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2020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时优案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5
《陈情表》教学目标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朗诵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二、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一、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熟悉感恩。
二、明白得作者层层深切的说理技术。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那么《出师》、孝那么《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动人力量。
今天就让咱们一路深切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处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函,但并非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因此“陈情表”确实是“禀告自己苦处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三、为何陈情?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四、如何陈情?(一)朗诵课文一、师范读。
二、学生集体朗诵。
3、自由朗诵。
(试探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一、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凄惨境遇第二段:续写进退维谷的处境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二、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诵第一段(2)重点字词梳理以:因为。
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改变。
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那个地址指“没有”。
祚:福分。
吊:安慰。
婴:被……缠着。
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明确:我因为命运不行,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情形。
新人教版必修52.7《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2.7《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三、解题: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四、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床蓐猥以微贱非臣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扌L宠命优渥2、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提示: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第二段:写自己忠与孝的两难处境。
第三段:为打消武帝的疑虑,重申自己的人生态度及特别处境。
第四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先尽孝后尽忠。
五、布置作业:1、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020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7课陈情表1.根据画线例句,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
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是什么?孝心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
答案孝心是江革负母逃难,行佣供母的情怀孝心是杨香不顾安危,扼虎救亲的勇敢孝心是田世国亲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句子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仿句式,二是仿修辞,三是仿句间的关系。
浏览语段,可以知道本段文字主要围绕“孝心”,所仿的句子是“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内容应包括人物、事例和评价。
此类事例有:舜孝感动天,汉文帝亲尝汤药,曾参啮齿痛心,仲由百里负米,闵损芦衣顺母,郯子鹿乳奉亲,等等。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①;他又为了②,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③,不仅同意他暂不赴诏,还赏赐他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答:①②③答案①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而日夜守护在祖母的床前) ②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③为其孝心所感动解析首句的“懂得感恩”是本段的主旨。
第①空,前面“为了……”讲了原因和目的,此处要填的是行为,结合课文内容,应填放弃权位和荣华富贵之类的内容,或填孝敬祖母的实际行动之类的内容。
第②空,后面写出了行为,要求据此推测目的和原因,应填“为了报答皇恩”之类的内容。
第③空,此处填写的内容,既要承前对李密行为的反应,又要启后皇帝对李密的施恩。
所以此处应填“为其所感动”之类的内容。
3.下面是关于中国子女是否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调查报告中的一个数据图,请仔细观察,并写出两条结论。
要求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90个字。
答:答案①男性被调查者没有对父母进行过“我爱你”等爱意的表达的比例高于女性被调查者。
②无论男女,对母亲说“我爱你”的比例都远高于对父亲说“我爱你”。
③大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这样的话。
《陈情表》优秀教案(高二上册)
《陈情表》优秀教案〔高二上册〕《陈情表》优秀教案〔高二上册〕《陈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达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下面是其优秀教案,欢送参考。
一、内容与解析本课要学的内容《陈情表》是一篇抒发亲情的古代散文,其核心是要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理解它的关键是要联络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处境,从而理解作者陈了那些情。
学生已经学过《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知道它们分别表达了回归田园的乐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情,本课内容中所抒发的亲情就是在此根底上的延伸,但风格和笔法均有所不同。
由于它与之前所学课文既有联络又有区别,且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借鉴意义,因此在本学科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单元学习中有稳固、进步的作用。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品流露的情感,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掌握作品融情于事的笔法,其方法要多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感悟。
二、目的与解析目的定位:①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②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③掌握融情于事的写作手法;④背诵全文。
2、目的解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
三、问题诊断分析^p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实用作怪。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关键还要联络时代背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p本课文言字词和文化常识教学中,准备使用幻灯片,以有效利用时间来总结字词,介绍文学常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的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划要点,教师再补充。
高二语文《陈情表》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陈情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讨论文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忠诚为国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陈情表》的内容,背诵名篇。
难点: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忠诚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出师表》,通过对比两篇文章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新课《陈情表》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过程中注意圈点勾画,对不懂的字词、句子进行标注。
阅读完毕,学生之间可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讨论《陈情表》中的难点问题,如字词释义、句子翻译、修辞手法等。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展示分享各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其他同学可对其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5.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李密忠诚为国的情怀。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爱国的理解和体会。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四、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全面覆盖了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2.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学生参与度是否较高。
3.合作探究环节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4.情感体验是否到位,学生是否能深刻理解并感悟作者的忠诚之心。
5.作业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重难点补充:1.重点补充:《陈情表》的文学背景和文化价值。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最新整理)
第7课陈情表晨读自主任务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孝心如水晶,历久弥新。
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孝子故事,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们曾经为汉文帝侍母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尝汤药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季路自食野菜、百里负米、侍奉双亲的孝心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闵子骞“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的宽容而感动;我们曾经为黄香夏扇枕席、冬暖被褥的体贴而感动;我们更为当代孝子田世国舍身救母、捐献肾脏的壮举而感动!孝心其实就是一条河,上游是我们的长辈,中游是我们自己,下游是我们的后代。
伸出双手,攥紧两端,让孝心之河长流不息!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西晋文学家.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于是作《陈情表》。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于是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1.文体知识表: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这类文字在汉代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都是著名的表文);“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另外还有“疏”,“疏”的本义是“逐条陈述",是古代大臣进言陈事、议论朝政的一种文书。
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
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全文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高三上册语文第七课《陈情表》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4篇,欢迎参考。
陈情表篇一《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作者以及相关的背景情况;2、梳理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本文的成语以及了解古代官职情况,掌握本文的重点实词和一些虚词。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特征。
过程与方法:1、感受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体会作者凄切婉转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至孝深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成语、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至真至诚、凄切婉转的感情。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教具:录音机、常规教具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记得《三国演义》吧?这部古典名著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语言运用的宝贵财富,比如大家熟悉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那么,大家知道吗,徐庶为什么进曹营?(是曹操用劫持徐庶母亲要挟徐庶,为了一个“孝”);那又为什么一言不发呢?(是徐庶临走之时对刘备许下不为曹操设一计的诺言,为了一个“忠”)。
可以说,面对一个忠孝两难的选择,徐庶作出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决定。
而在这以后不久,又有一位古人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古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陈情表》。
【解题】本文选自《文选》,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表文。
陈,陈述。
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李密,名虔,字令伯,武阳人,西晋文学家。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
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
小编整理了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陈情表教案1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高中语文《第7课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7 陈情表【教学目标】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 3课时【课前预习】1. 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 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 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 xian)兄弟期功强( qiang )近常在床蓐( ru )猥( wei )以微贱岂敢盘桓( huan )庶刘侥( jiao )幸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高中语文(第7课 陈情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案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高中语文《第7课陈情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内容学习《陈情表》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教学策略手段【复习上节课内容】问:本文主要内容《陈情表》是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终养祖母所上的表章。
文中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了他不能应诏赴任的衷情。
【鉴赏课文内容】问:第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时分几个层次?学生讨论后明确: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3、教师解答第二段中表表征召的词并找出表作者处境艰难的词4、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5、第四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学生讨论后明确:“愿乞终养”“尽节”“报养”——忠孝两全【探究】问:1、文章语言的特点(1)“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2)语言精美,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脍炙人口①句式以四字为主,骈散相间②简洁清亮,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音韵和谐③对偶、比喻的运用,形象生动,感情激烈,④多用成语,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极有表现力2、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
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
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点对点》上相关练习2、小作文:我最____的人3、背诵课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通用6篇)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篇1教材、教法分析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
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
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
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
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解说:可请学生对“孝”字小议一二,以活跃思维,加强感性认识,为阅读本文和解决课后练习三作准备。
)二、解题1、出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2、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解说:解题可先停留在题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点拨“陈情”直接过渡到文章内容,而将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穿插在课文内容品析中,以便于记忆。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
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②内容与形式梳理。
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陈情表》优秀教案高二上册
《陈情表》优秀教案高二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1.2掌握《陈情表》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及论证结构。
1.3理解《陈情表》的主旨和思想内涵。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陈情表》的语言特点和论证结构。
2.2通过课堂讨论,深入理解《陈情表》的思想内涵。
2.3通过课后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陈情表》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1.2《陈情表》的论证结构。
1.3《陈情表》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2.1《陈情表》的文言文阅读障碍。
2.2《陈情表》的论证逻辑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利用多媒体展示《陈情表》的原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和作者。
1.2简要介绍作者李密和《陈情表》的背景。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原文,理解文章大意。
2.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课堂讨论3.1分析《陈情表》的语言特色:3.1.1学生举例说明《陈情表》的骈文特点。
3.1.2学生分析《陈情表》的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3.2分析《陈情表》的论证结构:3.2.1学生梳理《陈情表》的论证思路。
3.2.2学生探讨《陈情表》的论证方法和逻辑关系。
3.3分析《陈情表》的思想内涵:3.3.1学生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忠诚、孝顺的句子。
3.3.2学生探讨《陈情表》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课后实践4.2学生模仿《陈情表》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关于自己家庭的故事。
5.课堂小结5.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陈情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陈情表》的语言特色、论证结构和思想内涵。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和探讨。
但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加强辅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陈情表》含答案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与忠情。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3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二、题解《陈情表》:陈——陈述、表述;情—-隐情、苦衷;表—-奏章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文章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二、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
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三、初读课文,疏通字词险衅 xìn 夙sù闵mǐn凶愍mǐn 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床蓐rù茕qióng茕独立逵kuí猥wéi 陨yún首洗xiǎn马逋bū慢日笃dǔ矜jīn育拔擢zhuó优渥wò更gēng 相xiāng四、作业: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陈情表》教案(人教版高二)
理解《陈情表》的行文逻辑和作者情感,能够准确 概括文章大意。
艺术特色
分析《陈情表》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如语言质 朴、感情真挚等。
难点
80%
文化背景
了解《陈情表》所涉及的历史背 景、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 矛盾和民族问题。
100%
思想内涵
深入挖掘《陈情表》所蕴含的思 想内涵,如忠孝观念、民族意识 等。
在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陈情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方面, 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拓展。
下节课预告
主题:古代散文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 掌握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
下节课预告
01
学习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0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古代散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03
下节课预告
重点
古代散文的鉴赏方法。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际鉴赏。
小组合作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是否 能与他人有效合作,是否能承 担自己的责任,是否能提供和 接受帮助。
学习进步评估
通过比较学生的成绩和表现, 评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和成长。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 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与学生互动反思
下节课预告
预习要求
1
阅读相关古代散文篇章。
2
了解古代散文的基本特点。
3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鉴赏浅易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注释、翻译、归纳、比较等方法,培养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 神。
高中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七课《陈情表》教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高二人教版必修五第七课《陈情表》教案【教材分析】《陈情表》是人教版必修五最后一篇文言文,其文文质兼美,情与理完美融合,是学生学习文言现象,提高鉴赏能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范本。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把握文章结构,赏析陈情艺术,提高诵读技巧。
(2)过程与方法: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为主线,以情感的体悟、智慧的剖析为过程展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密对祖母的殷殷真情,接受孝的精神洗礼。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其一为文本中的古汉语知识及古代常识,其二体会文章复杂的情感。
(2)教学难点:发掘李密智慧的陈情艺术。
【教学方法】(1)涵咏诵读,以读带讲。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竞赛,激趣促学。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教学目标导入。
即文言文阅读三关——字词关、情感关、思考关。
二、字词关——字词竞赛、温故知新比赛分三场,第一场,2名参赛选手由下一组推选出赛,由教师出题,每答对一题,加一分,否则不加分。
第二场,2名参赛选手由各自组推选出赛,由下一组出题,每答对一题,加一分,否则,给出题组加一分。
第三场,抢答环节。
由各个组组员自由抢答,教师出示题目,答对一题,加一分,答错,倒扣一分。
三、情感关——以读带悟、缘文入情(1)回顾背景李密——晋初散文家、蜀汉旧臣。
晋武帝——以臣弑君,篡魏立晋,残暴多疑(2)教师诵读(3)学生分组诵读,体会感情,思考内容与情感的关系。
①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巡回参与。
②一、二、三、四组学生展示,其他组参与评价。
提示:小组展示后,本组同学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负责评价。
教师同时指导诵读。
(4)教师总结:全文有多少感情呢?明确:因身世凄凉而悲苦,因祖母养育而感恩,因朝廷恩宠而感激,进退两难的焦灼,表明心志的恳切,祖母病重的担忧,愿乞终养的希冀,怕触怒龙颜的惶恐。
四、思考关——问题设疑探究技巧教师提问:除了以情动人外,本文能够打动晋武帝,使其收回成命的原因还有那些?明确:①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结构安排别具匠心。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篇一: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五、四读课文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一)赏析第一段:(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身世凄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人丁衰微: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二)赏析第二段: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这种进退两难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孝之间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就要说服晋武帝认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为达到“终养祖母”的请求提出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目的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朝代更迭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突出,此处一笔,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剩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宋代学者评价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动人,晋武帝即使是铁石心肠也应该有所触动了(四)赏析第四段: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的为自己的“愿乞终养”树立理论根据,依旧合情合理,无可辩驳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愿乞终养”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六、教师总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我们的亲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七、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情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理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篇二:《陈情表》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探究,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2、通过配乐朗诵全文,感知本文陈情于事、悲恻动人的风格特点,体悟本文独特的魅力3、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对古文的兴趣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一、导入课题,了解文体以补充书下的注释,写作的时代背景导入1、写作背景简介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2、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结草衔环”总结:晋武帝有招揽之心,李密言有报恩之意2、紧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况重点探究“吊”“夙婴疾病”“圣”总结:李密用“孝”来力辞不就3、“孝”是优良传统,引《诗经》三、诵读涵泳,体味真情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不一定流泪,但是应该以情带声,读出真情那就需要我们理解文章李密的这篇《陈情表》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准如所请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四、归纳重点,总结全课总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篇三:《陈情表》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人教版高三上册第7课《陈情表》语文教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第7课《陈情表》语文教案教案不能千【第一篇】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实际情况,而且又有了详细的提示语,因此学生能很好地深入课文思考探究。
结果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笑声充满了课堂,此时的我不再是唱独角戏,已然成为了导演,而学生也充分诠释了演员的角色。
三、教学中的大胆创新,就是要在精心准备设计的前提下,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心得体会当四人学习小组围绕“情”的内容展开探讨的时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问题的切入非常好,所以每一位学生阅读思考有了明确的方向,能紧扣课本进行问题的探讨,回答问题自然有话可说。
课堂上,我突然觉得,既然学生都能借助提示语深入课文,理解“情”的内容,那我何不把教师课堂小结换成学生课堂小结,板书多种“情”之间的关系,我再稍加补充,岂不很好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其实心里很紧张,毕竟是比武课,万一学生总结不到位怎么办我应该怎样往主题上引导但实际情况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课堂最后十分钟,两位女生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小结“情”的丰富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像老师一样在讲台上的阐释,有板有眼,有模有样,所有的同学都为他们鼓掌。
这才是这节课最精彩最成功地地方。
因为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们尽管总结的不是很完美,可是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兴趣和趣味性,反映非常好。
学生总结是自主的,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参与,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整个过程轻松愉快,整个课堂充满笑声。
想不到课堂上突然的想法,大胆的设计,竟会有如此成功的结果。
四、结语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上好一堂语文课真的不容易,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尤其不容易。
作为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猎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高度重视备课,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深入课文,有话可说。
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教学新手精心准备。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第2单元第7课《陈情表》优秀教案
《陈情表》优秀教案A.课时安排:共3课时。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苦情、亲情、忠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C.教学重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D.教学难点:动笔的勤奋。
E.教学方法:反复诵读的新授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课题记得《三国演义》吧?这部古典名著不仅给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语言运用的宝贵财富,比如大家熟悉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那么,大家知道吗,徐庶为什么进曹营?(是曹操用劫持徐庶母亲要挟徐庶,为了一个“孝”);那又为什么一言不发呢?(是徐庶临走之时对刘备许下不为曹操设一计的诺言,为了一个“忠”)。
可以说,面对一个忠孝两难的选择,徐庶作出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决定。
而在这以后不久,又有一位古人同样也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选择,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古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陈情表》。
二、解题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晋武阳人,晋初散文家。
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
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名。
累举不应。
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
李密有九十六岁的老祖母卧病在床,不能远离;若辞不赴命,又怕引起晋武帝的猜疑,受到怪罪,进退两难,于是写了此表。
2、文体介绍。
表,又称“奏议”, 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陈情表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臣密言:臣以险.(坎坷)衅.(祸患),夙.(早时)遭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弃我而死去);行年四岁,舅夺.(强行改变)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
既无伯叔,终鲜.(少,这里指没有)兄弟,门衰祚.(福分)薄,晚有儿息.(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而刘夙婴.(缠绕)疾病..(古义多指重病),常在床蓐.(通“褥”,垫子),臣侍汤药,未曾废.(废止)离。
②逮.(及、至)奉.(承奉)圣朝,沐浴..(清明的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考..(古义是蒙受)清化察和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指优秀人才)。
臣以供养无主.(主持、做),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不久)蒙国恩,除.(授予官职)臣洗马。
猥.(自谦之词,鄙)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当.(任、充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为报答)。
臣具以表闻.(使动用法,使……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急切)峻.(严峻、严厉),责臣逋.(逃脱)慢.(怠慢、轻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我想奉命急速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加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伏惟..(形容..(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现在我是亡了国家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和浅陋,却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命优厚,我怎敢犹疑不决,有非分的愿望呢)。
但以刘日薄.(迫近)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交互)为命,是以区区..(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古义是“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④臣密今年四十有.(通“又”)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中人士以及二州长官所看到和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听凭,听任)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拜上表..(古义是谦辞,以犬马自比)怖惧之情,谨拜表章)以闻。
1.梳理文章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02先尽孝后尽忠答案□01刘病日笃尽孝日短□2.对课文第1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险衅”“闵凶”备述孤苦,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未曾废离”上,为下文表达主题蓄势。
B.开头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在全段中起到铺垫作用。
为下文写父丧母嫁、零丁孤苦、祖母年迈卧床不起等内容作了铺垫。
C.本段用“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身世的悲苦。
D.本段从纵横两方面可分两个小层次: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答案 B解析开头句在全段中起到总摄作用,即总领“父丧母嫁、零丁孤苦、祖母年迈卧床不起等内容”。
3.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下列各组句子全都属于表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一项是(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⑤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①③句是表现作者对深受朝廷恩惠的感激之情。
4.对第3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第一句话提出“以孝治天下”,为自己终养祖母提供了“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B.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属于陈情的败笔,晋武帝最大的疑虑也在此,故此处的陈述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C.作者感谢圣朝对自己的器重,表明他“辞不就职”与“名节”无关,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求得谅解。
D.李密以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深深打动晋武帝,让晋武帝明白他“辞不就职”就是因为祖母病重,别无他意,趁势提出了“不能废远”的请求。
答案 B解析自陈在蜀国做官的经历,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做官是“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
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5.对第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本段提出陈情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有点多余。
B.李密在本段提出了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先尽孝后尽忠。
C.作者以祖孙二人的岁数作对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
D.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感情真挚、悲恻动人,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情的目的。
答案 A解析并不多余,本段开头文字的作用是表明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也为后文提出的两全之策作铺垫。
6.下列句子体现作者“孝情”的一句是(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B.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答案 D解析A.赞颂朝廷。
B.打消朝廷的疑虑。
C.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尽孝作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本文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等。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答案 A解析“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错,“婴”应理解为“缠绕,疾病缠身”,指祖母疾病缠身。
一、基础检测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答案 A解析“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
凶:不幸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弃我而死去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借鉴D.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息:子答案 C解析鉴:察。
3.下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D.保卒.余年答案 A解析“微贱”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臣亡国贱俘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屈贾谊于长沙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 A解析A.“臣”之后省略判断词“是”,是判断句。
其余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二、精段鉴赏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C.朝.不虑夕朝:早晨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庶:庶民,百姓答案 D解析庶:或许。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署”,郎官的衙署。
李密在蜀国曾任郎中和尚书郎。
B.“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
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C.古代官职变动中的“举”是推举,多用于布衣做官,“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情况,“左迁”为升级。
D.“结草”是春秋时期一老人战场上结草报恩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人应知恩图报;也告诉我们,好人必有好报。
答案 C解析“左迁”为降级。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
B.作者说他当初仕蜀是希图官职显达,并不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相依为命。
D.选段以议论与抒情为主,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令人读来叹息不已。
答案 D解析选段并未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答案(1)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祖母而远离。
(2)(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3)我将来要不惜生命(为国出力),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解析(1)关键点:更相,交互;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2)关键点:愿,希望;养,奉养。
(3)关键点:陨首,头落地,指不惜生命;结草,代指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