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培养他们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三、授课内容:1. 国际贸易概述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1.3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 国际贸易政策和制度2.1 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和作用2.2 国际贸易制度的组织和规则2.3 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 国际贸易的要素和形式3.1 国际贸易的要素: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3.2 国际贸易的形式: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跨国公司4. 贸易壁垒与自由化4.1 贸易壁垒的类型和作用4.2 自由贸易的概念和原则4.3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和机遇5.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5.1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点5.2 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3 跨国公司的战略与管理6. 国际贸易实务和案例分析6.1 国际贸易流程和业务6.2 国际贸易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6.3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和能力运用。
4.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讨论质量等。
六、参考教材:1. 《国际贸易原理》作者:张三2. 《国际贸易实务》作者:李四3.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作者:王五七、备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课程教学大纲应在课程开设之前向学生公布,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馈。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现代物流)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现代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包括:贸易术语,运输与保险知识,合同条款与作用,国际磋商与价格核算,进出口贸易种类,经销与代理知识,支付方法与索赔方法,贸易争端解决和仲裁等。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40学时,计2.5个学分。
(其中理论20学时,实操20学时)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依据,工作任务为线索来确定课程内容;以典型任务为载体,围绕任务的解决来设计教学活动,融“教、学、做”为一体,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要求,设计考试标准和方式。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原理及总体框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
通过学习,要求既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掌握一定的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技能。
具体包括:1.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2.掌握系统的、实用的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知识;3.能选择的合适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寻找潜在客户;4. 能够基于商品和潜在客户进行商务洽谈并订立完整的合同;5. 能够按照合同履行相应的进出口行为;6.能够在合同履行之后顺利的完成交单结汇过程;7.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示范,学生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教、学、做三位一体,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提高学生业务技能;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情境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充分利用基地各种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充分发挥其功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及业务要点(2)教材建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程》,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主编-何翔,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
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编写参考模板(试行稿)《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基础二、适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
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买卖合同条款的内容和拟定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外贸实践中涉及的各种证书、文件和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运用。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合同条款为中心,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合同的履行环节及一般的贸易做法。
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为主线,以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依据来设计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模拟、案例分析、实际业务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国际贸易合同主要条款解读等项目活动,使学生能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合同条款、合同商订、合同履行、结算方式和手册管理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国际国际贸易合同基本条款的工作能力,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国际贸易业务各个环节的内容,特别是有关贸易术语方面的知识、商品作价的原则、成本核算的方法、贸易谈判的技巧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在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技能;学会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既能结合我国实际、切实贯彻企业经营意图,又能符合WTO原则、按国际贸易惯例办事。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设计
国际贸易学基础教案设计第一部分,导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4.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二、教学内容。
1. 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2.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4.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 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原理。
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是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各国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利益交换的重要途径。
2. 国际贸易的原理,国际贸易的原理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互补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业生产其比较优势产品,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 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全球化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的重要力量。
2. 国际贸易的现状,当前,国际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
1.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 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对各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它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利合作。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学院:教研室: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课程代码:执笔人:审核人:年月日《国际贸易》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022111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适用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讲授先修课程:无后继课程:《外贸单证理论与实务》计划学时:32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培养高端外贸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以系统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的外贸业务能力,为后续课程《外贸单证理论与实务》打下外贸专业知识方面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商务英语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外贸业务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课程设计以外贸业务的开展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介绍国际贸易知识,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引导学生学习国际贸易,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外贸业务,使学生具备初步外贸业务能力,形成外贸业务素养。
分目标:四、课程内容第一单元1.基础性内容外贸公司的设立程序和组织架构,熟悉外贸产品的方法并了解产品信息的各种渠道,寻找供应商和客户的渠道和方法。
2.提高性内容建交函的内容和格式。
3.拓展性内容企业注册资本。
第二单元1.基础性内容《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各种贸易术语的内容和作用;出口价格构成及出口成本、费用、利润的基本核算方法;交易磋商的程序和方法、报价单的内容,发盘的内容和格式;还价核算的基本方法;还盘函和接受函的内容和格式。
2.提高性内容出口价格构成及出口成本、费用、利润的基本核算方法。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与目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与意义01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102 03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贸易术语、合同订立、运输与保险、货款结算等。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管理与防范。
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等。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贸易的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
010203040506课程内容与结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有绝对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发展,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可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相似国家之间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现象,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偏好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国贸)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性质与任务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熟悉基本的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和贸易术语,对学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2.课程设计课程能力层次的设计为(1)学生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2)具备独立分析和团队协作解决外贸业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3)能利用所学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外贸业务中存在的问题;(4)熟练操作外贸业务流程,具备从事外贸业务的一般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知识能力层次的设计为(1)具有从事外贸职业必需的基础知识;(2)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3)理解国际贸易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课程设计的目的为把专业基础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及职业态度培养有机融合起来,把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
3.课程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国际贸易操作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报价核算能力、交易磋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从事国际贸易类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职业岗位标准1.课程对应(或服务或面向)的岗位:外贸业务员、外销员。
2.岗位标准(或工作内容、职责),技术等级标准。
备3.课程能力标准分解按照职业岗位标准进行能力归类、整合,确定课程能力,建立课程能力分析图表。
参考表之一如下:注:课程能力由若干个核心能力模块组成(或称一级能力),每项核心能力可分解为若干个单项能力,每个单项能力具备若干项技能(应会)和知识(应知)。
从而构成整个课程的能力分析图表。
四、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对学生从事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任何具体的微观国际贸易业务,总是在一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中进行的,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宏观的国际贸易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磋商能力、报价能力、运输及保险的协调统筹能力等基本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信心,便于今后开展具体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维能力的锻炼。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英文名称: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一、课程任务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贸易实务。
结构上安排分为理论和实务两部分。
在理论部分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
在实务部分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具体做法,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介绍了国际贸易方式,阐述国际贸易交易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作用等;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了解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国际价格,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和发展、特点和机构设置。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概念、分类和作用第二节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的起源、发展、主张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的依据、影响;了解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及其理论基础;了解超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了解国际贸易理论新理论和政策。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及演变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基础第三节保护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第四节贸易政策与贸易理论的新发展第三章国际贸易措施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关税措施的种类、影响。
掌握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定义、种类、影响;了解出口鼓励措施;了解出口管制措施第一节关税措施第二节非关税措施第三节鼓励出口措施第四节出口管制措施第四章国际贸易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和合同条款的注意事项;掌握商品数量的计量方法;了解国际商品贸易中的包装条款第一节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品质及品质条款第二节国际商品贸易中的商品数量及数量条款第三节国际商品贸易中的包装条款第五章国际贸易术语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商品价格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和作用;熟悉和掌握主要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了解其它贸易术语;掌握国际贸易商品的价格的表示和换算。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是一门关于重要商业现象的重要课程,主要是学习特定标准倡议及用于企业组织跨国并购和交易的实践知识。
此外,该课还结合现实世界经济问题,讨论政府政策对其贸易有何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的特性和实践会引发的社会经济变化。
《国际贸易》的模块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商业实践:探究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以及国际商业活动的
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技巧。
2.管理经验:学习国际经济管理和贸易领域政策的使用,并了
解这些政策如何影响竞争力和交易方式。
3.研究领域:着眼于全球商业格局,分析各个地区的国际贸易,包括其结构、性质、内容和流程。
4.国际贸易法:讨论外国政府对外商的规定和要求,以及由此
可能导致的贸易交易中的法律问题和合同问题。
5.经济学:介绍全球贸易格局的理论基础,包括主要交易中心
及其和贸易政策的联系,以及影响全球经济结构的各国经济政策。
《国际贸易》最大的价值在于,学习者可以对运营全球贸易的
各个部分有更充分的理解,并熟悉市场模型,以改善跨国贸易的绩效。
并且,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跨国贸易的法律法规,使用各种贸易机制,从而提高贸易的效率和透明度。
同时,学习者还可以为组织参与国际市场活动改善政策,提升其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国际贸易》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国际贸易》课程标准编写人:魏建钢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1-1课程性质: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主要是讲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贸易的经济分析。
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模式、国际贸易利益,了解国际贸易的各种经济效应、国际贸易政策的演进和国际贸易的国际协调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国际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发展经济。
通过对外贸行业,特别是本地区中小外贸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及进出口跟单、外贸单证制作兼货代、报关报检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国际贸易》课程为会计专业构建以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链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小型涉外工贸企业进出口业务岗位为主的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的作用是:《国际贸易》是会计专业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每个中国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
本课程以国际经济学为基础,分析研究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国际贸易产生、发展和目前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国际贸易的相关因素和内外条件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有利于广大学生进一步学习涉外会计知识,同时也会该专业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国际贸易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编码〔〕承担单位〔外国语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9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员、跟单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岗位的报价、成本核算、跟单等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方面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商务礼仪,后续课程有商务单证实训,pocib创业课。
2.学习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通过授课、实训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分目标①、道德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及我国对外贸易各项方针政策,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②、知识目标具有从事国际贸易专业必需的贸易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国际贸易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
③、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具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一般认识能力;具有贸易谈判、价格及佣金的计算并根据合同缮制发票、箱单、汇票等相关单证具体操作能力,并能取得制单员、货运代理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④、素质目的具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所必需的贸易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涉及的如贸易的洽谈、合同、发票、箱单及汇票等相关单证的缮制;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国际贸易学》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的规律、机制和影响。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操作,具备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具体化1. 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规则和趋势;熟悉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如贸易保护、贸易摩擦、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备跨文化交流和谈判的能力,能够与不同国家的贸易伙伴建立合作关系;能够熟练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利益。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关注和敏感性,树立全球视野和开放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1. 国际贸易理论:介绍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基本理论,分析不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 国际贸易政策:阐述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政策类型,分析政策实施的影响和效果。
3. 国际贸易实践:介绍国际贸易规则(如WTO、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如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等)及应对策略。
4.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进行模拟贸易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学的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参观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网络教学: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和复习。
五、课程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分的30%。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
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制定和影响。
熟悉国际贸易的各种方式和流程。
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实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具备制定和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初步能力。
能够进行简单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
能够分析和预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
三、课程内容1、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2、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现代贸易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国际贸易政策贸易政策的类型(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关税措施(关税的种类、作用和影响)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鼓励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政策措施4、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5、国际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租赁贸易等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6、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职能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7、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8、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国际贸易术语(FOB、CIF、CFR 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结算(汇款、托收、信用证等)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政策,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标
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要求》确定的课程内容,注重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传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的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
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跨国公司、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
希望学生认识理解国际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趋势(包括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
3.参考学时:100学时
4.课程内容和要求
整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校国际商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理念,打破固有的教材体系,把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融合成各个模块,并通过案例教学等形式设置专业场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在介绍知识点时采用小组报告,小组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吸收掌握知识。
以模块为单元,每个模块都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学准备、知识模块结构图、案例导入、基础知识介绍、模块小结、商务案例分析和商务实训模拟等项目。
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主要的教学内容,即明确学什么;教学准备可以为教师选择教学手段提供借鉴;知识模块结构图可以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所学的知识;案例导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商务案例分析是引导学
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问题;通过商务实训模拟对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材料分析等方面的训练。
以课堂方式组织教学,教、学、练有机融合,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程内容:
5.教材编选
推荐教材: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肖文,应颖着高教版(第三版)参考书籍: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习题集》应颖着高教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