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毛乌素措施
毛乌素措施引言毛乌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
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毛乌素沙漠的沙化速度加快,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毛乌素的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和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这些措施。
1. 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指将农田退耕并进行生态恢复,种植树木和草地,以防止土地沙化。
毛乌素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减少了沙漠扩张的速度,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2. 沙漠固沙工程为了阻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张,毛乌素地区进行了沙漠固沙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植树造林、筑坝截沙、固沙护林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阻止风沙对农田的侵蚀,减缓土地沙化的速度,并且为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土壤保护。
3. 水资源管理由于毛乌素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用水需求大。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并降低地下水位下降的风险,毛乌素地区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旅游开发为了促进毛乌素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该地区开展了生态旅游的开发。
通过规划和开发生态旅游景点,毛乌素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开发还推动了保护地方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5. 教育和宣传为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毛乌素地区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和宣传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举办环保讲座和活动,制作和播放宣传片等。
通过这些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社会对毛乌素措施的支持。
结论毛乌素地区的治理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固沙工程、水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开发以及教育和宣传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毛乌素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陕西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的 4万 h m 变 成 9. 3 7万 h , 中灌 木 8 m?其 o
万 h 占 8 , 草 覆 盖 率 由 1 8/ 升 到 m, 2 林 . 上 9 5
3. ; 沙漠 腹 地 营造 长 城 、 缘 、 山、 69 在 北 环 灵
19 9 3年 由 3 8 . m 占 监 测 区 总 面 积 2 5 5 6k ( 4 6 . m。的 6 .5/) 降 到 3 5 87 1 9 k 7 下 9 5 060
1 陕西毛乌素沙地 的治理 现状
1 1 陕西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成效 .
经过 5 O年 的艰苦 努 力 , 陕西 毛 乌素 沙地 沙漠 化 治理 取得 了 良好 的生态 效 益与 经 济效
k ( m , 占总 面积 的 6. 5 , 3 5/ 总体 是 处 于 沙 漠 9)
化 的逆 转 过 程 中, 均 每 年使 2 6 6k 平 7 . m。的 沙 漠 化土 地得 到 了治 理 。
பைடு நூலகம்
12 毛乌素沙地 防治开发 中存在 的问题 . 1 2 1 没有充分认 识潜在 沙漠化 的危 害 . . 毛乌 素 沙地 , 管经 过 半个 世 纪 的不 懈 努力 , 尽
引进, 以及 樟 子 松 的 引 种 成 功 , 滩 、 、 、 使 川 塬 润 地 区受 风 沙 危 害 的 9 3万 h . m。农 田基 本 实现 了林 网化 , 复和 改 良天 然草 场 1 . 恢 5 3余
万h m 。固定 和 半 固 定 流 沙 4 O多 万 h , m 治
防 沙治 沙取得 了成绩 , 局部 出现 沙漠 化 逆转 ,
益 : 1植 被盖 度 得 到 了提 高 , 态 环 境 得 到 () 生
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环境变化
区域内的降水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呈现出不稳定的趋 势,干旱和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 不利影响。
风沙活动增强
由于植被覆盖率下降和地表裸露面积增加,风沙活动明显 增强,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对国家及全球的影响
国家战略调整
毛乌素沙地的环境变化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制 定了多项政策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如“退耕还林还草”等 政策。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01
历史上,由于过度放牧,导致植被严重破坏,进而引发了沙漠
化的进程。
农业活动
02
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过度开垦、滥砍滥伐等,破坏了地表植
被,使得土地失去了保护层,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缺乏环保意识
03
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人们对资源的利用缺乏规划和管理,进一
步加剧了沙漠化的形成。
社会经济因素
生态移民出现
为应对沙化严重的影响,当地出现了生态移民,一些居民被迫离开 家园,到异地寻找生存之路。
抗沙治沙活动
面对沙化严重的威胁,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抗沙治沙的行动中,开展 植树造林、草原修复等活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气温变化
毛乌素沙地的环境变化对区域气候产生了影响,使得气温 出现波动,冬季往往更加严寒,夏季则相对温暖。
经济发展
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进一步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政策引导
政策对资源利用的引导作用也是影响沙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政策不合理 ,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04
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 对人类的影响
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生产生活受影响
毛乌素沙地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9 k 39 万 m 。包括 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 、 陕西榆
林地 区 的北 部 和宁夏 黄 河 以东 地 区 , 化 土地 面 积 沙 达 63 .3万 k 。沙 区境 内 的梁地 主 要 是 白垩 纪 红 m
色和灰色砂岩 , 大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顶面平坦。第 四系沉积物具 明显 沙性 , 散沙层 经 风力搬运 , 松 形成 易动 流沙 。沙
20 0 9年 5月
防
护
林
科
技
Ma 2 0 y, 0 9
第 3期 ( 9 ) 总 0期
Pr tc in F r s ce c n c n lg o e to o e tS in e a d Te h oo y
N . ( u o9 ) o3 S m N .0
文章 编 号 :0 5— 2 5 20 )3— 0 3— 2 10 5 1 (0 9 0 0 7 0
植被 破坏 , 土地 沙化 , 土地 生 产 力 降 低 , 本来 就 脆 使
弱 的生态环 境 陷入恶性 循 环 。 ( ) 垦滥 挖 。 由于 2滥
人 口和牲畜 数量 急剧 增 加 , 粮 食 和 饲料 的需 求不 对
部 和南部地 区农 田高 度集 中于河 谷 阶地 和滩 地 , 向
断增多, 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 只能是以扩大
区年均 温 60~ . . 8 5℃ , 降水 量 20— 4 I, 年 5 40in集 n
其发生的主导因素。 2 11 自然 因素 首 先 由于 远 离 海 洋 降 水 少 、 .. 水
资 源短缺且 分布 不 均 、 日照蒸 发 强烈 、 多 且 大 、 风 气 候 干旱 、 被稀少 、 土流失 、 风吹蚀 等 , 植 水 大 给荒漠化 的形 成创造 了条件 。其 次沙 地境 内的风沙土 基质 为 沙土 或细砂 粒 , 构疏 松 、 力低 、 结 肥 保水 力差 , 极易受 风力 吹蚀 , 土层 一 旦破 坏 , 表 就会 造 成 沙 化 , 在风 并 力 的作用 下加 速扩 展 。 2 12 人 为 因素 ( ) 口剧 增 。截 至 20 .. 1人 04年 ,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荒漠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荒漠化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区域经济、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本文将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历史演变可追溯至数百年前。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沙地荒漠化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进而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沙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湖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荒漠化的形成。
此外,沙地的扩展还受到风力、水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地形地貌等难以人为干预,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则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加以控制。
因此,要减缓荒漠化的进程,必须从控制人类活动入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需要构建预测模型。
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构建荒漠化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荒漠化的扩展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在未来仍将呈现扩展趋势。
然而,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等措施,可以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扩展速度将得到控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荒漠化的逆转。
毛乌素沙漠生态修复措施
毛乌素沙漠生态修复措施前言毛乌素沙漠是我国重要的沙漠地区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毛乌素沙漠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毛乌素沙漠生态修复的措施。
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毛乌素沙漠生态修复的关键措施之一。
因为植被能够固定沙土,防止风蚀,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分保持能力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被恢复措施:1.1 沙柳栽培沙柳是适应沙漠环境的一种植物,其根系发达且具有较强的抗风沙能力。
在毛乌素沙漠地区,人们通过沙柳栽培来恢复植被。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栽培、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等。
1.2 草莓树造林草莓树是一种生态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在贫瘠的沙漠土壤上生长。
在毛乌素沙漠地区,人们通过草莓树造林来恢复植被。
具体措施包括进行地面准备、选择适宜的树苗、科学浇水等。
1.3 天然草坪修复天然草坪是一种对土壤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植被类型。
在毛乌素沙漠地区,通过修复天然草坪,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和水分保持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适当的灌溉、科学管理等。
2. 防沙治沙防沙治沙是毛乌素沙漠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可以减少沙漠的扩张和沙化土地的面积。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防沙治沙措施:2.1 沙坑掩埋沙坑掩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
通过将沙坑内的沙土掩埋起来,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沙尘的飞扬,防止沙漠的扩张。
2.2 人工沙障建设人工沙障是一种人工修筑的隔离沙源、固定沙丘的结构。
在毛乌素沙漠地区,人们通过建设人工沙障来减少沙尘的飞扬,阻止沙丘的迁移。
2.3 架设风网架设风网是一种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适用于沙漠地区。
风网能够阻挡风沙的运动,减少沙尘的飞扬,保护植被和土壤。
3.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毛乌素沙漠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
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对于恢复沙漠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毛乌素沙地飞播恢复序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范文
《毛乌素沙地飞播恢复序列下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篇一毛乌素沙地飞播恢复序列下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研究摘要: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北方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本文针对飞播技术在该区域恢复植被及其对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飞播后不同时间节点的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揭示了飞播技术在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沙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飞播技术因其高效、快速的特点在沙地植被恢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飞播技术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
因此,本研究通过飞播技术在毛乌素沙地的应用,探讨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及其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概况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某地区,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脆弱。
本研究选取了该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沙地进行飞播实验。
2.2 研究方法(1)飞播实验设计:通过无人机进行飞播实验,播种植物种子,并对播种区域进行标记和跟踪。
(2)植物群落构建:定期对不同飞播区域进行植被调查,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等数据。
(3)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采集不同时间节点的土壤样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结构变化。
(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和生态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3.1 植物群落构建变化飞播后,毛乌素沙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初期,由于飞播种子的快速萌发和生长,植物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植物群落逐渐趋于稳定,部分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2 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飞播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初期,由于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生长,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源,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和多样性增加。
《2024年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范文
《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与生态功能》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湿地植被,这些植被不仅为当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详细探讨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的特征及其生态功能。
二、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特征1. 植被类型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沿岸等湿地类型,这些湿地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水生植物和沼泽植物。
这些植物类型多样,包括芦苇、香蒲、灯芯草等,其中又以耐旱耐寒的禾本科、菊科植物为主。
2. 生长特点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耐寒性等特点。
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适应土壤贫瘠、水分缺乏等恶劣环境,通过根系发达、地下茎繁衍等方式,保持了湿地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分布规律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的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植被在河流沿岸、湖泊周边等水分较为充足的地方分布较为密集,而在沙丘等干旱区域则分布较少。
此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部分区域的植被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三、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的生态功能1. 维持生物多样性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从而维持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食物链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维护者等。
2. 调节气候湿地植被通过吸收和储存水分,对气候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干旱季节,湿地植被能够减缓地表水分的蒸发,提高空气湿度;在雨季,则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雨水,减轻洪涝灾害的发生。
此外,湿地植被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等过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3. 保护土壤和水源毛乌素沙地湿地植被通过其发达的根系和地下茎等结构,有效地固定了沙土,防止了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同时,湿地植被还能够吸收和净化雨水中的污染物,保护了地下水源的清洁。
此外,湿地植被还能够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典型的荒漠化沙地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湿润的草原地区,但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逐渐演变为荒漠化沙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程度不断加剧。
同时,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风力增强等,也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在空间分布上,该地区的荒漠化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重。
其中,东南部地区由于地势较高、水源充足,相对较为湿润;而西北部地区地势低平、水源匮乏,荒漠化程度较高。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集中分布,荒漠化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聚集性特征。
三、荒漠化预测分析1. 预测方法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气候模型等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该地区的地表覆盖信息、植被指数等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再结合气候模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2. 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程度在未来仍将呈加剧趋势。
其中,西北部地区的荒漠化程度将更为严重,而东南部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控制和水源的保障,相对较为稳定。
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将继续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四、应对措施建议针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二)地理试题(有答案)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二)地理试题一、单选题1. 赵家峁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收益低下,村民生活贫困,村庄空心化突出。
2013年以来,赵家峁村以流转农户土地经营权、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下图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M处的内容为()A.地块分散,耕地撂荒B.耕地匮乏,沙化严重C.耕地集中,土壤肥沃D.多中低产田,土地贫瘠(2)赵家峁村通过土地整治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是()A.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B.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C.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D.开发未利用土地,增加土地资产收益2. 输沙模数,是指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
下表为我国解家湾小流域不同时期侵蚀产沙变化中植被与降雨贡献率。
该小流域有旱耕地3.25km2,其中大于10°的坡耕地1.69km2;荒坡2.84km2。
主要农作物为玉米、番薯、普通小麦、蚕豆,主要经果林为柑橘、桃、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家湾小流域不同时期侵蚀产沙变化中植被与降雨贡献率(1)1990~2008年,该小流域输沙模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减少B.土地平整度提高C.植被覆盖率上升D.建坝阻沙效果凸显(2)2009~2016年,该小流域输沙模数有所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较前期增加B.顺坡种植加剧土壤侵蚀C.林下植被覆盖减少D.梯田毁坏致使沟蚀加剧3. 城市经济由产业分工到功能分工的转变过程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功能专业化城市或功能多样化城市。
下图示意城市从产业分工向功能分工的演变。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类城市的主要功能分别为()A.研发型、总部型、制造型B.制造型、研发型、总部型C.总部型、研发型、制造型D.总部型、制造型、研发型(2)推动城市经济由产业分工到功能分工转变的基本动力是()A.交通通达性B.产品价值链C.科技竞争力D.比较区位优势4. 金奈是印度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软件产业发达。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作者:王文才王忻任兰英来源:《西部资源》2017年第02期摘要:该文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采用遥感和GIS技术手段,通过2000、2007、2009及2014年的4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荒漠化现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荒漠化特征进行的演化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1)从2000年~2014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趋势,从2000年的1285004.97km2上升到2014年的756433.26km2。
(2)从景观指数角度分析,从2000年~2014年间研究区具有景观破碎程度均较低,各景观类型之间的破碎化值差距较大等特征。
(3)从景观类型的转移特征来看,从2000年~2014年间荒漠化程度先好转又恶化的特征,总体上荒漠化程度加剧特征。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遥感;景观格局Abstract: this text as the research area of maowusu sandy lan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by 2000, 2007, 2009 and 2014, fou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interpret characters of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area,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overlay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analysis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1)from 2000-2014 period, the study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has increased trend, up from 1285004.97 km2 in 2000 to 756433.26 km2 in 2014.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scape index from 2000-2014 with a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low, large fragmentation of value gap between various landscape types.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types, from 2000-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degree to better and worse,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ification degree aggravate. From the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ults of the maowusu sandy land desertification governanc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maowusu sandy land;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Landscape pattern1. 引言隨着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越来越频繁。
《2024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范文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评估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演变过程、飞播恢复措施的成效,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1. 沙漠化过程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导致土地资源退化。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这些因素导致土地沙化、植被退化,进一步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2. 沙漠化现状目前,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趋势仍在继续,沙地范围不断扩大,沙漠化程度不断加深。
这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飞播恢复评估为了应对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问题,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措施,其中飞播技术是其中之一。
飞播技术通过在沙地上撒播植物种子,利用航空手段进行大面积的播种,以恢复植被、固定沙土。
1. 飞播技术实施情况飞播技术在毛乌素沙地的恢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多年的实践,飞播技术在种子选择、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等方面不断优化,提高了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2. 飞播技术成效评估飞播技术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毛乌素沙地植被的恢复。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缓了沙漠化的进程,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飞播技术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 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毛乌素沙地植被的恢复,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例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植被的恢复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
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动沙丘区之一。
长期以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毛乌素沙地,实施科学合理的方案至关重要。
一、生态恢复针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恢复,首先需要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引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植被,如沙柳、胡杨等,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逐步恢复沙地的植被覆盖率,减缓沙漠化进程。
二、水资源管理毛乌素沙地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
因此,实施方案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设人工降雨设施、修建水库和引水渠等方式,增加毛乌素沙地的水资源供应,为生态恢复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三、农业生产在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中,农业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布局,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耐旱作物种植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对土地的开垦,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四、生态旅游毛乌素沙地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五、科学监测在实施方案中,科学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植被覆盖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社会参与毛乌素沙地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沙漠化治理的认识和支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总之,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科学规划,切实有效地实施各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2024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范文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宁夏和陕西三省交界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该地区出现了沙漠化趋势。
为有效遏制这一现象,对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演变过程、飞播恢复技术的效果评估以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过程主要受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
其中,气候因素包括降雨量减少、温度上升等;人为因素则主要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这些因素导致了该地区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破坏,沙粒流动加剧,最终形成沙漠化。
沙漠化的演变过程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地表植被的退化,土地裸露;其次是风蚀作用加剧,形成风蚀沟壑;最后是流沙堆积,形成沙丘。
这些阶段不仅使土地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还影响了当地的气候环境,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
三、飞播恢复技术评估为了遏制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趋势,飞播恢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该地区。
飞播恢复技术主要是通过飞机或其他飞行器将种子播撒到裸露的土地上,以恢复植被覆盖度。
这种技术具有效率高、覆盖面广等优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飞播恢复技术在毛乌素沙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提高,风蚀作用得到了有效控制,沙丘活动也得到了遏制。
此外,飞播恢复技术还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为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四、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及飞播恢复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沙漠化过程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退化,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水源涵养功能。
而飞播恢复技术的应用,则有效地恢复了植被覆盖度,提高了土壤保持能力,从而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此外,植被的恢复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同时,植被的增加也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有利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此外,这些植被对于防风固沙、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宁夏和陕西三省区交界地带,是中国典型的沙质荒漠地区之一。
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及其预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的角度出发,探讨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在历史上曾是草原和沙漠交替的地区。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荒漠化现象逐渐加剧。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植被逐渐退化,土地逐渐沙漠化。
2. 现状分析目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
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沙丘活动频繁,风蚀作用强烈。
同时,土地退化、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影响荒漠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荒漠化的重要驱动力。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地资源,加剧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此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对荒漠化产生影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进行预测分析,需要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构建荒漠化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的分析和预测,可以了解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荒漠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
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现象将会继续加剧,沙漠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风蚀作用将更加频繁和强烈。
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特征分析及生态空间治理有效途径
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4-01-16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年度陕西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榆林沙区乡土树种 沙地柏保护及生态修复应用»(2022HZ1784)ꎻ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荒漠化防治创新团队»ꎬ团队编号(SXLK2020-0308)ꎮ第一作者:李江宁(1969-)ꎬ男ꎬ陕西佳县人ꎬ林业工程师ꎬ主要从事沙区林业技术推广和育苗工作ꎮ通信作者::郜超(1972-)ꎬ男ꎬ陕西榆林人ꎬ本科ꎬ林业正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ꎮ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特征分析及生态空间治理有效途径李江宁㊀郜㊀超㊀赵㊀斐㊀乔一娜(陕西省林业科学院ꎬ西安710082)[摘㊀要]㊀榆林毛乌素沙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ꎬ通过对该区域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动态分析ꎬ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林业发展方向ꎬ进一步提高榆林沙区植被覆盖率ꎬ实现沙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ꎮ[关键词]㊀榆林ꎻ毛乌素沙地ꎻ植被类型ꎻ分析ꎻ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S15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13-03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andEffectiveWaysofEcologicalSpaceGovernanceofMuUsSandyLandVegetationTypesinYulinLijiangning㊀GaoChao㊀ZhaoFei㊀QiaoYina(ShaanxiAcademyofForestryꎬXi'an710082ꎬChina)Abstract:TheMuUsSandyLandofYulinisatemperatesemi-aridcontinentalclimate.Basedontheanalysisofthebasiccharacteris ̄ticsanddynamicsofvegetationtypesinthisregionꎬ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MuUsSandyLandForestryinYulinisproposedꎬfur ̄therimprovethevegetationcoveragerateinYulinSandyareaꎬandrealizethebenigncycleofecologicalenvironmentinsandyarea.Keywords:YulinꎻMuUsSandyLandꎻvegetationtypesꎻanalysisꎻeffectiveways榆林毛乌素沙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ꎬ沙区年降水量316~390mmꎮ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在1959年根据谢良尼诺夫水热系数法对全国气候进行了区划ꎬ榆林毛乌素沙地干燥度(K)为2.0~3.0ꎬ湿演状况为半干旱ꎬ植被为荒漠草原[1]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采用桑斯威特经验公式得出的湿润指数作为依据划分气候区ꎬ榆林毛乌素沙地湿润指数(H)0.35~0.19ꎬ名称(H)为半干燥ꎬ分类(K)荒漠草原和干草原ꎬ属半干旱气候分类系统中的二级指标标准ꎬ榆林毛乌素沙地春季降水较少ꎮ1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的基本特征1.1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属于温带草原植被景观地带性植被为草原ꎬ是整个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ꎮ随干燥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ꎬ湿润指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ꎬ植被也从典型草原地带向荒草原地带过渡ꎬ水平地带性明显[2]ꎮ从植被类型来看ꎬ长城以北由东南向西北到靖边县柠条梁镇为典型草原ꎬ再以西为荒漠草原ꎻ长城以南覆沙黄土区有草甸草原㊁典型草原和灌丛草原ꎬ植被类型有明显的过渡性质ꎮ1.2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地带性植被不明显隐域性的植被发达ꎬ特别是长城以北尤为显著ꎮ长城以北为榆林毛乌素沙地的腹地ꎬ由流动沙丘㊁平缓沙地㊁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地组成ꎬ沙丘间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湿滩地和干滩地ꎬ也夹杂着裸露的黄土硬地[3]ꎮ沙地因基质松散ꎬ影响地带性植被的发育ꎬ形成沙生植被景观ꎬ滩地发育着草甸㊁盐生草甸㊁沼泽草甸及沼泽化灌丛植被类型ꎮ1.3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植物区系及特征榆林毛乌素沙地植物地理属泛北极植物区ꎬ在欧亚草原植物亚区中的东内蒙古亚地区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准噶尔亚地区的交界处ꎬ所以榆林毛乌素沙地的植物区系成分具有过渡性[4]ꎬ其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主要包括:地中海-西亚-东亚成分㊁中亚成分㊁蒙古草原成分㊁华北成分㊁黄土高原成分㊁温带亚洲成分㊁欧亚温带成分㊁北温带成分㊁东亚成分和世界性分布等ꎬ其中以亚洲中部成分和蒙古草原成分为主[5]ꎮ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有骆驼蓬㊁沙米㊁木地肤等ꎻ亚洲中部成分有白刺㊁尖叶盐爪爪㊁沙竹㊁油蒿㊁沙芥㊁柠条㊁花棒㊁踏郞㊁猫头刺等ꎻ中亚成分有红砂㊁盐爪爪等ꎻ蒙古草原成分中除沙生针茅㊁长茅草㊁大针茅等旱生禾草外ꎬ还有中生类群的旱化类型小叶锦鸡儿㊁刺锦鸡儿㊁蒙古莸㊁蒙古葱等ꎻ华北成分有文冠果㊁油松等ꎻ黄土高原成分有侧柏㊁黄蔷薇等ꎻ温带亚洲成分有甘草等ꎻ欧亚温3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带成分有沙棘等ꎻ北温带成分有冷蒿㊁草地早熟禾等ꎻ东亚成分有茵陈蒿㊁白羊草等ꎮ1.4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榆林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ꎬ又以长城为界ꎬ长城以北由东北部的府谷县大昌汗镇到西南部的靖边县柠条梁镇ꎬ植被类型为典型的干草原ꎬ靖边县柠条梁镇以西至定边县盐场堡镇为荒漠草原[6]ꎮ植被类型也可分为沙生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ꎮ植物群落分为流动沙丘以沙米㊁沙竹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主要群丛有沙竹群丛㊁沙米群丛ꎻ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以油蒿(黑沙嵩)㊁白沙蒿㊁沙柳等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主要群丛有油蒿(黑沙蒿)群丛㊁白沙嵩群丛㊁沙柳群从㊁沙棘群丛㊁踏郞群丛㊁花棒群丛ꎻ湖盆盐碱滩地以白刺㊁寸草㊁沙柳等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主要植物群丛有芦苇群丛㊁寸草群丛㊁白刺群丛[7]ꎮ长城以南覆沙黄土区有草甸草原㊁典型草原㊁灌丛草原ꎬ植被类型有明显的过渡性质ꎬ以沙嵩㊁柠条㊁白草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从植物种子的组成和局部土壤形成分为以下群从㊁柠条+白沙蒿群丛㊁柠条+白草群丛㊁苜蓿群丛㊁甘草群丛ꎮ各植物群落区按它的植物组成ꎬ性状可分为沙生㊁野生㊁黄土旱生三个类型ꎬ约有高等植物568种ꎬ294属ꎬ87科ꎮ人工植被以灌木为主ꎬ有灌木柳属㊁锦鸡儿属㊁岩黄芪属等ꎮ注:1亩ʈ666.7m21.5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植被旱生化明显榆林毛乌素沙地生境干旱ꎬ许多植物形态与结构及植被特征的旱生明显ꎬ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变小变厚ꎬ高生长减弱ꎬ荒漠植物花棒㊁樟子松㊁彰武松㊁班克松等引种到本区后ꎬ与本地乡土树种沙柳㊁杨柴㊁紫穗槐㊁柠条等成为沙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植物种ꎮ2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动态分析2.1㊀地质时期植被变化在地质史上ꎬ榆林毛乌素沙地经历了森林-稀树草原-草原的变化过程ꎬ这一变化过程与地壳运动㊁气候变化直接相关ꎮ在上白垩纪ꎬ本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占优势ꎬ晚白垩纪-古新世时ꎬ多数地段有森林ꎬ亚洲各大山系逐渐隆起ꎬ巨大的造山运动一直继续到上更新世纪末及晚更新ꎬ引起亚洲中部大气环流和降水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8]ꎬ到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毛乌素沙地出现大面积稀树草原ꎬ当时的景观与现代热带稀树草原相似ꎬ这样的稀树草原景观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末期的上新世(距今200万年)和第四纪初期ꎬ到了第四纪ꎬ全球发生四次大冰川运动ꎬ在间冰期气候温而偏寒ꎬ干燥少雨ꎬ由稀树草原变成现今干草原和荒漠草原[9]ꎮ2.2㊀历史时期榆林沙区植被变化2.2.1㊀秦㊁汉㊁隋生态环境平衡时期(公元前21年~公元618年)公元前214年秦大将蒙恬和扶苏统兵30万驻守上郡ꎬ给养主要取至当地ꎮ据史诗资料记载: 垒石为城ꎬ榆树为寨 ꎮ按«史记.货直列传»说: 上郡与关中同俗ꎬ畜牧为天下ꎮ 生态环境良好ꎬ乔木㊁灌丛和草原破坏轻微ꎬ系游牧区ꎬ草原景观为主ꎬ表明在此历史时期ꎬ榆林已失去生长森林的环境[10]ꎮ2.2.2㊀唐宋时期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期(公元618-1278年)唐朝为充实国库ꎬ提倡垦荒ꎬ规定新垦荒地五年之内不收税ꎬ荒民蜂拥而来ꎬ到北宋时期ꎬ连年征战ꎬ军粮马草来自当地ꎬ使草原遭到严重破坏ꎮ2.2.3㊀元明清至民国时期ꎬ植被持续破坏时期(1279-1949年)从公元14世纪开始ꎬ我国己进入近600年第四次寒冷时期ꎬ由于气候干旱ꎬ木本植物减少ꎬ杨㊁柳树分布在低湿地ꎬ灌丛植被多分布于平坦沙地ꎮ万历35年编成的«延绥镇志»中对长城积沙的记述是: 边旧墙沙壑ꎬ督军师2000名及各州县饥民ꎬ东自常乐堡ꎬ西至保宁㊁波罗各堡止ꎬ尽力扒除内外积沙 ꎬ在这种情况下ꎬ榆林毛乌素沙地残留植物多菊科蒿属㊁莎草科等草本和少量沙柳㊁旱柳㊁沙地柏等木本植物ꎬ有林地面积仅60万亩ꎬ植被覆盖率不足1%ꎮ2.2.4㊀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植被建设时期经过60多年的治理ꎬ榆林毛乌素沙地出现了人进沙退的植被建设成效ꎬ林草覆盖率41.9%ꎬ原有的860万亩流沙得到全面治理ꎬ沙区形成了基干林带南北控制ꎬ固沙林㊁护牧林ꎬ农防林等防护林纵横交错ꎬ带㊁片㊁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ꎬ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ꎮ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出现区域性逆转ꎬ逆转速率为1.62%ꎬ其中人工植被建设贡献很大ꎬ榆林荒漠化治理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kmꎮ3㊀现阶段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空间治理主要途径3.1㊀沙区灌木林依然是榆林毛乌素沙地防护林的主体榆林毛乌素沙地立地条件相对复杂ꎬ根据毛乌素沙地的地理地带位置ꎬ沙地的优势覆盖度与水分特点ꎬ确定了该区域植被优势生活型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林ꎬ因此在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与植被建设时ꎬ应采用适宜该区域的各种灌木类型ꎮ纵观榆41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林毛乌素沙地近数千年来植被演替ꎬ环境条件日渐严酷ꎬ众多的木本㊁草本有的适应ꎬ有的退化ꎬ有的淘汰ꎬ唯灌木林较多的保存下来ꎬ揭示出发展灌本林是自然选择的结果ꎮ因此榆林毛乌素沙地适宜营造大面积灌木林ꎬ成片的灌木生长旺盛ꎬ其原因是灌木根系庞大ꎬ以沙柳和柠条为例ꎬ7年生柠条主根长449cmꎬ10年生沙柳主根长300cmꎬ水平根系可达10m范围ꎮ3.2㊀继续加大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推广面积樟子松系60年代初引进榆林沙区的常绿针叶树种ꎬ经过六十年的试验示范推广ꎬ已长成小径材ꎬ截至目前已推广到全沙区ꎬ面积达120多万亩ꎮ榆林沙区栽植以樟子松为主的常绿针叶树ꎬ使沙区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ꎮ樟子松造林采用株高80~100cm的营养钵(26ˑ26cm)壮苗ꎬ造林时间春季或雨季(8月中旬~9月上旬)ꎬ造林密度5ˑ6m或5ˑ8mꎬ采用因地选树㊁壮苗保湿㊁合理稀植㊁适当深栽㊁套笼等配套技术ꎬ造林保存率在85%以上ꎮ3.3㊀坚持乔灌草综合治理原则根据适地适树㊁因地制宜的原则ꎬ背风坡脚和丘间地营造乔木树种ꎬ沙丘迎风坡营造灌木树种ꎬ平缓背风坡和付梁种植小灌木树种或草本植物ꎬ使沙丘达到全面治理ꎮ3.4㊀因地制宜发展多树种㊁多林种的林业生产榆林毛乌素沙地为半干旱干草原和荒漠草原景观ꎬ就小的地理单元而论ꎬ河川地遍布本区域ꎬ沙区有大小不等㊁水质各异的滩地ꎬ沙丘类型多样ꎬ沙地有裸露的黄土地ꎮ不同的地理单元ꎬ根据立地类型ꎬ为栽植不同的树种㊁发展不同的林种创造了条件ꎮ4㊀问题与讨论4.1㊀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潜在沙漠化风险要有足够认识榆林毛乌素沙地通过60多年的治理ꎬ榆林沙区流沙得到全面治理ꎬ植被覆盖度达到41.9%ꎬ实现沙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ꎮ随着沙区经济社会的发展ꎬ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部分沙地变成了绿洲㊁农田㊁牧场和村镇居民区ꎮ另一方面人们对沙地逆转估计得比较充分ꎬ对沙漠化的发展强调甚少ꎬ随着沙区经济社会的发展ꎬ榆林毛乌素沙地尤其是要防止二次沙化发生ꎮ4.2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推广应用 片㊁圈㊁面 综合治理模式片㊁圈㊁面 沙地综合治理模式是国家 九㊁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榆林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ꎮ 片㊁圈㊁面 模式是根据榆林毛乌素沙地沙丘与滩地环状分布的结构景观和生产现状而提出ꎮ 片 为沙区滩地ꎬ传统意义上的作物种植区ꎬ通过良种引进ꎬ耕作制度改变ꎬ新技术应用ꎬ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ꎮ 圈 为滩地与荒沙的结合部ꎬ人们社会㊁居住和社会经济发展场所ꎮ通过建设日光温室大棚ꎬ发展以蔬菜㊁经济林为主的种植业ꎬ同时发展温棚舍饲圈养猪㊁羊㊁鸡为主的养殖业ꎬ伴随这加工业的发展ꎬ经济效益显著ꎮ面 滩地以外大面积荒漠化治理区ꎬ应用先进技术措施综合治理ꎬ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度ꎬ有效改善沙区生态环境ꎮ由于 片㊁圈 经济效益的提高ꎬ人们的发展集中在 片 与 圈 的经营上ꎬ减缓或停止垦荒扩大耕地㊁过渡放牧和采伐薪材ꎬ扩大荒沙造林种草面积ꎬ使 面 上的沙漠化植被得以恢复ꎬ沙漠化土地得到逆转ꎮ5㊀结语榆林治沙经历了试验摸索阶段㊁集体大规模治理阶段㊁改革开放转型阶段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阶段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治沙造林经验ꎬ曲折前行ꎮ科技支撑㊁改革创新㊁产业带动在防沙治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ꎬ流沙南移的势头得到了遏止ꎬ昔日的 沙进人退 变成了 人进沙退 ꎮ在准确把握榆林毛乌素沙地林业发展现状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ꎬ科学谋划ꎬ精确定位ꎬ以 扩绿㊁增效㊁减霾㊁碳汇 为基本要求ꎬ创新驱动林业科技ꎬ促进科技支撑智力大提升ꎬ构筑生态安全屏障ꎬ逐步建立现代沙区林业体系ꎮ参考文献[1]耿宽宏.中国沙区的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86. [2]董光荣.由萨拉乌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变迁.中国沙漠[J].中国沙漠ꎬ1983(2):105-112. [3]王北辰.毛乌素沙地南沿的历史演化[J].中国沙漠ꎬ1983(4):105-112.[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ꎬ1972.[5]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85.[6]李滨生.治沙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1989. [7]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ꎬ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队.陕西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2.[8]李建树.中国三北草木繁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1998.[9]丁晓纲.毛乌素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ꎬ2005.[10]赵鸿雁等.用生态经济学观点看陕北风沙区土地利用问题[J].经济改革杂志ꎬ1986(10):18.51。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时间演变从历史角度观察,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期由于气候的变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沙地开始逐渐扩大。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叠加,使得荒漠化速度加剧。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间演变过程。
2. 空间演变空间上,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中心区域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
随着风力的作用,荒漠化区域逐渐向四周扩散,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成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风力作用等,为荒漠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则加剧了荒漠化的速度和程度。
此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植被破坏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预测分析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气候预测模型,可以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且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因此,加强荒漠化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缓荒漠化的速度和程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荒漠化治理措施建议针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建议:1. 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活动、控制放牧数量等;2.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土地的固沙能力;4. 开展生态移民工程,减少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5.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经济补偿。
我国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逆转因素分析
我国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逆转因素分析作者:王相麾张颖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第10期摘要根据2000—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数据,研究分析了我国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近年来毛乌素沙地呈现出荒漠化逆转的态势。
基于探索性分析(EFA)与虚拟变量回归模型(DVRM),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逆转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为提高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还对回归模型进行了诊断。
由于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存在,研究剔除了虚拟变量交互项的影响。
研究认为,年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的主要气候因素,年降水量每增加100 mm,森林覆盖率将会增加10%。
此外,年均气温对于森林覆盖率也有显著影响,年均气温每增加1 ℃,森林覆盖率将会增加2.5%。
对政策因素的分析表明,2005年《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和2011年《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的政策效应相对于2000年的基期水平,能够分别增加3.4%和4.7%的森林覆盖率。
研究揭示了气候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我国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逆转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荒漠化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荒漠化;ANOVA;虚拟变量;逆转因素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0-0001-0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01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big data platform from 2000 to 2015,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aowusu sandy lan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Climate factors and policy factors were important reason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forest covera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egression model of dummy variables, it was found that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in climatic factor affecting the forest coverage in this region, and 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would increase by 10% for every 100 mm increas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also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forest coverage. For every 1 ℃ increased in annual temperature, forest coverage would increase by 2.5%. In addition, policy factors were reflected in the policy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plan for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05-2010) and the national plan for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1-2020), which can increase the forest coverage rate by 3.4% and 4.7%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base period.The study revealed the important effects of climate and policy factors on desertification reversal of Maowusu sandy land in China, 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o desert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related policymaking in China.Key words Maowusu sandy land;Desertification;ANOVA;Dummy variables;Reverse factors为了营造陕北防护林带,早期研究毛乌素荒漠化的人员开展了沙漠自然条件的实地调查并建立了部分实验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1961 2007年鄂尔多斯高原水 分资源各分量的变化 T able 1 V ariat ion of component of w ater resou rce in M u U s Sandy L and from 1961 to 2007
降水量 P
陆面蒸散 E
可利用降水 w
全年均值 /mm
0 090
从空间尺度来看, 毛乌素沙地可利用降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P、E 和 w 呈现出相同的 分布规律, 即东南部 P 和 w 多、E 强, 西北部相反 ( 表 2)。其中伊金霍洛旗和乌审旗形成 了全区的可利用降水资源的高值区, 多年年均 P 分别为 344 01 mm 和 338 42 mm, w 多年 均值达 88 62 mm 和 87 68 mm。
累积距平是一种较常用的判断变化趋势的方法, 通过对累积距平曲线的观察, 可以划分 变化的阶段性 [ 16] 。从图 2可以看出, 近 50 a来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具有阶段性, 大体经历了 2个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 1961 1986年年均温以负距平为主, 年均温呈减少趋势, 最大负距 平出现在 1984年; 第二阶段 1987 2007年年均温以正距平为主, 年均温呈增加趋势, 气温 最高的几年均出现在 20世纪 90年代后, 最大正距平出现在 1998年, 其次出现在 2006年和 19 99年 。
逐年减少的趋势。虽然近 50 a毛乌素沙地 E 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但是 P 减少的趋势较 E 明 显, 即 P 的年递减速率比 E 的年递减速率高近 17倍。因此, 随着毛乌素沙地 P 以 - 8 92 mm / 10 a的速率减少, 仍然导致 w 以 - 9 34 mm /10 a的高速率逐年减少。但是无论是全 区域还是分地区的 P、E 和 w, 其变化率均未通过 0 05的信度检验 ( r0 05 = 0 288), 表明从 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水分资源各分量变化不明显。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所用的气候数据为内蒙古气象局资料中心提供的 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 6个气象
收稿日期: 2010- 01- 05; 修订日期: 2010- 05- 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40861002, 31060076 ) ;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 ( 20080404M S0609) 。 第一作者简介: 王立新 ( 1975- ) , 男, 内蒙古赤峰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草地和湿地生态学的研究。 * 通信作者, E m ai:l liuhm im u@ yahoo. cn
P + R I + GW + ST & TR + E V + PC + RO 其中: RI 为地表与地下径流补充水, GW 为潜水供应, ST 为沙层持水, TR 为植物蒸腾耗水, EV 为地表蒸发耗水, PC 为沙地深层渗透水, RO 为通过地表与地下径流流出水。
在实验地内, 由于地形较平坦, 沙土易渗水, 土壤表面不易形成径流 ( RI、RO = 0), 考虑 到地表蒸发耗水 ( 实验证明, 土表的蒸散值不能忽略, 尤其在降雨量较大的时期 ) , 渗入深层 的水与潜水补给相抵 ( PC = GW ) , 沙层持水 ST 来自降水, 可以不计。因此, 上面的水分收支 平衡公式可简化为:
图 3 年均温距平 M ann K endall突变检验 F ig 3 Exam ination s of abrup t ch ange points for m ean annua l tem peratures series byM ann K endall
2 2 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规律 从 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年平均 P、E、 w 的变化率 ( 表 1) 可见, P、E、 w 均呈现出
第 25卷 第 12期 2010年 12月
自 然资源学报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V o l 25 N o 12 D ec., 2010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王立新 1a,
2
,
刘华民 1b* ,
杨
劼
1 b,
2
,
梁存柱
1 b,
2
,
王
炜
1
b
,
张继恩 1b
( 1. 内蒙古大学 a 环境与资源学院, b 生命科学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1;
图 2 1961 2007年年平均气温 ( )年际变化 Fig 2 In ter annual variation of m ean annual temp eratures from 1961 to 2007
12期
王立新等: 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 盖的影响
2 03 3
根据 M ann K endall突变检验分析方法, 可初步确定出现交叉点的时间是区域气候变量 序列发生突变的时间。利用该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特征进行了检验, 给定 显著性水平 u0 05 = ∋ 1 645, u0 01 = ∋ 2 326( 图 3) 。可以看出, 近 50 a来, 毛乌素沙地年均 温序列在 1993年发生了突变, 从突变年开始, 年均温增加趋势开始非常明显, 通过了 99% 的显著性检验。
从 1961 2007年毛乌素沙地年平均 P、E 和 w 的距平、累积距平及线性趋势 (图 4) 可 见, 近 50 a间水分资源各分量的变化可归纳为 3个阶段:
地 增温趋势显著, 变化率为 0 33 /10 a。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 0 16~ 0 5 /10 a,
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 的趋势。水 分资源 各分量 时空分 布极不 均匀: 东南
部降水量 P 和可利用降水 w 多、陆面蒸散 E 强, 西北部相反。P、E、 w 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
图 1 毛乌素沙地示意图 F ig 1 Sketch map of M u U s Sandy Land
1 2 主要方法 文中采取高桥公式 [ 3] , 估算了毛乌素沙地的陆面蒸发 ( E ), 并对水资源各分量 ( P, E,
P - E )时空变化的特征进行讨论, 其相关计算公式为:
w = P-E
个较好方法。
气候要素在近 50 a( 1961 2007年 ) 的变化速率由线性趋势法得到, 它实际上是用最小 二乘法计算气候要素和时间的线性回归系数, 正 (负 ) 值表示增加 ( 减小 ) 趋势。趋势的信度 及突变点检验采用非参数 M ann Kenda ll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趋势的非参数检
P & TR + EV
2 结果与分析
2 1 温度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信度检验 毛乌素沙地 1961 2007年年平均气温为 7 15 , 并且以 0 33 / 10 a的变化率呈
极显著增加趋势 ( 相关系数 r = 0 713, 假设 检验 p < 0 001) , 但是与内蒙 古全区 ( 变化率 0 37 /10 a)和所处的鄂尔多斯高原 (变化率 0 43 /10 a)增温强度相比 , [ 15] 其变暖程度 并不是很剧烈。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 0 16~ 0 50 /10 a。年平均气温升高的 程度呈现出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除河南、乌审召镇 2个地区的升温幅度低于全 国的增温幅度 ( 0 30 /10 a) 外, 其余 66 7% 的站点均高于全国的增温幅度, 其中乌审旗、 鄂托克旗 2个区域的增温趋势最强, 平均增温幅度为 0 50和 0 47 / 10 a。
2 03 2
自然资源学报
25卷
验 [ 9 12] 。对于各气候要素, 距平是 1961 2007年的平均值, 并做了标准化处理。 采用土柱称重法对群落蒸散量进行测定。根据群落结构的特点, 分成两种计算方式:
∀ 乔木林、灌木林的蒸腾、蒸散量, 采用 # 群落蒸散各种群蒸腾棵间蒸散 ∃模式计算; % 草本 植物建群的群落作物株高的蒸散直接采用土柱称重测得的蒸散值 [ 13] 。水分收支平衡采用 张新时 1994年提出的水分收支平衡公式 [ 14] :
位于我国北中部半干旱、干旱地带的毛乌素沙地是一个脆弱的自然 - 经济 - 社会复合 生态系统。由于地处农牧交错带, 毛乌素沙地的土地经营及利用模式涉及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生产等多种方式, 其形成、动态与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已多 次证明, 在这一地区若出现连续几年的少雨干旱, 自然植被中某些种群就会衰退, 植被覆盖率 将下降。而在人为干预下, 只要破坏地表植被, 如开垦、超载放牧等, 必然加剧土地的沙化 [ 2] 。
313 9
241 7
72 2
变化率 / ( mm /10 a) 区域变化范围 / ( mm /10 a)
- 8 92 - 17 88~ 5 80
- 0 53 - 8 65~ 5 50
- 9 34 - 16 60~ - 4 11
相关系数 r
0 129
0 015
0 250
假设检验 p
0 387
0 920
本文在定量分析内蒙古境内毛乌素沙地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变化的基础上, 结 合 TM 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 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 对毛乌素沙地近 20 a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揭示毛乌素气候变化与沙地植被群落水分收支平 衡状况与植被覆盖变化间的内在关系, 对合理利用沙地资源、改善沙区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 义, 并为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1)
E
=
3 100P
3 100 +
1
8P 2 e
-
34 4T 235+ T
( 2)
其中: w 为可利用降水量 ( mm ) , P 为月降水总量 ( mm ), T 为月平均温度 ( ), E 为利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