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高考二模考试语文考试阅卷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市2020年高考二模考试
语文阅卷报告
第4题
(市区阅卷1组)
【原题呈现】
材料二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参考答案】
①整体采用正反对照式(或“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先分析握手礼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拱手礼的好处②局部论证采用总分结构,先分后总论述应废除握手礼,
先总后分论述应重行拱手礼(4分,每点2分)
【评分细则】
1.答出采用正反对照式(或先破后立;或破立结合;或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驳再立)均可得1分。

2.答出整体结构的分析,“先分析握手礼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拱手礼的好处”,可得1分;如答成“采用对比论证,突出拱手礼的好处”,不得分。

3.答出采用总分或分总结构得1分,如答成总分总则不得分。

4.针对总分或分总结构进行分析可得1分。

但从试评情况看极少有同学能答出局部结构,后2分只要能答出总分或分总结构并分析正确即可得2分。

【问题反馈】
本题考查论证结构的特点,从阅卷情况来看,得分在2分左右。

问题突出表现在审题不清,混淆论证特点、论述层次、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概念;其次,套路化答题,仅背上一些术语,并不能正确分析。

1.审题不清,混淆论证特点、论述层次、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概念。

2.套路化答题,仅背上一些术语,并不能正确分析。

3.此类答卷属于本次阅卷过程中的优等卷,但依然存在审题不清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可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明确题目考查点是什么。

2.落实“必备知识”,清晰理解各种提问术语,如论证特点、论述层次、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概念的区分与理解。

3.指导学生再次梳理高考真题的命题及答题思路,熟悉高考真题答题语言,规范语言表达。

第5题
(市区阅卷2组)
【原题呈现】
2020年3月底发布的歌曲《拱手礼》,一经传唱便深受欢迎。

请阅读下面歌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歌曲受欢迎的原因。

(6分)
拱手礼(节选)
曲波
右拳握如日,左掌弯如月,怀抱天下一拱手,春风扑面起。

小草挺胸敬,昆仑谦和迎,不卑不亢一作揖,亲近我和你。

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相互行个拱手礼,祥和又喜气。

无论喜相逢,还是惜别离,高山流水一作揖,情意绵万里。

【参考答案】
①为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提供了可行方法;②顺应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得体礼仪的需求;③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

(6分。

每点2分)【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综合三则材料,分析《拱手礼》歌曲受欢迎的原因,作答时应兼顾三则材料,结合疫情防控背景主要从内容方面来分析。

歌曲中结合拱手、作揖等拱手礼的具体形式可联系材料一的“保持社交距离”作答。

歌曲中“逢年遇佳节”“祝贺庆典礼”等表达可结合材料二作答:为疫情期间人们的健康得体,科学简便的礼仪。

歌曲中“祥和又喜气”“情意绵万里”的表达可结合材料三中疫情期间引起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得出:倡导人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相关表达。

【阅卷标准】
1.要点①为疫情期间保持社交距离提供了可行方法;(2分)点出疫情需要,只要有“保持社交距离”相关表达即可得2分,如“保持社交距离的需要(措施、方式等)”。

2.要点②顺应疫情期间人们对健康得体礼仪的需求;(2分)只要有为疫情期间提供了
健康得体、科学简便的礼仪相关表达即可得2分,“健康、得体”两个关键词一个1分。

学生答传统礼节、文化认同度高入手,具有中华文化魅力等,酌情给1分
3.要点③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有利于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2分)只要有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形成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相关表达得2分;学生从包容、平和的心态,缓解群众敏感心理,有利于公共社交规范等答题,酌情给分;学生答出“传递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思想”,赋1分;仅答出“减少或缓解社会心态变化”,没有具体的内容,不得分
4.从形式方面分析原因不得分。

【主要问题】
1.审题失误
①未综合三则材料,作答时侧重表达技巧的赏析。

②不明对象,答成“拱手礼”受欢迎的原因。

(结合学生总体作答情况,本条未作为扣分要点,需要老师向学生说明)
2.未把握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或主张,随意摘取信息。

【备考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从题干明答题角度。

认真审题,弄清题目所问,看题目问的是什么内容,再具体作答。

怎样问就怎样答很重要,考生往往在这个环节上失分。

答题时,要注意不能随心所欲,而要从题干要求的角度出发回答问题。

命题人设置题目时是紧扣原文的,所以要求考生要从原文出发,去思考文中作者的观点与看法。

2.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与中心,避免学生简单摘抄原文,随意选取信息。

第8题
(寿光阅卷1组)
【原题呈现】
8.请简析诗句“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①以之为题,增强文学性与感染力②在文中反复出现,结构全篇。

③以之喻指历史与现实的长征,生动形象。

④表现先辈革命豪情和浪漫情怀,突出主题。

(满分4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评分细则】
第一点,只要有增强文学性,或者“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类似的意思,可得1分。

这是从引用诗句本身的作用角度来说的。

第二点,只要是结构全篇或者“线索,贯穿全文”的意思,可得1分。

这是从诗句反复出现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角度来说的。

第三点,只要是比喻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或者逝去的故事、奋进和正在完成现实的任何一个意思,可得1分。

这是从结合原文内容(倒数第3、4段和倒数第1段)方面的作用来说的。

第四点,只要是表现革命豪情和浪漫情怀的任何一个意思,可得1分。

另外,类似的词“坚强乐观”“化苦难为诗情”“浪漫主义”“乐观主义”“如虹豪气”皆可得1分。

这是从文章主旨的角度来说的。

第五点,增添一个得分点,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也可得1分。

这是从
文章题目的作用的角度来说的。

五个要点,分别从五个角度(引用诗句、结构、文本、主旨、题目)作答。

【其他注意事项】
(1)增添了一个得分点,5个得分点,一个1分,答出任意4点,可得满分4分。

(2)第三点,比喻和象征都算正确(修辞或者手法没有采分),只要结合文本谈出比喻义或者象征义即可。

(2)第四点,主旨方面,不具体不得分,例如答赞美了红军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和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又例如赞美了长征精神,不出现类似的词“坚强乐观”“化苦难为诗情”“浪漫主义”“乐观主义”“如虹豪气”。

(3)第四点,主旨方面,不正确不得分,例如展示或者赞美了红军战士的坚韧意志。

(4)第四点,主旨方面,从作者角度答不得分,例如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与赞美之情;但是从作者角度答,出现了类似词“坚强乐观”“化苦难为诗情”“浪漫主义”“乐观主义”“如虹豪气”,依然得分。

例如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战士坚强乐观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得1分。

【具体答题情况分析】
(1)此题得分3分。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得1分;增添文章的文化意蕴,得1分;表现红军们的坚强乐观的品质1分。

但注意其中有一句表现了红军长征是艰难的,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与赞美,主旨不正确,答题角度不对不得分。

同时此答题缺少了从文章结构作用和文本本身作用回答问题。

(2)此题得分1分。

①是文章的线索,得1分。

②③在主旨方面,不具体不得分,答蕴含了红军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和象征了中华民族精神,不出现类似的词“坚强乐观”“化苦难为诗情”“浪漫主义”“乐观主义”“如虹豪气”。

同时此答题缺少了从引用诗句本身作用和文本本身作用回答问题。

(3)此题得分2分。

①引起下文不对,不得分。

②是文章的线索,得1分。

③不得分,主旨方面,不正确不得分,突出了红军战士百折不挠、勇于奋斗的精神不对。

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得1分。

⑤主旨方面,从作者角度答不得分且未出现了类似词“坚强乐观”“化苦难为诗情”“浪漫主义”“乐观主义”“如虹豪气”关键词,不得分。

同时此答题缺少了从引用诗句本身作用和文本本身作用回答问题。

(4)此题得分2分。

①线索,得1分②主旨方面,不正确不得分,对红军战士的坚韧意志展示或者赞美,不得分。

③从作者角度答不得分,对红军战士的坚韧意志展示或者赞美,不得分;但是因为有“化苦难为诗情的豪情”关键词,得1分。

同时此答题缺少了从引用诗句本身作用和文本本身作用回答问题。

(5)此题得分0分。

①全是套话,不得分。

②从小说的角度答题了,并且分析的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也不正确,不得分。

③主旨方面,不正确不得分,赞美了长征精神。

同时此答题缺少了从文章结构作用、引用诗句本身作用和文本本身作用回答问题。

(6)此卷得分3分,比较规范。

只是④主旨方面,有点瑕疵。

(7)此次阅卷还有很多不分条的。

(8)满分卷展示。

【学生失误与教学建议】
1.学生对于散文中引用诗句的作用,遗忘很严重。

建议再复习。

2.学生对于散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遗忘很严重。

建议归类(诗句、写景句子、抒情句子、主旨句)再复习。

3.学生不会结合诗句与文本本身提炼作用,缺乏结合文本分析能力。

建议重视对文本的分析。

4.学生对于文章主旨的把握出现很大失误,读不懂文本。

建议教会学生把握主旨大意的方法。

第9题
(寿光阅卷2组)
【原题呈现】
本文是“长征精神赞”征文获奖作品,请从语言与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其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

(6分)
【题干解读】
本题的关键词是“恢弘磅礴”,答题的关注点是“长征精神赞”“语言和内容”“风格特点”,以此来体现文章的风格特点。

抓住这几个关键信息,可以把题干解读为:请结合文本,从语言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恢弘磅礴地赞美长征精神的?
【思路分析】
题干明确提示从“语言”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所以在分析时应联系文本分析这两点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同时,分析时要扣住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不能偏离这个关键题眼。

从语言角度来说,只要是能体现出恢弘磅礴特点的角度都可以分析,这些角度可以是用词的宏大壮阔,可以是造句的恢弘豪迈,也可以是句群形成的如虹气势。

从内容角度而言,一是可以分析在内容描述上如何体现出宏观概括的特点,将历史与现实,时代与未来交织结合。

二是可以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奔放热烈的抒情,炙热奋进的笔调,来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的革命事业,或者是长征精神的。

【参考答案】
语言表达:
①“如虹豪气”“彩练当空,神州大地舞翩跹”等词语宏大壮阔,充满豪情。

②排比句、设问句等句式,使文章气势如虹,酣畅淋漓。

叙述内容:
③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描述宏观概括。

④赞颂革命先驱和伟大事业,笔调炙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评分细则】
语言角度:从用词和句式两方面回答。

(1)用词角度不拘泥于参考答案所列术语,只要能体现宏大壮阔的风格特点即可。

学生答出词语的特点得1分,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再得1分。

(1)句式角度,学生只要是从设问句、排比句、反问句、多用整句、整散结合这些角度作答的,术语得1分,只要写出这些术语和“恢弘磅礴”相吻合的作用的得1分,或者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得1分。

内容角度:
(1)学生能从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上分析虚实结合、历史与现实交织、时代与未来结合的,答出其中任何一条得1分,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再得1分;如果学生能够扣住“恢弘磅礴”的特点,例如答出形成壮阔的历史画卷、恢弘的历史篇章等,再得1分。

(2)第四条,学生只要能从赞颂革命先驱(如毛泽东指挥若定,决定国家未来命运),赞颂革命先驱的伟大事业,赞颂长征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作答的,答出任何一条可得1分,答出如何赞颂这些精神(笔调炙热奋进,抒情奔放热烈)的再得1分。

【学生答题情况示例】
1.得0分,没有扣住题干关键信息“恢弘磅礴的风格特点”分析。

2.得1分,虽然是从语言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的,但是分析不到位不恰当。

3.得2分,语言角度没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内容角度分析不恰当。

4.得3分,语言风格没有具体分析,内容第1点2分。

5..得4分,语言角度没有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6.得5分,个别地方表述不准确。

7.得6分,既有关键术语,又结合文本作了具体分析。

【优秀试卷展示】:
1、(6分)
【教学建议】
1.一定要牢固树立文本意识、主旨意识。

2.继续强化审题意识。

每一个题干首先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字词句的本义,然后是语境意,所以指导学生一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关注点,考查方向,也就是学会审清题眼。

3.明确辨析各种术语的基本意义、特点、用法和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回答问题中准确判断及应用,否则会出现乱答现象或写上一堆术语,有投机取巧之嫌的现象。

4.书写继续强化,不写潦草字,不写错别字。

5.分条规范作答意识继续强化。

总之,树立思路在题干、答案在文本意识。

文本意识、主旨意识、审题意识、规范作答意识四个意识继续强化。

第13题
(昌乐阅卷组)
【原题再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4分)
(2)郡为四集之地,荆门固则四邻有所恃,否则有背肋腹心之虞。

(4分)
参考答案:
(1)对心存困惑却自己想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陆九渊就给他逐条分析其中的原因,完全像他心里想的一样。

(4分。

“怀”“晓”“条析”“悉”各1分)
(2)荆门郡是四方汇集的地方,荆门巩固了,四邻就有所依靠,否则就会有腹背受敌的忧患。

(4分。

“为”“固”“恃”“虞”各1分)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所选两个句子言简义丰,所考查的文言知识点常见而典型,突出了对文言虚词、文言实词、句式的考查。

第(1)句平均分2.31分,第(2)句平均分2.27分。

【评分细则】
1.第⑴题评分细则
①“怀”1分,答案意译为“心存困惑”,但如译为“感怀”“触动”“感触”“想法”等,也可得分;译为“心中有疑惑”“心中有问题”“心中有想法”也可得分。

但如译为“心中有怀疑”“有抱负”“有情怀”“怀在心中”“胸怀”“怨恨”“心怀目标(志向)”“释怀”,则不得分。

②“晓”1分,答案译为“明白”,学生答“知晓”“知道”“清楚”“通晓”都算对,如前文译为“心中有疑惑”“心中有问题”等与此照应“晓”译为“理解”算对;但译为“了解”不得分。

③“条析”1分,译为“逐条分析”,学生答“列条分析”“分条分析”“条理地分析”“一条条梳理出”“一条条为他们分析”“分析原因,条理清楚”即可得分;译为“条文分析”“条例分析”“分析每条原因”或不译“条”只译为“分析”的,则不得分。

④“悉”1分,译为“完全”,学生答“都”“全部”也算对;译为“详细地”“熟悉”都不得分。

2.第⑵题评分细则
①“为”1分,译为“是”,此处表判断;译为“作为”也算对,但写成“做为”的不给分。

②“固”1分,译为“巩固”,答“稳固”“牢固”“坚固”“加固”都算对。

③“恃”1分,译为“依靠”,若译为“依恃”“凭借”“依靠”“依仗”“倚仗”也算对。

有部分同学译为“害怕”“恐恃”“顾忌”“忌惮”都不得分。

④“虞”1分,译为“忧患”,若译为“祸患”“隐患”“危险”“后患”也可得分;但译为“后果”则不得分。

3.两点说明
①采点赋分,得分点翻译对即可得分。

②对得分点的翻译中出现错别字则该得分点不得分。

【典型错误】
1.翻译第⑴题
⑴“怀”,相当一部分考生理解为“心中有情感”“有胸怀”“心中有志向”“怀恨于心”,没有与“晓”联系起来,脱离句意。

⑵译作“知道、知晓、通晓”亦可,需要注意的是,“晓”作为动词应与“怀”搭配适当,“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译文方可通顺,合乎语法与逻辑,一味硬译“心里有感悟而不能知道、有思想而不知道、有抱负而不能知晓”等不自然合理,不合逻辑,(自己有感悟却不知道,有思想却不知道,有抱负却不知晓……令人费解)达不到句意通顺的要求,虽是采点赋分,但这绝对会影响得分。

⑶“条析”,部分考生只翻译“析”,未把“条”的意思翻译出来,也有同学把“条”翻
译成“条例”“详细”等。

在这里,“条”可以翻译为“逐条”“一条条”。

“条析”这是个偏正结构,应译作“逐条分析,一一分析”,“条分缕析”亦可;“条理分析”则逊色一等。

⑷“悉”此处应为“全部、都、完全”,众多考生错译为“详细、详尽”。

“悉”的文言义项有这一条,但在此处“悉如其心”,强调的是逐条分析的事无遗漏,所以还是要注意整句、乃至整段的语境;另有众多考生没有翻译出这个得分点,字字对译做的不好。

2.翻译第⑵题
⑴重点词没有翻译(主要是“为”)或翻译不准确。

如,“为”译为“身处”“处于”“被”,“固”译为“本来”“固然”,“恃”译为“害怕”“恐恃”“顾忌”“忌惮”,“虞”译为“后果”“问题”“情况”“现象”。

⑵句意理解偏差,对象不明。

如“四集之地”“背肋腹心”。

⑶出现错别字。

如,“作为”写成“做为”,“牢固”写成“劳固”“牵固”,“坚固”写成“艰固”,“依仗”写成“依杖”,“威胁”写成“危胁”,等。

【复习建议】
1.强化语境意识。

强化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训练,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到意项选择的依据或理由。

2.强化字字落实意识。

要引导学生区别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强化词语或短语分解意识,努力做到逐字翻译。

3.强化规范意识。

写准确字。

写好字,不勾画。

第14题
(市区2组)
【原题呈现】
朱熹请陆九渊将讲稿写成《白鹿洞书院讲义》,作为学子必读之文。

从节选内容看,怎样做才能成为文中所说的利国利民的君子呢?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志向高远,追求道义。

(2)要善于反思,时时勉励。

(3)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评分细则】
(1)志向高远,追求道义。

这条在原文中比较好找,志向和道义要同时回答才能1分。

有的回答要有正确的义利观,没说明正确的义利观是什么,不得分。

(2)要善于反思,时时勉励。

这条学生或答反思或答勉励,同时回答的比较少,宽松处理,二者回答其一即可得1分。

照抄原句不翻译的不得分。

(3)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这条学生基本概括不出来,放宽要求,若只回答坚守职责,勤于政事或为官要关心国家和百姓也可以得1分。

回答“不违背圣人”不得分。

优秀试卷:
【存在问题】
1. 翻译能力差,读不懂文本。

有的同学直接照抄原文作为答案,或者从原文中摘取片言只语作为答案。

有的把“义”理解为“义气”、“仁义”。

2.分层概括能力差。

文本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总结句为“故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强调志向与道义;第二层从“诚能深思是身”到“明辨而笃行之”,强调“反思”“日勉”“专志乎义”;第三层是两个“由是”引起的内容,强调其文和其行,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

学生不会分层考虑,有的只分析前两层内容,分析出的答案不能完整概括文本内容。

求学之人的志向要在追求道义上,而不是追求利欲,原文意思说的很明白,有的同学回答要有正确的义利观,不明确说明正确的义利观指的什么。

3.答题思路不清晰
有的不分条;有的分出五六条,把同一个角度的内容分成多条,只能得1分或不得分。

4.序号使用不规范
分条作答时最好用①②③的序号形式,而不是1.2.3序号。

5.书写潦草。

【教学建议】
1.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熟练背诵58篇必背篇目,理解字词含义;对课外文言文进行挖空训练,扩大文言积累,掌握高频词汇;在积累大量实词、虚词的前提下根据文章整体内容,结合上下文,合理推测。

2.掌握文言文简答题的做题方法。

注意原因分析推断题、形象(内容)概括题、发表看法题等题型的做题方法。

学会给文章划分层次,进行分层概括。

3.强化规范答题意识,分条作答,序号使用规范。

4.要有分值意识。

3分题答案整合成3条,有清晰的答题思路。

第16题
(临朐阅卷组)
【原题呈现】
16.诗歌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①开头两句用湖中夜景的浩大开阔反衬诗人羁旅的孤独。

②中间四句以描写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

③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

(共6分,每点2分)
【评分细则】
(1)第一点,答出“夜景浩大”“反衬”(衬托)孤独(渺小)得2分;答“苍茫的雾、月落于水,借迷茫、凄迷之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作者羁旅的孤独、愁绪,也可得2分。

(2)第二点,“行程的艰险”“烘托”羁旅之愁得2分,或者答“船行迅速,惊涛骇浪的声音时刻萦绕在耳际,用行程的凶险暗示前途未卜,表达羁旅之愁”也可得2分。

同时学生如果根据“飘飖双鬓风,恍惚无定止”这两句,说飘摇不定的风吹着我的双鬓,我心神不定,不知道哪里才是我的容身之处,“心理刻画”表达自己的漂泊之愁,也可得2分。

(3)第三点,“直接抒情”,表达对羁旅生活的无限厌倦愁绪,得2分。

答“为愁所扰,夜不能寐,中夜起身”,细节描写表达愁绪,也可得2分。

【评分示例】
(1)诗句+情感,不得分
没有分析,直接说其中的诗句表现了什么样的倾向、感情,不得分。

(2)翻译+情感,不得分。

上文答案中有的只是翻译诗句,没有点明手法,不得分。

如开头和后面的分析,不得分。

但中间分析,有诗句的解说,手法准确,可得2分。

(3)没有点明手法,但分析到位(不是翻译),可得1分。

上文答案,可得2分。

(4)不要死扣手法,意思对即可得分。

上文答案第一点虽然没有“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术语,但有“通过孤寂悲凉景色表现作者内心愁绪”,可得2分;第二点不得分;第三点,“中夜起”考生没有点明“细节、动作”等术语,侧面描写不准确,但有手法意识,确实表现了内心恍惚、不安,可得1分。

总共可得3分。

(5)
上文答案,可得5分。

平均得分:2.64
优秀答案
【主要问题】
1.缺少答题建模。

2.分不清“如何描写”和“如何抒情”的区别。

3.滥用、生造鉴赏术语
4.不总分作答,缺少鉴赏术语
5.答题细节仍存在诸多问题。

①分条过多
②不分条作答
③错别字
④书写不认真
【教学建议】
1.继续加强语文建模训练。

一模需要完成的建模训练在居家二轮学习中非但没有强化巩固,反而出现了不少知识漏洞,需要在以后的模拟练习中继续强化。

2.重视知识点的覆盖落实。

在重视新题型训练的同时,注意对相关知识点的覆盖落实,比如诗歌,我们在高三历次模拟题中已经训练了内容理解、情感表达、诗歌意象等题型,本次又训练了表达技巧,对于其他没有覆盖的知识点也应重视。

3.重视审题的指导研究。

4.重视对易混淆知识点的强化巩固。

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构建表达技巧知识体系,对于抒情、描写,烘托、反衬,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等知识强化巩固。

5.继续重视书写、分条等非智力因素的习惯培养。

17题
(市区阅卷4组、安丘阅卷2组、寿光阅卷3组)
【存在问题】
1.错字较多。

船写作“弦”,鸥写作“欧”,盟写作“蒙”,长写作“常”,度写作“渡”,鸿雁写作"宏燕"“大雁”“红燕”,字写作“自“子””,回时写作“回头”“回春”,事写作“视”“声”,;臆写作“噫“意”,事写成“世”等。

2.自造汉字,写连笔字,书写不清,笔画粘连,随便添减汉字笔画,乱涂改,需要警惕的是优秀生写连笔字。

3. 杂糅穿越。

目见写作“目断”,耳闻写作“耳断”,长笛写成“羌笛”,鸿雁长飞光不度写成“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字回时写成“雁过也正伤心”
4. 断句不清,两句写在一个空里,粘连、赘余。

【备考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