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4学案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教学目标: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及其类型课标要求: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教具准备: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启发讲述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P26思考:兰州城市平面的特点: 北京城市平面的特点: 形成原因:兰州北京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等几种主要模式。

集中团块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带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放射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组团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星座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散点型:形成原因:优点:缺点: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等几种类型B. 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C. 放射型城市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D. 散点型城市在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是有利的,这种城市空间形态通常是由人为的规划形成2(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条带式为主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把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占据确定的①地表空间,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确定的②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分类(1)分类标准:城市③建成区主体平面外形。

(2)几种主要模式模式类型符号形态特点集中团块型呈④同心圆向外延展⑤带型呈明显的单向或双向进展放射型主体部分有⑥3个以上明确的进展方向⑦组团型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星座型由⑧一个规模大的主体部分和⑨三个以上规模较小的部分组成散点型各个基本单元在较大区域内呈⑩散点状分布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1)目的:缓解⑭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2)依据:城市空间形态进展的一般规律。

(3)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把握⑮大城市用地规模及绿化带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⑯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建立⑰新开发区和⑱卫星城镇(4)结果:形成较为抱负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既分散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又增加了绿地面积,缓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思维活动1.试推断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并阐述理由。

答案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推断为集中团块状。

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长,呈明显的带状。

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确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

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毁灭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2.武汉市空间形态进展经受了几个阶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的进展趋向是什么?答案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受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射型三个进展阶段,其缘由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进展等;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0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是在学生了解的城市化的发展之后,继续探讨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的过度章节。

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过程,才能让学生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必修二的学习,对城市空间结构已经有一定了解。

但对于城市城市空间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发展仍然缺乏系统认识和总结。

需要教师补充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
城市功能分区形态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城市形态成因分析,城市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有:住宅用地、商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其中,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是多数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空间和位置的要求不同,
图4“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由图3和图4两幅图可以归纳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是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

补充说明:城市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只是其他类型的用地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已。

引导学生读图5“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 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及典型案例;3. 初步学会分析城市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整理与分析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内容包括:1. 知识预习:学生需提前预习《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相关章节内容,理解城市空间的基本构成及不同形态的特点。

2. 案例分析:选择国内典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等),收集关于其空间形态的相关资料,并从自然地理、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城市空间形态的成因。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就所选城市的当前空间变化(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等)进行讨论,分析这些变化对城市功能、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 报告准备:各小组需准备PPT或文字报告,展示本组对所选城市空间变化的分析结果及观点。

三、作业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 学生在预习时需做好笔记,重点标记不理解或存在疑问的部分。

2. 收集资料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可通过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途径获取。

3. 案例分析需深入全面,不仅要描述现状,还要追溯历史背景,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4. 小组讨论要充分,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观点,并汇总形成小组意见。

5. 报告准备时,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用地理专业术语,并辅以图表、图片等辅助说明。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预习笔记的完整性和理解深度;2. 案例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度;3. 小组讨论的充分性和活跃度;4. 报告的逻辑性、条理性和专业性;5. 作业的按时提交情况。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批阅: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阅,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小组互评: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 课堂讨论:在下一课时,教师将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作业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四: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四: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案(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 型带型③ 型组团型④ 型散点型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坦、模,——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城市示意图(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www.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Word版含答案[www.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①地表空间,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②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分类(1)分类标准:城市③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

(2)几种主要模式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1)目的:缓解⑭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2)依据: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⑮大城市用地规模及绿化带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⑯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建立⑰新开发区和⑱卫星城镇(4)结果:形成较为理想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既分散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又增加了绿地面积,缓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思维活动1.试判断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并阐述理由。

答案 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判断为集中团块状。

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伸,呈明显的带状。

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

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出现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2.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答案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射型三个发展阶段,其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探究点一城市空间形态及成因探究活动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偏西,成都平原腹地,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国家级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人教版选修4《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4《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word学案

2. 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城市空间形成及其形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形态含义:城市占据着一定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如果按照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进行分类,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归纳为集中团块型、________________ 、放射型、________________ 、星座型、_________________ 等几种主要模式。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 )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 _________________ 状扩展,形成 _______________ 状的城市空间形 态;作 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 _______________ 状;(3)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 ^态。

.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 •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是 _2. 城市空间形态调控的方法:(1)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①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 ,以郊区环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其无序 蔓延;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扩展,形成更大的 ________________ 形态;③适当分散城市 ______________ ,在郊区 _______________ 外围, 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城市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准备: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集中式和组团式等形态的特点。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城市,观察其空间形态,并记录下该城市的道路网、功能区划、建筑风格等特征。

3.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至两个典型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分析其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

4. 小组合作:学生需以小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5. 报告准备:根据上述观察和讨论,学生需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内容包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解、变化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的成果。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作业内容,以下是本作业的具体要求:作业要求:1. 学生的预习工作应全面而深入,能理解并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观察与记录时,应详细并准确地描述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如道路网布局、功能区划分的逻辑、建筑风格的统一性等。

3. 案例分析部分,学生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空间形态的变化过程和驱动因素,要求有逻辑、有条理。

4.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小组共识。

5. 报告准备阶段,学生应结合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成果,形成一份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的报告。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学生是否全面完成作业内容、作业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小组合作的积极程度以及报告的逻辑性和内容丰富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doc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4练习: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doc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课时训练3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一、选择题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各种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使城市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空间形态及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第1~3题。

1.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城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外部轮廓的形状基本一致B.城市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C.不同的城市,形态类型都不相同D.发育在同一地形范围内的城市形态类型基本一致2.下列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形态有集中团块型、组团型、带型等B.集中团块型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如兰州C.集中团块型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和投资D.带型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3.下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主要以带型为主的是()。

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珠江三角洲D.兰新铁路沿线解析: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在自然环境或者人为环境相同的地区,虽然城市的空间分布不同,但形态相似。

不同的地理环境,城市空间形态一般不同。

受河流或交通线影响的城市空间形态一般为带型,兰州的空间形态沿黄河河谷发育,是典型的带型。

答案:1.D 2.B 3.D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城市的空间形态是()。

A.组团型B.带型C.集中团块型D.放射型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是()。

A.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减少了市内的绿化用地B.各部分接近郊区,接近自然,环境污染小C.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市政建设投资D.各种设施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解析:第4题,该城市建成区由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而且由于较大河流的影响,城市用地被分隔为5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因此为组团型。

第5题,组团型城市由2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城市比较接近自然,减少了市内的绿化用地。

答案:4.A 5.A读下图,完成第6~7题。

6.图示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为()。

A.集中团块型B.带型C.放射型D.组团型7.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7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综合解决—评价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城市形态及城市土地利用方式9个;2、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作用,地域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3、结合各种图表,分析城市外部形态与地形、水系、交通线的关系;4、运用实例及阅读资料,联系实际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5、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实际的观点分析,综合地、发展地看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难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1个影响。

【关键问题】影响地租高低因素的分析方法【知识链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采用阅读六字诀,进行认真阅读黑标题的内容自主完成课后题和问题导读单的预习评价部分。

2、请同学们在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生成后,交给学科长。

3、请同学们经过二次预习,自主完成问题解决单的3个问题,准备在课堂中讨论和展示。

4、请同学们积极落实,参与班级5级评价,确保自主、合作、展示学习的质量。

【预习评价】问题1: 完成下列表格:【问题解决】问题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问题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OA最有可能成为那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问题3: 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这里交通便捷,为什么看不到摩天大厦?详细说明.我的疑问?【多元评价】1、完成单子情况2、主动帮助同伴3、 主动展讲4、主动补充与质疑5、纪律情况《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训练—评价单 设计人: 审核人: 序号:04班 级: 姓 名:组名【基础训练】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的依据。

北京市“十一五”中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中心城区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围绕中心地区的10个边缘集团以及绿化隔离地区。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学案)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学案导学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2.城市空间形态分类:
(1)划分依据:
(2)分哪几类?请举例说明每类城市空间形态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
2.城市空间形态调控的措施有哪些?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是什么及其优点?
二、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合理的城镇布局的意义:
2.城镇合理的标准是什么?
3.在城市体系中,不同等级的城市,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注意:①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②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并不固定,也没有明显的界线。

③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

4.长江三角洲地区案例分析
长三角形成了、的城镇规模体系,各级别城市无论在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指标都呈现的特点。

5.城镇体系的联系方式有哪些?其中最直接、最重要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二)城乡协调发展
1.影响城乡协调发展因素:
2.城乡不协调的表现有哪些?
3.城乡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措施):
三、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一)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1.城乡特色景观:是指那些能够体现一个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环境条件等的各种建筑(包括住宅、公共设施、园林、道路等)雕塑、街区及其布局。

2.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意义:
(二)保护城乡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的措施:。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空间的基本概念、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观察和解读城市发展、理解空间变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学习内容1. 掌握城市空间的基本概念和形态类型,包括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等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分析所在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结合地形、气候、历史等背景因素,进行讨论。

3. 收集近年来所在城市的空间变化数据,如交通网络的拓展、城市中心的迁移等。

(二)实践内容1. 绘制所在城市的空间形态示意图,包括主要功能区(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的分布。

2. 制作城市空间变化的时间序列图,通过不同时期的卫星地图或历史照片展示城市空间的变化。

3. 小组讨论:围绕所在城市的发展变化展开讨论,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自主完成相关地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

2. 示意图和时间序列图应使用专业软件或常用工具(如画图软件)绘制,标注清晰,准确反映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3. 小组讨论需记录讨论过程和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对讨论内容的分析和总结。

4. 作业需按时提交,并在提交前进行自查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示意图、时间序列图和书面报告的内容、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创新性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同学互评则侧重于创意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3. 反馈与指导:教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详细的反馈和指导,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及时批改作业,对学生提交的作业给出明确的评价和建议。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弥补不足。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3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13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2)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态的类型,掌握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形态,并分析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

三、教学难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三座城市的平面形态图北京延安兰州北京呈块状、延安呈放射型、兰州呈带型由此可见,每座城市都具有某种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定义: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类型: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形态类型大体归纳为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大类。

集中式——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如:成都)分散式——受某些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城市形态。

(如:重庆)城市空间形态布局形式集中团块型带型集中紧凑式放射型组团型分散疏松式星座型散点型思考:读下面两幅“城市平面图”,A为兰州市,B为成都市,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空间形态:A ,B 。

(2)城市布局形式:A ,B 。

(3)A、B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3、特点●集中团块型这是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较常见的一种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

城市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

●带型城市建成区主体平面轮廓呈明显的单向或双向发展。

这种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自然条件所限,或完全适应和依赖区域主要交通干线。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四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四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武汉 大连 秦皇岛
增加城市建设投 资和经济管理费 用
淄博 重庆
类 影响 型 因素
优点
缺点
图示
举例 上海 纽约
利于控制城市 不能完全改善城 星 地形 规模,调整工 区住房、交通及 经济 座 业布局,改善 公共服务设施紧 型 环境质量等 张的状况
交通联系不便, 散 地形 资源丰富、地 难以组织较合理 点 资源 形相对平坦 的城市功能和生 型 活服务设施
大庆
对点演练 1.根据重庆市地域形态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重庆市地域形态属于(
A.集中团块型
)
B.组团型
C.条带型
D.放射型
(2)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不平 C.工业集中分布 B.气候温暖湿润
)
D.交通干道向东西延伸
解析:这组题主要考查对城市的地域形态的掌握程度。城 市的地域形态有集中团块型、组团型、带型和放射型等,此题 的解答关键是:(1)判断地图组合特点;(2)明确城市地域形态的 几种形式;(3)掌握各种地域形态的特征和成因。 答案:(1)B (2)A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
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
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面扩展,形成更大的________。
(3)适当________,在郊区绿化环3)分散城市功能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城市空间形态及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 其形成 及成因 城市空间形态的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 变化及其调控 化原因和发展趋势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0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4《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_0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了解城市形态的类型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重点)3、合理布局功能区(难点)二、城市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用地、_______用地、住宅用地、农业用地、交通用地等2、功能区的形成______ 效应3、功能区的特点(1)无明确的________(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也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三、环境因素对工业区布局的影响1、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工业(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布局在居民区内(2)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局在近郊2、污染水源的工业如印染厂、电镀厂等应位于河流的_____地区3、污染大气的工业如水泥厂、火电厂等应位于(1)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2)盛行风的______向或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拓展〉玫瑰风图判断风向各点与坐标轴中心形成的线段长度表示风频的大小甲 乙 丙_________风 _________风 ________风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_ 典型地区:_____引入:高考感悟(中心镇)乙(2018年全国文综卷3)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对应练习: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于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4 教案设计-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4 教案设计-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的类型。

2.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3.掌握查阅资料的方法,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地理资料、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掌握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的类型,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导入教师简单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并通过提问抽查学生掌握情况。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教师板书课题: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二、新课讲授(一)知识点一:城市空间形态及类型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说说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

2.过渡:城市空间形态有哪些类型?3.城市空间形态即城市的表面形状,指城市的空间轮廓与整体表现,是城市不同要素及各自形态在空间上的组合。

城市受政治、经济、历史、自然等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形式。

一定时期内城市基本保持稳定的空间形态,但是,城市是在发展的,随着内在、外在条件的变化,城市的空间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4.如果以城市建成区主体表面形状进行分类,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划分为集中团块状、带状、星座状、组团状、放射状和大都市连绵区等几种主要的类型。

(二)知识点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问题: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与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总结。

2.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地域的扩展形态不一样。

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总是由简单向复杂逐步演化。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名师精编优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①地表空间,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②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分类(1)分类标准:城市③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

(2)几种主要模式1.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1)目的:缓解⑭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

(2)依据: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3)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⑮大城市用地规模及绿化带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⑯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建立⑰新开发区和⑱卫星城镇(4)结果:形成较为理想的开放式多核心结构城市空间形态,既分散了城市中心的功能,又增加了绿地面积,缓解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

思维活动1.试判断图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并阐述理由。

答案 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判断为集中团块状。

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伸,呈明显的带状。

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

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出现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2.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今后的发展趋向是什么?答案 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放射型三个发展阶段,其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探究点一 城市空间形态及成因 探究活动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偏西,成都平原腹地,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国家级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4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的学习,加深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理解,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课程的核心内容展开,具体包括: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等理论内容,并做好相关笔记。

2. 案例分析:选择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东京等,分析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生需结合地理教材,从经济、文化、人口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绘制简要的时空变化图。

3. 实践活动: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对所在城市或熟悉城市的空间形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用地类型、交通状况及人口分布等。

4. 成果呈现:将分析结果和实地考察情况整理成报告或PPT,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了解的案例进行结合与论述,充分体现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三、作业要求本作业的具体要求如下:1. 学生应积极认真地参与此次作业活动,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获取更多相关知识,认真记录、分析和整理,展现出完整的成果。

2. 案例分析部分需对所选城市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能够从经济、文化、人口等多角度进行论述,以证明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的理解。

3. 实践活动部分需结合实际情况,实地考察所在城市或熟悉城市的多个区域,记录下观察到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对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

4. 成果呈现需注重报告或PPT的排版和表述方式,使得成果内容清晰明了,条理清晰,体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

四、作业评价作业的评价标准应涵盖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术规范性等方面。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与反馈,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应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分享,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学习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学案(人教版选修4)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概念和类型。

2.了解城市形态特点,掌握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的因素。

3.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规律。

4.理解如何通过调控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5.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6.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调查自己所在的城市属于何种空间形态,了解其变化趋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1.概念: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空间形态类型⎩⎪⎨⎪⎧② 型带型③ 型组团型④ 型散点型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1)演变规律:⑤________________。

(2)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⑥______________→更大的块状→更复杂的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方法(1)合理地规划和控制⑦__________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

(2)保持强大的⑧________________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⑨______________形态。

(3)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圈,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⑩____________。

3.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⑪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空间形态形态特点 成因优点 缺点 主要解决措施图示举例集中团块型 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经济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加大工作地与居住地的距离,易造成交通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或开发新区成都合肥华盛顿堵塞带型呈明显单向或双向发展山谷地形,沿河、湖等水面一侧或两岸延伸,沿铁路、公路干线扩展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利于协作管理发展多个中心及发展交通兰州西宁宜昌筑波放射型建成区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地区,城市以原城区为中心沿交通干线向外呈放射状发展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改善城市环境;便利的交通利于新老城区联系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市区周围建设环形道路武汉大连秦皇岛组团型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加城市建设投资和经营管理费用发展交通,加强各单元之间的联系淄博重庆星座型由一个规模相当大的主体部分和三个以上规模小的部分组成一些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为疏散中心城市的部分人口和工业,在远郊人为规划新区或卫星城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不能完全改善城区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的状况完善卫星城服务功能上海纽约散点型没有明显的主体城区,各基本单元呈散点状分布资源分散的矿业城市,地形复杂的山地丘陵或广阔的平原资源丰富、地形相对平坦交通联系不便,难以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大庆——地形、河流、交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多个生产生活组合,但其形态上辨认比较容易,组团型的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之间不相连且有一定距离,而带型和放射型虽然几片生产和生活组合区间有一定距离,但各片之间是相连的,因此抓住各自形态即能容易区分。

典例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A城市示意图(1)图A城市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A城市的空间形态为________,形成这种形态的因素是________。

(3)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答案(1)重庆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2)组团型地理环境(3)优点:城市接近大自然,可相对减少市内的绿地建设用地,且较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

缺点:由于各部分城区需采用统一的道路、供水、供电系统,将大大增加各种管线和道路长度,从而增加城市的建设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

解析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城市用地被分割为几个有一定规模的部分,各部分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通道组合成一个整体。

【变式训练1】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城市名称为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3)该市空间形态发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与调控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演变过程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成为更大的块状并继续发展图示经济实力弱强人口、用地规模小大演变规律从简单到复杂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内容原因为了缓解工业化、城市化伴生的严重的城市交通、人口、设施、环境等问题方法分析城市形态布局现状的利弊从实际出发,运用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形态合理发展措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化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3.较为理想的城市空间形态模式——开放式多核心结构(1)多核心的发展模式示意图(2)优点这种结构将原来单中心的一些功能,合理分散到其他分中心,以实现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合理化。

可以缓解和消除由于高度集中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问题,使城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思维拓展】憧憬美好的未来城市从古到今,人们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对未来城市当然也就存在种种设想。

(1)“阿基格拉姆”式城市。

阿基格拉姆于1964年设计了一种插入式城市,可在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种市政设施的网状构架上插入类似插座的房屋,它们的寿命一般为40年。

后来,又有建筑师提出空间城市的方案,即在大地上构建一个柱间距为60米的空间结构网络,在这个网格上安装活动式的各种房屋,创造各种生活与工作环境。

(2)田园城市。

英国一名学者针对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提出“田园模式”。

他所设计的田园城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

人口约3.2万人,占地400公顷,位于2 400公顷土地的中央,外围2 000公顷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业耕作用。

城市内部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有6条大道自圆心辐射出,中心是一个20公顷的公园。

沿公园可布置公共建筑物,如市政厅、音乐厅、会堂、医院、图书馆和剧院等。

其外圈是占地58公顷的公园。

公园的外圈是商店、展览馆等。

商店街的外圈是宽达128米的林荫道,大道当中是学校、儿童游戏场、教堂等。

大道的外圈是一圈花园式住宅。

当城市扩大到规定的人口规模时,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但是外围也要保留一定的绿化带。

典例2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阶段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由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总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调控?答案(1)最初的居民点呈放射状拓展作内向填充(2)由简单到复杂(3)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序蔓延;②保持强大的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同时建立城市的次级中心,引导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③适当分散城市功能,在郊区绿色环带外围,培育一系列新开发区和卫星城镇。

解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一般由简单到复杂,其演化过程一般为由a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b放射状为主的空间形态,当放射状发展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c作向内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

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①合理规划和控制大城市规模;②建立多个中心服务功能区;③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

【变式训练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便利的河流交通,使武昌和汉阳在东汉就已成为军事城堡,并逐渐发展为武昌、汉阳、汉口三镇鼎立的格局。

早期的武汉,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型。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京汉铁路的建成,汉口逐渐成为客货运转枢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核心,车站附近形成新的建设区,并以若干个车站为中心向外扩展,在更大范围内将城市用地连成一片,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镇放射性交通轴间的非建筑用地不断被填充。

20世纪60年代,汉(口)丹(江口)、武(汉)黄(石)等铁路的运营,使城市空间形态突破前一时期的集中团块模式,再次呈现沿轴发展趋势。

城市主干道的延伸,使周边农业用地逐渐向工业或居住用地转变。

目前,城市空间形态已基本形成“环形+放射”的格局。

(1)武汉市空间形态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解释导致武汉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3)推测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的发展趋向。

(4)对如何调控武汉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图2.3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据图分析:(1)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主要有哪些?(2)集中团块型与组团型有什么区别?(3)放射型的城市空间形态有什么特点?提示(1)主要有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六种类型。

(2)区别:①集中团块型常见于平原地区或规模不大的城市;组团型受河流或崎岖的地形等自然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②集中团块型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组团型城市建成区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

③集中团块型城市布局紧凑,各功能活动向中心区集聚;组团型城市布局灵活,各部分都有相互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

④集中团块型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组团型城市比较接近大自然,环境条件较好。

⑤集中团块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组团型城市要节省。

⑥组团型城市相对于集中团块型更容易处理城市近期和远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3)①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

②多位于地形比较平坦,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

③大中规模城市居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