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看调脂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临床应用】适用TC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 临床应用】适用 升高为主的高脂蛋白血 升高者。 症(Ⅱa Ⅱb Ⅲ),尤其伴 Ⅱ ,尤其伴LDL升高者。 升高者 2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症的高 血症 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症的高Ch血症 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症的高 【不良反应】少而轻:胃肠反应、过敏、转 不良反应】少而轻:胃肠反应、过敏、 氨酶升高等
【脂蛋白的大小】 脂蛋白的大小】
CM,VLDL, IDL
> 25 nm
LDL
20–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m 20–
HDL
8–10 nm
Potentially antiantiinflammatory
Potentially proinflammatory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CM、LDL、VLDL、IDL、ApoB↑ 、 、 、 、 HDL、ApoA↓ 、 LP(a) ↑
高脂蛋白血症治疗
合理的膳食 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适当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忌烟等 调血脂药:凡降低LDL、VLDL、IDL、TC、 调血脂药:凡降低LDL、VLDL、IDL、TC、 LDL TG、 LP(a)或升高HDL、ApoA均 或升高HDL TG、ApoB 、 LP(a)或升高HDL、ApoA均 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第二十七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于 脂肪长期沉积和钙化在动脉壁形成瘢痕的一种疾 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 病。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动脉 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狭窄。 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狭窄。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防治动脉 粥样硬化则是防治心脑 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粥样动脉硬化用什么方法治疗正确
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常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降压药物可以控制血压,减轻动脉压力对血管壁的损害。

2.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定期进行有氧运动,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展,避免长时间久坐或站立。

3. 血管介入治疗:当严重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明显症状时,可采用血管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以改善血液流通。

4. 外科手术治疗:当血管病变较严重或无法通过介入治疗改善时,可能需要进行血管旁路或血管重建手术。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在接受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还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控制患有的慢性病,以减缓疾病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由此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致死和伤残疾病之一,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

现将从动脉粥样硬化的6种已知的发病机制及8种常见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7)26-0035-002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LI Mei ZHAO Xue-qin WANG Tong-zhao WANG Lei*(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a complex and chronic disease,and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thal and disability diseases in our society.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atherosclerosis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medical field.Now from atherosclerosis of 6known pathogenesis and 8 kinds of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Atherosclerosis;Pathogenesis;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及干预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及干预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及干预治疗进展2010年07月29日18:42来源:好医生网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对易损斑块以及易损患者(vulnerable patients)的早期准确识别以及积极干预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上,诊断多采用血清学指标以及无创性诊断技术如多层CT、体表超声、内皮功能的检测等。

二级预防上主要集中在易损斑块以及易损患者的识别和治疗上。

1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1.1 易损斑块、易损患者的概念“易损斑块”已经成为不稳定斑块的较为严格的术语。

所谓易损斑块是指易于形成血栓或可能迅速进展为罪犯病变的斑块[1]。

“高危斑块”、“危险斑块”和“不稳定斑块”是可以接受但不推荐的术语。

“软斑块”、“无钙化斑块”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IV型斑块”是不能接受的术语,建议不再采用。

虽然缺乏心血管事件的前瞻性研究证据,但研究者通过对罪犯斑块的回顾性病理学分析,仍然发现了易损斑块的多种病理类型:(1)易于破裂的易损斑块:表现为脂核增大、纤维帽变薄、巨噬细胞浸润;(2)已破裂或愈合中的易损斑块:表现为血栓形成和早期机化以及管腔的部分阻塞;(3)易于糜烂的易损斑块:表现为内皮功能严重不良、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和蛋白聚糖基质增多以及斑块表面的血小板聚集;(4)已糜烂的易损斑块:表现为第3型的特征以及非阻塞性斑块表面的纤维蛋白性血栓;(5)斑块内出血的易损斑块:表现为完整的纤维帽、继发于血管再生或血管滋养管渗血的斑块内出血;(6)伴有钙化结节的易损斑块:表现为斑块内的钙化结节突入管腔;(7)严重狭窄的易损斑块:表现为管腔偏心、严重钙化和包含陈旧性血栓的慢性狭窄斑块。

研究发现易损斑块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为:“发炎的”薄帽的纤维粥样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 TCFA),约占60%~70%。

另外30%~40%为蛋白多糖丰富的糜烂斑块,多发生于年轻女性。

动脉硬化的降脂治疗

动脉硬化的降脂治疗

动脉硬化的降脂治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渐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率和诊断率逐年升高,其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全身性动脉硬化性疾病在周围血管的表现,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目前统计,在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12%,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在20%以上。

此病近年呈明显的增长势头。

因其本身造成的致残率,和全身系统性动脉硬化导致的死亡率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流行病学的数据要引起我们的对动脉硬化的预治的重视老年人口的急速增加世界也包括中国的社会将老龄化。

美国65岁或以上人群的总数,据估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将从现在的4千万成倍增加到8千万。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唯一超过一亿的国家,据资料预测到2013年将接近两亿,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动脉硬化致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都不断地增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群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发病率显著上升。

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冠脉事件的风险是54岁或更年轻患者的2倍。

中国自1988年到1996年,35-74岁的城市和乡村人口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均有明显的增加,城市人口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已由1988年的每10万分之68上升到1996年的每10万分之86,农村人口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也由1988年的每10万分之 35上升到1996年的每10万分之 42。

74岁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相似。

在这个年龄组冠心病的发生率是中风的2倍。

老年人口不断的增长使预防初发或再发心血管事件成为重要的问题。

令人特别感兴趣的是他汀类药物可以在65岁或以上患者中有效降低主要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

由于发达国家早就开始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药物治疗,许多国家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中国是全球该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国家中之一。

在中国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总体高于日本,而在城市地区则同欧洲和美国相差无几。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减少,这也是此类药物降低胆固醇的原因之一 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为主的高脂蛋白血症,主
要用于1 型高脂蛋白血症,对 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应与降TG、VLDL的药物合用。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
【不良反应】 常见腹胀、嗳气、便秘等胃肠道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应注意补充。
调血脂药的分类
动脉粥样硬化
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脂质代谢障碍使脂质积聚于 血管内膜,引起出血和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 钙化,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动脉内膜积聚的 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常累及大、中动脉,是冠心病、脑梗死的主要 病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正常管腔
变窄的管腔
基础与临床
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1.综合治疗:①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②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③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④其他方面。 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⑤控制易患因素。
2.药物治疗:①降血脂药物。②抗血小板药物。 4.选择最佳给药时机:稳定型心绞痛在上午易发作,宜在 早晨用药;变异型心绞痛在休息睡眠时易发作,宜在睡前用药。
烟酸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作用。
烟四酸、类烟酸类—烟酸
【临床应用】 为广普调血脂药,除Ⅰ型以外的各型高脂血症均可
应用,其中对Ⅱb、Ⅳ型者最佳。也可用于心肌梗死。 与他汀类或贝特类合用,可提高疗效。
烟四酸、类烟酸类—烟酸
【不良反应】 可引起皮肤潮红,痛痒等。 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也较常见。
肝病患者、孕妇、哺乳期禁用。
拜斯亭事件
2001年8月8日,德国拜尔公司宣布停止 销售拜斯亭(西立伐他汀钠),原因是美国 有31例,其他国家有21例因服用该药导致横 纹肌溶解症而死亡。

调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访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叶平教授

调脂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访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叶平教授
相关 心血 管 疾病 一 、二 级 预 防 中 的重 要意 义 。这些 研究 显 示 , 无论 是 冠心 病
叶平 :大家 都 知 道 胆 固醇 的水 平
高低和 动脉 粥样 硬化关 系密 切 , 无论 从
病 发 病 和 死 亡 增 加 的两 大 危 险 因素 ,
而人 群 胆 固 醇水 平 的大 幅度 提 升是 我 国冠 心病 发 病率 和 死亡 率 增 加 的最 主 要 因素 。 因此 . 包括 高 胆固醇 血症在 内的血 脂异常 . 是近年人们研究 和关注的热点 , 尤其 是对 于胆 固 醇 的认 识 和 干预 取 得
及其 等 危症 ,还 是 具有 多重 危 险 因 素 的高危 患 者 。合 理 应 用 他 汀类 药 物 降 低胆 固醇水 平 ,均 可 显著 降低 心 血 管 疾病 的发病 率与 死 亡 率 。基 于 上 述研 究 证 据 .降脂 达 标 已成 为 防治 动 脉 粥
样 硬 化性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核 心 策 略 , 而 他 汀 类 药物 则 被 视 为治 疗 血 脂 异 常药

心 血 管 内科 医 师分 会 会 同 中 国老 年 学
学 会 心 脑 血 管 病 专 业 委 员 会 ,组 织 国

二级 预 防 中的重 要 意义 。 记 者 : 么 , 项 《 识 》 在 什 么 那 这 共 是
要原 因 , 脉 粥 样 硬 化 是 一 种 全 身 性 动 疾病 . 而冠 心 病 、 缺血 性 脑卒 中等 心 脑 血管 疾 病是 动 脉 粥样 硬 化危 害 人 类 的 最 主 要形 式 。在 发 展 中 国家 尤 其 是 我 国 .心脑 血 管疾 病 发病 和死 亡 率 呈 快
并规 范此 类药 物 的应用 , 国医师协 会 中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七节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概述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用于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在升高,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人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

为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

将血脂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

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一)血脂异常的定义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

实际上高脂血症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二)血脂异常的分型按临床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具体见表1。

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的基本检测项目为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表1 血脂异常的临床分型(三)血脂异常的检出1、血脂异常的检出(1)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1次空腹血脂,包括TC、LDL-C、HDL-C和TG测定。

(2)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均进行血脂检查。

(3)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4)对于因缺血性心血管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24h内检测血脂。

2、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己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者。

(4)有皮肤黄色瘤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二、诊断要点(一)、血脂水平诊断标准具体见表2.表2 血脂水平诊断标准(二)病史1.现病史:(1)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调脂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调脂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调脂治疗进展刘青;高燕;景赟杭【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动脉血管病变等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及生命.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脂紊乱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而独立的危险因素.如何合理有效调脂,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综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临床常用调脂药物的应用及进展.【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调脂【作者】刘青;高燕;景赟杭【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延安71600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延安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Key words: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pid regulation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它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1]。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是动脉血管内膜的脂质沉积,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动脉血管管壁变硬、变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心、脑、肾及外周动脉血管等相应动脉供血器官缺血改变,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由于在动脉内膜聚集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该病已经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

在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逐渐上升,并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2]。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迅速发展,先前认为它只是一种局部的节段性病变,但现在逐渐发现它属于一种慢性、渐进性的弥漫性病变[3]。

2012.12.3动脉硬化与调脂治疗-PPT课件

2012.12.3动脉硬化与调脂治疗-PPT课件
动脉硬化与调脂治疗
1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紊乱血脂动脉粥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危险度分层和调脂目标 调脂主要药物
2
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脂 以脂蛋白的方式存在
血浆胆固醇主要存在于LDL和LDL之中 甘油三脂主要存在于CM和VLDL之中
表面是单层磷脂和游离胆固醇 载脂蛋白 核心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
脂蛋白
LDL进入内皮下
LDL被氧化成 ox-LDL
巨噬细胞吞噬ox-LDL 后变为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增多 形成脂质池
平滑肌细胞迁移 形成纤维帽 11
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正常血管管腔 动脉粥样斑块
血管管腔缩窄
狭窄的血管 被血栓阻塞
12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后果
冠心病 CHD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甘油三脂
8
血脂异常临床简易分型
分型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胆固醇
升高 正常
甘油三酯
正常 升高
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HDL-C血症
升高
升高
9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紊乱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危险度分层和调脂目标 调脂主要药物
10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斑块破裂 巨噬细胞 0x-LDL 泡沫细胞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50 10年冠心病死亡率 (死亡数/1000) 40 30 20 10
0
150 200
150
Framingham 研究 (n=5,209)
(MRFIT) (n=361,662)
每1000人中冠心病发病数

不同调脂策略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调脂策略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调脂策略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成年人群中的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斑块形成、钙化和纤维化。

血管斑块的发生和进展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液流动障碍,进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各种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预防和治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课题。

目前,调脂治疗已成为防治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上常用的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纤维酸类等。

然而,不同的调脂药物在降低血脂方面的效果并不相同,并且不同的药物对于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也存在着差异。

因此,研究不同调脂策略对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调脂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调脂药物对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纳入标准:选择年龄在45岁以上,血脂异常且未接受过调脂治疗的患者,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

排除标准为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或不适合使用调脂药物的患者。

2. 数据采集:收集参与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各项生化指标、颈部及下肢血管超声数据、心脏彩超检查数据等。

3. 药物干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种类的调脂药物进行治疗,分别为他汀类、贝特类和纤维酸类。

治疗周期为12个月,其中前6个月为药物治疗期,后6个月为随访期。

4. 随访评估: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节点(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进行评估,采集相关数据并对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以评估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比较各种调脂药物在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功能、稳定动脉硬化斑块等方面的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提供参考。

同时,研究还可以为探讨动脉硬化发病和发展的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对动脉硬化的诊断和预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计本研究的成果将在学术界和临床应用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LDL-C降低与抗炎作用: LDL-C降低与CRP降低呈线性关系
Statin Only Statin+ Eze Eze Only Niacin Fibrate Fish Oil Diet
共纳入23个对照研 究,包括57个干预 组的Meta分析
精选J Appmt课件Coll Cardiol 2007;49:2003–9 17
9
内容
1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形成机制 2 降低LDL-C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3 临床调脂治疗的瓶颈和新的胆固醇治疗指南解读
精选ppt课件
10
Lancet 2012:5岁男孩 AMI
精选ppt课件 Lancet 2012; 379: 1330 11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精选ppt课件 J Am Coll Cardiol 2012;60:261331–9
CTT:LDL-C降低与主要血管事件 LDL-C每降低1mmol/l,MVE风险降低20%
50%
Major Vascular Events
Proportional reduction in event rate (SE)
40%
Hale Waihona Puke 30%21%20%
10%
0% -10%
0.5
1.0
1.5
2.0
Reduction in LDL cholesterol (mmol/L)
精选ppt课件 Lancet 2005;366:126714-78
他汀的获益并未超越LDL-C降低带来的获 益
0.4
0.5
0.6
0.7
0.8
0.9
1.0
p=8.43 × 10-19 *开始他汀随机化治疗的平均年龄: 63 years
NHLBI POSCH
4Sb
20
WOSCOPSb
精选ppt课件 J Am Coll Cardiol 2012;60:261321–9
Mega-mRCT
N=312.321(多种 SNPs 的非重叠数据)
0.4 0.5 0.6 0.7 0.8 0.9 1.0 *SNPs prioritized for inclusion in mega-mRCT by inverse variance of summary OR adjusted per unit lower LDL-C *Objective: More precisely quantity the effect of lifelong exposure to each unit lower LDL-C on risk of CHD
J CARD精IO选VAppStC课P件HARMACOL THER published online 18 June182012
降低LDL-C幅度相同降低心血管风险相似
非致死性MI和CHD 相对风险的减少, %
100
London Oslo
80
MRC
Los Angeles
60
Upjohn LRC
40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24:2162-216精7 选Aprptet课rio件scler Thromb Vasc Biol. 1995 May ; 15(5): 5571–561.
LDL-C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 影响LDL-C内皮下沉积的因素:脂蛋白颗粒大小,脂蛋
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结合新 指南看调脂治疗策略
精选ppt课件
1
内容
1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 2 降低LDL-C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3 临床调脂治疗的瓶颈和新的胆固醇治疗指南解读
精选ppt课件
2
正常动脉内膜结构
中型肌弹力动脉
Nature.2000. 407, 233-241
精选ppt课件
3
LDL-C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 因素
精选ppt课件 J Am Coll Cardiol 2012;60:261351–9
TNT研究: 心血管获益来自于LDL-C的降低
TNT研究事后分析显示
心血管事件的获益来自于LDL-C的降低, 而不是应用的药物剂量。
N Engl J Med. 2005 Apr 7;352(14):1425-35
精选ppt课A件m J Cardiol. 2007 Sep 1;100(5):747-52
LDL-C降低与内皮功能:
大剂量他汀vs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于内皮功能的影响的荟萃
▪ 共6项研究被纳入,总人数为213人 ▪ 两组的FMD改变并无差别(FMD平均差别为0.22%, P=0.68) ▪ 两组之间的LDL-C下降和CRP之间没有差别
▪ 结论:根据现有的证据,小剂量他汀和依折麦布的联合和大剂量他汀对于 内皮功能的影响是类似的。
(孟德尔随机研究)
符合条件的入选人群
在孕育阶段的随机分配应该
是可促成已知和未知混杂因 素的平均分配
与LDL-C相关的SNP 随机分配等位基因
遗传较低LDL的基因类似于 在出生时即随机接受降LDL 治疗,遗传其它等位基因者 类似于随机接受常规治疗。
LDL-C的平均差异
长期随访
CHD 结果: 心血管死亡, MI, 冠心病血运重建
精选ppt课件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NINTH
ME4DedITicIOinNe
氧化的LDL作用
精选ppt课件
5
巨噬细胞的保护性吞噬作用
Native LDL
结合慢
LDL-R 表达减少 功能下调
巨噬细胞
ox-LDL
结合快
SR-A 表达增加 功能上调
Daniel S, et al. Nature精选Mpeptd课ic件ine. 2002 Nov; 8(11):12161-7
影响脂蛋白内皮下沉积的因素
脂蛋白颗粒直径 < 75nm(LDL20-30) 脂蛋白颗粒浓度 (LDL > 50- 80mg/dL) 内皮下基质的特性(蛋白多糖) 内皮屏障完整性 暴露时间
白颗粒浓度,暴露内皮下基质的特性以及内皮屏障完 整性 LDL-C的沉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以及炎性标志物表达 增加
精选ppt课件
8
2013 IAS血脂管理建议 ——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所必 需的
http://ww精w选.atphpte课ro件.org/IASPositionPaper.a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