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技术 第1章

合集下载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_第1章 概述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_第1章 概述

1.1.3 物联网概念解析
物联网仍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其用
户端由互联网中的人扩展为一般物品;
物联网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和端系统上 进行了延伸,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和传感 器网络等使物品具有自我表达能力,从 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间的信息交流和 资源共享; 物联网的本质是将世界上的人、物、网与社会融合为一个整体,将人类社 会的所有活动,包括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和个人活动等融合到 统一的物联网基础之上运行,构成一个动态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在物联网时代,会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输和处理,这要求有一个与之匹配的
网络化管理平台,完成数据管理和整合,在平台上对各种感知信息进行收集,然后 对其分门别类的管理,并进行有指向性的传输,建立一个如此庞大的网络体系结构 仅凭单个企业难以完成。
1.4 物联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5
中科院感知中国对概念的解读
物联网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提升。
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讯网、互联网、云计
算、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发展和提升。
物联网本身是针对特定管理对象的“有限网络”,是以实现控制和管
理为目的,通过传感/识别器和网络将管理对象连接起来,实现信息感 知、识别、情报处理、态势判断和决策执行等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1.2.1 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实现基础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商业网三个阶段,目前所使用的通信 技术都可以支持物联网的信息传输,因此不需要为物联网专门建行基础的通信网络, 但物联网所需要的底层感知技术和上层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是传统的互联网所不具
备的,所以,在物联网的实现过程中互联网为其通信服务提供了基础,而物联网的
1.4 物联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2

第1章 物联网安全需求分析

第1章 物联网安全需求分析
数据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 过程中的安全
身份认证:确保设备身份的 真实性和唯一性
安全更新:定期更新设备固 件和软件,以应对新的安全
威胁
异常检测:检测设备异常行 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安全隔离:将不同设备进行 隔离,防止恶意软件扩散
物联网数据安全技术需求
数据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 中的安全性
数据访问控制:确保只有授权用 户才能访问数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据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 程中不被篡改
数据备份与恢复:确保数据在发 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物联网应用安全技术需求
访问控制:限制用户访问权 限,防止越权操作
身份认证:验证用户身份, 防止非法访问
数据加密:确保数据传输过 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审计:记录用户操作行 为,便于追溯和审计
物联网合规性要求
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物联网设备符合相关 法律法规的要求
隐私保护: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 止数据泄露
安全认证:确保物联网设备通过安全认证, 如ISO27001等
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保物联 网设备的安全性
安全更新:定期进行安全更新,确保物联 网设备的安全性
合规性审计:定期进行合规性审计,确保 物联网设备的合规性
风险评估:识 别物联网系统 中存在的安全
风险
风险监测:实 时监测物联网 系统的安全状

风险预警:及 时发现并预警 潜在的安全风

风险响应:制 定并实施应对 安全风险的措

物联网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
建立物联网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事件 制定物联网安全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物联网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建立物联网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协作应对

第1章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物联网概论

第一类新型服务包括提高道路安全的 汽车通信, 汽车通信,通过操作能源家庭装置更加理 性地使用家庭能源的方式, 性地使用家庭能源的方式,而“周边协助 生活”目的在于不引人注视的情况下, 生活”目的在于不引人注视的情况下,在 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提供帮助。 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提供帮助。
第二类的服务范例包括一个虚拟的失 物招领办公室, 物招领办公室,这是一个接收来自失主的 呼求的移动基础设备, 呼求的移动基础设备,或者是其风险可以 被很好估计的保险( 被很好估计的保险(而且甚至可以降低风 只有投保人是“明智的” 险)只有投保人是“明智的”。 另一个Internet的驱动是现实世界提 另一个 的驱动是现实世界提 供给信息系统的意识。 供给信息系统的意识。
在内网、专网或 环境下, 在内网、专网或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 环境下 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 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 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 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 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 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 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 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 万物” 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一体化TaaS(Everything 的“管、控、营”一体化 ( as a Service)服务。 )服务。
EPC网络的目的不单是用 网络的目的不单是用RFID技术识别物 网络的目的不单是用 技术识别物 同样可以用来简化进程和交换所获数据。 体,同样可以用来简化进程和交换所获数据。 EPCIS(EPC Information Services)标准 ( ) 代表了该网络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代表了该网络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它已 经被许多软件制造商支持。 经被许多软件制造商支持。

物联网安全防范技术

物联网安全防范技术

物联网安全防范技术第一章前言随着物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系统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构建起一个广泛的物联网生态系统。

物联网的普及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机会,但是也给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物联网中的数据和信息极其丰富且复杂,黑客通过物联网的漏洞,可以轻松地入侵和攻击。

因此,对于物联网的安全防护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将从物联网的基础架构、物联网常见的安全威胁和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三个方面来阐述物联网安全防范技术。

第二章物联网的基础架构物联网的基础架构包括物联网终端设备、物联网网关、物联网平台和物联网应用系统等。

其中,终端设备是指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等,主要用来感知环境,采集和传输物联网数据;物联网网关可以将智能设备通过各种通信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物联网;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的服务中心,主要用来存储和管理物联网采集到的数据,并为应用系统提供接口;物联网应用系统则是用户可以直接接触的应用。

物联网中的每个环节都面临着安全威胁,要想保证物联网的安全,需要从每个环节着手。

第三章物联网常见的安全威胁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侵入:黑客可以利用漏洞入侵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通过篡改传感器数据或执行器的控制命令给物联网带来危害。

2. 网络攻击:黑客可以通过网络攻击手段,入侵物联网的通信通道或者数据存储系统,来得到物联网中的数据和信息。

3. 数据隐私泄露:物联网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涉及到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黑客入侵,将对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4. DDos攻击:黑客可以通过DDos攻击造成物联网系统无法正常运转,使物联网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第四章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1. 设备安全防护:物联网设备必须安装最新的防病毒软件和更新的操作系统,同时,设备的账号和密码也应该随时更改。

2. 网络安全防护:在物联网的通讯通道中应该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这可以有效防止黑客的入侵和攻击。

第一章物联网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物联网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中国对物联网是怎样定义的?答: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2009年9月的工作文件,对传感器网络的定义是: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为主要任务,以网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交互,提供信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

我国工信部和江苏省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中传感网的定义是:传感网(Sensing Network),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其突出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说明物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答:传感网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泛在网是物联网发展的愿景。

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泛在网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说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功能。

答:物联网通常被公认为有3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的结合。

4、说明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关键技术。

答: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是数据接入到网关前的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传感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层一般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或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

关键技术:包含了现有的通信技术,如移动通信技术、有线宽带技术、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技术、Wi-Fi通信技术等,也包含了终端技术,如实现传感网与通信网结合的网桥设备、为各种行业终端提供通信能力的通信模块等。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

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物联网安全技术国家标准第一章引言1.1 背景本文档是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1.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提供统一的安全标准,确保系统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防范安全威胁和风险。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术语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的定义适用:a) 物联网系统: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物理设备、传感器、网络和软件组成的系统;b) 用户数据:由物联网系统收集、处理和存储的与用户相关的数据;c) 隐私:个人或组织对其信息的控制权和保护权;d) 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或篡改的能力;e) 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物联网系统受到威胁或损害的潜在事件或行动。

2.2 定义a) 安全等级:衡量物联网系统安全性的等级,包括高、中、低三个级别;b) 安全策略:定义和规范物联网系统安全要求的文件;c) 安全控制:在物联网系统中应用的技术和措施,用于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章物联网系统的安全要求3.1 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3.1.1 用户身份验证a) 用户身份验证机制应采用强密码,并支持多因素身份验证;b) 用户密码应定期更新,并采用加密存储方式;c) 禁止使用默认密码或简单密码。

3.1.2 设备身份验证a) 物联网设备的身份验证机制应采用公钥基础设施(PKI);b) 物联网设备应定期更新其身份验证证书。

3.1.3 访问控制a) 物联网系统应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来控制用户和设备的访问权限;b) 分级访问控制应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进行控制。

3.2 数据隐私保护3.2.1 数据采集和传输a) 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采集的数据量;b) 数据传输应使用安全通信协议,如加密传输;c) 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处理。

3.2.2 数据存储和处理a) 存储用户数据的数据库应具备良好的权限控制和访问审计机制;b) 敏感数据应进行加密存储,在处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加密计算。

物联网技术导论与实践第1章

物联网技术导论与实践第1章
2024/7/16
在电子医疗方面,高血压病人月开支节省约¥200 元(传统方式约为¥500元左右),使医院资源缓解 67%~85%;在智能电网方面,据有关报道,单就美国 而言,能耗降低10%,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节省 800亿美元新建电厂费用。
2024/7/16
1.2.3 IT产业的机遇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应用 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将给IT产 业和信息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正因为如此,物联网必将给现在传统技术的应用(如:自 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大的附加价值,将 扩展这些技术的使用范围,打破现有本地化的限制,从而 大大扩展这些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适应能力。因此,为了更 好地思考未来物联网的应用范围,需要正确识别物联网所 涉及的主要应用领域,找到物联网和这些领域的结合点与 交集,正如图1.4所示的一样。
2024/7/16
2006年9月,当时的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芬兰和欧 盟委员会共同发起举办了欧洲信息社会大会。此次大会以 “i2010-创建一个无所不在的欧洲信息社会”为主题, 并达成共识,即是信息社会正在变为一个“无所不在”的 信息社会。2009年6月18日推出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在 医疗专用序列码、智能电子材料系统等应用方面作出了尝 试。制定了水、电、煤气抄表规范并强制推动。
包含公民和社会结构、以及其 他社会群体等的政府服务
2024/7/16
•1.3.2 交通运输与物流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物联网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和航空 领域中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隐私性以及可靠性。
物联网通过使用附着在机舱内部和外部的具有感知能 力的智能设备,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实时、无线监控航空器 的网络环境,它将帮助改进维修计划的制定工作,也可以 有效减少维修成本的投入和浪费,改善飞机的实际安全和 可靠程度。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让“物”与“网”相连,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逐渐从理论走向了实际应用,并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通常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主要层次。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它由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终端设备组成,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环境参数,也可以监测物体的位置、速度、运动状态等。

智能终端设备则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等,它们能够与传感器进行通信,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网络层。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它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网络层的通信技术多种多样,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如 4G、5G)、卫星通信网络、蓝牙、WiFi 等。

这些通信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广泛的覆盖范围和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使得物联网中的设备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价值体现,它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对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层可以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空调和加湿器的工作状态;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层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为驾驶员提供最优的行车路线;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层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智能家居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窗帘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比如,当你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提前打开空调和热水器,让家里变得舒适温暖。

在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物联网控制技术-第1章物联网控制技术

物联网控制技术-第1章物联网控制技术
物联网控制技术
教材:
王万良,物联网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1
Modern Control Engineering
第1章 物联网控制技术概述
教材:
王万良,物联网控制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第1章 概述:物联网控制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控制系统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机控制 系统。
物联网是由各种具备联网能力的设备经由相互连 接构成复杂网络结构。
直接网络控制结构和间 接网络控制结构可以抽象表 示成如图所示的形式。
物联网络作为系统各部 分进行信息传输的介质,为 系统中所有的传感器、执行 器和控制器所共享,负责质 量信号、控制信号以及状态 反馈等信号的传输任务。
物联网控制系统的抽象结构 5
第1章 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图如图所示。其中数字计 算机及A/D、D/A转换器 等统称为计算机系统。它 的主要作用是,根据接受 的被控对象以及外界的有 关信息,按选定的算法进 行变换处理并产生必要的 控制指令输出作用于被控 对象。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原理 结构图
6
第1章 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 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必须有一 套性能良好的硬件支持才可有 效地运行。这些硬件应当包括: 计算机、外部设备、测量装置 以及执行装置。右图表示计算 机控制系统硬件配置的基本组 成,图中点画线框所包围部分 为实时控制所必需的计算机系 统的最小配置。
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实现各种应用功能 的专用程序。一般包括控制算法程序、输入 输出接口程序、监控程序及信息管理程序。 一般情况下,应用软件应由计算机控制系统 设计人员根据所选用的硬件及软件环境和系 统要求开发编写。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本章主要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背景。

本章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联网定义与特点、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

一、物联网定义与特点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品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网络。

它的核心是将传感器、智能设备等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和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的特点包括:1.大规模连接:物联网可以实现大量的物品互连,覆盖广泛的应用领域。

2.安全可靠:物联网需要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和稳定性,保护用户隐私不被侵犯。

3.智能化控制:物联网可以实现物品之间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逐渐从概念转为现实。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物联网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物联网的应用局限于一些特定行业,如工业自动化和军事领域。

2.物联网的拓展阶段: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开始拓展到更多的行业领域,如农业、交通、医疗等。

3.物联网的普及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物联网开始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以下是物联网的几个典型应用领域:1.工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工厂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农田的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和调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3.交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工具的智能管理和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医疗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患者健康数据的传输,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物联网的前景展望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应用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物联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1.应用领域的拓展: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涵盖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第1章物联网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络将普通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交互和数据共享的技术。

本章将介绍物联网的概述,包括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内容。

⑴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新型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具有智能化感知、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的特点。

它通过与物体连接,实现数据的收集、处理与传递,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和等技术实现智能化应用。

⑵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MIT Auto-ID中心的凯文·奥尔斯顿教授提出,随后在2009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

自此以后,物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⑶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实现离不开若干关键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推动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⑷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应用广泛,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城市等。

它们通过嵌入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实现了智能物体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了生活和工作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报告⒉物联网技术白皮书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物联网:物联网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新型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具有智能化感知、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化应用的特点。

⒉云计算:云计算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将计算资源提供给用户的技术,用户无需拥有和管理实际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只需按需使用。

⒊大数据: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处理复杂、来源多样的数据集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⒋: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实现智能决策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1章 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第1章 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数据中心不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配套设备,还包括冗余的通信数据连接、环 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安全装置,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通过高度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即使持续的数据服务,为物联网提供良好的支持。
(4)、综合应用层(例子)
智能物流
A
智能交通
B
绿色建筑
C
智能电网
D
环境监测
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 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能物流的未来 发展将会体现出四个特点: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在 物流作业过程中的大量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实现物流 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智能物流系统的层次化; 智能物流的发展会更加突出“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 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智能物流的发展将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 优化配置,实现社会化。 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的四个智能机理,即信息的智 能获取技术,智能传递技术,智能处理技术,智能运用技术。
标签本身访问的缺陷:任何用户都 可以通过合法的阅读器读取RFID标 签。
通信链路的安全。
移动RFID的安全:主要存在假冒和 非授权服务访问的问题。
网络层安全
物联网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转 发和传送,它将感知层获取的信 息传送到远端,为数据在远端进 行只能处理和分析决策提供强有 力的支持。
数据中心是一整套复杂的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他与之配套 的设备(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 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数据中心有严格的标准:1.选址和布局,2.缆 线系统,3.可靠性分级,4.能源系统,5.降温系统。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1章

物联网技术基础第1章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它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 形即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 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
二维码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 部逻辑基础的“0”和“1”比特流的概念,使 用若干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 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 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从系统结构的角度看, 人们普遍认同的物联网 体系架构是由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 三层体系,如图1-2所示。
图1-2 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
25
1.4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感知层
感知层以二维码、 RFID、传感器为主, 是物联网的识别系统。
1
网络层
网络层是互联网、广 电网络、通信网络的 融合,是物联网的传 输系统。
感知层的主要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传感器是一种检测 和信息采集装置,能感受到被测的信息,并将信 息转换成电脑系统能识别的信息形式。常见的传 感器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 光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等。
31 31
1.4 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1.4.1 感知层
16
1.3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1.3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应具备3个基本特征: 一是全面感知 即利用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等随 时随地获取对象信息;
二是可靠传输 即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 实现对数据和信息实时准确地传输;
三是智能处理 即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 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9
1.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这个网络中,物体之间能 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工干预。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作业指导书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作业指导书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作业指导书第1章物联网技术基础 (3)1.1 物联网概念与体系结构 (3)1.2 物联网关键技术概述 (4)1.3 物联网标准与协议 (4)第2章智能家居概述 (5)2.1 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分类 (5)2.2 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2.3 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与架构 (6)第3章智能家居感知技术 (6)3.1 传感器技术 (6)3.1.1 传感器类型 (6)3.1.2 传感器布置与部署 (7)3.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7)3.2 环境感知技术 (7)3.2.1 环境参数监测 (7)3.2.2 能耗监测与优化 (7)3.2.3 环境安全监测 (7)3.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7)3.3.1 指纹识别 (7)3.3.2 人脸识别 (8)3.3.3 声纹识别 (8)3.3.4 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8)第4章智能家居通信技术 (8)4.1 有线通信技术 (8)4.1.1 以太网 (8)4.1.2 电力线通信(PLC) (8)4.1.3 RS485 (8)4.2 无线通信技术 (8)4.2.1 ZigBee (9)4.2.2 ZWave (9)4.2.3 NFC (9)4.3 蓝牙与WiFi技术 (9)4.3.1 蓝牙 (9)4.3.2 WiFi (9)第5章智能家居控制技术 (9)5.1 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 (9)5.1.1 系统架构 (9)5.1.2 关键技术 (10)5.2 智能控制器设计 (10)5.2.1 控制器硬件设计 (10)5.2.2 控制器软件设计 (10)5.3.1 自动化控制 (10)5.3.2 远程控制 (10)5.3.3 智能场景 (10)5.3.4 语音控制 (11)5.3.5 安全防护 (11)第6章智能家居数据处理与分析 (11)6.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1)6.1.1 数据源识别与接入 (11)6.1.2 数据清洗与融合 (11)6.1.3 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11)6.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1)6.2.1 数据存储架构 (11)6.2.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6.2.3 数据访问控制 (11)6.3 数据挖掘与分析 (11)6.3.1 用户行为分析 (11)6.3.2 能耗分析与优化 (12)6.3.3 故障预测与维护 (12)6.3.4 智能决策支持 (12)第7章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1 智能家居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12)7.1.1 安全威胁 (12)7.1.2 防护策略 (12)7.2 加密与认证技术 (13)7.2.1 加密技术 (13)7.2.2 认证技术 (13)7.3 隐私保护与数据脱敏 (13)7.3.1 隐私保护 (13)7.3.2 数据脱敏 (13)第8章智能家居典型应用场景 (13)8.1 智能照明系统 (13)8.1.1 系统概述 (14)8.1.2 典型应用场景 (14)8.2 智能安防系统 (14)8.2.1 系统概述 (14)8.2.2 典型应用场景 (14)8.3 智能家电与能源管理 (14)8.3.1 系统概述 (14)8.3.2 典型应用场景 (14)第9章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与优化 (15)9.1 系统集成技术 (15)9.1.1 概述 (15)9.1.2 硬件集成技术 (15)9.1.4 网络集成技术 (15)9.2 系统优化方法 (15)9.2.1 系统功能优化 (15)9.2.2 系统稳定性优化 (15)9.2.3 系统安全性优化 (16)9.3 智能家居平台设计与实践 (16)9.3.1 平台架构设计 (16)9.3.2 关键技术 (16)9.3.3 实践案例 (16)第10章智能家居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16)10.1.1 数据分析与挖掘 (16)10.1.2 自主学习与优化 (17)10.1.3 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 (17)10.2 智能家居行业应用拓展 (17)10.2.1 智能安防 (17)10.2.2 智能健康 (17)10.2.3 智能教育 (17)10.2.4 智能娱乐 (17)10.3 智能家居标准化与产业生态建设 (17)10.3.1 标准化制定 (17)10.3.2 产业生态建设 (17)10.3.3 政策支持与推广 (18)第1章物联网技术基础1.1 物联网概念与体系结构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实体物体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件第1章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件第1章
1.1 物联网的定义 1.2 物联网的起源 1.3 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 1.4 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析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自诞生以来便引起了巨大关注,被认为是继计算 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RFID)、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 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 互联网,即物联网,如图1.1所示。
从1999年概念的提出到2010年的崛起,物联网经历了十 年历程,特别是最近两年其发展极为迅速,不再停留在单纯 的概念、设想阶段,而是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政策扶植的对 象。表1.2列出了物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点。
表1.2 物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点
2005 年 2009 年初 2009 年 6 月 2009 年 8 月 2009 年 8 月
1.3 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
1.3.1 第一大推动力:政府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 心做了题为《数字地球:展望21世纪我们这颗行星》的长篇 演讲。他在这篇演讲中首次提到并系统阐述了“数字地球” 这个新概念,其构想如图1.3所示。
图1.3 数字地球构想
智慧地球的应用领域如图1.4所示。ຫໍສະໝຸດ 图1.4 智慧地球应用领域
1.3.2 第二大推动力:企业
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发展战略(如图1.5所 示),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图1.5 智慧地球的构成
1.3.3 第三大推动力:教育界与科技界
追求先进科学与前沿技术是科学家的天职。
1.4 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解析
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 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三、立足国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快速健康发展 四、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六、深化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七、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 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组织领导

物联网概论-第1章-绪论

物联网概论-第1章-绪论

3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黑客帝国》 展现了一个极端的例 子,展现了信息网络 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与 现实世界发生冲突和 分裂的可能性。
7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物联网的目标:
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8
物联网概论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物联网体系架构 •第3章 全球物品编码 •第4章 射频识别系统 •第5章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 •第6章 物联网通信 •第7章 物联网网络服务 •第8章 物联网中间件 •第9章 物联网安全机制 •第10章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应用
28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1.3.1 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1.3.2 物联网国外发展概况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29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3.1 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1999年 提出的。物联网真正受到广泛关注,是国际电信联盟重新定 义了物联网的概念。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Tunis)举 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 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 念。
17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1 物联网的概念
从层次的维度,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
第一层是感知网络 第二层是传输网络 第三层是业务和应用网络
18
物联网概论
第1章 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安全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1 物联网的概念 1.2 物联网安全问题 1.3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挑战
1.1 物联网的概念
1.1.1 物联网的由来 1.1.2 物联网的定义 1.1.3 和物联网相近的概念
1.无线传感器网络 2. 泛在网 3. M2M 4. 信息物理系统
(1)它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等网络的融合, 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
(2)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核心是完成物体信息的可感、可知、可 传和可控。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自动识别技术中 心,构想了基于RFID的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了产品电子码 (EPC)概念。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 成立EPC Global机构,负责EPC网络的全球化标准。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 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 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推动力。物 联网的基础要实现网络融合,现有的互联网、电信网(包括 移动通信系统)、广播电视网络首先要成一个统一的“大网 络”,即目前如火如荼展开的三网融合。物联网在融合大网 络的基础上,能够对网络上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 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
Devices,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各种感知技术和设
备,使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全面获取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 完成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交互,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 别、定位、跟踪、管理和控制。
从物联网本质来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 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 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
1.1.4 物联网体系结构
1. 感知层 2. 网络层
3. 应用层
1.1.1 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传感器节点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 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 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 有两层含义:
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 国际电联(ITU)发布了“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 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 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 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 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另外,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 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也 分析预测了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要经历四个阶段。
物联网本身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但由于其涉及现 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温家宝总理发表了“感知中国” 的讲话之后,各行各业都不约而同地发表自己对物联网的理 解,由于出发点和视角的差异,这些理解难免不一致,目前 物联网的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其普遍采用的定义是:利用 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在产业界,2008年年底IBM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随后, IBM大中华区在“2009 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 的最新策略,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我国,早在20世纪90 年末就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特别是近十年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 方面,国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都进行了较深入的 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 时,对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自温总理提出“感 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会 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 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时至今日,物联网概念的范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 1999年MIT和2005年ITU报告所给出的范围,物联网的应用也 拓展到智能家居、现代物流、军事应用、数字城市、公共安 全、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更广泛的领域。
1.1.2 物联网的定义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网络”。物联网 的最终目标是要将自然空间中的所有物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网络,是在现有各种网络基础上延伸 和扩展的网络,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物体在物联网上都有 对应的实体,可以说最终的物联网就是虚拟的、数字化的现 实物理空间。
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融合网络之上的泛在网络。 最后,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
有智能处理的能力和执行器件,能够对物体实施网本身是互联网的 延伸和发展。目前,互联网已发展到空前高度,人们通过互 联网了解世界十分便利。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现有互联网这种人与 人交互的模式,人们追求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人与物的交互, 甚至物与物的自动交互,不再需要人的参与。基于这些背景, 以及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概念的提出水到渠成。物联网是在 现有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构建一个覆盖世 界上所有人与物的网络信息系统。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 共享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功能,而在物联网中,我们更强调的 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的自动交互和共享。
在物联网时代,人类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物联网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 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 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
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应用,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 智能计算技术,对天量(互联网中,人们常说海量数据,物 联网的信息量比互联网大得多,因而本书将其称为天量数据) 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