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习镜下描述
病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背景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我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病理科的基本工作流程,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2. 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提高对疾病形态学变化的识别能力。
3. 学习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病理诊断水平。
4.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病理科基本工作流程在实习期间,我熟悉了病理科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标本接收、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
同时,了解了病理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
2. 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包括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
3. 病理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我学习了常见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如炎症、肿瘤、感染、变性、坏死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切片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学会了如何识别疾病的特点。
4. 病理诊断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病理诊断工作,学习了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观察切片,我初步掌握了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病理学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提高了病理切片观察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大量的病理切片,提高了对疾病形态学变化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病理诊断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同时,也学会了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4. 增强了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参与病理诊断工作,我初步掌握了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五、实习总结本次病理学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病理学理论知识水平,还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
病理_实习报告

病理实习报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在病理科进行实习,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病理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病理诊断的过程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
病理诊断是通过对患者的组织、细胞和体液等进行检查,从而确定疾病类型和性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病理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因为他们的诊断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其次,我在实习过程中学习了多种病理检查技术,如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这些技术是病理诊断的基础,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观察到病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在实习中,我亲自参与了这些操作,虽然起初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术,并能够独立完成各项任务。
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有机会参与了一些病理讨论和病例分析。
通过这些讨论,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病例、识别不同的疾病类型以及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这使我认识到,病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病理学的精髓。
在实习期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病理医生的责任和压力。
他们需要对每一个病例都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他们还要与临床医生、护士和其他科室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这使我认识到,病理医生是一群充满爱心和敬业精神的人,他们为患者的健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总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将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要向病理科的老师们表示感谢,是他们严谨的作风、无私的奉献和耐心的指导,使我能够在实习期间收获满满。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成为一名优秀病理医生的目标而努力。
病理切片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病理切片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2月24日实习单位:XXX医院病理科实习内容:病理切片制作及染色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对病理切片制作及染色这一技能有着较高的理论认识,但实践操作经验较少。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选择了在XXX医院病理科进行为期一天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掌握切片制作技巧。
2. 学习病理染色方法,了解不同染色剂的作用及应用。
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临床工作态度。
三、实习过程1. 病理切片制作(1)取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手术刀片取下患者组织的小块,一般厚度为2-3mm。
(2)固定:将取下的组织放入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1-2小时。
(3)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一系列浓度逐渐增高的酒精溶液中,进行脱水处理。
(4)透明化:将脱水后的组织放入透明化剂中,使组织透明化。
(5)浸蜡: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放入石蜡中,进行浸蜡处理。
(6)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放入模具中,制成切片。
2. 病理染色(1)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时间为5-1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再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时间为2-3分钟。
(2) Masson染色:将切片放入Masson染液中,染色时间为15-2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再放入伊红染液中,染色时间为2-3分钟。
(3)淀粉酶染色:将切片放入淀粉酶染液中,染色时间为30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3. 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病理切片制作及染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化、浸蜡、包埋等基本技巧,掌握了切片制作的整个流程。
同时,我也了解了不同染色剂的作用及应用,如苏木精-伊红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Masson染色可用于观察胶原纤维和肌肉纤维等,淀粉酶染色可用于检测淀粉酶活性等。
病理学实习镜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精品)

VS
详细描述
微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血小板和白细胞等 在血管内聚集形成的。微血栓形成后,会 逐渐增大并阻塞血管,导致血流中断。当 重要器官的血管被阻塞时,会导致器官功 能衰竭甚至死亡。
血管扩张与充血
总结词
血管扩张与充血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表现之一,可能导致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
详细描述
血管扩张与充血通常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的。血管扩张会导致血液淤积在血管内,增加血管内压力,导 致血液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和炎症反应。同时,血管扩张还可能影响组织的营养供应,导致组织缺血 和缺氧。
红细胞聚集
总结词
红细胞聚集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表现之一,可能导致 血流不畅和组织缺氧。
详细描述
红细胞聚集通常是由于血流缓慢或停滞引起的,聚集的红细 胞会阻塞血管,导致血流不畅。当红细胞聚集过多时,会导 致组织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进一步影响组织功能。
微血栓形成
总结词
微血栓形成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严重 病理表现,可导致血管闭塞和组织坏死 。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化验,了解血液流变 学指标、凝血功能等变化,为
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抗凝剂 、溶栓剂等,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 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如动脉狭 窄、血栓形成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
康复治疗
在治疗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康 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 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局部血液循环 障碍可分为动脉性血液循环障碍和静 脉性血液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动脉性血液循环障碍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栓塞等原因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使组织器 官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
病理科实习自我鉴定小结

病理科实习自我鉴定小结作为一名病理科的实习生,我从这段时间的实习中获益良多。
在此次实习中,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病理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主动学习病理科的相关知识,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之中。
我认真阅读了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了解了病理科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学会了正常组织和疾病组织的鉴别方法。
在实践中,我积极参与了病理标本的切割、染色和镜下观察工作,通过与医生和技师的交流和指导,逐渐提高了对病理标本的处理能力和观察技巧。
其次,在实习期间,我注重与同事和导师的合作与沟通。
我与同事们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病理科的日常工作。
我与导师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学习,就一些不明白或不熟悉的问题进行了请教和讨论,并积极接受了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这样的沟通和合作让我更好地融入病理科的团队,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再次,在实习期间,我努力培养了细致认真和耐心的工作态度。
病理科工作需要高度细心和耐心,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导致结果的错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养成了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处理标本的习惯,并且耐心地在镜下查找和比较不同的细胞结构和病变特点。
这种工作态度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性,更能培养出对病理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最后,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不仅积累了专业技能,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我学会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思维的能力。
同时,通过与各类患者接触,我培养了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审慎的职业态度,强化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的病理科实习经历充实而珍贵,不仅使我对病理科有着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更为我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病理实习报告小结

病理实习报告小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在病理科进行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小结。
首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断的一门学科,对于医生来说,掌握病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了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病理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次,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操作方法。
我参与了病理标本的取材、制片和染色等过程,掌握了病理标本的处理和观察的基本技能。
我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并且学会了如何进行细胞学检查和病理诊断。
这些技能对于我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将非常有帮助。
此外,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病理学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病理科的面积和设备配置不足,导致工作环境和条件不够理想。
同时,病理科的人员配置也不足,病理医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亟待提高。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提高病理学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我想感谢病理科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对我的实习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实习期间,他们耐心地为我解答问题,指导我进行操作,并且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总之,这次病理实习让我收获颇丰,我对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我相信这次实习将对我的未来医学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做好准备。
病理实习报告总结

病理实习报告总结病理实习报告总结病理实习报告总结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症状的特点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了解病情调查方法,提高我们诊断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得对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并加深对课本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201X年6月地点:攸县林科所三、实习方法1、外业调查本次外业调查方法包括踏查法和标准地法。
A.踏查沿着攸县林科所道路周边调查,记录观察到的病害名称、分布情况、严重程度等,结果见实习结果与分析中表一。
B.标准地用打标准地的方法调查杉木纯林的病情指数。
在杉木纯林中选5个点,每个点调查20株杉木。
调查时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即每隔一行进行调查。
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准对调查的每株树进行分级,记录每一级的株数,最后根据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该标准地的病情指数。
结果见实习结果与分析中表二。
分级标准:病情指数 = 各级的株数该级的代表数100 总株数最高级的代表数2、内业内业包括标本的识别与制作,鉴定所采集的标本,对几中严重的病害进行描述,并制作常见的病害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由于条件有限,所以该步骤省略。
四、实习结果与分析1、结果表二病情指数= 31 045 1 10 212 3 2 4 100100 4=27.252、重要病害的描述1. 杉木炭疽病症状:发病时,叶尖变褐枯死或叶上出现不规则黑褐斑。
病害扩展,使针叶完全枯死,并延及幼茎。
通常枝梢顶芽以下10厘米左右的茎叶发病,此现象称为颈枯或卡“脖子”。
秋季,杉木由于生理原因引起新梢黄化,易感染炭疽病。
在枯死不久的针叶上下叶面上,可见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以叶背面气孔带上为多。
湿度大时,在小黑点上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堆。
医学病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对病理学的临床应用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对医学事业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二、实习内容1. 病理基础知识学习实习期间,我重点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细胞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诊断学等。
通过学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疾病诊断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病理诊断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大量的病理诊断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观察病理切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病理变化,如炎症、肿瘤、变性等。
(2)病理报告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病理报告的撰写工作,学会了如何根据病理切片结果,准确、简洁地描述病理变化,并提出诊断意见。
(3)病理讨论: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加了病理讨论会,学习了如何与其他医生、技师等交流,共同探讨病理诊断问题。
3. 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在实习期间,我还接受了实验室操作技能培训,包括:(1)染色技术:学习了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性红染色等染色技术,掌握了染色操作方法。
(2)制片技术: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备、封片等制片技术。
(3)显微镜操作: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观察病理切片的技巧。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其他医生、技师等共同协作,共同完成病理诊断任务。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病理诊断工作要求严谨细致,通过实习,我逐渐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
4. 增进了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在实习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对医学事业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四、实习总结这次病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1.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自己的病理诊断水平。
实习小结病理报告

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生,我有幸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在病理科主任和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参与了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操作等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病理诊断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病理诊断工作,学习了如何观察、描述和分析病理切片。
在病理科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各种病理切片中的病变组织,并了解其病理学特征。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与临床医生沟通,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2. 病理技术操作在病理技术操作方面,我学习了组织取材、固定、切片、染色等基本操作。
通过实践,我掌握了病理切片制作的流程,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此外,我还学习了免疫组化、特殊染色等高级技术,为病理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 病理资料管理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病理资料的管理方法。
这包括病理切片的保存、病理报告的整理和归档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病理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病理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操作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病理切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临床医生、病理科老师和其他实习生进行有效沟通。
这使我更加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3.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在病理科老师的熏陶下,我明白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实习体会1.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密不可分。
2.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在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操作中至关重要。
3.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主编宋宝萍路建平宋伯根主审朱广杰总论1、心肌褐色萎缩:心肌纤维较正常细窄,核相对较大,但肌原纤维及横纹尚清楚。
图片右侧为正常心肌组织。
(提示:由于心肌纤维变细而紧凑,在相同大小的视野中,心肌细胞的数目显得较正常心肌组织多)。
2、心肌褐色萎缩(高倍):高倍下,在心肌细胞核两端见有折光性较强的棕褐色细颗粒,为脂褐素。
3、肾曲管上皮细胞水肿(颗粒变性):肾曲管上皮(主要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胞浆内布满伊红色的细颗粒。
(提示:由于颗粒细小而颗粒感不强,胞浆呈云雾状,颗粒的实质是肿胀的线粒体)部分细胞浆可崩溃脱落至曲管腔。
4、肝细胞水肿(水样变性,气球样变):肝细胞肿胀,胞浆淡染而呈疏网状,隐约可见空泡。
有时肝细胞明显肿胀,呈气球样,故也称气球样变。
(提示:肝细胞水肿时,由于胞浆淡染显得疏空,粗看与脂肪变性有些相象。
不同的是前者胞浆虽淡,但还呈疏网状,胞核位于中间,后者胞浆完全透亮呈空泡,核被脂滴挤到一边。
参见肝细胞脂肪变性)。
5、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浆内出现多数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提示:空泡是由于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而成的,在冰冻切片,脂溶性染料可使之着色)空泡大小不等,空泡较大时,核被挤在一边。
肝窦明显受压,上述变化以小叶中央区为甚。
6、肝细胞脂肪变性(苏丹III染色):肝细胞中脂滴被染成桔红色。
7、脾包膜玻璃样变: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使脾包膜增厚,纤维组织退变。
使胶原纤维肿胀并互相融合成均匀一致的伊红色条片状结构,失去纤维组织结构,仅残存极少量的纤维细胞。
8、脾包膜玻璃样变性(高倍):高倍示胶原肿胀崩解,呈均质伊红色一片。
纤维组织结构消失。
9、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图中见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管壁结构消失,呈均质伊红色。
肾小球硬化10、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 (坏死):图中见血管壁结构消失,可见强嗜酸性红染的细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状似纤维素。
病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病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前言
本次病理学专业实是我大学期间参加的第一次实践。
在这次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病理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内容
本次实的主要内容是参观病理学实验室和实际操作。
在实验室中,我研究了病理学诊断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组织切片制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亲手操作了组织切片制备和HE染色,并通过实际操作深刻理解了理论知识。
收获与感悟
通过本次实,我对病理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了解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了病理学诊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且在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此外,我还深深地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的细节。
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病理学专业人才。
结语
本次病理学专业实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
我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病理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相信这次实习对我的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实习镜下-淋巴造血课件

0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需要骨髓穿刺和组织活检,通 过病理学检查确定造血细胞的异常特征和数量,为后续治 疗提供依据。
其他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点
其他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骨髓增殖性 疾病、血管性肿瘤等,它们的病理学特点各不相同。
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功能缺陷引 起的疾病,其病理学特点是免疫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 常。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组以骨髓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 的疾病,包括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 血小板增多症等,它们的病理学特点是骨髓细胞数量增 多和形态变异。血管性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 的肿瘤,包括血管瘤、血管肉瘤等,它们的病理学特点 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和肿瘤形成。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放疗与化疗
放疗与化疗的原则
放疗与化疗的注意事项
放疗和化疗是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重要 治疗手段,通过消灭癌细胞、抑制肿瘤 生长、缓解症状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
放疗与化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正常 组织和器官,减少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同时注意患者的营养和免疫力支持。
放疗与化疗的方法
放疗包括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化疗则是通 过全身或局部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根据不同 的疾病类型和分期,选择不同的放疗与化疗 方案。
记录与总结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总结归纳镜下观察的经验和技巧 。
03
淋巴造血系统常见疾病病理学特点
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学特 点是肿瘤细胞在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异常增生 ,导致淋巴结肿大、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常。
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在病理学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如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 瘤等,它们的组织形态、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和遗 传学特征各不相同。
动物病理解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动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剖技能,掌握常见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培养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兽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2023年10月25日三、实习地点XX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病理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动物解剖技术训练- 学习并掌握动物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动物尸体处理、皮肤切开、肌肉剥离、内脏暴露等。
- 实践操作解剖了多种动物,如鸡、鸭、猪、羊等,了解其内部结构。
2. 病理学基本操作- 学习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等。
- 实践操作病理切片的制作,观察切片的显微镜下形态。
3. 常见动物疾病病理变化观察- 学习并识别常见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肺炎、肿瘤等。
-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识别病变组织、器官,分析病因和病理过程。
五、实习过程及心得1. 动物解剖技术训练-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学习了动物解剖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皮肤切开、肌肉剥离、内脏暴露等技巧。
-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内脏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为后续病理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2. 病理学基本操作- 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等。
-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切片制作的各个环节,确保了切片质量。
- 观察切片时,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为病理诊断提供了依据。
3. 常见动物疾病病理变化观察-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我们学习了常见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肺炎、肿瘤等。
- 实习老师详细讲解了各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和病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病变组织,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动物病理解剖实习,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详细内容

病理组织学实?习图谱主编宋宝萍路建平宋伯根主审朱广杰总论1、心肌褐色萎缩?:心肌纤维较正常细窄,核相对较大,但肌原纤维及横纹尚清楚。
图片右侧为正常心肌组织。
(提示:由于心肌纤维变细而紧凑,在相同大小的视野中,心肌细胞的数目显得较正常心肌组织多)。
2、心肌褐色萎缩(高倍):高倍下,在心肌细胞核两端见有折光性较强的棕褐色细颗粒,为脂褐素。
3、肾曲管上皮细胞水肿(颗粒变性):肾曲管上皮(主要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变窄,胞浆内布满伊红色的细颗粒。
(提示:由于颗粒细小而颗粒感不强,胞浆呈云雾状,颗粒的实质是肿胀的线粒体)部分细胞浆可崩溃脱落至曲管腔。
4、肝细胞水肿(水样变性,气球样变):肝细胞肿胀,胞浆淡染而呈疏网状,隐约可见空泡。
有时肝细胞明显肿胀,呈气球样,故也称气球样变。
(提示:肝细胞水肿时,由于胞浆淡染显得疏空,粗看与脂肪变性有些相象。
不同的是前者胞浆虽淡,但还呈疏网状,胞核位于中间,后者胞浆完全透亮呈空泡,核被脂滴挤到一边。
参见肝细胞脂肪变性)。
5、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肝细胞浆内出现多数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提示:空泡是由于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去而成的,在冰冻切片,脂溶性染料可使之着色)空泡大小不等,空泡较大时,核被挤在一边。
肝窦明显受压,上述变化以小叶中央区为甚。
6、肝细胞脂肪变性(苏丹III染色):肝细胞中脂滴被染成桔红色。
7、脾包膜玻璃样变:纤维组织大量增生使脾包膜增厚,纤维组织退变。
使胶原纤维肿胀并互相融合成均匀一致的伊红色条片状结构,失去纤维组织结构,仅残存极少量的纤维细胞。
8、脾包膜玻璃样变性(高倍):高倍示胶原肿胀崩解,呈均质伊红色一片。
纤维组织结构消失。
9、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图中见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管壁结构消失,呈均质伊红色。
病理实习镜下描述

肝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小不等,肝窦扭曲、狭窄、闭塞;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部分细胞呈球状增大,胞浆透明呈空泡状,为气球样变;2.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大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致肝索拥挤、紊乱,肝窦扭曲、狭窄甚至消失;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向一侧;3.肝细胞坏死: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或毛细血管内有黄褐色胆色素颗粒或团块,有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核:固缩、碎裂、溶解;4.慢性肝淤血:肝脏正常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中央区大量红细胞淤积;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该区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5.肝细胞性肝癌:癌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梁柱或片巢状,其间有扩张的血窦或毛细血管;6.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严重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血,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并出现吞噬现象;残留的肝细胞无再生;小叶内及汇管区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7.门脉性肝硬化:肝脏正常小叶结构消失,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肝小叶内肝细胞出现胞浆疏松化、脂肪变性,甚至小灶性坏死;纤维组织内可见增生的小胆管及淋巴细胞浸润;8.坏死后性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呈灶状、带状;在大结节内有的可见几个完整的肝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可见胆色素沉着,肝细胞再生明显;增生的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宽且薄厚不均,其中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较显著;肺9.慢性肺淤血:肺组织呈弥漫一致性实变;肺泡壁和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有蛋白水肿液、红细胞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心衰细胞;10.肺出血性梗死:肺组织内可见楔形实性病灶;病灶内肺组织坏死有出血;坏死灶内肺泡壁轮廓尚保存;非梗死区有肺淤血样改变;11.大叶性肺炎红肝变: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12.大叶性肺炎灰肝变:肺泡腔内红细胞裂解,内见大量纤维蛋白,呈丝网状,可见炎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13.硅肺硅沉着病:1硅结节:早期为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而成,以后可发生纤维化和透明变性;2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14.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肺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及一些红细胞、脱落的肺上皮细胞;15.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浆少或无,细胞一端稍尖,似燕麦,故也称燕麦细胞癌;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无核仁或少见,核分裂易见;16.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散在许多孤立的、大小比较一致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由内向外观察其成分依次为:1中央为粉红染无结构干酪样坏死;2外围以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3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及不等量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脑17.结核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主要为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可见多个散在或集中的结核结节;18.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散在、较小的筛网状软化灶,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套;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周围被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环绕,称为卫星现象;被小胶质细胞吞噬,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小血管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结节;19.化脓性脑膜炎:软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等;脑实质内小血管周围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脑皮质有轻度水肿和神经元变性;肠20.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粘膜坏死,阑尾壁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阑尾腔内可见粉染絮状的坏死物及脓性渗出物,阑尾壁增厚、充血、水肿;肌层内可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21.大肠息肉样腺瘤:肿瘤主要由大量增生的腺体构成,腺体大小不等,排列紊乱;细胞为高柱状,多为杯状细胞样,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细胞及核的形态、大小较为一致;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少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22.肠腺癌:左侧为正常肠壁,右侧正常结构被癌组织取代;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整的肠管样,并侵及粘膜下层,基层,神识浆膜层;癌细胞多成柱状或立方状,细胞及核大小不一,核大深染;并可见较多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像;23.肠伤寒:肠粘膜孤立或集合淋巴小结被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取代;在大量增生的巨噬细胞中,有扩张的毛细血管、淋巴细胞、渗出的纤维素、浆细胞、红细胞及细胞碎片;增生的巨噬细胞体积大,形状不一,胞浆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可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或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伤寒性肉芽肿;24.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处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表浅黏膜坏死,表面有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坏死物、红细胞和细菌等组成的假膜;又称假膜性炎;脾25.脾贫血性梗死:左侧为梗死区,梗死灶内组织已坏死,呈粉红色细颗粒状,交界处可见炎性充血出血带,并见炎细胞浸润;胃26.印戒细胞癌:无腺腔形成,癌细胞分散存在,以细胞内粘液为主;因胞浆内产生的黏液将胞核挤压于癌细胞胞浆一侧,形成印戒状,称印戒细胞;27.慢性胃溃疡:溃疡处正常胃粘膜结构消失,自表层向深部可见到四层结构:1渗出层:由不等的急性炎性渗出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和纤维素样坏死构成凝固性坏死物质;3肉芽组织层: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构成;4瘢痕层:纤维性瘢痕组织内可见管壁增厚的小动脉;溃疡周边黏膜组织可见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粘膜肌层与粘膜的粘连;28.胃癌:癌组织浸润性生长至肌层,细胞多形性、层次增多,深染,可见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生殖29.子宫平滑肌瘤:瘤组织由形态一致的长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纵横交错状,有时呈栅栏状排列;核呈长杆状,两侧略钝圆,胞浆红染;瘤细胞及核的大小、形态较一致,间质为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和血管;30.乳腺纤维腺瘤:主要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体组成;腺体大小不等,有的被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挤压呈裂隙状;增生的先上皮细胞形态大小较一致;腺体周围间质较疏松;瘤组织的一侧可见纤维组织形成的包膜;31.浆液性囊腺瘤:囊壁和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浆液性囊壁被覆立方或矮柱状上皮,胞浆红染;上皮表面可见纤毛;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无核分裂像;局部上皮呈乳头样结构;32.粘液性囊腺瘤:囊壁内表面被覆单层高柱状瘤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丰富、淡染,含清凉黏液;瘤细胞大小、形态比较一致,无核分裂像;33.葡萄胎:绒毛间质高度水肿,疏松淡染;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被覆绒毛表面的两种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34.绒毛膜癌:有两种瘤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呈圆形、多边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淡染,核圆形、空泡状;合体滋养层样癌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胞浆丰富、红染,核浓染、形状不规则;35.乳腺癌:癌组织分布于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小叶结构被破坏,取而代之大量条索状的癌细胞,癌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增大,可见丰富的病理性核分裂像;其他36.肉芽组织:表面一层为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下方为肉芽组织,最深层为瘢痕组织;肉芽组织中含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数量多,管腔狭窄;血管之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核椭圆形、染色浅淡,有的可见核仁,可见各种炎细胞;37.瘢痕疙瘩:可见皮下纤维组织增生,排列紊乱,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变粗并且相互融合,排列成均质的梁状或片状,染成深粉色的纤维即玻璃样变性;38.淋巴结转移癌:正常淋巴结结构被破坏,被大量癌细胞代替,组织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丰富的核分裂和病理性核分裂;39.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构被破坏,代之以大量不等的结核结节;结核结节中央为大片的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肿瘤40.皮肤乳头状瘤:表面鳞状上皮呈乳头状生长,癌细胞分化较好;乳头中心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41.鳞状细胞癌:镜下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癌细胞团癌巢,与周围结缔组织间质界限清楚,并浸润至深层组织;分化好的鳞癌癌巢由外向内与正常鳞状上皮相似,癌巢中心可见角化珠;有出可见细胞间桥;分化差的癌巢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细胞异型性明显;间质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42.涎腺多形性腺瘤:由腺上皮细胞构成的腺管及由肌上皮构成的瘤细胞呈团片或条索状,可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及角化;染色较淡的是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43.纤维瘤:癌细胞纵横交错排列;癌细胞与正常纤维细胞相似,呈梭形,细胞及核的大小、形态较一致;44.纤维肉瘤:肉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纤维组织界限不清;瘤细胞多为梭形,排列成束状或旋涡状;核圆形或不整形,核大且大小不一,核分裂像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45.霍奇金病: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代之以不等量的瘤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瘤细胞主要有R-S细胞、霍奇金细胞;R-S细胞为双核或多核巨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大核仁居中;双核排列、形态相似,称为镜影细胞;霍奇金细胞为单核瘤巨细胞;46.毛细血管瘤:瘤组织由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毛细血管构成,腔小、壁薄,有的尚无管腔形成,而由增生肥大的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及核的大小、形态较一致,间质疏松;心血管47.混合血栓:管腔被血栓堵塞,血栓由淡粉色梁状血小板和小梁之间的深红色丝状纤维构成,梁网之间由大量的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48.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外膜表面有粉染的分枝状、空网状渗出的纤维素,其间有少量白细胞,心外膜下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49.风湿性心肌炎:间质尤其是血管旁见一些梭形细胞团,为Aschoff小体;50.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内见有较大赘生物,由大量粉染的血小板梁构成,混有浅蓝色的细菌团和炎性细胞,底部深蓝色为钙化;51.主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下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为脂纹;内膜表面为纤维帽,下方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为纤维斑块;表面为玻璃样变性的纤维组织帽,下方淡染区内有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及钙化,中膜受压萎缩变薄,为粥样斑块;泌尿52.肾水样变性:病变主要分布于皮质区的近曲小管处,近曲小管增粗,上皮细胞肿大并突向管腔,致管腔狭窄而不规则;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透亮,胞核改变不明显;53.肾脓肿:脓肿处肾组织坏死,见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中心见少量的细菌菌团;脓肿灶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有纤维素形成的囊壁包裹;脓肿周围肾间质充血水肿;54.细动脉硬化肾:肾小球入球动脉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小叶间动脉纤维增多,壁厚腔窄;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性,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被纤维组织代替;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可见蛋白管型;55.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增大,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凸向肾小球囊腔形成新月;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可见蛋白管型;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56.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体积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形,管腔可见多种管型;肾间质充血水肿,并有少量炎细胞浸润;57.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皮质内大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及透明变性;部分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增生明显,并见多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58.慢性肾盂肾炎:肾组织内出现分布不规则的间质纤维化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病灶;部分肾小管萎缩、消失,部分肾小管扩张,管腔内有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似甲状腺滤泡;。
病理检验实习报告个人

病理检验实习报告个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在病理检验科进行实习。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病理检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首先,通过这段实习,我对病理检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各种病理标本的接收、制备和检测工作。
我了解到病理检验不仅包括形态学检验,还包括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这些技术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认识到病理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也意识到病理检验工作的严谨性和细致性。
其次,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实践操作技能。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病理标本的取材、切片制作、染色等基本操作。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能识别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
此外,我还参与了病理检验报告的撰写,学会了如何准确、清晰地描述病理检查结果。
这些实践技能的掌握,使我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技巧。
病理检验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和健康,因此在与患者交流时,我学会了倾听、关心和尊重。
同时,我还学会了与医生合作,提供准确的病理检验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实习期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病理检验工作的严谨性和细致性。
每一个病理标本都可能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我们不能有任何马虎和懈怠。
在实习过程中,我明白了细致观察、认真操作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病理检验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总之,这段病理检验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不仅对病理检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还学会了与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技巧。
我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将对我的未来临床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病理检验医生而努力。
病理切片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病理切片实习,我了解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了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技能,为今后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三、实习内容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组织取材:从病变部位或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下组织,通常为石蜡切片。
(2)固定:将取下的组织用固定液(如10%福尔马林)固定,防止组织腐败。
(3)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中,使组织中的水分逐渐被乙醇取代。
(4)透明:将组织放入二甲苯中,使组织透明,便于切片。
(5)包埋: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其凝固,形成石蜡块。
(6)切片:将石蜡块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5微米。
(7)脱蜡:将切片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中,使切片上的石蜡溶解。
(8)水化:将切片放入水中,使切片逐渐恢复组织结构。
(9)染色:将切片放入染液中,如苏木素-伊红(H-E)染色,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
(10)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封入载玻片上,以便观察。
2. 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1)肉眼观察:观察切片的厚度、染色情况、组织结构等。
(2)显微镜观察: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病变等。
(3)图像采集:使用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将观察到的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保存。
3. 实习案例分析本次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多种病理切片,以下为其中一种案例:病例:男性,45岁,胃部不适,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粗糙,疑似胃癌。
病理切片观察:(1)肉眼观察:切片厚度均匀,染色良好,组织结构清晰。
(2)显微镜观察:可见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大,部分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疑似胃癌。
(3)图像采集:使用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将观察到的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保存。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病理切片实习,我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和观察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切片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病理剖检实习报告

病理剖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病理剖检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普遍开展了病理剖检实习课程。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病理剖检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得,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参加了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病理剖检的基本知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病理切片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病理实验室,了解了病理剖检的操作流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参与了病理剖检的操作,对病变组织进行了取材、切片、染色等步骤。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阅读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病理变化。
3. 实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在取材过程中,有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病变组织;在切片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切片质量不佳的问题。
针对这些困难,我们积极向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病理剖检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病理剖检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学会了如何阅读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病理变化。
这为我们今后从事医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习反思回顾实习过程,我们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团队协作,学会与同事沟通交流,为共同提高病理剖检技能而努力。
四、总结病理剖检实习使我们亲身体验了医学实践的魅力,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病理剖检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医学工作中,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病理实习大体描述

65. 胫骨结核:胫骨干骺端切面中央可见一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区,呈椭圆形,边缘不整,与周围组织有纤维组织分隔。病灶破坏一侧骨皮质,形成窦道,部分坏死已流出。
26. 局灶型肺结核:肺尖部可见直径约为1cm的圆形灰白色病灶,有处已钙化。病灶干燥,境界清楚,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
27. 浸润性肺结核:肺上叶的上部靠近胸膜处有一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病灶,大小约为2×1.5,中央坏死脱落,周围边界模糊,有小的炎性渗出病灶。
28.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肺切面上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形状不一的空洞,空洞壁厚薄不均,壁粗糙,并附着有干酪样坏死物。空洞之间肺组织有处可见干酪样坏死灶,肺内纤维组织增生,胸膜增厚。
75. 弥漫浸润型胃癌(革囊胃):正常胃黏膜皱襞消失,代之以灰白色、弥漫增厚变硬的癌组织。切面灰白色癌组织侵入肌层达到浆膜下。浆膜明显增厚。由于胃壁弥漫性增厚变硬,故称为革囊胃。
76. 胃癌(巨块型):胃壁内可见一较大肿物,肿物向胃内凸起。
77. 胃癌(溃疡型):肿瘤发生于胃小弯幽门处,向壁内生长溃疡中心凹陷,边缘隆起,呈火山口状。并有出血坏死。
4. 肝脓肿:切面边缘锐利,可见直径为6cm的脓肿,中心见黄白色脓性渗出物,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脓肿壁,呈灰白色。
5. 阿米巴肝脓肿(肝液化性坏死):肝脏体积增大,表面呈结节状,切面见肝内有一个较大囊腔。腔内可见破絮状坏死组织,囊内壁不光滑。
6. 急性重型肝炎:肝脏体积显著减小,质量减轻,质较软,被摸皱缩。切面黄色或红褐色。有处呈不规则的红黄相间的斑纹状,肝大体结构模糊不清。
14. 肺出血性梗死:肺脏可见楔形、暗红色的实性病灶。底部靠近胸膜,尖段指向肺门,边界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小不等,肝窦扭曲、狭窄、闭塞。
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部分细胞呈球状增大,胞浆透明呈空泡状,为气球样变。
2.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大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致肝索拥挤、紊乱,肝窦扭曲、狭窄甚至消失。
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得圆形空泡,边缘清楚;有得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3.肝细胞坏死: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或毛细血管内有黄褐色胆色素颗粒或团块,有得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核:固缩、碎裂、溶解。
4.慢性肝淤血:肝脏正常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中央区大量红细胞淤积。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该区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小叶周边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得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得脂肪空泡。
5.肝细胞性肝癌:癌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梁柱或片巢状,其间有扩张得血窦或毛细血管。
6.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严重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血,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并出现吞噬现象。
残留得肝细胞无再生。
小叶内及汇管区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得炎细胞浸润。
7.门脉性肝硬化:肝脏正常小叶结构消失,增生得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得圆形、椭圆形得肝细胞团,即假小叶。
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肝小叶内肝细胞出现胞浆疏松化、脂肪变性,甚至小灶性坏死。
纤维组织内可见增生得小胆管及淋巴细胞浸润。
8.坏死后性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假小叶呈灶状、带状。
在大结节内有得可见几个完整得肝小叶。
假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可见胆色素沉着,肝细胞再生明显。
增生得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宽且薄厚不均,其中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较显著。
肺9.慢性肺淤血:肺组织呈弥漫一致性实变。
肺泡壁与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宽,肺泡腔内有蛋白水肿液、红细胞与吞噬含铁血黄素得巨噬细胞(心衰细胞)。
10.肺出血性梗死:肺组织内可见楔形实性病灶。
病灶内肺组织坏死有出血。
坏死灶内肺泡壁轮廓尚保存。
非梗死区有肺淤血样改变。
11.大叶性肺炎(红肝变):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12.大叶性肺炎(灰肝变):肺泡腔内红细胞裂解,内见大量纤维蛋白,呈丝网状,可见炎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13.硅肺(硅沉着病):(1)硅结节:早期为吞噬硅尘得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而成,以后可发生纤维化与透明变性。
(2)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4.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脱落。
肺泡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及一些红细胞、脱落得肺上皮细胞。
15.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浆少或无,细胞一端稍尖,似燕麦,故也称燕麦细胞癌。
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无核仁或少见,核分裂易见。
16.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散在许多孤立得、大小比较一致得、境界清楚得结节状病灶,由内向外观察其成分依次为:(1)中央为粉红染无结构干酪样坏死。
(2)外围以上皮样细胞与朗汉斯巨细胞。
(3)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及不等量得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
脑17.结核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主要为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可见多个散在或集中得结核结节。
18.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散在、较小得筛网状软化灶,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套。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周围被增生得少突胶质细胞环绕,称为卫星现象;被小胶质细胞吞噬,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小血管或坏死得神经细胞附近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结节。
19.化脓性脑膜炎:软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等。
脑实质内小血管周围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脑皮质有轻度水肿与神经元变性。
肠20.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粘膜坏死,阑尾壁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
阑尾腔内可见粉染絮状得坏死物及脓性渗出物,阑尾壁增厚、充血、水肿。
肌层内可见大量得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21.大肠息肉样腺瘤:肿瘤主要由大量增生得腺体构成,腺体大小不等,排列紊乱。
细胞为高柱状,多为杯状细胞样,细胞核位于基底部。
细胞及核得形态、大小较为一致。
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并有少量得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22.肠腺癌:左侧为正常肠壁,右侧正常结构被癌组织取代。
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态不整得肠管样,并侵及粘膜下层,基层,神识浆膜层。
癌细胞多成柱状或立方状,细胞及核大小不一,核大深染。
并可见较多核分裂与病理性核分裂像。
23.肠伤寒:肠粘膜孤立或集合淋巴小结被大量增生得巨噬细胞取代。
在大量增生得巨噬细胞中,有扩张得毛细血管、淋巴细胞、渗出得纤维素、浆细胞、红细胞及细胞碎片。
增生得巨噬细胞体积大,形状不一,胞浆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可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或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
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伤寒性肉芽肿。
24.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处黏膜充血、水肿、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
表浅黏膜坏死,表面有渗出得纤维素与中性粒细胞、坏死物、红细胞与细菌等组成得假膜。
又称假膜性炎。
脾25.脾贫血性梗死:左侧为梗死区,梗死灶内组织已坏死,呈粉红色细颗粒状,交界处可见炎性充血出血带,并见炎细胞浸润。
胃26.印戒细胞癌:无腺腔形成,癌细胞分散存在,以细胞内粘液为主。
因胞浆内产生得黏液将胞核挤压于癌细胞胞浆一侧,形成印戒状,称印戒细胞。
27.慢性胃溃疡:溃疡处正常胃粘膜结构消失,自表层向深部可见到四层结构:(1)渗出层:由不等得急性炎性渗出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得细胞、组织碎片与纤维素样坏死构成凝固性坏死物质;(3)肉芽组织层:由新生得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与炎细胞构成;(4)瘢痕层:纤维性瘢痕组织内可见管壁增厚得小动脉。
溃疡周边黏膜组织可见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及粘膜肌层与粘膜得粘连。
28.胃癌:癌组织浸润性生长至肌层,细胞多形性、层次增多,深染,可见核分裂与病理性核分裂。
生殖29.子宫平滑肌瘤:瘤组织由形态一致得长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纵横交错状,有时呈栅栏状排列。
核呈长杆状,两侧略钝圆,胞浆红染。
瘤细胞及核得大小、形态较一致,间质为多少不等得纤维组织与血管。
30.乳腺纤维腺瘤:主要由增生得纤维组织与腺体组成。
腺体大小不等,有得被周围增生得纤维组织挤压呈裂隙状。
增生得先上皮细胞形态大小较一致。
腺体周围间质较疏松。
瘤组织得一侧可见纤维组织形成得包膜。
31.浆液性囊腺瘤:囊壁与乳头间质均由含血管得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浆液性囊壁被覆立方或矮柱状上皮,胞浆红染。
上皮表面可见纤毛。
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整齐,无核分裂像。
局部上皮呈乳头样结构。
32.粘液性囊腺瘤:囊壁内表面被覆单层高柱状瘤细胞,核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丰富、淡染,含清凉黏液。
瘤细胞大小、形态比较一致,无核分裂像。
33.葡萄胎:绒毛间质高度水肿,疏松淡染。
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
被覆绒毛表面得两种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得增生。
34.绒毛膜癌:有两种瘤细胞,细胞滋养层细胞呈圆形、多边形,细胞界限清楚,胞浆淡染,核圆形、空泡状;合体滋养层样癌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胞浆丰富、红染,核浓染、形状不规则。
35.乳腺癌:癌组织分布于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小叶结构被破坏,取而代之大量条索状得癌细胞,癌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仁明显,核浆比例增大,可见丰富得病理性核分裂像。
其她36.肉芽组织:表面一层为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下方为肉芽组织,最深层为瘢痕组织。
肉芽组织中含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数量多,管腔狭窄;血管之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胞浆丰富,核椭圆形、染色浅淡,有得可见核仁,可见各种炎细胞。
37.瘢痕疙瘩:可见皮下纤维组织增生,排列紊乱,纤维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多变粗并且相互融合,排列成均质得梁状或片状,染成深粉色得纤维即玻璃样变性。
38.淋巴结转移癌:正常淋巴结结构被破坏,被大量癌细胞代替,组织与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丰富得核分裂与病理性核分裂。
39.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构被破坏,代之以大量不等得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中央为大片得干酪样坏死,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
肿瘤40.皮肤乳头状瘤:表面鳞状上皮呈乳头状生长,癌细胞分化较好。
乳头中心为纤维结缔组织与血管。
41.鳞状细胞癌:镜下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得癌细胞团(癌巢),与周围结缔组织间质界限清楚,并浸润至深层组织。
分化好得鳞癌癌巢由外向内与正常鳞状上皮相似,癌巢中心可见角化珠。
有出可见细胞间桥。
分化差得癌巢无角化珠及细胞间桥,细胞异型性明显。
间质可见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等。
42.涎腺多形性腺瘤:由腺上皮细胞构成得腺管及由肌上皮构成得瘤细胞呈团片或条索状,可伴有鳞状上皮化生及角化。
染色较淡得就是黏液样组织与软骨样组织。
43.纤维瘤:癌细胞纵横交错排列。
癌细胞与正常纤维细胞相似,呈梭形,细胞及核得大小、形态较一致。
44.纤维肉瘤:肉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纤维组织界限不清。
瘤细胞多为梭形,排列成束状或旋涡状。
核圆形或不整形,核大且大小不一,核分裂像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45.霍奇金病: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代之以不等量得瘤细胞以及淋巴细胞为主得炎症细胞。
瘤细胞主要有R-S细胞、霍奇金细胞。
R-S细胞为双核或多核巨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大核仁居中。
双核排列、形态相似,称为镜影细胞。
霍奇金细胞为单核瘤巨细胞。
46.毛细血管瘤:瘤组织由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得毛细血管构成,腔小、壁薄,有得尚无管腔形成,而由增生肥大得血管内皮细胞构成。
瘤细胞及核得大小、形态较一致,间质疏松。
心血管47.混合血栓:管腔被血栓堵塞,血栓由淡粉色梁状血小板与小梁之间得深红色丝状纤维构成,梁网之间由大量得红细胞与少量白细胞。
48.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外膜表面有粉染得分枝状、空网状渗出得纤维素,其间有少量白细胞,心外膜下血管扩张充血,炎细胞浸润。
49.风湿性心肌炎:间质尤其就是血管旁见一些梭形细胞团,为Aschoff小体。
50.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内见有较大赘生物,由大量粉染得血小板梁构成,混有浅蓝色得细菌团与炎性细胞,底部深蓝色为钙化。
51.主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下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为脂纹;内膜表面为纤维帽,下方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为纤维斑块;表面为玻璃样变性得纤维组织帽,下方淡染区内有坏死物、胆固醇结晶及钙化,中膜受压萎缩变薄,为粥样斑块。
泌尿52.肾水样变性:病变主要分布于皮质区得近曲小管处,近曲小管增粗,上皮细胞肿大并突向管腔,致管腔狭窄而不规则。
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透亮,胞核改变不明显。
53.肾脓肿:脓肿处肾组织坏死,见大量变性、坏死得中性粒细胞,中心见少量得细菌菌团。
脓肿灶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有纤维素形成得囊壁包裹。
脓肿周围肾间质充血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