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
制药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的防范措施
![制药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的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979a92aaaea998fcc220ea8.png)
制药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的防范措施一.微生物的概念在自然界里,有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这些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
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步简单的讲微生物主要分布:空气..水.食物.人体.等。
在一般空气中,微生物800~3500/m3,在严重的污染的水中可达到107个/ml。
三.外界因素为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外界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适宜的外界环境,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环境不适宜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随着改变,引起微生物的变异或死亡。
1.温度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极大。
2.湿度可以促使细菌的生长,特别对霉菌繁殖有更快。
因此防止湿度过大对于避免染霉菌有一定的作用。
四. 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微粒,是空气洁净技术要解决的主要对象。
尽管空气不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因不含必需的水分和营养),但是一般的大气环境仍含有不少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例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青霉属、曲霉属、毛霉属和红酵母属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自灰尘微粒(自然因素如风,人为因素如车),来自人的皮肤与衣服,以及由谈话、咳嗽、打喷嚏等造成的飞沫。
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取决于灰尘量和活动状况,例如,有活跃人群比无人群的地方微生物多,不洁的房间比清洁的房间多,潮湿的地方比干燥的地方多。
五.在药品生产中,减少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以下3种方法:1.空气洁净技术采用的过滤方法过滤是最常用的方法。
过滤介质种类很多,例如:纤维素、玻璃棉或人造纤维等。
一般应除去大于0.1um 的微粒及微生物。
空气净化装置可用于整个房间如无菌操作室,也可只限于操作区域局部如超净工作台。
它允许经过滤的空气气流不断地流过工作区,气流方向可以是垂直的或者是横向的,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及设计。
制药企业应对空气净化装置定期监测检查,确保各种技术参数符合法定的技术标准。
《药学微生物》3-2-1 制药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药学微生物》3-2-1 制药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a2696b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8.png)
软化水是指除去了部分或全部 钙、镁离子的水。
软化水通常用来清洗装液体或 半固体制品的容器和冷却系统装置。
(2)去离子水和蒸馏水
自来水经过阴离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去 除离子后制成的水为去离子水。
蒸馏水是指用蒸馏
洗瓶
方法制备的纯水。
配药、容器和设备的清洗和消毒溶液的 配制都需使用去离子水。
药物的生产需要使用蒸馏水,但需要微生物 含量较低,其制备过程中通常还需对蒸馏水进 行热消毒的处理。通过蒸馏器得到的蒸馏水中 通常不会残留微生物,只有当冷却系统、储水 容器或分装系统出现问题时才会发生污染,蒸 馏水一般是在制得后才被污染的
空气中分离的微生物包括:
产芽孢的细菌:如杆菌属和梭菌属菌种;不产 芽孢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
属和棒状杆菌属的菌种; 霉菌:有青霉属、分支孢子霉菌属、曲霉
属以及毛霉属的菌种; 酵母菌:有红酵母菌属的菌种等。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依赖于微生物在 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和灰尘的分布量。 通风、排气系统、热源上的对流和空 间内的活动都能影响气流,使灰尘分 布发生变化,影响微生物的沉降。
一般情况下洁净生产区域内所有的窗 户只能用来采光,不能打开通风,只通过 空气净化系统进行空气置换。
(七)设备 1、设备、管道微生物
制药机械设备及管道等不经常清洗 消毒,微生物会滞留和滋生。
生产设备及管道最常用的材 料是不锈钢、玻璃和塑料。 管道系统的设计中,经常会 将连接部分置于一个能让清 洁剂和消毒剂方便清洗和消 毒的位置。
2、清洁、消毒与灭菌等微生物的减少
储藏容器和反应容器可以用自动旋转压 力喷雾器清洁和消毒,喷雾器要放在容器 中能够处理最大面积的位置。 搅拌器、管道的出入口和通风口都要手 工清洁。 清洁剂有酸性、碱性、阴离子、阳离子 和非离子等多种,但所选用的清洁剂必须 适于表面清洁但不产生腐蚀作用,应易于 清除产品、无残留、可溶于水。 有时需要将清洁剂和消毒剂混合使用, 这时两种剂型互溶效果才更好。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药品洁净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d05bf53767f5acfa1c7cd34.png)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
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
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通则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通则9203)”的相关要求。
确认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洁净实验室若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施之前进行,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靠性。
主要的物理参数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气流组织、空气流速(平均风速),换气次数、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测试应一般首先在静态下测试,符合要求后再在模拟正常检测条件下进行测试。
各级别洁净环境物理参数建议标准及最长监测周期见表1,必要时,各实验室应根据洁净实验室使用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制定适宜的参数标准。
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现行国家标准中附录D3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附录E12气流的检测、附录E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附录E2静压差的检测、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进行。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其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确认及监测照以下“监测”进行。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56df42e5901020207409cbe.png)
动、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事故、日常操作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
时应考虑修改监测频次。
2.监测标准
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见表 3、微生物监测的动态
标准见表 4。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表 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动态
≥0.5μm ≥5.0μm ≥0.5μm ≥5.0μm
本指导原则包括人员要求、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 认、微生物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监测标准、警戒限 和纠偏限、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微生物鉴定和微生物控制。
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合现行 《中国药典》附录中“药品微生物实验室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确认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确认参数包括物 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洁净实验室若有人员流动、超 净工作台等重大设备运转、空气调节系统等重大变化时应重新进 行参数测试。 药品洁净实验室物理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 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 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 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规范”分为 A、B、C、D 4 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 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 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 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3520
20
3520
20
3520
29
1、洁净室微生物控制和检查
![1、洁净室微生物控制和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f18039d258f5f61fb7366685.png)
环境监测的目的:
n
环境监控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以保证洁净 室或无菌生产区域受到适当水平的控制。
结论
n
本质上没有人员操作的环境通常在起始阶段仅有非常 低的污染率,并且在使用中维持非常低的微生物污染 率。 人员介入的洁净室得情况完全不同,研究显示,即使 人员非常小心并正确着装,操作员还是会不断地将微 生物带入环境。 期望始终看到环境结果为0,即使在关键区域或关键 表面上,是不合理的。
1 10 100 200
USP〈1116〉
n
墙与地面取样时个惯例,其能够提供清洁有效性 方面的信息。这些点的取样频率相对较低,因为 污染不太可能影响产品。
风险点 关键点
Grade”B”
0.45±20% m/s
SCIP
Grade”A”
M 直接包材 接触部 灭菌
操作者不能进 入Grade”A”区 域。
n
无菌检验无法对整批产品进行100%检验 用于无菌检验的培养基存在局限性 无菌检验环境只是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n
n
A级环境 ? 无菌环境
n
证明环境中完全没有活的微生物,有可能吗? 不能。 洁净环境中一定会有污染,通过环境监测的概率 有多大呢?
n
n
环境监测的概率
n
环境监测是根据的概率原则判断的。 一个洁净室称之为无菌是根据概率论来定 义的,说明该环境中,即使一个监测点被 污染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被接受 的。
n
可以通过增加取样频率进行额外的取样。但在 无菌工艺中并不合适,因为侵入式的或过于密 集的取样可能加大污染风险。 如果希望增加监测,那么在工艺模拟灌装研究 时增加干扰因素可能更恰当。
n
人员培训
n n n
洁净区环境控制及微生物知识培训
![洁净区环境控制及微生物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7c37110b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6.png)
• 30-35℃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
沉降菌的监测方法
• 沉降菌监测的注意点: • 摆放位置和高度(抑制物质的引入)
洁净区环境控制及微生物 知识培训
zwx 2013.10
制药生产洁净控制
主要:
(一)人员控制系统 (二)公用工程控制系统 (三)设备控制系统 (四)物料控制系统 (五)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六)质量检测控制系统
相关术语
• 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 的房间(区域)。
• 悬浮粒子:洁净室内悬浮在空气约在0.1µm至 5µm之间的固体和液体粒子,用于空气洁净度分 级。
• 非本岗位人员进入洁净区(包括维修、辅助人员) 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 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非本岗位人员进入洁净区 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出、作业,并有登记记录。
洁净区卫生管理规程
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工作服包括服装和一切用于 包裹头、脸、手臂等的遮护用品。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 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
1
<1 1
<1 1
<1
1
1
3
1
3
1
5
3
3
1
3
1
10
8
-
-
-
-
洁净室环境控制
• 压差的控制: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 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必要时, 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操作间)之间 也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医药洁净室的标准
![医药洁净室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9737419c5da50e2524d7f29.png)
GMP对洁净厂房的标准GMP的厂房设施原则:1)、空间面积适应生产需要,布局合理。
2)、能有效控制差错和污染。
3)、便于维护和清洁。
一,企业的生产环境应整洁;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地面、路面硬化;绿化不起尘;设物流运输通道。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倒班宿舍、工间食堂与行政管理为生产服务施,可设在行政区)。
●总布局洁净厂房置上风向,锅炉、提取、生物脏器处理、动物房等置下风向;危险品、化学品库独立设置。
二,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厂房内按工艺中物流最短路线,顺流布局。
●辅助间位置合理,洁净生产区的级别划分应符合GMP附录的要求,布局尽可能做到“同一级别集中在同一个区,同一个级别在同一个平面。
”三,同一厂房内的生产操作和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防碍。
●厂房按洁污合理分隔(高致敏类产品设专用厂房;毒、麻类产品厂房;激素类、抗肿瘤类产品厂房;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厂房设专用车间或专用厂房)●厂房内应按工序合理分隔操作间原则:1)、对产尘、产湿及工艺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操作工序作重点分隔;2)、同一操作间内不得同时进行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操作。
四,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有效设施。
●厂房直通外界的门、窗设有防止昆虫、动物进入的有效设施●(防止进入有效设施:档鼠板h≥30mm、电驱鼠(20m有效)、风帘、金属沙窗、粘鼠胶×、鼠药×、捕鼠器×、灭蚊器)。
●厂房≠仓库1,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耐受清洗和消毒。
2,洁净室(区)的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应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积聚和便于清洁。
3,洁净室(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应密封。
●对洁净室(区)内表面要求:墙面、地面平整无缝、光滑耐磨、易清洁。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9b0551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6.png)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摘要:药品微生物检验是药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
药品微生物检验易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药品微生物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科学性。
本文从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特点着手,从室内质控和室外质控两个方面阐释了药品微生物质控的因素及策略,对日后更好的开展药品微生物检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药品微生物;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1.前言近年来,药品卫生安全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药品一旦受到微生物污染,将会严重威胁人类安全与健康,因而如何规范药品微生物检测质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多,政府对药品生产质量与安全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对于药品检验工作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由于我国在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方面起步晚,在检测实力与技术方面都存在一些缺陷,但随着检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也在不断提升质量管理,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管理模式以及人员素质水平差异等问题的存在,我国药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2.药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内容与特点药品微生物检验是药品安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微生物检验是检测药品中具有繁殖能力的活细胞,这些活的微生物在药品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它的检出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药品微生物检验具有复杂性,特殊性,极易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检测环境,检测样品,检测的仪器设备,检测方法以及检测人员等因素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只有加强药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公正性。
我国现如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药品监管体系,并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方法以保障并提高药品微生物检测质量[2]。
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3.1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用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并查找和排除质量环节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
洁净区微生物控制预防措施
![洁净区微生物控制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637f8a4a0116c175e0e4813.png)
洁净区微生物控制预防措施一.人员进入洁净区控制1.进入洁净区人员按照要求洗手、更衣、消毒,并加强对人员进入洁净区洗手、消毒情况监督检查。
穿洁净服不得出二更,穿过渡服不得进入手消毒间。
按照更衣程序,自上而下穿戴洁净服,口罩能够遮住口鼻。
2.洁净服、口罩、手套、过渡鞋、洁净鞋按规定要求及时清洗,破损及时更换。
3.机修人员及借调人员不得自带洁净服,由车间配备洁净服。
并在更衣室出口配备维修人员专用收衣桶,要求给维修人员“专服专用专清洗”。
4.各房间随手关门。
二更更衣柜不得放置洁净服、口罩等洁净区相关之外的物品。
二.生产控制1.生产前对所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表面、工器具,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生产各环节,严禁裸手接触物料、严禁接触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内表面及工器具,以防造成交叉污染。
3.进料及领料时检查原辅料外包装是否有破损。
4.与物料直接接触的工器具、内包材等严禁接触地面,避免交叉污染。
5.物料、生产用工器具、维修用工具,经过缓冲间自净消毒后进入洁净区,严禁经过其它途径传入。
6.严禁生产未结束进行清场。
生产过程中尽最大可能避免洁具进入生产操作间。
7.洁净区所用毛巾按用途分区存放,不得混放。
三、清场控制1、按照清场原则“由上到下,由内到外”进行清洁。
2、洁净手套清洗,先用纯化水清洗后,再用75%乙醇浸泡。
3、拖把使用后清洁干净,并用75%酒精喷洒消毒。
4、二维混合、摇摆式颗粒机等,每月做一次拆卸大清。
5、对分装间与外包联系的穿越轨道进行有效密封,在生产结束后用卡板进行有效隔离。
6、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洁净区环境消毒频次,轮换使用消毒剂。
7、浸膏桶积压较多,车间清洗后将桶内水分控净,并用75%乙醇消毒。
提取车间使用时,消毒要执行到位。
8、清场结束后对各操作间用75%酒精消毒,(消毒包括操作间内外门把手)。
三.厂房、设施控制1.设备员配合洗衣人员对洗衣机死角每周清理一次。
2.每天检查车间顶棚、消火栓等的密封性,发现漏气及时打胶处理。
洁净车间的微生物控制及检测(1)
![洁净车间的微生物控制及检测(1)](https://img.taocdn.com/s3/m/00116b4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a.png)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1.人员手部接触:符合要求 2.操作台面接触:符合要求
THANKS
交谈1min,产生1.5-2.0万个粒子;
咳嗽:70万个粒子
喷嚏:140万个粒子
★ 在洁净区内的人员数量应尽量少,应严格按照SOP要求操作以减少尘埃粒子,要有自我约束的概念。 ★ 出入洁净区的无菌服应尽可能覆盖全身,皮肤暴露部分越少越好,以尽量减少产品的污染。
0产2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方 法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方 法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2022.8.31 #沉降菌
1.格栅膜独立包装间:沉降菌不可计数; 2.格栅膜连续包装间:沉降菌超标; 3.格栅膜仓库:合格。
人员
0产3品特环点 境 微 生 物 的 监 测 案 例 分 析
• 检测方法 一般采用棉签擦拭法和Rodac plate取样法。
• 控制要求 物体表面菌数≤25cfu/cm2
检测方法
适用范围
培养特点
缺点
棉签擦拭法
Rodac plate取样
法
墙角、缝隙、不规 则物体表面等
光滑平的表面
棉签用稀释液洗 脱后,取稀释液 培养
操作较复杂
取样后直接培养、 琼脂残留被测
计数
物体表面
风险:手部的交叉污染 皮肤屑片的脱落与散步 不正确的穿着工作服 不正确的行为
0产1品特洁点 净 区 微 生 物 的 控 制
1.1 操作人员带来的尘埃粒子:
成年人产生的皮屑:10万~1000万个/min;
操作人员身穿工作服,剧烈活动:产生100万个粒径>0.1μm的微粒,20万个粒径0.5μm的微粒;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41c7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f.png)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科学与信息化2023年7月下 169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冯小珍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药品检验技术研究所 山西 太原 030031摘 要 药品质量控制是确保公共用药安全的关键手段,在药品质量控制中,药品微生物检验是其不可或缺的环节。
微生物检验的程序较为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可有效提升其检验结果的精准度,有助于保障公共用药安全。
因此,探究影响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的因素,分析其改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Quality Control in Drug Microbiology Testing Laboratories Feng Xiao-zhenInstitute of Drug Inspection Technology, Shanxi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Taiyuan 030031, Shan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Drug quality control is a key mean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ublic drug uses, and microbiology testing of drugs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drug quality control. The procedure of microbiology testing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and any mistake in any link will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and improving the inspection quality of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ts testing resul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ublic drug us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level of drug microbiology testing laboratories and analyze their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influencing factors引言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各种流行疾病有着较为精确的检验效果,严格把控检验质量可更为精准地测定微生物指标。
药品微生物检验特点及过程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特点及过程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c88aaf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5.png)
样品外观检查、完整性检查。
样品外观检查——欣弗 样品外观检查——刺五加 样品外观检查——双黄连
样品完整性真空检漏
(三)、实验操作
不断完善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严格避免实 验室污染。
(一)、实验室系统
洁净实验条件 有效性:整体10000级、局部100级。 安全性:保护样品、人员和环境。 可操作性:方便、快捷、顺畅。
洁净实验条件的维护、验证
阳性菌实验室达到P2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改造示例:原布局图 拟定布局图 建议布局图1 建议布局图2
实验室系统——中检所微生物实验室
(一)、实验室系统
(二)、操作环境
1、隔离器 2、生物安全柜 3、超净工作台
(二)、操作环境
分类 隔离器
样品安全
?
生物安全柜
?
超净工作台
人员安全
环境要求
点评
验证困难,灭菌不彻底:假阳性 灭菌剂残留:假阴性
动态验证困难,不适合多任务的 检验活动
经典、廉价、适合多任务的检验 活动。提高实验室新风供给、加 强实验室监控可以扬长避短
搽拭
实验菌株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液计数
回收计数
回收率
19
18
94.7%
64
60
93.8%
菌液稀释、分液的误差为:5.5% 表面搽拭操作的回收率大于 99%
(三)、关键设备
• 微生物检查薄膜过滤仪 • 一次性薄膜过滤培养器 应急检验用一次性薄膜过滤培养器
(四)、对照培养基
• 培养基适用性(灵敏度); • 培养基性能稳定性(标准化)。
在药品gmp卫生管理中控制微生物的方法
![在药品gmp卫生管理中控制微生物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8b3d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8.png)
文章标题:药品GMP卫生管理中微生物控制方法探讨在药品生产中,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卫生管理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微生物污染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因此控制微生物在GMP卫生管理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药品GMP卫生管理中控制微生物的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1. 根据GMP标准,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卫生管理计划,包括对微生物的控制。
在生产现场,应根据GMP标准对空气、水、设备、人员等进行微生物监测,以实现微生物的及时发现和控制。
2. 空气中的微生物是药品生产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
采取有效的空气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合理设置洁净室,使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洁净室进行消毒等。
3. 在药品GMP卫生管理中,对水质的监控同样重要,因为水是药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采用适当的水处理设备,严格控制水质,是控制微生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4. 设备和器具的清洁和消毒是药品生产中控制微生物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的清洁消毒程序,彻底去除设备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污染药品。
5. 人员的卫生习惯和管理同样是药品GMP卫生管理中控制微生物的重要一环。
培训员工正确的卫生操作程序,督促员工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
综合而言,药品GMP卫生管理中控制微生物的方法涉及到空气、水、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控制体系,严格执行GMP 标准,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在个人看来,药品GMP卫生管理中的微生物控制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全员参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才能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有效控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总结而言,药品GMP卫生管理中微生物的控制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一环。
通过对空气、水、设备、人员等多个方面的微生物控制,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严格执行GMP标准,才能实现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有效控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品产品。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438dc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7.png)
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一、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是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洁净环境,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
合格的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微生物污染。
二、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的内容洁净实验室的微生物监测内容包括环境空气、洁净区域表面、人员手部、物料、试剂、设备等方面的微生物检测。
1.环境空气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环境中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可以使用表面培养法、空气采样法等方法,监测的位置应包括不同地点的工作区域、通风设备和隔离装置等。
2.洁净区域表面微生物监测定期对洁净区域的表面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采用悬浮法、滴定法、平板接种法等方法,检测的区域应包括操作台面、墙壁、地面等。
3.人员手部微生物监测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手部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手部刮取法、拭子悬浮法等方法。
4.物料、试剂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物料、试剂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使用平板接种法、培养基接种法等方法。
5.设备微生物监测对洁净实验室使用的设备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培养箱、洁净台、洁净工作台等。
三、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科学的洁净实验室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人员操作规范。
2.洁净实验室环境要求高,要随时保持干净、干燥和洁净,减少微生物繁殖的机会。
3.对操作洁净实验室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污染。
4.对洁净实验室中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状态。
5.严格对洁净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6.对洁净实验室中的物料、试剂进行定期的微生物检验,确保其没有受到污染。
7.严格控制洁净实验室中的人员数量,避免过多的人员进入洁净区域造成污染。
微生物基础知识及洁净区微生物控制
![微生物基础知识及洁净区微生物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5ed54f7915f804d2a16c10b.png)
微生物基础知识及洁净区微生物控制培训内容简介一、 微生物简介二、微生物的分布三、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四、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五、微生物污染及消毒灭菌六、 洁净区微生物的控制一、微生物简介1、微生物的定义(microorganism, microbe):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分类(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可分为)Ø原核生物: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它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和古细菌等。
Ø真核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器完整。
如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藻类。
Ø非细胞类:结构最简单和最小的微生物,能通过除菌滤器,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生长增殖的微生物。
如病毒和朊病毒。
非细胞细胞生物生物3 .微生物的五大特点:3 .微生物的五大特点:①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微生物的大小以μm计,但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大,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和环境信息接受面。
这一特点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②吸收多、转化快:这一特性为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③生长旺、繁殖快:生长繁殖率极高,如大肠杆菌在20-30分钟内分裂一次,如果连续分裂,48小时内2.2*10^43个细菌数量增加,营养消耗、代谢积累和限制生长速度。
这种特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基板转化为有用的产品,缩短研究周期。
还有一些缺点,如疾病、粮食霉变。
④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土壤中的数量最多。
⑤适应性强,易变异:在紫外线辐射、生物诱变剂和环境中的一些营养因子的变化中,微生物自觉地、强制性地改变其遗传结构,导致变异。
9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
![9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374c96046edb6f1aff001f91.png)
分析是独立是与其他联系,应回顾和追溯两周前的微生物监测数据,并考虑是否
对样品召回。 -USP(35)〈1116〉品无菌操作环境的微生物控制和监测指导原则
洁净区环境微生物的控制
措施 调查 鉴别微生物。 是否存在的取样/检验程序的偏差。 操作过程中环境系统,生产工艺是否存在偏差。 评估结果趋势。 根据现行程序对相关区域再清洁消毒
棉签擦拭法
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取样,如地面、台面、墙壁、设备、门把手等。
⒈用孔面积为2Ocm2的无菌的金属模饭压在测试面上,将无菌棉签用O. 9无 菌氯化纳溶液占湿,在板孔范围内擦抹5次,换1支棉签再擦抹5次,共擦 抹10次,5个位置100cm2 , 每支棉签抹完后立即剪断 (或烧断),投入盛 有30mlO.9%无菌氧化纳需液的锥型瓶(或大试管〉中 ,摇晃约1分钟,即 得供试液。 ⒉取供试液,按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计数方法测定。 每个棉签取样面积为25 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
微生物洁净实 无菌检查(以 A/B 级或 每次实验
验室 A/C级为例) 微生物限度检查以 A/C 每周一次 级为例) C级 每季度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手套及操作服)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手套及操作服)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
D级
每半年一次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 16293-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监测项目及频次(参考)
受控区域 隔离系统 洁净度级别 内部 采样频次 每次实验 监测项目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手套) 相邻外部 每月一次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 微生物
药品微生物检验与控制
![药品微生物检验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7a15a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d.png)
无菌药品:
没有任何活体微生物的药品。(理论定义)
符合现行质量标准的药品。 检验项目:无菌检验
限度规格:检验结果阴性 检验方法:现行药典的检验方法 取样方法:现行药典规定的取样方法
无菌产品 Vs 无菌检验合格
整批产品无菌 = 无菌检验合格的产品 无菌检验合格的产品 ≠ 整批产品无菌
无菌检验的局限性: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控制菌检查法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分离培养基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促生长能力考察。
培养基抑菌能力检查
分离培养基在规定的最长时间内的抑菌能力考察。
检验方法适用性试验:
实质:控制菌检验方法验证。
适用性试验:
规定最短时间培养,试验菌检出能力试验。
供试品检查:
颜色 澄清度 pH 凝固能力 促生长能力 选择性
制备培养基的储存:
-低于0℃,凝胶结构破坏 -避光 避热 -琼脂培养基密封
融化 -重复融化应被限制(不超过一次),
防止过度加热或潜在污染 -融化时,使用
水浴或流通蒸汽 微波炉,热板要防止过度加热 -融化的培养基储存 在40~45℃水浴不应超过8小时 浇制平皿前擦干
数据纠错 -错误的地方划一横线,签名和日期
空白纸应如何划掉?
洁净环境微生物测试与评估
环境监测体系
1、清洁和消毒
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是整个工厂管理的重要组成。要用 环境监测数据来评价这些程序的有效性
影响消毒消毒的因素:消毒剂类型,左右时间,待 消毒表面
消毒剂效率测试 残留去除
环境监测体系
2、取样位置的选择:
成品TSA平板可直接放常温?
培养基质量控制:
所有待用的培养基应检查: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a8ff99dd88d0d233d46a55.png)
-
监测周期
12 个月
监测 药品洁净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内容包括 非生物活性的空气悬浮粒子数和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监测,其中 微生物监测包括环境浮游菌和沉降菌监测,及关键的检测台面、 人员操作服表面及 5 指手套等的微生物检测。 当洁净区有超净工作台、空气调节系统等关键设备发生重 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监测;当微生物监测结果或样品测定结果产 生偏离,经评估洁净区可能存在被污染的风险时,应对洁净区进 行清洁消毒后重新进行监测。 1.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沉降菌的监测照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 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 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 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 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 cm2,微生物计数 结果以 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
洁净度级别
浮游菌纠偏限(1) 沉降菌纠偏限(2)(φ90mm,
(cfu/m3)
cfu/4 小时)
A级 B级 C级 D级
注:
<1(3) 7 10
100
<1(3) 3 5 50
(1)数据表示建议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可根据检测或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 微生物纠偏限度标准。
(2)可根据洁净区域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需要增加沉降碟数。 (3)A 级环境的样品,正常情况下应无微生物污染。
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 定指导原则(通则 9204)进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a87d1d7dd88d0d233d46ab5.png)
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药品微生物的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微生物可能分布不均匀、微生物检验方法的误差较大等。
因此,在药品微生物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使用经验证的检测方法并严格按照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要求进行检验。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试剂、菌种、环境、设备、样品、检验方法、污染废弃物处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和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实验记录、结果的判断和检测报告、文件等。
人员从事药品微生物试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
实验人员应依据所在岗位和职责接受相应的培训,在确认他们可以承担某一试验前,他们不能独立从事该项微生物试验。
应保证所有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无菌操作、培养基制备、消毒、灭菌、注平板、菌落计数、菌种的转种、传代和保藏、微生物检查方法和鉴定基本技术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实验人员应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自身安全,防止微生物在实验室内部污染。
实验室应制定所有级别实验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的更新。
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
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者其专业技能和经验水平应与他们的职责范围相符,如:管理技能、实验室安全、试验安排、预算、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的评估和数据偏差的调查、技术报告书写等。
实验室应通过参加内部质量控制、能力验证或使用标准菌株等方法客观评估检验人员的能力,必要时对其进行再培训并重新评估。
当使用一种非经常使用的方法或技术时,有必要在检测前确认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操作技能。
所有人员的培训、考核内容和结果均应记录归档。
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试验的基础,直接影响微生物试验结果。
适宜的培养基制备方法、贮藏条件和质量控制试验是提供优质培养基的保证。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
![中国药典四部通则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2acea7e763231126edb11dc.png)
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他受控环境。药品洁净实验室的洁净级别按空气悬浮粒子大小和数量的不同参考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分为A、B、C、D 4个级别。为维持药品洁净实验室操作环境的稳定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对药品洁净实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和控制,使受控环境维持可接受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水平。
偏差处理 当微生物监测结果超出纠偏限度时,应当按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5. 微生物鉴定
建议对受控环境收集到的微生物进行适当水平的鉴定,微生物菌群信息有助于预期常见菌群,并有助于评估清洁或消毒规程、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及微生物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尤其当超过监测限度时,微生物鉴定信息有助于污染源的调査。关键区域分离到的菌落应先于非关键区域进行鉴定。微生物鉴定参照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通则9204)进行。
1. 监测方法
药品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沉降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浮游菌的监测照《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表面微生物测定是对环境、设备和人员的表面微生物进行监测,方法包括接触碟法和擦拭法。接触碟法是将充满规定的琼脂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并计数,每碟取样面积约为 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碟报告;擦拭法是接触碟法的补充,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微生物监测,特别是设备的不规则表面。擦拭法的擦拭面积应采用合适尺寸的无菌模板或标尺确定,取样后,将拭子置合适的缓冲液或培养基中,充分振荡,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计数,每个拭子取样面积为约25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拭子报告。接触碟法和擦拭法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同浮游菌或沉降菌监测。表面菌测定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参数测试方法:参照《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的现行国家标准( GB 50591-2010 )中附录方法
--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 附录D3高效空气过滤器现场扫描检漏方法 --气流组织:附录E12气流的检测 --平均风速:附录E1风量和风速的检测 --压差:附录E2静压差的检测 --温度、相对湿度:附录E5温湿度的检测
5指手套等)
(四)监测
2、监测方法:
悬浮粒子:《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 (GB/T16292-2010) 浮游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3-2010) 沉降菌:《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GB/T16294-2010)
2、监测方法
•
2、起草背景
(2)国内背景
• • • • A)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附录1:无菌药品 B) GB/T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 测试方法 C) GB/T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 测试方法 D) GB/T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 测试方法
2、起草背景
(2)国内背景
• • • •
•
E) F) G) H) 境 I)
GB GB GB GB
50591-2010 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 50073-201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50457-2008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25915-2010(ISO 14644) 洁净室及受控环
ChP(2010)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B) USP(35)〈1116〉:MICROBIOLOGICAL CONTROL AND MONITORING OF ASEPTIC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药品无菌操作环境的微生物控制和监测指导原则 C) ISO 14644 (1-8) Cleanrooms and associated controlled environments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四)监测
培养基:一般采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或含有 中和剂的TSA ,当监测结果有疑似真菌或考虑季节因素影响时, 可增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 培养时间: ChP(2015) 3~5天 5~7天 GB/T 16293-2010 不少于2天 不少于5天
TSA: SDA:
(四)监测
空气流速
0.36-0.54 m/s(设施) 0.25-0.50 m/s(设备) 监测周期 12个月 ①单向流(静 态) 同上 ②非单向流 -
换气次数
-
压差
洁净区与 非洁净区 之间压差 不小于 10Pa; 不同级别 洁净区之 间的压差 不小于 10Pa 监测周期 每周一次
温度
相对湿度
B级
①单向流( 静态) 监测周期 24个月 ②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 非单向流 -
3、起草原则
(1)国际化先进性原则 以USP(34)洁净室和其他受控环境的微生物学评估为主要参考 依据,起草我国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的指导原 则。 (2)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及我国GMP(2010)及药品洁净实验室质 量管理实际,建立我国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控制和监测的 指导原则。 (3)行业间标准和方法的融合、协调和统一原则 药品检测标准方法(ChP)与药品生产行业要求(GMP)、国家 标准(GB)等协调融合,物理参数、悬浮粒子、微生物测定 方法直接引用GB,指导原则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 (4)检测环境与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原则
•
•
2、起草背景
(1)国际背景
•
D)美国FDA ISPE(2004年) 《工业指南-用无菌工艺生产的无菌药品》 E) WHO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良好实施规范 2. Environment 环境
1 10 100 200
沉降菌(90mm) 表面微生物 cfu /4小时(2) 接触(55mm) 5指手套 cfu /碟 cfu /手套
1 5 50 100 1 5 25 50 1 5 - -
注:(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 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监测并累积计数。
①单向流 ②非单向流 40-60h-1 监测周期 12个月 20-40h-1 监测周期 12个月 6-20h-1 监测周期 12个月
18-26℃ 监测周期 每次实验
45-65% 监测周期 每次实验
C级
D级
-
(四)监测
1、监测内容: 空气悬浮粒子数(非生物活性) 微生物(有生物活性) —环境浮游菌 —环境沉降菌 —表面微生物(关键检测台面、人员操作服及
3、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
参考GMP(2010)及GB50073-2013,见表2
检测频次的调整
如果出现连续超过纠偏限和警戒限、关键区域内发现有污染存在、空气 净化系统进行任何重大的维修、消毒规程改变、设备有重大维修或增加、洁 净室(区)结构或区域分布有重大变动、引起微生物污染的事故、日常操作 记录反映出倾向性的数据时应考虑修改监测频次。
注:①每月一次。 ②工作台面沉降菌的日常监测采样点数不少于3个,且每个采样点的平皿数应不小于 1个。③每季度一次。 ④每半年一次。
(四)监测
4.监测标准 参考GMP(2010),见表3、表4
表3:各洁净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
洁净度级别
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静态 ≥0.5μm ≥5.0μm
20 29 2900 29000
4、内容介绍
框架(五部分)
前言 人员 确认
应用范围、药品洁净实验室及洁净级别、监测和控 制的目的、主要内容概述 监测和控制人员要求 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参数确认
监测
监测方法、监测标准 、警戒限和纠偏限 、数据分 析及偏差处理 、微生物鉴定
微生物控制手段
微生物控制
(一)前言
应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是用于指导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洁 净室等受控环境微生物污染情况的监测和控制。 药品洁净实验室及种类:药品洁净实验室是指用于药品无 菌或微生物检验用的洁净实验室、隔离系统及其它受控环境。
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的确认: 见“监测”项下。 物理参数建议标准: 参照GMP(2010)、FDA(ISPE,换气次数) 最长监测周期: 参照GB,详见表1
表1:各级别洁净环境物理参数建议标准及最长监测周期
洁净级别 过滤完整性 气流组织
A级 单向流 监测周期 24个月 检漏试验 监测周期 24个月
(二)人员
从事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的人员应符 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通则1921 药品微生物实 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三)确认
确认目的:确保操作顺畅,保证设备系统的运行能力和可 靠性。 确认时间:初次使用的洁净实验室应进行参数确认,物理 参数的测试应当在微生物监测方案实施之前。 确认参数:物理参数、空气悬浮粒子和微生物 —物理参数:高效空气过滤器完整性,气流组织、空 气流速,换气次数、压差、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微生物: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测试条件:模拟正常检测条件
(四)监测
表2:推荐的药品洁净实验室的监测频次及监测项目
受控区域
内部
无菌隔离系统 A级 微生物 洁净实验室 B级 C级 D级 每次实验 每周一次 每季度一次 每半年一次
采样频次
每次实验
监测项目
空气悬浮粒子① 、浮游菌④ 、沉降菌② 、表面 微生物(手套)
空气悬浮粒子① 、浮游菌④ 、沉降菌② 、表面 微生物(含手套及操作服) 空气悬浮粒子③、浮游菌③ 、沉降菌、表面微 生物(含手套及操作服) 空气悬浮粒子④ 、浮游菌④ 、沉降菌、表面微 生物 空气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
动态 ≥0.5μm
3520 352000 3520000 不作规定
≥5.0μm
20 2900 29000 不作规定
A级 B级 C级 D级
3520 3520 352000 3520000
(四)监测
4.监测标准
表4:各级别洁净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1) 洁净度 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浮游菌 cfu/m3
表面微生物(环境、设备和人员) 接触碟法:将充满规定的琼脂培养基的接触碟对规则表面 或平面进行取样,然后置合适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间并计数, 每碟取样面积为约25 cm2,微生物计数结果以CFU/碟报告。 擦拭法:用于不规则表面的微生物监测,特别是设备的不 规则表面。擦拭法是采用合适尺寸的无菌模板或标尺确定擦拭 的面积,取样后,拭子置合适的缓冲液或培养基中,充分振荡, 再用适宜傅的方法计数,每个拭子取样面积为约25 cm2,微生 物计数结果以CFU/拭子报告。 表面微生物测定应在实验结束后进行。
(四)监测
表5:各级别洁净环境微生物纠偏限参考值
洁净度级别
A级 B级 C级 D级
浮游菌纠偏限(1) (cfu/m3)
1 ( 3) 7 10 100
沉降菌纠偏限(2)(90mm, cfu/4小时)
1 ( 3) 3 5 50
注: (1)数据表示建议的环境质量水平,也可根据检测或分析方法的类型确定微生物纠偏限度标准。 (2)可根据洁净区域用途、检测药品的特性等需要增加沉降碟数。 (3)A级环境的样品,正常情况下应无微生物污染。
(四)监测
6.数据分析及偏差处理 参考USP(35)
(1)数据分析 应当对日常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回顾,通过收集的 数据和趋势分析,总结和评估无菌生产环境或洁净实验室是否 受控,评估警戒限和纠偏限是否适合,评估所采取的纠偏措施 是否合适。 应当正确评估微生物污染,不仅仅关注微生物数量,更应 关注微生物污染检出的频率,往往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同一环境 中多点发现微生物污染,可能预示着风险增加,应仔细评估。 几个位点同时有污染的现象也可能由不规范的采样操作引起, 所以在得出环境可能失控的结论之前,应仔细回顾采样操作过 程。在污染后的几天对环境进行重新采样对于调查污染原因意 义不大,因为采样过程不具有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