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探究土壤酸碱性(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探究土壤酸碱性(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
2.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3.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土壤酸碱性的测定原理,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H试纸、滴管、土壤样本、植物样本、酸碱指示剂。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为什么有些植物生长得好,有些植物生长得不好?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
二、探究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学生记录。
2. 学生举例说明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探究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学生记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土壤样本的酸碱性。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四、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记录。
2. 学生观察植物样本,分析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探究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1. 教师讲解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学生记录。
2. 学生举例说明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讨论如何改善土壤酸碱性,保护环境。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板书设计:1. 土壤酸碱性的基本概念2.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方法3. 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 土壤酸碱性对环境的影响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土壤酸碱性的科普文章。
《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土壤盐碱化(以河南兰考为例)
沁阳市第一中学李跃进
【课标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学科素养
(一)区域认知
1、掌握土壤盐碱化的含义、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二)地理实践力
2、搜集和运用资料,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
(三)人地协调
3、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热爱祖国和家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实例分析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土壤盐碱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实验观察法;
2、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盐碱化 高中地理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盐碱化微专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盐碱化的概念、成因。
2、掌握我国盐碱化严重的地区。
3、了解盐碱化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4、掌握人们治理盐碱化的措施
二、重难点
难点:1、盐碱化的形成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重点:1、人们治理盐碱化的措施
三、教学用时
10分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1、盐碱化概念: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的过程分布:东北、西北、华北
2、盐碱化的原因
3、治理措施:
水利措施---采用滴灌、喷灌代替大水漫灌;
生物改良--种植耐盐植物,轮种间作,改良土壤
化学措施—石膏,亚硫酸钙等,酸碱中和
4、真题讲练盐碱化
的
原
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势平坦低洼,排水不畅
地下水埋藏浅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排水不畅,下渗,地下水位升高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入侵,地下水水位上升且盐度升高。
华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教案
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巴东一中刘德科2012.11.8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的基本概念、区别、分布和危害;(2)掌握华北平原的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利用表格等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形成分析国土整治问题的分析模式,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3.德育情感目标(1)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的危害,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2)在学生自学和自主探索知识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之气候和地形,即盐碱化产生的背景。
依据主要是:只有掌握了华北平原的主要自然特征,才能理解和掌握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2.教学难点:水盐运动规律和具体的治理措施。
依据是: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适当的生活体验。
教学方法: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课件辅助教学内容:一、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的概念以及产生原因(一)盐碱化的概念土壤盐渍化(土壤盐碱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
盐渍土是在一定的气候、地形、土地、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人类活动、历史上的洪涝、干旱灾害,河道变迁,以及土地利用、农业、水利技术措施等,又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将土壤层0.2 m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
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两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
当土壤表层中的中性盐含量超过0.2%时,称为盐化土(盐土);以碳酸盐为主的盐渍土,土中代换性钠含量大,通常称为碱化土(碱土)。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
若是排水条件不好或缺乏适当的排水措施,灌溉管理不当,过量引水,灌溉水的渗漏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和强烈蒸发,就可能招致土壤盐渍化。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防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难点: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及成因三、教具安排:实验视频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好,我是陕西省周至中学的罗曼老师。
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所以又称黄淮海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沃野千里,农业发达。
但现在,华北平原某些地区土壤表面覆盖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层盐,曾经的沃野变为“盐田”。
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土地盐碱化”。
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治理?本节地理课我们来谈一谈土地盐碱化。
[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二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三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一、土地盐碱化的概念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认识一下土地盐碱化现象。
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海绵表面白色残留物的形成与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相同。
现在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地表水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无机盐类溶于水中。
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进而蒸发,可溶性盐类随水向土壤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
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三、土地盐碱化的成因通过上面的动画,我们来总结一下盐碱化的主要成因;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
盐碱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盐碱地/盐碱化材料一:长江河口地区常年春秋季节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丰水年份的春秋季节土壤积盐较严重。
材料二:图1为长江河道示意图,图2为长江大通水文站多年月平均流量占全年百分比分配和月均水位图。
(1)分析长江河口地区丰水年份的春秋季节土壤积盐较严重的自然原因。
(4分)参考答案:丰水年份河流流量大,下渗量大,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埋藏变浅;春秋季地下水位较低,海水易入侵;春秋季河口水位较低,海水易倒灌;春秋季节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蒸发剧烈;蒸发导致盐分在地表累积。
环节三:根据成因,选择适宜的治理措施。
(本环节主要先确定治理方向)治理措施1.减少来盐:1)增加地下水埋深:合理灌溉、修建排水排盐渠(如暗管排盐)、发展台田模式等;2)(针对洼地积盐)平整土地;3)(针对滨海积盐)合理开采地下水;2.减少表土水分蒸发:秸秆覆盖、地表覆膜等;3.降低土壤盐度:施用化学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引淡淋盐、施用有机肥、施用绿肥、客土覆盖等;4.适应盐碱地:培育/种植耐盐碱作物、盐碱地开挖池塘发展水产养殖等环节四:举一反三:习题讲练。
台田是华北平原东部地区一种广泛应用于盐碱地区的耕作方式。
修筑台田时,先在底部铺塑膜,塑膜上铺暗管(暗管通向沟渠),然后堆土成台田用于耕作,挖沟为渠,放养水生生物。
图甲为台田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虚线部分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华北盐碱地分布区表层土壤盐分最低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塑膜、暗管、沟渠、台田的作用是( )A.堆土成台主要是为了便于设施埋放B.沟渠主要是为台田灌溉C.塑膜主要起到防渗保水的作用D.暗管主要是为土壤排水、排盐3.台田生产的环境效益主要是( )A.立体种养,增加经济收入B.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D.沟渠增加下渗,防止地面沉降3.读下面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水稻晒田,又称搁田或烤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标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土地盐碱化》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分析】(一)区域认知掌握土壤盐碱化的含义、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二)地理实践力搜集和运用资料,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
(三)人地协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热爱祖国和家乡。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实例分析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土壤盐碱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2.通过十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3.明确我国十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十地盐碱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十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2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盐碱化概念及分布2.理解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并分析成因3.了解土地盐碱化的危害4.结合实际提出治理措施【教学过程】这是老师在河套地区考察时的录像,请同学们看一那么我国盐碱化的分布地区有哪些呢?本节课我们就河套平原地区为例来分析盐碱化的相关内容,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学习目标。
二、知“盐”探究:1.观察模拟实验:说出你看出了哪些现象?2.说出盐碱化的过程河套平原盐碱化的形成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双重制约,这两幅图是当地农民灌溉的两种方式,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该地盐碱化的过程。
四、去“盐”社会调查:①小组-宝勇家庭农场(高品质玉米)-灌溉和排水开挖的河道②小组-土埠台、小滩子(高品质小麦)-麦田自走式横架喷灌机③小组-殷家村、大后旺(高质量水稻)-暗管塑膜,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治理盐碱化关键:①治水―防止地下水上升②治盐―降低土壤盐分--淋盐、吸盐、排盐、阻盐③治蒸发完成表格。
《盐碱地土壤改良》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实践类教学设计《盐碱地改良》教学设计《盐碱地改良》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盐碱地土壤改良”为科学实践类的跨学科引桥课程,主要将初中化学知识与潍坊滨海地域特色环境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施肥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地域环境问题,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价值体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产生专业发展意向,认同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意义。
2. 责任担当:关注滨海地域环境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承担国家与社会责任。
3. 问题解决: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并深入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盐碱地改良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4.创意物化:锻炼学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将现象通过数据展示,形成基本的实践研究报告,展示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数显式pH 计、盐度计对不同土壤样品的酸碱度、盐度进行检测。
难点: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进行化学改良实验。
四、教学活动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用时140 分钟,四人一组。
运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设备及导学案、探究报告单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学Th活动流程图:片+ 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滨海盐碱地问题,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新者。
七、教学过程(一) 背景与知识铺垫1. 创设情境, 视频导入设计意通过图同盐碱 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兴趣。
2. 盐碱地改良方法介绍(视频)设计意图:视频+ 实例介绍盐碱地改良方法,将专业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引入本节课主题,盐碱地化学改良模拟实验。
3.知识铺垫,学习 pH 概念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例,将复杂概念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2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3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防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难点: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及成因三、教具安排:实验视频多媒体四、教学过程[导入]大家好,我是陕西省周至中学的罗曼老师。
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所以又称黄淮海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沃野千里,农业发达。
但现在,华北平原某些地区土壤表面覆盖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层盐,曾经的沃野变为“盐田”。
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土地盐碱化”。
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治理?本节地理我们来谈一谈土地盐碱化。
[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的学习任务。
(展示教学目标)一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二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三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一、土地盐碱化的概念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超过03%),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认识一下土地盐碱化现象。
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海绵表面白色残留物的形成与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相同。
现在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地表水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无机盐类溶于水中。
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进而蒸发,可溶性盐类随水向土壤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
《盐碱地土壤改良》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实践类教学设计《盐碱地改良》教学设计《盐碱地改良》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盐碱地土壤改良”为科学实践类的跨学科引桥课程,主要将初中化学知识与潍坊滨海地域特色环境问题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施肥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地域环境问题,认识到科技改变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价值体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产生专业发展意向,认同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意义。
2. 责任担当:关注滨海地域环境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承担国家与社会责任。
3. 问题解决: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并深入思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盐碱地改良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4.创意物化:锻炼学生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的能力,将现象通过数据展示,形成基本的实践研究报告,展示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数显式pH 计、盐度计对不同土壤样品的酸碱度、盐度进行检测。
难点: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进行化学改良实验。
四、教学活动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用时140 分钟,四人一组。
运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设备及导学案、探究报告单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六、学Th活动流程图:片+ 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滨海盐碱地问题,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新者。
七、教学过程(一) 背景与知识铺垫1. 创设情境, 视频导入设计意通过图同盐碱 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兴趣。
2. 盐碱地改良方法介绍(视频)设计意图:视频+ 实例介绍盐碱地改良方法,将专业问题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引入本节课主题,盐碱地化学改良模拟实验。
3.知识铺垫,学习 pH 概念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物品为例,将复杂概念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土壤盐碱化主题班会教案
土壤盐碱化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土壤盐碱化
班会目标:
1. 了解土壤盐碱化的概念及影响。
2. 掌握防止和改善土壤盐碱化的方法。
3. 培养环保意识,保护土地资源。
活动一:知识梳理
1. 什么是土壤盐碱化?为什么会发生土壤盐碱化?
2. 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 盐渍土和碱渍土分别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当地发生过土壤盐碱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案例背景、发生原因、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学生们可自行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和展示。
活动三:探讨解决方法
1. 了解土壤改良技术,如有机肥料的应用、无机盐的冲洗等。
2. 分组讨论,在普通土壤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不同浓度盐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活动四:行动起来
1. 参与当地的土地保护活动,例如参与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2. 倡导家庭成员和同学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普及土壤盐碱化知识。
总结:
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盐碱化的概念、影响和防治方法。
我们明白了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共同保护我们的土地。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地理过程专题——以土地盐碱化为例授课课件
【巩固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中国某区域图概况(图甲);根据遥感照片测算的
1986~1996年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图乙)。
材料2:土地盐碱化的发生过程是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
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土地盐碱化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
土地盐碱化
1 2 3
说课标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学过程
4
5
测试讲评
【知识归纳】
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模板
自然原因 华北地区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西北地区
【区域对比探究】 读部分国家灌溉土地盐碱化
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地理环境描述
(自然环境与人文 环境,多从地形气 候阐述)
地理要素变化成因
物质 能量 (如沙、水 (如太阳、风 、盐分等) 、河流等)
结果
滨海地区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量 大; 多碱性土壤。
夏季 , 降水量 大 ,土 壤盐 分 淋失; 春季气 温回 升 快且秋 季 晴天 多, 蒸 发大 , 土壤中 盐分 随 着地下 水位上 升被携带至表层土壤
旺盛,水中的矿物质(盐分)在土壤中不断积累,造成土地肥力下降。
(3)说明1990年后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总体的增减变 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8分)
(百万平方千米)
占总灌溉面积比例 (%) (2)我国黄淮海平原与江淮地区相比,土地盐碱化出现的季节 差异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江淮地 区则出现在____月,分析其土地盐碱化时间差异的原因。(8 分) 17 15 26 23 60 30 80 33
【原创】土地盐碱化说课课件
读我国某平原土壤干燥度及地下水位示意图(土壤
含水分越少,土壤干燥度越大),完成下题。
B 1.该地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土地盐碱化
C.地下水漏斗
D.地面下沉
40
Step 4
回顾总结,练习巩固
读我国某平原土壤干燥度及地下水位示意图(土壤 含水分越少,土壤干燥度越大),完成下题。
学习兴趣
学生对地理探 究活动有浓厚 的兴趣和激情
8
说教法
教学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 规律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实验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案例法
练习法
10
说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信息形式 微信发布 网上学习 实验探究 反馈问卷
教学目标
发布内容 学习目标
12
高二年4班学习群(58)
4
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1.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土地盐碱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并能较全面地分析和认识土地盐碱化的防治措施。 2. 通学会从区域的视角去认识土地盐碱化的分布和区域人地关系 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
借助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与激情,学会用地理 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34
Step 2
探究学习,新知生成(5 措施)
焦裕禄治理兰考县盐碱化
案例分析
35
Step 2
探究学习,新知生成(5 措施)
土地盐碱化防治措施:
(1)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防渗等) (2)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肥等) (3)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等) (4)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亚硫酸钙等)
【原创】土地盐碱化说课课件
学习兴趣
学生对地理探 究活动有浓厚 的兴趣和激情
8
说教法
教学方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 规律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实验法
讨论法
讲授法
案例法
练习法
10
说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信息形式 微信发布 网上学习 实验探究 反馈问卷
教学目标
发布内容 学习目标
12
高二年4班学习群(58)
亮点二配图
47
课程反思
亮点一
以图片直观展示土地盐碱化现象
亮点二
以实验、动画和视频探究盐碱化原因
亮点三
以实例分析总结盐碱化措施
亮点三配图
48
感谢观看
自学反馈
结果统计
23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min) 探究学习,新知生成 (26min) 学以致用,加深认识 (12min) 回顾总结,巩固练习 (5min)
24
Step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堂导入)
导入图片介绍
25
Step 2
探究学习,新知生成
含义
成因
分布
危害
措施
(是什么) (为什么) (在哪里) (有何害) (怎么办)
42
课后布置
授课课件
课后练习
43
板书设计
土地盐碱化
1、含义:概念、实质、分类
2、原因: 3、分布: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4、危害:
5、防治措施:
44
说反思
课程反思
亮点一
以图片直观展示土地盐碱化现象
亮点一配图
46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2
《土壤酸碱性的改良》教案知识回顾1.用pH试纸如何测溶液的pH?【提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到pH试纸的中央,待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pH值,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度大的土壤保肥力如何?为什么?【提示】保肥力很差,因为肥沃的土壤颗粒多呈胶粒状能吸附NH+4、NO-3等,酸碱度较大的土壤,土壤胶粒被破坏,不再具有胶体的性质,故保肥力下降。
3.什么是盐的水解?NH4Cl、Na2CO3溶液分别呈什么性?【提示】弱碱阳离子或弱酸阴离子结合水中电离出的OH-或H+生成弱碱或弱酸的反应叫盐的水解。
酸性、碱性。
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习测定土壤酸碱性的方法,了解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
2.了解我国土壤酸碱性状况及当地土壤特点,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改良土壤酸碱性的方法和原理碱性土壤的不良性质是由于交换性钠的存在,因此碱土改良的基本任务,在于消除或者降低交换性钠的含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入酸性物质,如硫磺、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铝等,同时增加了土壤的盐分。
其中硫磺在土壤中会逐渐被氧化成硫酸,从而起到酸的作用。
另一种是加钙(代换作用),如石膏、氧化钙、石灰石、磷石膏、煤矸石等。
石膏改良碱性土壤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SO4=CaCO3+Na2SO4。
碱土中的交换性钠被石膏中的钙交换后,土壤胶体就会在钙离子的作用下重新凝聚。
在上述反应中,所生成的硫酸钠可借灌水或雨水淋洗,降低土壤碱性。
但改良碱土也必须强调综合措施、因地制宜的原则。
单一措施往往不能奏效,也得不到最好效果。
经验表明,进行深耕、施用大量有机肥、掺砂和客土改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种植牧草,除能够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消除板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机酸外,还能起到中和碱的作用。
【例1】植物生长对土壤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
经测定,某土地的pH为4.5,欲将其改良为接近中性的土壤,应该加的物质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盐碱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防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土地盐碱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及成因
三、教具安排:实验视频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好,我是陕西省周至中学的罗曼老师。
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而成,所以又称黄淮海平原。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古沃野千里,农业发达。
但现在,华北平原某些地区土壤表面覆盖着似雪的“白霜”,像是撒了一层盐,曾经的沃野变为“盐田”。
我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土地盐碱化”。
什么是土地盐碱化?它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治理?本节地理课我们来谈一谈土地盐碱化。
[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二通过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
三明确我国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一、土地盐碱化的概念
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指土壤表层含盐量过高,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称为土壤次生盐碱化。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认识一下土地盐碱化现象。
二、土地盐碱化的形成
海绵表面白色残留物的形成与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理
相同。
现在我们通过动画来看一下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地表水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升高,土壤中的无机盐类溶于水中。
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土壤中的水分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进而蒸发,可溶性盐类随水向土壤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
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
三、土地盐碱化的成因
通过上面的动画,我们来总结一下盐碱化的主要成因;
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
气候干旱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累盐分。
地势低洼。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盆地、洼地有利于水分和盐分的汇集,且这些地方排水不畅,盐分不易流失,当水分蒸发后便留下盐分,形成盐碱地。
不合理的农业灌溉。
灌溉不当,是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灌溉仍以大水漫灌为主,大量的灌溉水下渗引起地下水位升高至接近地表,再加上强烈蒸发,就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
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也容易引起土壤盐渍化。
用受海水入侵影响的地下水来灌溉农田,土壤中大量的水分蒸发或排放后,盐分就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蓄积起来,导致土壤发生盐碱化。
我国盐碱化土地主要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
及滨海地区
盐碱化,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危害生物生长发育。
它已成为耕地退化的重要杀手之一。
所以盐碱化的防治已经成为耕地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土地盐碱化的防治
土壤盐碱化防治的关键是土壤脱盐和控制地下水位。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防治盐碱化。
水利改良措施。
例如改大水漫灌的方式为滴灌或喷灌方式,这样既可以防治盐碱化,又可节约水资源,再如通过井排井灌的方式来淋洗土壤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
农业改良措施。
可通过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方式、轮作、间
种等来防治
化学改良措施。
我们也可以施用石膏、亚硫酸钙等物质来中和土壤盐分。
生物改良措施。
例如,植树造林,在盐碱地中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在农田中施绿肥等方式来改善土壤;
最后我们还可通过引淡淋盐、农田覆盖等方式达到目的。
不同的地区自然环境不同,盐碱化的主要成因不同,在防治过程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盐碱化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注重防治,盐田最终会恢复为良田。
对于土壤盐碱化问题我们就讨论到这里,本节课我们通过图片和实验了解了盐碱化现象,通过动画总结了盐碱化的四个成因,通过读图明确了我国盐碱化土地的四个主要分布区,最后总结了盐碱化的四个防治措施。
对于本节内容,大家都掌握了吗?让我们去演练场一试身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