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在经济学思想中的折衷和综合
马歇尔的成就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中体现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
这部著作的出版,不仅使他本人声名显赫,而且连同他的门徒也倍受青睐。
由于他们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故被称为剑桥学派,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门徒中有名的有庇古,罗伯逊和凯恩斯。
剑桥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看作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
因此,马歇尔被称作“新古典学派”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
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折衷和综合。
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
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
因此。
了解马歇尔时代的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对于理解马歇尔所作的折衷和综合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马歇尔、折衷、新古典学派正文: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一次综合。
马歇尔经济学的最大特点是折衷。
它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
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
这里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
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
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
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
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
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
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
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
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
马歇尔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知识介绍
马歇尔经济学强调微观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认为个体经济行为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反应。
提倡自由竞争
马歇尔经济学提倡自由竞争,认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应创造 公平竞争的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和竞争。
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启示
马歇尔经济学对现代宏观经济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均衡分析方法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 理论支撑。
04
CHAPTER
马歇尔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批 评
马歇尔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批评
未能预测到经济大萧条
马歇尔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未能准确预测, 使得人们对该学说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
3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比,马歇尔的经济思想更 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强调了市场经济和 私有制的优越性。
02
CHAPTER
西方经济思想史概述
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代经济思想
中世纪经济思想
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经济思想,强调了经 济生活中的自然秩序和公平交换。
以宗教为中心,强调了财富的积累和劳动 分工的重要性。
关注现实问题
加强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将 马歇尔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结合,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05
CHAPTER
结论:马歇尔经济学与现代 经济的联系
马歇尔经济学对现代经济的启示
强调市场供需平衡
马歇尔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平衡是经济稳定的基础,这对现代经济的启示是,政府应尊重市场机制,避免过度干预, 保持供需平衡。
马歇尔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 知识介绍
目录
CONTENTS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 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第一编,导言。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
单位经济081学号 08505116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学期中论文(经济系经济学专业)马歇尔对经济的贡献(马歇尔的效率理论)姓名罗金枝专业经济学指导教师杨君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二0一0年十月摘要马歇尔经济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一次综合。
马歇尔经济学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
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
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折衷和综合。
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
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
因此。
了解马歇尔时代的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对于理解马歇尔所作的折衷和综合是很有必要的。
从制度的视角看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可见,这些学者有的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有的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有的提出了创新体系。
但综合其研究还存在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过于宽泛;概念的宽泛性带来研究对象的片面性等方面问题,对此,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马歇尔、折衷、新古典学派,效率理论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Marshall,1842-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经济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通过学习和了解,我认为马歇尔的主要贡献有:1、他是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最主要的奠基者,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2、马歇尔将经济学创建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首位将“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并在实际上从经济学中取消了价值论的经济学家;3、他是局部均衡分析的鼻祖,创造了供给和需求分析工具,并“图解了经济学”;4、发现并培养了庇古和凯恩斯这样的经济学大师。
马歇尔经济学
8、马歇尔的分配理论。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
在分配理论方面, 在分配理论方面,马歇尔把均衡价格理论应用到 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上, 每一个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上,并接受了萨伊 三位一体公式” “三位一体公式”。 不过在说法上把“生产三要素”改为“ 不过在说法上把“生产三要素”改为“生产四要 三位一体公式”改换成“ 素”,把“三位一体公式”改换成“四位一体公 劳动-工资 工资” 土地-地租 地租” 式”,除“劳动 工资”、“土地 地租”、“资 利息” 增添了“组织-利润 利润” 本-利息”外,增添了“组织 利润”。 利息
1、简述。 、简述。
19世纪末 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 马歇尔创建的一个 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 世纪末 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创建的一个 学派。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A.C.庇古、D.H.罗伯逊 庇古、 学派。由于马歇尔和他的忠实门生 庇古 罗伯逊 (1890~1963)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所以被称 ~ )等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 为剑桥学派。 为剑桥学派。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 在货币理论方面, 式著称。 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 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 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式化 以后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J.M.凯恩 年出版的《 以后罗伯逊在 年出版的 货币》一书中, 凯恩 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 斯(在30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在 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 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 年出版的《 年出版的 货币改革论》一书中, 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马歇尔的货币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一、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 人物生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 - 1924),英国经济学家。
他出生于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主修数学。
后来他的兴趣逐渐转向经济学。
马歇尔在剑桥大学担任教授等重要职务,对英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主要贡献- 经济思想的综合与传播- 马歇尔将古典经济学与边际效用学派等新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综合。
古典经济学侧重于生产、成本等供给方面的分析,而边际效用学派强调需求和消费者的主观评价。
马歇尔把两者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观经济分析体系。
例如,他提出了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价格的均衡价格理论。
-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马歇尔在分析经济问题时采用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分析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
例如,在分析小麦市场的价格决定时,他假设其他农产品和非农产品市场的情况不变,只考虑小麦的需求、供给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如消费者偏好、生产成本等,从而得出小麦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 对经济学教育的贡献- 内容框架- 对经济学发展的意义二、新古典经济学1. 定义与基本特征-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它以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为代表,融合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效用学派的思想成果。
- 基本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主体(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在预算约束下选择能使自己获得最大满足(效用)的商品组合;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会选择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生产要素组合。
- 完全竞争假设: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市场信息是完全对称的。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而积蓄起来的设备。 马歇尔还以为,节约和储蓄是资本的来源。所谓节约和
储蓄不过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愉快,因此,财富积累 一般是享乐的延期或等待的结果。
(4)组织
他认为,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涉及到分工程度和规模生 产的利弊以及企业管理等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提 高劳动生产率,增大企业的效益。
边际增量分析方法:是假定互相作用的经济因素 中,某种或某些因素不变.来考察另一种或几种 因素变动的限度。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任何一 个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超过一定的“边际”, 就会产生递减的报酬。
3.马歇尔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分析相反经济力 量之间的关系。
提倡局部均衡分析,但不排斥一般均衡分析。
4) 像名贵的酒类、跨越季节的水果、高度熟练的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等事 物,其现行价格是很高的,以致除了富人之外,社会上对于它们差不多没有 什么需要,即使有需要,也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
6.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
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 量。这个部分可称为消费者剩余。”据此,“消费者剩 余”,就是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商品 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当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时,消费者不 仅在购买中得到了满足,还可以得到额外福利。马歇尔把 这部分多出来的满足叫做“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学说”不仅是马歇尔的一个重要创造,而且 也是需求理论中较为精彩的一个部分。后来庇古又将这一 概念发展成为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石。甚至在现代经济分 析中考察市场行为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也是对市场竞争结 构或市场行为的绩效判断的一个主要根据
《经济学原理》一书包括:6篇正文,12个附录。 导言; 若干基本概念; 论欲望及其满足;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
以下是他的一些核心思想。
1. 边际效益法则:马歇尔认为,经济上的决策应该基于边际效益,即每个额外单位的投入或产出所带来的效益。
他认为,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会在不同选择之间进行权衡,根据边际效益来做出决策。
2. 供给和需求:马歇尔将供给和需求作为研究经济的基本要素。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数量是供给和需求的结果。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交易。
3. 市场均衡:根据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市场会自动达到均衡状态,即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
马歇尔认为,市场均衡是经济系统中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效率。
4. 边际效益递减:马歇尔提出了边际效益递减的概念。
他认为,当某种资源或因素增加时,其边际效益会递减。
这意味着,随着资源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资源所带来的效益会逐渐减少。
5. 成本理论:马歇尔关注生产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他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成本概念,如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他认为,企业的决策应该考虑到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以最大化利润。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为后来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基础。
他的思想影响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并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17章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总结
第四节 供给理论
2.代表性企业:可以看做是一个平均的企 业。代表性企业必须是这样一个企业: 它已具有相当的历史和相当的成功,由 正常的能力来经营,能正常地获得属于 那个总生产量的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 而对于它所生产的货物之种类,货物之 销售情况以及一般经济环境,也是要加 以考虑的。
经济学说史教程
14
第四节 供给理论
一、生产要素 马歇尔说,通常把劳动、土地和资本作 为生产的三个要素,但“组织”也应作 为一种生产要素。他所说的“组织”, 是指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除了土地以 外,其他三要素都有各自的供给价格, 这些供给价格都有各自变动的规律。
15
经济学说史教程
第四节 供给理论
1.土地
经济学说史教程 19
第四节 供给理论
二、生产成本 1.实际成本:生产一种商品,一般需要消费各种 不同的劳动,并使用各种形态的资本,它们加 在一起构成生产的实际成本。他所说的生产的 实际成本,就是劳动的“反效用”和资本“等 待”的总和,他又称做劳作“努力”和“牺牲” 的总和。 2.货币成本: 这些劳作和牺牲所必须支付的货币 额,叫做货币生产成本,或生产的货币成本, 也可以叫做商品的生产费用。它是对生产某种 商品所需各种努力与等待加以支付、借以获得 足量供应的价格,也就是这个商品的供给价格。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第三节 需求理论
三、消费者剩余
马歇尔所说的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对 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和这个商 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也是在边际效 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消费者对现存市价的购买心理和决 策行为,是消费者主观购买意愿如何适应 市价变动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第二章: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一、什么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32亦可)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
其起源于货币的极度短缺和拜金主义的狂热,重商主义者坚持财富的货币形式,认为金银量的多寡,乃是一国富强的标准。
(1)重商主义者是站在国家或政府立场上,以增加国家财富和权利为直接目标的。
其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2)财富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发展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3)认为国家为了致富和防止贫困,必须发展对外贸易,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以求在对外贸易中实现顺差。
(4)国内商品生产应服从商品输出的需要,应大力支持生产国外畅销产品的手工工场的发展。
(5)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
(6)重商主义者把流通领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认为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是贱买贵卖的结果。
二、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的异同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
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累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作财富的主要或惟一形态,但在如何增加货币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
相同点:1.都把金银货币看成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并且都认为财富的源泉除开采金银矿以外便是流通领域,特别是对外贸易。
2.都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活动。
主张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本国工商业。
3.以货币积累为目的。
不同点:1.对获取和增加货币财富方法的认识不同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主张国家以行政手段禁止货币外流(金银输出),鼓励通过对外贸易的多卖原则吸收外国货币, 使本国货币增加并储藏于国内,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
因此,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14.马歇尔经济学解析
3、进一步发展
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 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 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在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完成的同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与之 不同的经济理论。那些理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 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 定了某种基础。那些理论和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典的 维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和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等人, 也出现了约瑟夫•熊彼特、欧文•费雪那样的经济学家。
第十四章马歇尔与西方经济学的再次综合
现代经济学家往往把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直至19世纪中叶的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统 称为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由于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 格论”既继承了古典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 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年代 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 为“新古典经济学”。
二、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方法论特点
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 的“综合”。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 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经济学 分析方法上。
1.运用局部均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变 量之间的关系 。
就是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只分析经济生活中的某 一变量以寻求供求之间的经济均衡。
_综合_折中_与经济学的创新_以约_斯_穆勒_阿_马歇尔和保罗_萨缪尔逊为例
“综合”、“折中”与经济学的创新———以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尹伯成内容提要 “综合”、“折中”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将前人的各种学说进行“综合”,并不是简单混合,而是可发展出新理论;将前人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进行“折中”,并不是调和矛盾,而是可实现理论创新。
关键词 综合 折中 理论创新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些经济学家不但常常“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常将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学说加以“折中”,以构建自己的理论。
对于这种“综合”、“折中”特别是后者,过去学术界通常持否定态度,轻则称之为“调和折中”或“折中主义”,重则斥之为“大杂烩”。
其实,这种“综合”甚至“折中”往往是经济学家构建自己新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济学说史上三次经济学重大综合的代表人物———约・斯・穆勒、阿・马歇尔和保罗・萨缪尔逊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约・斯・穆勒的“折衷主义”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写过很多著作,经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下称《政治经济学原理》)。
这部著作在相当长时间内被奉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权威教材,直到19世纪70年代后才被边际效用理论逐步取代。
约・斯・穆勒经济学的最大特点,马克思概括为“没有生气的折衷主义”①(折衷,同折中)。
这一特点是时代的产物。
约・斯・穆勒开始活动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经济理论体系的形成,同当时英国及欧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有着密切联系。
1873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商业萧条,工人大量失业,生活困苦,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社会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断扩大。
马歇尔与西方经济学的再次综合
马歇尔与西方经济学的再次综合1. 引言在经济学领域,马歇尔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经济学原理》被誉为经济学界最具权威性的著作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学的发展,马歇尔的理论逐渐被新的学派所挑战和取代。
然而,在近几年,有学者开始重新评价马歇尔的贡献,并提出了马歇尔与西方经济学的再次综合的观点。
本文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并分析马歇尔的理论在当今经济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2. 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特点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特点包括供求理论、边际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
2.1 供求理论马歇尔的供求理论是他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
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马歇尔将供给和需求看作是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力量,他强调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对价格的影响。
这一观点在当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2.2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马歇尔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马歇尔通过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解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他认为,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会逐渐追求额外的满足感,而生产者在面对成本上升时,会逐渐减少产量。
这一边际分析方法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量化的分析工具,对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强调经济分析应该从局部均衡出发,即在特定条件下,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他认为,只有当局部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整个经济系统才能实现均衡。
这一观点对于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 马歇尔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融合马歇尔的经济学思想与新古典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它继承了马歇尔的供求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3.1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新古典经济学以效用理论为核心,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活动。
它认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基于理性决策的,而市场的运行是通过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是一本很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
我读完后,收获颇多。
首先,书中提到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无限性。
这一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源的有限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稀缺资源如何利用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书中介绍了供给和需求这两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通过分析供给和需求的变动,我们可以预测市场的走向,为企业和个人的决策提供依据。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和价格弹性等概念。
这些概念揭示了经济行为背后的一些规律,让人对市场变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边际效益递减原理告诉我们,随着某种资源的使用增加,其边际效益会递减。
这一点对于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非常重要,在有限的资源下,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除了以上几点,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如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
这些内容使我对宏观经济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理解国家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经济学教材。
在读完之后,我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将来能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马歇尔的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末资产阶级新需要产生的,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垄断阶段,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尖锐,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旧的传统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而新产生的经济学派,如边际效用学派、新历史学派,都不足以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抗,于是马歇尔就以经济学的正宗卫道士自居,担负起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资本主义剥削辩解的任务。
他在1890《经济学原理》中所建立的经济学体系是继约翰·穆勒折衷主义经济学之后西方经济学第二次大综合。
这一综合以约翰·穆勒的理论为基础,除继承英国经济学传统外,还受庸俗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和法国数理学派古诺经济学的影响,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率论、生产费用论、生产三要素论、经济和谐论、节欲论等传统理论与数理化分析、心理分析、庸俗进化论等“新”观点结合起来,拼凑成为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他对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方法论,他承袭了作为西方经济学基本出发点的边沁功利主义,但进一步用奥地利学派的主观心理分析方法对之加以改造,抽去了“功利”的客观性,把客观的功利变成了主观的心理动机和欲望,如获得满足、避免牺牲等,并以此作为他整个经济分析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又接受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的历史学派的若干方法来充实自己的体系,认为历史学派标榜的历史归纳法对经济学研究来说与奥地利学派推崇的抽象演绎法同样重要,并把历史学派倡导的庸俗进化论具体化为连续原理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
在具体分析和表述经济问题上,广泛运用了数理学派的数理方法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方法并将二者融合,从而将数理学派的数理分析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并使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披上了“科学化”、“精密化”、“实证化”的外衣,在进行这些综合时。
他的主要发展是普遍借用生物学特别是力学均衡的概论,并大量使用数学公式、图表来表述自己的理论。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提到《经济学原理》,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曼昆的那一版,马歇尔这一版没怎么接触过。
读过之后发现,以前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都是马歇尔的理论,不禁对这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肃然起敬。
马歇尔的生平经历和亚当斯密很相似,略有不同的是马歇尔最初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男”,酷爱数学,后又学习了物理,最后还是被经济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开始研究道德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和经济学。
或许正是这种多学科背景让他能在前人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上加以综合和发展,从而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
和斯密一样,马歇尔的经学理论也是受到当时社会学术氛围的影响,主要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思想和斯宾塞《第一原理》的影响。
因为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故他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经济学体系概括起来有六个特点:综合折中、心理分析、连续原理、进化原理、边际分析、局部均衡。
其中心理分析是基础,马歇尔认为人的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的心里与奥派的“苦乐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进化原理显然是受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
边际分析则与他自己深厚的数学素养有关,因为边际的内涵即是微积分的思想。
至于局部均衡,则是力学中平衡的概念的启示。
最后,说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体系综合折中是因为他是根据19世纪出现的垄断等市场现象,吸收和利用边际学派的方法观点,对传统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节欲论等经济理论加以修正,建立起一个新的折中调和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均衡价格理论和国民收入分配理论。
其中均衡价格理论主要是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国民收入理论则包括收入分配理论,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和地租利润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理论,马歇尔通过边际分析把抽象的心理现象“需求”转化为了“需求价格”从而建立了需求理论。
在原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组织”,这也是马歇尔对生产要素论的贡献。
马歇尔认为需求和供给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把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结合起来并纳入其供求论的范围,认为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价格,从而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
论马歇尔经济学说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石士钧
出版物刊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页码: 105-113页
主题词: 马歇尔;经济学;综合;社会学
摘要:本文论述了马歇尔经济学说中为我国学者所忽略或曲解的三个问题。
(1)用'折衷主义'一词概括马歇尔体系的根本特征,并进而予以全盘否定,是不恰当的。
称马歇尔为'折衷主义
者'是苏联经济学家的创造,但我国学者又赋予了自己的理解和阐释。
(2)马歇尔学说具有鲜明的社会学倾向,由此构成了它的一些独特之处,还包含着若干合理的内容,这是我国学者比较忽略的。
(3)马歇尔论述了不少经济发展思想,其中颇多对我们有所启迪和可供借鉴的地方,我国学者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探讨。
第八讲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马歇尔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第四节 马歇尔的其他经济理论 现金余额说 在《货币、信用与商业》一 书中提出 货币价值取决于一国公众愿 以通货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 (实物余额)与该国货币数 量(现金余额)的比率。 将研究重心从此前的货币供 给转向货币需求。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需求规律 利用消费上的等边际效用法则,推导出需求 法则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以“其他条件不变”为分析前提;同时假设 货币购买力不变(即忽略了价格变动的收入 效应) 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做了明确区分。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消费者剩余 马歇尔认为总效用等于边际效用之和。 马歇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消费者剩余”概 念 用货币衡量消费者剩余(假定货币的边际效 用不变) 需求弹性 运用文字、图表和数学以前 所未有的清晰程度分析了需 求弹性。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讨论了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马歇尔也称得上是一个经济学教育家。据说, 早在1888年,他的学生就占据了英国经济学 教授职位的一半;他的学生中出现了庇古、 罗宾逊夫人、凯恩斯等著名经济学家。他还 开创了经济学上著名的剑桥学派。 在马歇尔去世的时候,凯恩斯曾高度评价其 为“100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1890) 《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
生产四要素 劳动、资本、土地、组织 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基于对行业而 非企业的分析) “代表性企业” 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
思想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亡灵的 画廊!
税收与补贴的福利效应 1、在成本不变行业,税收或补贴都会减少消 费者的净效用。 2、在成本递增行业,税收会增加消费者净效 用。 3、在成本递减行业,补贴会增加消费者净效 用。 政策含义:完全竞争未必 导致最优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折衷思想摘要: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折衷和综合。
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
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
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
因此。
了解马歇尔时代的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对于理解马歇尔所作的折衷和综合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马歇尔、折衷、新古典学派正文: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一次综合。
马歇尔经济学的最大特点是折衷。
它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
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
这里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
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
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
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
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
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
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
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
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
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2.方法论。
(1)马歇尔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
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抽象法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相互排斥。
(2)吸收了庸俗进化论,提出所谓“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的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4)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
这一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5)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3.价格理论。
马歇尔的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
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生产费用)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效用)决定论结合起来了。
他认为,需求和供给二者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这一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4.分配论。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
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
他们的均衡价格——工资、利息、和利润。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上的折衷马歇尔对经济学的一些分析,大都涉及到资本主义市场理论和价格机制如何运行的问题。
所以又称为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价值理论或价格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的核心。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很早就在研究整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把个别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个别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威廉·配第在所著《赋税论》中,最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根本问题,认识到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在所著《国富论》中提出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确认劳动决定商品的价格,提出劳动就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交换尺度。
李嘉图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为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为劳动价值论中,人类无差别的劳动耗费是决定分配的关键,但是由于阶级关系的存在,这种分配公平原则受到扭曲。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本身阶级立场的限制,不可能揭露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资本主义下的扭曲。
但是劳动价值论却用劳动将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虽然这并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本意。
随后的诸多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都有自己的观点。
法国的西蒙斯第把自己的经济学说称为“政治经济学原理”。
他认为,英国古典学派只把国民财富作为研究对象是有缺陷的,人们用劳动创造财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需要,而不是为财富而创造财富。
他说,我们同亚当·斯密一样都认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节约是积累财富的唯一手段。
但是,我们还要补充一句:享受是这种积累的唯一目的,只有增加了国民享受,国民财富才算增加。
他的“新原理”是要阐述与英国古典学派不同的理论,他不仅要研究财富,而且要研究人的享受。
萨伊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首先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他认为,以往的一些经济学家把良好的政治根本原则与国家财富和私人财富的增长所依存的根本原则混在一起,这样不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反而会使问题更加模糊。
财富不能依存于政治,所以政治学与经济学是不同的。
政治学研究的是社会秩序所根据的原则,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阐明财富是这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
”萨伊把财富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严格的科学规律名义下,把人与人的关系变为人与物的关系。
西尼尔的“纯经济学”。
西尼尔继萨伊之后,认为应把政治经济学改造成纯经济学,即把一般经济、行政、哲学、伦理等从经济学中排除出去,只以财富为研究对象。
西尼尔试图将经济学抽象为如同自然科学那样的一般学科,企图避开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以纯粹理论来建立经济科学,成为西方实证经济学的先驱。
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
以李斯特为先驱的历史学派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一国国民经济与发展,否认社会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和历史性。
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目的在于描写和论述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和过去的事实。
研究经济学必须与政治史、法律史和文化史等相联系。
不能满足于对现在经济现状的研究,必须综合比较过去的国民经济情况。
事实上,各个学派规定经济学研究对象并不是站在有利于经济学发展立场上的。
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通过抽象妄图将经济学抽象成像数学一样的自然科学,无非是想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的不同使各个学派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经济学。
因此,研究对象上的分歧也是明显的,但这些分歧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马歇尔就经济学研究对象完成了一次折衷。
马歇尔给经济学规定的研究对象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在这里,他所要研究的人,主要是指支配人的经济行为的动机,也就是人的心理。
他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正常生活事务中生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
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利、最坚决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
他认为,人类从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无非是为了两种动机:(1)追求满足,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2)避免牺牲,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
他利用两种心理动机来解释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关于人的动机是由什么来衡量的问题,他虽然认为不能直接衡量,但是他主张通过它的结果可以间接地用货币来衡量。
马歇尔把经济现象归结为心理动机,从而把经济学的对象变成十分抽象的东西。
但是,他也不得不看到由经济原因产生的现实社会问题,如失业和贫困等,又都是十分具体的。
因此,他宣称经济学的最高目的是要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
他所说的贡献就是所谓的渐进的改良主义。
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马歇尔定义的经济学研究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前者表现为研究财富,后者表现为人的心理动机。
马歇尔的经济学研究对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它不同于历史学派的“国民经济学”中的描述和记录,它还包罗着失业、贫困等许多现实问题以及他们的解决。
马歇尔的经济学研究对象显然是一次折衷,这次折衷并没有摆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局限性。
他们不愿意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因为,揭露资本主义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是不利的。
二、方法论上的折衷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方法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不同的方法论在同一经济学研究对象上,能得不同的结果,这一点在亚当·斯密身上最能体现,由于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并用,使亚当·斯密几乎所有的经济学概念都是有两重意义,也使他的理论体系充满矛盾。
在说明马歇尔在方法论上有所折衷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之前各个学派所用的方法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配第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正确探索劳动价值的道路。
配第在经济分析中广泛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有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他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量考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材料和个别事实中的出一些一般的和真实的结论。
这实际上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通过这种方法,促使配第去探讨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现象背后的真实的东西,使得他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提出一些科学的见解,为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亚当·斯密的著作中,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和平共存,这是他的研究方法的矛盾的必然结果。
例如,他的《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就有着截然不同的出发点,前者才人类的同情心出发来研究道德世界;后者却从人们的利己出发来观察经济世界,即使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内在联系的《国富论》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论,利润论,地租论,生产劳动论等等比比皆是,这中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理论上的反映,同时也是有亚当·斯密研究上的方法论决定的。
《国富论》中归纳法与演绎法是同时并用的,这直接导致各种理论充满矛盾。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这大卫·李嘉图较为科学的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般只看到他所使用的演绎法,把他尊为“演绎法之父”。
其实,他不仅使用了演绎法,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运用了抽象法,马克思指出:李嘉图有意识的把竞争形式,把竞争造成的表面现象抽象化,以便考察规律本身。
他抛弃了亚当·斯密的外在观察法,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生理过程”中,去探察资本主义经济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