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策


恩 华 论坛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 相关 因素及对策
山西省霍州市人 民 医 ̄( 0 3 1 4 0 0 ) 肺部感染是 医院获得性感 染中最为常见 的疾 病之一 , 尤 其是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o o) t 患者中 , 因病情危重 , 神 志 昏迷 , 各项侵入 性操作 多 , 其发生 率明显 高于普 通病 房患 者 。因此开展神 经外 科 I C 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 因素分析 , 了 董亚平 乔瑞华 陈建华 张春强
感染 , 加重疾病病情 。 3 . 2 防治肺部感染 措施 :强化 I C U工作人员 的培训教 育 , 正
I C U患者 6 2 例, 其 中男性 4 2 例, 女性 2 0 例, 年龄 9 ~ 8 1 岁, 年
龄 ≥6 O岁 3 8 例。 住 院天数 2 ~ 6 3 d , I C U天数 2 1 6 d 。昏迷者 4 7例 , 气管插管 2 8例 , 气管切开 l 8例 , 机 械通 气 9例。有吸
应力减退 , 免疫能力下降 , 神志不清或昏迷状态使各种生理反 射减退或消失 , 不能有效 清除呼吸道异 物 , 保 持呼吸道通 畅 ,
长期吸烟史改变 了呼吸道黏膜 、 肺泡 、 肺 内环境 , 造成 长期慢 性 不显性损 害。 吸痰 、 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 、 机械通气均为肺部 感 染的危险因素。上述侵入性操作 呼吸道正常 防御机制被破 坏, 使气道于外环境直接相通 , 造成 了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 菌很容 易进 入并存 留下 呼吸道 引起肺部感染 。误吸窒息为肺
实用 医技 杂志 2 0 1 3 年6 月第 2 0 卷第 6 期
J 0 u ma l 0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口 u e s , J u n e 2 0 1 3 , V 0 1 . 2 0 。 N o . 6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

协助患者有效排痰 , 合理使用抗生素 , 及时实施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并合理地应用呼吸机等, 可有效防治神经外科重
症 昏迷患者并 发肺部感染 。 [ 关键词 】 肺部感 染 ; 昏迷 ; 神 经外科 【 中图分 类号 】 R 7 4 1 . 0 5 【 文献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6 1 6( 2 0 1 3) 1 O 一 1 6 9 — 0 3
Pr e v ent i on and t r e at me nt of s e ve r e pul mo na r y i nf ec t i on i n
pa t i e nt s i n c o ma o f de pa r t me n t o f ne ur o s ur g e r y
L V B a o l m L V J i f e n g G AO Q j m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s u r g e r y , An y a n g Di s t r i c t Ho s p i t a l , An y a n g 4 5 5 0 0 0 , C h i n a
昏迷患者 并发肺 部感染 的相关 因素 , 并实 施相关 的防治及 护理措施 , 总结 防治对策 。结果 老龄 、 住 院时间较长 、 神 经功 能及 意识 障碍、 长期 使用广谱抗 生素 、 侵人性操 作 、 免疫力下 降是肺部感染 的主要 因素 。本组治愈 9 3 例, 好转 9 例, 死亡 2 4 例 。结论 对 神经外科 重症 昏迷患者 , 应 积极进行 原发病 的治疗 , 全 面加强病 房管理 , 严格 无菌操 作 ,
o f d e a t h .Conc l us i o n S e v e r e c o ma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De p a r t me n t o f Ne u r o s u r g e r y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r i ma r y d i s e a s e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探讨其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0例患者中,治疗后14例患者死亡,达到了28%的死亡率;48例患者由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68%;其次为激素应用、肺部原发病、意识障碍或偏瘫。

结论气管切开、激素应用、肺部原发病、意识障碍或偏瘫均会引发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做到有效预防、及早治疗,从而将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标签: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肺部感染;因素;护理措施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一种并发症,极为常见,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多痰、体温升高等,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为了将肺部感染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治疗效果的显著提升,就必须认真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

本研究对我院神经外科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与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危重症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中有26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7~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10.3)岁。

有21例患者为颅脑外伤感染,15例患者为急性脑血管病感染,10例患者为颅内恶性肿瘤感染,4例患者为其他感染。

1.2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抗感染处理,同时运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辅助治疗,对患者的原发病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有效控制原发病。

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检测结果,将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机制详细记录下来,并有效整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2]。

2.结果2.1本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后的治疗效果情况70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后经治疗,36例患者治愈,达到了72%的治愈率;14例患者死亡,达到了28%的死亡率(表1)。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的肺部感染诱因以及防治措施。

方法分析126例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实施相关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总结防治对策。

结果老龄、住院时间较长、神经功能及意识障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下降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

本组治愈93例,好转9例,死亡24例。

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应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全面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协助患者有效排痰,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实施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并合理地应用呼吸机等,可有效防治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关键词] 肺部感染;昏迷;神经外科[中图分类号] r74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69-03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的康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

本院对神经外科重症昏迷患者全面加强管理,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各类综合预防,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昏迷患者1108例,其中,126例肺部感染,男69例,女57例;年龄61~85岁,平均(69.3±8.7)岁。

其中,58例颅脑损伤,40例高血压脑出血,16例颅内肿瘤,12例其他。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时间为入院后1 d~2个月,平均(5.5±2.5)d,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痰多、白细胞数量增加、肺部啰音等。

1.2 方法1.2.1 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检查患者行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或者痰细胞培养等。

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或ct检查,均明确存在肺部炎症性改变,且部分患者存在胸腔积液、肺不张等症状。

1.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积极予以原发病以及复合伤的治疗,其中,97例患者实施开颅手术104次,113例实施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神经外科涉及 的患 者多 是 由于外伤 导致 的脑部 、 脊髓 等
出, 如果护理工作疏忽 , 就会造 成气 道分泌物 残 留, 最终导 致
神经 系统 损伤所引发 的疾病 , 大多数需要通 过手术治疗 , 合 并
肺部感染 是神经外科手 术最 常见 的并发症 之一 , 同时也是 导 致患 者死 亡和功能恢复 障碍 的主要 原 因。国 内外 报道 J , 神
发病 机制 , 预 防合 并肺部 感染 的发生 是护理 工作 的核心 。本 文对神经 外科危重患者 合并 肺部感 染 的相关 因素进行 分析 , 并采取 相关护理措施 , 现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3 . 1 密切观察 生命体征 神经外 科患者术 后意识和 生命 体 征 的观察非常重要 。在护理过 程 中要 密切观察 患者 呼吸 、 心 跳、 脉搏 、 血氧饱和度 等相关生 命体 征 , 如果 患者 出现意识 障 碍、 瞳孔 大小不等 、 呼吸困难 , 则有发生脑疝 的可能性 , 应及时
肺部感染 。( 5 ) 其 他 因素 。病 房 空气 消毒 或平 面 消毒 不 彻 底、 探视 陪护管理不到位 等都会不 同程度 地造成 患者 出现 肺
部感染 。 3 护 理
率与疾病 严重情况成 正相关 。其发 病率 之高 、 危害 之大对 患
者 的治疗 效果和预后有很大 影响 , 因此 , 探究合并肺部感染 的
经外科合 并肺部感染其发病 率在 2 7 . 5 % 一 6 7 . 3 %, 而且 发病
坠积性肺炎 。( 4 ) 药物使用 不合理 。抗生 素 的广 泛使用会 导 致鼻咽部 的正常菌群 减少 , 增加 耐药 细菌 , 加 重肺部感 染 , 另 外激素 的大量使用也会 导致机 体免 疫力下 降 , 容 易出现合 并

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素的菌种 。 2 . 2 2 组患者误吸、 气管切 开及住院天数 比较 : 观察组误吸
部 感 染 患者 分 为观 察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4 5 例 ,分 别采 取 不 同的 治
疗和护理措施 , 对 2组 患者误吸 发生率 、 气管切 开率及住 院 时
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
检验 , P <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简 介: 马红燕, 女, 本科 , 主管护 师。
E— ma i 1 : 1 3 32 21 3 75 8@ qq . C Om
异( O . 0 5 ) , 见表 1 。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 8 . 2± 2 . 6 ) d , 对照组住 院时间为( 4 . 8 ±1 . 8 ) d , 观察 组住 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t = 2 2 . 3 ,
P < O . 0 5 ) 。
表1 2组误吸 气管切开情况比较 例 ( %)
感染概率 。
监护患者 , 将其 中 4 5例肺部感染 患者作为 观察组 , 其余 4 5例 作为对照组 。 观察组男 2 5 例, 女2 O例 , 年龄 3 0岁 一 7 O岁 , 平均 年龄( 4 5 . 2±1 5 . 2 ) 岁, 原 发病 : 2 8 例为重度颅脑损伤 , 1 2例为高 血压 , 5 例 为颅内肿瘤 ; 临床表现多 为发 热、 呼吸急促、 痰 多、 肺
差异( P ≮ 0 . 0 5 ) , 观察组误吸数远远低于对照组( P < 0 . o s ) 。 结论 对
重 症 监 护 患者 实施 相 应 的 护 理 措 施 有 助 于 减 少肺 部 感 染 的 发
生率。
【 关 键词 】神经 外科

神经外科肺部感染抗菌药物应用

神经外科肺部感染抗菌药物应用

第二大类: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 • 研究证明Cmax/MIC为8~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但
应在安全范围之内 • 24h AUC/MIC与疗效相关 • 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
氨基糖苷类药物PK/PD研究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对治疗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有很 好的疗效,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然而由于其耳、 肾毒性较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对有“经验”的医师来说,经验治疗 不同的药物敏感性选用
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不同抗菌药
对没“经验”的医师来说,是“瞎蒙”
10
经验治疗不是无目标的用药
• 经验治疗≠广覆盖治疗(“大万能”)≠使用广谱抗菌药 • 经验治疗中“隐含”着病原治疗,是针对某部位感染的常
见病原菌的治疗
11
多重耐药细菌预测
• 进行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须确定是否为多重耐药( MDR)细菌感染,从而判断是否有必要使用广谱抗生素。
|
25600 6400 1600 400 100 25 6.25 1.6
|
|
|
|
|
|
|
256 克 qd=256 克/天
|
|
|
|
02
|
|
|
|
|
|
|
|
|
|
|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齐鲁医院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当药物浓度达到较高水平(4倍MIC)后,再增 加浓度,并不能增加其杀菌作用 。
|
3.1
|
1.6
|
0|
|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里,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需要经过综合治疗才能康复。

然而,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伴随着肺部感染的发生,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为治疗带来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免疫力下降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严重,常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例如机械通气、血透等。

这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外界病原体的侵袭,引发肺部感染。

导尿管、中心静脉等医疗器械的使用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中,许多患者需要安装导尿管、中心静脉等医疗器械,这些器械的使用不仅会增加感染风险,而且如果不及时更换或清洁,也容易导致细菌定植和繁殖,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患者长时间卧床不起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不起,这样容易引发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气道受阻等问题。

一旦细菌滋生在这些分泌物上,就会引发肺部感染。

饮食营养不良重症监护室患者常常食欲不佳,营养不良,导致免疫系统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

相应的护理对策加强感染预防措施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较弱,因此必须加强感染预防措施。

例如:•检查医疗器械是否清洁消毒•定期更换导管等医疗器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严格控制重症监护室的访客,尽可能减少外界病原体的传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定时转换体位,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清洁口腔、鼻腔、喉咙等部位,避免细菌存留•给患者进行合理的气管异物抽吸等治疗•配合医生,定期评估患者呼吸道症状及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搭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剂•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饮食计划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护理人员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止血、静脉营养等治疗,并留置胃管,密切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性状及量,病情许可时尽早进食。

进食时先给予米粉、牛奶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先单一品种后混合,并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1313 对因疼痛、高颅压、脑水肿等原因:造成患者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者,除应积极对症治疗外,还应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心理护理,让病人了解饮食和营养与疾病恢复之间的关系,并给予饮食指导,使患者愉快地进食。

214 其它原因2141l 脊髓病变患者:因局部感觉障碍,对热敷、按摩、针灸等不敏感,只有利用缓泻剂和人工掏便才能有效解除患者的便秘痛苦。

21412 对于智力障碍患者:护士应和家属密切配合,仔细观察患者的饮食,排便情况,使定时进食,如患者超过3d以上未解大便,则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便秘发生。

21413 对于习惯性便秘病人:应指导病人有规律生活,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可与病人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嘱病人尽可能调整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此时训练排便,易建立条件反射。

即使无便意也应坚持每日定时去厕所蹲10~20min,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3 一般护理措施311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摄入充足水分能达到软化粪便的目的,故有较好的预防便秘的效果。

有人曾以9名健康成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各组每日饮水分别为500ml、700ml、1000ml、1300ml,观察5d内大便量、次数、硬度及排便伴随症状。

结果每日饮水700~1000ml以上排便效果较好〔1〕。

312 摄取足量的食物纤维 食物纤维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在肠内易推动,残渣能刺激肠蠕动,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

据报告维持成人正常排便的食物纤维摄取量为每日20g。

另外摄入香蕉、食物纤维饮料、水果、蔬菜或笋类、麦片、麸皮等多纤维食物均有促进排便的作用。

313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促进直肠供血及肠蠕动,因而有利于排便。

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和体力等情况综合参考,制订长期计划和容易达成的具体目标。

如每日做体操、步行锻炼等。

如不能进行全身运动,要教病人做增强腹部肌肉和骨盆肌肉张力的锻炼。

尤其是腹肌锻炼,还可用排便动作锻炼提肛肌的收缩。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床上运动,可作仰卧起坐、平卧抬腿及抬高臀部等。

314 做好排便的环境准备 病人对住院及疾病的不安、紧张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故须设法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情绪,避免抑制便意。

在床上排泄的病人,由于心理上的重压感较强,加上排便依附他人,会有羞耻感和种种顾虑。

故应为病人提供隐蔽性环境,并注意做好心理护理,保护病人的隐私,并处理好排泄音和臭味。

另外,要向病人介绍容易利用腹压的姿势和窍门,便器种类及放置位置的选择,便器的保温、舒适物品的应用等都应适合病人。

饮食、睡眠和二便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神经外科病人病情的特殊性意味着营养不良、消化障碍、便秘等是主要的护理问题。

因此要求护士对病人的便秘发生要有预见性,并针对不同原因提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病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1〕 计惠民,徐归燕,吉毅1对便秘病人的护理援助1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3):101(收稿2003210220)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刘瑞云 孟清华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监护病房 平顶山 467000 根据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情况,对重症监护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自2001206~2003206共收治神经系统危重病人108例,其中脑出血41例,重度颅脑损伤67例,平均年龄52岁。

并发肺部感染10例,发病率912%。

2 感染原因分析211 人工气道建立 随着医学发展,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已成为抢救的重要手段。

本组病例28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20例行气管切开术。

由于气管插管期间,聚集于导管表面的口咽部细菌易形成多糖蛋白质(生物膜)而起到保护细菌免受抗菌药物或宿主的防御作用。

气管切开后,支气管与外环境直接沟通,免疫第一道防线———鼻部、口咽部失去了防御感染的作用,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气道干燥,分泌物不易排出,并且气管切开口处长期使用纱布覆盖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

212 原发疾病的影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长期卧床咳痰能力降低,造成分泌物不易及时排除,颅内压增高常伴呕吐,均增加肺部感染机率。

而危重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呈负氮平衡,也增加了潜在致病菌感染机会。

213 误吸 有文献报道,口咽部定植细菌是医院肺部感染最常见感染源。

胃是医院肺部感染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重要储藏所〔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生理反射消失,胃肠运动减弱,胃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可向气管内返流;鼻饲时,若体位不当,食物可进入气管并发肺部感染。

214 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病变,功能老化,支气管壁腺体增生,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肺泡弹性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退,加之原发病侵袭,不能防范医院环境中病原体的感染。

215 药物治疗的干扰 为了预防危重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使用抗酸剂,胃腔内pH值增高,有利于胃内定植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的过度生长。

疾病本身由于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留置胃管等,可使胃内定植细菌通过口腔、支气管途径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肺部感染,为控制脑水肿,反复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使痰液粘稠度增加,不易排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抑制了白细胞吞噬作用,损伤机体免疫机能,增加了机体易感性。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诱导菌株耐药,菌群移位,真菌感染,还可使定植于口咽部的细菌大量繁殖,增加了二重感染的机会。

216 住院时间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场所,神经系统重症疾病机体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普遍较长。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天数20d,病原微生物易在体内定植,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3 护理措施31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预防、控制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护理操作,护理治疗全过程应严格遵守。

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翻身拍背1次/2h。

方法:将手五指并拢,向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从肺底向肺尖反复叩击背部以利于痰液排出〔2〕。

313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方法 每日早晚清洗消毒内套管2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可采用氧疗法,使切口改变无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生长〔3〕,按需吸痰,严格掌握吸痰技巧,防止损伤气道粘膜,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次一管,24h更换吸痰用物。

加强气道湿化,4次/d。

方法:生理盐水30ml加糜蛋白酶针4000U加庆大霉素针8万U,地塞米松针5mg。

314 加强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后,细菌阳性检出率为口咽部>气管内套管>气管切开口处〔4〕,故正确的口腔护理是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和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防止细菌向下移行的重要手段,应选择适当的清洗液,口腔护理,2次/d。

315 加强病房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谢绝陪护。

每日用动静两用三氧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行细菌学监测1次,每日以含氯消毒液抹洗地板、床头柜2次,定时进行通风换气。

参考文献〔1〕 朱士俊1现代医院感染学1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7〔2〕 林菊英,金乔1中华护理全书1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163〔3〕 黄梅生1氧疗法对气管切开术后长期留置套管的疗效观察1护士进修杂志,2000,8:639〔4〕 范伟萍,文淑华1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细菌学调查分析护理1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61~362(收稿200321022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蔡 丽 刘彦书 牛伏云 李文玲 李 佳河南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县 455133 近年来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方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根据CT确定血肿最大层面,选择穿刺点,避开头皮脑膜血管,局麻后用手电钻把穿刺针经穿刺点直接插进颅内血肿中心,对发病6h以内抽吸血肿量达1/2或1/ 3,6h后抽吸血肿的2/3或更多,插入针型血肿器,从内注入生理盐水和尿激酶,保留4~6h放开引流,CT观察血肿清除情况,确诊血肿消失即可拔管。

2 术后观察与护理脑出血病人脑组织水肿明显,再加上手术刺激,术后24h内是颅内血肿再发的危险期。

术后1周内为脑水肿的高峰期,也是呼吸道阻塞、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多发期。

因此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尿量等非常重要。

211 术后观察21111 体温:术后前3d体温在3715℃~3815℃之间为吸收热,若体温高达39℃~40℃或以上,但不伴有寒战及出汗,四肢肤温不很高,体温增高与脉搏不成正比,脉搏相对缓慢,抗生素治疗不能奏效,则为下丘脑损伤和脑干损伤所致的中枢性发热,降温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其中头部冷敷降温效果理想。

21112 脉搏:术后昏迷病人脉搏减慢伴血压增高,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昏迷伴脉率增速见于感染性发热。

如果脉搏先慢后快,同时伴有血压下降及呼吸改变,可能为脑疝压迫损及延髓,提示预后不良。

21113 呼吸:深而慢的鼾声呼吸见于脑出血,节律不整的呼吸提示脑干呼吸中枢受损或抑制,尤其是慢而不规则的呼吸如失调性呼吸是延髓病损的表现。

21114 血压:血压升高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但应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慢性高血压的病人收缩压为2513kPa(190mmHg),一旦血压突然下降到20kPa(150mmHg),应想到相对性低血压的问题,高血压患者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往往向上偏移513至8kPa (40~60mmHg),故当收缩压达2617kPa(200mmHg),同时伴有颅内压增高,则属一种机体反应,不应视为有害,若血压在2617kPa (200mmHg)以上应视为异常。

21115 意识:意识是大脑活动的综合表现,凡能影响大脑功能的疾病,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意识内容丧失的病人,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注意、思维、情感、定向、判断、记忆等许多心理活动全部丧失,这种状态称为意识障碍,这种意识障碍以觉醒状态改变为主,可分为三种类型,嗜睡、昏睡、昏迷。

通过对病人的刺激和观察病人的活动来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21116 瞳孔:瞳孔的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

瞳孔的改变要早于意识的改变,并且有确定血肿位置的作用,如果病人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脉搏呼吸变慢,血压进行性升高,即“二慢一高征”说明病人继发血肿或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升高形成了小脑幕切迹疝,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降颅压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