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市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稻+生态综合种养是指将稻田与养殖业相结合,通过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率的一种生态种植模式。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食品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增加,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稻+生态综合种养的发展情况,探讨其优势和前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展现状我国稻+生态综合种养的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其中以江苏省的兴化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最为发达。

在农田中开展鱼塘养殖、蟹苗养殖、虾蟹稻作等生态种养项目,形成了以稻田为核心的多元化种养产业链。

稻+生态综合种养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优势特点1.资源共享:稻田和养殖业可以相互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

鱼塘的废水可以作为施肥农田的水源,稻田的秸秆可作为养殖床料,形成良性循环。

2.生态环保:通过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用品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物含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产出效率高:稻+生态综合种养可以同时获取稻谷和养殖产品,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开展生态综合种养项目,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三、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稻+生态综合种养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稻+生态综合种养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

政府应继续制定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种养项目,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种植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通过资源共享、生态环保和产出效率高等优势,稻+生态综合种养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二茬稻虾养殖效益高

二茬稻虾养殖效益高

江苏建湖县颜单镇任杨村盐城市禾田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开展稻虾养殖,积极开展稻前二茬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简单小结如下。

一、稻田选择与改造该公司位于颜单镇任杨村,稻虾养殖面积500亩,单个田块面积20~50亩。

2021年收割完水稻后,对稻田进行改造和修整,加固稻田圩堤、维修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发现破损的立即修补或者更换。

对所有稻田养虾的塘口安装微孔增氧设备,共采购6台罗茨风机,其中4台功率15千瓦/台,2台功率11千瓦/台、总功率82千瓦,采用纳米增氧管增氧,增氧管安装行距为7米左右。

二、放养前准备1.施基肥水稻收割完根据稻田情况每亩施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肥200~300千克,用旋耕机将有机肥旋耕至表层土中,埋入深度10~20厘米,如果土壤肥沃,也可不施肥。

2.栽种水草稻草晒干后在进水泡田前开始栽种水草,品种首选伊乐藻或轮叶黑藻。

按穴进行栽植,水草盖上适当的泥土,行距10米、株距3米。

3.泡茬与消毒水草栽植后立即进水泡田,约1周后放掉第1遍田水,再进第2遍水。

进第2遍水后进行全池消毒,杀灭野杂鱼、敌害生物和致病菌等。

消毒后用有机酸全池泼洒解毒,次日投放虾苗。

4.注水水草栽植后开始加水,11月中下旬加水20~30厘米,有利于水草生长,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渐加高池塘水位至60厘米左右。

三、苗种放养头茬虾苗一般在2-3月投放,来源是沿河、芦沟等附近荷藕池塘的苗种,规格为50尾/千克左右,每亩放养25~30千克。

二茬虾苗一般在5月中旬投放,规格40~50尾/千克,每亩放养15~20千克。

投放的虾苗规格必须一致,体表色泽一致,肢体健全,无伤无病,体质健壮,生命力强。

投放时间选择上午9-10点为宜,头茬虾适当延后,二茬虾适当提前,苗种筐放入池中,让虾苗自行游入池中。

四、养殖管理1.饵料投喂小龙虾投喂的饵料一般选择专用配合饲料,2月头茬虾苗放入即可投喂,选用粗蛋白质水平36%小龙虾专用饲料,每2~3天投喂1次,投喂量0.25千克/亩,之后4~5天投喂量增加20%;3月中旬开始投喂量增加20%~25%。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
经济效益
地理环境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稻虾共作模式。
模式特点
江西地区的稻虾共作模式主要以龙虾养殖为主,同时种植一季中稻。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绿色生产。此外,江西省还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将捕捞到的龙虾进行分类、包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如活虾市场、餐馆、超市等。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收割方式,如人工收割、机械收割等。
收割方式
将收割后的水稻进行晾晒、脱粒、除杂等加工处理,提高水稻的品质和附加值。
加工处理
04
CHAPTER
稻虾共作种养的生态效益
VS
稻虾共作种养通过生物降解和自然循环,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概述稻虾共作种养的技术要点稻虾共作种养的经营管理稻虾共作种养的生态效益稻虾共作种养的案例分析稻虾共作种养的推广与发展建议
01
CHAPTER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概述
稻虾共作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定义
该模式通过共生互利的方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具有节水、节地、节劳力等优点。
地理环境
01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稻虾共作模式。
模式特点
02
湖北地区的稻虾共作模式主要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同时种植一季中稻。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绿色生产。
经济效益
03
通过稻虾共作模式,湖北省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小龙虾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虾共生”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即在稻田的四边挖沟,中间种植水稻,实现小龙虾和水稻在同一个稻田里同生共长。

此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

一、“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1、“稻虾共生”能大幅提高稻田产值从稻田的亩产值来看,运用“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稻田,其产值从2000元,可以提高到45000元。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下的一亩水田的综合亩产值相当于过去20亩水田的亩产值,这在很大幅度上提高了稻田产值。

2、既增肥农田,又降低病虫害虾稻共生,只给小龙虾少量投喂,吃不饱的小龙虾会到稻田寻找食物。

小龙虾不但会吃掉杂草,还会吃掉害虫和虫卵,减少害虫。

同时在农田里排便,给农田增肥。

小龙虾的不断爬动,还利于土壤的松动,减少土壤板结,同时有效防止水稻烂根,减少病害。

3、降本增益,提高品质根据“稻虾共生”的实践发现,虾稻共生下,稻田需要的肥料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农药使用减少超过一半,大大减少了农田的投入成本,提升农田的效益。

此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并且小龙虾放在农田里,减少饲料的投放,也大大提高小龙虾的品质。

4、提高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小龙虾在农村中源源不断生产有机肥,供给水稻的生长,同时也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利于水稻的产量提升。

另外,稻田中的小龙虾是粗放式放养,比密集型养殖个头更大,产量更高。

5、“稻虾共生”的特色农产品更受市场欢迎“稻虾共生”模式下的稻米,如今在市场上称为“虾稻米”,属生态大米,已经打响了品牌价值,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和喜欢。

而个头更大、肉质更好、绿色纯天然的稻田小龙虾,也更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尽管价格高达每斤70元,却时常供不应求。

二、“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选择(1)水源:外源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不被农业、生活和工业污水污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致力于稻虾综合种养的工作。

这项工作不仅是一项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个人在稻虾综合种养工作中的经验和总结进行分享。

首先,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农业模式,它将水稻和虾类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实现了农业的多样化和高效化。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在田间的实践和科研的学习,逐渐掌握了稻虾综合种养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学会了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水位、有效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操作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提高了水稻和虾类的产量,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稻虾综合种养不仅是一种农业模式,更是一种生态理念。

通过在田间的
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稻虾综合种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水稻和虾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同时,稻虾综合种养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水体和土壤的生态平衡。

最后,稻虾综合种养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使命。

通过稻虾综
合种养,我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收益,更可以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积极推广稻虾综合种养的理念和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稻虾综合种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稻虾综合种养的价值和意义。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稻虾综合种养将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带来更多的福祉。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和虾共同种植在同一片水田中的种养模式。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田资源,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养殖虾类,增加水稻田的生态价值。

本文将从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种养实践提供参考。

一、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1. 提高水稻产量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和虾相互作用,可以形成生态协调,改善水稻生长环境。

虾类的栖息和活动可以松土增氧,促进土壤通气和根系发育。

虾类排泄物中的氮、磷等元素对水稻的生长有益,对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进行有效利用,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研究表明,和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增加水稻产量10%~20%。

2. 增加水稻田的经济效益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增加水稻田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通过虾类的养殖,可以将水稻田转型为水产养殖基地,增加养殖收益。

虾类在水稻田中可以捕食杂草种子、杂草幼苗、虫害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提升水稻田的生态价值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可以提升水稻田的生态价值。

虾类对水质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可以改善水稻田的水质环境,提高水质透明度,减少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积累,减少水体氮、磷等污染物质的排放。

虾类还可以在水稻田中构建自然食物链,促进水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丰富水田生态功能。

二、综合种养技术1. 虾类选择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选择合适的虾类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种养模式,可以选择田螺、草鱼、鲫鱼、鲍鱼等物种进行养殖。

不同虾类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土壤质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虾类。

2. 种养结构设计在进行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时,需要合理设计种养结构。

考虑到稻虾共作的需求,可以将水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别用于水稻种植和虾类养殖。

在虾类养殖的区域,可以设置虾塘、虾池等设施,合理布置虾类养殖环境。

要考虑水稻和虾相互作用的需求,保证各种养区域的协调发展。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稻+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情况的报告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结合了稻田种植
和水产养殖技术,需要农民掌握相关的稻田管理、水产养殖、水质
调控等技术。

在中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稻+生态综合种养的试点
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通过科学合理的稻田水利管理,可以为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水产
养殖的有机废弃物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农民的
收入。

稻田和水产养殖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农田的产出,还提高了
农田的综合效益。

一方面,稻田种植和水产养殖相互促进,提高了
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这种模式
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者,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有利
于保护生态环境。

稻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净化作用,而水产养
殖可以净化水质,促进水体生态平衡。

因此,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的来说,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种养模式。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农业的重
视和需求的增加,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
和应用。

希望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能够共同努力,进一步完
善该种养模式,推动其健康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
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与虾塘进行结合养殖的新型生产模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田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概念、优势、适宜地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念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水稻和虾共同养殖在同一片田地中的养殖模式。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水稻田中放养虾,实现水稻与虾共生,相互促进,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天然的虫害防治,而虾在水稻田中可以找到丰富的食物,提高了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下的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农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达到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的目的。

二、优势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有效地将田间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农田的浪费。

2. 降低养殖成本。

通过水稻与虾共生的方式,可以减少虾的饲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3.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水稻和虾共生养殖模式下,通过水稻的自然生长和虾的捕食,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4. 促进农田生态平衡。

水稻和虾共生养殖模式下,可以形成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了土壤的改良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5. 增加农田产量。

通过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田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适宜地区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适用于水稻产区和对虾养殖区相互结合的地区。

例如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方沿海地区、东南亚地区等。

在这些地区,水稻种植和虾养殖的基础条件比较好,适宜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四、关键技术1.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在稻虾综合种养技术中,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通常选择一些具有抗倒伏能力和适应力强的水稻品种,可以增加整体的产量。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总结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总结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总结近年来,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这项工作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对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估,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产出效益显著。

通过对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的实施,我们发现这项工作的产出效益非常显著。

稻虾共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还可以增加虾的养殖收益。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稻田产量平均提高了20%,虾的养殖收益也比传统的养殖模式提高了30%。

这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虾的养殖,可以有效地控制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虾的粪便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稻田提供养分,改善土壤质量。

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生产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技术培训和服务得到加强。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座谈会,我们向农民介绍了兴村项目稻虾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法,帮助他们提高了养殖技术水平。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了他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推广和应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实现稳定增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将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技术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技术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技术分析在这个文章中,我将为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技术,并按照合适的格式进行书写。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技术分析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一种将水稻和虾类进行共同种养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结合了水稻和虾类的互补优势,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益。

下面将从优势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优势分析1. 资源互补:稻虾共作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水稻田的水资源和养殖虾类所需的氧气和有机物质。

水稻作为水生植物,可以为虾类提供遮荫和有机物质来源,而虾类则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减轻农药的使用量,实现资源的互相补充和利用。

2. 生态环境改善:水稻和虾类的共同生长,能够改善水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水稻根系的生长可以增加底泥的稳定性,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质;虾类在稻田中捕食杂食性昆虫和底栖动物,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有助于水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3. 经济收益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而且可以养殖高价值的虾类,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虾类的养殖周期相对较短,投资回收期较短,而且虾类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

二、技术分析1. 适宜品种选择:在稻虾共作种养模式中,需要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和虾类品种。

水稻品种宜选择矮秆、耐水涝、抗病虫害的稻种;虾类品种可以选择抗病抗病毒的品种,如太湖虾等。

优质的品种选择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和稳定生长。

2. 养殖技术管理:稻虾共作模式需要合理管理水田的水位和肥力。

在虾类幼虫孵化和生长阶段,水淹稻田,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氧气;水稻生长期,逐渐降低水位,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针对虾类养殖,需要采取合理的投喂和养殖密度调控,定期清理虾塘并对虾的疫病进行防控。

3. 水稻与虾类的协调管理:在稻虾共作模式中,水稻和虾类的生长需要协调管理。

水稻田中需要适宜的宽窄比和疏株密度,以保证稻田的通风和收光条件;虾类的养殖需要合理的养殖密度和投喂计划,以保证虾类的正常生长和养分摄取。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研究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研究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不断提升,种养健康生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稻虾共作种养是一种兼顾稻米和虾养殖的农业生态系统,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和高效生态养殖。

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不仅能够种植水稻,还能够养殖虾,通过相互配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农田的高产和虾塘的高质。

本文将着重研究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相关技术,探讨其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概述稻虾共作种养是以稻田为载体,通过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态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的生长为虾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庇护地,而虾类的活动则促进了水稻根系的通透性和空气透气性,使得水稻生长得更加旺盛。

虾类粪便和腐殖质成分也为稻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促进了水稻生长的健康发展。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农田资源和水域资源,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

相比传统的稻田种植和单一的虾类养殖,稻虾共作模式减少了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虾类养殖的环境污染和养殖成本,实现了农业与养殖的良性互动。

二、稻虾共作种养技术研究1. 水稻品种选择:稻虾共作种养中,水稻品种的选择是关键的一步。

需要选择适合与虾类养殖相结合的水稻品种,其株型要偏向直立型,生长期要适中,抗病虫害能力要强,同时还要具有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2. 施肥管理:在稻虾共作中,虾类的粪便和腐殖质是无钱滋养水稻的天然有机肥料,但也需要适量的补充化肥。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吸收效率,促进其生长发育,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3. 水管理:稻虾共作中合理的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要保持一定的水位,以满足水稻和虾类的生长需求,同时要注意定期换水和水质监测,防止因积水和水质问题导致病害的发生。

4. 虾类养殖与捕捞:在稻田中适当养殖虾类,可以利用水稻残留物和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饵料,通过自然捕食的方式来养殖虾类。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和虾塘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实现稻虾共生,互惠共赢。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还能够实现农田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种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技术。

1. 循环利用资源: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充分利用稻田水资源和底泥资源,实现循环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2. 生态环保: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效保护水体和土壤环境,降低农田污染的风险。

3. 多样经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实现多样经营,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增加产量: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环境,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虾类还可以作为补充性的农产品,增加农田的综合产量。

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1. 生态效益: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提高稻田的生态效益,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促进稻田的生态恢复。

3. 社会效益: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

1. 选择合适的稻田: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进行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通常选择具有灌溉条件和水稻种植基础的稻田。

2. 种植水稻:在选择好的稻田中,按照正常的水稻种植步骤进行水稻的栽培,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3. 施肥与灌溉: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和灌溉,保证水稻生长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4. 放养虾类:在水稻长势好、水稻进入拔节期之后,可以适时的放养适量的虾苗,控制好虾苗的密度,避免过度损耗水稻。

5. 水质保护:在种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稻田水体的质量,避免化肥和农药对虾苗的影响,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

6. 定期检查:在种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稻虾综合种养的效果,及时调整种养模式,保证水稻和虾类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水稻田中同时养殖淡水虾的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稻田湿润的环境条件和虾类的生态习性,实现了水稻和淡水虾的互利共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收益。

本文将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原理和技术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稻虾共作的原理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稻虾互利共生:稻田中的水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为淡水虾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而淡水虾则可以帮助清除杂草、捕食害虫和吸收水体中的有机废物,起到生物调节的作用。

2.资源互补利用:稻虾共作将稻田和虾塘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农田和养殖场的资源互补利用。

养殖淡水虾可以利用农田的土壤和水资源,同时稻田中的有机残留物和虾粪可以为淡水虾提供养分。

3.增加土地利用效率:稻虾共作可以充分利用稻田闲置的水面和空间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稻田种植方式,稻虾共作可以实现一块土地同时生产水稻和养殖淡水虾,增加了农田的综合效益。

二、技术应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具体包括:1.筹建种养基地:选择水田或若干稻田连片地块,开挖并加固鱼塘、虾塘;修建塘堤、水渠和水闸,确保水田和塘坝之间的水流畅通。

2.选择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的稻谷品种和淡水虾品种,并进行合理的组合。

选择矮杆水稻和高产虾种,相互配合以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

3.适宜的水控管理:根据水稻和淡水虾的生长需求,合理调控水位和底泥含氧。

保持稻田适度的湿润和水质适宜,有利于水稻和淡水虾的生长发育。

4.合理的饲料补给:根据淡水虾的品种和育养阶段,合理补给虾料,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饵料。

也要适量补充水稻田中的元素肥料和有机肥料,保持土壤的肥力。

5.防治病虫害:定期检查和处理稻田和虾塘的病虫害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虫害对水稻和淡水虾的危害。

6.产出的处理:在淡水虾收获后,利用鱼塘和虾塘的水来灌溉水田,将虾塘中的水体和虾粪的有机肥料效应充分利用,为水稻提供养分。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在稻虾综合种养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种养模式的重要性和优势。


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我对稻虾综合种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稻田中种植水稻,同时养殖虾,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

水稻的根系可以为虾提供栖息地,虾类则可以清理水体中的杂质,促进水稻的生长,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其次,稻虾综合种养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容易受到气候
和市场价格的影响,而稻虾综合种养可以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水稻和虾类的双重收入,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再次,稻虾综合种养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虾类可以吃掉水稻田中的害
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作物的危害,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稻虾综合种养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
候和土壤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水稻品种和虾类品种,合理配置养殖密度和施肥量,做好疾病防治和管理措施,以确保稻虾综合种养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稻虾综合种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提高农田的
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推广稻虾综合种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致力于稻虾综合种养的工作。

这项工作不仅让我深入
了解了稻田生态系统,还让我体验了虾养殖的乐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个人经验和总结,希望可以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首先,稻虾综合种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农业、水产养殖和生态
学的知识。

在我进行的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关键因素对于稻虾综合种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首先是水质管理,稻田中的水质直接影响着虾的生长和稻谷的产量。

因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控制水质,保证虾和稻谷都能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其次,我发现了虾和稻谷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在稻田中养殖虾可以有效地控
制害虫和杂草,提高稻谷的产量;而稻谷的秸秆和残留物可以为虾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因此,我在实践中注重了虾和稻谷之间的协同生长,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后,我也意识到了生态环境对于稻虾综合种养的重要性。

在我所在的地区,
农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对于稻虾综合种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我积极参与了当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希望能够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为稻虾综合种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总的来说,稻虾综合种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意
义的工作。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相信稻虾综合种养领域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挖掘的地方,我也会继续努力,为这个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总结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总结

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总结
近年来,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稻虾养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技术,不断提高产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稻虾养殖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农田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我们可以将农田利用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兴村项目中,我们将一部分农田用于水稻种植,一部分农田用于虾苗养殖,使得土地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其次,我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出。

在稻虾养殖过程中,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包括水稻与虾共生养殖技术、藻类养殖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引进,使得养殖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产出也随之增加。

再次,我们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稻虾养殖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生态养殖的方式,注重生态平衡,保护水体环境。

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我们不仅实现了高产出,还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率。

在兴村项目中,我们不断引进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改进养殖方式,提高了养殖效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养,使得养殖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总的来说,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在不断发展壮大。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技术,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兴村项目稻虾养殖工作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稻虾综合种养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致力于稻虾综合种养的工作。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收获了丰厚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个人在稻虾综合种养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在稻虾综合种养方面的工作中,注重了科学种养的理念。

我深入研究
了稻虾综合种养的原理和技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科学的种养方法进行管理,保证了稻田和虾塘的良好生态环境,为稻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我在工作中注重了稻虾综合种养的综合管理。

我根据稻田和虾塘的实际
情况,合理安排了种植和养殖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稻虾的良好互补效应。

我还加强了对水质、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确保了稻虾的良好生长和产量稳定。

最后,我在工作中注重了稻虾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

我不仅注重了稻虾的产量
和质量,还注重了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

我采用了合理的经济模式,实现了稻虾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总的来说,我在稻虾综合种养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探索,为稻虾综合种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推动稻虾综合种养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虾稻共生养殖技术(老虾农总结)

虾稻共生养殖技术(老虾农总结)

在冬季来临前,建议广大养殖户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肥水—顺利越冬的重中之重。

肥水保温防冻伤小龙虾怕热不怕冷,但冬季温度过低时,小龙虾容易冻伤,尤其是仔虾。

较肥的水质有一定的保温效果,因此在小雪时节,一定要做好肥水工作,可使用低温肥水组合藻肽(2亩/瓶)+藻乐肥(5亩/袋),8-10天后及时追肥一次,稳定水色。

肥水培开口饵料刚孵化出的仔虾主要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及有机质,若水质过瘦,开口饵料不足,则会影响其活力,导致越冬期仔虾伤亡,因此在越冬前通过肥水来保证仔虾有足够的食物,以应对越冬期的消耗。

肥水陪藻防应激水质过瘦光照过强,易导致小龙虾强烈的应激反应,加重体内能量消耗,引起水浑,严重的会导致仔虾出现损伤。

通过肥水把透明度维持在30-40公分左右,易减少环境刺激。

肥水防来年青苔很多池塘开春后池塘立马起一塘青苔,一发不可收拾,处理难度极大。

很多有经验的老养殖户,在上年越冬前把水肥好,第二年开春后青苔爆发几率大大降低,通过培养有益藻类,占据优势种,抑制了青苔(丝状藻)的生长,同时降低了来年肥水难度。

2.灵活投喂过度饥饿会导致小龙虾活力差,出现肝脏发白现象。

因此越冬前,建议投喂高蛋白饵料,每隔10-15天泼一次金维安(5亩/袋)+肝舒康(2亩/袋)以储存足够的能量,提高成活率。

越冬期小龙虾不摄食,但在天气回暖时也会出洞觅食,此时可适量投喂,补充营养。

3.越冬前解毒经过一个周期的养殖,池塘蓄积了大量毒素,小龙虾长时间在洞里易慢性中毒,导致出洞后体色发暗、发黑、肝胰脏坏死、不吃食,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在越冬打洞前,一定要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解毒,老塘口淤泥较深的,可配合底居速解安(2亩/袋)。

4.维持水位越冬期水位要保持在1.5米以上,过低易导致小龙虾冻伤,不要频繁换水,以免造成刺激。

稻田虾秋冬季管理有几个重要节点一定要把握好1、放种一般在稻田上水灌浆时放比较好。

这样等水慢慢下降晒塘时小龙虾就会自然交配打洞休眠,使小龙虾有足够的时间休以以不漫过稻梗为准备,处理一到两次后再上大水,这样确保稻梗的不黑臭不影响虾的生长孵化。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础,同时利用虾类进行养殖的一种农业模式。

该模式能有效保护水源、增加水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水环境质量、同时还可获得稻作与虾类的双重生产价值。

本文将介绍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应用。

农业模式稻虾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内添加适宜数量的虾种,与稻作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的虾类养殖管理和稻田生态系统重构,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虾类产量以及水质质量,同时减少虾类疫病和保持水稻和虾类的生长良好状态。

技术应用1.种质选择在进行稻虾共作模式时,选择适用的虾苗和种子对于该模式的成功至关重要。

推荐使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量高的虾种。

同时,对于稻种,建议使用抗虫抗病、耐水性强、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种质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种植养殖模式的效益质量。

2.水质管理稻虾共作不仅要注意稻田的水质质量,也要注意虾塘的水质质量。

虾类对水质要求极高,而稻田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因此必须合理使用和控制化肥农药,保证水质清洁。

稻田与虾塘之间可以通过利用稻田的水源对虾塘的水源进行降温、保护虾类的作用。

3.调控施用在虾塘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虾类密度与投放量的平衡,稻田中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以及有益微生物的增加等。

虾类密度与投放量的平衡需要根据虾类生长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过度放养将影响虾塘的生态环境。

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则需要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达到微生态平衡。

优点1.稳定水稻产量在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中,虾类的存在可以有效控制螺和稻虱等稻作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保证了水稻的生产量。

2.增加种养收益稻虾共作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同时获得水稻和虾类的双重生产价值,通过调节虾种数量和投放量的平衡,还可以获得更高效的盈利水平。

3.促进水稳定性稻虾共作模式能有效保护水源、增加水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水环境质量,从而有效减少水源污染和破坏。

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总结

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总结

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总结
稻虾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养殖模式之一,其发展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稻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注重科学种养结合。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指导,提高了水稻和虾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种养结合的良好效果。

同时,科学的种养结合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产品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其次,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注重创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稻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创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再次,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通过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团队建设,不断提高了技术指导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稻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同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也为技术指导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注重产学研合作和信息共享。

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信息共享,不断推动了稻虾产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产学研合作和信息共享也为技术指导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

总之,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在科学种养结合、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产学研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稻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信在有关部门和各方共同努力下,稻虾产业技术指导工作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市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总结报告
LHK市稻虾生态种养技术总结报告
稻虾种养技术是近年来湖北省水产十大主推技术之一,LHK市于20XX年开始试验,效果较好。

20XX年,在HH省、XX市水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全市大力推广该项技术,推广面积约1000亩余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考量该项技术应用效果,我们在LHK市丹水合作社跟踪了11户社员428亩的稻虾种养全过程。

现将效果归纳整理,总结如下:
一、实施概况
稻虾种养生态种养模式实施区为LHK市龙虾标准化养殖核心基地——LHK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20XX年有11户龙虾养殖户种植早稻428亩,养殖龙虾平均亩产 kg,总产 t;稻谷平均亩产 kg,总产 t。

二、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并聘请市水产专家作为技术顾问。

制订了重农激励政策。

2、加强技术辅导。

今年已组织邀请省、市有关专家,种养大户参加的水产、水稻等技术培训辅导2期,培训人员达168人次,印发资料500余份,同时,根据生产环节,及时邀请有关专家到村、到户开展技术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并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

3、抓好全程服务。

以LHK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种养农户与服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组织化、产业化程度。

同时,积极帮助大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优质服务。

三、技术要点龙虾养殖
1、选好田块。

选择水源充分、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好、保水性能较好且通电通路的田块,田块翻整耙平。

2、筑好田埂。

田埂高度应以可注水~ m为宜,坡比1:~3。

3、开好虾沟。

虾沟是供龙虾在夏季高温、浅灌、搁田或施放农药时躲避栖居,在稻田四周离田埂~2 m处开挖,虾沟宽2~3 m,深~ m,挖出的泥土将周围围田埂加宽垫高。

通常虾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15%,并在插秧前开挖好。

4、防逃设施。

为防止小龙虾逃逸,沿田埂圈了一圈石棉瓦,石棉瓦横放,底部埋入土下10 cm,瓦与瓦之间重叠5-6 cm,叠加部分两边用木桩加固。

1
5、防害设施:进出水口建在稻田相对两角上,并安装滤网,以防止虾苗外逃。

滤网一般6~8目。

出水口滤网高出田基20~30 cm,下部深埋在基土中,进水滤网长度为2~
3 m,成弧形向稻田内安装,严防野杂鱼混入。

6、栽种水生植物。

在虾沟中适当栽种水生植物,既提供小龙虾栖息场所、遮荫,又提供植物性饲料。

栽种的水生植物有喜旱莲子草,空心菜和水浮莲等。

栽种为水稻种植完之后。

8、虾苗放养。

5月上旬环沟放水,日光暴嗮,并用漂白粉15 kg/亩进行消毒,目的是杀死田间真菌等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6月上旬虾沟内施用600 kg/亩经过发酵的粪肥,以作培育放养虾苗的适口食料。

6月是旬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1500~20XX尾的幼虾,每亩放20 kg。

9、饲养管理
⑴饲料投喂。

①投饵方法: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多点投喂,均匀分布于稻田四周的浅水或水草丛中;幼虾放养后,立即开始投饵,开始可投粉状饵料,用水浸泡搅拌成糊状,以后改用颗粒饵料或米糠、碎麦粒等饵料投喂,还应适当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

②投饵量:以颗粒干饵计算,日投饵量控制在存池虾重量的3%~5%,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时左右投日饵量的1/3,傍晚18时左右投余下的2/3,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及龙虾活动、摄食情况,适时适量灵活调整,一般以3~4小时吃完为宜。

③饲料搭配:以颗粒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添加鲜活动物性饲料,如螺、蚌、小杂鱼等,同时,适量补充水草,做到“荤素搭配,精青结
合”。

⑵水质管理。

①总体要求透明度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pH值7~,水体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

②定期换水:每隔10~15天加换新水,每次换水1/4~1/3。

7~8月份,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

换水时,保持水位相对稳定。

⑶日常管理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一查水质变化,二查龙虾摄食,三查病敌害侵袭,在闷热天气应增加夜间巡塘,勤作记录。

10、疾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严格清塘消毒、定期投喂药物饵料、调控水质、合理投饵,从强化管理等着手,严防虾病发生与蔓延。

11、捕虾。

虾苗经过3个多月的饲养,就有一部分小龙虾能够达到商品规格,就捕大留小逐步上市。

长期捕捞、捕大留小是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将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龙虾捕捞上市出售,未达到规格的继续留在稻田内养殖,降低稻田小龙虾的密度,促进小规格的龙虾
2
快速生长。

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用虾笼、地笼网起捕,效果较好。

也可用抄网在虾沟中来回抄捕,最后在稻
谷收割前排干田水,将虾全部捕获。

平时捕大留小,但繁殖期禁止捕捞,以便有足够的小虾供来年使用,降低成本,节约种源,保护环境。

水稻种植 1、品种选择。

品种选用耐肥性、抗倒性、抗病性较好的“中灿稻”等中稻主推品种。

2、秧苗。

往年直接播种,改为从育秧大户中购苗。

3、插秧。

插秧前平整田块,插秧最好采用机插、抛秧或人工插,尽量少用免耕直播。

一般移栽田掌握在秧苗4~5片叶龄时插秧,行株距以cm×cm为宜,每丛插1~2根,以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插秧在5月初至5月15日前结束。

大田不用除草。

4、施肥。

栽秧前施发酵过的粪肥,每亩用量300-400 kg左右,以利培植饵料生物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

期间,追施复合肥50 kg/亩左右,尿素56 kg/亩左右。

5、病虫害防治。

水稻生长期间,采取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稻蓟马、灰飞虱每亩一次,纵卷叶螟2-3次,稻飞虱3-4次。

所选农药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

6、收割。

中籼稻9月中旬成熟。

收割最好机械收割,既省工又省时。

四、效益分析经济效益
亩产龙虾 kg,单价28元/kg,全年销售成品龙虾,实
现龙虾销售收入万元,扣除各项成本万元,养虾净赚万元,亩平元;水稻产量为 t,市价格元/kg,全年水稻销售收入万元,扣除水稻成本万元,水稻纯收入万元,亩平纯收入元。

稻虾合计亩平纯收入元。

与普通田块水稻相比,水稻增产%。

1、龙虾养殖收益
单产单价 kg 元 28 亩成本防逃设施挖虾沟虾种元 250 元元饲料元小计元总成本元总收入元总纯利润亩平利润元元 500 2、水稻种植收益3
单产单价元亩成本秧苗元 125 补苗元耕机水粪田插费肥元元元元 83 80 52 145 尿素元 100 碳农收铵药割元元元 30 20 140 小计元总成本总收入总纯利润元亩平利润元 kg 元元生态效益
稻虾生态种养工程与非稻虾种养相比,不仅增强了龙虾、早稻抗病能力,而且减少了龙虾用药、饲料和水稻农药的使用数量,于虾田较肥,化肥的使用量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的生态体系,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应,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社会效益
通过生态种养工程的实施,使传统种养模式向优质、高
效种养模式转变,不仅提高了种养户科学的种养技术水平,而且辐射作用明显。

于采用生态种养模式所生产的龙虾外观体表更加粗壮、肥满、光洁,内在肉质更加细嫩、鲜美可口,因此所产龙虾可与野生龙虾相媲美,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龙虾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声誉,深受消费者青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