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技术转移管理工作,规范技术转移行为,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技术转移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技术转移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
第三条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体系,明确技术转移活动的程序、方法和责任,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条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技术转移管理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第五条技术转移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的原则,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六条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应当加强对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科技人员对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认识和遵守度。
第七条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管理的档案和信息系统,记录和公布重要的技术转移活动和成果。
第八条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应当制定技术转移管理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技术转移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技术转移管理的原则第九条技术转移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自愿原则。
技术转移应当以自愿的方式进行,任何强迫、诱骗、胁迫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
(二)公平、公正原则。
技术转移活动应当公开、公正,不得损害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
(三)合法合规原则。
技术转移活动应当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
(四)保护知识产权原则。
技术转移应当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科技成果的合法权益。
(五)效益最大化原则。
技术转移应当促进科技成果的最大程度利用和价值实现。
第十条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在开展技术转移活动时,应当遵循上述原则,加强对技术转移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技术转移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十一条科研院所、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科技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明确技术转移管理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企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企业技术转移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方案等。
第三条企业技术转移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2. 保护企业及个人合法权益;3.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4.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企业设立技术转移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技术转移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制定企业技术转移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2. 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立项、评估、实施和验收;3. 负责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配等工作;4. 开展技术转移培训、交流与合作;5. 跟踪技术转移项目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完善技术转移工作体系。
第六条企业内部设立技术转移工作小组,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具体技术转移项目的实施。
第三章技术转移项目第七条技术转移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2. 具有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3. 具备产业化条件;4.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
第八条技术转移项目立项程序:1. 项目提出人提出技术转移项目建议,提交技术转移管理部门;2. 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进行评估;3. 评估通过的项目,提交企业领导审批;4. 批准后的项目,由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技术转移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障技术转移项目的顺利进行;2. 确保技术转移成果的保密性和完整性;3. 保障技术转移双方的合法权益;4. 提高技术转移项目的成功率。
第四章技术转移合同管理第十条技术转移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技术内容、交付方式、验收标准、费用支付、保密条款等。
第十一条技术转移合同签订前,应经技术转移管理部门审核,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
技术转移实用标准管理系统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技术转移的标准管理规程,规范技术转移的相关过程。
2.范围牵扯到技术转移的相关过程。
3.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QA部、QC部、仓储部、财务部、注册部相关负责人。
4.内容4.1 定义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方或持有方转移到接收方的过程。
4.2 应用范围技术转移应用的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企业委托严二次转移:已上市产品转移到公司4.3 实施流程4.3.1 建立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由转移方(研发单位或部门/原生产商)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交接负责人为注册部,转移小组的人员构成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研发部门(转移方)◆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物资管理部门(转移方/接收方)◆工程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
4.3.2 建立项目计划和进度表转移过程中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建立进度表和各项转移任务的职责;协调并跟踪项目的进程。
4.3.3 技术文件准备和传递项目负责人应与转移方(研发单位或部门或原生产厂)联系获取必需要的文件资料和样品以及帮助,包括:●注册文件中的化学、生产和工艺控制部门●原料供应商和标准●产品和药品包装样品●对产品和/或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的技术培训。
4.3.4 变更控制转移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启动工厂的产品变更控制,并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以及差距分析。
4.3.5 转移项目转移项目过程中质量管理、生产技术及物料管理部门需获取的相关信息分别为:质量部门●转移方(研发单位或部门/原生产厂)和接收方之间的生产合同技术内容;●原辅料、包装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内控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分析方法验证或分析方法转移以及稳定性研究方案。
生产部门●生产处方、生产规程及工艺流程图●制备工艺验证方案;●图纸(如冲模、铝塑板图纸)建立批号、有效期的表示方法;●包装设计和样品试机;设备和系统能力和资格确认;●设施及公用系统能力和资格确认。
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技术转移服务管理的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应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参与,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第四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应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自主选择的原则,保障技术转移活动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应坚持技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机密的原则,保障技术转移活动的安全和稳定。
第六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加强自律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促进技术转移的有序进行。
第二章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组织和管理第七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相关的技术服务资质和条件,公开承接技术转移服务项目。
第八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服务部门,明确人员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第十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技术动态,为技术转移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第十一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公开透明的收费程序和内容,严禁变相收费和强制交易。
第三章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的开展和管理第十二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立项、评估、合同管理、实施和服务监督等环节。
第十三条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的立项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先进性。
第十四条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的评估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依据科学、客观的标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
第十五条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的合同管理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内容应当合法、合规、合理,确保双方利益平衡。
第十六条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的实施应当有序进行,确保技术的稳定转移和有效应用,服务机构应当做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
企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
企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技术转移管理,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转移促进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科技成果的转移、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等工作的管理。
第三条本企业的技术转移工作应当坚持创新驱动,鼓励技术转移和创新创造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第四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坚持公平竞争,鼓励并推动技术成果共享共用,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资源的流动。
第五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技术转移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等。
第二章技术转移管理的基本原则第六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第七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鼓励技术成果共享共用。
第八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共担原则,加强技术转移成果的跟踪监管,防范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
第九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保护知识产权原则,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技术转移环节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第十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效率优先原则,注重技术转移成果的快速推广,提高技术转移效率。
第十一条技术转移工作应当遵循服务质量原则,加强对技术转移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提高技术转移服务水平。
第三章组织架构第十二条本企业设立技术转移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技术转移工作。
第十三条技术转移管理机构包括技术转移服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知识产权部门和财务部门等。
第十四条技术转移服务部门负责技术转移成果的征集、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等工作。
第十五条法律事务部门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法律咨询、纠纷处理等工作。
第十六条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技术转移工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第十七条财务部门负责技术转移成果的经济效益分析和资金管理等工作。
第四章工作程序第十八条技术转移部门应当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建立技术转移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技术转移成果的征集工作。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1 目的制定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规范药品从研发单位或原生产商转移至本公司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技术转移管理符合GMP要求。
2 范围所有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3 职责技术研发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管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4 内容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部或持有药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过程。
药品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和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技术、知识。
转移方: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
接收方:公司的生产系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物管部、工程设备部(如适用)。
技术转移的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二次转移——已上市产品在不同生产企业间的相互转移。
人员及职责药品技术转移一般实行项目管理,应由转移方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转移小组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转移方)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物管部(转移方、接收方)工程设备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由接收方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担任。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代表接收方与转移方签订技术转移合同;组成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领导项目组,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和预算控制;负责转移方提供所有技术资料、样品、原辅料(必要时)的接收;负责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监督执行;协调并跟踪各子项目进程,必要时向转移方提出技术培训的要求;负责技术评估/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的批准。
转移方,应由该药品的研发者作为项目组成员。
必要时,药品研发中负责处方、工艺、质量研究的人员均应加入项目组,以确保药品开发过程中信息的完全转移。
转移方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如原辅料生产商和质量标准、处方、生产方法、中间控制标准、成品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稳定性数据、药品与包材相容性实验数据等等;提供样品、原辅料、包装材料(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变更的内容进行评估;负责起草技术转移方案,如分析方法转移、处方和工艺的转移等等,与接收方一起完成3批工艺验证且数据稳定,如不稳定继续协助接收方验证产品。
产品技术转移管理制度范文
产品技术转移管理制度范文产品技术转移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指导产品技术的转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涉及产品技术转移的各个环节和参与方。
第三条产品技术转移是指公司内部或外部之间,将研发阶段的科技成果转移到生产和应用环节,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
第四条产品技术转移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价值、可行性和市场潜力。
第五条产品技术转移管理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技术安全和保密工作,防止知识外流和技术盗窃。
第二章主体责任第六条公司的董事会负有最终决策权和监督责任,并委托相关部门负责具体执行。
第七条公司设立科技转移部门,负责统筹协调产品技术转移的工作,包括评估科技成果的商业价值、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合同谈判和技术支持等。
第八条科技转移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产品技术转移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科技转移部门应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产品技术转移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需要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技术评估与选择第十条产品技术转移前应进行技术评估,评估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竞争形势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一条技术评估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结果应真实、准确、可靠。
第十二条技术评估报告应详细记录评估过程和结果,并经相关部门审核。
第十三条技术评估报告应作为决策依据,对科技成果进行优选和筛选。
第十四条产品技术转移应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转移方式,包括许可、合作、转让等方式。
第四章转移合同和协议第十五条产品技术转移应签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合同或协议应包括双方的基本信息、技术转移内容、保密义务、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条款。
第十七条转移合同和协议应由专业律师参与起草,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十八条转移合同和协议应经双方签字盖章,并保存在公司档案中。
第十九条转移合同和协议的履行应按合同约定进行,如有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
公司技术转移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技术转移业务的管理,提高技术转移效率,保护公司及各方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涉及技术转移的业务活动,包括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
第三条公司技术转移业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技术转移活动合法合规;(二)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实现利益最大化;(三)保密原则:对技术转移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严格保密;(四)效益原则: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现技术转移的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设立技术转移管理部门,负责技术转移业务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组织技术转移项目的评估、论证和决策;(三)协调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各项事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四)对技术转移业务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合规、高效;(五)收集、整理技术转移相关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应积极配合技术转移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确保技术转移业务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技术转移项目管理第七条技术转移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方向;(二)具有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三)技术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四)技术转移方案合理可行。
第八条技术转移项目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项目申请:由相关部门或子公司提出技术转移项目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二)项目评估: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三)项目论证:技术转移管理部门召开论证会,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四)项目决策:公司领导层对项目进行决策;(五)项目实施:项目实施部门按照批准的技术转移方案组织实施;(六)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第九条技术转移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1 目得制定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规范药品从研发单位或原生产商转移至本公司得管理程序,以确保技术转移管理符合GMP要求。
2 范围所有转移至本公司生产得新产品。
3职责技术研发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管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4内容药品技术转移就是指将药品得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得产品与工艺过程从研发部或持有药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转移至本公司生产得过程。
药品技术转移得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与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得技术、知识。
转移方: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
接收方:公司得生产系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物管部、工程设备部(如适用)。
技术转移得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二次转移——已上市产品在不同生产企业间得相互转移。
人员及职责药品技术转移一般实行项目管理,应由转移方与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转移小组得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转移方)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物管部(转移方、接收方)工程设备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丰富得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由接收方质量管理部门得资深人员担任。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代表接收方与转移方签订技术转移合同;组成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与预算;领导项目组,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得进展与预算控制;负责转移方提供所有技术资料、样品、原辅料(必要时)得接收;负责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监督执行;协调并跟踪各子项目进程,必要时向转移方提出技术培训得要求;负责技术评估/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得批准。
转移方,应由该药品得研发者作为项目组成员。
必要时,药品研发中负责处方、工艺、质量研究得人员均应加入项目组,以确保药品开发过程中信息得完全转移。
转移方得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所有得技术资料,如原辅料生产商与质量标准、处方、生产方法、中间控制标准、成品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稳定性数据、药品与包材相容性实验数据等等;提供样品、原辅料、包装材料(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得风险评估,特别就是对需要进行变更得内容进行评估;负责起草技术转移方案,如分析方法转移、处方与工艺得转移等等,与接收方一起完成3批工艺验证且数据稳定,如不稳定继续协助接收方验证产品。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流程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流程一、背景与意义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将研发的技术成果转移到使用方或其他机构的过程。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促进技术转移过程,保障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流程。
技术转移对于科研单位和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技术转移可以将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家科研单位或企业如果想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管理制度,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明确技术转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组织全员积极参与的氛围。
2. 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管理机构:成立技术转移管理部门或设立技术转移管理小组,统一协调技术转移相关事务。
3. 确定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明确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4. 建立技术转移相关的标准和流程:制定技术转移的申报、评审、授权和监管等具体流程和标准。
5. 建立技术转移的信息化平台:建立技术转移管理信息系统,方便信息共享和管理。
6. 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建立技术转移激励机制,奖励技术转移的组织和个人。
7. 开展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开展技术转移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全员对技术转移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技术转移流程科研单位或企业在进行技术转移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流程:1. 技术转移的申报:科研人员或技术开发人员将研发的技术成果进行申报,包括相关的技术资料和专利文件等。
2. 技术转移的评审:技术转移管理部门进行技术转移的初步评审,包括技术的成熟度、市场前景、风险评估等。
3. 技术转移的授权:经过评审通过后,科研单位或企业与使用方或合作方进行技术转移的洽谈,签订技术转移协议。
4. 技术转移的实施:按照技术转移协议的约定,将技术成果进行转移和实施,包括技术支持、培训、技术服务等。
5. 技术转移的监管:对技术转移过程进行监管和跟踪,确保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和合规运营。
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范文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行为,强化技术转移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进行技术转移服务活动的部门、人员。
第三条技术转移服务指企业通过外部渠道获取技术、知识和专利等技术资源,并将其引进、运用到本企业中,为本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合作等服务的行为。
第四条技术转移服务的目标是为本企业提供创新驱动和技术支持,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条技术转移服务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公认的原则,不得在技术咨询、培训、合作等过程中泄露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第六条技术转移服务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战略,选择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合作。
第二章技术转移服务流程第七条技术转移服务流程分为需求确定、合作选择、合同签订、实施管理和服务评估等阶段。
第八条需求确定阶段应当由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确定,明确需要外部技术转移的目的、内容和时间等要求。
第九条合作选择阶段应当由本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管理人员负责,根据需求确定阶段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比选、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合适的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合作。
第十条合同签订阶段应当由本企业的法务部门和技术转移服务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明确技术转移服务的内容、方式、付款方式、保密义务、期限等条款,并签署合同。
第十一条实施管理阶段应当由本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技术转移服务的进度跟踪、协调和管理,确保服务按合同要求和时间节点完成。
第十二条服务评估阶段应当由本企业的技术转移服务管理人员和服务使用人员共同参与,对技术转移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并通过评估结果对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章技术转移服务管理要求第十三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流程和档案,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① 需求确认,明确技术转移的目的和具体需求;
② 合作协议,签订技术转移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③ 技术评估,评估转让技术的成熟度和适用性;
④ 文件准备,准备完整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
⑤ 人员培训,对接受方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⑥ 现场指导,派遣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和指导;
⑦ 试运行,进行小范围试运行,验证技术可行性;
⑧ 问题解决,及时解决试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⑨ 正式应用,确认无误后,正式投入使用;
⑩ 后期支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⑪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技术转移的效果,确保达到预期;⑫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技术转移流程。
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技术转移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的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工作。
第三条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技术转移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
(二)公开透明原则:技术转移工作应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三)高效便捷原则: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捷服务。
(四)协同创新原则: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负责技术转移服务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五条技术转移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技术转移服务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技术需求调研,掌握技术转移资源。
(三)建立技术转移信息平台,发布技术转移信息。
(四)组织技术转移项目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提供技术转移咨询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六)加强与外部合作,拓宽技术转移渠道。
第六条技术转移服务中心下设以下部门:(一)项目管理部: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验收等工作。
(二)市场拓展部:负责技术转移市场的调研、分析、拓展等工作。
(三)技术咨询服务部:负责技术转移咨询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四)财务部:负责技术转移服务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章技术转移项目管理制度第七条技术转移项目分为以下类别:(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服务等领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二)技术合作项目:指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开展的技术研发、技术引进等项目。
(三)技术服务项目:指为他人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等项目。
第八条技术转移项目的申报程序:(一)项目申报人填写《技术转移项目申报书》,提交至技术转移服务中心。
(二)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项目进入立项评审。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流程范文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流程范文技术转移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实际生产力的过程。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促进技术转移而制定的一套流程和要求。
下面是一份关于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流程的范文,总字数超过6000字。
一、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概述技术转移管理制度是指在技术转移的全过程中,为了规范各项工作、确保技术转移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流程。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保护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成果,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和进一步创新。
二、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技术转移管理的基本原则技术转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和可追溯。
技术转移管理应该以公平为基础,对来自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进行公正的评价和交易,保护技术转移的双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技术转移管理应该公开透明,让广大科研机构和企业了解技术转移的政策和流程,并对技术转移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
2. 技术转移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为了保证技术转移管理的高效和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
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设立技术转移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技术转移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技术转移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应该由相关科研人员、商务人员和法务人员组成,分别负责技术评估、技术交易和合同签订等工作。
3. 技术转移管理的流程和要求技术转移管理的流程通常包括技术评估、技术转让、技术交易和合同签订等环节。
在技术评估环节,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对技术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包括技术的市场价值、应用前景和竞争力等。
在技术转让环节,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将技术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实际生产力,并确定技术转移的方式和途径。
在技术交易环节,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选择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或购买技术等方式进行技术交易,需要与合作方或购买方进行技术讨论和协商,并确定技术转移的具体流程和要求。
在合同签订环节,科研机构和企业应该与合作方或购买方签订技术转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保护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研发药品技术转移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研发产品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规范药品从研发部转移至公司生产部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技术转移能够顺利完成,并符合GMP要求。
范围:所有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职责:研发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管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正文:1. 概述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部转移至公司GMP车间生产的过程。
药品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和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技术、知识。
转移方:研发部接收方:公司的生产系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采供部、工程设备部(如适用)。
2. 人员及职责药品技术转移一般实行项目管理,应由转移方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转移小组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部门:研发部(转移方)、生产部门(接收方)、质量部门(接收方)、采供部(接收方)、工程设备部(如适用)(接收方)2.1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由接收方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担任。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组成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2)领导项目组,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和预算控制;3)负责转移方提供所有技术资料、样品、原辅料(必要时)的接收;4)负责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监督执行;5)协调并跟踪各子项目进程,必要时向转移方提出技术培训的要求;6)负责技术评估/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的批准。
2.2 转移方转移方应由该药品的研发者作为项目组成员。
必要时,药品研发中负责处方、工艺、质量研究的人员均应加入项目组,以确保药品开发过程中信息的完全转移。
转移方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如原辅料生产商和质量标准、处方、生产方法、中间控制标准、成品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稳定性数据、药品与包材相容性实验数据等;2)提供样品、原辅料、包装材料(必要时);3)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4)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变更的内容进行评估;5)负责起草技术转移方案,如分析方法转移、处方和工艺的转移等,与接收方一起完成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工艺验证方案的起草,协助完成3批工艺验证,验证结果数据稳定,符合质量要求,如不稳定继续协助接收方验证产品。
技术转移标准管理规程
技术转移标准管理规程编号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年月日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发送部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QA部、QC部、注册部1.目的建立一个技术转移的标准管理规程,规范技术转移的相关过程。
2.范围牵扯到技术转移的相关过程。
3.责任人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QA部、QC部、仓储部、财务部、注册部相关负责人。
4.内容4.1 定义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方或持有方转移到接收方的过程。
4.2 应用范围技术转移应用的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企业委托严二次转移:已上市产品转移到公司4.3 实施流程4.3.1 建立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由转移方(研发单位或部门/原生产商)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交接负责人为注册部,转移小组的人员构成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研发部门(转移方)◆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物资管理部门(转移方/接收方)◆工程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
4.3.2 建立项目计划和进度表转移过程中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建立进度表和各项转移任务的职责;协调并跟踪项目的进程。
4.3.3 技术文件准备和传递项目负责人应与转移方(研发单位或部门或原生产厂)联系获取必需要的文件资料和样品以及帮助,包括:●注册文件中的化学、生产和工艺控制部门●原料供应商和标准●产品和药品包装样品●对产品和/或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的技术培训。
4.3.4 变更控制转移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启动工厂的产品变更控制,并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以及差距分析。
4.3.5 转移项目转移项目过程中质量管理、生产技术及物料管理部门需获取的相关信息分别为:质量部门●转移方(研发单位或部门/原生产厂)和接收方之间的生产合同技术内容;●原辅料、包装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内控标准以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分析方法验证或分析方法转移以及稳定性研究方案。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
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技术转移活动,促进技术创新和营销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管理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涉及技术转移的各类业务活动。
第三条定义1.技术转移:指公司内部将技术本领和知识资源从原业务领域转移到其他业务领域或外部合作伙伴的过程。
2.技术转移方:指技术转移的发起方,可以是技术研发部门、业务部门或合作伙伴。
3.技术接收方:指接受技术转移的部门或合作伙伴。
4.技术转移项目:指具体的技术转移活动,包含技术转移计划、实施方案、执行过程和评估结果等。
5.技术转移评估:指对技术转移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包含技术可行性、商业可行性、风险评估等。
第二章技术转移流程第四条技术转移发起流程1.技术转移方提出技术转移申请,包含技术转移的原因、目标、预期效果、资源需求等,并提交给技术转移管理部门。
2.技术转移管理部门对申请进行评估,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3.技术转移管理部门将评估结果报送给负责人,并决议是否启动技术转移项目。
4.如决议启动技术转移项目,技术转移管理部门将组织订立技术转移计划,并明确项目的执行目标、时间进度、资源配置等。
第五条技术转移执行流程1.技术转移管理部门负责引导技术转移项目的具体执行,包含项目团队组建、任务分解、进度跟踪等。
2.技术接收方依据技术转移计划和要求,完成技术接收准备工作,并与技术转移方进行紧密沟通和搭配。
3.技术转移方依照技术转移计划进行技术转移操作,并及时记录和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4.技术接收方对接收到的技术进行验证和应用,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和进行反馈。
第六条技术转移验收流程1.技术转移项目完成后,技术接收方进行技术效果评估和结果验证,如有问题或改进建议,及时向技术转移方反馈。
2.技术转移管理部门组织对技术转移项目进行验收,评估项目的技术水平、商业价值、风险掌控等情况,并形成验收报告。
新药品技术转移管理规程(含表格)
新药品技术转移管理规程(ISO9001-2015/GMP)1.0目的制定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规范药品从研发单位或原生产商转移至本公司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技术转移管理符合GMP要求。
2.0范围所有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3.0职责技术研发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管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4.0内容4.1 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部或持有药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过程。
药品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和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技术、知识。
4.1.1 转移方: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
4.1.2 接收方:公司的生产系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物管部、工程设备部(如适用)。
4.2 技术转移的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二次转移——已上市产品在不同生产企业间的相互转移。
4.3 人员及职责4.3.1 药品技术转移一般实行项目管理,应由转移方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转移小组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4.3.1.1 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转移方)4.3.1.2 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4.3.1.3 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4.3.1.4 物管部(转移方、接收方)4.3.1.5 工程设备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4.3.2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由接收方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担任。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4.3.2.1 代表接收方与转移方签订技术转移合同;4.3.2.2 组成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4.3.2.3 领导项目组,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和预算控制;4.3.2.4 负责转移方提供所有技术资料、样品、原辅料(必要时)的接收;4.3.2.5 负责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监督执行;4.3.2.6 协调并跟踪各子项目进程,必要时向转移方提出技术培训的要求;4.3.2.7 负责技术评估/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的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制定技术转移管理规程,规范药品从研发单位或原生产商转移至本公司的管理程序,以确保技术转移管理符合GMP要求。
2 范围所有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新产品。
3 职责技术研发部、质量部、生产部、工程设备部、物管部有关人员严格执行以下程序。
4 内容药品技术转移是指将药品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联的产品和工艺过程从研发部或持有药品注册证生产企业转移至本公司生产的过程。
药品技术转移的内容包括:生产工艺、中控项目、原辅料和成品标准、检验方法及其它与产品质量相关联的技术、知识。
转移方: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
接收方:公司的生产系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物管部、工程设备部(如适用)。
技术转移的范围包括:首次转移——产品从研发阶段转入生产阶段;二次转移——已上市产品在不同生产企业间的相互转移。
人员及职责药品技术转移一般实行项目管理,应由转移方和接收方共同组建药品技术转移项目组,项目负责人应由接收方担任。
转移小组的构成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技术研发部或另一生产企业(转移方)生产部门(转移方、接收方)质量部门(转移方、接收方)物管部(转移方、接收方)工程设备部(如适用)(转移方、接收方)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一般由接收方质量管理部门的资深人员担任。
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代表接收方与转移方签订技术转移合同;组成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领导项目组,从总体上把握整个项目的进展和预算控制;负责转移方提供所有技术资料、样品、原辅料(必要时)的接收;负责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分配给相关人员,并监督执行;协调并跟踪各子项目进程,必要时向转移方提出技术培训的要求;负责技术评估/风险评估报告、技术转移方案与报告的批准。
转移方,应由该药品的研发者作为项目组成员。
必要时,药品研发中负责处方、工艺、质量研究的人员均应加入项目组,以确保药品开发过程中信息的完全转移。
转移方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所有的技术资料,如原辅料生产商和质量标准、处方、生产方法、中间控制标准、成品质量标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稳定性数据、药品与包材相容性实验数据等等;提供样品、原辅料、包装材料(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时提供技术培训;参与技术转移过程中的风险评估,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变更的内容进行评估;负责起草技术转移方案,如分析方法转移、处方和工艺的转移等等,与接收方一起完成3批工艺验证且数据稳定,如不稳定继续协助接收方验证产品。
工艺设备转移(必要时);提供相关产品的药品注册资料(必要时)。
接收方质量部主要是进行法规符合性评估,并负责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的转移。
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负责评估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并起草评估报告;※负责制定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内部质量标准;※协助转移方进行分析方法转移并复核分析方法转移报告,或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并起草分析方法验证报告;※制定稳定性研究方案;※评估整个技术转移过程的法规符合性;※负责原辅料及包装材料供应商资料的审核和批准;※负责包装设计的审核和批准;※负责整个转移过程的文件(包括图纸)归档。
生产部门作为接收方的一员,主要工作是协助转移方确定商业化生产的的处方和工艺。
其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协助转移方进行生产处方、生产工艺的转移并复核转移报告;※负责样品试机,生产设备的性能确认;※设施及公用系统能力和资格确认;※负责转移过程中的试验批生产;※负责实施工艺验证。
工程设备部主要负责提供产品生产所必需的环境、介质等。
若待转移药品生产所需的环境或介质,现条件下不能提供,则工程部需参与到项目中,确认对现有设施、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改进、改建;如转移设备时,需要对设备进行确认。
物管部(如适用)※核对原辅料供应商信息;※核对包装材料供应商信息;※准备试生产需要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准备用于试机的包装材料样品。
主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如现条件下不能提供,则人力资源部需要参与项目中,招聘相应的人员。
药品技术转移流程公司应根据《技术转移项目流程图》(F)的要求进行技术转移。
药品技术转移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
项目确立后首先确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
项目负责人负责召集分别来自转移方和接收方的项目组成员召开首次会议,明确分工并确定初步时间表。
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召集会议,协调、解决发生的问题并安排下一步工作。
技术文件准备和传递项目负责人应与转移方联系获取必需的文件资料和样品以及帮助,转移方应提供文件转移的目录,文件转移不仅仅是实物的移动,还应该对文件内容进行初步核对,如相关文件、图纸是否齐全,有无缺页、漏项,有无明显不符合法规要求的内容,转移方和接收方在核对无误后,均应签字以表示文件交接完成。
包括:※质量综述;※处方:单位处方和生产处方;※生产工艺(按工序);※批生产记录;※工艺验证报告;※清洁验证:清洁规程和清洁验证报告;※成品质量标准:内控标准、注册标准和检验方法及验证报告;※原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验证报告、生产工艺、生产商和稳定性报告;※辅料:质量标准和生产商;※包装材料:质量标准、生产商和容器密封性试验;※成品稳定性考察报告;※其他相关注册文件;※对产品和生产工艺、产品检验的技术培训。
技术评估技术评估在整个转移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评估主要是根据文件资料,评估药品商业化生产所用材料、设备、处方、工艺等与研发阶段的差异。
评估由双方共同进行,由接收方负责,转移方提供技术支持。
对评估结果双方应签字确认。
评估对象主要为:原辅料、包装材料来源与标准是否适用;设备能力;不同批量、原辅料变化对处方的影响;工艺流程、中间控制项目、检验方法是否适用。
应逐一列出研发阶段与商业化生产后的差别,并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
原辅料、包装材料※原辅料、包装材料的相关文件主要是质量标准(包括物料特性)和生产商。
※如原生产商继续生产使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可选用原生产商或另选用新生产商。
※如原生产商已不再生产,转移方应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详细列出了原辅料、包装材料的特性及对生产工艺和制剂的影响前提下选用新生产商。
※选用新生产商时,双方必须评估新生产商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从而确保其性质与原来使用的物料相同或不影响成品质量。
※更换生产商时需进行考察,以确定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
公用系统、设备※研发阶段所得数据均基于实验室设备的生产,商业化生产的设备不可能都与之完全相同。
因此,需对研发设备和生产设备的原理、能力等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研发数据以及预期用途,对商业化生产的设备性能提出要求,并进行性能确认。
必要时,需要进行设备改造或采购新设备。
与待转移药品相适应的公用系统在转移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
若需建立新公用系统,则必须建立此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加以确认。
公用系统、设备的确认包括DQ、IQ、OQ、PQ,具体可参考《药品生产验证指南》、GMP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确认。
※若从另一生产企业为转移方,需对原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公司的生产设备的原理、能力等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数据以及预期用途,对生产的设备性能提出要求,并进行性能确认。
必要时,需要进行设备改造或采购新设备并进行相应的DQ、IQ、OQ、PQ 确认。
若原生产企业的设备搬迁至接收方,设备也需经过相应的确认。
处方、工艺※根据转移方的处方和工艺,评估其是否适应接收方生产。
※评估的内容包括: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物料来源,评估原料来源变化对处方工艺的影响;比较转移方和接收方设备差异,评估可能引起的工艺参数的变化;评估批量差异引起的工艺参数变化;评估工艺流程的差异。
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不仅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中间产品、中控项目的检验方法,还包括清洁验证的检验方法,以及在研发过程中使用而在正式生产时不使用的方法,如某些杂质的测定方法。
※评估研发阶段的检验方法在商业化生产工厂的适应性。
若适用,再准备方法转移;若不适用,则需开发新方法并进行验证。
转移方案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总体转移方案,即放大生产试验方案或企业之间的转移生产方案。
总体转移方案应由各子方案组成,主要包括原辅料、包装材料的选择、公用系统与设备的确认、处方工艺的选择、检验方法的转移或验证。
所有试验方案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各方案中应包含具体的试验方法、取样计划、接收标准。
取样计划应明确取样位置和取本数,样本数应具有统计学意义。
应针对每一过程制定接收标准,只有前续过程达到接收标准后,才可进入下一个过程的试验。
如混合,接收标准为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要求;干燥,接收标准为水份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压片,接收标准为溶出度与研发阶段产品溶出度无显着性差异、含量均匀度符合药典规定。
接收标准中还应规定各项的检验方法,方法均应通过验证。
为避免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检验一般要求由同一检验员、在同一天、在同一台仪器上进行。
检验方法的转移模式相对比较固定,一般是使用同批样品,由转移方、接收方按同样的方法检验,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或与接收标准比较,符合要求者即认为转移成功。
接收标准由双方共同确定。
一般至少获得6组数据。
若未达到接收标准,则必须调查原因,必要时修订接收标准。
接收标准的修订必须严格控制,须说明原因,由双方确认,并作为方法转移的一部分归档保存。
若检验方法发生了改变,则必须重新验证。
系统确认接收方应比较转移过来的工艺过程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与目前具备的设备、设施间的差异,确定新购设备或改造设备进行系统或单元水平评估,对质量体系直接影响或关键系统进行DQ、IQ、OQ、PQ确认。
工艺验证工艺验证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里程碑,它将实际使用的原辅料、已确认的设备、设施、公用系统、经培训的人员、商业化生产工艺、控制程序及各种成分组合在一起,生产商业化批号的产品,证明其能进行重复性的商业生产。
工艺验证应有一个更高标准的取样、额外测试以及更严格的工艺性能检查。
监控和检测的水平应足以确认加工批号产品的质量均一性。
实施工艺验证前应有书面的方案,方案中需包括生产条件(如原辅料投入、控制参数、工艺限度、中控指标)、取样计划(包括取样点、取样数量、取样频率)、接收标准等内容,还应包括对偏差的处理方法和对不符合数据处理的规定。
方案必须经相关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方案实施前,应确认原辅料来源、设施设备的确认情况、人员培训情况、涉及分析方法的验证情况等内容。
确认无误后,即可正式实施方案。
实施工艺验证必须遵循商业化生产的工艺与常规程序,即原辅料、生产环境、生产介质、人员和生产步骤等均应与预期日常生产时的操作相同。
工艺验证必须连续生产3批。
工艺验证生产结束后,应起草工艺验证报告。
报告应对所得数据汇总并分析,评价任何预期之外的观察结果以及方案中没有规定的额外数据,讨论总结不符合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