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石的晚期诗歌创作特色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王安石词主要特色论析

【开题报告】王安石词主要特色论析

将王安石的词按照主要题材分类;分析他的词的主要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这些特色形成 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阅读大量古典文献资料和著作,包括相关优秀论文; 2、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前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立场以及观点; 3、对论文进行修改 。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起止时间
内容
2010 年 12 月 1 日
下达毕业论文任务
2010 年 12 月 20 日来自完成中外文资料收集2010 年 12 月 22 日
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2010 年 12 月 23 日
完成开题报告
2011 年 4 月 8 日
完成论文初稿
2011 年 5 月 9 日 2011 年 5 月 14 日 2011 年 5 月中旬 2011 年 5 月中旬 2011 年 9 月
[9]刘洋.王安石的“以禅入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0]郭瑞林.浅谈王安石对传统词的改革[J].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88(1). [11]蒋克己.论王安石咏史词[J].抚州师专学报,1996(4). [12]吴小林.王安石传[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14]程杰.王安石词浅论[J].抚州师专学报,1989(1) . [15]李承贵.王安石佛教观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 [16]涂幸、涂木水.王安石词思想内容浅析[J].抚州师专学报,2001.20(4). [17]谢雪清.论北宋初中期“以诗为词”创作倾向产生的原因[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笔者较赞同后一种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认为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主张都赋予了他的 词独特的色彩,王安石词在宋词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将在对王安石词进 行分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词的主要特色,并探索这些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使人们对王安石的词 有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王安石晚年绝句特点

王安石晚年绝句特点

王安石晚年绝句特点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的诗歌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

他的作品,大致可以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主要学习杜甫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热情饱满。

王安石后期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

是我们全面研究王安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王安石晚年诗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追求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

它是解开中国古典诗歌奥秘的金钥匙。

通过对王安石诗歌意象的透视,我们可以真实地探索其创作审美的情感历程。

王安石晚期绝句意象主要有如下特色:纵观王安石晚年绝句会很容易地发现,复现率最高的是自然意象,而极少出现社会意象,这与前期绝句迥异,在诗人晚年诗的自然意象世界里,“水、云、山”的出现频率为最高,王安石有意或无意地将它们大量摄人自己的绝句里,如“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赠僧》),正表明他内心深处努力追求的境界,即所谓“闲澹”。

在色彩意象中,以“绿”为多,有二十多处,其诗文《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

可以说在诗人晚期绝句的色彩世界里,以“绿”为主色调,“绿”不仅充满生趣,而且给人以宁静美,闲适之趣又可见一斑。

意象是诗人内心观照,“梅”“菊”“松”“竹”等高洁性格且在民族心理积淀中占重要位置的意象,在王安石绝句中出现不少。

就以咏梅诗为例,梅是王安石吟咏最多的花,咏梅诗约占其全部咏花诗的三分之一,其中咏梅绝句有十多首,其他一些诗中也出现“梅”的意象。

透过诗人对梅花知己般的赏爱之情,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高洁的品格。

《梅花》诗是诗人咏梅绝句中的佼佼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论王安石晚期诗歌创作内容及风格

论王安石晚期诗歌创作内容及风格

论王安石晚期诗歌创作内容及风格作者:江琼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20期【提要】王安石晚期诗歌内容多以描写湖光山色的田园诗为主,其诗风在一定程度上受禅宗体悟影响,有时往往引禅趣入诗,用禅意体悟景物,诗风趋于含蓄深沉,清雅脱俗,有禅诗风格。

晚期诗作以诗说禅,有的诗直接涉及佛理与禅义,辨理精深。

【关键词】王安石; 诗歌; 佛禅王安石晚年退隐江宁,罢相后学佛参禅,诗歌创作在题材和风格上和前期诗歌迥异。

王安石早年的文学观强调“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注重文学的实用功能,文学思想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因而,前期诗文大多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多以政治诗为主,体现出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的风格。

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理念随着生活和心境的变迁,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常徜徉于山水间,借以消除心中激愤,潜心静读以忘时事,诗作更注重精神世界的情感抒发,诗风和前期迥异。

正如叶梦得所评:“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

王安石晚年诗歌,题材内容上多以描写湖光山色,田园风光的景物诗为主,晚年田园诗,更注重艺术的锤炼。

其诗风在一定程度上受禅宗体悟影响,有时往往以禅趣入诗,用禅意体悟景物,融入自然,营造出清幽空寂的意境。

晚年诗风趋于深沉含蓄,闲淡空灵,清雅婉和,“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

还有部分诗歌是直接以诗说禅,引禅入诗,内容涉及佛理与禅义。

王安石晚期诗作多描绘淡雅空灵、清丽闲适的山水田园风物。

诗歌内容大多充满着清风明月、碧水青山、树绿花香的景致,意境空灵,幽雅淡远。

如《岁晚》:“月映林塘澹,风涵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明月清波相映,笑语微风荡漾,幽香渺渺,悠然和谐。

他在《江上》写道:“江北秋阳一半开,小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诗句轻盈灵动,意境空灵旷远,传达出诗人悠然从容的心境。

试述王安石的诗境诗艺特色。

试述王安石的诗境诗艺特色。

试述王安石的诗境诗艺特色。

王安石(1021年-1086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诗作常常被归为"诗境诗",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对王安石诗境诗艺特色的论述:1.注重实事与人民生活:王安石的诗作力图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关注政治、经济和农田水利等实际问题。

他以朴实的语言环绕人民的疾苦和生活琐事,通过对这些实事的张扬,表达他对民生的关切和改革的决心。

2.追求真实和自然:王安石的诗作致力于追求真实和自然。

他以朴实的诗风、简练的句式和明确的意境,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注重描写自然景物,以自然的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追求自然真实的境界。

3.强调思辨与哲理:王安石的诗作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进行思考。

他常常把生活琐事与哲学思考相结合,展现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4.修辞手法独特:王安石的诗作运用了许多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他善于以直观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

5.强调平民与价值观:王安石的诗作关注平民百姓,并展现对平民生活的理解与关怀。

他以正直、勤奋等中庸之道的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了质朴朴实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王安石的诗境诗具有注重实事、追求真实和自然、思辨与哲理、独特的修辞手法以及强调平民与价值观等特色。

他的诗作凝聚了他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王安石的诗境诗在北宋时期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作者:孙敏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32期摘要:王安石作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文方面,于词的创作用力上则相对薄弱,然其词于词史却有着“一洗五代旧习”的开先作用。

本文鉴于历来对王安石的词研究多集中于咏史词和佛道词两方面上,特将角度转向其闲适词的研究上,并与其退隐江宁前后的心态递变相结合,采用诗文互证的方法,努力探寻王安石晚年闲适词的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创作意义。

关键词:王安石闲适词“诗词互证” 词史地位一、王安石闲适词及创作动因王安石作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首先是以其政治身份立命的,尤其是继范仲淹之后进行的新法,更是冒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为其迎来了生前身后备受众议的一生。

纵观王安石一生的文学创作,以熙宁九年退隐江宁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文创作主要讲求实用性,且好发议论,政治功用色彩鲜明。

后期创作则“雅丽精绝,脱去流俗”①,作品的文学性、审美性和认知功能都显著增强。

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作者经历宦海沉浮、承受各种人生忧患和打击,心境由慷慨激昂遂而走向舒闲容与、寄情山水的心迹嬗变是分不开的,这亦是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的主要心理契机。

今人对王安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诗文方面,于其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据王兆鹏、刘尊明《20世纪宋代主要词人研究成果排名表》,王安石词的研究成果仅有55项,这自是不能与北宋同期的欧、苏等大家相提并论,然而王安石的词作及其于词史的价值则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鉴于历来对王安石词的研究多集中于有“野狐精”美誉的咏史词和佛道词两方面上,又实因咏史词之研究泛彻和佛道词之多引据佛理、注解之难、且词品多属下乘,则将角度放在其闲适词的研究上,并与其心态递变相结合,采用诗文互证的方法,努力探寻王安石闲适词的艺术手法及其创作意义。

王安石留存的词不多。

据四部丛刊初编缩本《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七和《全宋词》记载可知,共存词二十九首。

简析王安石晚年山水诗风格

简析王安石晚年山水诗风格

简析王安石晚年山水诗风格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二次罢相,退居江宁。

退隐闲适的生活与渐趋平淡的心境,使他的诗歌从早年的关注社会现实、以诗论政转向了赋情山水的写景咏物诗。

其晚年诗歌以绝句为主,重炼意与修辞,多描绘山水自然,意境优美含蓄,精深华妙。

一、诗歌语言:王安石晚年极为注重对诗歌艺术的研究,以王安石晚年五言律诗《即事》一诗为例:“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诗歌描写了诗人闲游一处山村,足踩暖径,目览山花,耳闻鸡鸣犬吠,仿佛置身于在世外桃源之中,从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这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全诗气势连贯,张弛有道,平缓有度,进退有法,作者似乎在不经意地吟咏,细处看却是淡静有味,虽诗名《即事》,但决不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诗人在景物的摄取、题材的剪裁上早已胸有成竹,虽以平易语言写来,却可见到遣字造句、构思谋篇的精心安排。

同时,王安石晚年诗歌的另一大特点——诗歌炼字、炼句之举突出,仍以《即事》诗为例,其颔联以开始以“纵横”与“高下”两词为对,“纵”与“横”、“高”与“下”,形成工整的对仗形式,而颈联两句更是通过语言的特殊建构,以区区十字之数道尽丰富的内容。

二、表达技巧:王安石的山水诗基本上即是写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怀、或情景交融,赋闲的生活使得他寄情于山水,自然界的美景也就成为了他诗作的常客。

“荆公晚年绝句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闲澹”,“闲澹”体现在意境的空灵,诗画一体和情感的淡定。

” 此处又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境颇有相通之处。

以其诗作《江上》为例,诗说:“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诗人紧紧扣住“秋天”这一特定的时令特点,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对江上景物的进行了生动地描绘,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浩浩荡荡的江水衬着江畔鲜艳的红花,属于秋的西风吹皱起江面波浪,终于,江花也渐次落幕,水上的小舟突然传来了悠悠的横笛声,勾起了诗人的思绪,秋风吹过,离愁万里。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摘要: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其在熙宁第二次罢相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

这两期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别,在艺术特色上也有异。

在晚年罢相赋闲熙宁时,他全心全意从事诗歌创作,因此诗歌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绝句,有着很高的造诣。

他经常运用绝句写景、抒情,而且精工语言、讲究技巧、重视艺术特色,这使其晚年绝句自成一派。

关键词:王安石、晚年绝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一、王安石是诗人,亦是政治家。

他早年的诗歌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强调诗歌为现实服务的功利性。

但是,熙宁罢相后,他的诗歌发生了变化。

这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有关。

特别他好佛道,到晚年更是如此。

他认为世人被世俗之事所扰乱不是由于佛道的“无思无为”所致,而是人们沉浸于利欲之中,不能自拔。

所以,王安石在赋闲金陵以后,好佛、道的思想感情与之前相比是又增无减,以至于听讲佛法,读经,研习佛道义理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

这在他晚年的诗作里,多有反映。

如《定林院三首》其一云:穷谷经春不识花,新松老柏自欹斜。

殷勤更上山头望,白下城中有几家。

定林寺是王安石去的最经常的地方,也是他最感眷恋的地方,他在定林有一间僧房作为读书处。

很显然,这正迎合了他佛家修行,处世养心的要求,以达到不为世俗尘埃所染的境界。

又如《题半山亭壁二首》其二云: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

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

其诗作里随处可见禅宗的语言,禅宗的智慧,禅宗的气息。

同时,王安石晚年不仅在佛学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而且在老庄哲学里也同样找到慰藉,尤其是道教主张避世的思想,对于当时政治上失意的王安石似乎是势所必至的。

如《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云: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其诗表现了他对庄生梦蝶和修生养性的愿望。

总之,佛、道教义和老庄思想对其晚年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由于王安石晚年被迫归隐,脱离了现实斗争,转而赋闲山林,这使其诗歌由早年的以诗论事议政,咏史抒情,怀古砭今,转变为晚年的以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伤今为主。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摘要:一、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背景二、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三、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艺术价值及影响正文:一、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背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其中晚年诗歌是他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背景与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经历以及文学传承密切相关。

首先,北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诗歌创作繁荣,各种流派、题材、风格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受到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王安石个人经历丰富,他曾两度为相,推行新法,试图改革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然而,新法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未能成功。

晚年的王安石退居江宁,投身文学创作,诗歌成为他抒发政治抱负、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重要载体。

最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传承的影响。

他精通经史,博采众长,对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唐代诗人的诗歌有深入研究,尤其推崇杜甫。

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王安石晚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主题与风格特点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主题多样,主要包括忧国忧民、山水田园、人生哲理等。

在这些主题中,忧国忧民是王安石晚年诗歌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时弊,呼唤改革,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忧虑。

在风格特点上,王安石晚年诗歌呈现出以下特点:1.现实主义倾向:王安石晚年诗歌继承了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以直抒胸臆、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特点。

他的诗歌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2.含蓄婉约:王安石晚年诗歌在表达忧国忧民情感时,多采用寓言、象征等手法,以含蓄婉约的方式传达思想感情。

这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3.凝练深沉:王安石晚年诗歌语言简练,意蕴丰富。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使诗歌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论文】论王安石集句诗

【论文】论王安石集句诗
⑥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
⑦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后
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宋代蔡启《蔡宽夫诗话》:“荆公晚多喜取前人诗句为集句诗,世皆言此体自公始。予家有至和中成都人胡归仁诗,已有此作,自号安定八体。”
⑧博士学位论文《论王荆公体》,作者:张锡龙。
二、赠答感怀
“潮打空城寂寞回,
百年多病独登台。
谁人得似张公子,
有底忙时不肯来?”
一首《赠张轩民赞善》,集刘禹锡《石头城》、杜甫《登高》、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和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等四部作品而成。此“张”自是与韩愈诗中的“张”不同,用在此处,却让人觉得此句将上下二句衔接得天衣无缝,妙不可言。
清代的贺裳曾说过:“余最不喜集句诗,以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且百补破衲也。③”单纯的拼凑诗句,就算摘取的原诗句再怎么绝妙也是枉然,只会破坏新诗的整体性,仅剩生硬。但是,如果构思得好,衔接得流畅,则新诗浑然犹如天成,巧妙之处让人眼前一亮而拍案叫绝。“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④”可见,王安石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置否的。
空房寂寞施繐帷,
弃我不待白头时。 (张籍《相和歌辞.白头吟》)
《胡笳十八拍?二》
天不仁兮降乱离,(蔡琰《胡笳十八拍》)
嗟余去此其从谁。(韩愈《祭田横墓文》)
自胡之反持干戈,(杜甫《寄柏学士林居》)
翠蕤云旓相荡摩。(杜甫《魏将军歌》)
流星白羽腰间插,(李白《胡无人》)
叠鼓遥翻瀚海波。(王维《燕支行》)
“三山半落青天外,
势比凌歊宋武台。
尘世难逢开口笑,

“禅意山水”——王安石晚期诗歌之我见

“禅意山水”——王安石晚期诗歌之我见

“禅意山水”——王安石晚期诗歌之我见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凭借公元1070年被起用为丞相后实施的变法运动得以名垂青史。

然而,他激烈和摧枯拉朽的改革措施并没有得到当权派的首肯。

因此,“王安石变法”很快以失败告终。

在保守派不断施加的压力下以及变法派内部的激烈矛盾下,空有雄心壮志的王安石很难再力挽狂澜。

于是,王安石两次罢去丞相职务,最终在江宁清丽秀美的山水中闲适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

佛教《大乘起信论》中,有“体、相、用”三义之说。

“体”指本体,“相”指相状,“用”则指作用和创造。

“三义”之说应用到中国哲学中,产生了一种“流动的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认为宇宙在流动中生生常新。

他们把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视作这一事物本身,而把事物发展中的某个阶段看作是这一事物的现象。

王安石晚期的诗歌即是王安石全部诗歌的一个断面、一个现象。

要理解王安石的晚期诗歌,也要对王安石的全部文学创作有所了解。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公元1076年的罢相为标记进行分期。

罢相后王安石退居江宁,这一时期(一共十年)的诗歌创作属于其诗歌晚期。

寄居江宁以后,王安石寄傲于山水之间,勤修佛道,禅意入诗,“岁晚北窗聊寄傲,蒲萄零落半床阴”(《北山三咏之觉海方丈》)。

与前期诗风不同,王安石晚期诗歌“雅丽清绝、脱去流俗”(黄庭坚语)。

诗趣已脱去韩、杜的“外衣”,而风神倒与王维禅诗似同出一源。

王荆公早期的诗歌多与政治有关,或剖析形势、或寄寓政见,“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荣”,追求的目标是“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上人书》)。

诗歌“群怨”的作用掩盖住了抒情的功用。

统观王安石两个时期的诗歌,一个主要诗风是“入世”的,一个主要是“出世”的。

这两种诗风共存于两个时期,只是侧重时有不同。

而我认为,王安石晚期的诗歌也是在徘徊于出入世的情绪之间创作的。

他晚期的诗歌并没有王维诗歌中那种“禅意”的浑然天成以及如入无人之境的语态天真。

王安石中年诗词

王安石中年诗词

王安石中年诗词摘要:一、王安石诗词创作背景二、王安石中年诗词的特点三、王安石中年诗词的艺术价值四、王安石中年诗词的影响正文:一、王安石诗词创作背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程。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王安石的诗词创作既有承袭前人的传统风格,也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猎,包括田园山水、咏史抒怀、咏物言志等,其中中年时期的诗词作品尤为丰富。

二、王安石中年诗词的特点1.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王安石中年诗词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

他以田园山水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以咏物言志为主题,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2.形式多样,技巧丰富王安石中年诗词在形式上多样,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在技巧上,他擅长运用象征、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词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深沉豪放,慷慨激昂王安石中年诗词在风格上深沉豪放,慷慨激昂。

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豪放不羁的气概,又有深沉内敛的思考。

这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真挚感人,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王安石中年诗词的艺术价值王安石中年诗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的诗词作品既有继承前人的传统风格,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情感表达上真挚感人,在艺术形式上多样丰富,使得他的诗词作品在我国古典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王安石中年诗词的影响王安石中年诗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词作品在形式、技巧、风格等方面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他的诗词作品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为后世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论王安石后期诗风转变的原因

论王安石后期诗风转变的原因

论王安石后期诗风转变的原因
答案:
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化。

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

”(《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延伸:
王安石前期的诗歌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其咏史诗继承了左思杜甫以来借咏史来抒发志向的传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了新颖的看法并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情。

后期王安石由重教化重议论转为重审美,诗风趋于含蓄深沉,此时最具代表作为写景抒情的绝句,后期诗风雅丽清绝。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原创版】目录一、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背景二、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三、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艺术特点四、王安石晚年诗歌的影响与价值正文一、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背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晚年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他辞官归隐之后。

这一时期,王安石经历了从政治巅峰到隐退山林的转变,诗歌成为他表达内心情感与抒发理想的重要载体。

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主题与风格1.主题: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主题主要包括抒发政治抱负、表达归隐山林之乐、描绘自然风光、抒发友情、感怀身世等。

这些主题反映了王安石在晚年生活中的心境变化,也体现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执着追求。

2.风格:王安石晚年诗歌的风格以平淡自然、含蓄深沉为主要特点。

他运用简练的笔触、优美的诗句描绘丰富的情感与景象,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同时,他的诗歌中常见哲理与议论,展现了他独特的思想深度。

三、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艺术特点1.构思独特:王安石晚年诗歌在构思上往往别出心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及自然景物中的美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意境优美:王安石晚年诗歌中的意境往往宁静、优美,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与人生的美好。

3.修辞丰富:王安石晚年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四、王安石晚年诗歌的影响与价值王安石晚年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成为宋代诗歌的一大高峰。

同时,王安石晚年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论王安石词的独创特色

论王安石词的独创特色

论王安石词的独创特色作者:赵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9期摘要:王安石词作虽少,却能以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以诗为词”,一扫五代旧习,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富有独创的价值,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安石词;以诗为词;独创价值作者简介:赵阳(1980-),男,陕西汉中人,四川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02王安石词作较少,今人唐圭璋《全宋词》收其词29首,《补辑》又增辑为31首。

一说“《全宋词》收王安石词作29首,其中有疑义的有5 首(《甘露歌》三首,《西江月·红梅》一首,《清平月》一首),这五首是否为王氏所作,还存在争议。

剩下的24首,大致可认定为王氏所作” ,此说可备参考。

王安石词数量较少,然亦为方家所重。

南宋王灼评曰:“王荆公长短句不多,合绳墨处,自雍容奇特。

”清人刘熙载赞扬他:“作品瘦削雅致,一洗五代旧习。

” 对王词“一扫五代旧习”的评价,恰恰是站在词史发展的高度,概括出其剪除前代文学旧制、开拓时代新风的重要意义。

一、王安石以前词坛的整体特色北宋开国至仁宗朝,词作基本上还是延续着晚唐五代“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欧阳炯《花间集序》)的遗习,词风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有新的变化,甚至还有所退步。

“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大家几无。

仁宗中后期,范仲淹等少数作家有过阃帅塞漠、抗击西夏的经历,偶有“悲壮沉雄”(陈廷焯《云韶集》语)之作,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但由于范氏政声大于文名,词作又少,并未形成气候;善用“影”字的张先虽被人视为“古今一大转移”,拓展了词题序和赠酬的实用功能,名篇如(《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但在词的内容和风格上仍是因循其旧。

其他名家如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等等,或身居公卿显位,或本为达门贵胄,人生轨迹和生活圈子都比较单狭,在不同程度上也都视词为娱情工具,虽亦有佳作,但对词体自身的艺术发展并无太多新变的贡献。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背景与特点1.晚年时期的背景与心境2.诗歌创作的风格与主题变化二、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艺术成就1.诗歌的表现手法2.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三、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价值与意义1.对个人思想的反映与总结2.对时代背景的记录与呈现正文一、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背景与特点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晚年诗歌是他在政治斗争、社会变革和个人遭遇中的心灵写照。

王安石晚年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他的政治生涯紧密相连,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忧郁色彩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王安石的晚年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风格与主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早年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而晚年的诗歌则更加内敛、深沉,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同时,他的诗歌主题也从关注国家大事、社会民生转向对个人心境的抒发,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二、王安石晚年诗歌的艺术成就王安石晚年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王安石的诗歌表现手法独特,他擅长运用细腻的描绘、深刻的抒情和丰富的想象,将个人心境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优美的诗意。

其次,王安石晚年诗歌的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简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韵律和谐,抒情性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王安石晚年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他的诗歌既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成为了研究北宋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三、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价值与意义王安石晚年诗歌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王安石晚年诗歌是对他个人思想的反映与总结。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他晚年的心境、思想和价值观,进一步认识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

其次,王安石晚年诗歌对时代背景的记录与呈现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诗歌描绘了北宋晚期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我们研究这一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

王安石晚年诗歌摘要:一、前言二、王安石的晚年诗歌创作背景三、晚年诗歌的主题与特点1.抒发人生感慨2.关注社会现实3.表达归隐愿望4.艺术风格独特四、晚年诗歌的成就与影响五、结语正文:一、前言王安石,字介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推行新法著称。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诗界元勋”。

本文将重点探讨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二、王安石的晚年诗歌创作背景王安石晚年诗歌创作时期,正值新法失败、政治失意之时。

他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开始过上闲适的退隐生活。

这一时期,他的心情较为沉重,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有着深刻的反思。

三、晚年诗歌的主题与特点1.抒发人生感慨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多表现他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

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惋惜之情。

2.关注社会现实虽然退隐江湖,但王安石对社会现实仍保持高度关注。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如《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展现了民间百姓的生活困苦。

3.表达归隐愿望在晚年诗歌中,王安石多次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的向往。

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4.艺术风格独特王安石晚年的诗歌,艺术风格独特,以豪放、奔放、直率见长。

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比喻,将抽象的意境具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晚年诗歌的成就与影响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无论在题材、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诗界元勋”。

五、结语王安石晚年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北宋诗歌的一朵奇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姓名
论文题目论王安石的晚期诗歌创作特色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7 年 5月 15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王安石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1)
(一)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及“王安石变法” (1)
(二)王安石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成就 (2)
二、王安石“清新”、“暗淡”兼而有之的晚期诗歌创作特色 (3)
(一)描写田园风光及宣传佛教理论的清新创作诗风 (4)
(二)借物抒怀表达怨恨心情的创作特色 (5)
参考文献: (8)
论王安石的晚期诗歌创作特色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职称:
摘要: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 诗歌创作较前期风格迥异。

题材上以描写湖光山色的景物诗为主, 也更多地注重对艺术的锤炼。

这些诗风格既意境空灵, 清雅脱俗又含蓄低沉,悲壮沉重。

从而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成就了为人称道的“荆公体”。

关键词:王安石晚年诗歌清新暗淡荆公体
Abstract:Wang dismissed from office later years to live after the previous period style poetry. Subject to the poem describes the main features of beauty, but also to focus more on the temper of the arts. Mood of these poems is dense style, elegant and refined subtle deep, heavy tragic. In order to reach the pinnacle of his poetry, prais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Jing Gong body."
Key Words:Wang anshi;Poetry in old age;Fresh;Dim;Jing Gong body
前言
对于王安石后期的诗歌创作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评价。

一种观点认为王安石罢相后主要创作诗风清新的田园写景诗。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其诗歌创作实为借物抒怀,内容突显壮志难酬的悲壮心情,诗风暗淡。

但我看来,这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本文将通过王安石前后两期诗歌创作特色的比较,突显出其后期诗歌创作的转变,反映了王安石的晚期诗歌创作特色是“清新”、“暗淡”兼而有之的诗歌创作特色。

一、王安石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