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美育教育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审美能力是指通过欣赏、鉴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等方式,对美感进行感知、理解和评判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修养,更是一种能力,对人们的心智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音乐、观看绘画、品味文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并提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类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美的渴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艺术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等文化场馆,让他们近距离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文化人士来校园进行交流和讲座,让学生与专业人士接触,了解更多艺术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通过参与和竞争来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注重美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为了将美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校应该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去。
例如,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学习几何图形、计算音符时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音乐感。
通过将美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不仅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效果,更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想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
同时,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引言: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的能力,它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不仅仅是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更是与人际交往、生活品味等方面息息相关。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艺术是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包括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拓宽审美视野,增强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自然界是最大的艺术殿堂,培养小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小学生近距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花朵的绽放、鸟儿的飞翔等。
同时,引导他们用心感受自然的美,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鼓励小学生进行创作创作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鼓励小学生进行绘画、音乐、写作等创作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相应的艺术材料和工具,为小学生提供展示创作成果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潜能。
四、注重审美教育的融入课堂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
教师可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内容,如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等。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和理解世界。
五、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能力的核心。
家庭和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让他们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
可以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分享美的体验等方式,引导小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六、营造良好的审美环境良好的审美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创造良好的审美环境,如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布置美观的教室、鼓励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等。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方法与策略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感知能力、培养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培养他们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组织参观艺术展览、举办艺术角逐比赛、邀请艺术家来校进行交流等。
这些活动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艺术体验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为学生创造接触不同艺术形式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与表演,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通过实际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基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包括艺术知识、艺术历史、艺术欣赏等方面。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艺术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艺术品,了解艺术的发展历史。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艺术类书籍、参阅相关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四、开展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雕塑等。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与素材,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现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与表达能力。
通过实际创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艺术的内涵,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
五、加强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而是可以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效结合。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加强跨学科的艺术教育,通过艺术与科学、艺术与文学等学科的结合,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与感知艺术的多面性。
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与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当今时代的多媒体和数字文化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其文化品位,对其日后人生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艺术评论、媒体文章等多种文体和形式的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文化发展趋势,获得多元的文化视角。
同时,阅读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字、图像、音频等各种载体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分析各种艺术形式。
2.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
丰富的文化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如开展文化讲座、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欣赏艺术之余能够提升其文化修养和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艺术是一种表达,表达是审美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其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表达的过程也是审美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己的表达和感性体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并真正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素养。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设计多种表达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写作、演讲、创作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审美程度。
4. 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判断能力品味和判断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核心。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色、情感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而评价其真正的艺术价值。
此外,品味和判断能力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己对艺术作品和文化的独特认知和审美观。
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开展艺术赏析和评论、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判断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
5.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通过构建多元的课外文化活动、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模式等,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一、多角度引导观察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体验。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角度观察事物,注重细节,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光。
比如,在校园中教育孩子们观察树木的变化,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在博物馆中引导孩子们观察艺术品,欣赏艺术家的创作;在书店中选购绘本,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艺术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比如,举办绘画比赛、音乐会、话剧表演等,让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体验美的力量,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注重审美教育课程学校应加强审美教育课程的设置,让审美教育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音乐、美术、文学等课程,让孩子们接触到不同艺术门类,培养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教师应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如数学中的几何形状、语文中的古代诗词等,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探索和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合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
比如组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个人的艺术作品。
五、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可以使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视觉辨识的游戏、音乐选择的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各类艺术形式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选择一些专为小学生设计的有趣的艺术类软件或应用程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欣赏和创作。
六、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家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学习环境,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试论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8篇
试论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8篇第1篇示例: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美术素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体现。
下面就从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教师方面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墙上挂满学生们的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得到了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注重基础训练。
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基本的造型、色彩、构图等训练,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3. 引导学生多观摩名家作品。
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能够吸收到更多的艺术灵感和技巧。
4. 鼓励学生勤于绘画。
教师要多组织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5.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家长方面1. 给孩子提供艺术材料。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好各种绘画材料,让孩子随时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 陪伴孩子一起绘画。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绘画班、美术展览等活动,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3. 鼓励孩子多表达想法。
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
4. 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5. 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美术馆、画廊等文化场所,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三、社会方面1. 开展美术教育推广活动。
社会可以组织各种美术教育推广活动,如艺术节、美术比赛等,为小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 建立艺术奖励制度。
社会可以设立各种美术奖项,为表现突出的小学生提供奖励和鼓励。
3. 增加美术资源投入。
社会可以增加对学校美术教育的资源支持,提供更多的优质艺术教育资源。
4. 加强美术教师培训。
社会可以组织各种美术教师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
5. 建立美术教育联盟。
社会可以建立各级各类美术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小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优秀的小学生艺术作品展示与交流
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交流创作心得,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优秀作品评选,促进学生艺术发展
小学生艺术团队或个人在国内外艺术赛事中的表现和成 就
作品被收藏或展出
受到媒体关注和报道
获得国内外艺术赛事奖项和 荣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举办艺术活动,如画展、音乐 会、舞蹈比赛等
鼓励学生参与艺术社团和兴趣小组
社会艺术资源利用
利用公共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图 书馆、美术馆等,提供丰富的艺术 资源和教育活动。
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在线艺术教育 平台、艺术类App等途径,提供丰 富的艺术学习资源和互动体验。
小学生艺术素养的 培养与提升
汇报人:XX
目录
01 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02 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03 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策略与建议
04 小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实践 案例
05 总结与展望
培养小学生艺术 素养的重要性
艺术素养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提高审美能力:艺 术素养的培养有助 于小学生形成健康 的审美观念,提高 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能力。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 和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其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
艺术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其生活品质和文化修养。
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必要性
艺术素养是个人综 合素质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通过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把握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审美能力(1)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由于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必须以直觉感受的方式去感知对象。
要通过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感性状貌,以及美术家所使用的线条、明暗、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段,对整个外部形态产生一种直接感受。
在最初欣赏作品时,感情往往多于理智,欣赏者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动情,有时会产生兴奋、喜悦,有时又会沉思、落泪,引起某些感情上的共鸣.例如,学生一看到凡·高的《向日蔡》时,立刻就被它那强烈的色彩所感染,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对这幅画的感受时,他们争着说这幅画给人的色彩感觉太强烈、太刺激了,每朵花都像一团火,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
此时,学生在感情上与这幅作品产生了共鸣,再问学生: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色彩,强对比黄色与蓝色的关系以及造型,也许初中学生的感受还比较简单、浅显,但这确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2)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想象,培养丰富的审美想象力。
美术欣赏虽然依靠直觉感受,但这种直觉却经常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要鼓励学生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这样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境界。
凡是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能够启发欣赏者的审美意象,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不相同的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
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就要诱使学生们调动他们自己的一切生活经验、知识、记忆和感情,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在头脑中重新联想和想象。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培养审美理解力。
美术欣赏又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感受和理解互相促进的心理活动。
小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与促进
小学生美育素养的培养与促进导言:美育素养的培养与促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社会,美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培养和促进小学生的美育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独立和有创造力。
一、美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美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美育的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美育素养的培养途径1. 美育课程的设置学校应该加强对美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将美育纳入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培养小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美育课程的开设,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2. 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为小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体验和参与机会。
例如,组织音乐会、美术展览、戏剧表演等活动,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通过参与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3. 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美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例如,建设艺术教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专门的艺术学习场所,购买艺术教材和器材,引进优秀的艺术教师等。
通过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三、美育素养的培养策略1. 培养艺术兴趣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观看艺术作品、参观艺术展览、听音乐会等方式,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可以鼓励小学生参加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审美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指个体在审美、创造和表现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
这包括参观艺术展览、观看音乐会和舞蹈表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开设艺术课程学校应该开设艺术课程,让小学生有机会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来进行讲座和示范,激发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三、鼓励创造性表达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表达。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比赛和展览,让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小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他们在绘画、音乐等方面进行自由创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四、与社区合作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艺术活动。
比如,可以邀请社区的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或者组织小学生参观社区的艺术机构。
通过与社区的合作,小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资源,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五、注重艺术教育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注重综合性的培养。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来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
通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中体验到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参观艺术展览,鼓励他们参加艺术课程和活动。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为孩子提供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通过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艺术素养。
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艺术教育方法
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艺术教育方法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综合素养。
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并不高。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是提高艺术素养的关键。
艺术教育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参观艺术展览、观看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己创作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基础的绘画技巧、音乐演奏技巧等,帮助学生掌握艺术表达的基本要素。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是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艺术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艺术史知识、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等,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观看艺术电影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另外,将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也是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方法。
艺术与科学、数学、语言等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艺术的乐趣。
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和光线对生活的影响;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让学生理解几何原理。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引言:在当今社会,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被认为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似乎逐渐被忽视。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1. 丰富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提供全面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形式。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小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多元化的文化体验除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家长和社会也应该为小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可以带他们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和表演形式。
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让小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3. 鼓励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小学生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和表达,如绘画、写作、音乐创作等。
通过自己的创作,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欣赏能力的培养1. 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培养小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能力,提升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2. 观察和思考培养欣赏能力需要小学生具备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游戏来训练小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观察一幅画作或者一首音乐,然后让小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活动,小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
3. 培养情感共鸣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有情感共鸣。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艺术作品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引导小学生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同时,也可以鼓励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欣赏能力。
结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美的感受、判断和欣赏的能力,它不仅仅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还涉及到日常生活中对漂亮事物的辨别与喜好。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对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审美环境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者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审美学习环境。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可以成为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场所。
学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让他们接触到各类艺术作品,感受到美的力量。
家庭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书桌上摆放一些美观的物品,或者共同观看一些优秀的电影、电视剧,从而培养孩子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社会方面,可以积极组织或参与一些艺术活动,例如参加美术展览、音乐会等,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到美的魅力。
二、引导多元审美体验其次,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引导他们进行多元的审美体验。
多元的审美体验可以包括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
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课程,让孩子可以亲身体验不同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也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例如参与剧本朗读、合唱团或舞蹈队的表演等,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三、教育美的观察和思考除了创设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引导多元审美体验外,教育者还应该帮助小学生培养对美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可以通过观察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其中的细节和表现手法,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品味。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结合生活、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美的存在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花草树木繁茂的季节,教育者可以带领学生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同时引导他们发现和思考美在哪里。
四、鼓励创造性表达最后,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表达。
创造性表达是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舞蹈创作等方式进行。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引言学生的审美素质是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质不仅能够让学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有助于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学生对审美的关注度不断下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丰富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艺术课程,并丰富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绘画、舞蹈和戏剧等。
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发展审美表达和创造力,并培养他们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作品,帮助他们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
这样的教育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3.与专业人士的互动学生需要与专业人士进行互动,以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
学校可以邀请艺术家、作家、音乐家等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工作坊和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和艺术作品的魅力。
4.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作品,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5.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经典和艺术相关的书籍,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艺术史等。
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深入了解艺术和文学的世界。
6.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也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教授他们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细致观察、批评和比较研究,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7.美学知识教育学生还需要进行美学知识的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美学课程,向学生介绍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重要学派。
美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和美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摘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深入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情感激发审美素质是学生发现美、鉴别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对学校美育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从领悟课文的美感入手,发展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把教师对文章美感、情感的理解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给学生以美感的享受,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教育效果。
一、培养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美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足可以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知识,形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用身心体验去感受美。
1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
语文教材中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是激发学生理解课文发现美、感受美的向导,同时学生也会被教师的表情朗读所感染,课文中提炼出的思想结晶,所发现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就会在他们的思维中出现,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美时,一定要深挖教材,进入角色,释放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发现美。
教师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范读表演等手段,以“情”动“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生动语言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
2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彩色插图,每一幅图都具有美的效应。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画,分析有关事物,使课文揭示的美更深刻、更理性化,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
教材中《颐和园》一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长廊长273间,间间有画,但间间不同,各具特点;万寿山的佛香阁,连接湖心岛的17孔桥及桥上的石狮子,每只有每只的姿态,或乖巧、或凶猛、或妩媚、或疯狂;重达万斤的石舫,更是具有古香别韵之色。
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艺术教育方法
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艺术教育方法艺术教育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者需要采用合适的艺术教育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一、多元化的艺术体验多元化的艺术体验是提高小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二、启发性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是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育者可以通过启发性的艺术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故事情节,让他们用绘画、手工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跨学科的艺术教育跨学科的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将艺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与科学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通过将艺术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小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内容。
四、游戏化的艺术教育游戏化的艺术教育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艺术主题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或者艺术表演。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创作比赛,通过竞争和合作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游戏化的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五、个性化的艺术辅导个性化的艺术辅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
教育者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艺术喜好和潜力,然后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发现美的眼睛在当今社会,审美素质被认为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尤为重要,因为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美,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让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一、多角度呈现美的事物首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我们需要给他们提供多样的美的事物。
通过展示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比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和欣赏美。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艺术欣赏课程,学生能够学习到欣赏一幅画作或者一首音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对名画、名曲的引导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中的美。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欣赏美,更包括了创造美。
因此,我们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
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美。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创作比赛和活动,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与家庭共同培养审美素质家庭是培养小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该与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审美素质。
家长可以购买一些优秀的图书、音乐和电影,与孩子一起分享美的世界。
此外,还可以带孩子参观各种展览和演出,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美。
通过家庭的陪伴和引导,小学生的审美素质会得到更全面的培养。
五、培养小学生的美好品格最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质还需要与他们的品格培养相结合。
美的欣赏和品格的培养是相互关联的。
通过教育引导,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们欣赏美,同时也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具有美好品格的人。
审美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美学素养
审美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美学素养引言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美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审美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小学生美学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小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审美教育的意义审美教育是一种通过艺术、文学、音乐、自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它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以下作用:1.提高小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2.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其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3.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其审美情感和创造能力。
二、当前小学生美学素养的现状及原因当前,虽然大多数小学生接触到了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其美学素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2.艺术表现能力较差,难以将美的感受表达出来;3.对美的认识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生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略了审美教育的培养;2.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3.学校教育资源有限,缺乏专业的审美教育师资和课程设置。
三、提升小学生美学素养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审美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2.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审美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3.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审美教育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水平;4.丰富审美教育形式,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鉴赏能力;5.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其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6.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审美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实践案例及效果分析为了验证以上对策和建议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一所小学进行实践案例分析。
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素质培养
小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素质培养艺术修养与审美素质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一环。
艺术修养与审美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性、培养方法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修养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使他们更加敏感地感知美的事物。
艺术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艺术修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首先,学校应当注重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参与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活动和比赛,如音乐会、舞蹈表演、书法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其次,学校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
学校可以开设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并提供相关的器材和设施,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作。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例如参观博物馆、音乐会等,让孩子感受和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最后,学校和家庭应搭建良好的艺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通过一些实践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的成效。
例如,在某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学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课程。
学校成立了美术社团、音乐社团和舞蹈社团等,让学生自由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
学校还组织了艺术展览和表演活动,展示学生们的作品和成果。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同时,学校还通过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名著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初探内容简介: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
我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所以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力培养思路显得尤其迫切。
依据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一些方面体现出中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在教学中,可以说在所有教材的安排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视品德教育,应把两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和美育。
比如小学美术课本第二册教材中《小军号》一课中除了鼓励学舌功能有选择性地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体验做小军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革命年代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共和国而奋勇前进,当他们加入少先队站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小军号有吹响了号声,它昭示着新一代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无疑是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思想教育与美术活动想联系的美术课。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传授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技能时,加强培养学生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可见美术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是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说,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渗透德育的过程。
在绘画教学中,素描教学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色彩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
国画教学则能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克服焦躁的心理,陶冶情操。
在工艺制作课中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利于培养知识和能力素质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促进,美术教学便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的形式来完善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的。
例如在讲授《走进青铜》一课中,要使学生明确目的。
青铜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生活很少见,除非到博物馆参观。
这一课就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的探究。
如何才能用画笔把学生感兴趣的青铜器画下来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同时结合分析与比较使观察结果更深入具体。
又如《戏剧脸谱》一课,除了教学生绘制脸谱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中国戏曲脸谱的分类及其夸张的色彩和造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对吸取脸谱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战线自己的个性。
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
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美术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如何将课堂巧妙设计使教学充满活力,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就需要独特的教学智慧了。
例如《泥公鸡》一课在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品——“泥公鸡”以后,运用揉、搓、捏、塑、黏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爱的泥公鸡。
同学们用各自带的可塑性材料捏了一些生动作品,其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最深。
有一个调皮的男孩捏了一个人骑在一只肥大的公鸡背上。
当我把这件作品展示给学生们看的时候,全班同学哄堂大小,接着那个男孩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原来男孩家养了一只鸡,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它一起飞上天去看看。
我对这件作品赞赏不已,对所有同学说“这种想法很好啊!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意,这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非常喜欢!”男孩高兴不已,沾沾自喜。
从那以后我发现同学们都比以前更爱想象了,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到了他们个性的融入。
•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小学生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绘画,更爱读带有画面的书,他们渴望从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们分辨善恶、美、丑,自觉地加强抵制或吸收能力还很差。
针对这些现象,我利用美术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展开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画笔表现出来,使学生爱憎分明,把情感高尚的事物吸取出来,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从而有利于抵制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
对于改造不良影响,保护他们心灵健康的成长,提高其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在行为习惯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具体规定去做。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
人们常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
美术教学中首先便提到了这一点,坐立姿势要端正,否则会影响作画效果、健康发育及精神面貌。
坐姿直接影响到手的活动,眼睛与画面的距离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就一定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深有感触,美术教材的课题中蕴涵着有许多素质教育的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说是学生素质中鲜活的细胞,要想让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吸取,单凭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是达不到的,只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摘要:我国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生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人感到欣慰。
但笔者综合权衡,又不得不承认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方面还得再进一步创新教学。
本文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美术课通过美的教育,培养儿童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
美术绘画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孩子的审美情趣。
在美术教学中,我对此颇有感触。
如果学生能对事物形态、位置观察得透彻,理解得深刻,他就能选取相应的用笔方法,画出某种景物的长短、粗细、向背、俯仰、方圆等形态各异的笔画来。
开学初,为了解学生绘画程度,我给他们出了个题目《美丽的……》内容可以是动物、人物、风景等,让其画想象画。
布置完作业,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马上提起笔,先在纸上画一个太阳,几片云彩,然后托着下巴,冥思苦想下面的内容;有的则是先画一条横向贯串画面的波浪线再说,还有的先画一座小房子,或是一棵苹果树。
快到下课的时候,有些学生的画面显得太空,于是我给他们建议再加上些别的东西,不约而同的是有几个孩子最后都在画上空旷的地方加上了云彩。
我问他们为什么都这样添,他们的说法是,以前都是这样画的,还问我他们画的怎么样。
看着这些蓝天、白云、太阳、小鸟,我苦笑不得,不由产生想探索这个现象原因的兴趣来。
基于社会对少儿美术教育目标要求与现状落差太大的现实,为了寻求平衡,教师不得已采用示范——临摹简笔画的教学方法。
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出来不错的作品。
其结果是孩子在美术方面获奖多了,但是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却下降了。
小学生美术中最重要的是真,即体现本能和个性的方面。
这也正是我们现在很多美术创作中所缺少的,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为某种目的而服务。
这是站在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方式都代替不了孩子在对生活的感知中获取绘画上的灵感来得有效。
目前这种圈在教室内单一的学习形式对孩子今后美术方面的后续学习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少儿绘画不同于成人绘画,需要经历几个阶段。
关于小学生画的分段,目前有几种提法。
有一种倾向于分成以下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写实期。
因此,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儿是艺术人才早期开发的最佳时期。
也就是7--12岁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就是学画的最好时期。
我教了5年8-11岁的学生绘画。
这个阶段正处于表现期,由小学生画向成人画时期过渡。
表现期的少儿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界探讨的老话题了,这一阶段孩子较为难教,孩子在这一阶段中也较为痛苦,容易丧失绘画兴趣。
这是因为孩子发育到了这个阶段,不再满足于原先幼稚的小学生画,对自己的写实能力有了较高的期望。
但是孩子的专业基础还不够深厚,往往是眼高手低,绘画出的形象满足不了自己的期望,时间一久,在这个时期孩子容易丧失绘画兴趣。
此时,在学画道路上前三个时期积攒下的问题也在这一阶段充分暴露了出来。
其具体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例如,长期以来形成模式化的绘画形象在脑子里形成固定思维,很难一下子纠正过来。
孩子以自己作画的习惯、头脑中的意想代替正确的观察,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一些绘画形象。
典型的表现就是我们明显发觉孩子的画突然停止不前了,画中出现的人物总是一种类型,小姑娘长的总是大眼睛、双眼皮、花裙子,画的树总是苹果树,画的房子总是三角形的房顶,四四方方的房身,难道这真是小学生眼中的世界吗?分析其思想根源是由于老师以前教过的,孩子以前画过的小学生画形象就是这样的,掌握起来非常简单,又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而且长期以来一直经常训练,运用自如,对于自己表现来说是轻车熟路了。
而通过自己的重新观察,将观察过的事物完美地表现出来的过程对自己来说是个新事物,是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更多的时间的,还有可能要经历失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