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承机构,对于社会教育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安徽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情况,特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
首先,新馆的选址。
新馆选址在合肥市滨湖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馆位于崂山南麓,周边环境优雅,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游客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大自然的美景。
此外,新馆还规划了大型停车场,方便游客自驾前来参观。
其次,新馆的建筑设计。
新馆共分为七层,总建筑面积达到50000平方米。
建筑外观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线条简洁、造型独特。
大部分建筑材料选择环保材料,融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内部空间划分科学合理,各个展厅之间相对独立,同时又可相互联通。
展厅的设计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陈列展览方式,也有互动展览和虚拟展览,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第三,新馆的陈列展览。
新馆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收藏品,展示了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陈列展览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安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第四,新馆的教育活动。
新馆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手工制作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对文物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最后,新馆的服务设施。
新馆配备了先进的科技设备,如多媒体导览系统、VR展览等。
同时,新馆还设置了休息区、餐饮区、购物区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和便利的服务。
综上所述,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在选址、建筑设计、陈列展览、教育活动和服务设施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通过调研,我们对新馆的建设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同时,我们也希望新馆能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的合作,提高展览的质量和数量,真正成为安徽省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
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
博物馆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担着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科学普及和社会教育的职责。
在设计博物馆时,需要考虑到展览内容、观众需求、空间布局等各个方面因素,以创造出一个能够有效传达信息、引导观众思考的环境。
因此,我对博物馆设计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观两种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观众需求和对博物馆展览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实地参观则以观察和记录的方式对博物馆的设计布局进行了研究。
三、调研结果1.观众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观众主要对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感兴趣,并希望能够通过展览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
同时,观众对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也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够通过参与展览活动来增强学习效果。
2.展览设置本次调研中,参观了多家博物馆,发现其中较好的设计布局一般都是根据展览内容和观众需求进行规划的。
通过分类和分区展示,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展览的主题。
此外,一些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展览内容呈现在观众面前,提供更多的互动方式,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3.空间设计在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观众流线和观展体验。
合理的空间布置和导视系统,能够让观众顺利、自然地参观展览。
同时,适当的休息区和服务设施也是重要的,能够提供观众充分的休息和娱乐空间。
4.展示手段调研中发现,博物馆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展示手段的选取。
传统的展览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现代博物馆更倾向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等手段来展示文物和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展览形式,还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和引导观众思考。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发现一个成功的博物馆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观众需求,通过合理的展览设置、空间设计和展示手段,为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体验环境。
未来博物馆设计还可以进一步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互动方式。
五、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提出以下建议:1.设计师应该深入了解观众需求,合理规划展览内容和布局。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载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公众对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需求,安徽省博物馆决定兴建新馆,以扩大展示规模和提升文化服务水平。
为此,经过调研和分析,本报告旨在就新馆规划和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现有设施的情况和未来需求,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
通过与馆内工作人员、相关专家和观众的沟通和交流,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和建议。
三、展示规模和空间设计在新馆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了展示规模和空间分配的合理性。
新馆将分为不同主题展区,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科技创新等。
每个展区都将提供舒适的观展环境,同时充分考虑观众流动和展品保护的问题。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我们还规划了临时展览区和多功能活动区。
四、展品陈列和互动方式新馆将采用多样化的展品陈列和互动方式,旨在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除了传统的陈列展示方式外,我们还将引入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手段,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展品和历史文化。
五、文化服务和教育功能作为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的重要场所,新馆将注重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和教育功能。
我们计划推出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讲座和培训课程,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好的导览系统和讲解服务,确保观众能够全面了解每个展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六、展示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展示效果的最佳化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充分利用场地的优势,注重展示效果和环境保护。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措施,实现新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总结通过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对其规划和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新馆将充分满足公众对文化、历史和艺术的需求,提供卓越的文化服务和教育功能。
同时,我们注重展示效果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一个吸引观众的文化中心。
我们相信,新馆的建设将为安徽省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
三、立面造型分析
安徽博物馆新馆以“四水归堂、五方相连”为设计构思意象,方正的建 筑形体由连续转折的实体体量与穿插其中的透明空间立体构成。整体布局突 出公共空间从内部的中庭空间向建筑外部延伸连通的空间效果。
四、内部空间
二楼大厅——四水归堂
展厅内部空间
无障碍设计
室内屋顶构架中国馆Fra bibliotekThanks for appreciation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
赵佳*、杨点*、谢*、谢雨*
调研地点: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
调研目的:(一)了解博物馆的空间组合方式 及其建筑风格。 (二)了解各个展区的布局,如何 解决室内空间、交通流线及 其采光问题。
(三)思考文化类建筑与其他公共 建筑的特异性,妥善处理文 化馆设计中的功能分区,交 通流线等问题。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 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 设施,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局部一层,建筑高度为 37.70米。
一、总平面分析
博物馆新馆鸟瞰
总平面流线
景观示意
二、平面功能流线分析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安徽博物院新馆建设的经验与反思
安徽博物院新馆建设的经验与反思安徽博物院新馆外景2011年9月29日,安徽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新馆位于安徽文博园区内,按国家一类馆标准设计,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414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8540平方米,地下面积为1890平方米),建筑高度37.7米,建筑层数为地上6层、地下1层。
工程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独特风格、体现了安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安徽博物院新馆作为省“861”行动计划重点文化项目和省“十一五”期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规模要适当,功能要齐全,定位要突出,建筑要符合博物馆的功能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博物馆自身需求。
笔者作为新馆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新馆开馆两周年之际,希望通过总结建馆经验,反思新馆建设中的不足与缺憾,抛砖引玉,与各地在建或筹建新馆的同行沟通交流。
新馆建设项目需要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全面合理,为博物馆事业发展预留足够空间(一)科学规划选址博物馆馆址选定,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尤为重要。
安徽博物院新馆的选址,是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多家部门经过反复酝酿论证才最终确定。
新馆地处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中轴线西侧,次景观轴一端,与市政务中心、体育中心遥相呼应,是安徽文博园区的核心建筑。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各项设施的日趋完善,其居住休闲和旅游度假功能日益凸显,这样保证平日里参观新馆观众人数较为平稳,而每逢节假日接待的观众量,屡创新高,带来了超高人气。
新馆选址仍有不周之处,文博园区为低洼地带。
当初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此处填平加高。
一到夏季暴雨频发,经常导致排水困难,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增加了防洪排线的难度和投入。
这也是其他建馆选址引以为戒的地方,博物馆选址伊始就要充分考虑馆舍、文物的安全,避免选在低洼潮湿、地址构造不佳的地方。
(二)建筑规模适当进入二十一世纪,各地掀起了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的高潮。
但由于决策或规划的失误,导致有的馆规模过大,造成了资源的闲置,而有的馆没能科学定位,对博物馆发展前景和博物馆功能性研究不够,导致新馆建成后没几年,由于缺乏发展预留地,功能不完善,又要重建新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
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参观考察报告内容1xx年x月6号,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组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对安徽省历史博物馆进行考察,并针对人们关于安徽省历史博物馆游览状况开展了问卷调查。
6号早上,我组同学在精心计划和组织下安全到达安徽省历史博物馆,在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观览了博物馆内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并对安徽历史古迹,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及远古人类发展史做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博物馆类工作人员的详细解说,心中对安徽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清楚明确的认识。
安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存使得安徽位居全国文物大省之列,安徽省博物馆也因此得天独厚,收藏甚丰。
现有各类文物、标本、文献、古籍藏品23万多件,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我组同学在观览中对出土的历史文物最感兴趣,通过阅读文物旁边的注释和解说,对其有了具体的了解。
在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历年来在安徽出土的青铜器,收藏品多达4000余件,其中吴越铜器、蔡国和楚国铜器尤为突出,其中大多数都是古代的青铜古鼎,细细数来也足足有数十来种,每一种青铜古鼎都记载了一定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
这批青铜器,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
在观览中,工作人员还详细地介绍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即宣纸、徽墨、宣笔和歙砚,闻名遐迩,著称于世。
安徽省博物馆也因此成为我国收藏文房四宝最为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正因为如此,里面还收藏了许多古代书画,是馆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品上万件。
其中以明清时期新安画派为代表的安徽地方书画流派的作品最为丰富,代表人物有渐江、查士标、汪之瑞、程邃等,他们的作品笔墨高秀,格调清逸。
此外,汪士慎、石涛、梅清、萧云从、孙逸、包世臣、邓石如等名家的.作品均有大量入藏。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及天鹅湖周边建筑调研
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 2.2博物馆的功能分区:整体空间布局清晰地分成三个圈层,而立体构成的手 法又生成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公共空间系统。
• 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庭院在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中,具有中心突出的 位置。取意“四水归堂”,建筑核心部位形成向天开敞的公共大厅,其空间 通过一系列转折勾连、错动交叠的通高片墙进行隔断。类似于一个立体的徽 州村落,片墙的引导使公共大厅联动着一系列大、中、小空间与“巷道”, 自动扶梯就布置在片墙夹持、天光引导的“窄巷”中,环绕盘旋到达各层空 间。
• 主体建筑南面次入口也设置了折形的 小引桥,加强了建筑体量锚固于场地 上的效果。基座与引桥一律采用中性 亚光的灰调材质。
二.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 2.1博物馆的空间组成 :整体布局突出公共 空间从内部的中庭空 间向建筑外部延伸连 通的空间效果。场地 设计以入口引桥为主 线,连接起竹林、水 面、广场,强化中轴 线空间序列。
造型艺术问题
3.2博物馆室内空间环境艺术 博物馆的艺术形式,满足以下几个构图原则:
1. 统一与变化 2. 尺度与比例 3. 均衡与稳定 4. 节奏与韵律
四、室内设计组图
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
老屋阁(模型) 传说为江南才子祝枝山所设 计
无障碍设计
室内屋顶构架
中国馆
毛主席视察博物馆
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 物馆)的新馆,“安徽博物院”有使用毛体字作为 招牌字。
四水归堂
江南地区汉族民居普遍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
是一般布置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要求少 占农田的特点。住宅的四合房围成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 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小院子通称天井,仅作采光和排水用。 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 归堂”。
参观安徽省博物院有感(5篇模版)
参观安徽省博物院有感(5篇模版)第一篇:参观安徽省博物院有感参观安徽省博物院有感M31314016 沈璐上个礼拜三下午,在袁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和一些贾茜老师班上的学生一起乘校车去了趟安徽博物院。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去安徽省博物院。
上一次去还是大一的时候,在中青旅短期实习的时候一个导游姐姐带领我们去了解了一下合肥的景点。
虽然是去了两次,我依然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这次老师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关于博物院的材料以便于我们了解,更是请了两个资深的博物院讲解员李仲龙爷爷和黄国蓉奶奶给我们讲解博物院的历史遗迹。
这次再会,博物院的恢宏外观还是让我惊叹。
立方体的结构,简单大方,干净利索,砖瓦的颜色是暗色调,建筑的外表花样独特,很有历史感,像青铜大鼎上镌刻着的铭文。
就像贾茜老师说,安徽博物院的外观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博物院,真的是很有标志性呢。
下车后的我们,首先在安徽博物院门前拍了张集体照,而后依次发放材料,强调秩序任务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博物院参观。
安徽省新博物馆地上部分6层,地下部分1层。
新博物馆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还有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参观各种类别的陈列,让人明显感受到安徽的“国韵徽风”。
这也是毛泽东主席生前唯一参观过的博物院。
首先是李仲龙李老给我们讲解安徽文明史,从远古的猿人,到近代历史,李老无一不同,他的博学多智真的不由得让人惊叹,在他的讲述下,安徽的文明史俨然如同一幅画卷在我面前慢慢展开,每一件藏品都有它一段独特的历史,在这历史的背后,是文明在传承。
黄国蓉黄奶奶给我们讲解的部分主要是徽州古建筑。
因为一号馆正在整修,我们并没有看到徽州三绝之一的民居。
民居,牌坊,祠堂被称为徽州三绝。
由于暑假我们班一起去黄山实习了七天,对于这一块我们也是有切实的感受的。
再一次见到这些牌坊,木雕等就像突然又回到了行走西递的大街,在小巷中穿梭,一切是这么安宁祥和。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提升博物馆的文化软实力,我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并进行了调研。
下面是对新馆的调研报告。
新馆位于合肥市繁华地段,交通便利,生活设施完善。
新馆建筑设计独特,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展现了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馆内布局合理,各个展馆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参观的便利性。
除了展馆,还设有图书馆、陈列库房等功能区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空间。
新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安徽省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科技农业等方面。
展览陈列方式独特,结合了多媒体技术和互动设计,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其中,加深了对展品的理解与感受。
展览设计还注重与当代社会的对接,通过与时代的对话,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对现实的影响。
新馆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体验。
交互式触摸屏、虚拟现实技术等互动设备,使观众能够亲自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同时,新馆还配备了专业的讲解员和导览设施,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还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
通过举办主题展览、专题讲座等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和专家学者的参与。
同时,新馆还开展了寻访文物活动,鼓励公众积极提供宝贵的历史文物,丰富了馆藏资源。
然而,新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人流量过大,导致参观体验不佳。
其次是展品保护不够严格,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最后是解说服务不够完善,观众对展品的理解有限。
综上所述,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在展览内容、展示方式和服务品质上有很大的提升。
然而,仍需进一步改善学术研究、展览策划、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新馆能够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安徽省博物馆调查报告
安徽省博物院调查报告调查人:XXX学号:1111111111调查时间: 2014年11月12日调查地点:安徽省博物馆调查目的: 1.了解博物馆的基本组成部分;2.认识博物馆的馆藏物,了解历史;3.了解博物馆的庄严气氛,增进对历史的了解与热爱。
调查内容:安徽省博物院简介:安徽博物院位于省会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
占地面积约1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是安徽加快实施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安徽又一标志性文化设施。
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的新馆,“安徽博物院”有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
2011年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藏品文物: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
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
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等。
该馆珍藏的古代瓷器有1963年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与注碗,是景德镇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也是宋瓷断代中的珍贵标准器物。
另外,馆藏清初铁画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芦蟹图》,是铁画中的代表作。
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一下几点问题:1. 厕所问题。
在每个场馆中都在较明确的地方设有厕所,不光考虑到这点,还专门设有残障人专用的厕所。
2. 各个场馆设都设有商品区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参观者的参观,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3. 眩光的防止。
这里每个场馆都不是用的自然采光,都是用的灯光,而且是有方向的灯光柱。
柜内的灯光比一般的照度高大概2-3倍,都注意到隐藏光源,扩散光线以及散热问题。
安徽博物馆调研报告
安徽博物馆调研报告安徽博物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安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安徽博物馆的收藏情况、展览和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在调研前制定了调研问卷,并通过向安徽博物馆的相关人员发放,收集了海量的数据。
其次,安排了一天的实地调研行程,对安徽博物馆的馆藏品、展览和教育活动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三、调研结果1. 安徽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包括了考古文物、艺术品、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
尤其是考古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2. 安徽博物馆的展览活动丰富多样,不仅有常规展览,还有特色展览和临时展览。
其中,一些特色展览如“安徽名人名家名作展”和“安徽民俗文化展”极具吸引力。
3. 安徽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开展有待提高。
虽然有一些教育活动如讲座和培训班,但参与人数较少,缺乏吸引力和创新。
4. 安徽博物馆在展览和教育中存在的挑战主要包括:缺乏专业人才;基础设施和展厅条件需要改善;教育活动宣传力度不够;与公众的互动和参与度较低等。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博物馆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展厅的硬件条件,增加展览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3. 加大对教育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和参与度,创新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
4. 加强与其他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的合作,举办联展和合作展览,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5. 注重与公众的互动,开展各种参与性活动,增加公众对博物馆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安徽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希望安徽博物馆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采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身,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安徽博物院小组调查报告
浅谈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以安徽博物院为例第四组成员:吴媛媛沈璐陈如群浅谈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以安徽博物院为例21世纪是休闲的世纪,休闲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新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已进入休闲化社会。
休闲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休闲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愈发强烈。
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自2006年起,我国对国有博物馆逐渐实行免费开放制度。
截止 2010 年,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 1893 个,约占我国博物馆总数的 70%以上。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让走进博物馆的人猛增,在免费开放后的头一年,全国去博物馆的人数增加了五成。
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使人们与博物馆距离缩短,博物馆被越来越多的百姓关注,参观量与日俱增。
顾拜旦说:“奥运会的作用和使命,是穿越转瞬即逝的时光隧道,将往昔与未来合而为一。
”博物馆的“作用和使命”,也应该是将“转瞬即逝的时光隧道”“定格”下来,使人们感受到“往昔与未来合而为一”的快乐。
城市中的每一座博物馆都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因此,应当努力使每一位观众都能找到反映自己现实生活的内容,应当努力使每一位观众都能接触到产生情感共鸣的信息。
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参加博物馆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更全面地理解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了解自身的创造能力,从而增强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
而本文将以安徽博物院为例,浅谈其服务质量。
安徽博物院位于省会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建筑面积41380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展厅15个,建筑造型沧桑厚重,体现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风格。
占地面积约170亩,是安徽省唯一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
合肥文化馆调研报告
文化馆调研报告●合肥文化类建筑概况:合肥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四大科研教育基地。
因此在必须承担起传承安徽优秀文化的重任,文化类建筑正是最直接的宣传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的场所,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终身学校,是全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总枢纽、总阵地,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虽然合肥有着众多的文化类建筑,但由于用地限制和经济制约,特色鲜明的不多。
因此选取了相对有特色文化类建筑——安徽省博物馆、赖少其艺术馆和中环艺术馆。
●建筑选址分析:1.安徽省博物馆,位于合肥市交通要道金寨路和长江路交叉口三孝口附近,稍南方是合肥另一交通主干道长江路,交通方便,途经博物馆和起始点为博物馆的公交车多,而且离市中心较近,方便游客到达。
2.赖少其艺术馆坐落在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艺术公园内,位于石台路和高河东路的交叉口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此地段避开了城市主干道,周围基本上都是居民楼,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了一片安静的精神领地。
但赖少其艺术馆处于政务新区,属于新开发地段,周边没有特色景点和商场,人流量较小,而且通行的公交数量很少,不方便游客到达,因此到访游客较少,没有发挥艺术馆的最大功能。
3.中环城位于合肥市西南区域中心,占据翡翠湖繁华核心,位于繁华大道和翡翠大道的交叉处,虽然也属于新开发区,但有149、126等公交车到达,交通便利。
周边大多是居民楼,还有一些商业建筑和学校,建筑在临路侧设计有宽阔的休闲草地,因此还是比较安静的。
整块基地内绿化面积比较大,还有一些水池、小径穿插其中,环境优美。
安徽博物馆建馆历史悠久,地处繁华地段,而赖少其艺术馆和中环艺术馆属于新建建筑,选址于新开发地段,环境优雅,用地充足,有整体的规划,但交通不是很便捷。
●总平面布置:1.安徽省博物馆采用了三面围合的方式,主体建筑,中轴对称,中间为宽阔的活动广场,广场两侧设有小树林,给游客提供了室外休息的空间。
2024年博物馆调研报告(15篇)
2024年博物馆调研报告(15篇)博物馆调研报告1一、前言大四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的第一个设计方案是博物馆,设计前做大量调研工作,做此报告。
一座城,一座博物馆。
如今的博物馆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并广泛的深入到现代生活中。
与其他建筑不同,博物馆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设计他的时候,既要考虑功能的复杂性,但更重要的是要宣扬他所呼唤的独创性,换句话说,他是一类有灵魂有主题有概念的建筑。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进一步了解博物馆的概念,构造及分类,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分布,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的启发。
从而为我们做博物馆设计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
调研地点:吉安市博物馆(新馆)调研时间:二、实地调研依照老师教学进度的安排,我于9月4日去到吉安市博物馆进行调研。
吉安市博物馆简介:吉安市博物馆是与城市规划馆联合建设的建筑体,该建筑位于吉安市城南新区秋桂路西、文体路南、文忠路北,总用地面积约为35亩,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总造价8400万元。
其中,市博物馆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
是对外展现吉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
设有基本陈列展览厅、专题陈列厅、临时展览厅、多功能演播厅、文物库房、贵宾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摄影室、文物修复室、安全监控室、观众服务部等设施,是一座规模较大,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调研内容:1,分析博物馆建筑平面的特点以及采用的方式。
2,博物馆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的特征。
安徽博物馆调研报告
安徽博物馆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对该博物馆进行了调研。
安徽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
通过了解博物馆的管理、展览和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我们希望能够为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二、调研内容1.博物馆的管理情况我们了解到,安徽博物馆是由安徽省文化厅直接管理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博物馆设有经营部、宣传部、教育部和研究部等职能部门,各部门协调工作,推动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展览情况安徽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
我们参观了当前正在展出的“明代文物精品展”,展览内容丰富、布展精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展览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展览信息不够齐全,解说内容过于简单等。
建议博物馆在展览策划时更加注重细节和求新求变,提升观众的参与感。
3.教育活动情况安徽博物馆致力于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文化艺术知识。
我们参加了一场主题为“古代绘画技法讲座”的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趣,老师讲解生动,大家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建议博物馆继续加大教育活动的力度,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教育项目,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调研结论通过对安徽博物馆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博物馆的管理规范有序,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为博物馆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
2.安徽博物馆的展览质量高,但在展览策划和解说等方面还有一些待改进的地方。
3.安徽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丰富多样,但可以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建议1.加强博物馆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在展览策划中注重细节和求新求变,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艺术享受。
3.加大教育活动的力度,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教育项目,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五、总结通过对安徽博物馆的调研,我们了解到该博物馆的管理规范有序,展览质量高,教育活动丰富多样。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分析报告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汇报调研时间:9月19号调研地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目标:1.了解新馆基础组成部分2.了解新馆里馆藏物3.认识新馆历史气氛调研内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形成过程:1.,安徽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保留老馆,计划新馆。
2.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3.,省财政拨专款完成对老馆建筑维修改造。
4.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
5.9月29日建成开放。
简介: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省文化博物园区。
市政务文化新区在合肥老城西南面,省文博园在新区中轴线西侧,次景观轴一端。
新馆在园区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
新馆东南、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和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是统领全区中心标志性建筑。
基地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
新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表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徽派建筑独特风格。
整体空间布局清楚地分成三个圈层,而立体组成手法又生成含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公共空间系统。
“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庭院在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中,含有中心突出位置。
取意“四水归堂”,建筑关键部位形成向天开敞公共大厅,其空间通过一系列转折勾连、错动交叠通高片墙进行多样化限定。
类似于一个立体徽州村落,片墙引导使公共大厅联动着一系列大、中、小空间和“巷道”,自动扶梯就部署在片墙夹持、天光引导“窄巷”中,围绕盘旋抵达各层空间。
外围两个圈层是交缠联动虚实体量。
展厅是一系列连续转折实体体量,组成一个四面通透方体,确定建筑基础外轮廓。
实体外表面覆盖纹理抽象于镇馆之宝楚大鼎鼎身兽面纹,突出远古青铜器般厚重浑雄分量感;实体通透部位切开内表面覆盖木质墙板,通感于徽派建筑内部大小木作界面,雅致亲切。
外表面和切开面分别处理带来重和轻、粗粝和细致、冷峻和温暖等感受对比统一,暗示地域文化蕴含不一样质感多样基因。
实体内部就是展厅空间。
实体展厅组成了博物馆历史、实物、沉静、幽暗、有待观众发觉一面。
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有感今天下午不上课,全班去参观博物馆。
忘了是谁说过,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那么请到它的博物馆去。
我早知道湛江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不远,但我一点想去的念头都没有。
可能是我对湛江的感情还有深到想要去了解它的程度。
虽然说不用拘在教室上课是一件令人稍感愉悦的事情,不过老师明说了,要交观后感。
于是一开始,这只是在完成一件任务。
仅此而已。
题外话扯太多了。
不过这次安徽博物馆之行,还是有话说的。
下了车,我们就看见了气势恢宏的博物院的主楼,呈现的是立方体的结构,简单大方,干净利索,砖瓦的颜色是暗色调,建筑的外表花样独特,很有历史感,像青铜大鼎上镌刻着的铭文。
建筑物周围的景色也很雅致,有水,有桥,有瀑布,有大石。
漫步周围,就好像到了仙境,让我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地方,在门口我们合影留念,然后三五成群的进去了。
安徽省新博物馆地上部分6层,地下部分1层。
新博物馆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还有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参观各种类别的陈列,让人明显感受到安徽的“国韵徽风”。
徽州古建筑陈列建筑,其实含有技艺、生活、观念等很多文化信息。
徽州古建筑车裂能体现各种各样的生态文明。
在博物馆里,有些建筑是原状陈列,所以我们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感觉到安徽古代建筑的魅力。
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砖、石、木“三雕”艺术使之富有细部审美要素。
徽州建筑在建筑技艺、民众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文化信息。
徽州代表性的村落如宏村、西递、龙川、呈坎等,建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文明。
本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观众身临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徽派建筑的内部结构也是那么精致,解说员说用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向我们耐心的讲解着,还说了一个小习俗,在徽商人家,如果男主人回家了,会把帽子放在正厅的台子上,客人登门拜访就会知道男主人在家中,如果没有看见帽子,客人会自觉离开改日拜访。
陈列馆调研报告
陈列馆调研报告在此次校史馆设计之前,我们在安徽省调研了三个展览性建筑。
分别是,安徽省博物馆新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一、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41380平米地上6层,地下局部1层,建筑高度37.70米。
外墙立面采用青铜纹理建材,体现厚重的文化历史,内表面为木质衬里,温暖而人性化,中庭内面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具有一定的现代感。
场地与空间的关节处点缀了深邃的竹海、静谧的水池、精雕的长廊、徽州牌坊的入口框景等,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新馆展陈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文明史陈列》,4个特色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
《安徽文明史陈列》位于2至3楼,《徽州古建筑》位于4楼,《安徽文房四宝》、《新安画派》和《江淮撷珍》位于5楼。
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
四“水归堂”即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中庭开阔的空间营造出富有文化意味的动态景观。
而“五方相连”则通过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厅连通东、南、西、北四方,营造一种“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间格局。
·周边环境分析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怀宁路268号,北临天鹅湖,周边有合肥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新馆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美术馆3个文化建筑呈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主入口向东,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
·流线分析展厅成回字形布置,参观流线从一个馆到另一个馆,可一直走下去,也可以回到中间大厅,在进入其他馆参观。
不论何时,都可以直接回到大厅,在进行参观,流线设置合适,并且人性化。
红色为参观流线,黄色为办公和专业人员流线,紫色为贵宾流线,蓝色为藏品流线。
博物馆的流线合理的组织了各股人流,路线简洁通畅,避免了重复交通设施的布置,便于观众参观的连续性。
·功能分析馆内功能分区明确,根据陈列内容需要,满足不同参观路线要求,保证陈列和参观的系统性、顺序性和选择性;人流组织合理,路线简洁,合理安排观众休息空间;工作人员房间与参观路线不交叉干扰,但与陈列区联系方便,便于组织观众参观、展品保卫等工作。
文化馆调研报告
文化馆调研报告我认为一篇学术性调研报告,应有必要记录作者实地调研时的种种思维活动,而不必限于某一点的反复阐述,这样的报告才是最有学术价值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调研成果细细说来。
首先,从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省博)和赖少其艺术馆的总平面上可以看出,它们四周都布满绿化,与周围建筑以公路为界,遥遥相望,显得场地很开敞。
这样的场地处理很明显就是要突出它们,让他们与众不同,实际感受确实如此,例如,省博的造型呈近似正方体状,青铜色纹理,显然与周围大片的住宅不同,要说一致的,或许就都是肯定的几何形体了。
当然处于同一场地的建筑要保持统一的格调,省博旁边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造型就是强烈的几何体,与省博的正方体显然同宗。
亚明艺术馆由于身处包公故里,其风格必然要反映安徽的古代建筑风格,这样才会融入其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若想要建筑形式与周围建筑构成不统一的美,就要让建筑“隔离”开来,具体操作是:四周环以道路,并场地要求很开敞。
我们通常会被告知:机动车出入口应尽量设在次干道上,这样可避免对城市主干道造成交通压力。
然而,我一直很不理解,设在主干道怎么就造成交通压力了?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对省博的车辆处入口进行了分析。
省博主要人流入口设在城市主干道,这条干道旁边分布有合肥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合肥市府大楼,交通相对繁忙,其车辆出入口设在了两条次干道上,假设主干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而次干道上车辆较少,可以顺畅通行,设在主干道上的车辆出入口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原因有:1、无需转向出入口的车辆希望快速顺畅通行;2、需从出入口出去的车辆又希望行驶在主干道上的车辆慢行,以令自己安全快速通过出入口。
相互矛盾的心理必然会导致两者各不如意,而设在次干道上就轻松多了,因为大家都有这样的常识:次干道通常步行人员较多,车不能开得太快,车辆相对较少。
而车辆相对较少的状况,又为车辆通过出入口带来方便,相互间矛盾的心理就几乎不存在。
再来看看建筑的立意,如果说住宅可以不需要在设计前考虑立意的话,文化类建筑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立意,因为好的立意不仅可以帮助参观者加深对建筑的理解,其自身也可成为建筑文化中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9月19号
调研地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
调研目的:1.了解新馆的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新馆里的馆藏物
3.认识新馆的历史氛围
调研内容:安徽省博物馆新馆
形成过程:1.200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保留老馆,规划新馆。
2.2005年12月,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为主的文化博物园区项目正式立项。
3.2006年,省财政拨专款完成对老馆建筑的维修改造。
4.2007年1月16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奠基。
5.2011年9月29日建成开放。
简介: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的省文化博物园区。
市政务文化新区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
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
新馆位于园区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
新馆东南、
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
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
基地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
新馆建筑面积4.1万
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
独特风格。
整体空间布局清晰地分成三个圈层,而立体构成的手法又生成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公共空间系统。
“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庭院在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中,具有中心突出
的位置。
取意“四水归堂”,建筑核心部位形成向天开敞的公共大厅,其空间通
过一系列转折勾连、错动交叠的通高片墙进行多样化的限定。
类似于一个立体的
徽州村落,片墙的引导使公共大厅联动着一系列大、中、小空间与“巷道”,自动扶梯就布置在片墙夹持、天光引导的“窄巷”中,环绕盘旋到达各层空间。
外围的两个圈层是交缠联动的虚实体量。
展厅是一系列连续转折的实体体量,构成一个四面通透的方体,确定建筑的基本外轮廓。
实体外表面覆盖的纹理抽象于镇馆之宝楚大鼎鼎身的兽面纹,突出远古青铜器般厚重浑雄的分量感;实体通透部位切开的内表面覆盖木质墙板,通感于徽派建筑内部的大小木作界面,雅致亲切。
外表面与切开面的分别处理带来重与轻、粗粝与细致、冷峻与温暖等感受的对比统一,暗示地域文化蕴含不同质感的多样基因。
实体内部就是展厅空间。
实体展厅构成了博物馆的历史、实物、沉静、幽暗、有待观众发现的一面。
展厅之间通透的部分形成连续转折的虚体体量,成为活跃流动的公共空间系统,开敞通透的玻璃界面之内坡道穿梭,光影婆娑,平台交错,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时常能看到四周的外部景观,人们的穿行活动也成为相互之间的展示,现代观展空间的开放性、透明性以及交流互动的特色在这里充分展现。
虚体空间引导观众在实体展厅内外穿行,参观体验,虚体展示着实体。
虚体空间内侧的环廊结合平台、连桥、挑台等建筑元素,与“四水归堂”大厅取得半开半合、柳暗花明的多样化联系,有时是连桥飞跃,有时是平台眺望,有时又是隔着镂花窗隐约可见,形成一个从核心空间向四面伸展,沟通上空与四方外界的“五方相连”的公共空间系统。
方形体量在西面、西南、西北三面落地,在主入口的东面架空悬挑,而紧贴地面的低平基座则从东面嵌入主体建筑之中,并向东伸出主引桥,结合由东至西的文博园广场、桥头广场、竹海、水面、入口平台等场地景观要素,形成从城市走向博物馆的纵深序列。
这种空间与心理上层层渐进的仪式感、有意延长的期待感,与绕过山边,经过村头、水口、樟树、拱桥,逐步走向一个徽州村落的体验是相关的。
引桥南面保留了基地原有的小山坡,建筑基座相应在引桥北面伸出平台和片墙,形成建筑与景观的有机呼应关系。
主体建筑南面次入口也设置了折形的小引桥,加强了建筑体量锚固于场地上的效果。
基座与引桥一律采用中性亚光的灰调材质。
. 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藏品:徽州古建筑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砖、石、木“三雕”艺术使之富有细部审美要素。
徽州建筑在建筑技艺、民众生活、伦理观念、审美追求方面传递着诸多文化
信息。
徽州代表性的村落如宏村、西递、龙川、呈坎等,建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
观相得益彰,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文明。
本陈列通过建筑构件、模型、图片等,全景
式展示徽州建筑的美轮美奂,又从徽州整体搬迁古民居一幢,原状陈列,观众身临
其境,尽情感悟徽州古建的魅力。
安徽是宣纸、徽墨、宣笔、歙砚的故乡,自古以“四宝”齐全著称于世。
本陈列展出了纸、墨、笔、砚四种主要文具,同时还展示了造型美观、质地精良、制
作工巧的笔筒、墨床、镇纸、水盂、砚滴、笔搁、印章等各种辅助文具。
此外,陈
列中还设有互动区,观众可尝试造纸制墨等工艺实践活动,从中体验制作文房四宝
的雅趣。
新安画派形成于明清之际,是以新安江流域为活动中心,绘画题材主要依据黄山和徽州山水为表现对象的画家群体。
其领袖人物均为明朝遗民,他们标榜气节、
绝意仕途,专事绘画,用荒简的笔墨和高洁的画境表达内心的不屈,艺术境界超凡
脱俗。
本陈列精选了馆藏新安画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让观众领会到明清新安地
区艺术风貌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
总结:在为其几天的调研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博物馆的新知识,对博物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也为自己充实了专业知识。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出去见识见识这
些有文化有历史的建筑。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