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思想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思想政治试卷分析高三思想政治试卷分析一、试卷简要分析本次考试由渭城区教研室统一出题,同高考的模拟题,我认为试题整体来看难度较大,选择题难度一般,主观题涉及的面广,又有明显的区分度,答对不大容易。
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大多以紧密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创设新情境、新问题,重点考查学生所学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导向性比较高,对我们下一步的高考备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一)选择题1.许多学生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清、不牢,如第十二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很多学生根本没记住,没掌握好,导致错选。
2.学生对一些时事性较强、选材较新的题目,缺乏对相关背景的了解,不明白材料的意思,不能正确选出。
如选择题第十六题,十七题。
3.许多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差,看不懂材料的主旨是什么,也就不能正确作出选择。
第二十一题,第二十二题就属于这种情况。
(二)非选择题38题1.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欠缺,不能有效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必要的判断,相当一部分学生随意乱编,指望靠“蒙”得点分。
4.不能运用全面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并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另外作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对第一问没能从经济角度答,很多所答完全口语化,答案零乱,非常缺乏逻辑思想。
3.规范性方面差,很多学生不知道分段,序号化不明显;关键得分语句不突出;卷面不整洁。
此题得分普遍较低,只有少数得高分,还有得零分的。
39题1.第一问审题不仔细,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错用经济生活,答了其他无关的知识,白白浪费了时间;不是根据材料中的问题答措施,脱离材料乱答一气。
2.部分学生对最后一问没有看清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答成了文化生活的知识了;理论观点答不全,尤其是答案第三点普遍答不上。
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油田二高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一、对试卷的整体评价本次高三政治试卷全面考查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化和哲学生活四册书。
试卷学问覆盖面广,突出了对重点学问的考查。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大,有效地诊断了学生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有如下特点:1. 试题紧扣教材、考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相识实力。
2. 学问覆盖面较广,题量适中,分值恰当,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都作了考查。
3.主观题选材新奇、设问敏捷、综合性强。
试题选材大都不是我们平常非常留意的热点、切入口较小;哲学题的学问范围小,但敏捷性强。
其他题目突出了基础性,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实力的考查,突出了对生活、热点的关注。
显示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
二、学生存在的优缺点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学生基本具备了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基本实力。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简洁地背背书是不行能解决的,这须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实力、思辨实力和概括实力,能够正确解读试题信息,调动和运用自己学问库中的学问,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较完备的描述、阐释、论证问题。
材料题考试的覆盖面不是很全是本试卷的不足。
三、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启示1.把握高考考点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考注意实力立意,突出实力考查,但学问是实力的基础,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假如没有扎实的基础学问,其实力培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如经济学关键词:国家、企业、市场、价格、消费、生产、人力资源、财政、金融、对外开饭、经济全球化等。
学生看到有关词汇,马上确定所须要运用的学问点,满分率大大提高。
2.巧用学问,妙析热点。
中学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是围绕国内外的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时能够把社会时事热点与教材学问相结合,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本学问的理解和驾驭状况,另一方面又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和对相关问题的相识分析实力,那种单纯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式基本消逝。
高三二模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二模政治试卷分析试卷概述本次高三二模政治试卷满分100分,共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计60分,包括20道单选题和10道多选题,每题3分。
非选择题共计40分,包括2篇问答题,每题各20分。
试卷难度整体可评为中等偏难,内容覆盖了政治学、国际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知识点。
选择题分析单选题本次试卷选题难易适中,考察的知识点覆盖面较为广泛。
其中,单选题难度适中,其中有5道题目难度较大。
1.第一题:我国现行宪法最早于哪年颁布?本题考查了基本的宪法知识,答案为1982年。
该题难度较低,大多数同学都能答对。
2.第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本题考查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理解。
选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内容,难度适中,肯定了考生综合掌握情况。
3.第九题:下列哪一项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没有影响?本题考查了对于国际政治变化的认识。
虽然题目的形式较为简单,但是选项虽然结构类似,但是含义不一,需要较高的分辨能力,难度较大。
4.第十八题: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影响党的先进性?本题考查了对于党的先进性的理解。
虽然是道单选题,但对选项的分析要求较高,题目难度较大。
5.第二十题: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些重大事件的时候,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技术手段,比如()等,这些技术手段在新闻报道中有什么作用?本题考查了对于新闻报道的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效果的理解。
对于文献里涉及比较少的报道的技术手段涉及,需要较高的考察能力。
多选题本次试卷的多选题涉及比较广泛,难度适中。
但是一些选项意义重叠,考生即便熟知相应知识点,也容易出现无法正确选择的情况。
1.第二十一题:下列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收入?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和增加收入的措施的理解。
难度较大,部分同学仅能选对其中一项。
2.第二十四题:下列哪些政治系统具有单一执政党?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解。
难度较大。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思想政治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9.29-9.30)思想政治考试分析刚刚进行的模拟考试,经过紧张的判卷,评分,综合,课堂讲解,暂时告一段落。
针对自己这个学科,我进行了以下分析。
1.试卷分析这次考试用的是文科综合卷,从客观题,主观题的分布,考察知识点范围来看,与高考的题目设置是一致的。
客观题基本上是延续了经济生活考4道,政治生活考3道,文化生活考1道,哲学考4道这样的设置,与以往没有变化,但从考察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看,中等难度题居多,容易题少,而这次考试选择题中哲学部分,考察的较为难度程度高。
主观题设置仍是两道大题,第一大题分两问,第二大题分三问,分值的设置几乎沿袭了14分,12分,12分,10分,4分的高考题传统,难易参半。
2.学生答题状况分析从学生最终的成绩来看,客观题的得分不尽人意,学生十二道选择题,总分48分,大部分学生的得分都在二十分左右徘徊,正确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少数学生能达到三十分以上,学生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主观题重点班文一班的学生得分较好,平均能达到三十分左右,但是主观题总分有五十二分,学生在这一部分还是需要提分,普通版文二班则较差,平均在二十分左右,还有学生得个位分数,甚至有学生干脆一题未答,得0分,这说明学生的答题态度有问题,同时也说明,自己对这部分学生的答题能力培养不够。
3.方法与措施①重视基础知识的背诵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经过复习之后,看着书与课本能知道每个知识点讲的是什么,但是脱离了书籍之后,用考试来考察时,学生则表示很熟悉,好像就在脑子里,但就是写不出来,这说明了学生基础不牢靠,没有重视记忆背诵,而自己在教学中偏重于讲解,没有及时检查学生的背诵状况。
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遑论更高层次的自我归纳概括,因此接下来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背诵。
②课堂练习与平时测验相结合考试中学生的答题过程,启示我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作业本和精练案,但是这样的作业量对学生考试来说,还远远不够,自己应当注重在每节课复习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用微试卷进行当堂练,这个做法自己既然想出来了,今后要合理设计,力争每节课都用上,既能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高三政治“二模”试卷分析

高三政治“二模”试卷分析试卷总体情况分析:试卷从内容比例、难易程度等各方面来讲,总体上符合江苏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
(除个别主观题答案需作适当调整外)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能够有效地检测“一模”以来的复习状况,有效地暴露了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为下阶段复习的侧重点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本试卷主要有如下特点:(1)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了主干知识和知识理解层面的考查。
学生正确答题需恰当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耐心地对背景材料进行审读、理解和分析,把握问题的实质。
(2)注重丰富的试卷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材料背景来看有漫画、表格、俗语、广告语等纷繁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查了学生提取复杂信息,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并且做到了适当体现江苏特色。
试题网罗了一年来国内外的一系列重点时事,主观题更是着力聚焦在国内重大的、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
一、抽样分析抽样全市50份试卷(均分90.6,全市统计均分为91。
)(一)选择题抽样得分率(均分为57.5,得分率为87。
2%)题号1234567891011得分率388696989698100100788094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得分率92100964886688084909294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得分率86928496989610086909656(二)主观题抽样均分及得分率(均分为33。
5,得分率为62%)题号34(1)34(2)35(1)35(2)37(1)37(2)38(1)38(2)38(3)38(4)均分35.521.465.563.82.362.143.83.41.86得分率756936.569.554.347.271.363.36846.5二、由学生得失分情况反映出的问题选择题方面:(1)时政部分个别题目得分率偏低,学生对部分相似、相近的简明时政混淆不清。
高三摸底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摸底考试政治试卷分析卫婷一、总体评价这次高三摸底考试的政治试题依循教学大纲,重点考察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试题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Ⅰ卷为客观题,由24个选择题组成,共占48分,其中1-15为经济生活题,其余为政治生活,第Ⅱ卷为主观题,包括4个非选择题,占52分。
其中25.26为经济生活题,其余为政治生活. 总体难度比高考题难度稍低。
二、试题特点⑴注重基础性。
命题重视知识考察的基础性和主干性。
例如,试卷的第1、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强调什么是价值以及由什么决定.第5题资源配置,第六题正确的消费观,8题分配制度,16题公民的政治参与,17,21考政府的性质和职能,22题宗教政策,23主权的重要性,24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就体现了这一点.⑵关注时代性。
根据国内外等一些重要事件来组织命题,如3-6题.26题则以节能减排为背景, 14-15经济危机为背景,27题舟曲地震,28世博会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⑶体现生活性。
本套试卷能较好的体现这一点,如5.25题考水电价调节, 9-11以毒豆事件为材料,16.17关于博客,28上海市市民如何为世博做贡献等⑷注意知识覆盖面.整套试卷每一单元都有题量,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三、试卷分析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的重要的知识点缺乏灵活的记忆和理解,造成学生的错误集中在第4,5,11,19,20,22,小题上.另外,12-15以及18题是10年高考原题,学生对高考题难度把握还是不够错误角集中,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同时,11,14,15,21需要学生抓住问题的设问主体来回答,超出范围的就会错选.还有7,21是以前做过的原题学生失分也很严重,说明我平时落实还是不够好.该大题基本采取以材料作为背景出题答题,这样的命题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关心时事政治,能够运用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三政治模拟考试的质量,我们针对本次模拟考试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分析。
本分析报告将详细阐述考试的质量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考试质量分析
1. 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模拟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符合高考政治考试的要求。
2. 试题难度分析
通过对试题难度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适中,符合高三学生的学习水平。
3. 试题内容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涵盖了高中政治课本的各个知识点,重点突出,难易搭配合理。
4. 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择题和简答题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论述题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1. 强化论述题训练
针对学生在论述题方面的不足,我们将加强论述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知识。
3. 增加模拟考试的频率
我们将增加模拟考试的频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和环境。
四、总结
通过本次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我们得出了试卷质量较好,但学生在论述题方面有待提高的结论。
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高三政治模拟考试的质量。
9.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巴州一中2020年高考适应性检测成绩分析报告学科:政治一、试卷分析考查了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4全部内容。
知识覆盖面广,题量适中。
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
题型结构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30道,60分;第二部分三道大题,共40分。
考查知识点完全符合考纲要求,难易程度比较适合我们学生现在的情况。
选择题个别题有一定难度,非选择题第40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难度。
通过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看到,本套试卷的区分度还是比较好,同时也达到了考查和测试的要求和目的。
二、考情分析:1、答题速度慢,时间分配不均。
2、基础知识点背过的又忘了,掌握不准确,问答题缺少学科术语,采分点少。
3、不了解时事,缺乏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4、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弱,做题抓不住重点,从而导致理解出现偏差,不能立足材料中心大意分析设问,着急写,却不顾自己写的不是采分点。
三、学情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主干内容把握不牢。
2、在知识理解的综合性方面,联系、比较水平较低。
3、在知识应用的创新性方面,融合旧知新识,提炼观点的思路不畅。
4、在思维发展的深刻性方面,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能力不强。
5、在思维换转的灵活性方面,对知识迁移和活学活用能力不足。
四、教情分析:学生“双基”学习检查不到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检查没有做到日日清、周周清、人人清。
全方位、多角度思维训练不够。
五、措施:1、依托教材,夯实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尽管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知识的落脚点都是教材的基本内容,正所谓:“题目出在书外,答案却在书中。
”因此,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高考取胜的保障。
2、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根据新高考的命题特点,在下一阶段的复习中,应进一步的理清知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知识框架结构,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二高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一、对试卷的整体评价
本次高三政治试卷全面考查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化和哲学生活四册书。
试卷知识覆盖面广,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大,有效地诊断了学生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有如下特点:
1. 试题紧扣教材、考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能力。
2. 知识覆盖面较广,题量适中,分值恰当,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都作了考查。
3. 主观题选材新颖、设问灵活、综合性强。
试题选材大都不是我们平时十分留意的热点、切入口较小;哲学题的知识范围小,但灵活性强。
其他题目突出了基础性,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突出了对生活、热点的关注。
显示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
二、学生存在的优缺点
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学生基本具备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四种基本能力。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简单地背背书是不可能解决的,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够正确解读试题信息,调动和运用自己知识库中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从而较完备的描述、阐释、论证问题。
材料题考试的覆盖面不是很全是本试卷的不足。
三、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启示
1.把握高考考点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考注重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其能力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如经济学关键词:国家、企业、市场、价格、消费、生产、人力资源、财政、金融、对外开饭、经济全球化等。
学生看到有关词汇,立即确定所需要使用的知识点,满分率大大提高。
2.巧用知识,妙析热点。
高中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是围绕国内
外的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时能够把社会时事热点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一方面考查
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又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分析能力,那种单纯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式基本消失。
基于此,我们在日常教学和复习工作中,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同时要密切关注时事热点,把知识讲解、考点讲析与时政热点有机结合,如在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物价上涨、用工荒、投资理财、社会公平等热点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能够巧妙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
社会热点问题,从而避免死记硬背,克服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现象。
3•精练精讲,提升能力。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不能缺少必要的练习,通过适当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当然训练不能搞题海战术,宁愿老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
教师应该精心选择符合新课改要求、高考趋势的典型性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并及时进行讲评。
通过练习和讲解,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思辨能力、书写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明确答题必须使用政治术语;试题的答案要准确、精当、全面,做到要点化、层次化、条理化。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