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陵墓文化及规划共30页
陵墓课件ppt
世界各地的陵墓文化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陵墓建 筑之一。金字塔不仅是死者的安息之地,还承载着埃及人对 来世的信仰和追求。
印度的泰姬陵
唐宋陵墓风格
以唐乾陵和宋陵为代表, 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山水 格局的融合,展现了盛唐 和北宋时期的繁荣昌盛。
明清陵墓风格
以明孝陵和清东陵为代表 ,建筑精致细腻,装饰华 丽,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 的文化特色。
陵墓雕塑艺术
石雕艺术
以石材为载体,通过雕刻 技法表现人物、动物、器 物等形象,具有质朴、粗 犷的艺术风格。
陵墓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 陵墓建筑与艺术 • 陵墓文化与信仰 • 著名陵墓介绍 • 陵墓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CHAPTER 01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古代陵墓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的陵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都有其独特的陵墓形式和葬俗。这些 文明中,陵墓不仅是埋葬死者的场所,还承载着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明孝陵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帝王陵墓之一。
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世界著名陵墓
埃及金字塔
01
位于埃及开罗市附近,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也是世界
中国的陵墓起源
中国最早的陵墓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多为土堆墓和木椁墓。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豪华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12
北宋陵
• 北宋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 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陵墓均坐北朝南呈正方形,各陵尺度和 墓前石刻数目整齐划一。墓室上建造方形三层陵台,每门各有 石狮一对。由南门向北的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大臣和各种石像。 陵园布局和唐陵一样分上宫和下宫,分别为上陵谒拜祭祀和日 常供奉起居的场所,所不同的是唐代下宫建筑在陵墓南面偏西 处,而宋代建筑在陵墓北面偏西处。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 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2021/3/10
授课:XXX
3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是由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 生前的居住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地上部分: 春秋战国时: 冢墓普遍,墓的称谓有墓 丘 陵 ;
秦始皇营建骊山陵墓,大祟坟台。 汉:起方形截锥体陵台,称为“方上”,四面有门阙和陵墙。
2021/3/10
授课:XXX
11
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唐代高宗皇帝李治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陵地 距古都西安80公里,其居梁山。三峰耸立,风景秀丽,远望宛如一 位女性仰卧大地而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利用自然山势修建,陵 园雄踞整个梁山山峦,海拔1047.9米的主峰如首而高昂,东西对峙 之南峰似其乳,俗谓之奶头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 乾陵。
2021/3/10
授课:XXX
5
历代陵墓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PPT课件
-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 虎门。陵前司马道两侧排列有雕 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刻124件。 从南往北有八棱柱形华表、翼马、 朱雀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持 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四个门 外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有石马3 对,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 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 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 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 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 尊。
积均在5平方米以下。很少棺椁齐 全,个别只用席子裹尸。 东周
墓坑一般长2-3米,宽1-2米。较 大的墓长为3-5米、宽3-4米。椁室 都是四壁围成的长方形,少数用 搁扳为出头箱。
中国古代建筑史
-
13
奴隶墓
奴隶在商周时期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没 有人 身自由,生死大权由奴隶主掌握,死时无一定墓 坑,而是散见与灰坑或祭祀坑中。如郑州商代遗址 二里冈时期的灰层中。
-
36
• 第三,祠堂规模更大,用石材建造的石祠或石庙成 为一种时尚。
孝堂山石祠 是我国目前 发现最早的 祠堂。祠壁 用石块砌成, 屋顶用石板 覆盖。雕出 脊背、瓦垅、 勾头、连檐。 祠内东西北 三壁和隔梁 上雕刻36组 画像。
-
37
• 第四,墓前起阙之风盛行于汉代。墓阙的高低和多 少,取决于墓主的身份地位。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
-
8
三、等级观念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旅游文化中国陵墓ppt
想象中的秦陵地宫
3.历代帝陵
(2)汉茂陵汉武帝的陵
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境内。茂陵仍沿承秦制。 一是在帝王登位的第二年即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 二是墓室仍深埋地下。七起土丘以为陵体。 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登位,在位54年,其茂陵就
建造了5来还建有殿屋。陵体外围四 周有墙垣,每边长430米,各开一门。门外各有双 阙。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俗称金田营盘),位于广西
桂平市北部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上,金田起义地 址是当年太平军誓师起义的地方,遗迹犹存,古松参 天,绿草如茵,经多年建设,设施日臻完善,,这里 已成为人们瞻仰观光、学术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好场所。
活动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聚落遗址、生产工具和生活 用品等。这些遗址反映了长达几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中国是 世界上保存完整的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著名的有属于旧石 器时代的元谋人遗址(距今约250万年)、蓝田人遗址(约50 万~60万年前)、北京人遗址(约23万~70万年前),属于新 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约6 000—7 000年前)、河姆渡遗
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3 座和妃园寝3座。
清顺治
慈安、慈禧
康熙
咸丰
乾隆 清同治
神道
清乾隆
裕陵
清光绪 雍正帝 清嘉庆
清道光
(1)崖墓与悬棺,是流行于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法
4.独特墓葬
。崖墓是在悬崖上凿出空穴或利用崖壁的自然平台岩洞 或岩缝安放棺木,主要分布在四川乐山、彭山、宜宾及 江西龙虎山。悬棺是在峭壁上打孔安棺桩,把棺木悬吊 在上面,主要分布在四川宜宾和福建武夷山区。
崖 墓
悬棺
4.独特墓葬
(2)塔葬墓塔葬是随佛教的 传人而兴起,佛门高僧圆寂 后,建塔存放遗骨。知名的 佛教寺院多有塔墓,以河南 少林寺塔林最为有名
文档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文化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
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
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从这以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
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
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
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
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
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
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
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
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ppt课件
明清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 郡王墓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各 地区的墓葬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清代的墓葬制度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旧制,尤其是入关以后的清帝诸 陵,基本上都是仿明代帝陵而建。清代晚期,国家虽已积贫积弱,西 方文化也逐步影响到各个领域,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皇陵,在丧葬理念 和墓葬形式上看不到任何变化。而品官和士庶墓葬,较之明代,在规 模和形制上都趋于简化。
黄泉下的艺术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
辽宋元时期
黄泉下的艺术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 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 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在 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 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 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 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 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 要特征。
夏商周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周王朝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与不同的身份等级相对应, 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表现在墓葬上,聚族而葬、墓地制度、棺 椁制度、列鼎列簋以及其他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 制上的身份地位。有严格的棺椁制度。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 重,士两重”。
陵寝建筑.ppt
前朝后寝:明清时期。 2.地上陵园(帝王陵体结构变化 的三个阶段) 方锥形:战国、秦汉时期。 以山为陵:唐初。 宝城宝顶:明清时期。 战国到宋代,帝王的陵体皆以方 型为主。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 陵体有规矩的方形变成圆形
柏木是中国北 方特有的上等名 贵木材,古人之 所以选择它用于 墓葬,主要取决 于其材质优良、 耐水湿、抗腐性 强、有香味,可 以保护棺木不受 损坏。
明长陵
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的大殿 —长陵祾恩殿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 山山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 (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 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 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 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 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 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监。
随葬品; 1)原始社会: A、早期:陶器、石器、骨器。 B、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有的墓随葬精 美的玉器及象牙器等。 2)阶级社会: A、贫富分化悬殊。 B、商周时期:青铜器、玉石器等。人殉。 C、战国时期:俑。 D、汉朝: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 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
E、魏晋南北朝:陶瓷器皿、陶 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 F、隋唐五代时期:陶俑。 G、宋——明清:实用物品和珍 宝,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
帝王陵按等级分有三种
1、黄杨提腠 2、金缕玉衣 3、厚葬 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 缕玉衣... 百官:普通的厚葬 百姓:最一般的
1.地下幽宫(玄宫) 布局特征 黄肠题凑:先秦至秦汉时期。 “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 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 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因西汉 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 题凑”。 以砖石代替木材:东汉以后至 清代。
桥梁津渡牌楼、风景园林 牌楼等等。从建筑材料上看 有木牌楼、砖牌楼、石牌楼、 琉璃牌楼、砖石混建牌楼、 木石合造牌楼、钢筋混凝土 牌楼等。牌楼飞檐挑出,翼 角翘起,玲珑精巧,古朴雅 观,堪称中国古建筑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