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合集下载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总结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色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入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入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而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大,反之,当收入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大水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又走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 C C s +=0 。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第16章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广义货币[浙江大学2004研]答: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相对应,是货币供给的一种形式或口径,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将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相加。

但由于历史原因,在不同国家其统计口径及表示方法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美国的经济统计中,常常以M3表示广义货币;而在英国,则以M4表示。

2.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中山大学2007研]答:鲍莫尔-托宾模型在20世纪50年代由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提出,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数,而与利率无关。

鲍莫尔和托宾通过分析,发现即使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是利率的函数,而且同样是利率的减函数。

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析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收益。

持有货币的收益是方便进行交易,成本是放弃把货币存在银行里所得到的利息。

它描述了个人对货币资产的需求,正向地取决于支出而反向地取决于利率。

到银行提款的人所承担的总成本是放弃的利息和去银行的成本,即总成本=放弃的利息+去银行的成本=iY/(2n)+n×tc,其中,Y是一年中的实际支出,n是去银行的次数,tc是每次去银行的固定成本,i是利率,Y/(2n)表示持有的平均货币量。

通过对n求总成本的最小化,可得到最优的交易次数,即有:iY n *=对应的,2Y n *==平均货币持有量其中,n *是最优交易次数。

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表明,个人持有的实际余额存量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但随实际收入水平和交易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3.货币幻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研]答:货币幻觉指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只看到经济变量名义值变化,而没有看到经济变量实际值变化的现象。

就消费支出来说,货币幻觉有两种形式。

假设价格水平和名义收入水平同比例增加,第一种货币幻觉指只看到名义收入增加,而没有看到价格水平增加,因而他们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增加了,从而实际消费支出增加;第二种货币幻觉指只看到价格上升,而没有看到名义收入增加,因而他们以为自己的实际收入下降了,则实际消费支出减少了。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名词解释

1、定义: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

1)“一定时期”,流量概念,不包括已有商品的交易。

例如:新的房屋建筑计算为GDP的一部分,不包括已经存在的房屋的交易。

不过,销售现有房屋的房产经纪人费用作为本期劳务应计算为GDP的一部分。

2)“一国经济中”是指地域范围。

3)“生产的”,以生产而非交易为标准4)“最终产品和劳务”,不包括中间品,避免重复计算。

隐含着GDP本质上指的是一国在一年时间里各种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等)共同劳作而创造的新增的社会财富价值的总和。

5)“价值”,以市场价格而不是以要素的成本来衡量,包含物价因素。

一般以当期价格计算的为名义GDP,以一个基期价格来衡量的为实际GDP2、核算:支出法——Y=C+I+G+NX收入法——Y=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3、计量GDP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计量不够充分,存在地下交易;2)一些产品定价有问题;3)现有GDP计量中引起资源消耗的成本并没有扣除掉,造成GDP虚夸现象;4)产品异质性难以度量;1、定义:在一定时期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GDP-GNP =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外国人所获净收入2、名义GNP——在一定时期的以该期价格计算的产出价值。

实际GNP——以相同的价格(基期价格)来衡量的各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目的是便于各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相互比较。

1、一定的支出增量带来的产出增量与自身之比,一般产出增量大于支出增量2、凯恩斯乘数效应理论旨在说明政府政策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有效性3、但只有当经济社会存在着闲置资源时,乘数才能发挥作用。

相反,如果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资源已经没有闲置的时候,乘数效应对总产出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一味推行,可能导致一些负面效果出现,如通货膨胀问题。

比较“1929-1933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新政的出台对经济的效果”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产生的滞胀问题”。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三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十三章至附录【圣才出品】

第13章国际联系一、名词解释1.肮脏浮动[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复试]答:肮脏浮动又称“管理浮动”,与“自由浮动”相对而言,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目前各主要工业国所实行的是管理浮动,绝对的自由浮动纯粹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

当本国货币汇率不断上升并抑制出口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便会出面干预以避免不利局面继续和蔓延;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比较严重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便会采取措施稳定汇率。

2.BP曲线[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复试]答:BP曲线指在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均衡曲线。

在通常情况下,BP曲线向上倾斜,即斜率为正,这代表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内价格水平和汇率。

在IS-LM 模型的框架下,显然国内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

因此,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就十分重要。

事实上,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如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等)都会使BP曲线移动。

3.以邻为壑政策[中山大学2011研]答:以邻为壑的政策指试图以牺牲别国的产出来增加本国产出的政策。

本国货币扩张会引起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产出与就业,但是本国增加净出口对应着国外贸易余额的恶化。

本国货币贬值使需求从国外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上,国外的产出与就业会因此下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贬值引起的贸易余额的变动被称为以邻为壑的政策。

它是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来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

本国福利的提高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因此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和贸易战的爆发,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

4.三元悖论[中山大学2010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2018研]答:三元悖论也称三难悖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学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投资支出)【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投资支出)【圣才出品】

第15章投资支出一、名词解释1.存货投资[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复试]答:存货投资指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时发生的存货积累,以及为保持生产连续性而准备的各种原材料等。

存货投资分为合意的存货投资和非合意的存货投资。

为确保生产顺利进行所持有的最低限度的原材料,为保证产品供应的连续性而持有的合适的产品,都属于合意的存货投资的范畴。

合意的存货水平可以用存货-销售比率来衡量,与产品生产速度、定货到来的快慢成正比,与利率水平成反比,与销售水平和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成正比。

如果实际存货超过了合意存货,超过的部分便被称为非合意存货。

存货投资往往无法预料,它在产量和不确定的销售量之间起缓冲的作用。

存货投资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有关,二战以来的历次经济衰退被认为是公司存货普遍减少的结果。

2.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中山大学2007研]答: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是投资理论中的一种,其基本观点是现有资本存量与合意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越大,企业投资速度就越快。

根据可变加速模型,企业在每一时期都打算填补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间λ部分的差距,以便使当前时期结束时的实际资本存量K成为K0=K-1+λ(K*-K-1),其中上期结束时的资本存量表示为K-1,合意资本存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间的差距为(K*-K-1),资本存量调整速度为λ。

根据上述方程,净投资逐渐调整的表达式为:I=K0-K-1=λ(K*-K-1)。

上述净投资公式表明,当前投资支出取决于合意资本存量K*与上期实际资本存量K-1两者之差,二者之间的差额越大,企业投资速度越快。

3.投资的托宾q值[中央财经大学201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答:投资的托宾q值是股票市场对企业资产相对于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进行的价值估算,q的最简单形式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

当q>1时,即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大于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时,企业就有扩张的愿望,企业就应该增加实物资本。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货币、利息与收入)【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货币、利息与收入)【圣才出品】

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一、名词解释1.货币中性(华中师范大学2018研;中南财大2017研;复旦大学2016研;厦门大学2015、2008研;武汉大学2009研;深圳大学2007研;中央财大2007研;北航2007研)答:货币中性是指是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的同比变动。

当货币是中性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货币市场均衡的改变只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变化,不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不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

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认为只有对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才可以提高实际经济水平。

2.货币非中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研)答:货币非中性是与货币中性论相对立的一种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理论,判断标准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否会对实际产出、实际利率等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黏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对经济产生实质影响,这种情况下,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与之相对应,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或下降,不影响实际产出和就业,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

在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看来,货币是非中性的,国家可以以此制定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克服经济危机和萧条。

因为价格和工资具有黏性,经济就可能出现非充分就业下的均衡,但这种均衡低于充分就业下的潜在产出水平。

因此,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那么总需求的扩大就会使产出增加,影响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例如,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使物价总水平上升时,由于工资具有黏性,可以相对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企业利润也相应增加,企业就会扩大产量以谋取更大的利润,这就会雇佣更多的工人,促使产出增加和就业率上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重点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采用总量分析法,国民收入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关键。

2.最终产量: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一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数量,他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简称DPI。

6.名义GDP: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而按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8.绿色GDP:名义GDP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

9.均衡产出:又叫均衡收入,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0.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为1.11.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变动一单位所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12.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

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1其他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即消费者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现对地位。

2最近时期的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

13.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

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

14.LM曲线:LM曲线指货币市场上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

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第二章1.GDP:一年内,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衡量。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4.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5.GDP缩减指数:名义GDP被实际GDP除后的结果,是对价格水平的衡量。

6.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7.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8.NDP:国内生产净值,GDP减去允许的资本折旧量。

9.NI:国民收入,即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总额。

等于净国民产品减去直接税。

第三章1.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 labor ratio):指每个工人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

资本的供给量被劳动的供给量去除。

2.趋同(convergence):一个经济追上另一个经济的过程叫做趋同3.资本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提供每个时期最大消费量的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当资本存量处在黄金法则水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

第四章1. 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绝对趋同:不同国家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相互接近,而且其稳态值将达到相同的趋势。

条件趋同:不同国家产出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但条件是要求稳态时人均指标相同。

2.内生增长理论:由内生变量,如储蓄率所决定的稳定状态的产出增长理论。

3.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题库+】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全套资料【教材+笔记+内容简介本章为导论性章节,简单介绍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描述宏观经济的模型——特长期、长期和短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概括为三类模型予以介绍。

对于本章内容,学员作简单了解即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未在本章出过相关考题。

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1GDP和GNP[中山大学1999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中,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它包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

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加在一起就得出GDP。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等于GDP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净报酬。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

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2名义GDP[中山大学2002研]答:名义GDP指在既定时期中,以该时期的价格计价的,或者有时表示为以现值美元计价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即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课程【39小时】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课程【39小时】

目 录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开篇导读二、本书点评及总结(结束语)第二部分 辅导讲义[3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第1篇 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视频讲解]第1章 导 论1.1 本章要点1.2 重难点解读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2.1 本章要点2.2 重难点解读第2篇 增长、总供给与总需求,以及政策[视频讲解]第3章 增长与积累3.1 本章要点3.2 重难点解读第4章 增长与政策4.1 本章要点4.2 重难点解读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5.1 本章要点5.2 重难点解读第6章 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6.1 本章要点6.2 重难点解读第7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7.1 本章要点7.2 重难点解读第8章 政策预览8.1 本章要点8.2 重难点解读第3篇 首要的几个模型[视频讲解]第9章 收入与支出9.1 本章要点9.2 重难点解读第10章 货币、利息与收入10.1 本章要点10.2 重难点解读第11章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1.1 本章要点11.2 重难点解读第12章 国际联系12.1 本章要点12.2 重难点解读第4篇 行为的基础[视频讲解]第13章 消费与储蓄13.1 本章要点13.2 重难点解读第14章 投资支出14.1 本章要点14.2 重难点解读第15章 货币需求15.1 本章要点15.2 重难点解读第16章 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6.1 本章要点16.2 重难点解读第17章 政 策17.1 本章要点17.2 重难点解读第18章 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8.1 本章要点18.2 重难点解读第5篇 重大事件、国际调整和前沿课题[视频讲解]第19章 重大事件:萧条经济学、恶性通货膨胀和赤字19.1 本章要点19.2 重难点解读第20章 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0.1 本章要点20.2 重难点解读第21章 前沿课题21.1 本章要点21.2 重难点解读第三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8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计算题四、论述题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1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一、开篇导读[0.5小时高清视频讲解]主讲老师:郑炳一、教材及教辅、课程、题库简介► 教材: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0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王志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辅(两本,文库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精讲教材章节内容,穿插经典考研真题,分析各章考点、重点和难点。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圣才出品】

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一、名词解释1.菲利普斯曲线[浙江大学2011研]答: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

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如图6-1所示。

图6-1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

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形状,不同学派有不同的看法。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2.奥肯定律[浙江大学2006、2012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之间变化关系的一个数值。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Y*=-ω(u-u*)其中,Y为实际产出,Y*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ω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宏观经济学第8版—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第8版—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概括为三类模型的宏观经济学1.经济的长期行为:是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围,它的重点在于生产能力的增长。

在长期,我们将生产能力看做是既定的。

生产能力的水平决定产量,相应于该供给水平的需求波动,决定着价格和通货膨胀。

在短期中,需求波动决定现有的生产能力中有多少得到了利用,因而也就决定了产量水平与失业水平二.国民收入与核算1.产出:(1)在生产方面,产出是以工资形式与利息、股息形式分别支付给劳动与成本的。

(2)在需求方面,产出被消费掉,或者为未来进行投资。

2.投入与产出或需求与生产的核算在均衡状态下必然是相等的。

3.产出=收入产出=支出三.产品的生产与对生产要素的支付1.生产要素&要素报酬:投入的劳动与资本等称为生产要素,支付给要素的工资与利息称为要素报酬。

全要素报酬=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利润Y=(w×N)+(i×K)+利润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既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2)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3)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单位价格×产量=市场价值)(4)GDP测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5)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6)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7)GDP一般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劳动、自给自足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8)GDP组成生产要素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所有者收入、折旧、国外净要素支付、企业间接税及其他、净利息收入、职工报酬产出要素组成:C、G、NX、I3.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美国的GNP,但不计入美国的GDP,而计入日本的GDP4.国内生产净值NDP:NDP=GDP-折旧;它是生产总值减去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消耗掉的资本量的价值,因此NDP更接近于计量既定时期内一国生产产品的净数量5.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国民收入NI+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TR-个人税TA=个人可支配收入Yd四.支出与需求的组成(一)用支出法核算GDP1.基本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对国内产出的总需求是有四部分构成的:家庭的消费支出C;企业与家庭的投资支出I;政府(联邦、州及地方)采购商品与服务G;净出口NX。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特点 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价值增值法 支出法 收入法
其他收入的概念 国民收入基本公式
1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 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生产 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特点
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不含中间产品,防止重复计算 生产而非销售 流量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 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17
其他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外要素所的净值(支付NFP)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收入(NI)
生产要素报酬之和
个人收入(PI)
NI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 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2
收入与支出循环流
23
通货膨胀与价格指数
实际GDP
计量不同时期中经济 实际发生的产出变化
产出以同一价格或不 变美元估价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物价的变 化率,物价水平是以 前通货膨胀的积累
价格指数
GDP紧缩指数 π+1
消费物价指数CPI
与GDP紧缩指数 个人消费支出紧缩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 核心通货膨胀
3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微观研究森林中的树木,宏观研究森林整体; 微观以价格为中心,宏观以收入和就业为中心; 宏观以微观为基础; 宏观行为非微观行为的简单加总; 微观用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用总量分析方法;
微观假设市场出清,宏观一般市场失灵。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大萧条——凯恩斯
私人支出不足导致萧条和高失业 短期问题企业ຫໍສະໝຸດ 14用支出法核算GDP

(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梳理(原创)课后题部分的概念题,可以不看,因为能考到的名词解释已经全部总结到笔记上了。

第一章绪论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三种情况是重要知识,即长期、短期和正常的三种情况。

课后习题部分可以不看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章知识点较为重要,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计算与分析题:3、4第三章增长和积累本章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增长核算方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属于重要考点,曾作为计算题出现过,要求对金圣才笔记上的内容能够很好的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7、第四章增长和政策本章不是重点内容,了解内生增长模型。

黄金率的资本存量是重要的概念,可能会出名字解释。

计算与分析题:4、5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本章的知识非常的重要,是出论述题的重要考点之一,要求整章内容都要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简答题:2计算和分析题:1、2、补录部分的6、8第六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通货膨胀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滞涨、理性预期、粘性工资、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奥肯定律供给冲击都是重要的概念。

在供给冲击部分很有可能会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出简答或者是论述题。

要求对本章的内容都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

计算与分析题:3、附录部分3、6、7、8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本章主要都是概念性的问题,理解记忆即可。

周期性失业、摩擦型失业、自然失业率、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牺牲率、痛苦指数、指数化等都是重要的概念,第6部分的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不是重点内容,因为在中国不存在类似问题。

课后题部分没什么特别好的题目,可以不做。

第八章政策本章的内容是重要的考点之一,可结合经济政策出相关的论述题和简答题。

在复习本章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重要的概念。

内部时滞、外部时滞、自动稳定器、乘数的不确定性、微调、相机抉择、动态不一致都是重要的概念。

课后题部分没有特别重要的题目,看看即可。

第九章收入和支出本章是重要的考点,理解性的知识和记忆性的知识都很多,对重要的概念和图形都要求能够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很容易结合本章知识点出计算题。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3.实际利率[浙江大学 2003 研;华南理工大学 2009 研] 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 息率。例如,假定某年度物价不变,甲从乙处取得 1 年期的 1 万元贷款,年利息额 500 元, 实际利率就是 5%。美国经济学家费雪首次在其《利息理论》一书中提出以货币和以实际财 物计量利率的观点。一般物价总水平存在变动的趋势,在计算实际利率时,就必须扣除名义 利率中的物价上涨率。实际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名义利率适应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但并非同步的,从而现实中 人们必然以预期的物价上涨率来代替公式中的物价上涨率,否则实际利率的测算往往呈现滞 后的问题,但这样同时也使得实际利率水平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6.真实利率与费雪效应[华南理工大学 2012 研] 答:(1)真实利率是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的,指的是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 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例如,假定某年度物价不变,甲从乙处取得 1 年期的 1 万元贷款, 年利息额 500 元,真实利率就是 5%。美国经济学家费雪首次在其《利息理论》一书中提出
一、名词解释 1.GDP 和 GNP[中山大学 1999 研;北京大学 2011 研] 答:(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既定时期中,一国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 价值。它包括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等。其中每种产出都以其市场价格计价,这些商品和 服务的价值加在一起就得出 GDP。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 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NP 等于 GDP 加上从国外获得的作为本国生产要素的净报酬。 (2)GDP 与 GNP 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 行统计的区分。GDP 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 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 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 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3)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 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多恩布什宏观教材重点整理

多恩布什宏观教材重点整理

多恩布什的宏观部分主要是考两点:1.选择判断,也就是多恩布什里边的细节部分。

2.简答题,就是那道8分的题目。

其实,多恩布什的书讲的很杂,体系不清晰。

这本书大家只需要看下高鸿业没有的理论,比如工资指数化等等。

我个人复习的时候,没怎么看这本书,而是看到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高鸿业看完后,在看曼昆的,很容易,写的也很好,这本书是国内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教材,也是国外大学本科生的教材。

曼昆的掌握后,应付贸大,没问题的。

计算题就比较好准备了,每年就是那些内容,无非IS-LM模型,以及索罗增长模型,高鸿业宏观的课后题一定好好做,包括高鸿业第一章第二章的课后题,那些小题,极易转为填空题和判断题考察。

比如第一章的很多课后题已经转化成填空判断考过了。

第一章,第二章,只需要准备选择判断,答题没法出题第三章与第四章讲的是增长理论,这部分虽然,贸大还没考到,但是,非常重要的是内容,这部分,建议不要看多恩布什的,改为曼昆的宏观。

第五章,结合高鸿业的经济增长部分看第六章,重点。

菲利普斯曲线,供给冲击。

第七章通货膨胀的代价,以及通货膨胀与指数化。

2012年好像考过了。

第八章只看一个名词:泰勒规则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不看只需要看高鸿业的这部分就可以第十二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很重要第十三章生命周期理论结合高鸿业的看,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消费理论第十四章不看第十五章重要货币理论,改看曼昆的该部分第十六章结合高鸿业高鸿业的更适合应试第十七章掌握动态不一致很重要还没考到第十八章不看第十九章通货膨胀税以及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吗?第二十章结合高鸿业第二十一章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重要。

名词解释:奥肯定律,国内生产总值(GDP)潜在GDP,货币创造乘数、补偿性财政政策,充分就业预算盈余,菜单成本,购买力平价,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鞋底成本、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假说、摩擦性失业、效率工资理论、工资刚性、自动稳定器、货币幻觉、挤出效应、稳定状态、稳定政策、货币传导机制、庇古效应、理性预期、牺牲率、前后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随机游走、托宾q值、货币乘数、基础货币(高能货币)、鲍莫尔-托宾模型、节俭悖论、棘轮效应、资本边际效率、实际余额效应、货币政策时滞、经济周期、萨伊定律、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紧缩、资本深化、实际劳动替代、货币中性、流动性陷阱、Solow残余、萨伊定律、拉弗曲线、平衡预算乘数、不可能三角形、滞后性、理性预期、ZF 购买乘数、结构性失业菲利普斯曲线,公开市场业务,资本的黄金律水平,通货膨胀税,以邻为壑效应,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联系)【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国际联系)【圣才出品】

第13章国际联系一、名词解释1.肮脏浮动[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复试]答:肮脏浮动又称“管理浮动”,与“自由浮动”相对而言,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浮动。

目前各主要工业国所实行的是管理浮动,绝对的自由浮动纯粹是理论上的假设而已。

当本国货币汇率不断上升并抑制出口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便会出面干预以避免不利局面继续和蔓延;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比较严重时,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便会采取措施稳定汇率。

2.BP曲线[中央财经大学2005研复试]答:BP曲线指在其他参数变量固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为国际收支均衡曲线。

在通常情况下,BP曲线向上倾斜,即斜率为正,这代表利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

BP曲线上任何一点均代表国际收支平衡;而在BP曲线之下或之上的区域内任何一点,与BP曲线上的均衡点相比,则表示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或顺差状态。

对于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内价格水平和汇率。

在IS-LM 模型的框架下,显然国内价格水平是假定不变的。

因此,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参数,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就十分重要。

事实上,凡能影响汇率的因素(如利率、实际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等)都会使BP曲线移动。

3.以邻为壑政策[中山大学2011研]答:以邻为壑的政策指试图以牺牲别国的产出来增加本国产出的政策。

本国货币扩张会引起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从而增加产出与就业,但是本国增加净出口对应着国外贸易余额的恶化。

本国货币贬值使需求从国外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上,国外的产出与就业会因此下降。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由贬值引起的贸易余额的变动被称为以邻为壑的政策。

它是输出失业,或以损害其他国家利益来创造本国就业的一种方式。

本国福利的提高是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的,因此这一政策很容易引起别国的报复和贸易战的爆发,最终损害各方的利益。

4.三元悖论[中山大学2010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2018研]答:三元悖论也称三难悖论,它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学的政策选择问题,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课件讲义

THANKS
感谢观看
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可能 存在的冲突及其原因。
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搭配实现内外均衡,包括财政政 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的协调与配合。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
06
策应用
总供给曲线推导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供给曲线推导
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 结合宏观经济学中的就业、产出和价格等 变量,推导出总供给曲线。该曲线描述了 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经济体愿意并能够提 供的总产出量。
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02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
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
生产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 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 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特点
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 段性等特点。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发展历程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
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 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 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
04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推导及应用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Ms=Md。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前沿课题)【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前沿课题)【圣才出品】

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一、理性预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由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理性预期学派发展而来的。

由于理性预期学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重要发展,原来的名称已不足以体现该学派的全部特色,所以被西方学者冠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一内涵更丰富的名称。

1.基本概念解析(1)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从长期来看最为准确的,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其含义有三个: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理性预期与个体利益最大、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设共同构成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2)理性预期均衡理性预期均衡是传统瓦尔拉均衡在信息扩散条件下的扩展,是一种随机均衡。

交易者携带不同的信念和信息进入市场,达到理性预期均衡时,他们利用均衡价格反映的信息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得到的决策就视同他们拥有全部私人信息时一样;如果没有新的信息进入,交易者就没有重新交易的意愿,均衡处于稳定状态并可以达到资产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在理性预期均衡中,市场出清,而货币政策不能对产出和就业产生系统性影响。

(3)政策无效性政策无效性是指在理性预期,价格、工资灵活的情况下,无论被预期到的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实际上都不能影响实际产出或就业。

如果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人们预期到政府将这样做,就会让工资和物价做相应的增长,结果产出、就业不变,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是带来了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对实际变量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政府决定增加财政开支来提高产出,纳税人知道政府开支不过是替私人花钱而已,财政开支增加意味着以后要交更多的税,这样政府多花一分钱,私人就少花一分钱,结果形成“挤出效应”,政府政策归于无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效率工资理论(efficiency wage theory):工人在职位上的努力程度与该职位支付报酬的多少有关系,该项报酬由于替代性职位的报酬有关系。
交错的价格调整(staggered price adjustment):交错的价格调整指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当劳动需求发生变动与企业增加工作时间时工资的调整时交错的。
不完全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不完全信息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有充分的信息。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称为非完全信息。市场本身不能够生产足够的信息并有效的配置它们,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货币流通速度是以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周转的次数。加快货币流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
贫困陷阱(poverty trap):【多恩布什 P79】
潜在GDP(potential GDP):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
①预期通货膨胀一个接着一个地成为了实际通货膨胀
②当实际通货膨胀等于预期通货膨胀时,事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不利的供给冲击(adverse supply shock):使供给曲线上移。一次不利的供给冲击有双重不幸的后果:它引起价格的提高和产出的降低。①由于每单位产出现在要消耗企业更多的生产成本,供给冲击将使AS曲线向左移动②假定供给冲击不会影响潜在产出水平,它仍然是Y*,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下降。
有利的供给冲击(supply shock):诸如技术进步引发的有力的供给冲击回事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外移动。他也会通过右移长期总供给曲线来增加潜在的GDP。面对这些技术进步,中央银行如果能够使总需求曲线迅速地向右移动足以跟上总供给潜在增长的步伐,经济就会出现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顺利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宏观名词解释总结适合科目:815经济学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2.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方法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3.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是用通过对若干种主要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进行加权平均来编制。

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4.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它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实现技术进步。

5. GDP 平减指数GDP 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GDP 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平减指数的优点是范围广泛,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向。

6.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

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

按他的看法,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

如图所示,当经济稳定增长时,消费为收入的固定比率,故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但当经济景色变动时,短期消费函数有着不同形态,例如原先收入为Y 1时,消费为C 1,当收入由Y 1减少时,消费不遵循C L 途径,而是循C S1途径变动,1111Y C Y C t t >,即平均消费倾向变大,反之,当收入由Y t1逐渐恢复时,消费循着C S1的路径变动,直到达到原来的最大水平,当经济稳定增长时,又走Y C L β=的途径,如此,便形成了长期与短期消费函数的区别:长期:Y C L β=,短期:cY C C s +=0 。

7. 棘轮效应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易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如图所示,长期消费函数为:Y C L β=,短期消费函数为:cY C C s +=0,消费函数曲线的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去难。

8. 示范效应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的消费水准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收入增加了,周围人或自己同一阶层人的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则他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会增加。

但如果别人收入水平和消费增加了,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因顾及自己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该消费者会打脸充胖子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效应叫示范效应。

9.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一般说来,年轻人的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会日益增加,这时收入会大于消费,到年老退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

其消费函数为:C=aWR+cYL ,WR 为实际财富,a 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 为工作收入,c 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10.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如1)1(--+=t t p Y Y Y θθ,式中,Y p 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t Y ,1-t Y 分别为当期收入和上一期收入。

11. 货币幻觉若物价与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照理消费情况不会改变,但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了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了物价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情况就是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

12.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β-=∆∆=11I Y K I ,其中,β为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1,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13. 平衡预算乘数(2006年)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T G ∆=∆时,G G T G T k G k Y t g ∆=∆--=∆--+∆-=∆+∆=∆βββββ11111,所以无论在是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GY K ∆∆=平均为1。

14. 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最简单表达方式是“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生产者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想要的产品。

这样,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卖掉,从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现象。

15. 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的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的供给价格或重置资本。

资本边际效率的计算公式为:n n n r J r R r R r R R )1()1()1(1221++++++++=Λ 其中,R 为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R 1,R 2,R n 为各期收益,J 表示在第n 年年未时的报废价值,r 代表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与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

16. 托宾的“q ”说经济学家托宾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这一比率称这“q ”,即新建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q 。

如果q <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建设新企业要便宜,则不会有投资,相反,若q >1,则会有新投资。

托宾的这种“q ”说,实际是在认为,股票价格上升,投资会增加。

西文经济学家认为,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相反,倒是因为有了好的投资前景才引起股票价格的上升。

17. 流动性陷阱(2008年)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它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的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下跌而遭受损失,都会宁愿持有现金。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变得完全有弹性,即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了水平线。

此时,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18. 流动偏好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支出、意外支出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有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可表示为:)()(21r L Y L L +=。

19.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及转移支付。

从内容上来看,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来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20.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量来提高总需求;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量来降低总需求。

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劝告等。

21. 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如图,在IS-LM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至IS 1 ,重新均衡时引起利率上升到r 1,国民收入增加到1y ,国民收入增加量为10y y 小于利率不变时的y y '0,两者之差y y '1就是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

22.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来发挥。

23. 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可以是赤字,无须刻意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24.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在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如果用t 、G 、TR 分别表示税率,既定的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用*y 表示潜在收入,则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可表示为TR G ty BS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消除了经济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使政策制定者重视充分就业问题。

25.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若买进债券,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反之,若卖出债券,则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

公开市场操作很灵活,因而便于中央银行及时用来改变货币供给,是中央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

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贷币供给量增加。

改变再贴现率是一项被动的政策,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配合。

3.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规定的为了应付提款需要的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存款中所占的比例叫做法定准备率。

通过对法定准备率的调节,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若降低法定准备率,则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则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

26.稳态均衡稳态均衡是指当经济体系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时,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最终还会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的一种均衡状态。

其特点是,当经济体系脱离均衡状态时,经济体系内部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体系中各种变量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