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种养技术及生态效应(20161201)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虾共生是一种传统农业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稻谷和养殖虾类,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稻虾共生模式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
这种模式能够实现水稻和虾类的互补生长,有效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虾类的活动促进了水体的循环,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
稻田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地,为虾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稻虾共生模式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收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当前环境下,稻虾共生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探究这种模式的优势和效益,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优势与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思路。
通过深入分析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具体运作机制、效益和实践案例,总结推广适用于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的种养模式。
通过研究稻虾共生模式的推广应用,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种养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正文2.1 稻虾共生的优势稻虾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其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稻虾共生可以有效提高稻田的生产力。
虾子在稻田中捕食杂草和害虫,起到了天然的农药和除草剂的作用,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保障稻田的生态平衡。
稻虾共生能够提高稻田的养分利用效率。
虾子粪便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虾子的运动还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护性,有利于稻田的土壤改良。
水稻、小龙虾连作生态养殖技术与效益分析
2018 年 底 , 安 徽 省 提 出 实 施 稻 渔 综 合 种 养 “百千万工程”,政府相关部门都在关注小龙虾产 业。芜湖县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实现“一地两 用、渔农双赢”,稻虾连作面积从上年 2500 亩增加 到今年的 12000 亩,笔者作为全国淡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殖渔情信 息采集员,通过实地走访和跟踪调研,了解养殖 生产情况及销售价格走势,现将“稻-虾”连作 生态养殖技术分享给广大养殖户。
一、养殖技术要点 1. 稻田整理改造 选择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源、田块平 整、壤质土、保肥保水性好的稻田。为管理方 便 , 每 塘 口 面 积 为 20~30 亩 , 在 稻 田 中 开 挖 田 沟,使田块形成环沟或“L”形沟和侧沟,沟坑占 比不能超过总面积的 10%,沟宽 1.8 米左右、深 60 厘米,不能太宽太深,否则农机出入不便,不 利于收割水稻。沿田埂四周采用彩钢板或塑料薄 膜,设置 50 厘米高的防逃网。根据小龙虾不同生 产期设置 60~80 目的聚乙烯网布或铁丝网罩,覆 盖在用 PVC 管做成进、出水口的管口上,避免敌害 生物、鱼卵或野杂鱼进入及小龙虾逃逸。 2. 清塘消毒 水稻收割完后将部分秸秆打碎还田利用,用 旋耕机对田块进行旋耕,种植水草如伊乐藻。投 放虾苗前用生石灰全塘泼洒进行消毒、清除野杂 鱼和致病菌,也可用巴豆粉、氯硝柳铵、鱼藤精 或漂白粉(新建的稻田养殖小龙虾,用生石灰可降 解残留的菊酯类农药)。饲养过程中,根据田间的 水质,用腐植酸钠和有机肥改善水环境。 3. 水草移栽 种植水草是小龙虾养殖成败的关键。种草要 多样性,沉水植物如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 圈养浮水植物如水葫芦、空心菜等。在田沟和田 块浅滩处种植伊乐藻,按株距 3~5 米、行距 8~ 10 米栽一排伊乐藻,高温季节可加栽轮叶黑藻。 水草既能为小龙虾提供优质饵料,又能净化水 质,为小龙虾栖息、避阳、蜕壳提供良好的环境。 4. 苗种投放 老养殖户的小龙虾苗一般为自繁自培。8 月底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研究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研究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养殖虾类,通过互惠互利的关系提高水稻和
虾类的产量和质量,并实现农田的生态化养殖。
该模式不仅能增加经济效益,还能提供可
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1. 生态互补:稻田作为虾类的生境,提供了适宜的水质和底泥环境,有助于虾类的
生长和繁殖。
虾类在稻田中可吃掉水稻间苗和田间杂草,减轻了除草的压力。
2. 养殖关系:水稻提供了气候和生境适宜的条件,虾类则帮助稻田养分循环,通过
吃掉底泥中的有机物和渣滓,促进底泥的通气和肥料的释放。
虾类的排泄物也为水稻提供
了天然的肥料。
3. 降低农药和化肥使用:虾类能够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
虾类的排泄物同时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减少了对化肥的使用。
4. 增加经济效益:虾类可以作为稻农的副业养殖项目,提高农田的综合经济效益。
虾类的产出也可以销售,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入。
1. 虾类品种选择:选择适合与水稻共生的虾类品种,如吉罗虾、稻虾等。
这些品种
对水环境要求较低,能够适应稻田的生境条件。
2. 稻虾共作的面积和密度:确定稻虾共作的比例和面积,一般是在稻田中设置一定
面积的虾塘,与原稻田相互关联。
虾类的密度也需要根据稻田的大小和水体的条件进行合
理调整。
3. 水质和底泥管理:保持稻田水体的清洁和适宜的水质条件,避免污染和水质恶化。
及时处理稻田的底泥,保证虾类的生境条件。
4. 饲料和养殖管理:为虾类提供适宜的饲料,保持虾类的健康和生长。
控制虾类的
密度和饲料量,避免过度生长和资源竞争。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
地理环境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稻虾共作模式。
模式特点
江西地区的稻虾共作模式主要以龙虾养殖为主,同时种植一季中稻。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绿色生产。此外,江西省还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将捕捞到的龙虾进行分类、包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如活虾市场、餐馆、超市等。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收割方式,如人工收割、机械收割等。
收割方式
将收割后的水稻进行晾晒、脱粒、除杂等加工处理,提高水稻的品质和附加值。
加工处理
04
CHAPTER
稻虾共作种养的生态效益
VS
稻虾共作种养通过生物降解和自然循环,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技术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概述稻虾共作种养的技术要点稻虾共作种养的经营管理稻虾共作种养的生态效益稻虾共作种养的案例分析稻虾共作种养的推广与发展建议
01
CHAPTER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概述
稻虾共作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
定义
该模式通过共生互利的方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具有节水、节地、节劳力等优点。
地理环境
01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稻虾共作模式。
模式特点
02
湖北地区的稻虾共作模式主要以小龙虾养殖为主,同时种植一季中稻。养殖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绿色生产。
经济效益
03
通过稻虾共作模式,湖北省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小龙虾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1. 引言1.1 背景介绍稻虾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集生态养殖和高效种植于一体的农业模式,通过在水稻田中同时种植虾和水稻,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种养模式的出现,得益于人们对传统农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虾的养殖效益,还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和土壤资源。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受到了众多农户和科研机构的关注和支持。
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发展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稻虾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虾子的养殖效益。
研究稻虾共生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稻虾共生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利用水稻和虾子的相互作用,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农田的产出,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
稻虾共生模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虾蟹清理水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稻虾共生模式还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稳定性,减少由于单一种植模式带来的病虫害风险,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确保农作物的稳定产量。
深入研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提高农田的产出和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探究和推广。
2. 正文2.1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通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虾类动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循环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在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中,水稻和虾类动物可以相互促进生长。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
探究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种养技术稻虾共作是一种互惠共赢的生态种养方式,它是指将稻田和虾池进行整合,同时在两者之间种植水稻,利用虾对水稻有益的生态功能和水稻对虾产生有益的生态功能的特点,实现稻虾联合生长的种养方式。
1. 提高了用地效益:虾池周边利用其不宜作为耕地的湿地,可以将其种植为水稻,取得了双重效益。
2. 节省了用水资源:稻田和虾池互相渗透,形成了稻虾共生的良好环境,可以减少水的损失,同时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 增加了水产品产量:在虾池中蓄养虾类,同时在水田中种植水稻,可以利用虾的粪便、残体、虾苗等对水田进行投喂,有利于增加稻田中菌类、蚯蚓和鱼类等的生长,提高水田的产量。
4. 促进了土壤改良:虾池蓄养虾类,虾类在生长过程中排泄的排泥和垃圾可以添加到水田中,有利于水田的肥力和改良土壤。
5. 减少了病虫害发生:虾类能够吞食稻田中的害虫、蚜虫等昆虫,避免了农药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农民的经济负担。
综合种养技术:1. 营造适合虾类生长的环境:建虾池前应对场地进行筛选,选用地势较高、底土比较硬实、水源充足的的地方,确保虾池周边没有农业化肥的源头和感染虾病的病源地。
2. 合理种植水稻:选择较矮且根系发达的水稻品种,比如南京香,稻苗密植,促进虾类生长的同时也能利用稻田土壤养分,增加稻田水产量。
4. 防止病虫害:虾池中应定期清理虾池底泥,以去除虾病病源,注意虾的饮食卫生和食物质量控制,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定期换水:定期换水可以保证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意保持稻田和虾池的混合水位,以保证两个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稳定性。
总之,稻虾共作是一种优秀的生态种养模式,可以提高用地效益、节省用水资源、增加水产品产量、促进土壤改良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物种,采取合理的综合种养技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共生关系。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技术及典型案例“稻虾共生”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即在稻田的四边挖沟,中间种植水稻,实现小龙虾和水稻在同一个稻田里同生共长。
此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
一、“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优点1、“稻虾共生”能大幅提高稻田产值从稻田的亩产值来看,运用“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稻田,其产值从2000元,可以提高到45000元。
“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下的一亩水田的综合亩产值相当于过去20亩水田的亩产值,这在很大幅度上提高了稻田产值。
2、既增肥农田,又降低病虫害虾稻共生,只给小龙虾少量投喂,吃不饱的小龙虾会到稻田寻找食物。
小龙虾不但会吃掉杂草,还会吃掉害虫和虫卵,减少害虫。
同时在农田里排便,给农田增肥。
小龙虾的不断爬动,还利于土壤的松动,减少土壤板结,同时有效防止水稻烂根,减少病害。
3、降本增益,提高品质根据“稻虾共生”的实践发现,虾稻共生下,稻田需要的肥料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农药使用减少超过一半,大大减少了农田的投入成本,提升农田的效益。
此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并且小龙虾放在农田里,减少饲料的投放,也大大提高小龙虾的品质。
4、提高水稻和小龙虾的产量小龙虾在农村中源源不断生产有机肥,供给水稻的生长,同时也减少农田的病虫害,利于水稻的产量提升。
另外,稻田中的小龙虾是粗放式放养,比密集型养殖个头更大,产量更高。
5、“稻虾共生”的特色农产品更受市场欢迎“稻虾共生”模式下的稻米,如今在市场上称为“虾稻米”,属生态大米,已经打响了品牌价值,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和喜欢。
而个头更大、肉质更好、绿色纯天然的稻田小龙虾,也更获得消费者的喜爱,尽管价格高达每斤70元,却时常供不应求。
二、“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技术1、稻田选择(1)水源:外源水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不被农业、生活和工业污水污染。
稻虾种养技术和生态效应
对于与之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还鲜见报道,这种“重养轻种”
必将阻碍“虾-稻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2015年调查结果
2015年调查结果
稻虾共作模式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紧实度的影响(KPa)
土层深度(cm) 20cm 25cm 813.4a 903.7a
处理 非稻虾
5cm 165.4a
沟宽3~4米,沟深1.2~1.5米。稻田面积达到100亩要在田中间 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8米。田埂应高 于田面0.8米以上,埂宽5-6米,顶部宽2~3米。
稻田围沟 改造图案例
2.2 环沟消毒 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环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 100~150公斤/亩带水20 厘米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 致病菌;第二年后由于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二氧化氯或 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 2.3 水草栽培 围沟面积的50%应栽植水草,大田面积的30%应栽植 水草。水草以依乐藻(吃不败)、俗称匝(za)草为主。种 植时间以11月中下旬为宜,不宜过迟
5)科学晒田
插秧后15-20天晒田,要求轻晒,晒至田不陷脚,
田面不裂缝为宜。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以免
环沟小龙虾长时间密度过大产生不利影响。
6)水稻收割的秸秆
每亩用商品秸秆腐熟剂2公斤,快速腐熟后既
能肥田,又能作小龙虾饵料。
7)稻田冬季施肥培藻 稻田秸秆腐熟后的 11 月中下旬,田间有水时 ,每亩撒施50-100公斤生物有机肥或投放4~5袋干 鸡粪,平铺稻田,袋子不打开,让其在稻田里沤 制,于次年3月上旬再开袋,满田匀撒。其目的是 培养大量的浮游动物,为幼虾提供很好的饵料。
厘米浅水位;12~次年的2月保持水位30~50厘米深水位;3~4 月保持 10~20 厘米的浅水位; 4~5 月底保持30~50 厘米的深水 位;6~9月按水稻栽培要求进行水位管理。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应用分析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虾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可实现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多重目标。
本文通过对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以及其技术应用进行分析,探索其优势和潜力。
一、稻虾共作模式1.模式优势稻虾共作模式将水稻种植和虾养殖相融合,可实现农业生境美化、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功能提升,还可增加农户收入。
同时,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⑴节约土地资源。
水稻和虾养殖占地面积差异大,通过将二者融合,可实现节省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⑵优化舒适环境。
水稻和虾养殖需要不同的水生态环境,但水稻底面上的虾类却不影响水稻生长。
虾类能够不断抑制底泥生成,从而维护水稻秧苗生长所需的水质环境,改善底层水质,提高作物生长品质。
⑶增加产量。
水稻和虾养殖通常需要两种独立的生态系统,而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则可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
2.关键环节稻虾共作模式涉及土壤环境、水生态环境、养殖技术等多个关键环节,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
⑴池塘设计:应开展研究,对点源和非点源的排放进行精细化管理和调节,以保证在水生态方面的发展和维护。
⑵土壤管理:水稻和虾养殖需要合适的土壤管理,从而保障水质环境和带来优越的作物品质。
⑶养殖技术:水稻生产和虾养殖同时需要不同的技术支持,因此种植和养殖者需要掌握相应的技能。
二、技术应用稻虾共作模式需要掌握相应的技术,包括土壤改良、养殖管理、水循环系统的设计等技术。
其中,应用技术包括:⑴土壤管理技术:包括施肥技术和organic农业技术等。
⑵养殖管理技术:包括虾情調控技术和期间养殖技术等。
⑶水循环系统技术:包括水循环系统的设计、运维和气氛调节。
2.技术实践稻虾共作模式需要通过实践进行验证,才能保证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目前已经有一些实践案例,例如江苏镇江兴化市水果农业建设示范区,采用“稻虾共作—水果种养—加工”,实现绿色、微波核安全、品牌化的农业生产。
有几个废弃池塘改建后,实现了每年20万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田资源,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淡水虾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力、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且可以实现有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生态优势三个方面来介绍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一、种植技术1. 种植品种选择: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常用的品种有K优、重优、粳优等。
2. 土壤整理:在冬季或春季开始,进行水田的土壤整理,包括犁地、拔草、松耙、整平等工作。
土壤要求肥沃、酸碱度适中、富含有机质,便于水稻和虾的生长。
3. 播种管理:选择优质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然后进行露天或水浸播种。
播种前要配制好适宜的稻田肥料。
4. 水管理:水田的水位管理是关键,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种植初期到拔节期要保持水位在15~20厘米左右,抽穗至灌浆期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
5.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
一般在播种前施入适量的基肥,分几次施追肥。
二、养殖技术2. 养殖池塘准备:根据虾的生长需要,准备适宜的养殖池塘。
池塘必须选择在平坦地上,避免存在丘陵或洼地。
同时要保证池塘的水源和排水条件良好。
3. 养殖池塘管理:虾的饲养环境要求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水质要清洁,含氧充足。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投喂、水体的循环替换和病虫防治等。
4. 饲料管理:根据虾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
一般可以使用鱼粉、豆粕、玉米粉等作为主要饲料。
三、生态优势1. 土壤改良:虾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大量的氨氮、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
2. 害虫防治:稻虾共作时,虾可以吃掉稻田中的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有效降低了农田的农药残留。
3. 养殖经济效益:生态稻虾共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农田的生产力,增加了农田的产量。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与技术虾稻共生是一种农业生态模式,是将养殖虾与水稻种植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生态系统。
这种模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提高农田利用效益和环境保护水平。
虾稻共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稻田里浇水来实现稻田的虾苗养殖,虾种的废料可以提供稻田中的养分,同时虾种能够帮助稻田除草、防虫等。
这样一来,虾和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虾在稻田中可以自由活动,吃水稻田中的杂草和虫害,起到了天然的生态杀虫作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
而水稻则能够为虾提供栖息场所,并为其提供养分,增加虾的养殖效益。
虾的氨氮也可以为稻田提供养分,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
传统的稻田只种植水稻,而虾稻共生模式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还能够利用水田中的虾苗进行养殖,提高了经济效益。
虾稻共生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
虾在稻田中可以捕食杂草和虫害,减少了农民对农药的依赖,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虾的杂草和虫害捕食能力也能够保护稻作的生长,增加了稻作的产量。
虾稻共生能够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
虾的存在可以促进土壤物质的转化和有机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虾稻共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虾虫害的控制是一个难题。
由于虾对稻作起到了生态杀虫的作用,但恰恰也会对水稻造成一定的伤害。
虾种养殖对水质和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就无法顺利发展虾稻共生生态模式。
虾稻共生的管理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虾稻共生生态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和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的质量,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虽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虾稻共生生态模式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稻虾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和虾塘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实现稻虾共生,互惠共赢。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综合利用效益,还能够实现农田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种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技术。
1. 循环利用资源:稻虾综合种养技术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充分利用稻田水资源和底泥资源,实现循环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2. 生态环保: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效保护水体和土壤环境,降低农田污染的风险。
3. 多样经营: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实现多样经营,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4. 增加产量: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改善稻田土壤环境,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虾类还可以作为补充性的农产品,增加农田的综合产量。
二、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优势1. 生态效益: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虾类,可以提高稻田的生态效益,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促进稻田的生态恢复。
3. 社会效益: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
1. 选择合适的稻田:首先需要选择适合进行稻虾综合种养的稻田,通常选择具有灌溉条件和水稻种植基础的稻田。
2. 种植水稻:在选择好的稻田中,按照正常的水稻种植步骤进行水稻的栽培,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3. 施肥与灌溉: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和灌溉,保证水稻生长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4. 放养虾类:在水稻长势好、水稻进入拔节期之后,可以适时的放养适量的虾苗,控制好虾苗的密度,避免过度损耗水稻。
5. 水质保护:在种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稻田水体的质量,避免化肥和农药对虾苗的影响,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透明。
6. 定期检查:在种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稻虾综合种养的效果,及时调整种养模式,保证水稻和虾类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稻虾共生是一种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将虾与稻田共生,可以实现稻作生产和水产养殖的融合,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
一、稻虾共生的特点1.资源共享:稻田是虾养殖的自然环境之一,以自然饵料为主的虾子可以在水田内自由自在地生长。
同时,虾的眼福也非常依赖水质,使水田的水质得到有效的提升。
2.生态环保:虾在稻田中可以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水草,可以帮助稻田统治病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同时,虾也可以吃垫底的有机质,可以有效减少氨气和亚氮酸的滋生,帮助稻田建立自然有机肥。
3.高产高效:虾子与稻栽培的生长时间基本相同,在稻田中虾子可以有效活化硫酸盐,改良水田土壤,有助于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品质。
4.低成本:稻虾共生不需要额外投入太多资金,虾子的生长和饲养成本相对比较低,而且由于虾子在水田中可以自行取食、自然繁殖,不需要大量人工投入和管理,可节省农民的人力物力。
二、稻虾共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虾子数目难以控制,可能会对稻田的生长造成影响。
对策:可以通过增加虾池来控制虾的数量,避免对稻田的影响。
2.虾子饲料选择范围较窄,需要根据虾子的口味和营养需求进行饵料选择。
对策:可以采用多样化的饵料,包括水草、稻秆、杂草等。
3.稻虾共生模式需要适合稻田的水环境,水质太浑浊、厌氧和水位波动都会对虾子的生长产生影响。
对策:保持稻田水位稳定和水质清洁,随时监测水质参数,及时调整虾子的饲料。
1.经济效益:稻虾共生可以同时获得稻谷和虾子的收益,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小了投资风险,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2.生态效益:稻虾共生可以有效地增加稻田中的有机质,减少了与农药有关的病虫害,保障了稻田的生态系统安全。
虾子的生长也促进了水的循环和保水性,增加了稻田的水利效益和生态效益。
3.社会效益:稻虾共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稻虾共生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在稻田中引入虾类,可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生态环境,实现稻虾共生效益的最大化。
稻虾共生模式首先通过选用适合生态种养的虾种,在稻田中投放虾苗。
虾类能够利用稻田中的杂草和农药残留,消除稻田中的病害虫,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同时,虾类还会在土壤中挖掘穴位,增加土壤通气性,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虾类还能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减少竞争水稻养分的机会,提高水稻产量。
实践证明,稻虾共生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增加有明显的效果。
虾类确保了稻田中的养分供应,提供了高效的生态环境,使水稻的生长周期缩短,增加产量。
而且虾类还能吃掉稻田中的杂草,减少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稻田杂草的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达到了环境友好的效果。
此外,稻虾共生模式还具有经济效益。
虾类在稻田中生长迅速,对市场需求较大,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虾类还可以作为稻田中的副产品,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食品,增加农民的饮食营养价值。
虾类还可以通过离心分离、生物厌氧发酵等技术手段,提取虾壳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农用生态肥料或者制作虾粉、虾酱等产品,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
稻虾共生模式还有利于水稻生态环境的改善。
虾类的存在促进了水稻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增加了稻田中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虾类还能吸附和稳定重金属元素,减少其对水稻和水体的污染,提高了稻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稻虾共生模式还能增加稻田的水利利用效率,利用虾类的挖掘行为,增加稻田中的水量传输能力,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水稻灌溉效果,提高稻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稻虾共生模式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生态种养模式,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稻虾共生模式,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稻虾共生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种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虾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稻虾共生种养模式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该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效益,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本文将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原理是什么?水稻和虾类是两种互补性很强的生物,在同一个生态环境下能够相互促进生长。
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而虾类则需要水中的底栖动物等有机物为食,因此在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可以利用稻田的水体养殖虾类,形成一种互补共生的种养模式。
水稻的根系可以提供虾池的底栖动物的生境,而虾类的排泄物则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从而达到了水稻和虾类共同生长的目的。
这种种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效益,还可以减少虾池和水稻田之间的生态环境冲突,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态种养模式。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优势是什么?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农田的效益。
通过在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虾类,可以提高农田的土壤肥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加农田的产量。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水稻和虾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能够降低农田的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维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平衡。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虾类在稻田中生长周期短,养殖成本低,能够为农民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具有效益高、环保性强、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种养模式。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虾类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稻田中会因虾养殖产生较多的有机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会对水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水稻和虾类之间的共生关系需要谨慎控制,避免造成过度捕食或者植物生长不良等问题。
稻虾共生种养模式的管理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劳力投入,才能保证水稻和虾类的正常生长。
尽管稻虾共生种养模式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其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稻虾共生是一种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的一种养殖方式。
稻虾共生是指将虾与稻共同放养在水稻田中,在保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稻田可持续利用的高效养殖模式。
稻虾共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
传统的稻田单一种植稻谷,虽然能获得较高的粮食产量,但往往会导致土壤因长期单一作物种植而失去肥力,同时对虫害的防治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稻虾共生模式中,虾在稻田中会吃掉一些稻田中的害虫,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虾对水中的杂质、养殖废物等都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可以净化水质。
虾还会在土壤中挖掘穴位,促使土壤通气增加,改善土壤结构。
而稻田中的稻谷也提供了养殖虾的食物来源,实现稻虾相互共生。
稻虾共生模式具有高效生态种养的优势。
稻虾共生模式中,虾和稻互相耕种养殖,虾从稻田中获得食物,同时排泄物也为稻田提供了营养;而稻则从虾的活动中获得气体和水分的协助。
虾和稻之间形成了互惠共生的生态链,优化了养殖和种植的效益。
相对于传统的稻田养殖方式,稻虾共生模式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下,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稻虾共生模式还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稻虾共生模式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稻虾共生养殖利用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力量,减少了对环境的人为干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通过虾的捕食,可以对稻田中的害虫进行控制,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并且减少了对农药的过度依赖。
稻虾共生模式通过促进土壤通气、改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稻虾共生模式对水体质量的净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虾在稻田中过滤了水中的杂质和养殖废物,减少了水体的污染。
稻虾共生模式的实施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首先是管理上的挑战,稻虾共生模式需要对水体、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需要严格控制水位、养殖密度和投喂量等。
其次是市场的需求和推广问题,稻虾共生模式需要依靠市场的需求来保证其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借助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来推广。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是指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虾类的一种种养方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使水稻和虾之间形成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稻虾共生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水稻和虾类的互补特点。
水稻种植需要充足的水源,而虾类养殖需要有合适的水体供应。
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虾类,可以充分利用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水源,同时提供适宜的水体环境,满足虾类的生长需求。
稻虾共生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
养殖虾类的排泄物和虾苗脱壳后的残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充分利用,为水稻提供养分。
虾苗在水稻上游动、探头进食,可以有效地吃掉水稻田中的稻飞虫、水稻瘟疫虫和蚊蚋等病虫害,起到了生物防治的作用。
虾类在稻田中挖掘洞穴和通道,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通气性和贮水能力,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稻虾共生模式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在养殖过程中,虾苗与稻苗共同生长,互不干扰,虾体生长出的水稻和养殖虾类可以同时收获,既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又节约了人力和资源。
虾体生长出的水稻具有嫩滑有香味的特点,口感更好,价格更高。
虾体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销售给市场,提高农民的收入。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虽然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和好处,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要合理选择水稻品种和虾类品种,以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要定期检查和调整水质,保证虾类生长的环境质量。
要合理控制虾类的数量,以免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要加强管理和科学养殖,注重疾病防控和环境保护,确保稻虾共生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摘要】稻虾共生是一种互利共生的种养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生态系统中。
本文旨在探究稻虾共生模式的历史发展、生态优势、高效种养模式设计、效益评价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通过对稻虾共生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农田生产力等方面的作用。
结合实际案例,评价稻虾共生模式的效益和可行性,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为农田种养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效益评价、案例分析、生态优势、稻虾共生的历史发展、稻虾共生的概念、研究目的、可行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稻虾共生的概念稻虾共生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种养模式,是在稻田中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虾。
稻虾共生主要通过水稻光合作用提供虾塘养殖的养分,虾类将水稻秸秆和有机废物转化为有机肥,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稻虾共生模式在提高农田综合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稻虾共生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提高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有效控制虾塘内的有害生物,减少虾类疾病的发生。
稻虾共生还可以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地的污染和土壤退化。
稻虾共生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种养结合,还可以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稻虾共生模式的推广应用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稻虾共生模式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稻虾共生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潜力和效益,以期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态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稻虾共生的历史发展和生态优势,我们可以为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稻虾综合种养技术
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因其肉味鲜美而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又因其食性杂、生长周期短、适应能力强,近年来已经成为全国各地重要经济养殖品种。
最新的消费报告显示小龙虾的消费市场在持续不断的扩大,在消费升级趋势下,高品质小龙虾将供不应求。
一、稻田养虾历史(一)稻田养虾简介稻田养虾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利用稻田水面养虾,既可获得虾产品,又可利用虾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发展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雏形。
1964年~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汉中县,发掘一东汉时期的墓群,先后出土了土陂池和陂池稻田模型各一具,池内塑有鲤鱼6条、鳖1只、蛙3只和菱角5个。
随着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稻田以种稻、养鱼为主体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已经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面前。
国内外对稻田立体开发利用有一些研究,但一般都比较分散、零碎,不利于系统地指导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稻田这一宝贵的土地资源,因而有必要对稻田的立体开发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小龙虾因其食性杂、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又因其肉味鲜美深受人们欢迎。
本文介绍了稻田养虾的优势,并从开挖虾沟、幼虾放养密度与规格、投饲、日常管理、稻田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施工及技术规程,并提出了病害防治方法为稻田养虾提供参考。
文/孙德祥研究。
二、稻田养虾模式3月中下旬每亩稻田投放规格160尾/kg ~200尾/kg 的幼虾40kg ~50kg 。
经40天~45天生长后,开始捕捞,前期捕大留小,6月份后,捕小留大。
7月初种植水稻,将留下的大规格龙虾与水稻共作,实现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第二年收获一茬苗。
三、稻田工程(一)养虾稻田的选择选择的条件除保证常规性的要求(水质、水量、排灌、交通、电力等)外,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稻田养虾面积在百亩以下并在大面积水稻种植区的,选择自流灌溉的用水方式。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
探究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与效益稻虾共生是一种利用水稻与虾共生的种养模式,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
稻虾共生的基本原理是将虾与水稻同时种养在同一片水田中,通过虾的活动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水稻提供虾的食物和栖息地。
这种种养模式有着很多优势,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质环境,增加农户收入。
稻虾共生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虾对杂草、虫害等有害生物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可以减少对水稻的侵害,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而水稻的茎、叶和根系提供了虾的食物和栖息地,为虾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条件,也促进了虾的生长发育。
虾对水稻的杂草控制和水稻对虾的提供食物的互补性,使得水稻与虾共生达到生态平衡,提高了水稻产量。
稻虾共生可以改善水质环境。
虾对水中的底泥、悬浮物、水草等有机物质具有清理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降低了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改善了水质环境。
通过虾的活动,水中的氧气含量也会增加,促进了水中氧气的循环,提高了水质的氧化还原能力,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
稻虾共生还可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稻虾共生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
通过虾的养殖,农户可以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
虾的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可以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稻虾共生也可以减少农户的劳动投入,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农户的效益。
稻虾共生是一种高效生态种养模式,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改善水质环境,增加农户收入。
这种种养模式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可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如虾与水稻的配套养殖模式、虾的捕食与水稻的保护之间的平衡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稻虾共生模式,以实现更高效的种养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稻共作技术方案流程图
稻田: 挖沟、筑埂、 进排水及防 逃设施
投放幼虾 (4—5月)
投饵
水的管理
捕大留小 (5月)
投放种虾 (8—9月)
施肥 种虾保存
捕小留大 (8—9月)
整田、插秧 (6月上旬)
2、虾稻共作技术要点
小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决定其产量的不是水体 的容积和面积,而是平台面积和坡面面积。水稻田为 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大面积的平台。 2.1 稻田工程改造 1)稻田环境条件: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 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要求水 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
浮游动物和水中饵料生长。 成虾:性腺发育成熟的小龙虾。也就是亲虾和商品虾。
2.4 虾种投放 1)亲虾的选择: ①颜色暗红或深红、有光泽、体表光滑无 附着物。 ②个体大,雌雄性个体重都要在35g以上。 ③亲虾雌、雄性都要求附肢齐全、体格健 壮、活动能力强。 2)亲虾投放 亲虾按雌雄比例2~3:1投放,投放时将虾筐 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 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时 间在8月20号左右。初次养殖的稻田每亩投40~ 60斤,已养的稻田每亩补投5~10公斤。
2.7 饲料管理
尽量做到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青饲料 的合理搭配,确保营养均衡。8月底投放的亲虾除 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 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每日傍晚宜 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 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调整。当 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 上升到16℃以上,每日傍晚投喂1次人工饲料, 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可用的饲料有 饼粕、麸皮、米糠、豆渣和小龙虾专用颗粒料等。 用净水宝500ml拌100斤饲料,可以改善虾子肠道 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肠炎。
3)施好生物有机水稻专用肥 虾稻共作水稻专用肥是根据水稻的需肥特点, 以及龙虾生长水质的要求经科学配方加工而成。秧 苗一般在6月上、中移栽,每亩施生物有机水稻专用 肥50公斤作底肥,采取浅水插秧,宽行密株种植即 (行距40cm-20cm)X株距18cm。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 作分蘖肥,5公斤钾肥作穗肥。不要使用氨水和碳酸 氢氨。 4)秧田水位管理 7、8、9月份,除晒田期外,稻田水位应控制在 20cm左右
细菌 肠道空肠,严重时虾体发 红
1、用聚维酮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 达到0.3mg/L~0.5mg/L;2、或者用季铵盐络合 碘全池泼洒,使水体中的药物浓度达到0.3 mg/L~0.5mg/L;3、也可以采用单元二氧化氯 100g溶解在15kg水中后,均匀泼洒在667m2(按平 均水深1m计算)水体中;4、聚维酮碘和单元二 氧化氯可以交替使用,每种药物可连续使用2次。 5、用含板兰根制剂中草药+免疫多糖拌料内服。
2.11 幼虾补放
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 稻田留幼虾情况,每亩补 放3-4厘米幼虾1000~3000尾。
2.12 成虾捕捞 小龙虾人工养殖期从幼体到 成虾 60 天左右,从幼虾到成虾 45 天左右,放养30天后可以捕捞。
须笼捕捞
地笼捕捞小龙虾
2.13 亲虾留存
由于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 还存在着买苗难、运输成活率低等问题,为满足 稻田养虾的虾种需求,在8~9月份成虾捕捞期间,
对于与之配套的水稻栽培技术还鲜见报道,这种“重养轻种”
必将阻碍“虾-稻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2015年调查结果
1000.0
土壤紧实度(kPa)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非稻虾
稻虾8年
400.0
300.0 200.0 100.0 0.0 0.0 10.0 20.0 30.0 40.0 50.0
2.8 水质管理
由于小龙虾最适宜的水体pH值是8左右,所以要定期用
石灰调节,一般每亩用生石灰5~7.5公斤,每月定期泼撒。生 石灰有三大功能:消毒杀菌、调节pH值、补充钙。 2.9 水位管理 水稻收割后,稻田上水要慢慢加高,避免稻草和鸡粪一
次性的淹没而使水质快速恶化。10~12月保持田面水深10~20
稻虾种养技术及生态效应
熊又升 研究员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小龙虾的各种养殖模式
稻田养虾 池塘养虾
莲(藕)虾 混作
小龙虾 庭院养虾
林地养虾 湖泊养虾
1、什么是虾稻共作?
虾稻共作就是在水稻田挖围沟,在围沟内养小龙虾,在田间种植水 稻,它能够做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种养 结合助推农民发家致富的一种新型种养模式。 具体的操作:每年的8 月 至 9 月中稻收割前投 放亲虾,或 9 月至 10 月 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 第二年的 4 月中旬至 5 月 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 投幼虾, 6 月上旬整田 插秧, 8 、 9 月收获亲虾 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 替的过程。
2)开挖环形沟:沿稻田田埂内侧0.5~1米处开挖环形沟, 沟宽3~4米,沟深1.2~1.5米。稻田面积达到100亩要在田中间 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8米。田埂应高 于田面0.8米以上,埂宽5-6米,顶部宽2~3米。
稻田围沟 改造图案例
2.2 环沟消毒 稻田改造完成后,第一年环沟内要进行消毒,用生石灰 100~150公斤/亩带水20 厘米进行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 致病菌;第二年后由于沟内留有亲虾,应选用二氧化氯或 过氧化物消毒剂进行消毒。 2.3 水草栽培 围沟面积的50%应栽植水草,大田面积的30%应栽植 水草。水草以依乐藻(吃不败)、俗称匝(za)草为主。种 植时间以11月中下旬为宜,不宜过迟
雌虾
雄虾
2.5 幼虾投放 1)幼虾来源:从周边虾稻连作稻
田或池塘、湖泊、沟渠中采集。
2 )幼虾运输:挑选好的幼虾装入塑料虾筐,每筐装 重不超过5kg,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 直晒,干法运输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活水车运输在2-10 小时之间,尼龙袋注水充氧能保证10小时以上。 对于冬季新开挖围沟养虾的稻田, 4~5 月每亩投放规 格每斤80~120尾的幼虾50公斤左右,相当于3~4cm 的幼虾 1 万尾,如果是 9 ~ 10 月投放虾苗,每亩投放规格为 2-3cm
5)科学晒田
插秧后15-20天晒田,要求轻晒,晒至田不陷脚,
田面不裂缝为宜。晒好后,应及时恢复原水位,以免
环沟小龙虾长时间密度过大产生不利影响。 6)水稻收割的秸秆
每亩用商品秸秆腐熟剂2公斤,快速腐熟后既
能肥田,又能作小龙虾饵料。
7)稻田冬季施肥培藻 稻田秸秆腐熟后的 11 月中下旬,田间有水时 ,每亩撒施50-100公斤生物有机肥或投放4~5袋干 鸡粪,平铺稻田,袋子不打开,让其在稻田里沤 制,于次年3月上旬再开袋,满田匀撒。其目的是 培养大量的浮游动物,为幼虾提供很好的饵料。
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应捕小留大,直至捕到的
虾下降为一定量(每条地笼捕虾量低于0.4kg)时
为止,即停止捕捞。目的是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
的亲虾。要求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20千克。
2.14 防治青苔和蓝藻 用生石灰杀青苔,每亩 每米用生石灰20 公斤,化 浆趁热均匀泼洒在青苔上。 三天以后,亩用合缘虾宝5 公斤培藻,以防青苔反弹。
蓝藻也叫水华,用健水宝每 亩〃每米500ml稀释100-200倍搅 拌后均匀泼洒1-2次,每次间隔1015天。
2.15 小龙虾养殖常用消毒剂及用法用量
消毒剂名称 用途 用法与用量 休药期d 注意事项 用于清塘和改善池 清塘。全池泼洒: 塘环境,清除敌害 氧化钙(生石灰) 50 mg/L~400 0 生物及预防部分细 mg/L)消毒。 菌性疾病。 漂白粉 用于清塘和改善池 清塘。全池泼洒: 塘环境及防治细菌 ≥5 20 mg/L消毒。 性疾病。 0
伊乐藻
菹草
轮叶黑藻芽孢,栽种时间在3月中、下旬
小龙虾生长发育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幼体、幼虾、成体、成虾
幼体: 幼体依附在母体上,摄食卵黄或靠母体呼吸的 水流带来 的食物生长。 幼虾:是指脱离母体后能独立生活的仔稚小龙虾,体长为1.0 cm~3.0 cm,主要靠摄食浮游动物生长。
成体:是指体长为3.0 cm以上,且未性成熟的小龙虾。主动摄食
厘米浅水位;12~次年的2月保持水位30~50厘米深水位;3~4 月保持 10~20 厘米的浅水位; 4~5 月底保持30~50 厘米的深水 位;6~9月按水稻栽培要求进行水位管理。
2.10 防止敌害 稻田饲养小龙虾,其敌害较多,如乌鳢、鲶鱼、 鲈鱼、锂鱼、鲫鱼等鱼类,龟鳖等爬行类,水老鼠、 水蛇、猫等陆生动物,鹭鸟、翠鸟、野鸭等禽类。放 养前用生石灰清除敌害生物,每亩用量为75kg;进水 时用20目纱网过滤;注意清除田内敌害生物;可在田 边设臵一些彩条或稻草人,恐吓、驱赶水鸟。
0
1、水体缺氧时禁用;2、勿用金 属容器盛装;3、勿与强碱类物 质及重金属物质混用;4、冷水 性鱼类慎用。
1、不得使用金属器皿;2、禁止 先将药品放入容器后再加水解; 3、现配现用,包装开启后应一 次性用完;4、包装破损后,严 禁贮运,防高温潮湿。
二氧化氯
0
2.状 防 治 方 法 细菌 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 色较深的斑点,然后斑点 边缘溃烂、出现空洞。 1、避免损伤;2、饲料要投足,防止争斗;3、 用10公斤~15公斤/亩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 或用2~3g/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 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生石灰与漂白粉不能同时使 用。
1、清塘7d后放苗,在放养前应 试水;2、不能与漂白粉、有机 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1、清塘3d后放苗,放苗前应试 水;2、勿用金属容器盛装。3、 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 勿与维生素C类强还原剂同时使 用。
用于水体和虾体表 全池泼洒:0.06 蛋氨酸碘溶液 消毒,预防虾病毒 mL/L~0.1 性和细菌性病。 mL/L。 全池泼洒: 用于防治细菌性和 0.0001mL/L(含 复合碘溶液 病毒性疾病。 活性碘1.8%~ 2.0%)。 全池泼洒: 用于防治细菌性和 0.15mg/L~ 病毒性疾病。 0.22mg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