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
检查字词
怡情 (yí) 藻饰 (zǎo) 狡黠 (xiá) 蒸馏 (liú) 睾肾 (ɡāo) 阐证 (chǎn)
傅彩
(fù)
矫
( jiǎo)
诘难
( jié)
滞碍
(zhì)
吹毛求疵 (cī)
检查字词
嚼 jiáo 味同嚼蜡 jué 咀嚼
检查字词
词语辨析
“吹毛求疵”和“求全责备”都有“过分较真,追求极致”
的意思。 “吹毛求疵”:原意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疤痕,比喻刻意挑剔 毛病、寻找差错。重在故意、刻意。 “求全责备”: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重在 要求较高。
检查字词
“不求甚解”和“囫囵吞枣”都有“不深入理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是中性词,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 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 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重在态度。
“囫囵吞枣”是贬义词,是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 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 书。
一、谈 读 书
(英)培根
文体知识
短文两篇
(2)从“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到“全凭条文断 事乃学究故态”。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 “ 读书三个目的的
具体表现”和“三个不良倾向”,使论述过程十分 透彻, 增强了说服力。
短文两篇
(3)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到“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 接”。
运用比喻论证论证了“读书对经验的作用及二者关系”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3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13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3短文两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组合课文,包含了两篇经典短文。
第一篇《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穷困潦倒却依然自命清高的书生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弊端。
第二篇《范进中举》是清代作家吴敬梓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贫困书生经过努力最终取得功名的故事,表现了勤奋与毅力的重要性。
这两篇文章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学生品味和鉴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但同时,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揭示文章的主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
4.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打印课文,每人一份。
2.相关资料:关于作者、作品背景的资料。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
之后,教师展示课文文本,学生自行阅读。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例如:“孔乙己和范进这两个角色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九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
九下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重点词语注音及解释1.怡情yíqíng :使心情愉快。
2.练达 liàn dá: 干练通达。
3.枝节zhījié:指植物的枝和节;比喻有关的但次要、琐细的事情。
4.统筹tǒng chóu : 意思是通盘筹划5.藻饰zǎo shì: 修饰(多指文章):词句朴实无华,不重~。
6.狡黠jiǎo xiá: 狡猾;诡诈。
7.诘难 jiénàn : 诘问,为难8.涉猎shèliè: 1.粗略地阅读:有的书必须精读,有的只要稍加~即可。
2.接触;涉及:学生生活是作家们较少~的领域。
9.聪颖cōng yǐng : 聪明敏锐10.滞碍zhìài : 不通畅。
11.要诀yào jué: 关键的窍门。
12.劝诫quàn jiè: 劝告人们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13.高谈阔论 gāo tán kuòlùn :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4.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
指读书时仅限于文字的推求。
15.味同嚼蜡wèi tóng jiáo là: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16.诸如此类zhūrúcǐlèi : 指像这类有不少,也表示其他以此类推17.吹毛求疵chuīmáo qiúcī: 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18.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dà: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19.开卷有益kāi juàn yǒu yì: 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读书总有好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玫瑰树》。培根自称“以天下全部学问为己 任”,企图“将全部科学、技术和人类的一切知识全面重建”。 他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 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 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 等。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 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比喻论证的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用: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 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更有说服力。 答题模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 证明了××的观点,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
合作探究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结合课 文,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读书使我们荡舟在书籍的海洋里,使我们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 书香的熏陶,使我们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 我们的认识更深化、品位有提升。
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 升心智,使我们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 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新的思路,通过读书, 我们能够敏锐捕捉、积极消化、充分吸收各种信息和知识,能在平凡 的生活里诗意地栖居。
……
整体感知
2.认真品味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然后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论述 了读书这一主题。
(1)
读书的目的
(2)
读书的方法
(3)
读书的作用
精读细研
读书的目的 1.读书要有哪些目的呢?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层作业)解析版
13《短文两篇》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五味矣。
(1)请给文段中文中加点字的注音。
①咀嚼____________ ②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2)请正确书写文中注音的汉字。
①jié nàn____________ ②shè liè_____________(3)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寻章摘句换言之全神贯注B.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C.引经据典换言之全神贯注D.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答案】(1)tiáo hé,qiǎng guō;(2)诘难;涉猎(3)A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疼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B.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C.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方式、看场合。
D.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而不能深入书中研究义理,是无法得其精神要旨的。
【答案】A【解析】A.“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用在此不符合语境。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A【解析】文段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培根随笔》摘抄
“幸运中并非没有诸多的忧虑与灾祸,而厄运中也不乏种种的慰藉与希望。”说明在
幸运中的人不能得意忘形,说不定下一秒钟就有灾难;在厄运中的人不能灰心丧气,或
所以,读书广,才能广泛的得到效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独具一格!
尽早把阅读当作一件人生大事 余秋雨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 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 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 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 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第一层次)读书的几种目的
• 怡情 • 傅彩 • 长才
说说同学们什么时候读书为了怡情的愉快体验?
多读书,不但口才好,而且写作时文采也会 特别好,有这种体验吗?
读书真的能长才吗?为什么这世上还有很多书
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道理论证的!
(第二层次)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
说说你自己最为得意的读书方法!!!
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预习检查
怡( yí )情 统筹(chóu) 藻(zǎo)饰
狡黠( xiá ) 诘(jié)难
要诀( jué )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滞( zhì)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 )然贯通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41张PPT)
第5段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举普列汉 诺夫的例子,从反面有力地论证读书一定要 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要理解精神实质。 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梳理论证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批驳别人观 点的过程中,是如何阐述自己主张的?
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并树立了自己的观 点;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全面分析了陶渊 明的读书态度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然后从正 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了读书的 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先从反面否定、全面解释 “不求甚解”,再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 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这些名言,都体现了名人对于读书的看 论述读书的态度、方法。
作用: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法。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培根的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3)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驳论文,即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
驳论的含义:反驳对方的观点,并在此 基础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有两种:直接批 驳和间接批驳。
其中,直接批驳有三种方式: 就对方论点中的根本性错误进行反驳,
即驳论点。 通过批驳对方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即驳论据。 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正确 的
读书 目的
用书
2.精读第二层 精读第二层,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读书要纠正的三种不当态度 是什么?
九年级下册语文13课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13课短文两篇笔记1. 读书的目的。
- 怡情、傅彩和长才。
就像是我们读书,有时候是为了让自己心情好,就像看一些有趣的小说,这就是怡情。
傅彩呢,就是让自己说话、写文章更有文采。
长才就是增长才干啦,读一些知识类的书籍,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去做事情。
- 读书还可以弥补天然之不足。
比如说有些人天生可能不是很擅长思考,但是通过读哲学类的书,就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像给我们不太灵光的脑子打个补丁。
2. 读书的态度。
-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
不能老是想着挑作者的刺儿,要抱着一种学习和理解的态度。
就好比去别人家里做客,不能一进门就到处找毛病,得先好好看看人家的好东西。
-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书也不是全对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这就像听别人讲故事,不能他说啥你都信,得自己判断一下有没有道理。
- 要有推敲细思的态度。
读书得像品尝美食一样,慢慢咀嚼,仔细品味其中的滋味,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书里的营养。
3. 读书的方法。
- 读书要与讨论、作文相结合。
自己读书的时候可能有些地方理解不透彻,和朋友讨论一下,就像给迷雾中的自己点了一盏灯。
而且写作文能让我们把书里的知识更好地运用起来,就像把知识从仓库里拿出来摆弄摆弄,看看是不是真的会用了。
4. 读书的作用。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同的书就像不同的魔法药水,喝了就能获得不同的能力。
读史书就像戴上了智慧的眼镜,能看清很多事情的发展规律;读诗呢,就像给自己的灵魂做了一次美容,变得灵秀起来。
1. 对“不求甚解”的新解。
- 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不好的读书态度,但作者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
他说“不求甚解”可不是马马虎虎、不认真读书,而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就像我们看一幅大画,不能只盯着一个小角落看,得先整体看看这幅画大概画了啥。
- 作者引用了陶渊明的例子,陶渊明读书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美点品析
①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点评:作者运用比喻巧妙而形象地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这种论证方法叫比喻论证。 ②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点评:句式整齐,论证有力。论述了读书需讲究方法。这 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点评:用排比句式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美点品析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点评:前六个分句分别举例论证了读书的作用,最后分句 对前边的论述加以概括。 这里用了两种论证方法: A、先列举个别现象,再由此归纳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叫做 归纳论证。 B、列举充分、确凿、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 举例论证。
美点品析
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哪些与书有关的名言名句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陶渊明 ——徐特立 ——杜甫 ——颜真卿
——《论语》
走近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 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代表作品为 《随笔》,多为短小的议论文,论述 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真理、 读书、财富、友谊等,往往见解独到 而精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1.小组内交流分享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准备课后制作书签。(温馨提示:
可以从表达方式、论说角度、语言、修辞、句式
等角度品析这一部表分达表之达美之:美。
观点清晰之美 角度丰富之美 修辞多样之美 说理严密之美 句式整齐之美 用语简洁之美 哲理隽永之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3《短文两篇》课后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XXX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第13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0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原文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 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王佐良译
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途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 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
21
“我常常想到、看到、听到一些东西, 觉得有了问题, 随时就产生一个题目:每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和观点,只能利 用工作之余的一点时间,就自己现有的水平,有什么写什么; 写的时候, 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 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个写法, 似乎对自己的写作比较方便, 而读者在阅读的时 候, 随着这个思维过程, 好像也容易体会问题的来龙去脉。”
解了它可以改造世界。
——鲁宾斯坦 18
拓展延伸
1.背诵《谈读书》 2.请你从以下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读书名言?请以它为论点写一段话。 (2)文中有没有你不同意的观点?勇敢地站出来与培根“对 话”。
19
仙居初语网课
不求甚解
授课:仙居县实验中学 吴维维
20
作者简介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书的态度和方法
读书
读书的功用
8
思考探究
研读课文,说说《谈读书》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 举例说明。
高健译《说学》 曹明伦译《谈读书》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教学课件)同步备课(部编版)
拓展延伸
1.说说你所知道的读书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拓展延伸
2.请从文中摘取一句话,送给下面的三位同学。
甲同学爱好广泛,参加了摄影篮球钢琴等很多社 团,事情较多,总感觉没时间多读书。
谈读书
读书的目的 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排比说理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 接”比喻读书学习,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 用及其相互关系,通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对比论证
用“鄙”“羡”“用”三个字,极为准确而又 深刻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 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
4.最能反映读书作用的句子是哪句?不同的书有哪些不
同的价值?
如此头脑 中凡有缺
读书能塑
造人的性 格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 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
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陷,皆有 特药可医
能弥补 精神上 的缺陷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 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赏析语言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再采用批注的方法进行 赏析。
13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教材分析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材分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材分析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笔名马南邨(福建人,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 证“不求甚解”。
(2)运用举例论证。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
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 (3)运用对比论证。
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 异同?
课堂练习
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 晋 (朝代) 陶渊明 的
《 五柳先生传 》 。原意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 ,属
褒义 。
死抠字眼儿
今多指 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 含贬义。本文通 过“不求甚解”入理一解词,的浅论尝辄述止,提倡读书要——多 虚—次 心—反 领复 会,
课堂练习
2.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朗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或者“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3. 《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 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整体感知
本文的论证思路
摆出对方论点,提出自己观点。
——马南邨
走近作者
马南邨(cūn) ,原名邓拓。笔 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 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62年3月 ,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 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 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 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 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两种。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别是《鱼我所欲也》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两篇文章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鱼我所欲也》作者通过对鱼儿的喜爱,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通过讲述一个道理,告诉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顺应民意,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两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九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与古代文化的差异,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文化差异,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鱼我所欲也》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鱼我所欲也》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文章内容及其寓意。
2.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对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鱼我所欲也》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寓意。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
5.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撰写一篇短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优质课件
讨论:“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
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 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 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2)释新意——陶渊明的读书观 读书态度:虚心,别骄傲自负 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读书方法: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不 求 甚 解
作者名片
பைடு நூலகம்
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人,
邓拓 ,______ 当代 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 本名______
《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 ,杂文集《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
背景链接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
文章开头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接着就?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这句话的两层含义继而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这就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13 短文两篇
新课导入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 营养品。
反面论证
比喻论证
天生才干 读书
自然花草 学习如何修剪移接
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其 相互关系,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
鄙 羡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 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 用 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鄙”“羡”“用”三个字准确而深刻地 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 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培根《不求甚解》马南邨-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优质课件(统编版
例子
抠字眼,为一个局部
而放弃整体
强调了“书必须 反复读”的主张
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食”引出论题。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道理论据,指出实 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巩固己方观点,使论证更 严密。
这篇驳论文是如何论证的?
驳的是“论 点”
全面阐述
“不求甚解”的 含义
提倡“不求甚解” 的读书态度
表明自己的观点
从“会意” 的角度
列举古人读书的 阐述正确观点 读书在会意,不要死
创作背景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 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 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 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 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 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 “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要虚心,读 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
简要分析第3段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1) 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 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第二部分(2—8) 摆事实,讲道理。用具体事例阐述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13短文两篇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 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 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 贯通,了解大意。
讨论: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 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结构图示 ㈠读书目的
谈 读 ㈡读书方法 书
㈢读书作用
怡情 傅彩 长才
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
几种读书方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品 读法
品读,就是在阅读中对文章的
某一点深入下去,这里的“一 点”必须是文章的神韵所在。 如《春》、《围城》的语言美。
两文语言风格不同。一精练华美,一严谨质朴:一如 夏日牡丹,一如秋菊傲放。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读书的正确目的
对比论证
谈 读
读书的方法
立论 比喻论证
书 读书的作用
归纳论证
树靶子
不 求
引出处 释新义
甚 解
援例子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 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咀嚼( jué)
好读书(hào)
嚼
好
味同嚼蜡( jiáo) 读好书(hǎo)
怡情:使心情愉快。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语词。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碍:不通畅。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要诀:重要的诀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导入语状元基石,读写背记晨起悦读见原书P147 “比较阅读”推敲题目1.文题“活板”:即活字板,就是活字印刷术。
“板”同“版”。
交代了文章说明的对象。
2.文题“核舟记”:“记”有介绍,摹写的意思,是一篇介绍工艺品核舟的说明文。
作者档案1.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
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
2.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感知背景1.沈括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
是个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作。
2•“核舟”是一件微雕一一在极小的物体上刻成作品,作者通过对它的说明,展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杰出成就。
双基梳理状元笔记课文品析教材课文(不变)1课文介绍活板,为什么却从雕版说起?先简介雕版印刷的历史,既可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介绍前所未有的活板印刷术做铺垫。
2为什么要点明发明人毕昇的身份一一布衣?点明发明人毕昇的身份,意在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3“薄如钱唇”从哪个角度介绍了活字的什么特点?这个比喻从字模的厚薄的角度写出了字模之薄。
4“字平如砥”这一比喻句有何作用?这一比喻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字模的平整,突出制版技术的精妙。
5这句话介绍了活板印刷的什么?这句话介绍了活板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极极为神速”生动地说明了活板印刷的优越性。
活板印刷的技术关键有两板轮换印刷、一字多印、奇字旋刻、分类贮存等7字模为什么用土烧制,而不用木头刻制?因为木头的纹理有疏密,沾水后会高下不平,与药相粘,不可取下。
而胶泥字模大小不会变化,且用完后容易取下。
8这一段文字有何作用?这一段文字交代了活板的下落,与开头“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11品味“奇巧”一词的作用。
“奇巧”一词总括全文,突出雕刻技艺的精湛的特点。
2从哪儿看得出王叔远的技艺奇巧?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都印证了“奇巧”二字。
31这句话有何作用?这句话点明了核舟的来历和核舟的主题,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
4品味“约”“有奇” “可”“许”的作用。
这些词准确地表现了核舟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为什么要介绍左右窗上刻的诗句?一方面,这些诗句都是引自苏轼作品,这与上文提到的“大苏泛赤壁云”的情景相吻合,表明核舟的主题,使核舟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另一方面,用在如此小的核舟窗户上的这么多的字,突出工艺的奇巧。
6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作者先介绍苏东坡,指出他处于三人中间,并且描绘了了他“鹅冠而多髯”的外貌特征,主要是为了突出他主人的地位,紧扣“大苏泛赤壁”的主题。
7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核舟的“奇巧”?作者通过对核舟上的三个人物的服装、道具、精神和状态的细腻描写,从核舟的构思、技艺来表现了核舟的“奇巧”。
8楫为什么是“横卧”的?楫的横卧,暗示船不在划行,游览者正泛舟江上,漫游赤壁,这正与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相吻合。
9作者从哪个角度描写舟子的?有何作用?作者通过描写二舟子的神态,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来突出雕刻家的“奇巧”。
1ol这部分内容与大苏泛赤壁的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删去?不能。
这部分虽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但所刻的文字“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由此可见看出雕刻家技艺的精湛。
另外,题名和篆章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标志之一,因此这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11这句话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这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统计入手,写核舟上的人、物以及刻字的总数,显示了核舟的容量之大,所刻的东西之多,表现了核舟的“奇巧”。
|12 |这句话有何作用?这句话写核舟体积之小,与第二节的“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相照应,同时又与上文形成对比,文下文“灵怪”句蓄势,突出了雕刻家的“奇巧”。
|13 |这句话有何作用?收束全文,突出了作者的的赞叹之情。
文下注释图析课文写法探讨难点探究发散思维(修订)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但也有人认为,活字印刷术,早已过时,不值一提。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素材储备(不变)状元实践中考演练语言表达1.(2011重庆)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
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
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届时,④这些节目缩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 )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2 )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1云南)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B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以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D •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阅读拓展【中考在线】(2011义乌)阅读下文,回答1―― 4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善(善于、擅长)用矛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B •一举而毙(杀死)D .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皆服其能空乏其身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矛而斗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生死时人莫之许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4.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家乡的名小吃。
答案专区语言表达:1.(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欢迎”改为“迎 ____ 。
(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将于6月18至20日在重庆人民大礼堂演出”。
(3 )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或“这次演出的节目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打动”后添加“山城人民”或“观众”。
2.C. (A •杂糅,“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用一个即可。
B •杂糅,取“主要成分是……等”,或“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D •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阅读拓展:1.C。
2.B。
3•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4.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
写作技巧:例文:石宝寨蒸豆腐凡是到三峡旅游的人,没有不亲口尝一尝素有“江上明珠”之称的石宝寨的名小吃一一蒸豆腐的,没有不饱尝那芳香四溢的石宝寨蒸豆腐文化的。
你听,那叫卖蒸豆腐的,唱卖蒸豆腐的,演示制作蒸豆腐的,津津有味吃蒸豆腐的,眉飞色舞谈蒸豆腐的,挥舞彩笔画蒸豆腐的……构成了旅游景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石宝寨的蒸豆腐色泽黄亮,口感细腻,咸中带甜,清香扑鼻,是重庆三峡旅游线上的一道名小吃。
它是怎么制作的呢?原来,它的制作工序是十分考究。
首先是选料。
选择颗粒饱满的黄豆1000 克、泉水5000 克、胆巴若干、纯菜子油500克、大米面200 克,精盐、红糖、辣椒、花椒、胡椒、泡姜、椿树叶、五香、八角、酱油、山西老陈醋等若干,蒜泥、葱花、芫须适量。
其次是制作。
第一步:熬制佐料汤。
将精盐、红糖、辣椒、花椒、胡椒、泡姜、椿树叶、五香、八角、酱油、山西老陈醋等适量(根据个人口味加减)放入1500 克的泉水中烧开。
再用微火烧10 分钟后盛入大碗,备用。
第二步:加工豆腐胚。
取2000 克泉水加热后,浸泡黄豆。
3 小时左右,黄豆泡胀后,用石磨磨豆浆。
烧开豆浆,用胆巴水徐徐点兑,待出现白生生、嫩嘟嘟的絮状后停止加胆巴水。
将豆花舀入铺有包帕(用于滤水)的厢内,加压。
待豆腐成型后,把切成正方形的豆腐对角切成三角形,并切成约5 毫米厚的薄形块状,这样制作蒸豆腐的豆腐胚就做好了。
第三步:油炸、浸泡豆腐胚。
将500 克菜子油倒入锅内烧开,将豆腐胚放入锅内油炸,豆腐骤起鼓泡,表面显出金黄色的硬壳。
便起锅,倒入烧制的佐料汤中,浸泡1-2 小时。
第四步:蒸制蒸豆腐。
将浸泡的油炸豆腐抹上一层薄薄的细米面,一块块地依序摆放在竹蒸笼里,大火大汽急蒸。
上大气10 分钟后,喷洒两次泉水,再蒸上一个时辰,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起笼装盘,再撒上蒜泥、葱花、芫须等。
这样,一盘石宝寨蒸豆腐就制作而成。
石宝寨蒸豆腐相传已有500 年左右的历史。
据说,以前是石宝寨上的和尚们觉得素斋难吃,为了改善伙食,庙里一个聪明的小和尚发明的。
现在,它已成为当地旅游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
【点评】本文抓住石宝寨蒸豆腐的特点,说明其制作程序,按选料、熬制佐料汤、加工豆腐胚、油炸、浸泡豆腐胚、蒸制蒸豆腐的顺序来说明的。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