 01
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REPORTING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结构
包括生物群落及其生境,构成生态经济系统 的自然基础。
经济系统结构
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组成,反映社会 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生态与经济系统交互结构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传递等方式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形成复杂的交互结构。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2a1fe0a2af90242a895e5d3.png)
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不能自动耦合,必 须通过人类活动实现的,尤其是人类的劳动 过程,通过技术中介使它们相互偶合为整体。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一定的生态系 统中进行的,必定会影响、改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状况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和经 济系统。
二、生态经济系统的特性
1.生态经济系统的融合性 生态经济系统的融合性,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 的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 生产,这三个再生产过程的相互交织。 经济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人的再生产需要消耗 一定的物质资源,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支撑;人总 是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活动,影响或改变生态系统 的运行。保证人的再生产,就必须投身于经济活动 中去,这就使人的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经济运动是在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又使这两种运动 交织在一起。
2.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有序性
首先,生态系统的有序性是生态经济系统有序 性的基础。如果我们不知四季的变化,如何安排农 时。 其次,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和经济系统的有序性 必须相互协调,并融合为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有序 性。生态系统的有序性是整个运动有序性的基础, 经济系统的有序性又影响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制度 是经济系统有序性的保障条件,违法乱纪,必然导 致经济系统的无序化,譬如乱砍乱伐、肆意排放废 弃物,必将影响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个典型的经济-生态 有机系统,包括工业经济生产系统、高密度 的人口消费系统和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分解 还原系统三个亚系统。其中经济生产系统是 城市存在的经济基础。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 人工生态系统,它并不能独立存在。
3.城郊生态经济系统
它的最大特征是以城市为主要服务对象 建立起来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3.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演替性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
![生态经济系统与生态经济学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42d837a26925c52dc5bf42.png)
第一节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功能关系1.物质关系(1)自然物流主要有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
前者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周期性循环,主要通过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存留和归还来实现。
一般来说,这种循环的范围小,流速快,周期短。
后者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
(2)经济物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
(3)自然物流与经济物流的相互转化最初主要是在农业和采掘业的生产过程中,自然物流与劳动的结合使其开始转化为经济物流;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终了,全部经济物流又先后不断地转化为自然物流。
两种物流相互贯通,成为同一线性转化过程的不同环节,且这些环节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以维持和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秩序的完善和发展(如图)。
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基础,表现为自然物流是经济物流的来源和归宿。
经济物流又可反馈作用于自然物流以促进其高速转化和物质积累。
(4)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平衡关系A≡W;A≡B+W1+r1-R;B≡C+W2+r2;C≡W3+r32.能量关系(1)自然能流包括太阳能(以及与太阳能流有关的生物能、矿物能、水能、风能等)、地热能、潮汐能等。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命系统能量的主要通道;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活动等则是非生命系统自然能流的主要表现形式。
(2)经济能流生态食物链、生产链、流通链等是经济能流的主要通道。
(3)自然能流和经济能流的相互转化 a.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的转化太阳能:农林牧渔业是自然生态过程和社会经济过程的接口,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生物渠道。
采掘业开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电力行业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发电,是自然能流向经济能流转化的工业渠道。
其他:地球内能如核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引力能如潮汐能的利用。
b.经济能流向自然能流的转化经济能流大部分以热耗散的形式退出经济活动,向自然能流转化。
温室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改善途径
![温室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改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4673e11e866fb84ae45c8d0a.png)
2012年2月农机化研究第2期温室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改善途径李冬生1’2,李萍萍2,詹晶1(1.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衡阳42l oO l;2.江苏大学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江苏镇江212013)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温室生态经济系统进一步发展,主要从宏观上阐述了我国温室园艺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和不足,分析了温室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果表明,改善温室的物理结构、改善生物结构和改善投入结构将有利于优化和改善我国温室生态经济系统功能。
关键词:温室;生态经济系统;结构改善中图分类号:S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2—0242-04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设施农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集约经营越来越高效,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各类农业设施面积已超过335万hm2,为世界第一。
设施的类型也由以季节性利用的中小拱棚等简易设施为主体,发展到周年可利用的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体(约占各类设施总面积的50%);现代化的连栋温室和环境自动控制系统从依靠进口发展到能够完全国产化自主生产,并在一些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得到推广应用。
由于温室大棚是装备水平较高的农业设施,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因此对温室农业的研究一直是设拖农业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然而,我国温室园艺在生产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温室生态经济系统基本功能。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温室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与结构内在联系,探讨我国温室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改善途径。
1我国温室园艺的积极作用温室园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一是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率,采用设施栽培能提高环境的温度,在北纬350以上的高寒地区,日光温室的室内温度可达0。
C以上,而加温温室的气温可保持在10℃以上,使得冬季栽培变成为可能,土地的复种指数增加,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生 态 经 济 系 统 结 构
2019/8/13
生产链
生产链是反应生态经济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一条主 链,它既包括经济系统的经济再生产,也包括生态 系统的自然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生物生产,包括植物性生产和动物性 生产两个过程。 植物性生产是第一性生产,是指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有 机体的过程,其生产链为:环境—植物性产品。 动物性生产第二性生产,是动物把采食的植物 同化为自身的生命物质,使动物有机体不断增 长和繁殖的过程,其生产链为:植物性产品— 动物性产品。
结
行或交叉的食物链,如牧草—蝗虫—蛙—蛇;
构
牧草—野兔—狼,等等。
二维结构面的三种配置格局
均匀分布
团块分布
随机分布
2019/8/13
13
多维结构体
生 态
实际上。在生态系统中,孤立的结构链和结构面是不存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
2019/8/13
1
生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态
经
济
系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网络
统Leabharlann 结构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原理
2019/8/13
2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原理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成分
生 态 经
生态经济系统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 技术系统三大亚系统组成,如下图:
济
系
统
结
有序性原理
生
态
有序性是生态经济系统构成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经
即构成生态经济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因素,不是
济 系
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
统
上处于相对有序状态。
结
构
层次性是生态经济系统有序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之一。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有序状态,其表现
不是平行的,而是有层次的,各层次之间相互
态
段、精神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经
济
凡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交织和物质能量
系
的循环转化过程,都有技术的中介作用。
统
结
从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技术系统毕竟只
构
是一个中介环节,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作为主体结
构的经济系统,是掌握和运用技术的主体——人。
2019/8/13
5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原理
生
耦合原理
态 经 济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不是各个部分、成分和 因子的机械相加,而是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耦
系
合的结果。
统 结
耦合是指依靠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因素集
构
合,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生态经济系统就是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耦 合、互为因果关系的系统。
2019/8/13
6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原理
自然再生产生产链为:环境—植物性产品—动物性 产品。
11
生 态 经 济 系 统 结 构
2019/8/13
经济系统再生产是把自然物质、植物、动 物等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过程。
经济系统再生产的生产链:自然物—经济 产品;植物性产品—经济产品;动物性产 品—经济产品。
交换链
交换是生态经济系统中价值流的一种运动 形式,它是维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必不可少的过程。
构
作为孤立的单个因子的作用,有着本质的区别。
整体性原理要求在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上,各子系统、
部分和要素的结构,必须建立在增强系统整体性能的基
础上,对于可能破坏整体性能的部分变化,必须予以控
制。
2019/8/13
8
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网络
一维结构链
生 态
链是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基本单元,它是因子之间的直 接组合,体现着因子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转化的关系。
生态经济系统的交换链为:经济产品—资 金(货币)—经济产品。
12
二维结构面
生
二维结构面是生态经济系统中链状结构的平面
态
组合。在同一平面中,无论是食物链、生产链
经
还是交换链,都不可能是一条,而是由若干条
济
链相互平行或者交叉,组合成一个面状结构。
系
统
以食物链为例。在同一草原上,存在着若干平
构
2019/8/13
3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成分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结构——生态系统
生
生态系统是任何类型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基础,其主要
态
表现在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时所需要的物质
经
和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态系统。
济 系
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结构——经济系统
统
经济系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
联系,相互依存。
2019/8/13
7
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原理
整体性原理
生
生态经济系统的各亚系统、成份、因子之间,具有本质
态
的、普遍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得它们构成一个统一
经
的整体,各部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相互影响、
济
相互制约,使系统整体朝着平衡稳定的方向发展。
系 统 结
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原理还表现为系统整体性能大于 部分性能之总和,任何部分作为整体中的一员的作用与
2019/8/13
9
生 态 经 济 系 统 结 构
2019/8/13
食物链的类型 捕食性食物链。由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构成,如草原上的牧草—鼠(兔)—狐狸—狼; 水域中的藻类—小鱼(虾)大鱼等。 碎食性食物链。这种食物链以碎屑食物为基础, 即未被捕食性食物链利用的碎屑有机物经细菌 分解, 被动物食用, 如碎屑有机物—真菌、细 菌—线虫、蚯蚓—肉食动物。 寄生性食物链。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以寄生方式 形成的食物链,如马蛔虫寄生在马的体内,原 生动物又寄生在马蛔虫体内。
经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链(按功能作用)
济 系
食物链
统
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以食与被食连接起来
结
的链锁关系。
构
营养级是指食物链的各个环节。能量沿着营养级从低位向
高位传递,低位营养级是高位营养级的能量供应者。
生物量金字塔由低位营养级的生物数目和生物量大于高位 营养级的生物量而形成。其热量有效转化率为4.5%- 20%,平均为10%。
结
决定着交换、分配、消费,而交换、分配、消费又反作
构
用于生产;
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结构的地位,主要表现在经济系统 中人的主导作用上。
基础结构一旦遭到破坏,经济系统的主导作用也就随之 丧失。
2019/8/13
4
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成分
生态经济系统的中介环节——技术系统
生
技术是人类利用、开发和改造自然物的物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