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陕西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发生, 风大 而 多 ( 平均 风 速 2 4 3 3m/ ) . ~ . 秒 ,
的 4万 h m 变 成 9. 3 7万 h , 中灌 木 8 m?其 o
万 h 占 8 , 草 覆 盖 率 由 1 8/ 升 到 m, 2 林 . 上 9 5
3. ; 沙漠 腹 地 营造 长 城 、 缘 、 山、 69 在 北 环 灵
19 9 3年 由 3 8 . m 占 监 测 区 总 面 积 2 5 5 6k ( 4 6 . m。的 6 .5/) 降 到 3 5 87 1 9 k 7 下 9 5 060
1 陕西毛乌素沙地 的治理 现状
1 1 陕西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成效 .
经过 5 O年 的艰苦 努 力 , 陕西 毛 乌素 沙地 沙漠 化 治理 取得 了 良好 的生态 效 益与 经 济效
k ( m , 占总 面积 的 6. 5 , 3 5/ 总体 是 处 于 沙 漠 9)
化 的逆 转 过 程 中, 均 每 年使 2 6 6k 平 7 . m。的 沙 漠 化土 地得 到 了治 理 。
பைடு நூலகம்
12 毛乌素沙地 防治开发 中存在 的问题 . 1 2 1 没有充分认 识潜在 沙漠化 的危 害 . . 毛乌 素 沙地 , 管经 过 半个 世 纪 的不 懈 努力 , 尽
引进, 以及 樟 子 松 的 引 种 成 功 , 滩 、 、 、 使 川 塬 润 地 区受 风 沙 危 害 的 9 3万 h . m。农 田基 本 实现 了林 网化 , 复和 改 良天 然草 场 1 . 恢 5 3余
万h m 。固定 和 半 固 定 流 沙 4 O多 万 h , m 治
防 沙治 沙取得 了成绩 , 局部 出现 沙漠 化 逆转 ,
益 : 1植 被盖 度 得 到 了提 高 , 态 环 境 得 到 () 生

榆林毛乌素沙漠化治理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榆林毛乌素沙漠化治理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的林产品年收入达 8 亿元, 林业 总产值 也 由 1 9 7 8年的 0 . 8 亿 元增加到 2 5 亿元 。
2 积 极 开发榆 林市 沙 区第三产 业 除 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外 ,榆林市应 该尝试沙
数量和规格都受到 了很大限制。 因此 , 我们首先应筛选 出抗性强 、 适应能力强 、 景观效果 好的品种进行推广应 用 。其次 , 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 拉动生产 的标 准化 、 工厂化 , 研发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只有 将 多 肉植物 的生产栽培产业化 、 工厂化 、 标准 化 , 才能 使多 肉植物广泛地应用于 园林 中,让 这奇特多姿 的植 物 为我们 的城市增 添别样风采 。 ( 收稿: 2 0 1 4 — 0 4 — 3 0 )
林木覆 盖率达到 4 2 . 9 %。累计初步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
2 . 1 5万 k m , 5 7 . 3 3万 h m 流沙 有 4 9 . 3 3万 h m 得 到 固
此, 应科 学编制沙产业发 展规划 , 形成分工合 理 、 优 势
互补 、 特色鲜明的沙产业 布局。在 第一产业 中 , 要坚持 规模化生产 、 集约化经营 , 充分发挥产业 协会和龙头企 业 的拉动作用 。在第二产业 中 , 要 做大做 强沙产业 , 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第三产业 中, 要立足沙 区原生态景
观, 着力打造沙 区地区特色旅游和文化品牌。
定、 半 固定 , 每年人黄 河泥 沙 由 5 - 3亿 t 减至 2 . 9 亿t ,
减少 4 5 . 2 %, 治沙 、 与水土保持卓 有成效。 如今 , 榆林 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 , 以红枣为龙头 的林业产业 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 的重 要支柱 和农 民脱 贫致富 的有效途径。全市红枣 总面 积 达到 1 0 . 3 3 万h m , 年产 鲜枣 3 0多万 t , 年产 值 1 5 . 6 亿 元, 榆林红枣 的栽植面积 和产量分 别 占全 国的 1 / 1 0和 全 省的 2 / 3 。 山杏 、 大扁杏栽植面 积近 6 . 6 7万 h m 2 , 年 产 值 1 亿多元 。 林木种苗产业勃然兴起 , 全市可 出圃苗木 种 类齐全 、 数量可 观 , 仅樟子松不 同规格 的苗木就超亿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内蒙 古 农 业 科 技 2 1 ( )6 ~ 4 0 0 6 :2 6
I n rMo g l rc l rlS in e An c n lg n e n oi Agiut a ce c dTe h oo y a u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成 因分析
刘 勇 ’ 王 庆 江 , 刘 军 孙 国强 彭 彬 , , ,
多 , 沙丘 上 普 遍 生 长 油 蒿 、 叶 锦 鸡 儿 等 ; 丘 间低 地 和 滩 地 在 小 在
和世 界 近 l 0亿 的人 / . 漠化 土 地 还 以每 年 5万 ~ 2荒 1 7万 k 2 m 的速 度 扩展 。 中 国是世 界 上受 荒漠 化影 响最 严 重 的 国家 之一 . 乌 素 毛
高 、 实性 强。 11 现 在 : 0万 的 比例 尺 下 进 行 解译 。 译 的 最 小 斑 块 解 为 2 0个 象 元. 1 × O m 左 右 即 . l4 8
质荒 漠化 和土地 盐 碱 化 。荒漠 化 过程 影 响 着全 球 陆地 面 积 的 1 / 4
雨 年 可 为少 雨 年 的 2 3倍 。 其 西 部 的 沙漠 而 言 . 区不 但 降 水 — 较 该 较多, 而且 地 表 水 和 地 下 水 也较 丰 富, 若 干 主要 的河 流 f 窟 野 有 如 河 、 尾 河 和 无 定河 等1 贯 本 沙 地 的东 南 部 流 人 黄河 , 有 众 多 秃 纵 还 的湖 泊 分 布 。在 有 利 的水 热 条 件 下 。 自然植 被 生 长 良好, 类 较 种
1 研 究 区概 况
土地 覆 被 和 土 地利 用 的 监 测 是 目前 遥 感技 术 应 用 的重 要 方 面 , 文 在 地 面 调 查 和 广 泛 收 集 区 内 已有 资 料 f 括 图 件 及 统计 本 包 资 料1 的基 础 上 . 运用 遥 感 和 G S技 术, 卫 星影 像 进 行 地 类 区 划 I 用 和 目视解 译 , 地 进 行 全 面核 实 。 用 的地 形 图 比例 尺为 1 0万 现 所 : 5

榆林毛乌素沙漠化治理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榆林毛乌素沙漠化治理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榆林毛乌素沙漠化治理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探作者:姬康来源:《现代园艺》2014年第15期榆林市近年治沙卓有成效,但沙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各地普遍缺乏全局性的系统规划,从而难以形成沙产业整体发展合力。

因此,应科学编制沙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沙产业布局。

在第一产业中,要坚持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

在第二产业中,要做大做强沙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在第三产业中,要立足沙区原生态景观,着力打造沙区地区特色旅游和文化品牌。

1 榆林市沙漠治理现状据记载,榆林沙区在秦汉时期还是“沃野千里,庄稼殷实,水草丰美,群羊塞道”的农牧繁荣景象,后因战争破坏,垦荒农作,生态环境恶化,形成了“沙进人退”的凄惨局面。

据记载,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的榆林市,在建国之时,全市森林资源几乎被破坏殆尽,全市仅残存4万hm2天然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kg,吞没农田牧场8万hm2,沙区6个城镇和412个村庄受到风沙侵袭压埋,仅存的11万hm2农田也处于沙丘包围之中。

几十年来,榆林各级党委、政府坚持“班子换、事不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长期不懈地开展“北治沙、南治土”的造林绿化运动,经过几代林业人的艰苦努力,榆林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

据统计,截至目前,榆林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3.30万hm2,林木保存面积133.83万hm2,林木覆盖率达到30.7%。

第3次荒漠化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81.2%,流动沙地只占沙化土地的5.7%,沙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2.9%。

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万km2,57.33万hm2流沙有49.33万hm2得到固定、半固定,每年入黄河泥沙由5.3亿t减至2.9亿t,减少45.2%,治沙、与水土保持卓有成效。

如今,榆林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以红枣为龙头的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中国纬度最低的沙漠—毛乌素沙漠变绿了

中国纬度最低的沙漠—毛乌素沙漠变绿了

中国纬度最低的沙地—毛乌素沙地变绿了秦为胜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

毛乌素,蒙古语意为“坏水”,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

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

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

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

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

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

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

长期以来,沙进人退,流传已久的“榆林三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位于内蒙古河南地的“榆溪塞”,因受风沙的危害,向南迁移,最终落脚在“延绥镇”属下的榆林堡城,塞址由一变三,形成“三迁”说。

毛乌素沙地年均温 6.0—8.5℃,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均大,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集中于夏季7—9月,且多大暴雨,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

相对其它沙地,毛乌素沙地降水较多,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利于草类植物生长,原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积较大,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降水更多,有利于沙地绿化改造。

毛乌素沙地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毛乌素沙地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9 k 39 万 m 。包括 内蒙古鄂尔多斯南部 、 陕西榆
林地 区 的北 部 和宁夏 黄 河 以东 地 区 , 化 土地 面 积 沙 达 63 .3万 k 。沙 区境 内 的梁地 主 要 是 白垩 纪 红 m
色和灰色砂岩 , 大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顶面平坦。第 四系沉积物具 明显 沙性 , 散沙层 经 风力搬运 , 松 形成 易动 流沙 。沙
20 0 9年 5月





Ma 2 0 y, 0 9
第 3期 ( 9 ) 总 0期
Pr tc in F r s ce c n c n lg o e to o e tS in e a d Te h oo y
N . ( u o9 ) o3 S m N .0
文章 编 号 :0 5— 2 5 20 )3— 0 3— 2 10 5 1 (0 9 0 0 7 0
植被 破坏 , 土地 沙化 , 土地 生 产 力 降 低 , 本来 就 脆 使
弱 的生态环 境 陷入恶性 循 环 。 ( ) 垦滥 挖 。 由于 2滥
人 口和牲畜 数量 急剧 增 加 , 粮 食 和 饲料 的需 求不 对
部 和南部地 区农 田高 度集 中于河 谷 阶地 和滩 地 , 向
断增多, 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 只能是以扩大
区年均 温 60~ . . 8 5℃ , 降水 量 20— 4 I, 年 5 40in集 n
其发生的主导因素。 2 11 自然 因素 首 先 由于 远 离 海 洋 降 水 少 、 .. 水
资 源短缺且 分布 不 均 、 日照蒸 发 强烈 、 多 且 大 、 风 气 候 干旱 、 被稀少 、 土流失 、 风吹蚀 等 , 植 水 大 给荒漠化 的形 成创造 了条件 。其 次沙 地境 内的风沙土 基质 为 沙土 或细砂 粒 , 构疏 松 、 力低 、 结 肥 保水 力差 , 极易受 风力 吹蚀 , 土层 一 旦破 坏 , 表 就会 造 成 沙 化 , 在风 并 力 的作用 下加 速扩 展 。 2 12 人 为 因素 ( ) 口剧 增 。截 至 20 .. 1人 04年 ,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其成为荒漠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荒漠化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区域经济、社会及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

本文将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历史演变可追溯至数百年前。

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沙地荒漠化呈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扩展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进而加剧了荒漠化的进程。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沙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湖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促进了荒漠化的形成。

此外,沙地的扩展还受到风力、水力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地形地貌等难以人为干预,而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则可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加以控制。

因此,要减缓荒漠化的进程,必须从控制人类活动入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需要构建预测模型。

本文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构建荒漠化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荒漠化的扩展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在未来仍将呈现扩展趋势。

然而,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等措施,可以减缓荒漠化的进程。

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引导和法规约束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扩展速度将得到控制,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荒漠化的逆转。

毛乌素沙漠调研报告

毛乌素沙漠调研报告

毛乌素沙漠调研报告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一个沙漠,位于该自治区中部地区。

这个调研报告旨在对毛乌素沙漠进行深入的调研,以便理解沙漠的地理特征、环境状况以及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以及对沙漠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报告将分为三个部分:地理背景、调研结果和建议。

地理背景:毛乌素沙漠是中国的第七大沙漠,总面积约为42,277平方公里。

沙漠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占地面积广阔。

年平均降水量非常有限,通常不足200毫米。

沙漠内地表覆盖着细沙和沙丘,土地贫瘠,几乎没有植被覆盖,这使得沙漠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调研结果:调研发现,毛乌素沙漠的环境状况较为严峻。

首先,沙漠中的水资源非常稀缺,导致附近地区的农田灌溉困难,给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次,沙漠的扩张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物种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此外,沙尘暴经常在毛乌素沙漠地区发生,给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建议:面对毛乌素沙漠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护沙漠和可持续利用其资源。

首先,应该加强对沙漠的水资源管理,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灌溉方法,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其次,需要加强对沙漠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和治理沙化等措施,恢复和改善沙漠的生态系统。

此外,还需要加强沙尘暴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减少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沙漠地区的管理和保护。

社会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总结: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地理特征,调研结果表明沙漠的环境状况严峻。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毛乌素沙漠,合理利用资源,并加强沙漠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沙漠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及对策


要 : 林 毛 鸟 素 沙 地 沙 漠 化 治理 成 效 显 著 , 也 存在 诸 多 问题 , 注 重 “ 点 治 沙 , 重 于 治” 策略 , 动 群 众 榆 但 应 重 防 的 调
治 沙的 积 极性 , 到 长 久 治 理 的 效 果 。 达
关键词 : 毛鸟素 沙地 ; 沙漠化 ; 在问题 ; 存 治理 对策
这样 的现 实 , 引不起 警觉 , 将具有 极大 的危 险性 。
毛 乌素 沙 区生态 环境 的脆 弱性 明显 , 治 理边 边
成片 固沙林 15块 , 6 同时杨树 良种 的成功 引进 , 以及 樟 子松 的引种成 功 , 受 风沙 危 害 的 9 3万 h 使 . m 农 田基本实现 了林 网 化 , 固定 和半 固定 流 沙 4 0多 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 日臻 完善 。
看, 沙地仍在扩大 , 沙化仍在加剧。人们对沙漠化逆 转往往估计得较高, 对沙漠化 的扩展却重视不足。 根据 16 90年 和 18 95年 二 次 土 壤 普 查 资 料 及 15 9 8年 和 17 96年航 片对 比分析 , 以看 出 :95年 可 18
沙化 总 面积 比 16 9 0年 多 3 9万 h 增 加 1 % , . m, 8 平
b毛乌素沙区地处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受蒙古高压控制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冷热剧变温差大降雨小316450mm蒸发量大20922506mm大旱现象频繁发生风大而多平均风速2433m?s叫生态系统脆弱不稳定
20 0 9年 5月





Ma 2 09 y, 0
第 3期( 9 总 0期)
P o e t n F r s ce c n c noo y r tc i o e tS in e a d Te h lg o

[说明]毛乌素沙地概况

[说明]毛乌素沙地概况

毛乌素沙地概况1、地理位置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高原过渡地带, 纬度为37°30′~39°20′N、经度为107°20′~111°30′E,沙地面积约4万km2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南部(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的全部、鄂托克旗东南部、鄂托克前旗东部、杭锦旗东南部、准格尔旗的西南部),陕西省的榆林地区北部(神木县、榆林市、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佳县),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东北部等13 个县(市、旗)。

其中内蒙古大约占有其面积的80%,陕西大约占有其面积的15%,宁夏大约占5%毛乌素沙地大部分地区属于鄂尔多斯高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毛乌素沙地所在区域示意图2、地貌特征毛乌素沙地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包括从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向东南延伸出来的一些梁地, 这些梁地梁面平坦, 由于遭受割切, 梁间形成若干谷地, 自西北向东南为倾斜的平行湖积冲积平原, 当地称为滩地, 这样构成了“梁”、“滩”平行排列的相间地貌。

其梁地主要由白垩纪紫红色和侏罗纪灰绿色砂岩层所构成, 这些砂岩固结程度很差, 极易风化, 风化物再经搬运, 使得本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物含沙量较大, 成为沙地形成的沙物质来源。

毛乌素沙地区域地形地貌示意图3、气候特征毛乌素沙区是一个草原气候条件下的沙地,处于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的过渡地带,就气候地带而言, 毛乌素沙地大部属温带,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西陲, 年平均温度6.10~8.15℃,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沙区东南部为400~ 440mm , 向西逐渐递减, 仍达250mm 左右, 7~ 9 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60%~ 70% , 降水强度较大, 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年变率大, 一般多雨年可为少雨年的2~ 3 倍。

近30年来毛乌素沙地平均降水量为348. 9 mm ,降水平均递减率为0. 305 mm/ 年 ,具有干旱化趋势;降水量呈波动性变化,最大降水量(1985 年465 mm) 是最小降水量(2000 年227 mm) 的2 倍以上,且集中在夏季。

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评价

毛乌素沙地土地沙漠化评价

度 ; Si 是监测开始时 i等级土地沙漠化面积 ; ∑Sj 是 监测结束时由 i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而成的 j ( j = 1, 2…, n - 1,且 j≠i)等级土地沙漠化总面积 ; t是反 演时间段 ,如果 t为年 , 则 Za 表示的是年转化度 ; n 是土地沙漠化等级数 。
作为土地沙漠化变化评价指标 ,多等级土地沙 漠化转化度能够综合地反应土地沙漠化转化程度 , 比单一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更综合 、更概括 ,适用 于单一等级土地沙漠化向等级归类的土地沙漠化转 化研究等 。
1. 819 1. 712
非沙地
1. 136 1. 075
合计
8. 543 8. 544
2. 2 土地沙漠化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多等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作为评价指
标 ,对毛乌素土地沙漠化变化情况进行评价 。多等 级土地沙漠化转化度是指某一等级的土地沙漠化转 化为某一类型土地沙漠化 (多个等级组合为一个类
土地沙漠化变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以多等级土地沙 漠化转化度为评价指标 ,在遥感反演数据的基础上 ,
计算求得 20世纪 80年代末到 90年代末毛乌素沙 地各分区土地沙漠化转化度 ,并分别计算出各等级 沙漠化土地发生轻度逆转 、轻度发展 、明显逆转和强 烈发展时所表现出的转化度 (表 3) 。
1 研究区概况
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 、陕西 、宁夏的交界地 带 ,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的西部 ,是我国四大沙地 (科尔沁沙地 、毛乌素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 克沙地 )之一 ,具有典型的过渡性 。毛乌素沙地的 过渡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即处于 :蒙古 - 西伯利亚反 气旋中心向东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干旱 - 半干旱 向湿润区的过渡地带 、大陆荒漠 - 草原向落叶阔叶 林地过渡地带 ;戈壁 - 沙丘带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 带 ;大陆内流区向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风蚀地带向水 蚀地带的过渡地带 、半荒漠棕钙土 - 栗钙土向森林 草原的过渡地带 。这些过渡性使毛乌素沙地土地沙

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现状与未来高质量农业发展对策

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现状与未来高质量农业发展对策

毛乌素沙地生态治理现状与未来高质量农业发展对策作者:高晓宇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09期摘要由于毛乌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度低、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为此,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2个方面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成因,阐述了毛乌素沙地治理的理论依据,并根据毛乌素沙地治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以期实现对毛乌素沙地的改善。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建设中图分类号:S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9–0-03受到气象、环境、人口等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目前正受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严峻的环境危机,这已被认定为世界上最严峻的挑战,既危害了人类生存环境,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1]。

根据对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全面评估和测量,全球荒漠化的土地总面积高达3 600万km2,占全球总干旱土地面积的1/4,且所覆盖面积每年在逐渐增长,目前被荒漠化所困扰的人口比例高达16.7 %,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也高达423亿美元[2-3]。

荒漠化问题不仅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还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我国荒漠化土壤覆盖率高达263.62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

这意味着大量的土地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和农产品的供应。

据统计,1/4的农村人口发展受到荒漠化的不利影响,荒漠化地区的农民往往面临粮食和经济收入的双重压力,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都受到了限制。

每年受到荒漠化影响而损失的农业经济值达642亿元[4]。

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农业产值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比较大的是西北地区,在内蒙古地区流动沙丘的面积就达到9 289 145 hm2,是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5]。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南部和陕西省榆林地区之间的毛乌素沙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区域之一,该地区荒漠化情况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

《2024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范文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飞播恢复评估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评估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演变过程、飞播恢复措施的成效,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二、毛乌素沙地沙漠化演变1. 沙漠化过程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导致土地资源退化。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这些因素导致土地沙化、植被退化,进一步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

2. 沙漠化现状目前,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趋势仍在继续,沙地范围不断扩大,沙漠化程度不断加深。

这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飞播恢复评估为了应对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问题,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措施,其中飞播技术是其中之一。

飞播技术通过在沙地上撒播植物种子,利用航空手段进行大面积的播种,以恢复植被、固定沙土。

1. 飞播技术实施情况飞播技术在毛乌素沙地的恢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多年的实践,飞播技术在种子选择、播种时间、播种方式等方面不断优化,提高了植被恢复的效率和效果。

2. 飞播技术成效评估飞播技术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毛乌素沙地植被的恢复。

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减缓了沙漠化的进程,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飞播技术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四、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1. 生态系统服务的改善毛乌素沙地植被的恢复,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例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等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植被的恢复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

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

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动沙丘区之一。

长期以来,毛乌素沙地的沙漠化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毛乌素沙地,实施科学合理的方案至关重要。

一、生态恢复针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恢复,首先需要进行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通过引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的植被,如沙柳、胡杨等,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逐步恢复沙地的植被覆盖率,减缓沙漠化进程。

二、水资源管理毛乌素沙地地处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

因此,实施方案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设人工降雨设施、修建水库和引水渠等方式,增加毛乌素沙地的水资源供应,为生态恢复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三、农业生产在毛乌素沙地实施方案中,农业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布局,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耐旱作物种植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对土地的开垦,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四、生态旅游毛乌素沙地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通过开发生态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五、科学监测在实施方案中,科学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对毛乌素沙地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植被覆盖等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社会参与毛乌素沙地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沙漠化治理的认识和支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总之,毛乌素沙地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科学规划,切实有效地实施各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乌素沙地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宁夏和陕西三省区交界地带,是中国典型的沙质荒漠地区之一。

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研究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及其预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与现状的角度出发,探讨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在历史上曾是草原和沙漠交替的地区。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荒漠化现象逐渐加剧。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植被逐渐退化,土地逐渐沙漠化。

2. 现状分析目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现象已经相当严重。

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沙丘活动频繁,风蚀作用强烈。

同时,土地退化、植被稀少、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也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预测分析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影响荒漠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增加,加剧了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荒漠化的重要驱动力。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地资源,加剧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此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也会对荒漠化产生影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进行预测分析,需要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

可以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构建荒漠化预测模型。

通过模型的分析和预测,可以了解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荒漠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

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现象将会继续加剧,沙漠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风蚀作用将更加频繁和强烈。

毛乌素沙区西南缘沙地柏育苗与造林技术

毛乌素沙区西南缘沙地柏育苗与造林技术

毛乌素沙区西南缘沙地柏育苗与造林技术毛乌素沙区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化地区。

在沙区西南缘地区,生长着许多柏树,这些柏树在沙漠环境下能够顽强生存,并且起到了重要的固沙和水土保持作用。

对于毛乌素沙区西南缘沙地柏育苗与造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环境分析毛乌素沙区西南缘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长期以来受到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的双重影响,沙漠化严重。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植物难以生存,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

沙区西南缘地区的柏树却能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茁壮。

柏树在这里根系发达,能够抵御风沙的侵蚀,树皮坚韧耐磨,能够有效保护植株。

柏树被誉为“沙漠之树”,是沙漠治理和防治沙作用的重要树种。

二、柏树苗木育苗技术1. 选择优质种苗优质的柏树种苗能够保证后期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在育苗阶段,要选择具有较长生长期、抗逆性强、生长快的种苗,以便后期移植时能够更好地适应沙漠环境。

2. 合理育苗管理在育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合理控制施肥和浇水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要加强草原防护,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 科学移栽柏树苗木在生长初期根系较浅,因此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避免伤害。

要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移栽,保证种苗的成活率。

三、柏树造林技术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柏树造林是至关重要的。

要避免选择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的地块,同时要考虑土壤质地和排水情况,选择适宜柏树生长的场地。

2. 土壤改良在造林前,要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改良。

可以采用施加有机肥料、灌输营养液等方式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3. 合理密度在柏树造林时,要根据地形地貌和种植目的确定合理的密度。

一般来说,柏树的栽植密度为300-500株/亩,密植可以有效防风固沙,但也要考虑到后期生长的空间需求。

4. 管护管理柏树成活后,需要进行合理的管护管理。

包括及时除草、施肥、修剪等工作,保持柏树的良好生长状态。

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特征分析及生态空间治理有效途径

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特征分析及生态空间治理有效途径

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4-01-16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2年度陕西生态空间治理重点课题:«榆林沙区乡土树种 沙地柏保护及生态修复应用»(2022HZ1784)ꎻ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荒漠化防治创新团队»ꎬ团队编号(SXLK2020-0308)ꎮ第一作者:李江宁(1969-)ꎬ男ꎬ陕西佳县人ꎬ林业工程师ꎬ主要从事沙区林业技术推广和育苗工作ꎮ通信作者::郜超(1972-)ꎬ男ꎬ陕西榆林人ꎬ本科ꎬ林业正高级工程师ꎬ主要从事荒漠化防治技术研究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ꎮ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特征分析及生态空间治理有效途径李江宁㊀郜㊀超㊀赵㊀斐㊀乔一娜(陕西省林业科学院ꎬ西安710082)[摘㊀要]㊀榆林毛乌素沙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ꎬ通过对该区域植被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动态分析ꎬ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林业发展方向ꎬ进一步提高榆林沙区植被覆盖率ꎬ实现沙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ꎮ[关键词]㊀榆林ꎻ毛乌素沙地ꎻ植被类型ꎻ分析ꎻ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S15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013-03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andEffectiveWaysofEcologicalSpaceGovernanceofMuUsSandyLandVegetationTypesinYulinLijiangning㊀GaoChao㊀ZhaoFei㊀QiaoYina(ShaanxiAcademyofForestryꎬXi'an710082ꎬChina)Abstract:TheMuUsSandyLandofYulinisatemperatesemi-aridcontinentalclimate.Basedontheanalysisofthebasiccharacteris ̄ticsanddynamicsofvegetationtypesinthisregionꎬthedevelopmentdirectionofMuUsSandyLandForestryinYulinisproposedꎬfur ̄therimprovethevegetationcoveragerateinYulinSandyareaꎬandrealizethebenigncycleofecologicalenvironmentinsandyarea.Keywords:YulinꎻMuUsSandyLandꎻvegetationtypesꎻanalysisꎻeffectiveways榆林毛乌素沙地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ꎬ沙区年降水量316~390mmꎮ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在1959年根据谢良尼诺夫水热系数法对全国气候进行了区划ꎬ榆林毛乌素沙地干燥度(K)为2.0~3.0ꎬ湿演状况为半干旱ꎬ植被为荒漠草原[1]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采用桑斯威特经验公式得出的湿润指数作为依据划分气候区ꎬ榆林毛乌素沙地湿润指数(H)0.35~0.19ꎬ名称(H)为半干燥ꎬ分类(K)荒漠草原和干草原ꎬ属半干旱气候分类系统中的二级指标标准ꎬ榆林毛乌素沙地春季降水较少ꎮ1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的基本特征1.1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属于温带草原植被景观地带性植被为草原ꎬ是整个欧亚草原区的一部分ꎮ随干燥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ꎬ湿润指数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ꎬ植被也从典型草原地带向荒草原地带过渡ꎬ水平地带性明显[2]ꎮ从植被类型来看ꎬ长城以北由东南向西北到靖边县柠条梁镇为典型草原ꎬ再以西为荒漠草原ꎻ长城以南覆沙黄土区有草甸草原㊁典型草原和灌丛草原ꎬ植被类型有明显的过渡性质ꎮ1.2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地带性植被不明显隐域性的植被发达ꎬ特别是长城以北尤为显著ꎮ长城以北为榆林毛乌素沙地的腹地ꎬ由流动沙丘㊁平缓沙地㊁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地组成ꎬ沙丘间分布着面积大小不等的湿滩地和干滩地ꎬ也夹杂着裸露的黄土硬地[3]ꎮ沙地因基质松散ꎬ影响地带性植被的发育ꎬ形成沙生植被景观ꎬ滩地发育着草甸㊁盐生草甸㊁沼泽草甸及沼泽化灌丛植被类型ꎮ1.3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植物区系及特征榆林毛乌素沙地植物地理属泛北极植物区ꎬ在欧亚草原植物亚区中的东内蒙古亚地区与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的准噶尔亚地区的交界处ꎬ所以榆林毛乌素沙地的植物区系成分具有过渡性[4]ꎬ其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主要包括:地中海-西亚-东亚成分㊁中亚成分㊁蒙古草原成分㊁华北成分㊁黄土高原成分㊁温带亚洲成分㊁欧亚温带成分㊁北温带成分㊁东亚成分和世界性分布等ꎬ其中以亚洲中部成分和蒙古草原成分为主[5]ꎮ地中海-西亚-中亚成分有骆驼蓬㊁沙米㊁木地肤等ꎻ亚洲中部成分有白刺㊁尖叶盐爪爪㊁沙竹㊁油蒿㊁沙芥㊁柠条㊁花棒㊁踏郞㊁猫头刺等ꎻ中亚成分有红砂㊁盐爪爪等ꎻ蒙古草原成分中除沙生针茅㊁长茅草㊁大针茅等旱生禾草外ꎬ还有中生类群的旱化类型小叶锦鸡儿㊁刺锦鸡儿㊁蒙古莸㊁蒙古葱等ꎻ华北成分有文冠果㊁油松等ꎻ黄土高原成分有侧柏㊁黄蔷薇等ꎻ温带亚洲成分有甘草等ꎻ欧亚温3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带成分有沙棘等ꎻ北温带成分有冷蒿㊁草地早熟禾等ꎻ东亚成分有茵陈蒿㊁白羊草等ꎮ1.4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群落榆林毛乌素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南部ꎬ又以长城为界ꎬ长城以北由东北部的府谷县大昌汗镇到西南部的靖边县柠条梁镇ꎬ植被类型为典型的干草原ꎬ靖边县柠条梁镇以西至定边县盐场堡镇为荒漠草原[6]ꎮ植被类型也可分为沙生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ꎮ植物群落分为流动沙丘以沙米㊁沙竹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主要群丛有沙竹群丛㊁沙米群丛ꎻ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以油蒿(黑沙嵩)㊁白沙蒿㊁沙柳等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主要群丛有油蒿(黑沙蒿)群丛㊁白沙嵩群丛㊁沙柳群从㊁沙棘群丛㊁踏郞群丛㊁花棒群丛ꎻ湖盆盐碱滩地以白刺㊁寸草㊁沙柳等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主要植物群丛有芦苇群丛㊁寸草群丛㊁白刺群丛[7]ꎮ长城以南覆沙黄土区有草甸草原㊁典型草原㊁灌丛草原ꎬ植被类型有明显的过渡性质ꎬ以沙嵩㊁柠条㊁白草为主的植物群落区ꎬ从植物种子的组成和局部土壤形成分为以下群从㊁柠条+白沙蒿群丛㊁柠条+白草群丛㊁苜蓿群丛㊁甘草群丛ꎮ各植物群落区按它的植物组成ꎬ性状可分为沙生㊁野生㊁黄土旱生三个类型ꎬ约有高等植物568种ꎬ294属ꎬ87科ꎮ人工植被以灌木为主ꎬ有灌木柳属㊁锦鸡儿属㊁岩黄芪属等ꎮ注:1亩ʈ666.7m21.5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植被旱生化明显榆林毛乌素沙地生境干旱ꎬ许多植物形态与结构及植被特征的旱生明显ꎬ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变小变厚ꎬ高生长减弱ꎬ荒漠植物花棒㊁樟子松㊁彰武松㊁班克松等引种到本区后ꎬ与本地乡土树种沙柳㊁杨柴㊁紫穗槐㊁柠条等成为沙区主要的固沙造林植物种ꎮ2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植被动态分析2.1㊀地质时期植被变化在地质史上ꎬ榆林毛乌素沙地经历了森林-稀树草原-草原的变化过程ꎬ这一变化过程与地壳运动㊁气候变化直接相关ꎮ在上白垩纪ꎬ本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占优势ꎬ晚白垩纪-古新世时ꎬ多数地段有森林ꎬ亚洲各大山系逐渐隆起ꎬ巨大的造山运动一直继续到上更新世纪末及晚更新ꎬ引起亚洲中部大气环流和降水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8]ꎬ到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毛乌素沙地出现大面积稀树草原ꎬ当时的景观与现代热带稀树草原相似ꎬ这样的稀树草原景观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末期的上新世(距今200万年)和第四纪初期ꎬ到了第四纪ꎬ全球发生四次大冰川运动ꎬ在间冰期气候温而偏寒ꎬ干燥少雨ꎬ由稀树草原变成现今干草原和荒漠草原[9]ꎮ2.2㊀历史时期榆林沙区植被变化2.2.1㊀秦㊁汉㊁隋生态环境平衡时期(公元前21年~公元618年)公元前214年秦大将蒙恬和扶苏统兵30万驻守上郡ꎬ给养主要取至当地ꎮ据史诗资料记载: 垒石为城ꎬ榆树为寨 ꎮ按«史记.货直列传»说: 上郡与关中同俗ꎬ畜牧为天下ꎮ 生态环境良好ꎬ乔木㊁灌丛和草原破坏轻微ꎬ系游牧区ꎬ草原景观为主ꎬ表明在此历史时期ꎬ榆林已失去生长森林的环境[10]ꎮ2.2.2㊀唐宋时期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破坏期(公元618-1278年)唐朝为充实国库ꎬ提倡垦荒ꎬ规定新垦荒地五年之内不收税ꎬ荒民蜂拥而来ꎬ到北宋时期ꎬ连年征战ꎬ军粮马草来自当地ꎬ使草原遭到严重破坏ꎮ2.2.3㊀元明清至民国时期ꎬ植被持续破坏时期(1279-1949年)从公元14世纪开始ꎬ我国己进入近600年第四次寒冷时期ꎬ由于气候干旱ꎬ木本植物减少ꎬ杨㊁柳树分布在低湿地ꎬ灌丛植被多分布于平坦沙地ꎮ万历35年编成的«延绥镇志»中对长城积沙的记述是: 边旧墙沙壑ꎬ督军师2000名及各州县饥民ꎬ东自常乐堡ꎬ西至保宁㊁波罗各堡止ꎬ尽力扒除内外积沙 ꎬ在这种情况下ꎬ榆林毛乌素沙地残留植物多菊科蒿属㊁莎草科等草本和少量沙柳㊁旱柳㊁沙地柏等木本植物ꎬ有林地面积仅60万亩ꎬ植被覆盖率不足1%ꎮ2.2.4㊀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植被建设时期经过60多年的治理ꎬ榆林毛乌素沙地出现了人进沙退的植被建设成效ꎬ林草覆盖率41.9%ꎬ原有的860万亩流沙得到全面治理ꎬ沙区形成了基干林带南北控制ꎬ固沙林㊁护牧林ꎬ农防林等防护林纵横交错ꎬ带㊁片㊁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ꎬ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ꎮ榆林毛乌素沙地沙漠化出现区域性逆转ꎬ逆转速率为1.62%ꎬ其中人工植被建设贡献很大ꎬ榆林荒漠化治理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kmꎮ3㊀现阶段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空间治理主要途径3.1㊀沙区灌木林依然是榆林毛乌素沙地防护林的主体榆林毛乌素沙地立地条件相对复杂ꎬ根据毛乌素沙地的地理地带位置ꎬ沙地的优势覆盖度与水分特点ꎬ确定了该区域植被优势生活型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林ꎬ因此在榆林毛乌素沙地治理与植被建设时ꎬ应采用适宜该区域的各种灌木类型ꎮ纵观榆41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林毛乌素沙地近数千年来植被演替ꎬ环境条件日渐严酷ꎬ众多的木本㊁草本有的适应ꎬ有的退化ꎬ有的淘汰ꎬ唯灌木林较多的保存下来ꎬ揭示出发展灌本林是自然选择的结果ꎮ因此榆林毛乌素沙地适宜营造大面积灌木林ꎬ成片的灌木生长旺盛ꎬ其原因是灌木根系庞大ꎬ以沙柳和柠条为例ꎬ7年生柠条主根长449cmꎬ10年生沙柳主根长300cmꎬ水平根系可达10m范围ꎮ3.2㊀继续加大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推广面积樟子松系60年代初引进榆林沙区的常绿针叶树种ꎬ经过六十年的试验示范推广ꎬ已长成小径材ꎬ截至目前已推广到全沙区ꎬ面积达120多万亩ꎮ榆林沙区栽植以樟子松为主的常绿针叶树ꎬ使沙区生态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ꎮ樟子松造林采用株高80~100cm的营养钵(26ˑ26cm)壮苗ꎬ造林时间春季或雨季(8月中旬~9月上旬)ꎬ造林密度5ˑ6m或5ˑ8mꎬ采用因地选树㊁壮苗保湿㊁合理稀植㊁适当深栽㊁套笼等配套技术ꎬ造林保存率在85%以上ꎮ3.3㊀坚持乔灌草综合治理原则根据适地适树㊁因地制宜的原则ꎬ背风坡脚和丘间地营造乔木树种ꎬ沙丘迎风坡营造灌木树种ꎬ平缓背风坡和付梁种植小灌木树种或草本植物ꎬ使沙丘达到全面治理ꎮ3.4㊀因地制宜发展多树种㊁多林种的林业生产榆林毛乌素沙地为半干旱干草原和荒漠草原景观ꎬ就小的地理单元而论ꎬ河川地遍布本区域ꎬ沙区有大小不等㊁水质各异的滩地ꎬ沙丘类型多样ꎬ沙地有裸露的黄土地ꎮ不同的地理单元ꎬ根据立地类型ꎬ为栽植不同的树种㊁发展不同的林种创造了条件ꎮ4㊀问题与讨论4.1㊀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潜在沙漠化风险要有足够认识榆林毛乌素沙地通过60多年的治理ꎬ榆林沙区流沙得到全面治理ꎬ植被覆盖度达到41.9%ꎬ实现沙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ꎮ随着沙区经济社会的发展ꎬ毛乌素沙地榆林沙区部分沙地变成了绿洲㊁农田㊁牧场和村镇居民区ꎮ另一方面人们对沙地逆转估计得比较充分ꎬ对沙漠化的发展强调甚少ꎬ随着沙区经济社会的发展ꎬ榆林毛乌素沙地尤其是要防止二次沙化发生ꎮ4.2㊀榆林毛乌素沙地推广应用 片㊁圈㊁面 综合治理模式片㊁圈㊁面 沙地综合治理模式是国家 九㊁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榆林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ꎮ 片㊁圈㊁面 模式是根据榆林毛乌素沙地沙丘与滩地环状分布的结构景观和生产现状而提出ꎮ 片 为沙区滩地ꎬ传统意义上的作物种植区ꎬ通过良种引进ꎬ耕作制度改变ꎬ新技术应用ꎬ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ꎮ 圈 为滩地与荒沙的结合部ꎬ人们社会㊁居住和社会经济发展场所ꎮ通过建设日光温室大棚ꎬ发展以蔬菜㊁经济林为主的种植业ꎬ同时发展温棚舍饲圈养猪㊁羊㊁鸡为主的养殖业ꎬ伴随这加工业的发展ꎬ经济效益显著ꎮ面 滩地以外大面积荒漠化治理区ꎬ应用先进技术措施综合治理ꎬ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度ꎬ有效改善沙区生态环境ꎮ由于 片㊁圈 经济效益的提高ꎬ人们的发展集中在 片 与 圈 的经营上ꎬ减缓或停止垦荒扩大耕地㊁过渡放牧和采伐薪材ꎬ扩大荒沙造林种草面积ꎬ使 面 上的沙漠化植被得以恢复ꎬ沙漠化土地得到逆转ꎮ5㊀结语榆林治沙经历了试验摸索阶段㊁集体大规模治理阶段㊁改革开放转型阶段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阶段ꎮ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治沙造林经验ꎬ曲折前行ꎮ科技支撑㊁改革创新㊁产业带动在防沙治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ꎬ流沙南移的势头得到了遏止ꎬ昔日的 沙进人退 变成了 人进沙退 ꎮ在准确把握榆林毛乌素沙地林业发展现状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ꎬ科学谋划ꎬ精确定位ꎬ以 扩绿㊁增效㊁减霾㊁碳汇 为基本要求ꎬ创新驱动林业科技ꎬ促进科技支撑智力大提升ꎬ构筑生态安全屏障ꎬ逐步建立现代沙区林业体系ꎮ参考文献[1]耿宽宏.中国沙区的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86. [2]董光荣.由萨拉乌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变迁.中国沙漠[J].中国沙漠ꎬ1983(2):105-112. [3]王北辰.毛乌素沙地南沿的历史演化[J].中国沙漠ꎬ1983(4):105-112.[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ꎬ1972.[5]刘瑛心.中国沙漠植物志(第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1985.[6]李滨生.治沙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1989. [7]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ꎬ陕西省防护林建设工作队.陕西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92.[8]李建树.中国三北草木繁育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1998.[9]丁晓纲.毛乌素沙地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ꎬ2005.[10]赵鸿雁等.用生态经济学观点看陕北风沙区土地利用问题[J].经济改革杂志ꎬ1986(10):18.51。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2024年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北方,是典型的沙漠化严重区域之一。

该沙地的生态环境脆弱,受气候变迁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

因此,对该地区进行荒漠化时空演变的研究,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沙治沙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进行深入分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历史演变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历史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变迁、地质地貌等,而人为因素则包括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地的荒漠化现象逐渐加剧,形成了如今沙丘遍布、植被稀疏的荒漠化景观。

2. 空间分布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沙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湖泊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水源丰富,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地逐渐荒漠化。

此外,沙漠化区域还与一些自然地理单元(如山麓、河流)相接,形成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预测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如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风力增强等都会加剧荒漠化进程。

其次,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此外,土地利用方式、生态保护政策等也会对荒漠化发展趋势产生影响。

2. 预测模型构建为了准确预测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构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人为活动数据等信息,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3. 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范文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预测分析》篇一一、引言毛乌素沙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1. 时间演变从历史角度观察,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早期由于气候的变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沙地开始逐渐扩大。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叠加,使得荒漠化速度加剧。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历史资料,可以清晰地看出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时间演变过程。

2. 空间演变空间上,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

中心区域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荒漠化程度最为严重。

随着风力的作用,荒漠化区域逐渐向四周扩散,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三、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成因分析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风力作用等,为荒漠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则加剧了荒漠化的速度和程度。

此外,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植被破坏等因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预测分析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气候预测模型,可以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的趋势仍将延续,且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因此,加强荒漠化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缓荒漠化的速度和程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荒漠化治理措施建议针对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建议:1. 严格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合理规划农业生产活动、控制放牧数量等;2.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提高土地的固沙能力;4. 开展生态移民工程,减少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5. 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经济补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1 研究背景 (3)1. 1 沙漠化的特点 (3)1. 2沙漠化的危害 (4)2.国内外沙漠化研究进展 (4)2.1国外沙漠化研究 (4)2.2国内沙漠化研究 (5)3.研究区的概况 (5)4.毛乌素沙漠沙漠化的现状 (6)4.1沙漠化的原因 (8)4.1.1自然因素 (8)4.1.2人为因素 (9)4.2沙漠化的程度 (10)4.3沙漠化带来的影响 (13)5研究区治理沙漠化措施 (14)5.1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 (14)5.2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粮草间作 (14)5.3推进农业产业,引导农民致富 (14)5.4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 (15)5.5充分发挥政府在沙漠化治理中的作用 (15)总结 (15)参考文献: (17)谢辞 (18)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现状分析--以榆林为例杜倩指导老师:乃吉木丁摘要: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

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所以,研究我国土地沙漠化治理的问题必须提到日程上,毛乌素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大沙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显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一定条件。

本文针对毛乌素地区沙漠化的现状,分析了毛乌素沙漠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土地利用;沙漠化;成因;治理Maowusu sandy desertification areas presentsituation analysisDu Qian Tutor:NaiJimudingAbstract:Land desertifi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is also a not faced by our country.Often the grim problem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ese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of about 160.7 square kilometers, accounting for 16.7% of the land area. The current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in China is expanding at an annual rate of 2460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 trend of accelerated expansion. So, the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of our country land desertification problem must be mentioned on the agenda, maowusu desert is famous in our country inland desert,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 not only i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China facing the display of the problem, and is relate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western development. With the speeding up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provided certain conditions for the beginning of land desertifi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aowusu sandy desertification areas, the causes of the maowusu desert,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words:Land use; Desertification; Genesis; Management毛乌素沙漠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大沙漠,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显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中,由于过度的人为活动,使原有的脆弱植被和生态平衡被破坏,形成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土地沙化现象,并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和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

为了了解该区沙漠化现状及土地利用,使沙漠化防治的实践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开展了对本区沙漠化的研究。

1 研究背景1. 1 沙漠化的特点第一,面积大、分布广。

根据第一次全国沙漠化普查结果,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涉及18个省(市、区)的471个县(市、旗) ,其中99.6%分布于我国北方以及西藏12个省(市、区)的420个县(市、旗)。

沙漠化土地中有44%分布于干旱区,35%分布于半干旱区,其余的21%位于亚湿润干旱区[1]。

第二,类型多、程度重。

中国沙漠化土地中,重度沙漠化土地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3%,中度和轻度沙漠化土地则分别占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4.4%和36.3%,沙漠化土地占沙漠化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和重度沙漠化土地比重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

第三,扩展快、态势忧。

据调查, 5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一直在加速扩展。

以影响范围广、危害最为严重的风蚀沙漠化为例,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扩展速度为每年1 560km2,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增至每年2100 km2,而到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每年2460km2,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5]。

荒漠化面积扩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包括: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那里分布有四大沙地,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即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西部。

众多研究表明, 从70年代到80年代,沙质荒漠化在农牧交错带发展非常迅速。

1. 2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的危害比其他任何灾害更加严重,这是因为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并能进一步诱发其他多种自然灾害。

沙漠化危害表现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土地退化层面:生境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沙漠蔓延、吞噬绿洲,洪涝灾害引起土体搬运沉积,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

第二个危害层面是生物群落的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密度下降,恶性循环和逆向演替。

第三个层面是引发气候灾害:沙尘暴次数增加,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气温回升[3]。

2.国内外沙漠化研究进展2.1国外沙漠化研究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对由大规模农业开发引起的土壤风蚀进行了系统研究,带动了沙漠化过程之风沙动力学的发展[3]。

1949年,法国学者A. Aubreville 在研究热带雨林沙漠化过程中提出“desertification”一词,认为荒漠化发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4]。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撒哈拉地区经历了持久的干旱,从北非经阿拉伯半岛、中亚一直到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进入新一轮的干旱时期,沙漠化问题成为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5]。

1977年,联合国召开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治理荒漠化的行动纲领,各国相继开展了荒漠化研究。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地球峰会上,沙漠化被定义成“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的地区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退化。

”当前国际上沙漠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第一:沙漠化地区环境背景及演变规律研究。

欧美科学家研究发现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较脆弱,受不同时间尺度气象的变化而发生急剧变化,这些气象因子主要有降雨、大气辐射、地面反射率等[4]。

第二:沙漠化的生物过程与沙漠地区植物恢复机理研究,大量学者从恢复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研究沙漠化的生物过程与沙漠地区植物恢复机理。

第三:沙漠化进程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研究。

沙漠化的进程研究多通过RS、GIS的技术手段对沙漠化动态监测,从宏观尺度长时间序列研究沙漠化与植被等的互馈机制。

第四:沙漠化治理实践技术研究。

各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土地承载能力与环境承载能力,总结凝练了适合本国干旱土地生态系统功能、干旱沙漠区人类生存模式的大量治理范式和技术[9]。

此外,科学家还依据沙漠化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领域的相关问题,从多方位展开了对沙漠化的综合研究,立足点也从单纯强调治理和恢复自然转变到强调适度开发,提出了“适度干扰理论”。

2.2国内沙漠化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结合铁路选线工作,我国开展了风沙地貌和风沙活动的初步观测、沙区农田防护林的试验研究和建设。

60多年来中国在有关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动态监测与评价、植被演替、整治模式和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第一,对于沙漠化成因和特征进行综合性考察,编制了若干专题研究报告,如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规划和中国沙漠化土地整治纲要等。

第二,在不同类型沙漠化地区建立治理沙漠化的示范试验基地,开展沙漠化治理的研究。

第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形成了沙漠化科学的理论诓架和研究方法及部分研究成果,带动了不同生物气候区沙漠化的防治,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

第四,21世纪,围绕我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完善了我国沙漠化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推动了学科的发展,研究成果的推广也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使我国沙漠化科学在国际同类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研究区的概况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

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

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南部、陕西省榆林市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