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新城屹立在东海之滨舟山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岛新城屹立在东海之滨—舟山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
发布时间:2011-11-11信息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上下审时度势,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港口经济,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富民强市,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海洋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凭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千岛新城屹立在东海之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舟山经济整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成倍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全市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自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GDP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在长三角城市中也居前列。经济总量在短时间内连续跃上三个台阶。2004年GDP突破200亿元(231.3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335.20亿元),2007年又突破400亿元,达408.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百倍多,年均增长11.1%。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依次为44.94亿元、178.76亿元、184.83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6.6倍、143.9倍、180.2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1978年的42.0:31.8:26.2调整为11.0:43.8:45.2。
从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看,1978年仅为265美元,1996年跨过1000美元关口,达到1024美元;近五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7.1%,加上近几年受人民币汇率上升和户籍总人口相对下降双重促进,人均GDP 节节攀升,继2003年过2000美元之后,2005年跃过3000美元(3532美元),2006年又超过4000美元(4352美元),2007年则跨越了5000美元(556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人均GDP为5208美元,从全省排位后列上升到第4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52.56亿元和35.06亿元,而197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不足1亿元,仅为6075万元,2007年的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当时的86.5倍和57.7倍,年均增长16.6%和15.0%。
二、海洋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优势不断显现
进入新世纪后,舟山紧紧抓住海洋经济大发展这一契机,使海洋资源节能性、循环性、可持续性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7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突破800亿元,达815亿元,近5年海洋经济总产出年均增长19.2%;海洋经济增加值262亿元,近5年海洋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8.9%,年均高出全市GDP增幅1.8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从2002年的60.1%上升到2007年的64.5%。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运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产业大幅提升,逐步转化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工业结构加快调整。工业总产值自1999年突破百亿大关以来,2003-2007年依次突破200、300、400、500和600亿元,2007年达到642.53亿元,是1978年的265.8倍,年均增长21.2%。其中2007年全市临港工业产值430.16亿元,是2000年的8.6倍,年均增长36.1%,高出同期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0.2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9%,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发展了一大批海水产品加工企业,海水产品加工能力、技术装备等均居全国前列。水产品加工业成为舟山传统工业支柱行业,2007年全市水产加工业工业总产值162.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25.2%。近年来,船舶修造业凭借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呈现蓬勃发展势头,自2003年起,船舶修造业产值以年均79.9%的速度增长,并于2007年一季度首次超过水产加工业产值,全年实现产值192.8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0%,一举成为全市第一大工业行业。千岛大地迅速发展起一大批如“中远”、“扬帆”、“欧华”、“金海湾”、“常石”等大型船舶修造企业。2007年全市造船能力突破300万载重吨,进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海岛工业逐步走出了“低、小、散”局面,现代工业、规模工业、重工业发展路子日益明晰。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86.08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5.7%。重工业产值于2007年1月份首次超过轻工业,全年重轻工业比例为1.25:1(轻工业为1),重轻工业产值比重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效益大幅提升。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1家,其中工业总产值上亿元企业达87家,而在197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还不足百家,更无上亿企业。2007年列入考核的工业企业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37.45分,在全省11个市中的排名上升到第5位,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3亿元,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利润总额20.8亿元,增长73.1%,增速均居全省首位。
2、港口资源有效开发,海运业迅速壮大。改革开放以来,舟山港口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一大批港口大项目在舟山落户建设。在嵊泗建设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马迹山岛建成了宝钢马迹山矿砂中转基地;老塘山建成了粮食中转基地;岙山岛建有全国最大的商用油中转基地——中化兴中石油转运基地,国家首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之一的岙山基地也在建设中;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加快建设,还有煤炭中转基地、化工品中转基地等等正在抓紧建设中。2007年末,全市有港口经营企业253家,生产性泊位41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9个。现有泊位主要中转或储运原油、化工、矿石、煤炭、粮食、船舶修造等主要货种,初步建成了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能源、矿石等战略物资和大宗物资储运基地。1979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仅区区51万吨,1996年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1999年开始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之列,以后几乎每年都以千万吨增量节节攀升,并于2006年11月19日突破亿吨。到2007年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12818万吨,是1979年的251.3倍,年均增长21.8%;外贸货物吞吐量4451万吨,是2000年的5.0倍,年均增长26.0%;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06万TEU,是2000年的4.1倍,年均增长22.3%。
海运运力快速增长,海运大市地位基本确立。2007年末,全市拥有海运企业185家,海上客货运输船舶1559艘,海运运力达到250.25万载重吨,是1988年6.4万载重吨的近40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