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最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1](1)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得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的斗争得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D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B、辩证思维的方法C、实用主义的方法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5、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C )。
A、只坚持不发展B、只发展不坚持C、既坚持又发展D、要记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的每一句话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C )。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XX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思想C、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练习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一)2010-05-31 15:2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 A )A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A 19世纪20年代B 19世纪30年代C 19世纪40年代D 19世纪50年代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政治经济学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阶级斗争学说5、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辛亥革命B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C )A大同思想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A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个重要理论成果是(B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毛泽东思想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A理论联系实际B精读和泛读结合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1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C实现共产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B )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激变论D庸俗进化论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BD )A黑格尔B马克思C费尔巴哈D恩格斯E亚当·斯密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BD )A、实用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E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DE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DE )A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B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E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 )A创立唯物史观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D 创立社会主义学说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E 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量子力学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E细胞学说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参看教材第3、13页)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A. 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 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 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 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 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 运动范畴D. 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 唯理论和经验论B. 唯物论和唯心论.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 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 .普遍性B .特殊性C .斗争性D .客观性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斗争性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 .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D .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D.庸俗唯物论15.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年考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2.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3.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A.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 4.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5.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7.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9.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10.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 )A.量体裁衣B.对症下药C.因材施教D.因地制宜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1)
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03709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 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A. 理论品质B. 理论基础C. 理论核心D. 理论内涵正确答案:A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3.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物是感觉的集合D. 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正确答案:D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是一种【】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A5.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A. 全体和部分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正确答案:C6.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 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D.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正确答案:D7.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A. 客观性B. 变动性C. 社会性D. 能动性正确答案:A8.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C. 需要与满足需要的价值关系D. 创造与被创造的主从关系正确答案:B9.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包括两次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是【】A. 从概念到判断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D. 从感觉到概念的过程正确答案:B10. 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并且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这说明人类的认识是【】A.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B.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C. 正确和错误的统一D.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正确答案:D11.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确答案:C12. 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生产资料正确答案:B13.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A.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正确答案:A14. 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 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的矛盾C.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答案:D15.“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附答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B)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B)A. 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 C)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D)A. 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 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D)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A. 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B)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3.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4.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5“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j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6.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7.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课程代码: 03709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书写,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清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承认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C.意识对物质晷有决定性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1页(共4页)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A.黑格尔B.费尔巴哈C.马克思D.恩格斯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的是A.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存在根源于社会意识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产品的分配方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产品的交换方式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A.经济范畴B.政治范畴C.文化范畴D.交往范畴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人的道德品性B.人的经济地位C.人的价值追求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A.使用价值B.剩余价值C.价值D.交换价值16.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A.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B.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2页(共4页)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法律制度C.国家制度D.选举制度1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A.—般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A.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资本B.资本主义国家金融领域中流通的所有资本的总和C.资本主义国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D.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2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A.实现充分就业B.稳定币值、汇率和物价C.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D.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21.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A.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B.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C.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D.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2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纲领性文件是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哥达纲领批判》D.《国家与革命》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24.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建立完全纯粹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严格管控的计划经济25.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平均分配D.定量分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第3页(共4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新陈代谢B.科学性与革命性C.合逻辑性D.与时俱进4. 中国古代的“元气说”和古希腊的“原子说”是属于(D)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历史唯物主义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3. 意识的本质是(A)(C)A.人脑的机能B.事物自身C.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D.人脑的条件反射4. 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5.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包括()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货币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8.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流通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9.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普遍联系的观点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人口因素B.民族构成C.生产方式D.地理环境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20分)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能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有效服务的上层建筑就是先进的上层建筑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第一章 最新题库(含答案)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B. 运动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D. 发展的观点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D. 具体同一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B. 对规律的辩证否定C. 对规律的根本改造D. 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决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D)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A)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D)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特殊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1)
1610-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分:110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1、“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2分) 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理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2、在对外经济侵略中,最具新殖民主义特点的做法是()(2分)A:高价推销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B:低价收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C:实行“对外援助”D:大量对外输出“过剩资本”3、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要依靠()(2分)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4、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2分)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5、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2分)A:普选制B:三权分立制C:议会制D:民主共和制6、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2分)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7、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2分) A:生存资料的价值B:生产资料的价值C: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D: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8、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两个阶级之间()(2分)A:物质利益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不同C:思想观念的对立D:社会分工的不同9、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心理的是()(2分)A:政治与法律B:哲学与宗教C:科学与艺术D:风俗与习惯10、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2分)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1、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含()(2分)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12、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2分)A:各尽所能,平均分配B:各尽所能,公平分配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2分)A:波兰人民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14、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2分)A:傅立叶B:圣西门C:康德D:欧文15、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它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是()(2分)A:发明创造新科技成果B: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C:生产先进的机器设备D: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16、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2分)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7、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错误在于()(2分)A:否认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否认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否认少数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8、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经济管理和预测决策属于()(2分)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19、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1)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1)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B )A.科学性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A.辩证法思想B.唯物主义思想C.可知论思想D.确定论思想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C.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唯心主义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冲突问题的精髓是指( A )A.冲突的共性和特性、确定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冲突和非根本冲突的关系C.主要冲突和非主要冲突的关系D.冲突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A.物质性B.运动性C.精神性D.物质性和精神性7、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D )A、联系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8、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D )A、冲突的同一性B、冲突的普遍性C、冲突的斗争性D、冲突的特别性9、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驾驭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与”。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10、“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 )A.感性相识须要上升到理性相识 B.理性相识须要上升到感性相识C.感性相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D.理性相识是对事物的正确相识1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确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2、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认为,相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B.不深刻的相识和深刻的相识C.由相识到实践,由实践到相识D.由实践到相识,由相识到实践13、实践是相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干脆阅历来自实践活动B.只要参与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相识C.一切学问都干脆来自实践活动D.一切学问归根究竟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4、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相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有完整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1、(难度:容易)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答案】:A2、(难度:中等)一一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答案】:D3、(难度:容易)一一划分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准是()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水平D.国家政权的性质【答案】:A4、(难度:较难)一一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答案】:D5、(难度:容易)一一“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历史主义D.自然主义【答案】:B6、(难度:较难)一一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A.创造出新的价值,从而不违背价值规律B.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C.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D.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使之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答案】:C7、一一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决定了抽象劳动D.社会劳动决定了具体劳动【答案】:B8、(难度:中等)一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斗争原理【答案】:C9、(难度:中等)一一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答案】:B10、(难度:中等)一一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社会意识可以划分为()A.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式B.群体意识和个人意识C.阶级意识和非阶级意识D.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答案】:B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答案】:A14、(难度:中等)一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答案】:D15、(难度:容易)一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答案】:D16、(难度:中等)一一任何具体真理的正确性都带有“近似性”,这是()A.相对主义观点B.怀疑主义观点C.不可知论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答案】:D17、(难度:容易)——真理的内容是()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D18、一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生产无政府状况和企业内部有组织性的矛盾【答案】:CA.人类的精神活动B.人类的社会生活C.人类的正确思想路线 D.人类的社会实践【答案】:DA.真理具有一元性B.有用即真理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答案】:A26、(难度:最难)——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条件下,每个工人8小时内生产2双鞋,每双鞋生产资料价值为9元,工人活劳动创造价值为6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测验答案 (1)
题目18:对
题目19:对
题目20:错
题目21:对
题目22:错
题目23:使用价值
题目24:价值
题目25:具体劳动
题目26: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题目27:美国
题目28:剩余价值
题目29:全部预付资本
题目30:超额剩余价值
题目31: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题目1:错
题目2:对
题目3:错
题目4:对
题目5:对
题目6:以
题目7:错
题目8:对
题目9:对
题目10:错
题目11:对
题目12:错
题目13:对
题目14:错
题目15:对
题目16:错
题目1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题目3:错
题目4:对
题目5:错
题目6:对
题
题目10:对
题目11:对
题目12:对
题目13:物质生产实践
题目1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题目15:感性认识
题目16:实践
题目17:社会历史性
题目18:《改造我们的学习》
题目32: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
题目33:集体主义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题目1:对
题目2:错
题目3:错
题目4:对
题目5:对
题目6:错
题目7:错
题目8:对
题目9:错
题目10:错
题目11:对
题目12:错
题目13: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二、单项选择(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D理论联系实际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D)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B古希腊哲学C中国古代哲学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A康德与休谟B马克思与恩格斯C尼采与叔本华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A黑格尔B费尔巴哈C亚里士多德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一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级本科班
2、本试卷共2页。
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段性统一;
D、科学性。
2、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是(D)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3、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A)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4、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都是很精致的活动,但这不是实践,因为它们的活动不符合(B)
A、实践的客观性原理
B、实践是社会性活动的原理
C、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原理
D、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原理
5、“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C)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6、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青藏铁路将穿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难度系数最大,冻土层较多,地质结构复杂,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现在铁路建设面临的高原缺氧、冻土、环保三大难题已基本解决”这体现了(C)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是无所不能的
9、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
A、相对性
B、阶级性
C、主观性
D、绝对性
10、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C)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符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2、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1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D)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6、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C)
A、剩余价值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累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D)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
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D、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18、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阶级斗争
C、国家政权
D、唯物史观19、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的依据是(B)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2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
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然后给出理由。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错误(2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4分)这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被动反映论的根本缺陷,使认识论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4分)
2、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价值。
错误(2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人的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4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2分)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1分)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1分)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分)
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分)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分)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分)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分)
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积极作用的表现。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2分)积极作用:①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1分)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1分)
4、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有哪些表现?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1分)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1分)③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1分)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1分)⑤政治制度的变化(1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有的人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以及你的理解对这种观点进行分析。
( 1)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应该说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7分)
( 2)唯物史观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但并不否认英雄人物的作用。
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实践中造就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
也就是说,英雄人物也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脱离了人民群众,英雄人物则发挥不了作用。
(7分)
( 3)题目当中的观点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
(6分)
2、试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7分)
(2)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仅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长期过程,而且它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因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7分)
(3)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集结和革命形势,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物质基础。
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