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县人文历史资源的调查研究
生态文明视角下凤堰古梯田景区现状及发展研究
生态文明视角下凤堰古梯田景区现状及发展研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的梯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然而,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梯田的保护与利用可以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重庆市云阳县的凤堰古梯田景区为例,探讨其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凤堰古梯田景区现状凤堰古梯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距云阳县城约40公里,海拔500至1000米之间。
陡峭的山峦之间,错落有致的梯田延伸数千亩,历经上千个年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凤堰古梯田是中国南方一带典型的梯田,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堰古梯田景区创建于2005年,景区面积3.5平方公里,包括东西北三个游览区。
其中东游览区以梯田为主题,包括梯田游览和农事体验;西游览区以文化为主题,包括古城墙游览和民俗体验;北游览区以自然为主题,包括森林环游和生态体验。
景区内有不少泉水、瀑布、溪流,景色秀丽,适合旅游和休闲。
然而,凤堰古梯田景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景区规划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
例如,景区内的农业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导致景区的经济效益较低;其次,游客量过大,对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造成一定的破坏。
特别是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多达数万人,景区管理难度加大。
1、以生态优先,打造生态旅游品牌2、推广农业、民俗文化等特色产业3、加强旅游管理,提升服务品质凤堰古梯田景区的旅游管理需要加强,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
例如,加强游客管理,制定游客流量控制措施;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便利,如公共厕所、停车场、餐饮服务、交通服务等;加强景区的安全保障工作,保护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文物保护。
三、结语凤堰古梯田景区是一片独特的文化遗产和生态景观,其保护与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探讨了凤堰古梯田景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思路,在生态优先、农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为凤堰古梯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云阳县滨江公园的起源与历史背景400作文
云阳县滨江公园的起源与历史背景400作文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Binyang Park in Yunyang Coun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over 400 years ago.Binyang Park, nestled beside the Yuyin River in Yunyang County, is a picturesque green space known for its natural beaut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park's history dates back to the Ming Dynasty when it was used as a military defense outpost. The strategic location along the river made it an important stronghold for protecting the region from invasions.During the Qing Dynasty, Binyang Park underwent significant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direction of local officials. Beautiful gardens were created to reflect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ing principles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avilions, pagodas, and bridges were built, giving the park a distinct charm that has endured till today.In modern times, Binyang Park has become a popular recreational area for locals and tourists alike. Its serene environment offers a respit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city life. People can admire the blooming flowers in spring, enjoy the shade of ancient trees during summer, marvel at vibrant autumn foliage, or appreciate the quiet stillnessof winter.Apart from its natural allure, Binyang Park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cultural hub in Yunyang County. Variouscultural events and festivals are held here throughout the year to promote loc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 Visitors can witness traditional music performances, martial arts demonstrations, calligraphy exhibitions, and more.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entertain but also educate visitors about the rich heritage of Yunyang County.Binyang Park also serves as a testament to human resilience and determination. Despite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hroughout its long history – including floods, wars, and societal changes – it has managed to survive and thrive as a symbol of endurance. The preservation efforts by localauthorities have helped protect this historical sit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appreciate.Overall, Binyang Park stands as both a natural gem and a cultural treasure in Yunyang County. Its evolution from a military outpost to a serene public space is a testament to the region's rich history and the importanc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with nature. With its beauty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inyang Park continues to captivate visitors, providing an oasis of calm and reflections amidst the ever-changing world.云阳县滨江公园的起源与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
云阳县 依托资源优势 构筑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
云阳县依托资源优势构筑长江三峡旅游新高地
佚名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年(卷),期】2013(14)6
【摘要】云阳县位于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腹心地带,是一座被山水与人文浸润的美丽城市。
【总页数】6页(PI0016-I0021)
【关键词】长江三峡旅游;云阳县;资源优势;黄金;国际;城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依托资源优势,发动旅游强市引擎——专访洪湖市委书记邹太新 [J], 汪立敏
2.构筑旅游新业态下的景区人才建设高地 [J], 李少华
3.依托资源优势构筑经济新引擎——关于东部六市煤电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J], 袁志坚;荣道平;马淑香;李敏
4.构筑旅游新业态下的景区人才建设高地 [J], 李少华;
5.发挥资源优势构筑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 [J], 魏学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阳张飞庙景区调研报告
云阳张飞庙景区调研报告云阳张飞庙景区调研报告一、引言云阳张飞庙景区位于重庆市云阳县,是以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将领张飞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景区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问题及优势,为进一步推动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云阳张飞庙景区的基本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对景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云阳张飞庙景区的基本情况云阳张飞庙景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由张飞庙、红军壮丽长征纪念碑、索道等景点组成。
景区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具有较大的旅游潜力。
2. 景区的发展现状云阳张飞庙景区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景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包括停车场、厕所、餐饮等配套设施。
同时,景区内的管理服务也相对较好,提供了导游服务和景区宣传等。
3. 景区存在的问题虽然云阳张飞庙景区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高,很多游客对该景区的了解有限。
其次,景区的景点设置和游览线路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此外,景区内的部分设施设备老旧,需要进行更新升级。
4. 景区的优势云阳张飞庙景区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知名度。
同时,景区附近还有其他风景名胜区,可以形成旅游线路,提升整体的旅游资源价值。
四、建议针对云阳张飞庙景区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景区的宣传信息,吸引更多的游客;2. 优化景区的景点设置和游览线路规划,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3. 针对老旧设施进行更新升级,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4. 加强与周边风景名胜区的合作,形成联动发展,提升整体旅游资源价值。
五、总结云阳张飞庙景区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景区设置和服务质量、加强合作等措施,相信云阳张飞庙景区的发展会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云阳的旅游资源
云阳的旅游资源云阳县地处东经108°24′-109°14′,北纬30°34′-31°27′。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三峡工程库区腹心地带。
东与奉节县相连,西与万州区相接,南与湖北省利川市相邻,北与开县、巫溪县为界。
县境东西最大距离约70.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99.5公里。
总面积36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0294公顷。
自然地理地处川东北段东缘,长江横贯其中,南北跨盆缘中山区,故南北高属高山深丘,海拔在800米以上,分布于县境各山系,中部低,河谷有浅丘和平坝,山间有盆地,分布于长江沿岸,汤、澎二溪及长滩河、磨刀溪流域,海拔在200米以下。
县境南部地质属川鄂湘黔隆起褶皱带,为七曜山余脉,有七曜山、杨家山、大湾山、尖山子、五朵云等,七曜山在县境主峰海拔1625米。
北部属大巴山弧形褶束,有云峰山、桥顶山、剪刀架、望乡台等,云峰山主峰海拔1809米,为全县最高。
东有无量山、黑虎寺、五台山。
西有宫王顶,杉木尖、笔架山等,各山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
有旱、洪、风雹、霜冻、病虫等灾害。
从1980-1990年间,旱、洪、风雹灾害无一年幸免,1990年的伏旱,从7月到年底都未下透雨,田土龟裂,禾苗枯死,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是1956-1990年间雨量最少的一年,全年降水量740毫米,持续高温在35℃以上的达53天,平均每年2次。
1982年7月16日-18日,连续暴雨,据测报云阳镇598.5毫米,龙角645.1毫米,全年降水1614.3毫米,是1937年以来的45年中降水最多的一年,由此,造成全县43个工交企业,147个财贸单位,435所学校,102个医疗单位,都因灾停产停业,冲毁耕地11.6万亩,小水库23座,山平塘1330口,小水电站17处,公路塌方6388处,桥梁46座,涵洞667处,保坎699处,死亡97人,重伤802人,死猪、牛、羊共9032头,垮塌房屋4.98万间,裂斜危房5.23万间。
云阳磐石城考察报告
云阳磐石城考察报告近日,大年夜云阳县磐石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检考验收会上懂得到,磐石城遗址汗青跨度进一步增大年夜,不只发清楚明了明清时代的的遗址,还出土了汉至六朝及商周甚至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石器。
据介绍,大年夜本年4月22日开端至8月初,市文化遗传研究院工作人员开端对磐石城遗址遗迹分布密集区的各类代表性遗存进行发掘。
此次考古工作查询拜访范围约0.8平方公里,发掘面积27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粮仓、墙基、炮台、水井、门路等各类遗迹19出,出土器物以瓷片为大年夜宗,其他包含铜钱、瓦片、陶片等,瓷片中又以青花瓷为主。
根据出土器物和遗迹断定,结合文献、口述等材料,磐石城现存文化遗存的年代以明清至平易近国时代为主。
发掘的建筑基地以清代为主,磐石城在清乾隆五十四年后属于云阳涂氏家族,此后涂家开端在磐石城上兴修宗祠、房屋、寨门、城墙等,直至平易近国时代,也有大年夜范围的扩建。
修葺。
此外,磐石城还发明有汉至六朝、商周遗存的分布,出土有瓷器、陶器、石器。
个中,汉至六朝遗存中出土的有少量瓷器残片;而商周遗存数量较多的有夹砂黄褐陶、夹砂红褐陶、灰质泥陶等,可辨器型有花边口沿罐、平底罐、网坠、纺轮;还出土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器型有斧、砍砸器等。
据懂得,磐石城遗址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现存遗迹的数量和种类浩瀚,包含城墙、寨门、题刻、祠堂、房址、炮台、暗堡、石墙等,以及残存的建筑构件。
磐石城外的周边区域还分布道士墙、水井、采石场等遗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工作中,采取了科技考古等方法,对磐石城遗址的地形、查询拜访和发掘的遗迹进行具体测绘,测绘采取RTK、全站仪、无人机、GPS等多种设备结合,结合计算机软件,力争进行全方位的考古测绘和航拍,周全记录磐石城的地形地貌和遗迹现象。
验收组组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察刘豫川认为,此次发掘区域选择合理,发掘面积掌控合适;地层划分精确,遗迹间层位关系清跋扈,遗迹现象把握精确,发掘清理到位;发掘记录无缺、精确、规范,标本采集记录规范;对工地重要遗迹和出土文物的保护及时、合理、有效。
云阳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云阳县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境内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云阳县也开始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希望借助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云阳县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提升地方知名度,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乡村资源,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云阳县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云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析现状和影响因素,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和实施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云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2 问题意识云阳县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底蕴。
乡村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业的热门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乡土文化。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云阳县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云阳县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利,住宿和餐饮服务质量不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缺乏品牌效应和吸引力,导致游客流量不稳定。
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存在环境破坏和文化保护不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观光体验。
云阳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认清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乡村旅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相信云阳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问题意识】2. 正文2.1 乡村旅游现状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强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完善配套设施,以提升游客体验。
要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做到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为例
·本栏目责任编辑:闻翔军·vacation tour 度假旅游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仿区域与地方旅游规划2019年4月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研究——以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为例万来英,王爱忠,刘玉芳(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重庆402160)摘要:本文借鉴前人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的结果,以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为例,在对其发展非优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阳镇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旅游开发的针对性途径,以期能为高阳镇的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资源;非优区;高阳镇;云阳县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089-021旅游资源非优区概述1.1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旅游资源非优区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旅游资源数量或质量上相对处于劣势的区域,其表现为景观美学价值偏低、景点组合状况欠佳或景区开发程度不高等,因此对旅游者吸引力不大,原有旅游基础一般较为薄弱[1]。
在地理范围上,旅游资源非优区可以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行政区域、旅游区,也可以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风景区。
1.2旅游资源非优区特点1)相对性旅游资源非优区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具有相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渗透现象,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界定是相对于旅游业较发达的区域来讲的,即旅游业较发达的区域内也可能存在着非优小区,非优区内也可能包含着个别优越小区,它们相互包含渗透;二是屏蔽现象,指的是旅游资源近似的小区,旅游者会因为大区域的优劣不同而忽视其中一个景区的优势;三是补偿现象,指的是旅游资源外在的优越性可弥补局部旅游资源的不足;四是可变现象,指的是旅游资源的非优性会随着旅游条件的改善、旅游者审美意识的改变等情况而改变[1]。
2)先天不足性对旅游资源非优区而言,更多强调的是区域自身的资源禀赋,但是对于大部分区域来讲,资源具有原生性,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资源禀赋不高,即原生资源缺乏吸引力,先天不足。
对重庆历史人文情况的调查研究五篇范文
对重庆历史人文情况的调查研究五篇范文第一篇:对重庆历史人文情况的调查研究重庆历史人文资源的调查研究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历史人文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文脉的延续需要依靠历史人文作为载体来传递。
一个城市的历史人文有其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唯一性表现出历史人文具有独特的文化、科学、教育、美学价值,而不可再生性则表明今天的工业是不可代替作为历史人文的工艺的。
但是,一些大城市却在致力于加快现代化的同时没有足够重视本土传统历史人文的宣传,以至于其作为城市记忆,慢慢在市民心中淡去。
在物质文化的快速发展形势下,我很容易顺着建设新城市的发展潮流,把城市中的文化遗产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令作为“文物大国”的中国,成为历史沦为绝版的中国和传统成为绝响的中国。
重庆,其历史人文的构成源远流长,雄厚深广。
有以巫山古文化、铜粱文化和巫溪文化为代表的巴渝文化传统(或古文化);有以陪都遗址和抗战文学、艺术、绘画、戏剧等为代表的陪都(抗战)文化;还有以红岩革命遗址、歌乐山烈士陵园及其文艺作品为代表的红岩革命文化。
而在直辖的十余年时间里,重庆的现代化发展非常快,整个山城正朝着“高楼林立”的都市风貌发展。
但是,作为精神文明之一的重庆自身历史人文却没有得到政府和市民的足够重视。
在我的初步调查中发现,不少重庆本地人对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知之甚少(尤其是年轻人),不少人都几乎不了解重庆许多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地点以及地名的来由,对一些具有民俗风情的手工艺活同样也了解甚少。
虽然现在政府部门和一些此方面的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有关重庆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的认知现状的调查几乎还处于空白,因而做这样的调研非常具有时代性与紧迫性。
而在雄厚深广的重庆历史人文中,此次我选择重庆城区中的经典老建筑作为调研内容,调查城市居民对重庆经典老建筑的了解程度来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土居民对其历史人文认知现状。
重庆作为一座历史人文名城,保留下了不少向征重庆历史人文的经典老建筑,选其作为具体调研内容不仅对重庆历史人文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显得较为实在和具体。
重庆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发掘报告
重庆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发掘报告重庆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发掘报告一、引言重庆云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经常伴随着历史遗址的发现。
其中,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的发掘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该遗址的发掘,对其自然环境、历史背景、遗址结构和文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重庆云阳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位于重庆云阳县境内,地处长江与渝怀铁路之间,地理位置优越。
该遗址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最早出现在夏代商周时期。
由于地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使得云阳成为了古代商贸交流的重要节点。
三、遗址发掘初步发掘工作从2018年开始,历时两年完成。
通过现代考古技术的运用,我们对遗址进行了分块发掘与详细记录。
发掘出的遗迹主要包括遗址墙基、陶器片、石器等。
考古学家根据这些遗迹的分布和结构,推断出其原本的布局和用途。
四、遗址结构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由多个遗迹组成,整体呈圆形。
主要由四个主要结构组成,即内城、外城、坛城和城门。
内城是最核心的区域,主要用于宗教祭祀活动。
外城则是商贸交流的中心,繁华热闹。
坛城是居民聚集地,而城门则起到边界守护和通行管理的作用。
遗址内还发现了一些庙宇、墓地等辅助结构,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
五、文化特征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内发现的大量陶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釉陶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釉色明亮、工艺精细,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
此外,还发现了多种金器、铜器等贵重的文物,这些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六、历史意义与研究价值云阳丝栗包夏商遗址的发掘填补了我国古代商贸交流史的重要空白。
通过对遗址的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当时的城市发展、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特征,还可以推测其对地区文化的影响程度。
此外,该遗址的发掘为我们研究重庆云阳地区的历史变迁与文化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云阳简介
重庆云阳简介
地理位置:重庆市云阳县位于长江上游,东经108°46′-110°11′,北
纬28°51′-30°12′之间。
总面积为4,009.5平方公里。
自然环境:云阳县
属于喀斯特地貌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溶洞密布。
全县森林覆盖
率达到了70%以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
人
文历史:云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其中蜀汉名将黄
忠故里、明代“天下第一奇观”石宝寨等景点备受游客青睐。
旅游资源:除了自然风光外,云阳还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如:巫山小
三峡、龙缸景区、南溪竹海等都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景点。
美食文化:
在餐饮方面,云阳也有其独特之处。
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菜肴,在口味上更加浓郁辣味十足;而当地农产品也非常出名,如:柿子蛋、花椒油等都是值得品尝的美食佳肴。
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
壮大,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未来几年内预计会吸引更多投
资进入,并逐步成为一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试验区域和现代服务业集聚
区域。
结语: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城市,“山清水秀”的
重庆云阳已经成为了广大游客心中向往之地。
相信在未来不久时间内,“重庆·云阳”这个品牌将会走向更高端并取得更好效果!。
重庆人文调查报告
重庆人文调查报告重庆人文调查报告一、引言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本篇报告将对重庆的人文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二、历史文化重庆历史悠久,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城之一。
在长江边上,重庆的人们创造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重庆的街道弯弯曲曲,楼房错落有致,形成了独特的山城风貌。
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如武隆的仙女山、綦江的石柱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索。
三、美食文化重庆的美食文化是其人文特色之一。
重庆火锅是国内外闻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辣味浓郁,吃上一口令人难以忘怀。
此外,重庆小面、酸辣粉、豆花饭等也是重庆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代表了重庆人热情好客的特点,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四、民俗文化重庆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岸烟花表演。
每年的重庆两岸烟花表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在长江两岸欣赏到了壮丽的烟花表演,感受到了重庆的热情与活力。
此外,重庆的传统节日如重庆国际旅游节、重庆山城文化旅游节等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活动。
五、文化艺术重庆的文化艺术发展繁荣,拥有众多的艺术团体和文化机构。
重庆歌剧院、重庆话剧团等艺术团体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展示了丰富的艺术品和文物。
重庆的文化艺术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六、教育文化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
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知名学府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重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重庆的教育文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城市建设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重庆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重庆的高楼大厦、现代化交通设施等都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实力。
与此同时,重庆也注重保护历史遗迹和环境保护,力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统一。
云阳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云阳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近日,巴阳初中开展以“追寻历史足迹,研学家乡人文”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百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感受家乡传统历史文化。
研学首站走进了四方井“石来运转”主题公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探索石磨文化,寻根农耕文明。
走进公园,一座座景墙错落有致地排列其中,景墙上面镶嵌着石磨、石缸、石墩、猪槽等诸多老物件,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同学们好奇地穿梭其中,感受农耕传统文化。
紧接着,孩子们沿着环湖绿道步行到云阳县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云阳历史文化、云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陈列,感受家乡历史变迁与人文风貌。
通过聆听讲解和参观,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云阳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本土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此次研学旅行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云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了亲近自然之美,进一步增长了对历史人文的见识,培养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云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云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云阳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一、活动背景云阳县是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腹地,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
云阳县地处山区,人口较少,发展相对落后。
因此,云阳县的社会实践活动极为重要,可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实际生活能力。
二、活动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首先,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家农村合作社,了解了农村合作社的功能和作用。
合作社是当地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共同研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农业效益。
在合作社中,农民以经营者的身份参与农业生产,每个农民都有对自己负责的责任。
合作社的存在,使得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益。
其次,我们还参观了一家当地的小学,了解了当地教育的现状。
当地的小学虽然设施简陋,但教育精神十分高尚。
老师们教学认真负责,学生们也很好学,纪律严明。
虽然他们的教育条件艰苦,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依然存在。
最后,我们参观了一家当地的医院,了解了当地医疗卫生的现状。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医疗条件十分有限。
医生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兢兢业业地为当地居民服务。
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分析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三、活动心得通过这次云阳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实践可以使我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增加社会阅历,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实际生活能力。
但是,社会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实践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不够合理。
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经常需要更改,给参与者造成了很多不便。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够严格。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者的管理能力需要得到提高,否则很容易出现混乱和浪费。
另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需要得到提高。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社会阅历,还要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于云阳县的社会调查报告
Encounters are always caught off guard, and parting is mostly planned for a long time.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 people who will slowly fade out of your life. You have to learn to accept rather than miss.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关于云阳县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一:云阳县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社会保障。
为了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完善,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奠定基础,提供详细的资料(我们对人和镇骑龙村、木古村,盘石镇永安村、石楼村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土地流转及土地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了4个村,36个农业合作社,农户1847户,农业人口6382人,承包面积5451.1亩,其中:田2419.2亩,地2127.9亩,山地及其他904亩。
(一)土地承包“三到户”情况土地承包“三到户”是指承包土地地块落实到户、承包合同签定到户、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
调查显示:1.土地承包“三到户”的有1411户,占调查总户数的76.3%;耕地面积4395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73.4%,其中:“三到户”不一致的有487户,占手续健全户的34.5%,耕地面积1406亩,占手续健全耕地面积的32%。
主要是人和镇木古村,承包合同和土地经营权证书虽发放到户,但部分村民认为合同、证书上的耕地面积与实际耕地面积存在差异。
2.土地到户,合同和证书未到户的有436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3.7%,耕地面积702.1亩,占调查总耕地面积的26.6%。
重庆市云阳县人文历史资源的调查研究
重庆市云阳县人文历史资源调查研究一、云阳县名考:云阳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以后先后属巴国和楚国;战国后期属秦国,始置县名朐忍,县治旧县坪(今双江镇建民村)。
北周天和三年(568),陆腾将县址从旧县坪迁至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为云安。
宋开宝六年(973)升县为军,宋末云安军废。
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立云安军,至元二十年(1283)改军为州,名云阳州(因县址地处云安盐场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南为阳,故名云阳)。
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名云阳县,属夔州府。
民国早期属川军20军防区,民国后期属第九专员督察区。
1949年12月6日,云阳解放,先后属万县专区、万县地区、万县市、重庆市。
二、云阳的人文精神:什么是云阳的人文精神?它有哪些特征,这是我们每个云阳人在大讨论中都在探讨的问题。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
《易经》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化成天下一句话,勾划出了人文精神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
那么人文精神的内涵有那些呢?可以把人文精神的内涵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把人作为万物的尺度。
第二,追求完美理想和精神文化品格。
第三,当代人文精神重视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和人格修养。
具体讲:“就是一个地域范围内,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大众意识和一般心态。
”云阳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人文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是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总是不断充实发展的。
准确定位云阳的人文精神,对激扬云阳人民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塑造起云阳力求实现进一步跨越的灵魂具有重大的意义。
溯历史长河,云阳的历史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巴国,跨越时间之长,历史时段更迭之复杂,于是形成了云阳人文精神有多少人,多少时期,就有多少版本。
但有一点,人文精神的地域性极强,脱离了地域,就脱离了人这个根本核心是不成立的,在大讨论中必须要从历史的、地理的、现代的结合中进行总结和提炼,切不可断代取义,偏讳不全。
3 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探讨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2007级曹林英指导教师王梅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云阳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Abstract:Yunyang County has a long history,lost of tourism resources, However, some quality resources within the county did not receive d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county have a problem and propose solutions.Keywords:Yunyang County;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Problem;Measure云阳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县域内一些优质的资源没得到应有的开发利用。
云阳县现有旅游景区景点除张飞庙之外,人们对大多数景区景点了解甚少,随着云阳交通与旅游设施设备的完善,云阳旅游的发展前景美好。
一、云阳县概况(一)自然和经济人文概况云阳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西距重庆主城区约300公里,东距湖北宜昌约260公里,相距万州五桥机场、万州火车站约50公里,是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沿江经济走廊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重要枢纽。
县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向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长江、汤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长滩河将县境分成六大块,呈现“一江四河六大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特征。
境内海拔最高1809米(农坝镇云峰山野猪槽包),最低139米(长江出境处),海拔高低悬殊1670米。
云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十分明显[1]。
重庆市云阳县的历史
重庆市云阳县的历史云阳有2300余年建县历史。
东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置巴郡,在朐忍夷人之地建县名“朐忍”,是为本县建县之始。
县治旧县坪(又名“旧县坝”,今双江镇建民村二社云阳县新县城天空)。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以下省略“公元”和“年”字)属永宁郡。
献帝建安六年(201)隶巴东郡。
建安二十一年(216)改隶固陵郡。
蜀汉章武元年(221)属巴东郡。
西晋和南北朝宋、齐、梁、西魏国,朐忍县名、隶属未变。
北周天和三年(568)县治迁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云安”,隶巴东郡。
隋开皇三年(583)隶信州。
大业三年(607)还隶巴东郡。
次年改隶夔州。
天宝元年(742)属夔州云安郡。
五代前蜀置安州,治今云安镇,隶镇江节度使(《中国历史地图集-五》P86 中华地图学社出版 1975年第一版))。
后蜀国州废,置云安监,隶宁江节度使(《中国历史地图集-五》P86 中华地图学社出版 1975年第一版)。
宋置云安军。
宋末,军废县存,更隶夔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云安军,县仍为军治,隶夔州路。
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军,军改为州,名“云阳州”。
至元二十三年(1286),州属夔路。
明洪武四年(1371),州隶夔府。
洪武六年(1373)十二月,州降为县,始为“云阳县”,属夔州。
洪武九年(1376)隶重庆府。
洪武十四年,更隶夔州府。
清仍之。
1917年起,先历史沿革为国民革命军20军防地,后为国民革命军21军防地。
1935年实行新县制,隶第九行政督察区万县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6日,云阳县城和平解放。
同月16日,成立云阳县人民 *** ,隶万县地区专员公署。
1955年元月,更名为“云阳县人民委员会”;是年5月,属万县专员公署。
1969年10月,更称“云阳县革命委员会”,隶万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1981年4月恢复“云阳县人民*** ”称谓,属万县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12月,改属万县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云阳县人文历史资源调查研究一、云阳县名考:云阳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以后先后属巴国和楚国;战国后期属秦国,始置县名朐忍,县治旧县坪(今双江镇建民村)。
北周天和三年(568),陆腾将县址从旧县坪迁至汤口(今云阳镇),更县名为云安。
宋开宝六年(973)升县为军,宋末云安军废。
元至元十五年(1278),复立云安军,至元二十年(1283)改军为州,名云阳州(因县址地处云安盐场之南和五峰山南麓,南为阳,故名云阳)。
明洪武六年(1373)降州为县,名云阳县,属夔州府。
民国早期属川军20军防区,民国后期属第九专员督察区。
1949年12月6日,云阳解放,先后属万县专区、万县地区、万县市、重庆市。
二、云阳的人文精神:什么是云阳的人文精神?它有哪些特征,这是我们每个云阳人在大讨论中都在探讨的问题。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
《易经》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化成天下一句话,勾划出了人文精神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
那么人文精神的内涵有那些呢?可以把人文精神的内涵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把人作为万物的尺度。
第二,追求完美理想和精神文化品格。
第三,当代人文精神重视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和人格修养。
具体讲:“就是一个地域范围内,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大众意识和一般心态。
”云阳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人文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是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总是不断充实发展的。
准确定位云阳的人文精神,对激扬云阳人民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塑造起云阳力求实现进一步跨越的灵魂具有重大的意义。
溯历史长河,云阳的历史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巴国,跨越时间之长,历史时段更迭之复杂,于是形成了云阳人文精神有多少人,多少时期,就有多少版本。
但有一点,人文精神的地域性极强,脱离了地域,就脱离了人这个根本核心是不成立的,在大讨论中必须要从历史的、地理的、现代的结合中进行总结和提炼,切不可断代取义,偏讳不全。
要从云阳人开朗、乐观、幽默、豪爽、坚韧、冒险、吃苦耐劳、大胆泼辣、敢于创新、热情好客的云阳人性格构成云阳人文精神的基本特点去讨论总结,这样才能对云阳人的革物致知,人文精神的形成,以及弘扬光大更具有意义。
(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云阳文化。
从巴师伐纣的“前歌后舞”到宫廷乐舞”(古代宫廷朝拜帝王曾形成了一句成语叫“扬尘舞蹈”),巴渝舞以及演变到现在的踏踢舞、摆手舞、腰鼓舞、盾牌舞,就是古代巴渝舞的流变,现在的薅草锣鼓、花鼓调、花灯调、莲花落、川剧帮腔、川东竹琴、川江号子、船工号子、劳动号子更是为古老文化增色不少。
“下里巴人”一词正是源于峡江巴人舞,后演译为专指社会最底层人唱的歌;扶嘉父女云安掘井煮盐开创了云阳的支撑文化----盐文化;故陵“曲米春”酒香引来诗圣杜甫客居云阳留下诗作几十首;下岩寺的独特风景和石佛雕刻更是引来苏东坡、范成大等一大批著名文人并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东坡对梢翁的船歌及赵巧送灯台的掌故);巴人贩盐促进了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流和促进古商业的兴起;盘石陶氏造船业打通了峡江运输,使云阳土特产出峡和云阳文化走出峡江;云万红橘作为宫廷贡品,致使屈原一曲“橘颂”千古流传;一个传说使张飞庙香火旺盛,吸引了全国大批文人骚客风奔云阳,留下了多少传世文化瑰宝,成为文藻胜地,以张飞的威武忠义寄托展示了云阳人的性格,……。
还有在封建社会时曾名噪一时的云阳状元李远(中进士后历经三帝不用,于是吟出“青山不老三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佳句。
后在令狐宰相极力推荐下,唐宣宗时选至杭州任知府,颇有政绩。
)、中国第一副对联作者辛寅逊为云阳人增色不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清两江总督程德全(曾任黑龙江将军,抗俄名将。
曾以身堵炮,不让红毛对我中国开炮。
)等官场名流;还有清代文人彭聚星、涂凤书、和近代孙倬章、刘孟伉、郭嗣汾这样的作家诗人,以及现代的歌唱家刘淑芳、核专家叶中海这样的学者、专家等。
在当今,我们还有一大批为了创造自己事业的云阳人,他们不畏艰苦,远走他乡、长期奋斗在全国各地。
2005年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人物”称号、2006年上榜“十大滇商领袖”的云阳打工仔蒲自全,外出挣钱为了娶媳妇的穷小子,900元起家,通过奋斗,成了一位涉足房地产、医院、建材、科技信息、矿业等十多个领域的大亨;重庆市云阳同乡会会长、重庆礼品公司董事长姚礼勤;后叶乡农民黄焕等率领数千名乡亲几乎垄断上海一半拆迁业,并已铸就了数名千万富翁,十多名百万富翁,每年为家乡攒回打工资金6000余万元;宜昌养殖业大户云阳人张海波,携带60元钱闯天下,到宜打工,经二十多年的奋斗巳积累资金数千万元……以及在本县发展的周世杰、冉瑞发、温定银、丁氏兄弟等和几十万在外打工的云阳务工人员,他们以温州人的精神,义乌人的理念,经过自己的艰难的拼傅和不断进取,大部份已建立起了自己事业的领地。
特别是刘步云所主持铸造的《云川》牌曲轴更是唱响了云阳自己的品牌。
他们也是我们云阳宝贵的财富,更是我们云阳人文精神的创造者,传承者和补充者。
所以云阳人文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时所能形成,而是跨越了多少年段,靠多少人奋力拼博,不断进取才得以丰富形成的。
(二)不畏强暴,忠勇可嘉的爱国精神构成了云阳人民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云阳人民素有不畏强暴、伸张正义、不怕牺牲的反抗精神。
数千年来,从“板楯蛮”助周灭纣到抗元、抗俄、反清、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保卫边防,云阳儿女用生命和鲜血演绎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史诗,用剑与火,用血与命谱写出了一曲曲不畏强暴,伸张正义、不怕牺牲的战歌。
东汉时期,县人徐客聚义6000人,响应史应歆推翻东汉王朝的斗争;北周武成初年,冉令贤、向五子率夷民反周;唐朝末年,朝秀高举义旗;北宋的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余部在云高举义旗,坚持抗争数十年;明末清初的张献忠、李自成及其郝摇旗残部在云安等地坚持斗争多年;清朝中期,更有风起云涌的白莲教大起义;辛亥革命中“云阳反正”,“共和”义旗在三峡地区最先举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云阳九龙人程德全在危难之际,置生死于度外,挺身挡住俄军炮口,拼死不使之发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中,1935年11月9日“云阳工农武装起义”震慑敌胆,谭林、陶訚、赵唯等共产党人的姓名使敌人魂梦皆惊,谭端生、张功武、蔡明典等烈士的英名由此永垂不朽;抗日战争中,三万多云阳儿女勇赴国难,血染沙场;解放战争中“川东游击纵队”的大旗在云、奉、巫诸县迎风招展,彭咏梧、赖德国、陈作仪等近百余名革命烈士的事迹更是光耀桑梓。
解放后,为保卫新生人民政权,抗美援朝、保卫边防,涌现出无数的功臣和烈士,理市的国际战斗英雄扶文江(那二年此人和我接触甚密,至今健在居原理市乡)、龙角战斗英雄徐泽贵(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等英名永垂。
从古至今,云阳人民为争生存、争正义、争解放、保国防、争幸福,将鲜血汗洒在火热的土地上,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云阳的光荣。
《华阳国志》说巴郡“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又说“江州以东,滨江山险,……姿态敦重。
云阳县志记载,云阳人民勤劳、勇敢、聪慧、热情、淳朴、豪爽,民风剽悍;重燃诺而轻生死,贵忠义而贱财帛;重亲情、不畏权势;民间崇忠臣、孝子、清官、义士,仅祭祀关羽、张飞、岳飞的祠庙曾多达数十处。
这一切就构成了云阳人民不怕牺牲、不畏强暴,忠勇爱国的一条历史红线。
(三)舍小家,为国家的移民精神破解了世界级难题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至抗日战争中,云阳历史上曾有六次移民迁入,最大的一次就是湖广填四川。
据史料记载"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过程确实是存在过的,这是在元代末年、明代初年、清代初年连续进行的长期的移民运动。
民间的有关传说较之历史的真实有明显的扩大与渲染,也有一定的偏差,但移民却是千真万确的。
"张献忠剿四川"这一历史事件也是发生过的,民间的传说较之历史事实有偏误,甚至有一些歪曲。
《张献忠论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如果把这些偏差或失误排开,就可见到所谓“湖广填四川”原来是连续进行了多年的人口与文化的大融合,对巴蜀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湖广”就是今天的湖北与湖南地区,而移入移民中四川的湖北麻城与孝感县籍的又占第一位,估计这一地区是清初大规模移民入川时的重要中转站。
在蜀中老人口中与民间文学传诵中记载,几乎都将麻城与孝感二县误为“麻城县孝感洗脚上坎”的湖北人,其实遗漏了大多湖南、广西的移民(湘西凤凰县熊姓为例),这是一个被误传了的的现象。
那么为何这些地方的人要迁入四川呢?原因则是明末清初巴蜀地区人口锐减,锐减的原因,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先说天灾:在明代最后的70年中,有大旱,有大水,有蝗灾,有瘟疫。
如“大旱、蝗,至冬大饥,人相食,草木俱尽,道殣相望”(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五);川南大水,“民登州堂及高阜者得免,余尽没”(《明史·五行志》)。
清初又有大疫,江津地区不少地方"“全村皆死”(嘉庆《江津县志》卷五)。
这类记载,比比皆是。
再说人祸:主要的不是指战场上两军的杀伤,而是指在战乱中对平民直接的屠杀和劫掠,使之人无居所,四处流沛避祸。
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土司杨应龙的叛乱;天启、崇祯年间,又有土司奢崇明的叛乱,当时"围城百日,大肆屠掠,所称沃野,已半没于荒烟茂草中矣"(康熙《成都府志》卷三五)。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李自成、张献忠军曾几度入川,最后张献忠在成都建国。
农民军要镇压"乡绅"、"官员"和各种反抗者,明军要镇压各地“喜于从贼者”,双方拉锯般作战十几年,也就铸成了十几年的粮荒。
张献忠摧毁了明代各级权力机构,但并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在张献忠牺牲,农民军退走云贵之后,全省出现了十几年的权力真空,呈现出空前的无序状态。
当时的记载,是“四方乌合之众云集成都,……互相吞并者指不胜屈。
孑遗无几之民复见毙于群氛,田园荒芜,饥馑频仍,父子流离而人相食”(同上)。
张献忠部退出的同时,清军又进川来。
清军与残余明军和抗清武装的战火尚未完全熄灭,吴三桂叛军又与清军在四川大战,一直到康熙二十年(1680年)以后,巴蜀的战火才基本停熄。
巴蜀地区就是这样地经过了约80年的战乱加天灾,造成了人口的急剧下降,生产的极度荒残。
作为历次战火中心的成都平原情况尤为恶劣,原来的繁华城市竟有虎豹栖息。
以至清初的四川巡抚不能进驻成都,而驻在川北的保宁(今阆中),顺治十八年才入驻成都。
至于有的县城,则到康熙年间才修造县衙。
面对四川人烟如此稀少,经济如此残破的局面,清政权不得不采取了若干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将明代所设州县大量裁撤合并,就以过去最繁荣的成都、重庆两府为例,成都府裁撤了双流、彭县、崇宁、华阳;重庆府裁撤了大足、安居、璧山、铜梁、定远、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