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化土地类型图像识别方法对比研究_以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毛乌素沙地的土地逐渐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风蚀作用加剧,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荒漠化问题更加严重。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沙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和湖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也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对荒漠化具有重要影响。

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需要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数据和影响因素,建立荒漠化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面积和程度将继续扩大和加剧。

因此,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问题。

四、防治措施建议针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问题,提出以下防治措施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地生产力。

近40a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研究

近40a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研究

近40a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研究闫峰;吴波【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3(36)6【摘要】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采用1977-2010年Landsat数据,运用决策树和非监督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近40 a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决策树分类和ISODATA非监督分类相结合可快速实现荒漠化地区地物遥感解译,图像总分类精度大于87.28%;(2)近40 a毛乌素沙地流动沙地面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最大,2010年最小;半固定沙地面积在2010年最大,90年代末最小;固定沙地面积在2010年最大,70年代末最小;(3)70年代末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流动和半固定沙地面积之和占了毛乌素沙地总面积83.64%;80年代末、90年代末和2010年的流动和半固定沙地面积之和分别占总面积74.51%、77.10%和67.90%;(4)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耕地和水体间的相互转换过程活跃,荒漠化演替过程显著区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北部和南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南部,90年代末到2010年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5)近40 a毛乌素沙地气温以0.039℃/a的平均速度递增,降水则以0.095 mm/a的平均速度递减,气候总体上体现出暖干的趋势。

降水是影响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原因,人文因素中的人口、土地利用结构和政策实施等也是影响荒漠化过程重要因素。

【总页数】10页(P987-996)【关键词】荒漠化过程;近40;a;毛乌素沙地【作者】闫峰;吴波【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1【相关文献】1.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近年荒漠化动态研究 [J], 白冬梅;于智忠;李凤琴;何文明2.2001年-2012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及驱动力研究 [J], 柏菊;闫峰CPS评定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草原区常见牧草营养价值的研究 [J], 谷英;桑丹;孙海洲;金鹿;李胜利;斯登丹巴;凌树礼;珊丹;任晓萍4.近30a来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沙漠化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J], 郭坚;王涛;韩邦帅;孙军喜;李新泉5.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研究 [J], 吴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植被关系研究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植被关系研究

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植被关系研究杨梅焕;朱志梅;曹明明;王春杰;谢艳【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8)005【摘要】[目的]揭示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土壤-植被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陕西榆林地区沙质草原地带沙漠化程度明显的区域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图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序列方法,将沙漠化过程分为非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35%)、潜在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25%~35%)、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15%~25%)、中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5%~15%)、重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5%)5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随机选取3个1m×1 m的样方,采集样方内植物和不同土层土壤样品,研究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特征(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植物C/N)和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颗粒、含水率、容重、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土壤C/N)的变化,并对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沙漠化过程中,植被、土壤特征均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在不同的土层范围内植被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存在较强的内在相关性;物种密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粘粒、含水率、容重、pH和土壤C/N之间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多出现在0~10 cm土层;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10~30 cm的土层;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量化.[结论]土壤-植被的物理表征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发生在土壤下层,说明土壤-植被系统的恢复过程应是先自上而下由植被改善土壤,之后自下而上由土壤养育植被的过程.【总页数】8页(P181-187,192)【作者】杨梅焕;朱志梅;曹明明;王春杰;谢艳【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41.73【相关文献】1.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 [J], 杨越;哈斯·额尔敦;孙保平;杜会石;赵岩;钟晓娟2.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水分和植被空间格局 [J], 邱开阳;谢应忠;许冬梅;时项锋;齐拓野;刘丽丹;王东清3.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漠化过程中植被的退化和稳定性 [J], 杨梅焕;曹明明;朱志梅4.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J], 张进虎;贺康宁;段玉玺;芦新建5.毛乌素沙地西南缘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J], 张进虎;贺康宁;段玉玺;芦新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研究

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研究

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研究贺学林;刘翠英【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35)011【摘要】为了解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类型、数量、用途及其利用现状,确定该区资源植物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采用东、中、西3条线路,经过3个阶段,历时21 d,行程5 000多公里,对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进行综合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论证,最后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开发利用途径与保护措施.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较为丰富,按主要用途将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分为4类,即食用资源植物、药用资源植物、工业用资源植物和防护与观赏资源植物.食用资源植物共有8类82科229属320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类种数最多,为106种,其次为野菜植物类,为74种,蛋白类植物类最少,为11种;药用资源植物共有4类54科178属281种,其中中草药类的科、属、种数最多,分别为36,163和251,其次为植物农药类,分别为9,7,14;工业用资源植物共有4类32科112属200种,其种间数量分布比较均衡;防护与观赏资源植物共有4类43科169属232种,其中野生花卉植物类和防风固沙植物类的科、属、种数均较多.提出了加强资源植物调查及资源植物利用基础与技术研究、重视引种驯化和栽培工作、协调好资源植物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自然保护区和植物资源种质基因库等保护措施.【总页数】7页(P196-202)【作者】贺学林;刘翠英【作者单位】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榆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相关文献】1.沙地治理与利用的现实途径—毛乌素沙地中日合作研究综述 [J], 王林和;姚洪林2.土地沙化与防止措施研究——以毛乌素沙地经验为例 [J], 宋珊珊;段义忠3.毛乌素沙地南缘胡杨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J], 齐海波4.毛乌素沙地东南缘沙柳群落种子库特征研究 [J], 刘生权;杜雪;李强;张正;魏育超;艾锋5.毛乌素沙地主要树种燃烧性研究 [J], 魏建珩;赵恒;高仲亮;李付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研究进展

浅谈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研究进展

浅谈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研究进展引言毛乌素沙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区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总面积约42.5万平方公里。

沙漠化严重的毛乌素沙地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为了改善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环境,许多研究者对该地区的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对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特征进行探讨,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毛乌素沙地的生物土壤结皮发育概况毛乌素沙地属于典型的沙质荒漠环境,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疏。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物土壤结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生物土壤结皮是指一种由苔藓、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和它们的代谢物质以及少量有机残体组成的结构,在地表形成一层致密的或疏松的结皮状物,覆盖在土壤表面,对土壤的抗风蚀、保墒、富集养分以及改良土壤结构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毛乌素沙地的生物土壤结皮种类丰富,其中以土壤藻、土壤苔藓和细菌为主,并且有着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二、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的发育特征1. 多样性毛乌素沙地的生物土壤结皮种类多样,而且密度较高。

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的生物土壤结皮中土壤藻类、土壤苔藓和细菌的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生物土壤结皮相互交错分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适应性强毛乌素沙地的生物土壤结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它们可以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一些土壤藻类具有耐干旱、耐盐碱、耐低温等特点,能够在极端的干旱和高温条件下依然保持一定的活性,保护土壤表面,减少风蚀。

3. 生物土壤结皮的形态特征毛乌素沙地的生物土壤结皮在形态上呈现出多样性。

一些土壤藻类和苔藓能够形成致密的结皮,覆盖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膜,能够有效地减少风蚀。

而一些细菌则以菌丝状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它们能够将土壤粒子胶结在一起,增强土壤的抗风蚀能力。

三、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研究的进展近年来,对毛乌素沙地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新开垦耕地空间分布特征

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新开垦耕地空间分布特征

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新开垦耕地空间分布特征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1期摘要毛烏素沙地的开垦一方面增加了耕地资源保证了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资源分布不合理等现象,对新开垦耕地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对于耕地空间分布优化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2010—2020年遥感影像获取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新开垦耕地数据,并结合自然划分的地理空间地类数据等,分析新开垦耕地地理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空间优化分布。

研究表明,从地理空间来看,靖边县新开垦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及模式区域差异显著,北部地区新增耕地密度大,空间分布均匀;南部地区新增耕地密度小,空间分布较为集中;新开垦耕地分布受到政策、自然和社会三重因素影响。

空间规划上要以北部毛乌素沙地重点开发,南部山区限制开发,引导农民合理有序进行土地开垦;要加强土地整治工程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已开垦耕地运用工程建设措施,提高耕地集约节约化发展,达到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新开垦耕地;空间分布;靖边县中图分类号 F 30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1-0079-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1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in Mu Us Sandy Land of Yulin, Northern Shaanxi—A Case Study of Jingbian CountyLI He(Weibei Branch of Shaanxi Provincial L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Xianyang, Shaanxi 712000)Abstract On the one hand, the reclamation of Mu Us sandy land increases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and ensures the food security,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caus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the decline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he un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other phenome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is paper, remote sensing images from 2010 to 2020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data of newly reclaimed land in Mu Us sandy land of Yul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spatial classification, the geographical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spatial optimization of 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ical spa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new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in Jingbian County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 density of new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orth is large,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the density of new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in the south is small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new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 is affected by policy, nature and society. In terms of spatial planning, w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 Us sandy land in the north and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areas in the south, so as to guide farmers to carry out land reclamation reasonably and orderly;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appl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the cultivated land, improve theintensive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and,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rm ers’ lif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Key words Mu Us sandy land;Newly reclaimed cultivated land;Spatial distribution;Jingbian County基金项目陕西省技术创新引导项目专项基金(2021CGBX-0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DJNY2021-15)。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荒漠化沙地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湿润的草原地区,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逐渐演变为荒漠化沙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风力增强等,也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在空间分布上,该地区的荒漠化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其中,东南部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水源充足,相对较为湿润;而西北部地区地势低平、水源匮乏,荒漠化程度较高。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集中分布,荒漠化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特征。

三、荒漠化预测分析1. 预测方法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气候模型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该地区的地表覆盖信息、植被指数等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再结合气候模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2. 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程度在未来仍将呈加剧趋势。

其中,西北部地区的荒漠化程度将更为严重,而东南部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控制和水源的保障,相对较为稳定。

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将继续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四、应对措施建议针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评价

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评价

度 ; Si 是监测开始时 i等级土地沙漠化面积 ; ∑Sj 是 监测结束时由 i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而成的 j ( j = 1, 2…, n - 1,且 j≠i)等级土地沙漠化总面积 ; t是反 演时间段 ,如果 t为年 , 则 Za 表示的是年转化度 ; n 是土地沙漠化等级数 。
作为土地沙漠化变化评价指标 ,多等级土地沙 漠化转化度能够综合地反应土地沙漠化转化程度 , 比单一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更综合 、更概括 ,适用 于单一等级土地沙漠化向等级归类的土地沙漠化转 化研究等 。
1. 819 1. 712
非沙地
1. 136 1. 075
合计
8. 543 8. 544
2. 2 土地沙漠化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多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作为评价指
标 ,对毛乌素土地沙漠化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多等 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是指某一等级的土地沙漠化转 化为某一类型土地沙漠化 (多个等级组合为一个类
土地沙漠化变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以多等级土地沙 漠化转化度为评价指标 ,在遥感反演数据的基础上 ,
计算求得 20世纪 80年代末到 90年代末毛乌素沙 地各分区土地沙漠化转化度 ,并分别计算出各等级 沙漠化土地发生轻度逆转 、轻度发展 、明显逆转和强 烈发展时所表现出的转化度 (表 3) 。
1 研究区概况
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 、陕西 、宁夏的交界地 带 ,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西部 ,是我国四大沙地 (科尔沁沙地 、毛乌素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 克沙地 )之一 ,具有典型的过渡性 。毛乌素沙地的 过渡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即处于 :蒙古 - 西伯利亚反 气旋中心向东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干旱 - 半干旱 向湿润区的过渡地带 、大陆荒漠 - 草原向落叶阔叶 林地过渡地带 ;戈壁 - 沙丘带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 带 ;大陆内流区向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风蚀地带向水 蚀地带的过渡地带 、半荒漠棕钙土 - 栗钙土向森林 草原的过渡地带 。这些过渡性使毛乌素沙地土地沙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作者:王文才王忻任兰英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2期摘要:该文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采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通过2000、2007、2009及2014年的4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荒漠化现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荒漠化特征进行的演化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1)从2000年~2014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1285004.97km2上升到2014年的756433.26km2。

(2)从景观指数角度分析,从2000年~2014年间研究区具有景观破碎程度均较低,各景观类型之间的破碎化值差距较大等特征。

(3)从景观类型的转移特征来看,从2000年~2014年间荒漠化程度先好转又恶化的特征,总体上荒漠化程度加剧特征。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遥感;景观格局Abstract: this text as the research area of maowusu sandy lan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by 2000, 2007, 2009 and 2014, fou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interpret characters of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area,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overlay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analysis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1)from 2000-2014 period, the study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has increased trend, up from 1285004.97 km2 in 2000 to 756433.26 km2 in 2014.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scape index from 2000-2014 with a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low, large fragmentation of value gap between various landscape types.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types, from 2000-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degree to better and worse,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ification degree aggravate. From the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ults of the maowusu sandy land desertification governanc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maowusu sandy land;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Landscape pattern1. 引言隨着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越来越频繁。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沙漠化严重区域之一。

该沙地的生态环境脆弱,受气候变迁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因此,对该地区进行荒漠化时空演变的研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沙治沙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历史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迁、地质地貌等,而人为因素则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现象逐渐加剧,形成了如今沙丘遍布、植被稀疏的荒漠化景观。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沙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湖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地逐渐荒漠化。

此外,沙漠化区域还与一些自然地理单元(如山麓、河流)相接,形成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如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风力增强等都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其次,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土地利用方式、生态保护政策等也会对荒漠化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准确预测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为活动数据等信息,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

《毛乌素沙地飞播恢复序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范文

《毛乌素沙地飞播恢复序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范文

《毛乌素沙地飞播恢复序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飞播恢复技术,探讨了植物群落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对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种类、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进行监测和分析,揭示了植物与微生物在沙地恢复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制。

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沙化土地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飞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植被恢复手段,在毛乌素沙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关于飞播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飞播恢复序列下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探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区域与飞播技术选择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飞播技术进行植被恢复。

飞播种子包括适宜沙地生长的植物种类。

2. 样品采集与处理在不同恢复阶段(如初期、中期和后期),对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等数据。

同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植物群落的构建过程1. 初期阶段在飞播初期,植物种类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其数量较少,分布较为稀疏。

随着时间推移,一些耐旱性强的植物逐渐适应沙地环境并开始繁殖。

2. 中期阶段在中期阶段,植物群落逐渐丰富,木本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逐渐显现,部分优势物种成为群落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后期阶段在后期阶段,植物群落结构更加稳定,物种多样性增加。

各植物种群之间形成一定的生态位关系,共同维护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建过程1. 初期阶段在初期阶段,由于植被稀疏,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

然而,一些耐旱性强的微生物开始在沙地环境中定殖。

2. 中期阶段随着植被的逐渐丰富,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增加。

基于Meta分析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

基于Meta分析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

基于Meta分析的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目的 (5)二、文献综述 (5)1. 荒漠化研究概述 (7)1.1 定义与分类 (8)1.2 全球荒漠化现状 (9)1.3 毛乌素沙地概况 (9)2.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研究现状 (10)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2.2 研究领域与方法 (12)2.3 研究成果与不足 (13)三、Meta分析方法介绍 (14)1. Meta分析基本概念 (15)2. Meta分析流程 (16)3. Meta分析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17)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18)1. 数据来源 (19)2. 数据筛选与整理 (20)3. 数据质量评估 (21)五、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 (22)1. 研究区域概况 (23)2. 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24)3. 影响因素分析 (25)4. 基于Meta分析的荒漠化趋势预测 (27)六、对策与建议 (28)1. 荒漠化防治策略 (29)2. 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30)3. 可持续发展建议 (31)七、结论与展望 (33)1. 研究结论 (34)2. 研究创新点 (35)3. 研究展望 (36)一、内容综述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探讨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动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时间跨度来看,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毛乌素沙地的起源、演化和环境背景等方面;近几十年来,随着荒漠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研究者开始关注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因素等。

从研究方法上看,早期研究主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进行空间分析;近年来,随着定量分析方法的发展,研究者开始运用统计学、生态学和系统动力学等多种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进行深入研究。

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土地沙漠化过程研究

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土地沙漠化过程研究

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土地沙漠化过程研究胡兵辉;廖允成;王克勤;王维【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2(034)002【摘要】在近58 a的时间尺度上,以毛乌素沙地偏农区的榆阳区和偏牧区的乌审旗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和降水量、蒸发量、大风日数作为驱动土地沙漠化的社会因子和自然因子.,建立土地沙漠化因子综合影响系数模型,研究两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因子影响系数、社会因子影响系数、自然因子影响系数及综合影响系数演变状况.结果表明:榆阳区土地沙漠化因子的影响系数大小排序为农牧业人口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蒸发量、牲畜数量、大风日数;乌审旗的影响系数大小排序为农牧业人口数量、牲畜数量、耕地面积、降水量、蒸发量、大风日数.两地区土地沙漠化社会因子影响系数呈上升趋势,社会因子是导致两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推动力.【总页数】4页(P89-92)【作者】胡兵辉;廖允成;王克勤;王维【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相关文献】1.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J], 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杨利荣;聂浩刚2.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评价 [J], 杨思全;王薇3.近30a来毛乌素沙地及其周边地区沙漠化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J], 郭坚;王涛;韩邦帅;孙军喜;李新泉4.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研究 [J], 吴徽5.毛乌素沙地近30年沙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格局 [J], 韩雪莹;杨光;秦富仓;贾光普;凌侠;高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邱开阳;谢应忠;许冬梅;时项锋;刘丽丹;齐拓野;马涛【摘要】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是沙地-草地景观界面的关键部位,研究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格局和生态学过程,对于土地沙漠化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经典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半变异函数及其模型、克里格局部插值估计、空间分布图等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符合球状模型,全氮和速效磷含量符合指数模型;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其结构方差比为0.882,而全氮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结构方差比分别为0.501和0.514;3种土壤养分空间自相关距离存在差异,其中全氮和速效钾的变程均为511m,而速效磷的变程为143m;3种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规律性,从牛枝子群落到黑沙蒿群落,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与研究区的界面变化过程一致,而全氮含量逐渐降低,与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一致;3种土壤养分的标准差都较小,Kriging插值结果比较可靠.【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22【总页数】11页(P6052-6062)【关键词】沙漠化临界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景观界面;毛乌素沙地【作者】邱开阳;谢应忠;许冬梅;时项锋;刘丽丹;齐拓野;马涛【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银川,750021;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银川,750021【正文语种】中文空间异质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属性[1],也是产生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2],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过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

毛乌素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种群空间格局对比杨洪晓;张金屯;李振东;吴波;张忠山;王妍【摘要】以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和九项轨迹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毛乌素沙地优良固沙小灌木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在不同沙地条件下的小尺度种群格局.结果表明: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强,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为显著;在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较弱,同时斑块与斑块间隙的分化较轻微.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的空间格局可能受控于地表风沙流,因为频繁而强烈的风沙流可以通过淘汰非聚集植株促使油蒿种群发生斑块分化.聚集斑块不仅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生存的重要形式,而且是半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继续发展的基础.在半固定沙地上油蒿种群的面积扩增很可能通过斑块边缘的连续性扩张过程实现.固定沙地油蒿种群缺乏斑块分化的现象可能与种群盖度高和种内竞争剧烈有关.研究结果对流沙治理具有指导意义,当把油蒿人工移栽到流动沙地时,如果将其配置为斑块与斑块间隙交替排列的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流沙固定和植被恢复重建的效率.【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028)005【总页数】10页(P1901-1910)【关键词】沙地;固沙植物;种群格局;斑块分化;斑块扩张;植被恢复【作者】杨洪晓;张金屯;李振东;吴波;张忠山;王妍【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109;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109;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乌审旗林业局,鄂尔多斯,0173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Q948毛乌素沙地是我国温带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沙地之一。

毛乌素沙地中部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毛乌素沙地中部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

毛乌素沙地中部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符超峰;赵景波;卞子浩;左俊【摘要】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of Mu Us sandy land,which belongs to the semiarid climate area with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350-400 mm.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n late April 2009,the sand dunes were divided into bare migratory dune,shrub-covered dune and tree-covered dune according to the vegetation form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on the surface of sand dunes,and the samples of drilling holes in the depth of 4 m at different microtopographies of sand dunes including windward slope,leeward slope and inter-dune lowland were taken for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soil moisture and soil granularity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oil moistures of different microtopographies for shrub-covered dune and tree-covered dune in descending order are inter-dune lowland,windward slope and leeward slope;the average soil moistures in inter-dune lowland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eeward slope and windward slope in bare migratory dune,but the changes of average soil moistures of leeward slope and windward slope are irregular;the differences of soil moistures of sampling sites in vertical subsections from the microtopographies of sand dunes are significant,and the variation trends are diverse;vegetation form and surface coverage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hange of soil moistures under the same microtopography of sand dunes,and the effect of shrub is more than that of tree;soil moistures of leeward slope and windward slope in vegetation-covered dune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are migratory dune,and the shallow bedrock aquifuge affects sharply soil moisture in inter-dune lowlan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moistures in vegetation-covered dune and contents of fine-sized soil (clay and silt,etc.)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and the surface vegetation improves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lay by means of trap fine-grained atmospheric dust and holds moisture.%通过对位于毛乌素沙地中部的乌审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采样和室内试验测试分析,研究了裸露流动沙丘、灌木覆盖沙丘及乔木覆盖沙丘在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洼地3种微地貌类型下0~4m深度内土壤水分的变化及分布特征。

沙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与实践

沙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与实践

沙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与实践
吴薇
【期刊名称】《遥感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1997(0)4
【摘要】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地区一个严重的环境经济问题,进行遥感动态监测是了解其发展过程、状态和趋势的有效方法。

本项研究在确定了沙漠化土地遥感判别指征体系和监测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提出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利用不同时期的TM遥感资料对土地沙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

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揭示出研究区内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总页数】7页(P15-21)
【关键词】沙漠化遥感监测;TM资料;毛乌素沙地
【作者】吴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0
【相关文献】
1.遥感图像监督数字化分类与GIS在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毛晓利
2.川北若尔盖高原盆地沙漠化、岩漠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J], 徐刚;赵志中;王燕;王书兵;丛楠;李玉成
3.基于遥感影像的吐鲁番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 [J], 孙天天;艾合买提;邓文彬;杨斌
4.新疆皮山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遥感监测分析 [J], 阿力木江.牙生;蓝利;程红梅;刘利;刘海军
5.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的遥感与GIS一体化探讨——以龙羊峡库区为例 [J], 沙占江;曾永年;李玲琴;马海州;曹广超;杨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杨利荣;聂浩刚【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6(25)5【摘要】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特征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同时,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为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的区域分布.最后,探讨了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划分的理论意义、环境地质学意义和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建议.【总页数】7页(P590-596)【作者】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杨利荣;聂浩刚【作者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相关文献】1.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与土壤碳氮变化特征 [J], 张立欣;段玉玺;王伟峰;王博;莎仁图雅;李晓晶2.毛乌素沙地西北缘不同类型沙丘土壤水分分布特征二 [J], 符超峰;赵景波;卞子浩;左俊3.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李智佩;岳乐平;薛祥煦;王岷;杨利荣;聂浩刚;陈超4.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 [J], 高君亮;李玉宝;虞毅;迟悦春;高永5.毛乌素沙地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特征 [J], 王荣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地—草地景观界面植被和地境变化的开题报告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地—草地景观界面植被和地境变化的开题报告

毛乌素沙地飞播后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

雅洁;朱振华;董建林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2008(031)006
【摘要】通过对乌审旗境内飞播后的毛乌素沙地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毛乌素沙地的演替规律是,第一阶段为先锋阶段,植被表现为籽蒿+羊柴群落;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油蒿群落;第三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群落.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羊柴群落的演替,合理放牧和经营管理可使羊柴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雅洁;朱振华;董建林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三北防护林工作站,呼和浩特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8.4
【相关文献】
1.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薛倩;牟凤云;涂植凤
2.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薛倩;牟凤云;
涂植凤;
3.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蒙吉军;朱利凯;毛熙彦
4.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靳毅;蒙吉军;黄姣
5.毛乌素沙地腹地植被恢复效果初步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王博;丁国栋;顾小华;马士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乌素沙地飞播后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毛乌素沙地飞播后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毛乌素沙地飞播后植被演替规律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

雅洁;朱振华;董建林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年(卷),期】2008(031)006
【摘要】通过对乌审旗境内飞播后的毛乌素沙地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毛乌素沙地的演替规律是,第一阶段为先锋阶段,植被表现为籽蒿+羊柴群落;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油蒿群落;第三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群落.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羊柴群落的演替,合理放牧和经营管理可使羊柴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雅洁;朱振华;董建林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内蒙古三北防护林工作站,呼和浩特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8.4
【相关文献】
1.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薛倩;牟凤云;涂植凤
2.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薛倩;牟凤云;
涂植凤;
3.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蒙吉军;朱利凯;毛熙彦
4.近50年来毛乌素沙地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靳毅;蒙吉军;黄姣
5.毛乌素沙地腹地植被恢复效果初步研究——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 [J], 王博;丁国栋;顾小华;马士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
水土保持通报
第 30 卷
190~ 215 之间; 水域的亮度值最低, 光谱范围在 0~ 15 之间, 理论上可 以通过设置阙值将流动沙地及半 固定沙地提取出来。( 2) 在 B2 及 B3 波段, 固定沙地 亮度值均小于沙化耕地、城镇及林地地物亮度值, 理 论上可设置阙值将固定沙地提取出来。( 3) 在 B4 波 段, 沙化耕地亮度值大于固定沙地、城镇与林地, 理论 上可设置阙值将沙化耕地提取出来。
4. 1 毛乌素沙化土地光谱特征分析 为了从 CBERS 2 影像中发现沙化土地的光谱特
征知识, 以便建立基于光谱知识 的沙地信息提 取模 型, 分别对不同类型的沙化土地 及其背景地物 如城 镇、水域及林地进行典型区光谱采样, 求出各典型区 样本的光谱均值、方差( 表 1) , 并对各地类的光谱特 征进行分析[ 9] 。
B3: 流动沙地> 半固定沙地 > 沙化耕地 ∋城镇
> 林地> 固定沙地> 水域。 B4 : 流动沙地> 半固定沙地> 沙化耕地> 林地
> 固定沙地> 城镇> 水域。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1) 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
地的亮度值在 3 个波段均排在最前面, 其中流动沙地 光谱范围在 240~ 255 之间; 半固定沙地光谱范围在
类法对研 究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 沙化耕 地进行 信息提 取, 探 索和比 较了两 种不同 方法针
对不同沙 化土地类型的分类模型和精度。结果表 明, 使用光 谱知识法 对各类 型沙化 土地分 类总体 精度为
76. 04% , 使用 SA M 方法分类的总体 精度为 83. 21% , 说明对于 CBERS 影像中 的沙化土地而言, SA M 方法
6. 31 19. 31
林地 108. 30 38. 95
105. 68 33. 03
111. 76 30. 58
为发现沙化土地在每一个波段上与其它地物的 可分性, 以及在每一个波段上所处的亮度水平, 分别 在每一个波段上, 按各地物的亮度值进行排序:
B2: 流动沙地> 半固定沙地 > 城镇 & 沙化耕地 > 林地> 固定沙地> 水域。
第 30 卷第 6 期 2010 年 12 月
水土保持通报 Bulletin of So il and Water Co nserv atio n
V ol. 30, No . 6 Dec. , 2010
沙化土地类型图像识别方法对比研究
! ! ! 以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区为例
王娟敏1, 孙 娴1 , 杨联安2, 姜 英3, 高雪玲4
多项式的几何校正方法, 校正精度小于 1 个像元。 2. 2. 2 图像增强 图像对比度增强采用直方图均衡 化处理( hist ogr am equalizat ion) , 使图像中具有不同 亮度值的像元具有相同的亮度值, 一些相似的亮度值 则被拉开, 提高了图像的视觉显示效果。 2. 2. 3 图像裁剪 按照研究区界线绘制 AOI ( area o f int erest ) , 将其从整幅图像上分幅剪切下来。 2. 2. 4 波段融合 按照信息量最大和有效可分性原 则, 选择 CBERS 2 CCD2( 绿光) 、3( 红光) 、4( 近红外) 波段数据, 这 3 个波段组合基本包含了本研究所要提 取地类的绝大部分 信息, 并 分别对其赋予红、绿、蓝 色, 获得近似自然彩色的合成图像, 便于提高图像的 直观目视效果, 提高解译精度。
作者简介: 王娟敏( 1983 ! ) , 女( 汉族) , 山西省寿阳县人, 硕士, 助理工程师, 从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E mail: jessi ca6371@ 163. com 。
第6期
王娟敏等: 沙化土地类型 图像识别方法对比研究
1 31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 属于毛乌素沙 地南缘一部分, 该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曾是国家生态 环境建设和防沙治沙以及工矿开发的重点地区。该区 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大 陆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8. 1 # , 湿润指数为 0. 45, 年平均降水 414. 1 mm, 每年 的 3 ! 5 月是大风和干旱同时发生的季节, 由于大风、 沙尘暴频繁, 在粗而疏松的土壤、稀疏的植被条件下, 极有利于风蚀过程。该区植被类型较多, 包括森林、 灌丛、草原、盐碱地等类型, 但多数植被结构都比较简 单。植物主要以草本为主, 木本植物及少量半灌木。
( 1. 陕西省气候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14; 2. 西北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 陕西 西安 710069; 3. 国家林业局 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4.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以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区为例, 以 CBERS 2 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 分 别使用光谱知识法和波谱角分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CBERS 自发射以来, 以其较 高的空间分辨率优势在我国荒漠化及沙化土地研究 方面 已 经 有 较 多 的 应 用[ 1] 。谢 忙 义 等 人[ 2] 应 用
Landsat 5 T M 影像和 CBERS 1 CCD 影像进行对比 分析, 揭示出金塔绿洲荒漠化动态发展趋势; 陈绍辉、 丁峰等人[ 3 4] 选用 2000 年古浪县 CBERS 1 数据, 与 T M 影像对比研 究后得出, CBERS 1 影像数 据完全 可用于荒漠化地区大面积土地利用和荒漠化监测; 姚 建华等人[ 5] 用 2001 年 CBERS 1 影像对宁夏自治区 盐池县进行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的应用研究, 在与 2000 年 L andsat T M / ET M+ 数据 在影像特征、识别 效果、分类精度等方面对比后得出, CBERS 1 数据质
波段 B2 B3 B4
参数 均值 均方差
均值 均方差
均值 均方差
表 1 样区各地物的采样光谱值的均值及方差
流动沙地
半固定沙地
固定沙地
沙 化耕地
242. 61 15. 96
196. 74 23. 81
81. 27 51. 52
132. 99 34. 88
240. 87 15. 56
193. 79 23. 65
Abstract: Spect ral know ledg e m et hod and spect ral angle mapper ( SA M) are used t o ext ract t he deser tif icat io n inf ormat ion, including f low sand, sem i f ix ed sand, fix ed sand, and sandy plant at ion by t aking Mu U s sandy land as a ty pical area and CBERS 2 as t he sour ce of dat a. T he ex t ract ed pr ecision of t he diff erent met hods ar 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sum marized precision of spect ral know ledg e method is 76. 04% and SAM is 83. 21% . T his indicat es t hat the ex tracted precision o f SAM is hig her t han spect ral know ledg e met ho d for ext raction of t he desert if icat ion infor mation on CBERS images. Keywords: CBERS 2; spectral knowledge method; SAM; Mu Us Sandy land; extracted precision
75. 67 49. 67
120. 67 33. 22
246. 96 9. 93
210. 99 20. 93
101. 13 44. 48
172. 04 20. 74
城镇 134. 76
38. 86
117. 05 32. 08
81. 67 36. 13
水域 12. 68 22. 43
10. 03 21. 06
考虑到本研究的可行性, 选择榆阳区中心附近, X 坐标为 353 350~ 399 350 m, Y 坐标为 4 234 950~ 4 244 050 m, 面积为 42 000 hm2 的区域作为研究区。
2 数据源的选取及数据预处理
2. 1 数据源的选取 2. 1. 1 遥感数据源时相的选取 提取沙化土地信息 时, 应选取沙化土地与其它地类具有最大光谱差异的 时相, 同时也要选取各不同沙化土地类型之间光谱差 异最大的时相, 基于以上考虑, 选择 2004 年 4 月 26 日的 CBERS 2 CCD 影 像、2003 年 5 月 11 日 的 Landsat 5 T M 影像作为遥感数据源。 2. 1. 2 其它基础资料的获取 其它统计资料为榆阳 区行政区划图、土地分布图、沙化土地现状图以及当地 的实地调查、地面监测分析资料和气象水文资料等。 2. 2 数据预处理 2. 2. 1 几何校正 根据影像特点, 本研究选用二次
3 沙化土地分类体系建立
按照∃全国荒漠化监测主要技术规定%[ 6 8] , 对所 选研究区实地考察后发现, 该区 无非生物治沙 工程 地、风蚀劣地及戈壁, 所以将该区沙化土地分为流动 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沙化耕地共 4 种类型。
4 基于 SAM 的沙化土地类型 CBERS 2 图像分析与识别
! A Case Study of Mu Us Sandy L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