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
1 犯罪学的作用?(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2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观点?(1)法学观点 犯罪学是我国法律学科中的独立学科,是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法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2)社会学观点 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因而社会学的方法和理论是揭示犯罪原因和进行犯罪预防的根本方法与途径,犯罪学应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3)社会法学观点 犯罪学是法学和社会学这两门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4)生物学观点 犯罪学视为生物学的一部分(5)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观点 犯罪学是一门以危害社会行为的现象,原因,控制的整体过程为对象,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的综合科学.3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区别(1)性质的区别 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学科,他以刑法规范为依据,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和犯罪与刑罚的关系.犯罪学是一门事实性或陈述性的学科,他着眼于犯罪的动态过程从犯罪事实解释犯罪原因及防控的对策和方法(2)内容的区别 两门学科研究犯罪行为的外延不同,行法学研究刑事法律制定的犯罪,犯罪学研究一切事实上的犯罪。
在犯罪原因和防控对策方面,刑法学之研究刑事违法的原因和刑罚的对策。
犯罪学则研究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等广泛因素,在防控犯罪对策方面则强调针对上述原因的各种对策。
;(3)研究方法的区别 刑法学采用规范分析法 犯罪学则主要采用事实分析法即经验性研究方法 联系:(1)刑法学为犯罪学研究提供了必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刑法学研究所运用。
4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区别 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不同 形式政策学主要研究各种刑事政策,犯罪学则通过全面揭示犯罪原因研究制定各种防控犯罪社会政策内容较刑事政策学广泛 联系(1)二者所用的犯罪行为概念是一致的(2)犯罪学对于犯罪的认识是制定和实施政策及刑事政策研究的基础、5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区别(1)研究问题的区别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条件社会各种不良现象等多种社会问题。
犯罪学考试资料(打印版)
犯罪学复习试卷(一)三、名词解释(24%)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32%)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20%)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犯罪预防是指是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及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狭义的犯罪原因只指直接引起犯罪产生的现象。
4、犯罪条件是指在犯罪情境中那些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主要包括犯罪工具和侵害对象(人、财、物)等诸要素。
5、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对策的科学。
6、被害预防,又称之为被害防范,主要指从潜在被害人与既然被害人整体被害现象、被害趋势及各类被害的具体情况出发,为避免各种被害性原因和条件的产生、存在,防止、减少潜在被害人初次受害或既然被害人的再度被害,而在一定时空内由各方采取综合性措施、方法、手段,从而形成的对被害人保护和被害人自身保护相结合的有机过程。
四、简答题:1、答:(一)有助于客观地揭示犯罪现象(二)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犯罪原因(三)有助于完善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2、答:(一)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属地管理原则3、答:所谓犯罪的相对性,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具有可变性。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犯罪学的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犯罪行为的预防B. 犯罪行为的成因C. 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D. 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答案:B2. 犯罪学中,犯罪率是指()。
A. 一定时期内犯罪的总次数B. 一定时期内犯罪的总人数C. 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的犯罪人数D. 一定时期内每百万人口中的犯罪人数答案:C3. 犯罪学研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社会经济结构B. 社会文化背景C. 社会政治制度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4. 犯罪预防措施中,属于社会控制的是()。
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社区警务D. 法律制裁答案:C5.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
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心理D. 犯罪预防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的犯罪倾向()。
A. 家庭环境B. 教育背景C. 社会压力D. 个人性格答案:A、B、C、D2.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分类包括()。
A. 暴力犯罪B. 财产犯罪C. 经济犯罪D. 环境犯罪答案:A、B、C、D3. 犯罪学中,犯罪的预防策略包括()。
A. 社会预防B. 法律预防C. 心理预防D. 技术预防答案:A、B、C、D4.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的成因分析通常涉及()。
A. 个人因素B. 社会因素C. 心理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B、C、D5. 犯罪学研究中,犯罪行为的测量指标包括()。
A. 犯罪率B. 犯罪类型C. 犯罪动机D. 犯罪后果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答案: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犯罪行为的成因、模式和影响因素,来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保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2. 描述犯罪学中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答案: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
自考犯罪学复习资料读书的方法应该循序渐进,熟读精思。
犯罪学有着多重作用:认识犯罪、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提供依据、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依据、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包括法学、社会学、社会法学和生物学观点。
犯罪学是刑事法律科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研究成果相互利用。
犯罪现象有着历史性和政治性,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犯罪学应该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法学和社会学边缘的学科。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和人类学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素的方法。
犯罪的界定是根据岁数和行为规范来进行的。
可以运用于刑法学研究中的方法包括神学政治论、政治论和___的方法。
实证研究已经代替了思辨研究,全面调查研究对象所包括的特征是必要的。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需要注意。
受客区别研究范围和研究重点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抽样调查。
在研究犯罪原因时,需要对犯罪人自身的全部单元进行调查,确保没有遗漏。
而在研究犯罪组织形式的特征时,需要关注受客区别和犯罪者的注意力集中。
犯罪学的发展包括了犯罪人类学、犯罪原因理论和犯罪对策等方面。
在制定各种防控犯罪社会建议时,需要以客观主义刑罚制度代替不合理的主观或神断的刑罚制度。
典型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但需要注意研究目标的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而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
犯罪空间和时间特征也需要被研究。
在研究犯罪空间特征时,需要对不同地区的分布进行分析。
而在研究犯罪时间特征时,需要关注犯罪在年度、月份和一天内的变化。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需要注意研究问题的区别。
在研究犯罪原因时,需要主张犯罪的自由意志论。
而在研究犯罪分布时,需要注意实验环境和实验程序,把被试变化。
总之,犯罪学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犯罪的特征和原因,以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犯罪政策。
心理学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早期的犯罪学研究深度和广度存在欠缺,因为社会犯罪现象的影响。
犯罪学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包括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
犯罪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 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是制定犯罪预防战略,对策和措施的基础.2.依据犯罪预防切入犯罪发展阶段早晚的不同,可以将犯罪预防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 气质类型的居多,而在意志型的暴力报复犯罪者中,气质类型的居多.4.精神病患者在及方面都有缺陷,因而可能实施各种危险行为,其中就包括犯罪行为.5.犯罪条件主要包括, 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等.6.犯罪的时空条件包括和两个方面。
7.犯罪的属性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依据犯罪手段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9.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贝卡利亚提出了刑罚的: ( )A.强制性B.确定性C.均衡性D.即时性2.芝加哥学派对犯罪学的研究形成的理论被称为: ( )A.社会解组论B.犯罪生态学C.犯罪同心圆论D.不同接触论3.依据犯罪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将犯罪分为: ( )A.个体犯罪B.团伙犯罪C.集团犯罪D.有组织犯罪4.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主体的特点有: ( )A.青少年犯罪增多B.女性犯罪上升C.流动人口犯罪突出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5.智能障碍是指在认知方面出现的障碍,其具体表现主要有: ( )A.遗忘B.虚构C.怪癖D.精神分裂6.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存在某种间接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 ( ) A.天气B.工具C.季节D.昼夜7.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 ( )A.趋势外推法B.比较研究法C.心理分析法D.专家评估法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犯罪预防3.犯罪原因4.犯罪条件5.犯罪学6.被害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8分,共32分)1.犯罪被害人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有哪些?3.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4.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请分析文化因素对犯罪的影响.犯罪学复习试卷(一)答案一、填空题:1.犯罪预测2.犯罪前预防、犯罪中预防、犯罪后预防3.胆汁质型粘液质型4.心理情感5.时空条件工具条件6.犯罪机会空间环境7.阶级性社会性相对性8.传统手段犯罪现代手段犯罪9.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二、选择题:1.BCD2.AC3.ABC4.ABCD5.AB6.ACD7.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自考犯罪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犯罪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学研究的范畴?A. 犯罪心理分析B. 犯罪现场勘查C. 犯罪预防措施D. 犯罪统计数据答案:D2. 犯罪学中,下列哪项是犯罪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经济状况答案:A3. 根据犯罪学理论,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不公B. 道德沦丧C. 法律缺失D. 个人选择答案:D4.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预防的措施?A. 社区警务B. 法律宣传C. 犯罪惩罚D. 教育改革答案:C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间接原因?A. 家庭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社会压力答案:A6.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A. 增加警力B. 社区服务C. 犯罪惩罚D. 心理辅导答案:C7.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不公B. 道德沦丧C. 法律缺失D. 个人选择答案:D8.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犯罪行为的预防措施?A. 增加警力B. 社区服务C. 犯罪惩罚D. 心理辅导答案:C9. 根据犯罪学理论,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间接原因?A. 家庭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社会压力答案:A10.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项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环境B. 个人心理C. 法律制度D. 经济状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A. 社会不公B. 家庭环境C. 法律制度D. 个人心理答案:ABCD2.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犯罪?A. 社区警务B. 法律宣传C. 犯罪惩罚D. 教育改革答案:ABD3.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A. 社会不公B. 道德沦丧C. 法律缺失D. 个人选择答案:D4.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预防犯罪?A. 增加警力B. 社区服务C. 犯罪惩罚D. 心理辅导答案:ABD5. 犯罪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的发生?A. 社会不公B. 家庭环境C. 法律制度D. 个人心理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全国自学考试犯罪学复习试卷(五)-自考法学类犯罪学(一)试卷与试题
3. 技防中常用的措施主要有:防盗报警器、电视防范监控、高安全区入口控制系统、 防伪技术 。 [每空1分]
4. 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将变态人格分为:
分裂型
、
暴发型
、
强迫型
等九种类型。[每空1分]
偏执型 、
、
癔症型
情感型
、
、无力型、反社会型和不合群型
二、名词解释:(15%)
5. 犯罪的消长率[3分] 参考答案: 犯罪的消长律: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对错
14. 现代犯罪学隐案的研究表明:犯罪暗数与犯罪明数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恒比关系。( ) [2分]-----正确答案(错)
对错 15. 犯罪学研究表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易成为暴力性案件的犯罪人。(
)[2分]-----正确答案(对)
对错
四、简答题:(40%) 16. 简述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10分]
19. 简述犯罪预防的可行性。[10分] 参考答案: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和矛盾可转化理论是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 (二)人类社会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实践经验 (三)不断发展、日益丰富的犯罪学研究成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四)在我国,治理犯罪问题具有可靠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五)国际性、地区性犯罪预防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全国自学考试犯罪学复习试卷(五)
试卷总分:10Biblioteka 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填空题:(13%)
1. 常见的犯罪动机主要有:贪利型的犯罪动机、
报复型的犯罪动机
性欲型的犯罪动机
等等。[每空1分]
、 反社会型的犯罪动机 、
2.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批转的中央政法委员会的一个报告中概括了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打击 、 预防 、 改造 。[每空1分]
公安大学自学考试犯罪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社会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犯罪行为;(2)一般违法行为;(3)不道德行为。
2、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如何论述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关系的:管仲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野芜旷则民乃菅”。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
意思是说,生活有了保障,就会遵守礼义,减少犯罪,生活无保障,为了生活去铤而走险,犯罪就多起来了。
3、犯罪学概念的含义:广义:就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因果关系的科学。
4、何为亚文化理论:亚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中,由于个体互动机而产生的特定的生活处理方式及各种观念(如信仰与价值观)。
亚文化理论通常包括两种含义:(1)在一个社会的某些群体中存在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2)由奉行这些不同于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
5、何为国家权力真空理论:犯罪原因的国家权力真空理论认为,任何国家权力的行使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由于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国家权力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时间里,在一定问题上出现真空状态是难以避免的。
在控制犯罪的活动中出现权力真空(该罚的未惩罚,该重罚的未重罚)就会助长犯罪。
6、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主要理论内容: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是意大利医生、犯罪学家龙勃罗梭。
主要理论内容:(1)关于犯罪原因的主要观点是”天持犯罪人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倒退到人类发展的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
即犯罪人内心或先天注定要去犯罪的某种犯罪性个人;(2)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3)提出自然犯罪论,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人定犯罪两种。
7、何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街道、农村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改造犯罪,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增强防卫,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自考犯罪学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犯罪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犯罪心理B. 犯罪行为及其原因C. 法律制定D. 社会治安管理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犯罪的构成要素?A. 犯罪动机B. 犯罪行为C. 犯罪结果D. 犯罪工具答案:D3. 根据犯罪学理论,哪项不是影响犯罪率的因素?A. 社会经济状况B. 文化教育水平C. 个人道德修养D. 地理位置答案:D4. 下列哪项是犯罪预防的主要措施?A. 增加警力B. 提高法律意识C. 加强社区监管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5. 犯罪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犯罪者的心理状态B. 犯罪现场的物理证据C. 犯罪的法律定义D. 犯罪的统计数据答案:A二、判断题1.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预谋的。
()答案:错误。
许多犯罪行为是即兴的,没有预谋。
2. 犯罪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减少犯罪发生。
()答案:正确。
通过研究犯罪的原因和模式,可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3. 犯罪学只关注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答案:错误。
犯罪学也研究青少年和儿童的犯罪行为。
4. 犯罪学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法庭审判。
()答案:错误。
犯罪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法庭审判提供参考,但不是直接证据。
5.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法律的制定没有帮助。
()答案:错误。
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立法者更好地理解犯罪现象,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法律。
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行为的原因、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的社会影响、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等。
2. 描述犯罪现场调查的一般步骤。
答案:犯罪现场调查一般包括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分析证据、重建犯罪过程、确定嫌疑人等步骤。
3. 什么是“破窗理论”?答案:破窗理论认为,环境中的小问题如果被忽视,会传递出一种无序和不关心的信息,从而导致更严重的犯罪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城市近期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犯罪者通常选择在夜间作案,目标多为低层住宅,且犯罪手法相似。
最新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是()A.犯罪统计学B.犯罪社会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惩罚罪犯B.预防犯罪C.矫正罪犯D.分析罪因3.指导我国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实用主义哲学C.经验主义哲学D.功利主义哲学4.在欧洲犯罪研究史中未能形成系统的犯罪研究理论和较完整的犯罪学科体系的历史阶段是()A.18世纪以前的封建神学时期B.18世纪中叶的古典犯罪学时期C.19世纪的实证派犯罪学时期D.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5.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C.康德学说的核心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6.在古希腊学者的眼中,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A.原罪的表现B.恶性的表现C.无知的表现D.无礼的表现7.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让被试进行规定的角色扮演,并观察其互动活动,以分析他们所作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方法被称为()A.模拟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回归实验法18.典型调查区别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之一是()A.强调配额B.强调推论C.强调分类D.强调观察9.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中心及经济活动频繁的地区发案多的犯罪类型是()A.性犯罪B.经济犯罪C.暴力犯罪D.财产犯罪10.在下列犯罪的诸属性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的是()A.阶级性 B.社会性C.历史性D.政治性11.在各国的犯罪统计中,侵犯人身犯罪的多发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2.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犯罪高峰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经济的全面实施B.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不佳C.犯罪控制的弱化D.敌对势力的破坏13.中共中央《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即“严打”决定)针对的是()A.建国初期的犯罪形势B.“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犯罪形势C.“十年动乱”时期的犯罪形势D.改革开放初期的犯罪形势14.下列诸项中,属于财产犯罪人特有的道德观内容的是()A.为朋友两肋插刀B.不自由勿宁死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唯利是图15.将犯罪人划分为报复型犯罪人、贪利型犯罪人、淫欲型犯罪人、游戏型犯罪人的依据是()A.社会学标准 B.心理学标准C.人类学标准D.生物学标准16.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A.犯罪行为B.犯罪现象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17.犯罪学认为,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2A.第一位原因B.第二位原因C.第三位原因D.第四位原因18.下列诸项中,不属于...有利于犯罪行为产生条件的是()A.有杀伤力的工具B.被害人的疏忽大意C.犯罪人的贪欲D.无监控的车站码头19.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宏观社会环境范围的是()A.学校环境B.市场经济环境C.司法环境D.阶级斗争环境20.下列诸项中,易发生扒窃案的场所是()A.公寓的卧室B.集贸市场C.办公室D.学校教室21.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爱的需要等均为()A.生理的需要B.物质的需要C.精神的需要D.繁衍的需要22.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女性犯罪中多见的犯罪类型是()A.扒窃B.抢劫C.投毒D.伪证23.遭受了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可能又会受到侵害,这种侵害及过程被称为()A.初次被害B.再次被害C.重复被害D.多次被害24.犯罪预测的特点包括现实性、主导性和()A.逻辑性B.前瞻性C.结构性D.结果可变性25.将犯罪预测分为宏观犯罪预测和微观犯罪预测的依据是()A.预测的空间范围B.预测的时间范围C.预测的手段D.预测的内容26.狭义的犯罪预防专指()A.罪前预防B.罪中预防C.罪后预防D.全面预防327.通过加强特种物品和危险物品管理抑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方法属()A.保护性预防B.疏导性预防C.堵塞性预防D.控制性预防28.古典犯罪学派主张()A.通过心理疏导预防犯罪B.通过隔离潜在犯罪人预防犯罪C.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预防犯罪D.通过刑罚预防犯罪29.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的倡导者是()A.加罗法洛B.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C.萨瑟兰D.史蒂文·拉布30.在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诸手段中,最具强制性的是()A.政治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经济手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犯罪学 自考题集(课程命题老师提供的考试重点)
《犯罪学》复习题集二0一0年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尔 )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综合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观察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刑法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古典犯罪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自然犯罪概念)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犯罪饱和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社会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相对暗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再犯的可能性)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研究犯罪原因)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制贩毒品)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集群犯罪严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文革"期间 )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犯罪行为)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犯罪工具)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犯罪条件)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受容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犯罪预测的内容)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31.犯罪学必须关注研究的关于犯罪现象课题有(.犯罪现象属性.犯罪的基本状况 .犯罪特点.犯罪规律 )32.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发案数剧增.流动人口犯罪突出.新型犯罪不断出现33.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犯罪预防.治理犯罪.犯罪学学科的发展.从深层次上认识犯罪现象.犯罪人的改造)34.我国帮教工作的原则有(平等原则.区别对待原则.联系实际原则)35.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国外犯罪预防理论开始注重犯罪预防的(实际效果.平行性.具体性.操作性)三、填空1、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原因)及(犯罪预防)的科学。
2023年最新犯罪学自考试题
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 每题1分, 共30分)1. 狭义犯罪学研究旳重要目旳是A. 识别犯罪人B. 惩罚犯罪人C. 揭示犯罪发生旳原因D. 抓捕犯罪人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旳, 并提出三原因说旳犯罪学学者是A. 龙勃罗梭B. 菲利C. 贝卡利亚D. 边沁3.从研究措施上来看, 犯罪学研究旳重要措施或者说重要措施是A. 人类学研究措施B. 生物学研究措施C. 社会学研究措施D. 心理学研究措施4. 贝卡利亚旳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A. “自由意志”说B. 行为中心论C. 罪刑法定D. 罪刑相适应5. “炎热旳月份或炎热旳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旳月份或寒冷旳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
下列选项中谁提出旳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A. 边沁B. 达尔文C. 李斯特D. 龙勃罗梭6.在我国漫长旳封建社会时期, 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旳本源是A. 社会性旳原因B. 家庭原因C. 人性中旳“贪”和“利”D. 自然地理原因7. 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经典旳A. 定量研究措施B. 定性研究措施C. 描述性研究措施D. 探索性研究措施8. 纵向研究法旳一种重要研究形式是A. 同期群研究法B. 调查研究法C. 试验研究法D. 逻辑推理法9. 犯罪学研究中最重要旳措施是A. 定量研究法B. 定性研究法C. 同期群研究法D. 二次分析法1O.某些行为, 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行旳严重危害行为, 具有实质旳社会危害性, 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 这种行为被称为A. 待刑罚化犯罪行为B. 准犯罪行为C. 待犯罪化行为D. 除犯罪化行为11.在犯罪学中, 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旳A. 暴力犯罪B. 财产犯罪C. 无被害人犯罪D. 经济犯罪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 易受外界影响旳特点, 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旳方针是A. 非犯罪化B. 严惩C. 挽救D. 教育13.作为最基本旳犯罪事实, 反应了其所产生旳特定历史阶段旳社会治安状况旳是A. 犯罪状况B. 犯罪特点C. 犯罪规律D. 犯罪形态14.马克思曾经指出, “剥削阶级旳法律自身不仅能惩罚犯罪, 并且也能捏造罪行。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
犯罪学复习题完整版《犯罪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犯罪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 C)提出来的(p3)A.加洛法罗B.菲利 C .保罗·托皮纳尔 D.贝卡利亚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D)(p7)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治理D.犯罪预防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A )(p9)A.社会科学B.人文科学C.法学学科D.心理学科4.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p19)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5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 )(p40)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6.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B)(p49)A.犯罪二原因论B. 犯罪三原因论C. 犯罪四原因论D. 犯罪五原因论7.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的研究从犯罪行为转向了( A)(p51)A.犯罪人B.犯罪被告人C.犯罪嫌疑人D.犯罪被害人8.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D )(p61)A.消失B.上升C.下降D.发展变化9.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犯罪具有(C)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政治性10.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 )(p41)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11.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C)(p114)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12.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3.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 )(p63)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15.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D)(p114)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17. 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 C )岁阶段(p209)A.14—35B.16—35C.18—35D.20—351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生活方式麻痹理论B.生活方式暴露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放纵理论19.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 C)岁阶段(p67)A.14—25B.16—25C.18—25D.20—2520.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 A)(p232)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1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 )(p265)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2.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C.塔尔德D.坦嫩鲍姆23.一般预防的对象是( B)(p260)A.党政首脑机关 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 D.物资仓库24.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D)(p51)A.被害人B.刑罚C.犯罪情境D.犯罪人25.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26.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27.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D )(p110)A.违法性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D.社会危害性28.从学科性质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是一门( B)(p16)A.规范性科学B.事实性或陈述性科学C.概念性科学D.形式性科学30.20世纪中叶以后,()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人类学B.生物学D.心理学3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A.刑事侦查学B.刑法学C.犯罪学D.罪犯矫正学32.犯罪学研究中一般多用(A )(p63)A.发案数B.立案数C.判决数D.绝对数33.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A.立案率B.破案率C.人犯率D.犯罪率34.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P36.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思想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37.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38.依据被害人是否具备被害因素,可以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D )(p205)A.既然性被害人B.间接性被害人C.复合性被害人D.状态性被害人3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40.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在于( B )(p256)A.惩治犯罪B.控制和减少犯罪C.消除犯罪诱因D.消除犯罪41.关于犯罪原因,菲利提出了( D )(p49)A.刑罚个别化理论B.社会防卫论C.刑罚替代性措施说D.犯罪三原因论42.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A.非必然的B.非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然的,而是必要的4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4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5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差异交往论5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56.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 )(p16)A.事实分析法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57.“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A.菲利B.托皮纳尔D.加洛法罗58.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A.法律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D.刑罚59. 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60.()是个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A.动机B.情绪C.需要D.性格61.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发案数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恒比数62.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63.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D.基础作用6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A.天生犯罪人论B.人种论C.亚文化论D.差异交往论65.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精神分析理论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D.隔世遗传理论66.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D.人格障碍的表现67.被害人化理论是日本著名学者()提出的观点A.野田鸠夫B.宫泽浩一C.小野正南D.宫本一雄68.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生活方式暴露理论B.生活方式疏忽理论C.生活方式放任理论D.生活方式麻痹理论69.在我国,被害人集中在()岁阶段A.14—35B.16—35C.18—35D.20—357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疏导性预防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D.重点预防71. 在我国,犯罪人集中在()岁阶段A.14—25B.16—25C.18—25D.20—2572.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A.西南倾斜现象B.东北倾斜现象C.西北倾斜现象D.东南倾斜现象7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74.()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犯罪空间B.犯罪地点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75.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76.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82.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A.犯罪的辐射律B.犯罪的消长律C.犯罪的起伏律D.犯罪的转化律8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8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87.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88.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99.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10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重要措施102.生活方式暴露理论是由美国学者()等人创立的A.斯帕克思B.克劳福德C.亨德兰D.谢尔顿104.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A.内容体系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D.形式体系105.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A.塞林B.萨瑟兰D.坦嫩鲍姆106.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A.社会因素B.心理因素C.行为习惯因素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107.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著名的()A.文化冲突论B.标签论C.遏制论D.挫折攻击理论108.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A.侧重研究违法行为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C.侧重研究不良行为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109.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属于( )A.社会性的属性B.政治性的属性C.历史性的属性D.文化性的属性114.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115.()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A.犯罪空间C.犯罪条件D.犯罪场景116.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117.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B.麻木状态的特性C.顺应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118.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适度容忍B.零容忍C.强容忍D.饱和容忍120.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A.首要环节B.积极措施C.战略性措施D.长远措施121.三级犯罪预防理论是()学者提出的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23.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生物学理论观点的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仿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124.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26.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28.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A.法学观点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D.独立学科观点131.犯罪类型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A.相互关系 B.比例关系 C.数量关系 D.因素关系135.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36.美国社会学家塞林于1939年提出的著名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是()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冲突论140.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A.社会结构 B.犯罪现象 C.社会规律 D.越轨行为14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146.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151.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条件D.犯罪情境152.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二、多项选择1. 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包括(ACE )【p23】A.思辩的研究方法 B.经验的研究方法 C.实证的研究方法D.辩证的研究方法 E.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3.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禁绝了( )A.烟毒灾害B.暴力犯罪C.卖淫嫖娼D.经济犯罪E.赌博4.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在于促进()A.犯罪预防B.打击犯罪C.犯罪学学科的发展D.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E.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5.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预防为主原则B.人治原则C.成本效益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E.分散原则8.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A.不良的认识观念B.畸形的需要C.犯罪的动机倾向D.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E.消极的心理状态9.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A.遏制论B.标签论C.中性化说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10.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A.犯罪形式预测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11.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A.机会性被害人B.直接被害人C.既然被害人D.职业被害人E.潜在被害人13.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是()A.权利资本化犯罪突出B.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C.职业犯罪比重增加D.自发的群体性犯罪增多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15.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1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17.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CDE )【p52】A.时代背景的区别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19.犯罪暗数产生的原因包括(ABCDE )【p65】A.有的被害人担心个人名誉、利益受到损害B.有的被害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害C.有的作案人是被害人的亲戚朋友,被害人碍于情面不报案D.有的是犯罪发生后没有被任何人发现E.有的是人为的工作失误,统计不准确20.犯罪预测的特点有(ABCE)【p226】A.现实性B.示导性C.结果的可变性D.科学性E.复杂性21.犯罪学研究过程包括(ABCD )【p26】A.选题阶段B.研究设计阶段C.收集资料阶段D.资料处理和分析阶段E.归档阶段22.犯罪现象的性质具有( BCDE )【p60】A.相对性B.历史性C.政治性D.社会性E.文化性23.犯罪行为具有(ACDF )特征(p110)A.传染性B.违法性C.违规性D.社会性E.形式多样性24.犯罪原因特征主要包括(ABE )【p122】A.因素的释能性B.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C.因素的多重性D.因素的可变性E.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5.被害中被害人对犯罪的反应模式有()A.沉默B.激烈反抗C.顺应D.配合E.巧妙应对26.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研究关注的是()A.犯罪发生的根源B.犯罪发生的条件C.犯罪发生的具体原因D.犯罪发生的相关因素E.犯罪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27.犯罪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本层次有( ACD )【p21】A.方法论B.社会调查法C.研究方式D.具体方法及技术E.基本步骤28.刑事古典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BCE )【p38】A.托马斯·莫尔B.贝卡里亚C.边沁D.孟德斯鸠E.费尔巴哈三、判断正误并改错1.犯罪条件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决定作用。
犯罪学复习资料.doc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I •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 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A.技术性B.客观性C.综合性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休事实资料的方法是()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屮提出了()A.犯罪原因三元论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Z—是()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生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A.研究犯罪动态B.研究犯罪工具C.研究犯罪构成D.解释犯罪原因II •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乂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动态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A.犯罪率B.相对暗数C.绝对喑数D.明数13. 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14. 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具冃的是()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彖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15. 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乂死灰复燃的犯罪是()A.杀人B.制贩毒品C.抢劫D.抢夺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B.集群犯罪严重C.连续犯罪减少D.重人案件迅速下降17. 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18.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D.青少年和屮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 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D.安全提供保障20. 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Z间的()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21 •经济转型过程屮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相关因素D.屮介环节22. 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D.社会角色23. 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24. 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D.犯罪时间25. 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彖因素的是()A.犯罪原因B.犯罪根据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26. 被害人由于口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27. 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性质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方式28. 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D.政法部门29. 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C. 贵重物品标刻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30. Z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A.刑罚报应B.社会防TC•保安处分D.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自考犯罪学复习
1、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又称为犯罪原因学。
2、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4、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5、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6、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7、认识犯罪:就是客观分析犯罪行为及犯罪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科学地认识犯罪现象的事实和本质,并演技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8、刑事政策学:是一门以打击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研究现行的刑罚及有关制度,探讨如何改善和运用刑罚及有关制度的科学。
9、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10、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检索和运用证据揭露、证实犯罪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11、研究方法:是指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目的追求而采用的发现真实和求证真实的手段和方式。
12、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可用以收集、整理、分析能够反映犯罪现象特点、规律、成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状况与效果的资料和各种方法的总称。
13、方法论:是指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14、现场调查法:是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为查明或验证犯罪原因、描述犯罪人的犯罪生涯、分析犯罪文化、提出犯罪预防措施或验证现有措施的效果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15、现场实验法:主要用于推断因果关系,查明某一因素与犯罪发生的关联性或者验证某项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16、现场观察法:是一种主要围绕某一犯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连续性的系统观察,以获取分析犯罪心理、犯罪过程和犯罪亚文化的第一手材料的研究方法。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全国202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答案:A;
14、【单选题】
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最终推动()[1分]
A、犯罪现象产生的因素
B、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C、犯罪结构变化的因素
D、犯罪类型变化的因素
答案:B;
15、【单选题】
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是()[1分]
A、犯罪冲动和犯罪意念
A、生理因素
B、法律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主观因素
答案:B;
8、【单选题】
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1分]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
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
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
答案:D;
9、【单选题】
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是()[1分]
40、【简答题】
试论犯罪防控系统的宏观性预防。[12分]
解析:
(1)宏观性预防是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道防线——抑制犯罪动机的组成部分。(2)宏观性预防,是相对于微观性预防而言的,是指覆盖范围相对广泛的犯罪预防,一般指全国性预防。该预防的主体是由政党、政府协调各种力量,预防手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制等诸方面。(3)政治方面,着力克服社会弊端,建立健全社会行政管理组织系统。(4)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好各种经济利益关系。(5)思想文化方面,倡导主文化,突出思想文化和道德建设,引导、抑制亚文化,遏制反文化。(6)法制建设方面,完善立法,加强普法教育,严格、公正执法,强化刑罚一般预防效果。(7)社会发展方面,要注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A、侦破犯罪案件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犯罪预防。
33、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矛盾的预防方法。
34、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在犯罪人。
35、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36、犯罪中预防:P288是犯罪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便于犯罪的停止,预防犯罪后果的发生。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犯罪方法。
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管束性措施。
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预防犯罪。
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二、简答题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1)确定选题阶段(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3)实施阶段(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5)提出研究成果6、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思想。
(1)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7、贝卡利亚认为有效的刑罚应具有哪几个原则?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8、菲力的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9、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10、犯罪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11、犯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12、犯罪方式的特征是什么?(1)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随着犯罪产生的过程而出现(3)复杂多样性(4)累积而非淘汰式发展13、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的规律是什么?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三大规律14、犯罪的起伏率表明什么问题?(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2)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3)犯罪起伏具有潜伏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15、犯罪的消长率表明什么问题?(1)影响和制约犯罪率、发案率高低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即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它们构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始终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
斗争结果表明,积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减少;消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增多。
(2)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既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由积极的主体事物中派生的。
(3)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
16、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
(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
(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
1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
低级性、冲动性、多变性18、犯罪行为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形式多样性、传染性、违规性、社会性、生物性19、犯罪原因的特征。
因素的释能性,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20、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1)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3)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4)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21、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
(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3)犯罪条件(4)犯罪的相关因素22、犯罪动力发生的原理。
惯性原理、加速度原理、内动力原理、引力原理23、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有哪些?(1)消除犯罪的内驱力是治本的措施(2)消除犯罪的外诱力是消除犯罪内驱力的保障措施(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质是遏制犯罪内驱力形成的基本方法(4)加强社会控制,完善以法律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提高社会对犯罪控制力的重要手段24、标签论。
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解释和认定。
25、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是规范冲突。
社会存在两类文化规范的冲突:一类是随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另一类是同一时期两种对立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26、亚文化论。
亚文化论是指一种独立于社会上展主导地位的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
27、差异交往论。
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交往的互动中习得的。
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体中。
28、挫折攻击论。
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29、社会解组论。
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30、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
(1)它不是自然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具有社会关系结构的规定性。
它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起必要作用。
(2)它是引起机动的刺激诱发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引力和助力。
(3)它是动态的、可变的和可调整的,受国家和社会政策的直接影响和左右。
(4)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尤其与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密切相关。
31、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不良的认识观念、畸形的需要、不良的动机倾向、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32、为什么说重型精神病人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和暴力危害行为?(1)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2)不能适应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3)人际沟通出现障碍。
(4)缺乏疾病意识33、为什么说变态人格患者容易发生暴力行为?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为人格偏离正常,社会道德感和义务感缺乏,自制能力较常人差。
34、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易被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引发犯罪人实施加害行为的诱因、条件和相关因素。
35、犯罪预测的作用。
(1)提供信息,为控制犯罪创造条件。
(2)为制定犯罪对策、采取防控措施提供预测根据。
(3)为犯罪预防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36、犯罪预测的特点。
现实性、示导性、结果的可变性、复杂性37、犯罪预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1)预测犯罪指数总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2)预测犯罪原因、条件的变化趋势(3)预测犯罪结构的变化趋势(4)预测犯罪手段的变化趋势(5)预测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危害性程度(6)预测社会治理犯罪的能力38、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有哪些?可知性、系统性、连续性、类推性、因果性、矛盾可转化、可控性39、犯罪预测的经验判断法主要有哪些?(1)个人直观判断:相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比例推断法(2)集体经验推断:意见交换法、意见测验法、意见汇总法40、犯罪预防的原则有哪些?可操作性、讲究效益、专门机关与群众结合、讲究科学、法制、打防并举,预防为主41、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抓的重点问题有哪些?(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42、如何开展“三抓三促”工作?(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43、三级犯罪预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