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蚕技术
三年级养蚕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养蚕知识点总结一、蚕的生活习性蚕是一种昆虫,可以生活在槐树、桑树等植物上。
蚕的生活习性主要是以桑树的叶子为食,经过蜕变,最终成为蚕蛹,再经过一段时间,变成蛾。
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1. 产卵期:蚕的产卵期一般为5-7天,雌蚕每次可产200-500枚卵。
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经过7-10天,蚕卵就会孵化。
2. 幼虫期:蚕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经过4-6次蜕皮,大约在30-40天后,蚕幼虫体长咸130-150毫米,重约2克。
此时的蚕体色呈浅黄色,体壮,活泼。
3. 蛹化期:蚕幼虫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大约在幼虫期结束时,就会停止进食,通过抽丝结茧,进入蛹化期。
蚕蛹期一般为10-20天。
4. 羽化期:蚕蛹经过一段时间的蛹化后,就会羽化成蛾,而蛾的寿命一般为5-7天,这个时候雄蚕和雌蚕会进行交配,然后雌蚕产卵。
以上就是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蚕的生长发育受养殖条件、饲料食品以及疾病虫害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养蚕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和掌握。
三、蚕的养殖技术1. 繁殖蚕种:蚕种是养蚕的基础,繁殖出的蚕种种质要好,产量要高,抗病能力要强。
通常可以到正规的养蚕基地或者专业的种养殖场购买。
2. 给蚕喂食:蚕幼虫的主要食物是桑叶,要选择新鲜的桑叶给蚕幼虫喂食,每天要定时给蚕换新的桑叶,保持其新鲜度。
3. 控制养殖密度:在养蚕过程中,要控制蚕的养殖密度,保持蚕的生长环境的通风透气,温度适宜。
4. 预防疾病害虫:养蚕过程中,要定期给蚕虫进行消毒,预防疾病害虫的侵害,以保证蚕的生长健康。
以上就是蚕的养殖技术,养蚕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许多方面,通过技术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养蚕的技巧,使养蚕的收益最大化。
四、蚕丝的加工利用蚕丝是蚕蛹吐丝后形成的茧丝,它是制造丝绸的原料。
蚕丝的加工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茧的采集:在蚕蛹羽化后,就要及时采集蚕茧。
2. 茧丝取丝:取出蚕茧后,进行脱丝加工,将茧丝取出。
3. 织造:将取出的蚕丝进行织造,制成丝绸织品。
科学养蚕技术培训 推动桑蚕产业发展的简报

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推动桑蚕产业发展的简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事们,近年来,桑蚕产业一直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受到传统养蚕技术、市场需求变化和外部竞争等因素影响,桑蚕产业面临一系列挑战。
为了推动桑蚕产业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提高桑蚕养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
一、桑蚕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桑蚕作为重要的丝绸原料生产者,其产业链涵盖了桑园种植、桑蚕养殖、丝绸加工等多个环节。
由于传统养蚕技术的滞后、人工养蚕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桑蚕产业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如养蚕效率低、丝绸品质不稳定、疾病虫害严重等。
加强桑蚕产业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前的当务之急。
二、科学养蚕技术的重要性及培训方向科学养蚕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桑蚕养蚕效率和丝绸品质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我们需要培训桑蚕养蚕人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桑蚕的种质选育、科学饲料配方、疾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桑蚕养蚕人员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科学养蚕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推动科学养蚕技术培训的重要措施1. 开展科学养蚕技术培训课程组织举办相关课程,邀请行业专家授课,介绍现代科学养蚕技术,传授养蚕实践经验,培养养蚕技术骨干。
2. 强化科学研究和实验示范加强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组建科研团队,开展与科学养蚕技术相关的实验示范,探索科学养蚕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学养蚕技术培训课程的开展,并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科学养蚕技术培训。
四、展望未来桑蚕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强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提高桑蚕养蚕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我们有信心预计桑蚕产业将会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产生更多优质的桑蚕丝、丝绸制品,并为当地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养蚕技术培训 推动桑蚕产业发展的简报

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推动桑蚕产业发展的简报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参会人员: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推动桑蚕产业发展的议题。
桑蚕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下,桑蚕产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桑蚕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养蚕技术,提高养蚕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品质。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科学养蚕技术培训,推动桑蚕产业发展,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为桑蚕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桑蚕产业的现状桑蚕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经济作物。
桑蚕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桑蚕产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桑蚕产业的发展。
二、科学养蚕技术的重要性科学养蚕技术是保障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科学的养蚕技术可以提高蚕茧的产量和品质,延长蚕茧的丝线长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科学养蚕技术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善养蚕环境,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养蚕技术培训的意义通过科学养蚕技术培训,可以为桑蚕养殖户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桑蚕生产技术,帮助他们更高效地进行蚕种的选育、育种、饲养、管理、采茧等生产技术,并将更好地走向市场。
科学养蚕技术培训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技术知识,提高其技术素质,增强桑蚕养殖户的市场竞争力。
四、科学养蚕技术培训的方法科学养蚕技术培训应该包括课堂教学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通过幻灯片、教学视频等形式进行科学养蚕技术的讲解。
在实地指导中,可以组织参训人员走进典型的桑蚕养殖基地,学习实际操作技术,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五、培训后的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应该对培训单位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对参训人员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如何。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养蚕知识点总结养蚕是小学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养蚕,学生可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以下是关于小学科学养蚕的知识点总结。
一、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蚕通过产卵、孵化、蜕皮、成长和蛹化来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1. 卵期:蚕的产卵一般在春季,蚕父母会选择适合的环境,如桑树叶上,产下卵。
卵期一般持续7-10天。
2. 幼虫期:蚕孵化后,会进入幼虫期,这个阶段也是蚕生长最快的阶段。
幼虫期一般持续25-30天,期间蚕会经历四次蜕皮。
3. 蛹期:幼虫期结束后,蚕会经过蜕皮变成蛹。
蛹期一般持续10-15天,在这期间蛹会进行内部的变化,待变化完成后,成为真蚕。
4. 成虫期:蛹期结束后,成蚕会破茧而出,展翅飞翔。
成蚕寿命较短,只能维持2-10天,期间会进行交配和产卵。
二、蚕的饲养和环境要求1. 饲养箱:蚕的饲养需要使用专门的饲养箱,饲养箱内要放适量的桑叶,桑叶要保持新鲜,便于蚕吃食。
饲养箱要保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2. 温度要求:蚕的饲养温度要在24-27摄氏度之间,同时要避免蚕受到直射阳光的照射,因为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3. 湿度要求:蚕对湿度的要求较高,要保持饲养箱内的湿度在70-80%之间,可使用喷水器喷水增加湿度。
4. 空气流通:蚕的饲养箱内要保持空气流通良好,可以放置通风设备或者定期开启箱盖。
三、蚕的食物和喂养方法1. 桑叶: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桑叶富含营养,对蚕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在喂食桑叶时,要注意桑叶的新鲜程度,及时更换。
2. 喂食规律:蚕对食物的需求量不同,刚孵化出来的幼虫需要小量的食物,随着幼虫生长,需求量逐渐增加。
喂食要均匀分散,避免拥挤聚集。
3. 喂食时间:蚕的每日喂食时间为早晨和傍晚,这两个时段蚕的食欲较高,喂食效果较好。
四、蚕的疾病防治1. 疾病观察:在养蚕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蚕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养蚕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具有积极作用。
以下是关于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蚕的方法1.选址:选择通风、采光、空气湿度适宜的场所养蚕,可选用防潮、防虫、保温的蚕室或温室进行养殖。
2.选种:选择品种优良、疾病少、抗逆性强的桑蚕进行养殖,优先选用母蚕大、丝质细、丝强度高、产丝量多的品种。
3.繁育:将选好的种蚕在温度适宜、通风、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交配产卵,一般以春秋季节为宜。
4.孵化:将蚕卵放在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中孵化,孵化后的蚕蛹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可在5-6天内蜕变为幼虫。
5.饲养:蚕幼虫出壳后要给予适量的桑叶和饲料,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
同时要保证蚕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不断更换嫩桑叶,防止蚕病发生。
6.饲养周期:蚕幼虫期约为30-35天,随着蚕龄的增长,饲料需求量逐渐增加,同时需要不断更换饲料,以保证幼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7.缫丝:蚕开始吐丝时,要逐步转移蚕室,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加强通风。
蚕吐丝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控环境湿度和温度,以促进丝的质量和产量。
8.取茧:取茧时要注意使用干净、卫生的器具,取下来的茧要进行分类处理,选择质量好的茧进行后续加工。
二、养蚕的注意事项1.环境卫生:蚕室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同时要保证蚕室通风,控制室内湿度和温度,避免蚕病发生。
2.饲料质量:蚕的饲料要新鲜、干净、无霉变,不要混杂其他植物或杂质,以免影响蚕的生长和健康。
3.饲料供应:在蚕的饲养期间,要及时补充饲料,保证蚕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饲养密度:养蚕时要控制密度,不宜过密,以免影响蚕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要保持蚕的活动空间,避免堆积和蚕之间的碰撞。
5.预防疾病:在养蚕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惯,一旦发现蚕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蔓延影响养蚕产量和质量。
6.科学管理:养蚕要科学管理,掌握蚕的生长规律,根据不同蚕龄的需求,合理调节温度、湿度、饲料和通风等环境条件,以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丝的产量。
小学科学养蚕注意事项

养蚕注意事项:
1:吃什么?取较嫩的桑叶,不能是打农药的!如果不能确定是否打药,用清水泡一下,冲洗干净后晾干叶子表面的水分,千万不能带着水喂给小蚕。
蚕对农药非常敏感,很容易死亡。
吃了带水的桑叶,它会拉肚子。
可以把叶子切碎成条。
2:住在哪?为小蚕准备一个透气的小盒子做它的家,注意帮它们清理粪便,它的粪便也叫做蚕砂,中医可入药
3:环境温度?20-25摄氏度的环境比较适宜(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一旦超过适宜温度,死亡率很高,可以将蚕卵放冰箱冷藏保存)
4:要不要晒太阳?不!
5:多久喂一次?蚕吃饱睡,睡饱吃。
勤换新鲜桑叶,勤喂食。
6:蚕喜欢干净的环境,养蚕的室内最好不要有人吸烟,不要喷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更不要喷消毒液!
7:蚕卵怎么孵化?将蚕卵放置在温暖的地方,用喷雾器稍微喷一点雾水,不要弄得太湿,有一点点潮就可以,这样便于小蚕出壳。
蚕孵出来后及时喂食。
8:桑叶太多怎么办?可以用干净的自封袋将多余的桑叶装好放冰箱里冷藏备用,只要不超过一星期蚕吃了都没事。
冷藏的叶子在喂食之前先要拿出来室温下放20分钟左右再喂!
9:没有桑叶,吃什么?蚕主要吃桑叶,也可以吃生菜叶、榆树叶、离苣叶、蒲公英叶、还可以喂食喝过的茶叶,最好是那种大叶的清茶类的茶叶,用这些干净的表面干燥的叶子救急吧!
10:蚕死了怎么办?这是个长期事业,有死的很正常,只要保持适宜温度、喂食无毒干燥的食物、不晒太阳,死亡率不是很高。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6课《养蚕》,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蚕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2. 学习如何喂养蚕宝宝,观察蚕的吐丝、结茧、化蝶过程;3. 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发育过程,掌握养蚕的基本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养蚕方法的掌握,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宝宝、桑叶、放大镜、养蚕盒等;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宝宝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 新课: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学习养蚕方法;3. 实践:分组观察蚕宝宝,动手喂养,记录观察过程;4. 讲解:讲解蚕吐丝、结茧、化蝶的过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发育过程图,加深理解;六、板书设计1. 养蚕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蚕的生活习性:喜食桑叶,喜温暖湿润环境c. 养蚕方法:保持清洁,喂食桑叶,注意温度和湿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蚕文化,参观蚕桑基地,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2. 教学重点:养蚕方法的掌握;3. 实践环节:分组观察蚕宝宝,动手喂养,记录观察过程;4. 情感目标: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
一、蚕的发育过程及生活习性的理解1.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这一过程是蚕生命周期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讲解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如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上的差异。
养蚕重要知识点总结

养蚕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蚕的品种及特点1. 家蚕(Bombyx mori)是最常见的饲养品种,其幼虫通常被称为“蚕宝宝”;2. 野生蚕(Antheraea pernyi)是另一种常见的蚕种,适应性强,能吃不同植物的叶子,茧质坚韧;3. 每种品种的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周期会有所不同,养殖者需要了解不同种类的生物习性,合理调整养殖方法。
二、蚕的生命周期及生长环境1. 蚕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2. 蚕的生长环境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同时要注意防护和卫生,以防止蚕害和传染病的发生;3. 养殖者需要认真观察蚕的生长发育状态,及时调整饲养条件,确保蚕的健康成长。
三、蚕的饲养管理1. 定量饲料:蚕宝宝需要定量的桑叶来满足其不断增加的食欲,养殖者需要按照幼虫的生长阶段来合理供给食物;2. 定时清洁:蚕箱需要定期清理,及时清除蚕粪和残叶,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3. 饲养卫生:蚕宝宝对环境的卫生要求较高,养殖者需要定期更换蚕箱内的垫料,并做好卫生防护工作,确保蚕宝宝的健康。
四、蚕的饲养技术1. 完善的养殖设施:蚕箱的设计和搭建需要考虑通风、排水和隔断等功能,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2. 合理的饲养方式:不同阶段的蚕宝宝需要不同的饲料和饲养方法,养殖者需要根据蚕宝宝的生长阶段来合理施养,避免浪费或者餐饱;3. 多样化的饲料管理:除了桑叶外,也可以提供苹果叶、槐树叶等适宜的饲料,为蚕宝宝提供充分的营养。
五、蚕的疾病和饲养管理1. 蚕的疾病主要包括桑叶病、蚕宝宝烂头病、蚕宝宝烂肠病等,养殖者需要认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状态,及时处理疫病;2. 防治疫病有多种方法,包括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合理施养、定期检查蚕的健康状况等;3.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出现疾病或蚕宝宝生长缓慢等异常情况,养殖者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六、蚕的收获和加工1. 充分成熟的蚕茧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强度,并且成色均匀,养殖者需要适时地收获蚕茧,以保证蚕丝的质量;2. 收获后的蚕茧需要经过脱茧、煮茧、捻丝等多道工序进行加工,最终制成蚕丝;3. 加工过程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养殖者需要学习相关的加工技术,以确保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种桑养蚕新技术

种桑养蚕新技术种桑养蚕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种桑养蚕带来了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生产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种桑养蚕的新技术。
1. 无土栽培技术传统的种桑养蚕需要在土地上种植桑树,但这种方式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污染等问题。
而无土栽培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无土栽培技术是指在不使用土壤的情况下,通过营养液或其他介质来培育植物。
在种桑养蚕中,可以使用水培技术或气雾式栽培技术,将桑树生长在营养液中或通过喷雾器喷洒营养液,从而实现无土栽培。
2. 智能化养蚕技术智能化养蚕技术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养蚕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通过传感器、智能监控系统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养蚕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参数,从而实现对养蚕环境的精准控制。
此外,智能化养蚕技术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养蚕过程进行优化,提高养蚕效率和质量。
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科学技术,对生物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
在种桑养蚕中,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桑树和蚕的品种、抗病能力和产量。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研发出抗病虫、高产的桑树品种;通过基因改良技术,可以研发出抗病毒、高产的蚕种。
4. 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是指根据土壤、植物和环境等因素,科学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在种桑养蚕中,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提高桑树和蚕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精准施肥技术可以通过土壤检测、植株分析、气象预报等手段,确定最佳的施肥方案。
以上是几种种桑养蚕的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种桑养蚕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种桑养蚕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粤教版科学五下第9课《养蚕》课件

一、观察蚕卵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正爬出壳的小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采桑叶
蚕吃桑叶
养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养蚕的注意事项: 1.养蚕的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 叶要晾干; 2.每日消毒清洁养蚕的纸盒; 3.发现病蚕及时隔离; 4.防止老鼠、蚂蚁等动物伤害蚕。
蚕蛾的身体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蚕蛾的头部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 的 变 化 过 程
养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蚕茧有什么用?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蚕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蚕卵、幼 虫、蚕蛹、蚕蛾。蚕知识测试.swf
养蚕 一、观察蚕卵 二、蚕卵是怎样孵化的? 三、蚕宝宝怎样长大?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蚕茧有什么用? 六、观察蚕蛾的外形 七、蚕的生长阶段 网上学:动物的一生 1.比较蝴蝶和青蛙的一生与蚕的一生有什么相同
和不同。 2.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的动物的一生。
蝴蝶的发育过程
四、观察蚕的幼虫
四、观察蚕的幼虫
四、观察蚕的幼虫
刚孵化出的蚕
四、观察蚕的幼虫
四、观察蚕的幼虫
四、观察蚕的幼虫
四、观察蚕的幼虫
四、观察蚕的幼虫
五、蚕茧里有什么? 从蚕蛹中蜕皮的蚕蛾
五、蚕茧里有什么?
蚕茧有什么用?
蚕茧有什么用?
蚕茧有什么用?
养蚕技术入门知识点总结

养蚕技术入门知识点总结
选择适合的蚕种是养蚕技术的第一步。
蚕是由中国种蚕和日本种蚕两种类型,其中中国种
蚕主要适合于温暖气候,日本种蚕则适合于较多地区。
此外,还要考虑到蚕的繁殖力、抗
病性、产茧量等因素。
选择适合自己的蚕种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影响到后续的养蚕工作。
饲料的选配也是养蚕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蚕的饲料主要是桑叶,但是桑叶并非孰能皆宜。
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桑叶的新鲜度、含水量、营养成分等因素。
此外,
还需要注意到桑叶的收获季节、保存方法等。
温度湿度的控制是养蚕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适宜的养蚕温度为24-28摄氏度,
湿度为70%-90%。
温度和湿度的不稳定会导致蚕的生长受到阻碍,甚至会影响到蚕的产
茧量。
因此,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适时地调节温湿度,以保证蚕的正常生长。
疾病防治也是养蚕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在养蚕的过程中,蚕可能会感染各种疾病,如蚕病、蚕蛾病等。
因此,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定期对蚕进行检查,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防治,以保证蚕的健康生长。
总的来说,养蚕技术需要我们综合运用生态学、生物学和农学等知识,在实践中逐步积累
经验。
养蚕对环境和气候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关注蚕的生长状况,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发展出更加成熟的养蚕技术,造福人类。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6养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生物的一生》中的第16课《养蚕》。
详细内容将围绕蚕的生物学特性、生命周期、养蚕的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物学特性、生命周期及其生长需求。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生物学特性、生命周期和养蚕的基本方法。
难点:蚕的发育过程及养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卵、放大镜、蚕生长周期图、养蚕工具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观察盒、养蚕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放大镜观察蚕卵,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2. 例题讲解(1)介绍蚕的生物学特性,如食性、生活习性等。
(2)讲解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讲解养蚕的基本方法,如选蚕卵、孵化、饲养、结茧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蚕卵,记录其孵化过程。
4.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蚕卵的过程和心得,讨论养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 作业布置设计关于蚕的生长周期和养蚕方法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蚕的生物学特性食性:桑叶生活习性:喜温暖湿润2. 蚕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3. 养蚕方法选蚕卵、孵化、饲养、结茧七、作业设计(1)蚕卵孵化所需时间;(2)幼虫期、蛹期、成虫期的生长特点;(3)结茧过程。
2. 答案:(1)蚕卵孵化时间约为710天;(2)幼虫期:食量大,蜕皮次数多;蛹期:不食不动,形态变化大;成虫期:寿命短,繁殖力强;(3)结茧过程:蚕开始吐丝,围绕自身结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蚕桑基地,深入了解蚕桑文化;(2)开展养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桑树栽培技术养蚕致富的科学方法

桑树栽培技术养蚕致富的科学方法桑树是蚕食的主要饲料,而养蚕是一种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
通过科学的桑树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桑树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促进蚕丝的生产与销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本文将介绍桑树栽培技术养蚕致富的科学方法,供读者参考。
1. 桑树选种选择合适的桑树品种是栽培的第一步。
传统上,白槿和青麻是主要的桑树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等优点。
然而,近年来,人工选育的新品种如蜜桑、细叶桑等也逐渐受到青睐。
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生长特点,农民可根据土壤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2. 土壤改良良好的土壤条件对桑树栽培至关重要。
首先,桑树喜欢肥沃、疏松的土壤,农民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适当施入磷、钾等肥料来改善土壤的养分供给。
其次,桑树耐旱,但不耐涝。
因此,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要确保地势高于周围地面,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桑树死亡。
3. 桑苗培育桑树的培育通常采用扦插法。
在选好的苗木上插上三至五节长约25cm的桑枝,并确保插条切口处理得当,以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插条后,可以在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增加湿度和保温效果。
大约30天后,插条即可生根,可以将其移植到合适的土地上。
4. 桑树的修剪和管理桑树的修剪和管理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首先需要注意形成合理的树冠结构,及时修剪长势过旺的枝条,保持树冠的稳定。
其次,在桑树生长期间,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湿润,为桑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控,如给予适当的农药喷洒或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
5. 合理的养蚕管理在进行养蚕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规范。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蚕种和蚕室环境。
蚕种的选择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来确定,蚕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也要保持适宜。
其次,要注意蚕的饲养和喂养。
为蚕提供新鲜的桑叶,合理控制喂养量,保持桑叶的新鲜度和卫生。
最后,要做好蚕茧的采集和加工。
蚕茧的采集应在蚕吐丝完成后进行,并注意合理的采集时间和方法,以免损坏蚕茧的质量。
小学科学17养蚕教案

小学科学17养蚕教案养蚕教案引言:养蚕是小学生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养蚕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观察、探究和实践,加深对蚕的了解,培养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本文将按照小学科学教学的要求,为您呈现一份小学科学养蚕教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养蚕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特点和繁殖方式;2. 掌握蚕的生命周期;3. 了解蚕的食物需求;4. 学会养蚕的基本方法;5.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蚕的生命周期;2. 蚕的食物需求;3. 养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短视频展示蚕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和活动,引发学生对蚕的养殖感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a. 蚕的特点和繁殖方式- 蚕是昆虫中的一种,体型柔软,前胸部有三对脚。
- 蚕以桑叶为食,食量很大。
- 蚕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
b. 蚕的生命周期- 卵期:雌蚕产卵,孵化出幼虫。
- 幼虫期:幼虫以桑叶为食,每天蜕皮一次,分五龄。
- 蛹期:幼虫蜕皮后变为蛹,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为蛾。
- 成虫期:蛹破茧而出,变成成虫。
c. 蚕的食物需求- 蚕以桑叶为食,新鲜的饲料要具有柔嫩、丰满、有光泽等特点。
- 桑叶应该选取在生长期内的嫩叶。
3. 操作演示(15分钟)在课堂上,教师可准备一些桑叶和一些蚕卵剂,说明养蚕的基本方法,并演示养殖过程。
a. 准备养蚕容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容器,底部放入一层纱布或细网过滤杂质。
b. 加入桑叶:将新鲜的桑叶洗净,切成小片,放入养蚕容器。
c. 倒入蚕卵剂:将适量的蚕卵剂均匀洒在桑叶上。
d. 注意事项:保持容器通风透明、防止饲料发霉、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 观察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养蚕观察,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包括幼虫蜕皮、进食、生长速度等变化。
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观察和记录。
5.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回到座位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观察结果和体会,并回答以下问题:a. 蚕的生命周期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b. 蚕的食物需求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新鲜的桑叶?c. 养蚕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为何要注意容器的通风透明性和温湿度?6. 拓展互动(15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养蚕相关的活动,如制作蚕丝、了解蚕丝的来源等。
科学喂养蚕宝宝的方法

科学喂养蚕宝宝的方法
蚕宝宝是蚕的幼虫,对于每一个想要养蚕的人来说,科学喂养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科学喂养蚕宝宝的方法:
1. 精选桑叶- 桑叶是蚕宝宝的主要食物,它们一天可以吃掉它们自己体重的40%的桑叶。
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新鲜、嫩绿的桑叶,最好是在早晨采摘。
而且,要确保桑叶在给蚕宝宝食用之前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2. 给予适当的食量- 给予蚕宝宝适当的食量非常重要。
在最初的几天里,蚕宝宝的食量较小,大约是它们体重的5%。
然后逐渐增加,到第三天时增加到10%左右,之后每天增加5%。
3. 定时喂食- 蚕宝宝需要定时喂食。
一般来说,每4-6小时喂一次,一天喂4-5次。
在喂食过程中,应该注意控制好食量,避免浪费。
4. 维持空气流通- 蚕宝宝需要清新的空气。
因此,在蚕宝宝的饲养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
同时,要注意控制湿度,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对蚕宝宝的影响。
5. 注意卫生- 蚕宝宝对卫生环境要求很高。
饲养环境应该保持清洁,不能有异味。
同时,要定期清理蚕宝宝的粪便和残留物,避免它们受到污染。
总之,科学喂养蚕宝宝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避免各种疾病和病菌的侵袭,为蚕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高效科学养蚕最新方法

高效科学养蚕最新方法一、收蚁1、提高一日孵化率,实现一批收蚁。
除在催青期调节好发育起点胚子、严格执行催青胚标准、见点后黑暗保护使胚子发育齐一外,还要注意领种和补催青工作。
蚕种进室后随即摊种并黑暗保护在温度24℃、干湿差1.5-2℃环境中,进室的第2天上半夜开始升温到25.5℃,第3天早晨感光收蚁。
2、倒卵面积要适当33X50cm。
分布要均匀,以减少定座、均座的工作量。
3、精选小蚕用叶。
收蚁和1龄第1天用叶选用适熟偏嫩桑叶,促使发育齐一。
二、饲养小蚕1、小蚕片叶立体育。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
它改变了几千年来平面饲养的习惯,采用片叶穿连成串,垂直搁挂、直立给桑,蚕儿攀缘取食,蚕粪自然落下。
据调查,采用该技术可节省桑叶33%,平均张种省叶2.3kg,增产蚕茧1.67kg,省工46.7%,蚕座面积节省75%。
2、小蚕平面2回育。
1用蛇皮布覆盖,要因时制宜,灵活掌握,1-2龄上盖下垫。
2选用适熟叶,切桑分寸可偏大,掌握合理的投桑量。
3超前扩座,及时除沙。
4针对覆盖易增加蚕座湿度,病在微生物易繁殖的情况,要特别加强防疫卫生工作。
3、3-4龄采用"漏空透气育"。
该技术是中农院蚕研所等单位共同合作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利用塑料折簇波状折叠、枝孔适度和拉伸自如的特点,铺成漏空透气蚕座,辅之以下垫上盖蛇皮布的防干措施,达到3-4龄蚕一日给一回的目的。
由于叶在簇上,蚕在簇中,粪在簇下,减少了食桑污染,蚕儿健壮无病。
该技术可省工40%,节省蚕座面积50%、节省桑叶20%。
小蚕立体育与该方法相配套可以组织1-4龄共育或集中饲养,使80%的蚕农把养蚕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最后一周,实现"五龄一周养蚕"。
三、饲养大蚕将新梢直接斜靠在墙壁或竹篙上养蚕的一种新方法。
具体做法是:5龄蚕开叶攀取新梢,平摊在天痤上,等蚕爬上新梢后,将新梢斜靠在竹杆上成45度角,以后每天给桑时依次向上斜放即可。
掌握缫丝养蚕技术的概念

掌握缫丝养蚕技术的概念缫丝养蚕技术,是指利用蚕蛹的丝腺分泌丝蛋白,经过加工制作成蚕丝的一种养殖技术。
缫丝养蚕技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缫丝养蚕技术的概念、过程以及技术要点。
缫丝养蚕技术是利用家蚕(科学名:Bombyx mori)来生产蚕丝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家蚕是一种鳞翅目的昆虫,以桑叶为食,经过蜕变形成蚕蛹,蚕蛹在体内有着特殊的器官——丝腺,能够分泌出蚕丝的主要成分——丝蛋白。
缫丝养蚕的过程分为多个环节,包括孵化、饲养、蜕变和缫丝等阶段。
首先,蚕卵经过低温孵化,孵化成小蚕。
接着,将小蚕放在专用的蚕室中饲养,提供充足的桑叶作为食物。
在饲养期间,要注意调控温湿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蚕的健康发育。
当蚕体逐渐成长并趋于饱食状态时,蚕会停止进食,进入蜕变前期。
蚕会选择合适的场所,如竹片、木片等,在蚕体分泌的丝黏液中形成蚕茧。
此时,蚕的丝腺开始分泌丝蛋白,丝蛋白通过蚕体外的丝孔,经过许多的丝管呈螺旋状绕在一起,并形成一根完整的丝。
缫丝是将蚕茧中的丝蛋白取出并加工成蚕丝的过程。
首先,要将蚕茧放入浸泡盘中,用温水浸泡,使蚕茧适应温湿度环境,然后通过轻轻搓动蚕茧的方式,将茧丝分离开来。
接着,将茧丝经过脱胶、除杂、烹茧等处理,使丝蛋白变得柔软且易于纺织。
在缫丝养蚕技术中,有一些重要的技术要点需要掌握。
首先,要合理选择蚕种,选择生长快、产丝量高、抗病能力强的蚕种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其次,要合理控制饲养管理,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适宜的温湿度环境、定时定量的饲喂等。
同时,要注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蚕的健康发育。
另外,对于缫丝过程中的操作技巧也需要熟练掌握,如茧丝的搓动、脱胶的时间控制等。
缫丝养蚕技术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蚕丝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养蚕效益。
蚕丝是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具有丝质光泽、柔软舒适的特点,因此在纺织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蚕丝的养殖过程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养蚕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蚕需物质1.蚕室:朝向为南向,以南偏西8-12度,太阳从房顶走过。
要求有天花板、对流窗、三合土、六面光。
每张蚕种需要10平方米左右蚕室面积,蚕室的宽度最好为4.5米。
2.贮桑室:小蚕用水缸贮桑,底上装一盆清水,上面放蔑折,折上放叶,缸口用清洁湿布盖上,再盖盖;大蚕贮桑最好用洗净消过毒的打斗(即农村打谷用的拌桶)贮桑。
桑叶上面用洗净后消过毒的薄膜覆盖。
每次喂后,桑叶要翻松。
如无打斗,可在靠近蚕室的阴凉干燥处打一地窑,作为贮桑用,也可在靠近蚕室的另一间房内,经消毒后用作贮桑。
切忌蚕室内或蚕架下贮桑。
3.长方形蚕箔:长1.2米×宽0.8米,每张蚕需40-45个。
4.每张蚕需小蚕网15只,大蚕网40只,桑架2个。
5.每张蚕需蚕架2副,蚕架竹竿(硬头黄)24-32根,6-8层每层6箔。
6.每张蚕需干湿温度计一支,薄膜1.5公斤。
7.消毒药物:漂白粉2.0-3.0公斤,鲜石灰(生石灰)25-30公斤。
8.焦糠、糠壳用锅炒,炒成黑黄各半的花糠,每张蚕需5-10公斤,用作隔沙除湿。
9.每张蚕需蚕筷10双,鹅毛或公鸡翅毛或鸭翅毛少许。
10.专用喷雾器一台。
二、蚕室、蚕具的消毒技术1.蚕室消毒(1)打扫、清洗和刮地:把蚕具从室内搬出,将蚕室及周围环境打扫干净,清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最好远离蚕室作为堆肥。
蚕室及周围环境,凡能用水洗的地方,都要用水冲刷干净。
蚕室(如是地面)和周围的泥土地面刮去一层表土(约1厘米厚),垫上干净新土。
刮出的旧土不宜倒在蚕室及桑园附近,应深埋或制作堆肥。
(2)用生石灰浆刷白,刷墙壁用20%生石灰浆,地面天花板周围用2-5%石灰浆喷雾。
养蚕前10天进行。
(3)用1%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在消毒前2小时配)喷消,养蚕前7天进行。
加水倍数=[漂白粉原有浓度(%)-目的浓度(%)]/目的浓度(%)如市售漂白粉含有效氯为25%,则1公斤漂白粉加24公斤水,即为含1%有效氯漂白液。
2.蚕具消毒(1)蚕箔、蚕杆、蚕架,用流动的清水清洗后,再用2-5%生石灰水浸1天(第1天下午浸,第2天捞出),捞出用太阳光暴晒2天。
晒干后,搬回蚕室再用1%有效氯漂白粉沉清液喷湿。
(2)蚕筷煮半小时。
鹅毛或鸡、鸭毛,用蒸气蒸,100℃蒸1小时。
塑料蚕网用1%有效氯漂白粉浸1小时,用清水清洗后晾干。
麻线蚕网用沸水煮1小时,晾干备用。
(3)贮桑用具。
贮桑缸用来配漂白粉时,可一同消毒,打斗(拌桶)清洗后,再用1%有效氯漂白粉喷湿。
贮桑室或贮桑窑也要用1%有效氯漂白粉喷湿。
三、养蚕的温、湿度调节1.温度一至二龄26-28℃三龄25-26℃四龄24-25℃五龄23-24℃也可以从一龄27℃或28℃开始,以后逐龄下降一度。
2.湿度一龄相对湿度85-95%(干湿差1-1.5℃),二龄相对湿度85%(干湿差1.5℃),三龄相对湿度80%(干湿差2-2.5℃),四龄相对湿度75%(干湿差3-4℃),五龄相对湿度65-70%(干湿差4-5℃),四、蚕的生理特性现行蚕品种都是四眠5龄,1-3龄蚕称小蚕(稚蚕),4-5龄蚕称大蚕(壮蚕)。
1.小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比大蚕强,小蚕对二氧化碳的抵抗力比大蚕强。
有小蚕靠“火”养的说法,因此,小蚕可以薄膜覆盖育或密闭育,以保持蚕座温湿度。
2.小蚕生长发育比大蚕快,小蚕期需给与营养丰富、新鲜成熟一致的桑叶才能满足迅速生长的需要;小蚕口器嫩,忌用老叶和萎凋桑叶。
3.小蚕体皮通透性好,对有毒气体和病原体的抵抗力比大蚕弱。
据试验,对空头性软化病的抵抗力,若以1龄为1倍,则2龄为1.5倍,3龄为3倍,4龄为13倍,5龄可增强到1万至1.2万倍。
所以,小蚕饲养要严格消毒防病,所谓“养好小蚕一半收”,其意义就是小蚕无病健康,大蚕丰收在望。
养蚕场所及周围,应严禁有毒物质污染。
4.小蚕期的移动范围比大蚕小,饲养上要切叶给桑,便于蚕儿就食。
5.小蚕有趋光性、趋密性和逸散性。
蚕室光线要求明暗均匀,防止蚕儿密集拥挤,食桑不足,发育欠齐。
6.小蚕期眠起比大蚕期快而齐,眠起技术处理要及时。
7.大蚕对高温多湿环境抵抗力弱,若饲养环境高温多湿,则有害大蚕生理,易诱发各种蚕病。
8.大蚕食桑量多,排泄物多,会形成蚕座多湿、空气污染,有碍蚕儿呼吸,影响蚕体健康,应加强通风透气,勤除沙。
有大蚕靠“风”养的说法。
9.大蚕绢丝腺成长快,应充分饱食,五龄中后期给与营养丰富的桑叶,对发挥多丝量蚕品种的经济性能十分有利。
10.大蚕期劳力集中,物资耗费大,大蚕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90%以上,劳力和养蚕设备占70%以上,在饲养前要做好计划安排。
11.龄期经过春蚕(1龄3-4天,其中眠20-22小时;2龄2-3天,其中眠20-22小时;3龄3-4天,其中眠24小时;4龄4-5天,其中眠40-45小时;5龄8-10天。
全龄经过26-28天);夏、秋蚕全龄约经过24天左右。
五、补催青蚕种领回农户或共育室后,应将散卵称量(每2克卵一份),用白纸(针刺小孔)包好。
放入消毒后的蚕箔内,黑暗保护,蚕室温度逐渐升高,每小时升高0.5-1℃,最后升高到25.5℃为止,相对湿度80%(干湿差1.5℃)。
黑暗保护24-48小时。
温、湿度不够时可用电饭煲加温补湿,方法是:电饭煲内盛水,开电升温,将清水煮沸,让热水蒸汽溢散,既可升温,又能补湿。
收蚁当天早上6时揭开覆盖物,开灯,感光,可使孵化整齐,减少收蚁批次。
六、收蚁上午9-10时每包蚕卵放入一个蚕箔,打开平摊蚕卵,再在蚕卵上盖一张用针刺眼的白纸,然后在白纸上撒小条叶,把蚁蚕引到盖纸上。
半小时后,去掉条叶,将白纸翻面,平摊在蚕箔内,用防僵粉(小蚕用2%有效氯,即1两漂白粉兑1.2斤生石灰粉混匀),进行蚁体消毒,消毒后再撒一层焦糠,焦糠撒后,再撒呼出桑(小方块叶),最后根据蚁量定成一定面积的座面(定座),2克蚁量的蚕座面积为6寸×4寸。
蚕座上蚕儿的稀密以小蚕能打转为度。
然后给第一次桑,给桑厚度1.5层。
未孵化的蚕卵继续黑暗,第二天再收蚁。
七、给桑1.切叶大小:1-3龄切叶标准,切桑大小以蚕体长1.5-2倍见方为标准,一定要切成方块叶。
切叶方法是先将桑叶叠齐,切去叶柄,然后先将桑切成长条,再把长条用桑叶包紧,最后切成大小适宜、整齐的方块。
4龄可以粗切桑,如果要规范,也可按以上标准切成方块叶。
2.给桑量:每天喂4次,早上6时、上午11时、下午4时、晚上10时。
给桑应掌握适量,既让蚕儿充分饱食,又不使残桑过多,一般春蚕每张蚕需要喂650公斤桑叶,夏秋蚕每张蚕需要喂550公斤桑叶。
给桑厚度掌握标准如下:1龄给桑1.5-2层,其中收蚁及饷食时撒半层桑,少食期撒一层桑,中食期撒1.5层桑,盛食期撒2层桑,减食期撒一层桑。
2龄给桑2-2.5层,也可按上述不同食期调整撒桑厚度。
3龄给桑2.5-3层,也可按上述不同食期调整撒桑厚度。
以上给桑厚度是指薄膜防干育的情况。
所谓防干育,是指蚕座下面垫消过毒的薄膜,蚕座上面覆盖消过毒的薄膜。
3.给桑方法:蚕室门口应撒上鲜石灰粉,进入蚕室脚应先踏灰入室。
采桑、切桑、给桑时应先用肥皂洗手(做到踏灰入室,洗手给桑),给桑要求均匀迅速,小蚕期在给桑前应做好扩座、匀座、整座工作,使蚕座上蚕儿的分布均匀,趋光性和趋密性强的品种尤其应做好匀座整座工作。
扩座的方法:随着蚕儿的生长发育,体面积不断增长,从收蚁到5龄期蚕体面积增长500多倍,体重增加1万倍,丝腺增重16万倍。
必须及时扩大蚕座,才能使蚕儿正常食桑、行动。
生产实践中小蚕期从收蚁后的每天上下午给桑前都要进行扩座、匀座。
方法是用蚕筷、鹅毛或鸡、鸭毛,把桑叶连蚕一同向四周扩大到预定面积,并将密集的蚕均匀分散,匀座扩座完毕后再一同给桑。
扩座后的蚕座标准以小蚕能打转,大蚕能弯腰为度。
八、除沙1龄不除沙;2龄起除,眠除各一次;3龄起,中、眠除各一次;4龄起,眠除外,中除二次(实验起除后,应隔天除一次蚕沙);5龄起除后,每天除一次蚕沙。
除沙应用蚕网除沙,可以减少蚕儿遗失,也不损伤蚕体。
九、眠起处理(一)眠前处理:1.适时加眠网:一龄不除沙(防止蚕遗失),入眠时前,把桑沙摊薄,扩大蚕座,蚕头放稀,多撒焦糠。
2、3龄蚕,见少数蚕色由青转白,体壁紧张发亮略呈透明的将眠蚕出现时,就要加眠网。
减少给桑量。
4龄(四眠)的特点是眠性慢,眠起容易不齐,加眠网稍偏迟,当发现蚕箔内有个别眠蚕时,才加网(头昂起,头脑部出现三角形,即为眠蚕)。
2.饱食就眠:各龄蚕儿过了盛食期后,食桑逐渐减少,体壁紧张而发亮,这是就眠的前兆,称为将眠蚕(催眠)。
在此期间,必须注意饱食,蓄积足够营养,以备眠中及蜕皮时的消耗,给桑时要处处给到,但要控制给桑量。
3.提青:在一个群体中,由于雌雄不同,给桑不匀,桑叶老嫩不一,蚕头稀密不匀等原因,个体之间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在就眠不齐的情况下,应把迟眠蚕(俗称青头)和眠蚕分开,把青头蚕提出来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提青。
具体做法是在蚕座上撒焦糠(或其他干燥材料)加网给长条叶提青。
提出的迟眠蚕应放在温度较高处,给予良桑,促其就眠,但个别迟眠小蚕、体质虚弱蚕应予淘汰。
(二)眠中保护:眠中保护是指从停食到饷食前这段时间的环境保护。
在正常的温度条件下,春蚕1、2眠眠中经过约20-22小时,3眠约24小时,4眠(大眠)需40-45小时。
眠中保护温度可比饲育期降低1℃,眠中前期(停食后到出现起蚕前)干湿差2-3℃,蚕座中要多撒干燥材料(鲜石灰和焦糠)。
同时应揭去薄膜等覆盖物。
眠中后期(开始蜕皮至饷食前)避免过干,要适当补湿,干湿度差保持 1.5-2℃,促使蚕儿顺利蜕皮。
眠中光线宜稍暗而均匀,防止日光直射和强风直吹蚕座,并应保持安静,防止振动。
(三)饷食处理:各龄蚕在蜕皮后的第一次给桑称饷食。
一般蚕儿在蜕皮后约经2-3小时开始自食欲。
饷食适期,主要依据蚕的头部色泽和食欲来决定。
起蚕头部由刚蜕皮时的灰白色变成淡褐色,再转为黑褐色。
当头部呈灰白色时口器嫩,尚无食欲不宜饷食。
否则会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并使蚕发育不齐。
通常在大多数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头胸昂起并左右摆动,显示求食状态时为饷食适期。
为了使蚕发育齐一,一般在提好青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起齐饷食(迟饷食)。
饷食用桑,要求新鲜(用现采回的鲜叶饷食)适熟稍偏嫩。
给桑量要适当控制。
一般饷食第一次给予前龄成食期最大给桑量的80%,掌握食尽为好。
利用眠前早止桑,起蚕后迟饷食把蚕儿的生长发育调节整齐一致。
做到眠前吃饱,眠中管好,减少遗失蚕,保全蚕头,这是高产的基础。
十、蚕体蚕座消毒防病1.防僵粉配制:小蚕1两漂白粉加1.2斤鲜石灰混匀(2%有效氯),大蚕1两漂白粉加0.8斤鲜石灰混匀(3%有效氯)。
配成的防僵粉应密封塑料袋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