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合集下载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

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机制癌症细胞的转移和浸润是癌症进展的重要步骤,也是导致癌症恶性程度增加和治疗难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细胞转移是指原发肿瘤中的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形成远处器官的转移灶。

而浸润是指癌细胞从肿瘤灶周围的组织中逐渐侵袭扩散,造成局部组织的破坏。

1.细胞分离:在癌症发展的早期,肿瘤细胞开始从原发肿瘤中分离出来,形成血管侵袭形态。

这种形态的细胞具有较弱的细胞-细胞黏附能力,使得它们容易从原发肿瘤中脱落。

2.血管内漂游:脱离原发肿瘤后,癌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

其中,血液转移是癌症细胞主要的传播方式。

癌细胞逃过免疫监测或克服各种死亡信号,进入血液循环并与血管壁发生互作,形成新的血管侵袭。

3.逃避免疫监视:在血液或淋巴系统中漂游的恶性癌细胞,同时还要克服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清除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表达免疫抑制分子、减少表达抗原等方式,逃避免疫监视。

4.在目标组织定植:转移细胞需要在目标组织中形成细小灶或微转移灶,并依靠该灶进行定植。

定植依赖于转移细胞与目标组织互作,包括细胞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和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等。

5.浸润扩散:定植后,转移细胞开始进行浸润扩散。

这涉及到转移细胞通过基质间质和细胞间脱附的过程,进一步穿过周围组织进行侵袭。

转移细胞通过产生酶类分解基质,破坏局部组织结构,使得转移部位的细胞形成完全破坏的恶性肿瘤。

总之,癌症细胞的转移与浸润是一个复杂而多环节的过程。

它涉及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逃避免疫监视等多个因素。

深入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癌症的发展过程,为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类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类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类
癌症是一组由恶性细胞生长引起的疾病,它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
病之一。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类对于治疗和预防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类。

特征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度、浸润程度、浸润
深度、转移能力等。

其中,组织学类型是指癌症起源的细胞类型,包
括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淋巴组织和血管组织等。

肿瘤分化度是指癌
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肿瘤分化程度越低,癌症的恶性程度越高。

浸润程度是指癌细胞侵入周围正常组织的程度,包括局部浸润和
浸润深度。

转移能力是指癌症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等途径侵入其他组
织和器官的能力。

分类
癌症的分类主要包括病理学分型和分期。

病理学分型是指按照癌细
胞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类型对癌症进行分类,一般包括上皮性恶性肿瘤、间质性恶性肿瘤、淋巴瘤和造血性肿瘤等。

病理学分型有助于明
确癌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分期是指
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将癌症分为不同的阶段,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TNM分期和美国癌症学会(AJCC)分期系统等。

分期有助于评估癌症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总结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和分类对于治疗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因此,在医疗领域,我们应该加强癌症的研究和探索,为更好地治疗癌症做出贡献。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

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转移的病理过程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等肿瘤转移的概念、类型、机理及病理过程,以及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是指原发肿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经血管或淋巴途径迁移到其他部位并再生长的过程。

肿瘤转移是肿瘤的恶性特征之一,常常是患者预后恶化的重要原因。

肿瘤转移可以分为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两种类型。

局部转移指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远处转移则是指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部位生长。

根据转移途径不同,远处转移又可以分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两种。

肿瘤转移发生的机理非常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

首先,肿瘤细胞本身具有增殖和迁移的能力,能够穿过基底膜并入侵周围组织。

其次,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腺泡或间质间隙进入淋巴管或血管,经过周围组织扩散到其他器官。

最后,肿瘤细胞还需要适应新的器官环境,与其细胞间质相互作用,促进再生长形成转移灶。

所有这些步骤都需要多个信号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参与。

肿瘤转移的病理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

首先,原发肿瘤细胞通过侵犯基底膜和周围组织进入血管或淋巴管。

然后,这些肿瘤细胞在血流或淋巴流中被输送到其他组织或器官。

一旦到达目标器官,肿瘤细胞需要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并适应新的局部环境。

最后,这些肿瘤细胞通过与宿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开始再生长形成新的肿瘤灶。

肿瘤转移的规律与诊断特征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转移规律方面,有一些常见的模式被观察到。

例如,乳腺癌常常转移到骨骼,肺癌常常转移到肝脏,等等。

这些特殊的器官偏向性可能与肿瘤细胞与器官细胞之间的特定亲和性有关。

另外,肿瘤转移的诊断依赖于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瘤细胞在远处转移后可能会呈现出与原发肿瘤不同的形态,因此准确的细胞学检查非常重要。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来诊断转移。

总结起来,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它涉及到肿瘤细胞的侵犯、迁移和适应新环境的多个步骤。

病理学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讲课文档

病理学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讲课文档
形成。
第13页,共110页。
C.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的成分
• 生长因子
FGF VEGF PDGF IGF EGF TGF
血管膨胀,内皮 细胞变形
毛细血管芽生长
毛细血管开口端 封闭
• IL
第14页,共110页。
VEGF及其受体在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 增强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为建 立新生毛细血管网提供及基质.
Ⅲ型见于皮肤、血管、内脏
IV型见于基底膜 Ⅴ型广泛分布
第26页,共110页。
胶原纤维的结构
胶原蛋白链中,每隔2 个氨基酸,就有1个甘 氨酸(Gly-x-y)
第27页,共110页。
肿瘤结缔组织增生(硬化)原因: 1. 癌细胞分泌结缔组织活性肽 2. 癌细胞合成分泌胶原
3. 原有组织的塌陷融合
4. 宿主合成,以限制肿瘤组织的扩展。 5. 肿瘤间质及边缘的肉芽样组织形成。
第49页,共110页。
(三)细胞外基质的酶解
恶性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
肿瘤浸润外基质三步过程:
1.瘤细胞特异性受体与LM和FN结合,粘附。 2.分泌蛋白酶(原),降解外基质。
3.瘤细胞迁入外基质区。 上述过程中降解和迁移反复进行,造成浸润
第50页,共110页。
1. 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酶作用
第41页,共110页。
癌组织中浸润的 淋巴细胞。
第42页,共110页。
(四)间质化生 间质细胞化生: 软骨、骨和脂肪。
间质细胞也可恶变成肉瘤(癌肉瘤)。 (五)组织液
肿瘤间质常有水肿和发生粘液变性。
第43页,共110页。
第二节 肿瘤浸润
第44页,共110页。
第45页,共110页。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五)肿瘤

医学考研之病理学试题及解析(五)肿瘤

(五)肿瘤【A型题】181.下列肿瘤中,属于良性肿瘤的是A.肾母细胞瘤B.髓母细胞瘤C.神经母细胞瘤D.软骨母细胞瘤(46/2016)181.[答案]D[考点]肿瘤命名[解析]良性肿瘤命名一般原则是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恶性肿瘤则称为“癌”或“肉瘤”,但由于历史原因,少数肿瘤的命名已经约定俗成,不完全按照上述原则。

有些肿瘤的形态类似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幼稚细胞或组织,称为“母细胞瘤”,良性者如骨母细胞瘤;恶性者如神经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等。

182.检查大肠癌原癌基因RAS是否被异常激活成为癌基因,有效的检测技术是A.Western-blotB.FISHC.测序D.免疫组织化学(51/2016)182.[答案]C[考点]基因检测技术[解析]基因测序技术可通过测定基因序列,从而判断基因变化。

直接测序可检查大肠癌原癌基因RAS是否被异常激活成为癌基因。

183.下列属于原位癌的病变是A.大肠黏膜下癌B.食管黏膜下癌C.乳腺导管内癌D.胃黏膜内癌(46/2015)183.[答案]C[考点]原位癌[解析]原位癌通常用于上皮的病变,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原位癌常见于鳞状上皮或尿路上皮被覆的部位,如子宫颈、食管、皮肤、膀胱等处;也可发生于鳞状化生的黏膜表面,如鳞化的支气管黏膜。

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癌变而未侵破基底膜向间质浸润者,称为导管原位癌或导管内癌。

故本题应选C。

18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遗传性肿瘤的是A.Li-Fraumeni综合征B.纤维瘤病C.结肠腺瘤性息肉病D.神经纤维瘤病(46/2014)[考点]遗传性肿瘤[解析]遗传因素在一些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如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患者比其他人患肿瘤的机会大大增加。

下表是一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及其受累基因和相关肿瘤。

综合征受累基因相关肿瘤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视网膜母细胞瘤,骨肉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APC结直肠癌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神经纤维瘤,恶性神经鞘瘤Li-Fraumeni综合征P53肉瘤,乳腺癌,脑肿瘤,白血病着色性干皮病XPA,XPB等皮肤癌症ATM淋巴瘤,白血病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Bloom综合征BLM白血病,实体肿瘤Fanconi贫血FACC,FACA白血病Wilms瘤WT1Wilms瘤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肾细胞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MSH2等结直肠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乳腺癌BRCA1乳腺癌.卵巢癌BRCA2乳腺癌185.下列选项中,符合肿瘤间变概念的是A.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形态改变B.肿瘤细胞的去分化C.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癌前病变D.肿瘤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特性继承(47/2013)185.[答案]B[考点]肿瘤间变[解析]肿瘤间变(anaplasia)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不分化不成熟的状态,亦即肿瘤细胞的去分化。

肿瘤的转移和浸润演示文稿

肿瘤的转移和浸润演示文稿
ras基因
• 效应蛋白:IV型胶原酶、组织蛋白酶和与细胞运动相关的细
胞因子
现在是24页\一共有75页\编辑于星期日
CD44v:肿瘤转移促进基因
• CD44是广泛分布跨膜糖蛋白分子 ,能与细胞外基质中透明质酸结合、参 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 CD44V1-10,分子量约85-160KD,目前研究较多的是CD44v6。 • 其正常功能是作为受体识别透明质酸(HA)和胶原蛋白Ⅰ、Ⅳ等,主要参
Biawy报道67%舌鳞癌E-Cad表达下降。E-Cad(-)者淋
巴结转移发生率远高于E-Cad(+)者。以携带E-Cad mRNA
的质粒转染高侵袭性的癌细胞,可使其侵袭性消失。因 此认为E-Cad是一种抑制侵袭转移的因子。
然而并非所有肿瘤的转移都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
Gunji N等报道E-Cad表达与原发性胰腺癌肝转移不存在显著 关系。
• 侵入肺静脉的肿瘤细胞或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血管进 入肺静脉,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播散至全身各器官(脑、 骨、肾、肾上腺 )
现在是19页\一共有75页\编辑于星期日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体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 参与基质胶原酶的代谢,使其失活。
• 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主要在侵袭阶段。
• 还具有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
Kiss-1基因:编码产物为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源性配体,
能使胞内Ca2+浓度增加,同时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 迁移和侵袭。
现在是28页\一共有75页\编辑于星期日
(二)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

肿瘤的病理生理

肿瘤的病理生理

皮肤基底细胞癌
29
十、间叶组织肿瘤
(一)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脂肪瘤(lipoma) 2.血管瘤(hemangioma) 3.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4.平滑肌瘤(leiomyoma) 5.软骨瘤(chondroma)
脂肪瘤
30
(二)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脂肪肉瘤(liposarcoma) 2.横纹肌肉瘤 (rhabdomyosarcoma) 3.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4.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5.纤维肉瘤(fibrosarcoma) 6.骨肉瘤(osteosarcoma) 7.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维组织常有增生
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33
十一、神经外胚叶肿瘤
➢ 胚胎早期的外胚叶,有一部分发育为神经系统, 称为神经外胚叶,包括神经管和神经嵴。神经 管发育成脑、脊髓、视网膜上皮等;由神经嵴 产生神经节、施万细胞、黑色素细胞等。
➢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周围可形成纤维被膜。 ➢ 体表和体腔内肿瘤,或管道器官腔面的肿瘤常呈乳头状、息肉状或菜花状。 ➢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14
(二)肿瘤的生长特点
➢ 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生长时间可达数年、数十年。 ➢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特别是分化差的恶性肿瘤。 ➢ 影响肿瘤生长速度的因素:肿瘤细胞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生长分数
1.母细胞瘤 ;2.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 ;3.恶性……瘤 ;4.以起初描述或研究该肿瘤 的学者命名; 5.以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 ;6.……瘤病 ;7.畸胎瘤(teratoma)。

病理学癌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癌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癌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了对癌症的研究。

以下是一些癌症相关的病理学名词解释:
1. 癌症(Cancer):一种由异常细胞无限制生长和分裂而导致的疾病,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可能远处转移。

2. 肿瘤(Tumor):由异常细胞组成的可触及的肿块,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局限于原发部位,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而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3.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癌前病变阶段,异常细胞仅存在于原发部位,尚未侵袭周围组织。

4. 侵袭性癌(Invasive carcinoma):癌细胞已侵入周围正常组织,可能导致破坏和功能损害。

5. 转移(Metastasis):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跨越体液或淋巴系统进入远处器官或组织,形成继发肿瘤。

6. 间质(Stroma):肿瘤周围的结缔组织或血管等非癌细胞成分,与癌细胞形成肿瘤组织。

7. 组织学(Histology):病理学中研究组织和细胞结构的学科。

癌症的组织学研究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
和诊断。

8. 分级(Grade):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异常形态特征,将癌症分为不同级别,如低分级(良性)和高分级(恶性)。

9. 分期(Stage):根据癌症的扩散程度和侵袭范围将其分为不
同阶段。

分期有助于评估癌症的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病理学-第五章肿瘤

外生性生长(皮肤乳头状瘤)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肿瘤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 是肿瘤
的主要成分。决定肿瘤的生物学特点、是判定 起源、分类和诊断的主要依据 。
2、肿瘤间质:主要由结缔组织和血管构
成,可有淋巴管和少量神经纤维,对肿瘤实质 主要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肌纤维母细胞有限制瘤细胞运动和浸润及收缩 作用。
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细胞浆的改变:
核蛋白↑→嗜碱性 一些肿瘤细胞可产生异常分泌物或代谢
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糖原、 脂质、角质和色素等,有助于对其进行区别。
上述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细胞核的 多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形态特征,对区 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而细胞浆内的 特异性产物常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细胞来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黏液腺癌)
黑色素瘤
➢间变(anaplasia):原意是指已分化成熟细胞和 组织的退分化,返回原始的幼稚状态。因此, 间变是指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状态或异型性 明显。
➢间变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即瘤细胞 彼此大小和形状上有很大变异,有时很难确定 其组织来源。有的恶性肿瘤主要由未分化细胞 构成,称为间变性肿瘤(anaplastic tumor)。
高分化管状腺癌
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异型性(atypia):指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
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 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分化(differentiation)程度指肿瘤细胞和组
织与其来源的细胞和组织的相似程度。
异型性与分化程度关系:异型性小者, 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 大者,表示肿瘤组织(细胞)分化程度 低。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

癌细胞转移与浸润PPT课件

癌细胞转移与浸润PPT课件
• 癌细胞的生长特性:转移、浸润。 • 关系:浸润是转移的前奏,但不一定等于
转移。 • 浸润与迁移:
转移
• 概念及过程:癌细胞转移指癌细胞脱离其 原发部位,通过各种途径到不连续的靶组 织继续增殖生长,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 程。
转移
• 转移包括脱离、转运、生长三个主要环节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癌细胞脱离原 发癌群体,粘连侵袭基底膜并在周围间质 中浸润生长;与局部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 内皮细胞密切接触并穿透其管壁,或突入 腔道(浆膜腔),在血管、淋巴管内继续存 活并被转运,癌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 细胞和基底膜粘连,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 淋巴管壁,向周围间质浸润,在基底膜不 断增生。
• (1)包被基底膜
• (2)水化基底膜
细胞浸润实验
• 2、制备细胞悬液,具体细胞密度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自己摸索。 • 3、细胞接种到transwell小室中,含趋化因子的培养基加入细胞培养板中。 • 4、细胞培养12-48小时(主要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而定)。
• 5、结果统计: • (1)直接计数法: • A.用棉签擦去基质胶和上室内的细胞 • B.染色:常用染色方法有结晶紫染色、台盼兰染色、Giemsa染色、苏木精染色、伊红染色。 • C.细胞计数:选取5-10个视野计数。 • (2)间接计数法: • A.用棉签擦去基质胶和上室内的细胞 • B.细胞培养板中加入含0.5mg/ml MTT的培养基,将小室置于其中,膜浸没在培养基中,37℃
无或稀少 不见病理核分裂 缓慢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少见
不转移 不复发或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 迫或阻塞作用
恶性肿瘤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多见 可见病理核分裂 较快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常见

病理学题库:肿瘤

病理学题库:肿瘤

1原位癌的特点是(2.0分)A、无症状和体征的癌B、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C、早期浸润癌D、没有发生转移的癌E、局限于上皮层,但未突破基膜2畸胎瘤最常发生于(5.0分)A、腹膜后B、卵巢和睾丸C、脑D、腹腔E、纵隔3属于间叶性肿瘤的是(2.0分)A、淋巴瘤B、鳞状细胞癌C、动脉瘤D、腺癌E、脂肪瘤4患者,女性,40岁,发现无痛性血尿3个月。

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水草样新生物。

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2.0分)A、尿路上皮癌B、腺癌C、子宫内膜异位症D、鳞状细胞癌E、平滑肌瘤5不易发生癌转移的器官是(2.0分)A、骨B、肺C、肝D、脑E、心6肿瘤的特性取决于(2.0分)A、瘤细胞的代谢特点B、肿瘤的生长速度C、肿瘤的间质D、肿瘤的实质E、肿瘤的生长方式7日本女性患者,65岁,体检发现外周白细胞为67000/mL,且约90%白细胞都是CD4+T细胞。

以下哪种病毒可能与病人上述改变有关(2.0分)A、HIVB、EBVC、HTLV-1D、HPVE、HBV8下列哪种大体形态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0分)A、切面呈脂肪样B、伴有钙化或骨化C、质硬D、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E、囊性变9交界性肿瘤是(2.0分)A、恶性程度中等的肿瘤B、癌前病变C、良性肿瘤的局部恶变D、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E、混合性肿瘤1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2.0分)A、瘤细胞的多形性B、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C、病理性核分裂D、核浆比例异常增大E、瘤细胞核的多形性11关于肿瘤的说法,错误的是(2.0分)A、是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B、肿瘤性的增殖与机体不协调,对机体有害C、肿瘤细胞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均正常D、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E、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失去控制12下列哪项不是肿瘤(2.0分)A、混合瘤B、畸胎瘤C、动脉瘤D、白血病E、葡萄胎13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2.0分)A、浸润性生长和转移B、瘤巨细胞形成C、出血坏死D、细胞多、间质少E、核分裂象多见14与膀胱癌关系密切的致癌物是(2.0分)A、亚硝胺B、联苯胺C、氮芥D、3,4-苯并芘E、黄曲霉毒素15某女性患者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活检见病变呈乳头状结构,细胞有核构和核内假包涵体。

基础医学知识之病理学——肿瘤

基础医学知识之病理学——肿瘤

基础医学知识之病理学——肿瘤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异型性和分化程度)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恶病质)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及早浸癌和浸润癌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或凋亡不足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往往形成局部肿块。

三、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上和组织结构上,与起源组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称为异型性。

是判断肿瘤良恶的主要依据。

2.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上和功能上与起源组织的相似程度。

3.异型性与分化程度的关系:肿瘤的异型性越小,则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表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低。

四、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一)肿瘤生长1.生长速度: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2.生长方式:①膨胀性生长:大多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②浸润性生长:大多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③外生性生长:良恶肿瘤的共同生长方式(二)肿瘤扩散1.直接蔓延:瘤细胞沿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邻近器官,并继续生长。

2.转移(1)血道转移: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肝癌、肺癌和绒癌也易经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最常见侵及的是肺,其次是肝。

(2)淋巴道转移:是癌常见的转移途径。

(3)种植性转移:体腔内脏器官恶性肿瘤的细胞侵入浆膜时,瘤细胞脱落像播种一样,散落在器官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称种植性转移。

癌细胞分化程度高表明A.异型性大B.异型性小C.病理性和分裂象多D.恶性程度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肿瘤的异型性越小,则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相似,表示肿瘤的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低。

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六、癌前病变1.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经久不愈有可能转变为癌。

2.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大肠腺瘤、乳腺纤维囊性病、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皮肤慢性溃疡、黏膜白斑、肝硬化等。

肿瘤侵袭和转移

肿瘤侵袭和转移

诊断意义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 断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 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 要意义。
04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治疗策略
手术切除与放化疗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切除,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对于早期肿瘤, 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放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放化疗可 用于手术前后辅助治疗或无法手术的晚期肿瘤。
03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诊断与监 测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存在的物质,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 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发生、发展 及转移情况。
常用肿瘤标志物
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 (CA19-9)等,这些标志物在相应肿瘤中的表达水平较 高,对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特性
肿瘤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 性,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过程
肿瘤细胞在原发部位的增殖和扩散
01
肿瘤细胞通过不断的增殖和扩散,逐渐形成肿块并向周围组织
浸润。
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管和血管
02
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和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
开始向远处器官或组织扩散。
精准医疗
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精准定位肿瘤细胞,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实 现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肿瘤侵袭和转移的目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转移,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腹腔转
移等。
03
监测效果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为后续治疗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第三节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
自80年代后,提出了肿瘤转移机制的全新理论:
基因调控下多元体系肿瘤的转移是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调 节的复杂过程,通过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一 系列基因产物的参与,对肿瘤转移整个过程进行调控。
它涉及到:
肿瘤细胞遗传密码、表面结构、抗原性、侵袭力、粘附能力、 产生局部血凝因子或血管生成的能力、分泌代谢功能、肿瘤 细胞与宿主、肿瘤细胞与间质之间相互关系
用特异抗体或反义mRNA处理后,可恢复其 侵袭性。
3、肿瘤细胞E-钙粘连素基因突变——非侵袭性肿瘤变为 高侵袭性肿瘤。
(三)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
1、瘤细胞的运动: 原位运动:瘤组织侵袭时,瘤组织外层的瘤细胞向周围微环境伸出伪足 瘤细胞与靶组织接触和进入周围组织的细胞间隙时
伪足可牢固的粘附于靶组织或细胞
二、肿瘤转移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和淋巴管是其 脱离原发瘤到转移的开始阶段。
(一) 瘤细胞在脉管中的锚定粘附
少数在循环中运行并存活下来的瘤 细胞常相互集聚形成微小肿瘤栓子,当 到达特定继发脏器时肿瘤牢固地附着在 脉管内皮层。肿瘤细胞锚定粘附过程受 多种因素调节。在脉管内皮细胞表面有 选择素系列粘附因子。
肿瘤转移的研究历史
第一节 侵袭和转移的概念
癌细胞侵袭: 癌细胞离开其原瘤灶组织 侵犯了邻近组织, 并在该处继续繁殖生长, 这个过程称之为侵袭。
转移:
癌细胞由原发瘤部位脱离,侵犯周围组织, 进而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部分瘤细 胞被淋巴流、血流带到另一远离部位或器官, 在该处与宿主组织相互作用后,继续存活和 繁殖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继发瘤。
1)粘附能力:高转移瘤细胞与靶器官实质细胞粘附力>
与非靶器官实质细胞粘附力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笔记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笔记

肿瘤病理学知识点笔记一、肿瘤的概念●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因常形成局部肿块而得名1.二、肿瘤的形态●肿瘤的大体形态1.形状与生长方式,良恶性,部位及组织成分有关●深部组织和器官内的肿瘤多呈结节状、球状、椭圆形、长梭形、分叶状、哑铃状、葫芦状或囊状蟹足状或树根状等●体表和空腔器官内的肿瘤常突出于皮肤或粘膜面,呈息肉状,蕈伞状,乳头状或菜花状等●坏死区呈溃疡状2.大小相差悬殊,与肿瘤的性质,发生部位和生长时间有关●大的肿瘤多为良性●恶性肿瘤一般长得不大3.颜色与起源组织、血液供应状况有关●良性肿瘤颜色一般接近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恶性肿瘤切面多呈灰白色或灰红色,但可因其含血量的多少,有无变性、坏死、出血以及是否含有色素等,而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部分肿瘤可根据色泽大致推断为何种肿瘤4.质地一般较周围组织硬,与肿瘤的种类,肿瘤的实质和间质的多少有关●实质多于间质的一般较软,反之较硬●瘤细胞发生坏死时变软,有钙盐沉着或骨质形成时变硬5.数目●多为单发,有时为多发●恶性肿瘤多发者少见●复发的肿瘤可在局部形成多个病灶、转移性肿瘤可形成多个病灶●肿瘤的组织形态1.实质即肿瘤细胞,是构成肿瘤的主要成分●意义●根据实质的形态识别肿瘤的组织来源●根据实质的分化成熟程度和异型性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肿瘤的实质大多只有一种成份,但少数可含有两种或多种实质成分2.间质实质之间的纤维组织,血管和淋巴管,无特异性●作用●支持和营养肿瘤的实质●生长缓慢的肿瘤,间质血管较少;生长迅速者,间质血管丰富●间质中往往有或多或少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这是机体对肿瘤组织的免疫反应。

多的比少的预后好●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1.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小●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识别异型性的大小是区别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诊断良恶性肿瘤以及判断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高低的主要组织学依据●良性肿瘤,在组织结构上异型性较小●恶性肿瘤,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异型性大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瘤组织在空间排列方式上(极向、排列的结构极其与间质的关系等方面)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的差异3.肿瘤细胞的异型性●4.代谢特点与正常细胞有明显差异,可利用此特点进行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大肠癌—CEA升高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肿瘤的命名1.命名原则●原发瘤:部位+来源+性质(良恶性)2.良性肿瘤的命名●起源组织+“瘤”●有时结合一些肿瘤形态特点命名●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乳头状囊腺瘤3.恶性肿瘤的命名●上皮组织来源+“癌”●间叶组织来源+“肉瘤”●其他命名方式●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来源+“母细胞瘤”●以人名命名●采用习惯名称,以“病”或“瘤”称呼●按肿瘤细胞形态命名●转移瘤的命名●转移部位+“转移性”+原发瘤●癌症●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肿瘤的分类1.上皮组织、间叶组织、淋巴造血组织、神经组织、其他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的生长1.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能力●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单克隆增生●单个细胞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2.肿瘤生长的动力学●倍增时间: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更慢●生长分数: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S期+G2期)的细胞比例●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肿瘤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瘤生成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注意:抗癌药针对处于增殖期的细胞,高生长分数瘤对化疗敏感。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

肿瘤侵袭及转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方伟岗良性肿瘤仅在原发部位生长扩大,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不仅可以在原发部位继续生长、蔓延(直接蔓延),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是临床肿瘤病人的主要死因.一. 转移的基本概念:肿瘤转移 (tumor metastasis) 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生长部位, 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 在机体内远离原发部位的器官 / 组织继续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瘤 (转移瘤) 的过程. 在原发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原发瘤(primary tumor),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肿瘤称为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恶性肿瘤中,只有少数肿瘤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转移,如皮肤的基底细胞癌、脑的恶性胶质细胞瘤。

肿瘤演进 (progression) 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 它是指从良性肿瘤转变成恶性肿瘤所必须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综合, 至少包括: 失控性生长, 血管化, 抗药性, 浸润, 转移等. 浸润和转移是肿瘤演进的最后阶段.二. 转移的基本过程: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连续过程, 其中至少包含以下步骤: 原发部位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 穿越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壁进入管腔, 与血小板聚集或形成小瘤栓, 随血液 / 淋巴液运输到达靶器官毛细血管床, 与该部位的血管 / 淋巴管内皮细胞发生粘附, 穿越管壁和基底膜进入周围间质, 不断增殖形成转移瘤(图1).肿瘤细胞的浸润 (invasion)是指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 侵袭穿越基底膜并向周围间质浸润性生长,但尚未进入局部毛细血管 / 淋巴管的阶段,和转移是相互联系的病理过程. 浸润是转移的前提, 但不一定发生转移; 而转移必定包括浸润过程.三. 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1.淋巴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少数肉瘤如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发生淋巴道转移。

自考《病理学》题库(第五章肿瘤)

自考《病理学》题库(第五章肿瘤)

肿瘤(tumor)[1分]参考答案:间变(anaplasia)[1分]参考答案:转移(metastasis)[1分]参考答案:异型性(atypia)[1分]参考答案: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disease or precancerous lesions)[1分]参考答案:非典型性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1分]参考答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1分]参考答案:癌珠(carcinoma pearl or keratin pearl)[1分]参考答案:9.癌基因(oncogene)[1分]参考答案: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1分]参考答案: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肿瘤性生长[1分]A生长旺盛B常形成肿块C细胞分化成熟能力降低D增生过程中需致癌因素持续存在E相对无静止成长2.下列哪条是诊断恶性肿瘤最主要的依据[1分] A肿瘤边界不清B出血坏死C出现转移D切除后复发E体积较大3.淋巴结癌转移时,癌细胞首先出现在[1分]A边缘窦B髓窦C淋巴滤泡内D副皮质区E淋巴结门部4.如下是恶性肿瘤的有[1分] A神经纤维瘤B软骨肉瘤C骨瘤D尖锐湿疣E肺炎性假瘤5.以下属癌前病变的是[1分] A胃溃疡B慢性萎缩性胃炎C类癌D粘膜白斑E肝硬化6.胃粘液癌转移到卵巢称为[1分]A卵巢粘液癌B卵巢癌胃转移C胃转移性粘液癌D卵巢转移性粘液癌E胃粘液癌转移7.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如下特征[1分] A细胞体积增大B细胞核多C细胞核大D分裂像多E可见病理性核分裂8.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是[1分] A迅速增大的肿块B疼痛C细胞异性型增生D局部淋巴结肿大E恶病质9.确定癌的主要依据是[1分]A瘤组织不典型性明显B浸润性生长C老年人D有癌巢形成E转移多见10.下列哪种形态癌的可能性最大[1分] A乳头状B火山口状溃疡C菌伞状D息肉状E菜花状11.淋巴结癌转移的诊断依据是[1分] A淋巴结肿大B淋巴结质地变硬C淋巴结疼痛D淋巴结粘连明显E淋巴结内出现成团异型细胞12.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指[1分]A细胞层次增多BB.细胞异型性增生,但未累及上皮全层C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极性不丧失D细胞局限于基底膜内E不会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癌13.肺癌一般不转移至[1分]A脑B骨C心D肝E肾14.诊断腺癌的依据是[1分]A发生于腺上皮B呈结节状外观C有癌巢形成D异型性明显E有条索状,腺状排列15.下列哪种肿瘤的恶性型不能归入肉瘤[1分] A脂肪瘤B血管瘤C软骨瘤D乳头状瘤E纤维瘤16.如下哪肿瘤可分泌激素[1分]A鳞状细胞癌B粘液癌C腺癌D类癌E移行上皮癌、17.下列哪项是恶性瘤的主要特征?[1分] A瘤巨细胞形成B核分裂多见C出血坏死D浸润性生长和转移E细胞多、间质少18.含有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肿瘤称为[1分]A间叶瘤B混合瘤C畸胎瘤D错构瘤E癌肉瘤19.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要根据?[1分]A肿瘤有出血B肿瘤有坏死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D肿瘤有溃疡形成E老年人、进行性消瘦20.良、恶性瘤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1分] A切除后是否复发B肿瘤生长的快慢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D是否呈浸润性生长E用手是否可以推动21.下列哪项肿瘤是恶性瘤?[1分]A多形性腺瘤B甲状腺囊腺瘤C成肌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瘤D软骨母细胞瘤E髓母细胞瘤22.癌与肉瘤的最主要区别是[1分]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B组织来源不同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D转移的途径不同E发生的年龄不同23.Krukenberg瘤的本质是[1分] A直肠腺癌B胃粘液癌C卵巢癌D乳腺癌E肾细胞癌24.易经血道转移的肿瘤是[1分] A胃癌B绒毛膜癌C皮肤鳞状细胞癌D乳腺癌E食管癌25.下列哪种肿瘤的恶性型归入癌?[1分] A乳头状瘤B滑膜瘤C间皮瘤D血管瘤E脑膜瘤26.胃癌的晚期经血道易转移到[1分]A脑B脾C骨D肺E肝27.原位癌的概念是[1分]A没有发生转移的癌B光镜下才能见到的微小癌C无症状和体征的癌D不典型增生累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E早期浸润癌28.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愈高[1分]A恶性程度愈低B恶性程度愈高C转移愈早D临床表现出现愈早E预后愈差29.低分化肿瘤的特点是[1分]A恶性程度低B恶性程度高C对放射治疗效果差D对化疗效果差E异型性小30.属于上皮细胞源性肿瘤的是[1分] A人毛细血管瘤B脑膜瘤C乳头状瘤D畸胎瘤E神经鞘瘤31.属于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是[1分] A间皮瘤B癌肉瘤C黑色素瘤DBowen病E滑膜瘤32.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是[1分]A肉瘤样癌B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C黑色素瘤D骨软骨瘤E不成熟型(恶性)畸胎瘤33.下列哪种肿瘤的形状,癌的可能性大?[1分]A息肉状B囊状C分叶状D绒毛状E火山口状溃疡34.下列哪种形态肿瘤似恶性瘤的可能性大?[1分] A粘液变性B鱼肉状C出血、坏死D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E质硬35.良性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1分] A瘤组织中出现病理性核分裂B瘤组织结构的极性消失C瘤细胞核的多形性D瘤细胞的核浆比值增大E瘤细胞的多形性36.肿瘤的特性取决于[1分]A肿瘤的实质B肿瘤的间质C肿瘤的生长速度D瘤细胞的代谢特点E肿瘤的生长方式37.肿瘤的代谢特点是[1分]A肿瘤组织内氧化酶增多和蛋白质分解酶减少B主要是有氧氧化获取能量C蛋白质合成增强,分解减少DDNA合成增强,RNA合成减少E与正常组织的代谢相比较没有质的差别38.下列哪项属于恶性瘤?[1分]A黑色素瘤B纤维组织细胞瘤C节细胞神经瘤D神经鞘瘤E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39.肺转移性肾癌指的是[1分]A肾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B肺癌转移到肾C肾癌和肺癌互相转移D它处的癌转移到肺和肾E肾癌转移到肺40.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要依据?[1分] A多核B巨核C有病理性核分裂D核大E有核分裂41.下列哪种肿瘤最常转移到肝?[1分] A食管鳞状细胞癌B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结肠腺癌D膀胱移行细胞癌E肛管鳞状细胞癌42.肿瘤血道播散的最常见部位是[1分]A肝、肾B肝、脑C肺、脾D肝、肺E肺、脑43.肿瘤的形成是局部细胞[1分] A不典型增生所致B多克隆性增生所致C化生所致D克隆性增生所致E炎性增生所致44.下列哪项属于良性瘤?[1分] A松果体母细胞瘤B神经母细胞瘤C软骨母细胞瘤D肾母细胞瘤E胸膜一肺母细胞瘤45.下列哪项属于癌前疾病?[1分] A纤维囊性乳腺病B慢性浅表性胃炎C皮肤瘢痕D肺结核球E乳腺纤维腺瘤46.下列哪项是恶性瘤诊断的主要根据?[1分] A肿瘤切除后复发B肿瘤发生转移C肿瘤的边界不清D肿瘤的生长速度突然加快E肿瘤出血、坏死47.血道转移的确切根据是[1分]A在远隔器官形成了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B血液中发现了瘤细胞C瘤细胞栓塞于远隔器官D瘤细胞进入了静脉E瘤细胞进入了动脉48.单纯癌多生于下列哪些器官?[1分]A肝B肺C乳腺D胃E甲状腺49.关于高分化腺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1分] A癌细胞分化较好,癌巢呈腺样结构B癌巢呈实体条索状,不形成腺样结构C癌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并形成“粘液湖”D对放射治疗敏感E对化疗敏感50.关于未分化癌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1分]A由上皮发生,瘤细胞多形性显著B由上皮发生,易与肉瘤相混淆C由上皮组织发生,缺乏分化状态D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预后差E对化疗不敏感,预后差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转移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转移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转移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研究引言转移性肿瘤是指原发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经血行、淋巴道或腔内种植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的过程。

转移性肿瘤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复杂的生物学和病理学过程。

本文旨在探讨转移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转移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转移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是其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原发肿瘤一致性差异较大。

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血道转移、淋巴转移和腔内种植。

转移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一般表现为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增多、核分裂增加、细胞间质减少等,这些特点有助于鉴别转移性肿瘤与原发肿瘤。

另外,转移性肿瘤的组织学特点也常常与原发肿瘤不同。

例如,原发肺癌常转移至骨骼,骨转移病灶常表现为骨髓纤维化、骨质破坏和骨膜反应等特点,与原发肺癌的组织学特点有明显差异。

此外,转移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往往较低,与预后密切相关。

转移性肿瘤的预后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转移性肿瘤的预后往往较差,其预后与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转移性肿瘤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发肿瘤的部位、大小、分期、分化程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原发肿瘤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转移性肿瘤的预后越差。

此外,转移性肿瘤的预后还与转移的方式和部位有关。

例如,肝转移常常是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其预后较差。

而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如乳腺癌,骨转移的预后相对较好。

转移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肿瘤病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有关转移性肿瘤的预后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大量临床病例的观察和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与转移性肿瘤预后相关的病理学特征指标。

例如,有研究发现,在胃癌的转移过程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和环境质量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另外,乳腺癌的转移性病灶中,ER和PR阳性的肿瘤细胞比例与预后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在转移性肝癌中,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肝切除后预后有关。

肝切除后,分化程度较高的肝转移病灶预后相对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1
3、肿瘤血管生成调节
新生血管形成的平衡假说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2
(1) 肿瘤血管刺激因子
A.肿瘤血管形成因子(TAF)的发现
胚胎组织
移植物血管与宿主相接
成年组织 移植在角膜 血管破坏,无血管生成
肿瘤组织
宿主血管伸入肿瘤组织
18.08.2020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33
(2)基质
A.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
由多种细胞和瘤细胞产生,为细胞周边蛋白
作用:对细胞外基质起组合作用和将细胞与各种 细胞外基质连接(桥梁作用)。恶性转化的 细胞表面FN减少,容易脱离原来部位造成 浸润和转移。
肿瘤细胞表面FN功能下降的机理: 1. 局部蛋白酶降解 2. 成分改变或聚合程度改变 3. 结构异常致识别位点不同 4. 肿瘤细胞表面FN受体改变
17
B.栓桥蛋白(Thrombospondin)
p53基因表达 p53基因的丧失
+
-
栓桥蛋白 VEGF表达
抗血管生成 血管生成
C.血管抑素(Angiostatin) 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内的一个片段。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8
4. 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3
(四)间质化生 间质细胞化生: 软骨、骨和脂肪。 间质细胞也可恶变成肉瘤(癌肉瘤)。
(五)组织液 肿瘤间质常有水肿和发生粘液变性。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4
第二节 肿瘤浸润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6
Infiltration of Tumor
毛细血管芽生长
毛细血管开口端 封闭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5
VEGF及其受体在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增强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蛋白渗出,为建 立新生毛细血管网提供及基质.
与受体结合,发挥内皮细胞分裂原的活性, 诱导内皮细胞增殖.
促进蛋白水解酶,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
血管构建.
18.08.2020
(三)细胞外基质的酶解 恶性肿瘤细胞分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
肿瘤浸润外基质三步过程: 1.瘤细胞特异性受体与LM和FN结合,粘附。
2.分泌蛋白酶(原),降解外基质。
3.瘤细胞迁入外基质区。
上述过程中降解和迁移反复进行,造成浸润
1. 肿瘤细胞产生的蛋白酶作用
(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uPA受体 ↓
意义: 1. 肿瘤早期浸润标志 2. 宿主局部防御反应 3. 作为预后的指标
C.网状纤维(嗜银纤维) 由纤维母细胞产生
意义: 1. 区别淋巴瘤或未分化癌 2. 鉴别神经系统肿瘤(阴
性)和肉瘤 3. 区别原位癌或浸润癌 4. 鉴别是否血管源性肿瘤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32
血管内皮瘤的银纤维染色
•The supporting, non-neoplastic stroma:间质
- Connective tissue and blood vessels; - Supply blood; -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growth of parenchyma cells.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6
(2) 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因子
A.内皮抑素(Endostatin) 胶原蛋白18的C-末端非胶原区内的184个氨
基酸片段。 抗肿瘤机制是: ①阻止血管形成因子从肿瘤或其他细胞释放; ②中和已释放的血管形成因子; ③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形成因子的反应。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二)结缔组织
纤维: 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网状纤维 1.细胞间物质
基质: 纤维连接蛋白,粘蛋白,软骨素
基底膜: 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2.细胞成分
纤维母细胞,间充质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26
(1)纤维 A.胶原纤维
由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产生,直径为 1 - 2 μm,有明暗周期性横纹。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1
(三)肿瘤间质反应性细胞 1. 淋巴细胞:增多时预后好
从恶性肿瘤组织中分离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 为T淋巴细胞。经在体外用IL-1刺激增生和繁殖, 再回输到该患者的体内,可使病人肿瘤减小或使 病人的生存率提高。 2. 浆细胞:产生抗体,负责肿瘤体液免疫。
18.08.2020
癌组织中浸润的 淋巴细胞。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3
B.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特点
1. 来源于肿瘤细胞,无种属特异性 2. 存在于细胞浆。 3. 诱导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刺激毛细血管
形成。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4
C.肿瘤血管生成刺激因子的成分
生长因子 IL
FGF VEGF PDGF IGF EGF TGF
血管膨胀,内皮 细胞变形
迁移,造成局部浸润。 不能成立的理由: 1. 小堆恶性瘤细胞可呈明显浸润(如乳腺癌)。 2. 恶性肿瘤早期即可浸润及转移。 3. 体外无机械压力下可见瘤细胞浸润。
(二)瘤细胞迁移和化学趋化性 瘤细胞运动活跃,胞浆突
起钻入并撬开组织。 C5分解物对瘤细胞有化学趋化性。 1. 炎症区转移。 2. 动物实验证据。 骨质吸收因子有趋向作用(骨转移)。
肿瘤间质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第一临床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吕自力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1
第一节 肿瘤间质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2
•Basic components of neoplasm
•The parenchyma: 实质
- Neoplastic cells; - Determine biologic behavior;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53
MMP结构和功能特点∶ ①酶分子含有Ca2+和Zn2+,因此可被螯合剂所抑
制; ②以酶原形式出胞,需要被激活才具有蛋白溶解
活力; ③可被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 )所抑制;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54
MMP及其底物
MMP 1 MMP 2 MMP 3 MMP 7 MMP 8 MMP 9 MMP10 MMP11 MMP12 MMP13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21
血管靶向疗法
特异性地破坏已存在的血管,从而导致肿瘤坏死 血管抑素(20 g/g);内皮抑素(10 g/g) 这两种物质均为机体正常蛋白质的裂解产物,因 而不会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或耐药性,可反复使 用,而且无毒、副作用。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胶原纤维分Ⅰ、Ⅱ、Ⅲ、IV、Ⅴ五种类型
Ⅰ型见于皮肤、肌腱、骨、韧带、内脏 Ⅱ型见于软骨、椎间盘、 Ⅲ型见于皮肤、血管、内脏 IV型见于基底膜 Ⅴ型广泛分布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27
胶原纤维的结构
胶原蛋白链中,每隔2 个氨基酸,就有1个甘 氨酸(Gly-x-y)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B.层粘连蛋白(Laminin) 由上皮和内皮细胞产生,呈十字形,交叉处为
受体结合位点。主要位于癌的基底膜上。
层粘连蛋白受体 肿瘤细胞LM受体比正常细胞多,恶性比良性多
。封闭LM受体可阻断肿瘤细胞与基底膜结合。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38
2.间质中细胞成分 (1)纤维母细胞 (2) 间充质细胞:有分化潜能。 (3) 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有吞噬
28
肿瘤结缔组织增生(硬化)原因: 1. 癌细胞分泌结缔组织活性肽 2. 癌细胞合成分泌胶原 3. 原有组织的塌陷融合 4. 宿主合成,以限制肿瘤组织的扩展。 5. 肿瘤间质及边缘的肉芽样组织形成。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29
乳腺硬癌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30
B.弹力纤维 由癌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产生
纤维粘连蛋白
左上:胃高分化腺癌 左下:胃低分化腺癌 右下:肝细胞癌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35
B.粘蛋白 占细胞外基质干重30%,由多个氨基多糖链
连在核心蛋白上组成,调节水份和离子含量。
(3)基底膜 位于上皮层下,主要由Ⅳ型胶原、层粘连蛋
白和糖蛋白组成。
A. Ⅳ型胶原: 六角型网状结构,有弹性。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7
肿瘤浸润
一、定义:瘤细胞从其起源组织不断迁 移,械压力作用 2 瘤细胞迁移和化学趋化性 3 细胞外基质的酶解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8
肿瘤浸润机理
(一)机械压力作用 瘤细胞快速增生,并向周围阻力低处挤压、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3
肿瘤的组成
肿瘤的实质与间质
18.08.2020
病理教研室 吕自力
4
The contents of neoplasia supporting stroma
Blood vessels Connective tissue Lymphatics tiss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