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搭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搭石》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齐读课题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
出示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重点理解脱鞋绾裤)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搭石》教案8篇
《搭石》教案8篇《搭石》语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学情分析】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师:昨天啊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教学设计(15篇)
搭石教学设计(15篇)搭石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乡情。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是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轻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2、通过学习你对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二、依标导学,深入探究课文大家通过上节课的朗读对课文有了这么深的了解,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分析,大家一定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你能用简单的话语描述清楚什么是搭石么?人们是怎么挑选,摆放搭石的?(理解“平整方正”“两尺左右”,体会人们的细心和爱心。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一起来发现,感受这之外更感人的美吧!1、请同学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
(朗读是安排三位学困生,这样便于掌握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大家自己再来朗读一遍,边读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生在谈自己发现的美时,会读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师提示:你能不能用简单的话告诉大家?锻炼孩子们概括能力。
)3、下面让我们来逐段欣赏文中的美景吧:⑴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写的是什么美?(引导概括出:老人及时调整搭石,教师相机板书。
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
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1李吉林老师曾说,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学生掌握好语言文字的工具,因为他要用一辈子。
但是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工具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给孩子人文的熏陶感染,使他的道德、情感、智慧都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培养。
而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关注写法、迁移运用就是守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语言,感悟优美语句中包蕴的美好心灵,美丽画面。
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扫清生字障碍,正确认读7个生字,识记“暴、惰、衡”字形。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体会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总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
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障碍。
1、生自由练习读文,读准生字词。
2、生词学生认读。
指导暴、惰、衡的写法。
3、指名轮读课文,师随时正音。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了解搭石。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搭石》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搭石》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搭石》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乡村搭石照片,课文演示文稿)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生字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入:师:(课件播放乡间搭石图片若干)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风景:无名的小溪从乡间流过,过往的村民根据水的深浅,从岸边、找来一些平整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
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
这些石头有意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搭石》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散文。
作者刘章,被誉为农民诗人,写过许多诗歌和散文。
2、初读:自由读课文。
看看透过这些朴素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词语。
3、交流初读感受。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播放乡村搭石照片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一则可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二则巧妙地解释了课题,由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而富有美感。
初读课文后谈谈感受,意在了解学生初读之后获取了多少信息,产生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二、识字学词,扫清障碍:1、出示:谴责懒惰(带点字为生字)指名读,读准字音。
出示句子: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有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指名读句子。
谴和惰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你有哪些书写建议?2、俗语:课文中说家乡有一句俗语,是哪一句?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俗语就是俗话,是广为流传的语句,往往简练而形象。
大多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搭石》教案优秀6篇
《搭石》教案优秀6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册《21 搭石》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生1:什么是搭石?生2:搭石搭在哪?生3:搭石是干什么用的?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相信书中总会有大家需要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师:课文里的生字词都读准确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
(出示词语)同桌互读有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词语吗?生1:“俩”念liǎ。
生2:“脱鞋绾裤”的“绾”师:“绾”是什么意思?生3:把裤子卷起来。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绾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生:就会着凉感冒。
《搭石》教案优秀8篇
《搭石》教案优秀8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想”。
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整节课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努力实现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到人性美。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围绕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1、生字词学习情况。
(点拨学法)2、理解课题“搭石”的意思,并了解其特点。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事?2、交流。
相机点拨并板书:摆走四、品读体验,感受美。
(一)、默读课文,寻找美。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
(二)、交流感受,感悟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教学:△语段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当你读着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进行体验。
(2)、当这位上了年岁的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会怎样想?当他满意离去时,又会怎样想?(3)小结:从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板书)“为人着想”。
让你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佩服他!赞美他!……)(4)、师引导用相应的感觉品读。
《搭石》教案(6篇)
《搭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搭石》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搭石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较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⑴、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有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较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搭石》优秀教案
《搭石》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搭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搭石》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石》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搭石教学设计。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当代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那一块又一块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齐读课题。
3、理解“搭”,借这个字学习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生词读音。
指名读——齐读2、轮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汇报交流:(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处。
①用学习“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体会搭石的作用。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脱鞋挽裤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2)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读体验,感悟文本: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现家一句话。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2、学习2——4自然段,体会表现美的语句。
搭石教学设计(15篇)
搭石教学设计(15篇)搭石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检查预习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
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__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着篇__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__,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媒体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这句话。
师评:你们大家预习得很好。
2、检查词语:出示: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这三个都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谁试着读好它们。
个别读.齐读。
再出示:招手示意相背而行理所当然这三个词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乡亲们让走搭石的词语,你也一定能读好它们。
个别读。
齐读。
出示:紧走搭石慢过桥问:谁能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生答)师解释什么师俗语:俗语师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时也简洁、形象,用在文中使__更美了。
齐读。
最后出示:构成一道风景线,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请你选择上面这些词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感受课文精彩之处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仔细地去读读课文品味这感人的场景。
读了以后再请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板书: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师:从这一幅幅的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找到刚才划的描写摆搭石的句子来读一读。
《搭石》教学设计优秀6篇
《搭石》教学设计优秀6篇《搭石》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间隔联结相背而行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山洪暴发脱鞋绾裤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怎样搭石和为什么搭石几个问题。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美。
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课题:谈话引出课题。
据题质疑。
( 1 )搭石是什么(2)怎样搭石(3)为什么要搭石(4)谁在什么地方搭石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走进课堂,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课文1,认读词语。
2,分四人小组朗读,感知全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
板块一: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课文有没有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搭石呢1,通过感知全文,找出相关段落地句子,解决什么是搭石2,体会句子中词语的准确运用,解决怎样搭石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要搭石谁在什么地方搭石板块二: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副很美的图画,并且还伴有音乐出示句子。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2)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引导总结。
板块三: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的美,一起学习2,4自然段。
1,出示句子。
(1)引导学生想象:一位老人走过小溪时,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怎样做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体会老人心中有他人的心灵美。
(2)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2,课文还列举了什么事例体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2)体会他们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品质。
(3)总结引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感情朗读,理解升华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搭石还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齐读第五自然段。
搭石语文教案(优秀5篇)
搭石语文教案(优秀5篇)《搭石》篇一设计理念:“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
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
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①、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③、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搭石》教学设计(精选5篇)《搭石》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点课件,出示刘章爷爷的家乡。
2、师: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板书:刘章)。
它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板书:搭石)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读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2、检查生字词(点课件,出示生字词)(1)先自由练读(2)指名一人读一行,纠错。
(3)去掉拼音读。
(4)相机指导“暴、序、惰”的书写(5)师:大家来看看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懂吗?(随机解决学生不懂的词义)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把课文读通顺,请五位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相机结合教学多音字“行”的读法,因为“一行人”既可读成“yixingren”,也可以读成“yihangren”,要根据语言环境而定,所以在读文结合教学)三、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一)1、师: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2、谁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齐读这句话)点课件:(随图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3、看图:这就是搭石,铺在小溪里,可以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读)点课件:(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必须脱鞋绾裤。
)A、师:“绾”什么意思?做做绾袖子的动作,“绾裤”就是——,那“脱鞋绾裤”就是(脱掉鞋子,卷起裤脚)B、这句话就是说,如果没有搭石,山洪过后,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C、师: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什么?(麻烦、天冷了着凉……)5、师生接读(师:所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二)1、师:对呀!这就是搭石,了解了什么是搭石。
2023年课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2023年课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课文《搭石》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
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
(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一)激趣导入(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二)质疑定标“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1.什么是“搭石”?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搭石》教案(优秀7篇)
《搭石》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带来的《搭石》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搭石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去过哪里旅游?觉得哪儿的景色最美?可是,无论哪儿美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美。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二、导入刘章爷爷也觉得自己的家乡是最美的。
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溪水潺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在轻音乐中边叙述,边在黑板上画上小溪、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让我们和刘章爷爷一起,走进小村庄。
三、读文,寻找“美”,欣赏“美”1、请大家打开课本103面,自由读课文,用心去品味文中流淌着的美。
2、拿起你们的笔,默默地、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美,觉得它是一道风景,就把那几句话画下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体会这其中流淌着的美。
4、交流勾画的句子,欣赏“美”。
⑴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语言描述,范读,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来;生练读,指名读。
)过渡:踏踏的声音,漾漾的清波,绰绰的人影,这是看得见、听得见的具体的“美”。
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美”,同样也是一道风景。
哪些同学找到了?⑵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五年级《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五年级《搭石》的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
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
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
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五年级《搭石》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搭石》主要让学生通过摆搭石,走搭石来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体会平凡中的美。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出示课件。
1、师述: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有好心的人们就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解决这个过小溪的问题。
瞧,这就是搭石。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3、搭石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搭石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的。
好,放声读吧!(学生自由地读书。
)2、有新的感受吗?3、同学们,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学生回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4、通过读书,你们觉得这道风景怎样?板书:美5、你们觉得这美用什么感受到的?三、学习课文、汇报学习情况好,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感受,请拿起笔再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上你的感受。
好,开始吧!1、学习第二段:⑴你从什么地方感受美?感受什么美?学生回答时说话完整:我从第二段这个地方感受美、读出句子来、再谈体会: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
《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搭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⑴读通句子,正音。
⑵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⑶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⑷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⑸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⑹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⑺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⑴指名读:正音:伏。
⑵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⑶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阅读主题是“人间真情”,前面已经学习了《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对于人间的离愁别绪有了初步感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学习《搭石》,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同时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作者刘章用那样质朴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么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读者的心,激发读者善良的人性美。
那一方方小小的搭石,就那样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一幅幅画面,质朴生动,让人感动。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搭石》一文极富感情,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层层解读课文,感悟词句,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探究、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
在教室搭建搭石让学生走一走搭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合作探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读准音,并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出课题,提出疑问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课文——搭石。
(板书:21 搭石,生齐读课题)2、读了这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哪些疑问?(师梳理出主要问题并相机板书:是什么?怎么搭?谁搭?在哪?作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些问题在课文中都能解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还可以请教字典先生。
(2)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检查读课文的效果。
(1)出示词语:间隔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①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
②通过读课文,哪个词语的大概意思你理解了?③还有哪些词语不太懂,一会儿我们深入读课文再解决。
(2)出示生字: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①自己可以读一读,再交流一下,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②你觉得这些字哪个字要特别注意一下。
③指导书写“衡”。
(3)这些生字、词语在课文中你能流畅地读准它们吗?分小节再来读一读课文。
(4)这篇课文较长,选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同桌听。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解决疑问1、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句子。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汇报、交流“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1)“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2)是呀,这使大家感到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3、读到这里,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回答引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随机板书)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作者为什么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刘章一起不仅认识了搭石,而且搭石还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随机板书)你们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刘章爷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吧。
二、寻美悟情,品读熏陶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
1.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分别画出看得见的具体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有关的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
2.小组合作学习: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同桌听,并谈谈你的体会。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一:出示句子:上了点岁数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板书:无论只要一定满意(2)理解“踏”: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是啊!正是这个小心地踏,踏了几个来回地踏,踏了又踏了踏,表现出这位老人的善良。
你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齐读)(3)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么做?青年人呢?孩子呢?引读句子: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小结: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所以作者深情的写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是一道善良的风景。
预设二:搭石摆得稳当了,大家是怎样走搭石的呢?看到同学们脸上的不同表情,肯定有许多话想说,咱们一块来走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齐读句子,教多音字“行”,“行”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应读什么?(2)你们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①指导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这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从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协调有序”,联系下文理解,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指导朗读,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搭石上)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分组朗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③体会得真好。
你们还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指导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指导朗读,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④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和谐风景预设三:师:我们欣赏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丽风景,你还喜欢哪些走搭石的情景?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自由读句子,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②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
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师:现在“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
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②哪个词语打动了你?指导理解:理所当然、伏指名做“伏”的动作,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这是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敬老)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十分谦让,十分地淳朴。
③小结,是呀这景美情更美,更是家乡的——一道谦让、助人的风景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你觉得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了什么?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齐读,引导学生理解: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七、拓展训练。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同学们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说出美。
多媒体出示:美在身边,美是校园中弯腰捡垃圾。
美在身边,美是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美在身边,美是美在身边,美是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善良美和谐美谦让、助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