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中国山水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美术绘画
高中美术《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4禚瑜教案名师一等奖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品古见今“文人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讲好每堂课培育一代人”的工作,基于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品古见今。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以下是本节课设计: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对高中学生初步学习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继开篇认识绘画的更深层次的课程。
分析理解中国画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帮助学生进行中国画知识拓展和核心素养提升,进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从文化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的鉴赏课程。
由此决定了本节内容对于中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主要从知识结构与能力两方面分析:1、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的特点:优势:基础知识面更广。
不足:美术语言基础薄弱,美术与文化理解不足。
2、学生在能力方面的特点:优势:思维灵活性和广阔性;应用意识强;合情推理能力强。
不足:创意实践少、演绎推理能力较弱。
进德修业弘毅笃行3三、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基于高中美术新课标,针对高一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本节课教学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1、图像识读: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鉴赏活动,感受作品造型、色彩、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
识别与解读图像内涵和意义。
能够分析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2、美术表现:通过学习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通过观察、构思和表现,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鉴赏活动,解决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 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
物质层面
毛笔、水墨
笔墨
技法层面 形式层面
运笔、用墨 线条、色彩
价值层面
气、韵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 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 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 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 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 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 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构图 这幅《踏歌图》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
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 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 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了壅塞,作者在右边显著 位置画了一株高柳,使之贯入上部,起到了填充作用。总之,画面 上、下连为一体,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 技巧
此图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 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 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 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间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 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 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 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 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优质教案+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第二节《中国山水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基本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内容涉及中国山水画的分类、构图、笔法、墨色、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笔法和墨色的运用。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及基本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山水画作品、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教材、绘画工具(毛笔、宣纸、墨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韵味,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中国山水画的绘制过程,讲解构图、笔法、墨色等基本技法。
(2)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中国山水画的绘制实践。
4.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其构图、笔法和墨色运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中国山水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起源与发展(2)艺术特色(3)基本技法(4)构图、笔法、墨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中国山水画。
2. 答案要求:(1)构图合理,层次分明。
(2)运用适当的笔法和墨色。
(3)表现家乡山水的特点。
3.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 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高中美术《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高中美术《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7T09:09:08.6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28期作者:尹湘江[导读] 《中国书画》课程是高中美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尹湘江珠海市实验中学广东珠海(519090)摘要:《中国书画》课程是高中美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大单元,即中国画、书法和篆刻,课程教学性质是以美术表现为主,课堂教学研究抓住中国书画知识、技能、创作体验与审美文化教学的重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进行目标教学,结合学生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法、学法上实践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2013年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的课题组,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我国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由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成为普通美术高中课程的统摄性思想,导致教学理念、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相应的改变。
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出台,到2020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了普通高中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国书画》课程,课程包括中国画、书法、篆刻艺术三个大的单元,是全面培养高中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
《中国书画》课程性质是以美术表现为主,美术学科本位性强,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实现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处处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任务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二课
高中美术《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绘画》教材第二课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山水画的“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常规)二. 引入新课:今天学习第二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本课内容为中国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一“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发展过程: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1). 高峰期是宋元山水,客观的描写为主2).南宋追求意境.3 )元朝是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
风格: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人美版美术鉴赏高二《中国古代山水画》课件
王希孟
山 水 画 鉴 赏
︽ 溪 山 行 旅 图 ︾ 宋 范 宽
︽ 六 君 子 图 ︾ 倪 赞 元
山 水 画 鉴 赏
普通高中美术 二年级
(人美版)
中国古代山水画
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感谢缘分,珍惜缘分,
愿
我们一起度过
轻松愉快、充实美妙的四十五分钟!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辨识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2、能够识别常见的几种皴法和山水画类别
3、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4、尝试用专业术语鉴赏山水画
预习反馈:
表现优秀小组:
2组、6组、7组、8组、9组
︽ 蛙 声 十 里 出 山 泉 ︾ 现 代 画 家 齐 白 石
探究三:观 察画家在用 墨上的技巧, 以及对画名 的理解,深 刻领会作品 的内涵,进 一步体会齐 白石作品意 境的绝妙之 处。
山 水 画 鉴 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了什么?大量的留白的作用?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山 水 画 鉴 赏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山 水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画 ——(宋)郭熙 《林泉高致》鉴
赏
《树色平远图》 北宋 《 九 峰 雪 霁 图 》 元 黄 公 望
《《《 青溪渔 郭熙 卞山庄 隐行秋 居旅霁 图图图 》》》 北 元宋元 代 王 蒙范 宽倪 瓒
探究四:你在作品中看到
︽ 寒 江 独 钓 ︾ 宋 马 远
山 水 画 鉴 赏
探究五:感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心中画一幅 水墨画,体会其意境。(用语言描述出来) “月光如流水一般,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还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一、课程性质↓二、课程价值↓三、课程理念↓四、课程总目标↓五、课程内容↓模块A美术鉴赏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B绘画·雕塑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C设计·工艺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D书法·篆刻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1、学习目标2、学习内容3、评价建议↓六、教学建议↓七、课程资源↓八、教材编写建议↓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高中美术人美版 必修 美术绘画 2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课件 (共27张PPT)
一、什么叫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 对象的中国画。简而言之就 是用毛笔蘸水、墨、彩画在 绢或宣纸上,主要描写山川 自然景观。
《山路松声图》唐寅
作品欣赏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清明时节汴梁城各阶层人物活动的情景,反映了这一 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 寒 江 独 钓 图 》 宋 马 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疑飞遥日 是流看照 望 银直瀑香 庐 河下布炉 山 落三挂生 瀑 九千前紫 布 天尺川烟
二、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 给人以联想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的思 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 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 可意会不可言传。
画面上没有蛙,却只有 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 急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 着,而这蛙声也非是即 时可“听”见的,运用 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 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真实、客观
追求意趣、主观
《平沙落雁》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 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寒风掠过…… 创造出一个无垠开阔的境界。
有形的景物的组合 给人联想的空间 空间是虚幻的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疏创
元
放造 正居近远 的孤
倪 瓒
直然有望 一傲
特相古云 立对木山
种、
《
无六拥隔 艺清
六 君
偏君披秋 颇子陀水 。,,,
术高 境、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中国古代山水画 教学课件共16张PPT
唐 背景形式存在。从盛唐、 中唐开始出现水墨山水
代 画,属于开创者行列的 绘 有张璪、王维、王洽等 画 人,然整个社会尚未形
成风气。到五代,水墨 山水画日益成熟,经荆 浩进一步发展,上升为 理论性的“有笔有墨”, 并对水分运用也更加讲
<
<
山 匡 庐北方关 山
忠
近
()
明你认为这些画像前朝的现
哪些风格技巧?
( )
早 春 图
《潇湘奇观图》 “米点皴” 米友 (1086〜1165),米芾长子,字元 别号懒拙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
》 人,南宋著名画家经历宋“靖康之
“ 难”随宋室南渡,画风备受高宗赵
卷 构赞赏。是继董源、巨然之后“南
云 宗”山水画派的又一代表。
皴
”
北 宗 山 水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12世纪
这些画与五代有何异同? (身份、题材、服务对 象、创作目的、绘画形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西 图山行
沁 水 洪
荆 浩水奠旅 图
>()
谷 五 代基人关 仝 五
代
>()
五代绘画
南
方
山
水 (五
奠 试代
基 从与
人 “ 平 淡
形唐 式朝 技的 法绘 与画
高中美术_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中国山水画_美术_高中_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描绘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地理解中西文化的特点。
(二)主要知识点1.中西画家描绘景物的空间表现手法差异。
2.中国山水画“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思维方式和“因心造境”的艺术创作特点。
3.中国山水画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表达了画面空间的深度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与表现特点: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中国绘画表现空间的“虚实相生”手法。
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清明节去哪旅游了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景色让你印象深刻?你们描绘的太美了,(没关系,这节课我给大家当导游)我们中华大地有千山万水,中国画里有万水千山!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畅游中国传统山水画。
(板书:中国传统山水画)(二)教学过程师:有一幅山水画,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出,惊艳了世界;2017年再次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人们需要排三个多小时队,才能欣赏画卷5分钟;更震撼的是它的作者绘成这幅名垂千古的杰作时,年仅18岁。
大家能猜出这幅画的名字吗?生:师:对,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它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千里江山图》),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课件视频介绍《千里江山图》)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画面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你来谈谈。
生:师:这样一幅旷世名作,它的作者竟然是一个跟我们年纪相仿的18岁翩翩少年,王希孟的内心一定充满了豪情壮志?才装得下千里江山!也许当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变得谦卑,可能画出来的就不再是千里江山,也许是百里江山,十里江山,富春山,所以,同学们,你若不勇敢,青春便会老去。
你再来谈谈你的见解。
生:师:这幅画设色艳丽,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是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代表,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注重手法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彩如宝石般光彩耀人。
第二课 中国山水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高中美术 绘画
第二课中国山水画作者:刘松岩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
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
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
我们通过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之恨。
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
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从技巧方面,要学习笔墨功夫。
笔墨可以表达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反映在画面上就是格调高雅或低俗。
内容好坏容易看明白,而格调如何,就不是容易一下看穿的。
正如品酒、品茶、听音乐、听戏一样,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是需要文化素养的。
因此本课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提高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以期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通过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将山水画的创作原则介绍给学生,也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2.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中国山水画造型、造境的审美特点。
3.介绍学画山水画的方法。
这部分不仅详尽介绍了初学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而且介绍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为配合学生学习创作山水画,教材中特选择现代名家作品予以分析,使学生从中体会现代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今日情怀的创作方法,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本课重要实践内容。
学生应通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中国山水画》。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墨色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笔、画纸、颜料、墨水等。
学具:画笔、画纸、颜料、墨水、毛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等。
(3)演示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技巧,如皴法、泼墨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山水画构图练习。
(2)学生运用所学技法,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发展历程(2)基本技法(3)审美特点(4)构图原则(5)用笔、用墨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用墨恰当,富有个人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中国山水画,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名家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20XX-10-14 00:23:16)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2019-2020年高二美术 第二、三课 中国画山水教案
2019-2020年高二美术第二、三课中国画山水教案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
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入: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
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
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
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
(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
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
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
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
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1)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中学美术教材中《中国山水画》的精要。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中国绘画艺术”的第五节“中国山水画”,内容包括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分类、主要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审美能力的提升,学会鉴赏和分析山水画作品。
3. 掌握基本的山水画创作技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山水画中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的掌握,以及意境的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山水画作品图片、画笔、颜料、宣纸等。
学具:画笔、颜料、宣纸、毛边纸、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著名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艺术魅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分类及主要技法,解析其艺术特色。
3. 实践示范(10分钟):现场演示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讲解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
4. 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后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发展历程:起源、发展、分类艺术特色:技法、意境、笔墨、构图实践要点:笔墨运用、构图技巧、意境营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学生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山水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古今名家的山水画作品。
3.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山水画创作,拓展表现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示范环节中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的讲解;2. 学生练习环节中的巡回指导;3. 作业设计中的主题设置和作品评价标准;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中国山水画作者:刘松岩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
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
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
我们通过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之恨。
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
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会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
2.从技巧方面,要学习笔墨功夫。
笔墨可以表达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反映在画面上就是格调高雅或低俗。
内容好坏容易看明白,而格调如何,就不是容易一下看穿的。
正如品酒、品茶、听音乐、听戏一样,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品味,这是需要文化素养的。
因此本课还应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提高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以期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通过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将山水画的创作原则介绍给学生,也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2.通过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进行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中国山水画造型、造境的审美特点。
3.介绍学画山水画的方法。
这部分不仅详尽介绍了初学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而且介绍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为配合学生学习创作山水画,教材中特选择现代名家作品予以分析,使学生从中体会现代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今日情怀的创作方法,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本课重要实践内容。
学生应通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同等重要的是通过技法实践,掌握基本笔墨方法,体验笔墨情趣,在实践中加深对山水画法的理解,并通过身边的山山水水去感悟画意与真实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画作充满真情实感。
2.本课难点在于中国画的创作方法与西画不同,是以生活中真山真水为原型,经画家内心,借笔墨技巧,艺术地创造出来的,不能只经认真的写生完成学习全过程,必须掌握独特的造型方法,融合自身感受方能完成。
二者之间有一个度很难把握,要靠多读画、多临画、多观景,认真揣磨才能逐渐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其间,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对于各种表现方法及其适宜表现的对象,引导学生多分析研究,最终达到比较准确地应用笔墨技巧的程度。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雪景寒林图范宽宋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气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于物”不如“师诸心”。
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情思。
此图传为范宽之作,绢本水墨。
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
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六君子图倪瓒元简介见前课,《六君子》表现的意境书中已详,此处不再重复。
山水十二景图卷夏圭宋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南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取法李唐、范宽,善用秃笔作大斧劈皴,及拖泥带水皴,构图一变北宋人全景山水画法,多为近景或局部,后人称其为“夏半边”。
此图为山水十二景图卷之一。
卷指长卷,长度没有限制,有的连成一体,有的画面不衔接,但裱在一卷中。
是传统中国画装裱型式之一。
秋江渔笛仇英明仇英约1502—1551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
原为漆工,后从周臣学画,作品工而不板、艳而不俗。
临摹古画可以乱真,山水、人物功力极深。
此图与前图相比,虽都是横幅,前者景物集中左下角,笔墨简括,后者景物布满画面,笔墨工细,表现了宋明两代不同画风。
松溪放牧图宋作者佚名。
此图为绢本团扇,画面重点在左下角。
上面或右侧一望空旷,这正是南宋人之画风。
春山瑞松图米芾宋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湖北襄阳人,长住润州今江苏镇江。
著名书法家和鉴赏家。
他的画“信笔由之”,“不取工细,意思便已”,创造了“米点山水”或称“米氏墨戏”,用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代皴,表现云雨苍茫的景色。
此图纸本设色,传为米芾所作。
画中用周边景物挤出大面积云雾,对景物不作细致描绘,而着重在表现春天湿润空气中的景色。
草地一角丢勒1471—1528德国纽伦堡选择此幅作品主要是了解一下西画中采用焦点透视、忠实于自然光线、准确描绘物象空间关系的写实画法。
从画中可以看到杂草丛生的土地,植物前后关系及真切的质感。
相对比之下可看出中国山水画物从心出,重视表情写意,不一味追求真实,但求传神的创作模式。
德国索林根油画《约塞米蒂山谷》与荷兰雷斯达尔油画《埃克河边的磨坊》两图虽然不是一个场面,但是可以看出西方油画在定点透视下的写真方法和客观地反映现实。
构图是平视的,光线自然,色彩逼真,透视严谨。
大面积的天空中云层密布,由近及远,空间的描写深远,层次丰富,充满浓浓的荷兰乡间风情。
四景山水图刘松年宋刘松年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杭州人。
画院待诏。
画风细致而不刻板,传世《四景山水图》分四幅按春夏秋冬描画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景物,山石用斧劈皴,构图运用对比手法,如黑白、疏密、虚实、动静等。
作品无款,经鉴定为刘松年真品。
现选用冬春两幅。
早春图郭熙宋郭熙1023—1085,另说约1020—1109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
画院艺学,是北宋中期山水大家。
他和儿子郭思著有《林泉高致》一书,提出“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法,主张向真山水学习。
此图绢本,“峰峦秀起,云烟变灭霭之间,千态万状”。
尤其在远近层次的表现上极为精妙。
他发展了李成画法,善用乱云皴画石,树似鹰爪,名鹰爪树。
课本 8 页“知识窗”内为郭熙描写四时山景之佳句。
江山秋色图赵伯驹宋赵伯驹字千里。
明人题记此图为赵伯驹所作。
长卷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官博物院。
青绿山水技法。
作品气势博大,写群山起伏,险峭幽深。
山石树木、屋宇楼阁、车马人物、流水飞瀑尽都刻画得工细入微。
全图色彩明丽,统一在青绿色调中,又有丰富变化,由于使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局部还用了真金,所以至今颜色不变。
明代文征明赞此画“其慎重整密,自然有大家体段,无一毫尘俗气,,足见其画艺对后世画家具有重大影响。
艺林中有千里如山中之有昆仑” 《山水册》之一王铎清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十樵,河南孟津人。
明末进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工诗文、行草书、山水、梅兰竹石。
此幅为册页之一。
册页均为小幅,有的全是画,有的书画兼有,装裱成一册,便于保存。
山居图钱选元钱选约 1239—1299 或1302字舜举,号玉潭、巽峰,湖州人。
赵孟同乡好友,宋亡隐居不仕,“流连诗画,以终其身”,为元初“吴兴八俊”之一。
《山居图》原题为《幽居图》,绢本,山石无皴,填以青、绿、赭等重色,古拙工整。
钱年长于赵孟,画史有赵向钱求教的记载。
他在元代画名很高。
山路松声图唐寅明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
孝宗弘治戊午中应天府第一名解读jiè元。
工诗文书画。
他的画学周臣,擅山水、人物、花鸟。
此图绢本,高远构图,松枝繁茂,小桥流水,有高士携书童在山路上观瀑,静听松风。
上有唐寅题诗,后二句“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见景生情,能有所悟。
疏林秀石图赵孟頫元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宗室。
受元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死后谥shì,古代统治阶级人物死后,朝廷颁给的称号文敏。
精通音乐、鉴定、书画、诗文、篆刻。
倡“书画同源”,并提出“南北宗”之说,对后世影响极大。
《疏林秀石图》,图中几棵小树、两丛嫩竹和几块山石。
此图不在画而在笔墨,突出的是书法线条。
正如他的诗:“石如飞白木如籀zhòu,大篆,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飞白”指书法线条用笔,写行草书行笔快时,在墨线中露出白。
“木”即画树的线条如写篆书的用笔。
画竹不叫画而强调“写”。
“八法”即楷书的“永字八法”,强调画竹是用楷书笔法写出来的。
最后点明书画是相通的,是“同源”的。
读这幅作品不是看画,而要从画面上看出中国绘画的笔墨特点来。
读碑窠kē石图李成宋,绢本,水墨摹本,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李成919—967五代宋初,字咸熙,陕西人,唐朝宗室。
因避战乱移家营丘山东临淄,后人尊称“李营丘”。
他博通经史,擅画山水,时逢乱世遂寄情诗酒。
其画享有极高声誉,被称为“古今第一”,乃北方山水画派主将。
此图表现北方冬季荒野中,一骑骡人观看古碑,景物气氛肃穆。
此画因将观碑人的心境与悲凉的气氛描写得相融相济,令人观之更觉十分感动。
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
宋以前多不题字,有人将名字写到山石树干上。
元以后,文人画兴起,几乎无画不题。
明皇幸蜀国宋人摹本李昭道唐生卒年不详,字希俊,官至太子中舍,学其父李思训青绿山水。
父子被称为大、小李将军。
明董其昌称其父子为“北宗”之祖。
此图描绘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逃亡蜀中的情景。
画中红衣黑马立于桥前者为唐明皇。
人物虽小,然情态生动,山势险峻,色彩丰富,白云绕山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据传画家亲历蜀中流亡,因此画来更有真情实感。
雪溪行旅图佚名宋此图雪景,描绘车队和行旅行走在崎岖山道中的艰难情况。
与明皇幸蜀形成强烈对比。
另有一图题为朱锐《雪涧盘车图》,情景相近。
寇梅像樊圻、吴宏清樊圻1616—字会公、洽公,南京人。
擅山水、人物、花卉,与吴宏等合称为“金陵八家”。
吴宏,生卒年不详,字远度,号竹史,江西人,寓南京。
擅诗书画。
此图为合作画,一人画人物,一人补景,空白处大片题字,是典型的传统中国画样式。
雪堂客话图夏圭宋简介见前《山水十二景图卷》。
此图表现江南雪景,主人与来客在水阁内赏雪交谈,宅边竹、梅、柳树,依山傍水,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夏山过雨图高克恭元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北京人。
官刑部尚书。
山水初师米家父子,后及董巨、李成各家之长。
此图绢本团扇,描绘雨后山青水秀,有一小舟悠然荡于天地间的情景。
山居图徐渭明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青藤等,绍兴人。
诗文、戏曲、书画造诣皆深,尤以水墨意笔花卉为著。
此图意笔山水,用米家法,水墨淋漓,颇具文人画意味。
浒溪草堂图卷局部文徵明明文徵明1470—1559号衡山居士,苏州人。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
作品突出文人画特色,强调写意抒情。
风格清新淡雅,讲究笔墨情趣。
课本中所选《浒溪草堂图卷》局部,设色秀丽、润泽,描写山水之间草舍二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