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教案作业题(鄂教版含答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寻隐者不遇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
【K12学习】二年级语文上17湖教案作业题(鄂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17湖教案作业题(鄂教版含答案)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过阅读诗句,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本课是一篇写景的诗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地练习朗读,由读准到读通,读流利,再到读懂。
引导学生想象“湖的形状”“湖水的颜色”“湖面像镜子、像大唱片”,想象“湖边美妙的音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课文,感悟湖边景色的美丽,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湖边景色的美丽,学会感受生活。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格内的生字只认不写。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所描绘的美丽风景和湖边的美妙音乐。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等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激趣激情演示湖边美景。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湖边,观察过美丽的湖水和湖边迷人的景色吗?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湖边游玩。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字,读词语小朋友,课前都读课文了,那下面老师检查大家学习的怎么样?出示字词énzhuīqínāpěnɡyě波纹追着弹琴青蛙捧着野果jǐnɡēixuánbōzhuóqiāojià风景微风旋转播出啄木鸟敲着假日游戏读词。
①首先需要把全体学生分成6组,每组孩子选出4个代表。
排好号,1—4号。
②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进行练习识读。
③然后先请每组的1号到前面站好一排,大声开火车读词。
④其他同学当监督员,听前面同学读的是否正确,一起有节奏的拍手,如果有人读错了,大家就教他一遍,然后读错的同学退出。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拓展:快乐读诗词:《寻隐者不遇》(附练习及答案)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作者介绍】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自号“碣石山人”。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
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诗词背景】《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简练诗作。
【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
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
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诗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寻隐者不遇对于隐者没有一丝的描述和交待,但是读完诗,隐者的形象呼之欲出,是一个个性淡然的闲云野鹤之人,对于隐者的人物设定作者留存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们的思绪飘荡在山林中,云中,可谓是不写人,但是人却在。
【诗歌小讲坛】拓展一:郊寒岛瘦指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
贾岛、孟郊的诗中多凄苦哀婉之词,故以此指他们的诗歌和风格。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制作词卡。
(学生)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朱迪去疯狂动物城里逛了逛。
这节课动物城堡里还举行了赛诗会呢,想不想参加?
(2)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热闹的赛诗会。
(3)揭示课题:诵读诗歌比赛。
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提出诵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之间借助拼音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汇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
3、精读古诗,熟读成诵。
(1)导学:同学们已经读准了字音,接下来我们展开一次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正确、流畅。
(2)多种方式诵读:小组比赛读、同桌互读、男女生赛读、边评边读、齐读。
(3)指导学生通过二人对话的方式识记诗歌内容。
(4)分角色朗读诗歌。
教师扮演诗人,学生扮演童子。
师生合作以对话的方式进行诵读。
(5)学生自由背诵,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6)教师抽背,鼓励同学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4、小结:我们参加了赛诗会,并且运用了多种方法诵读诗歌。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方法诵读诗歌。
1 / 1。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3)理解课文中的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讨论的学习习惯。
(2)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体验角色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机遇,勇于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人物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想象,体验角色情感。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机遇,勇于追求真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4.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尝试组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小组竞赛,巩固生字词学习。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角色进行扮演。
(2)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角色情感。
(3)学生表演,其他同学评价。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心得体会。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朗读流利,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深入。
(2)生字词学习扎实,词汇量有所提高。
(3)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会角色情感。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寻隐者不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寻隐者不遇》。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K12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1-4单元复习教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复习教案复习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组课文基础知识教学目标: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在课文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生字词掌握yínsòngchànghèpùbùtǐngbáshēnqūqīngshuǎngdǒuqiàoqiàolìjīngzhìyùnhánxiáèjìngìàoìzhuīsuíxiǎoxiànghōngǎoyīnyùntànsuǒyǎnzòuqíniǎnáoyóuqīněnshénqíyōuyǎhuānyuèqīngcuìníngjùbiànrènqīngxīndégāoàngzhòng bùjūyìgéyìèishēnchángbiéyǒushēnyìjīnjīnlèdàopángrándàùxíngsècōngcōngzuǒchōngyòuzhuàngniánguòhuājiǎqíi àoúbǐ二四字词语掌握岁月波光乐道别有攘攘深长花色驻足大物匆匆望而千峰绵亘随心一格旁逸窈窕直跳归真左右年过奇妙德高三、词语理解。
2019年新教科版本三语下册的古诗三首池上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学习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古诗三首授课要求1.会认生字“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三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开发想象力,感觉童年的快乐。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诵,在朗诵中领悟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授课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目的:1.会认生字“撑”。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资助交流,揭穿课题。
1.初夏的时候,我经过公园里的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季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
(出示课题)。
3.诗人介绍。
二、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1.经过过去学习古诗的经验,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地熟悉古诗、理解古诗?学生小组交流。
2.用我们总结的这些方法,看看谁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收获。
学生自主学习古诗。
3.课件显现诗句,指名朗诵。
4.师生谈论。
5.老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诵古诗。
三、小组合作,交流诗意。
1.小组内先读一读诗句,思虑每句诗的意思。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谈论。
2.报告交流。
(激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并倾听、思虑,为同学的优秀发言喝彩,若有不同样建议,补充交流)3.教师点拨。
1)引读诗句,想一想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抓住“撑”、“偷”、“藏”、“开”等词语,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心情。
3)你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四、吟诗炼字,领悟意境。
(1)前两行(板书:偷采白莲回)──小娃偷采莲(板书:景美、引人)。
(2)后两行(板书:不解浮萍开)──景美童心纯(板书:童真、童心、童趣)五、试一试背诵古诗。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寻隐者不遇》学案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寻隐者不遇》学案教材分析这首诗从表面上看,貌似平常,仔细品味,却曲折多姿、波澜迭起地道出了寻访“隐者”、或“遇”或“不遇”的三种情况。
“言师采药去”——无法得遇;“只在此山中”——可以得遇;“云深不知处”——难以相遇。
简短的三行诗,写出了三层意思,三次转折,既富于变化,又句句出新,耐人寻味。
诗贵善于抒情。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
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
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
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教学中易抓住诗人的情感线索,组织教学。
【资料链接】贾岛(779~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
早年出家为僧,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人称“苦吟诗人”。
隐者:古代多指品格高洁,不肯做官,隐居山野的贤士。
这些人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大都离群索居,遁迹山林,如晋代陶渊明。
【教学目标】1.默写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能写出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品读诗句,并借助图能揣摩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品读诗句,能揣摩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寻: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遇: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深: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一)师:艺术是相通的,一首诗也是一幅画,咱们来看看这些图,你会想到哪首古诗,想到了就一起念出来。
(课件出示图,静夜思等六首古诗,学生吟诵。
)出示书中的图,你会想到哪首诗呢。
(学生吟诵,教师出示古诗)(二)读诗背诵,检查预习。
1.诵读古诗讲究节奏韵味,谁来试一试。
2.不看板书你能吟诵出来吗?(可以摇头晃脑)3.检查预习导学:大家都预习过了,谁告诉大家,这些词语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配套K12】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教案作业题(鄂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教案作业题(鄂教版含答案)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吟诵中,想象作者寻访隐者的情景,体会其失望的心情,感受童子的率真与坦诚。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生字,读准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作者寻访隐者的情景,体会其失望的心情,感受童子的率真与坦诚。
【教学用具】教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初读感知出示古诗。
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简介作者。
贾岛,字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细读理解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导理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预设:诗人可能问童子:你家先生干什么去了?预设:从“言师采药去”,可知隐士去山中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指导朗读。
感悟诗情。
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学生自主考虑,小组交流。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教学目标: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媒体运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
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
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
【K12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鄂教版语文第三册整册备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
依次是:美丽的愿望,爱国爱家乡,名人故事,奇妙的大自然、成长的故事、仔细观察、爱护家园、想象。
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
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材特点: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了亲和力。
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学习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认识281个字,其中多音字11个,学会226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能背诵8首古诗,有学习中古传统文化的兴趣。
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教学重难点: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认识281个字,学会226个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7篇)寻隐者不遇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
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
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10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
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
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
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
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
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此:这,此山,这座山。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与反思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的对话。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猜谜语,引出课文《寻隐者不遇》。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情感。
(2)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对话。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4.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5. 学生能够热爱文学,养成阅读的习惯。
七、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4. 是否有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加强辅导?5.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品质?八、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寻隐者不遇》的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寻隐者不遇》教案与反思.doc
《寻隐者不遇》教案与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讲贾岛《推敲》的故事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3.寻,寻访。
"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
)遇,遇到,碰到。
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4你对贾岛还有哪些了解?二、初读古诗1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懂诗歌的大意。
2点名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三、精读古诗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
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人写松树大多与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有关,诗中是为了突出隐士远离尘俗的高洁。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可以看出来?4理解"云深","不知处",说说诗意。
5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他们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右边的方框。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
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
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
7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8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
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把握诗歌的大意。
(3)学会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描绘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机遇,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寻隐者不遇》。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一些生词和古文用法。
(2)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描绘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寻隐者不遇》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寻隐者不遇》。
(2)了解作者杜牧的背景和诗词创作风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2)简介诗人杜牧的背景和诗词创作风格。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寻隐者不遇》。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3. 解析诗句:(1)分析诗句中的生词和古文用法,解释诗句的意思。
(2)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欣赏意境:(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和感受。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主题,理解作者的心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寻隐者不遇》。
(2)学生是否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K12学习】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绝句教案作业题(鄂教版附答案)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绝句教案作业题(鄂教版附答案)古诗诵读绝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阅读古诗,明白古诗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用字、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受画面,激发兴趣。
展示。
看到画面,想起哪些相关诗句。
小结,揭示课题。
二、领悟诗意,想象作画师激趣: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好画。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给这首诗配上画,大家想画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
①逐句朗读诗句,参照课后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
②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为标题。
③小组交流展示画作。
生自主、合作学习。
展示评议学生的画。
重点理解“翠”“鸣”“上”“含”“千秋雪”“泊”等关键词语。
展示。
①比较与学生画作的不同之处。
②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看到的画面。
三、体会意境,感情朗诵如果你是诗人,此时此际会想些什么?心情又是如何?指名生朗读,点评。
录音范读,生在课本上标出重音、停顿。
对照朗读示意图修改、练读。
指导朗读。
了解对仗。
这首诗对仗工整,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找找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读擂台赛。
让生配上动作诵读这首诗。
0.小结。
四、体验生活,延伸拓展课后用几句话描写我们的美丽家园,能写诗的更好!【课堂作业新设计】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课下搜集杜甫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说一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略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是: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板书设计】古诗诵读绝句翠鸣上含千秋雪泊【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教案作
业题(鄂教版含答案)
古诗诵读
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反复吟诵中,想象作者寻访隐者的情景,体会其失望的心情,感受童子的率真与坦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读准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作者寻访隐者的情景,体会其失望的心情,感受童子的率真与坦诚。
【教学用具】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
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初读感知
出示古诗。
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简介作者。
贾岛,字浪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
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人。
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
自号"碣石山人"。
据说在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
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
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细读理解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导理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预设:诗人可能问童子:你家先生干什么去了?
预设:从“言师采药去”,可知隐士去山中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悟诗情。
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学生自主考虑,小组交流。
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隐者陶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溢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
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三、积累背诵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课下搜集贾岛其他的诗作读一读。
说一说“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的大体意思。
参考答案
略
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的意思是:诗人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一个童子,询问他师父哪儿去了?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采药此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诵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字阆仙,一作浪仙,河北省涿州市人。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下工夫。
贾岛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
还俗后屡举进
士不第。
唐文宗时任长江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
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他的诗喜欢描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
以五言律诗见长。
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
“推敲”的典故,就是由于他的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的。
著有《长江集》。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
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
元和五年冬,至长安,见张籍。
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
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
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主簿。
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
开成五年迁普州司仓参军。
武宗会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
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
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
贾岛著有《长
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与相关的资料介绍】
《绝句》诗歌原文及白话文译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寻:寻访。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
【鉴赏】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
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
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赵院士楷书刻石拓片《寻隐者不遇》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
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
“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
”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
把他找回来。
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
“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
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
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
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
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
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
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
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
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
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