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1)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手工电弧焊实验目的了解手弧焊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手工电弧焊的基本操作及焊接规范参数调整的方法。

观察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及焊条直径对焊缝成型的影响。

实验内容焊条类型的选择及焊接规范的正确预置,各种焊接位置的操作及焊接规范对焊接成型的影响。

实验要求1、在5秒钟内完成引弧,并建立稳定电弧。

2、能够将一根完整的焊条不断弧烧完。

3、焊缝熔宽、堆高均匀,无气孔、夹渣。

4、测试分析焊接电流对焊缝成型的影响。

5、其它同学观看电弧形态实验装置1、电焊机1台2、焊板若干3、焊条(酸性)若干4、锤1把5、砂纸、钢丝刷1把6、钢板尺1只实验步骤1、按下图将电焊机接好:2、选定焊条类型及直径。

3、预调焊接电流值。

4、采用短路或划擦方法引燃电弧。

实验数据及处理1、选择几组成型最好的焊接数据记录下表中。

2、记录所选焊件的堆高、熔宽、气孔、夹渣等。

电弧电压电弧电流成型分析堆高熔宽电弧电压电弧电流成型分析堆高熔宽电弧电压电弧电流成型分析堆高熔宽实验报告要求1、按以上记录说明最佳规范的参数。

2、分析手工电弧焊设备及工作原理。

3、说明焊接电流的调整方法。

4、说明手工电弧焊常见缺陷的种类。

实验二:CO2气体保护焊接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气体保护焊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CO2焊接的基本操作及焊接规范参数的调整方法。

CO2电源与普通手工电弧焊电源的区别。

观察熔滴过度特点。

实验内容正确安装焊丝及焊接规范的正确预置,保护气体流量调节,短路过渡时可用全位置焊接及不同焊接电流对成型的影响。

实验要求1、能够使电弧稳定燃烧。

2、观察熔滴的过渡形态3、焊缝宽度、堆高均匀无气孔、夹渣。

实验装置1、电焊机1台2、焊板若干3、焊丝1盘4、砂纸铁刷1把5、CO2气1瓶6、钢板尺1把实验步骤1、按下图将电焊机接好。

2、预装已选定的焊丝。

33、预调焊接电压和焊接电流。

4、打开保护气减压阀。

实验数据及处理1、选择几组成型最好的焊件并将焊接数据记录下表中。

2、记录所选焊件的堆高、熔宽、气孔、夹渣等。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1)实验二齿轮范成原理 (2)实验三带传动实验 (3)实验四齿轮效率实验 (6)实验五减速器拆装 (9)实验报告一 (10)实验报告二 (11)实验报告三 (12)实验报告四 (14)实验报告五 (15)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一.实验目的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或模型的构造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 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机构的组成和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1. 机械实物及机械模型。

2. 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尺。

3. 三角板,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1. 原理机构运动的性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运动副的类型、数目、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画机构运动简图时,应以规定的符号代表运动副,并以一定的比例尺按实际尺寸定出运动副间的相对位置,用尽可能简单的线条表示机构中各构件。

这种用比例尺绘出的机构简单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若不按比例尺绘出,则称为机构示意图。

2. 测绘方法⑴缓慢驱动被测机构,仔细观察各构件的运动,分清各运动单元,从而确定机构构件的数目。

⑵根据相连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

⑶在草稿纸上绘出机构示意图。

用1,2,3…依次标注各构件,用A,B,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在原动件上标出表示运动方向的箭头。

⑷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并标注在草图上。

⑸选长度比例尺图示长度实际长度=μ (m/mm )。

在实验报告纸上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实验二 齿轮范成原理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观察齿廓曲线的形成。

2.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根切现象和齿顶变尖现象,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1. 齿轮范成仪,剪刀,绘图纸齿轮范成仪基本参数:25.0120mm 20**a ==︒==c h m ,,,α,被加工齿轮齿数z =10。

2. 同学自备:圆规,三角板,铅笔,橡皮,计算工具。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指导书(测径仪+万工显)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指导书(测径仪+万工显)

目 录实验 1 结构光法测量型钢表面尺寸实验 2 数控 YAG脉冲激光加工机实验因激光加工机及结构光仪器故障,实验 1 替换为:激光测径仪测量 实验(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名称统一写为:激光测径仪测量实验); 实验 2 替换为:影像法测量零件尺寸实验(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名 称统一写为:影像法测量零件尺寸实验)激光测径仪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激光测径仪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测径仪测量工件3、学习轴类零件测量及数据处理4、学会分析实验误差二、仪器说明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利用激光光源优良的焦点特性,使用快速飞点光扫描测量原理、实 现对直径、厚度等几何量的精密测量,其应用系统是实施非接触精密测量和控制的重要 技术手段。

非接触测量已有效应用于实验室计量检测、钢厂/线材厂以及通光(电)缆生产过程 中对外径、厚度、宽度等的测量与控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上 述生产领域中重要的测量监控手段。

激光测径仪测量原理:左右箱体内带有高速旋转的 HeNe 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激 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束通过一组透镜处理变成平行光,工件只要挡住光束,在接收器上就 有信号产生。

接收器上面装有光电接收器,投射到光电接收器上的光线在光束扫描工件 时被逐渐遮断。

因此,光电接收器逐渐输出一个方波脉冲,其宽度与工件直径成正比。

若 扫描速度为 v,扫描时间为 t,则被测工件的尺寸D 为:D=v·t由于扫描速度由系统参数确定,那么工件尺寸就是扫描时间t的函数,式中t可通过对 时钟脉冲计数器来准确求得。

通过光电传感器将此信号传到专用计算机处理器上,可读出所测量的直径值,圆度跳 动等参数。

测量原理示意图:图 1 测量过程示意图图 2 波形原理示意图图 3 轴类零件的测量图 4 其他应用范围本实验所用激光测径仪(LDM 50 测径仪)与 DDC6显示单元组合,可以对工件进行常 规的外直径测量(以下简称常规测量);也可以通过旋转工件,在多个方向采样直径值 和中心位置,通过统计,计算和显示工件在一个截面的平均直径和径向综合跳动、最大 和最小直径(以下简称统计测量)。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最新)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最新)
只在1#校正面加试重,开车,转速稳定后松开支撑锁紧柄。
①“左、静、右”钮置“左”,记录μA表值,若指针指过满度,置合适的衰减档,记录灯下刻度,得1测点振动量S11。
②“左、静、右”钮置“右”,重复①的操作,得2测点振动量S21。
1#面加试重完毕关闭闪光灯,锁紧支撑,停车取下试重。
7、2#校正面加试重,测量两支撑振动量S12,S22。
电测部分的解算电路,又称面的分解电路,它的作用是保证每次μA表的示值及闪光灯下定出的角度。每次只反映某一个校正面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并不包含另一个校正面不平衡量的影响。校正面的选择,即面的分离电路控制,由“左、静、右”旋钮切换。
另外,μA表的示值是“格数”,是不平衡的相对值。因为理论上可以证明软支撑动平衡机不平衡与支撑振动量之间成正比,且相位相反。因此,μA表的示值也是振动量的相对值,根据振动量的相对值(幅值)和闪光灯下的角度(相位),就可以确定出转子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确定转子平衡量大小和位置的方法有:试凑法,几何作图法和计算法。本实验用影响系数法进行转子动平衡,提倡用计算机程序化计算。
图1DS—30型动平衡机工作原理图
五、实验步骤
实验的主要过程是:测量试验转子支撑处的初始振动幅值及相位;对左、右校正面加试重,并分别测量支撑振动幅值及相位。
1、接通电测箱电源,指示灯亮,仪器预热20分钟。
东北电力大学自编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附实验报告表)
赵成军编写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
实验守则
1、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目的、要求、步骤以及有关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实验前必须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否则,不允许参加本次试验,不计成绩。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与汽车⼯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丁曙光、赵⼩勇⼆OO七年⼗⼀⽉实验⼀电阻应变⽚的灵敏的测定⼀、实验⽬的1、掌握电阻应变⽚灵敏系数的⼀种测定⽅法。

2、练习使⽤YJD-1静动态电阻应变仪。

⼆、实验原理1、电阻应变⽚的灵敏系数测定原理:当电阻应变⽚粘贴在试件上受应变ε时,其电阻产⽣的相对变化εK RR=? (1—1)⽐值K 即为应变⽚的灵敏系数。

只要应变量不过分⼤时,K 为常数。

当RR及ε值分别测得后,K 值即可算出。

等强度梁表⾯轴向应变ε,可从挠度计上百分表的读数算出:24lhf=ε(1—2)式中 f ——百分表读出的挠度计中点的挠度值。

h ——等强度梁厚度。

l ——挠度计跨度。

电阻应变⽚的相对电阻变化RR是根据电阻应变仪测出的指⽰应变仪ε和应变仪所设定的灵敏系数值K 仪(通常⽤K 仪=2.0)算得:仪仪ε?=?K RR∴应变⽚的灵敏系数 K=24hf/l K R R仪仪εε?=? (1—3)实验时可采⽤分级加载的⽅式,分别测量在不同应变值时应变⽚的相对电阻变化,以⽽验证它们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

2、YJD-1型静动态应变仪的使⽤⽅法:YJD-1型应变仪可⽤于静动态应变测量。

其主要技术参数为:静态时量程0~±16000µε,基本误差<2%,动态测量时量程①0~±2000µε,②0±400µε,⼯作频率0~200HZ ,采⽤应变⽚的灵敏系数在 1.95~2.60范围内连续可调。

配套使⽤的P20R-1预调平衡箱共20点,预调范围为±2000µε,重复误差±5µε。

静态应变测量时操作步骤:①将应变⽚出线与应变仪连接,半桥接法时(参见图2—1),将应变⽚R 1、R 2分别接到AB 和BC 接线柱,此时应变仪⾯板上A ’DC’三点⽤连接铜⽚接好,应变仪内AA ’和CC ’⼀对120Ω精密电阻构成另外半桥;全桥接法时,将A’D C ’三点连接铜⽚拆除,应变⽚R 1,R 2,R 3,R 4分别接到ABCD 接线柱上并拧紧。

【机械基础实验-项目一】LSC-II螺栓组及单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

【机械基础实验-项目一】LSC-II螺栓组及单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实验指导书

LSC-II螺栓组及单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台一、工程应用实例螺纹联接是机器中广泛采用的联接形式,常为可拆联接。

在机械设计中大量使用螺纹联接,例如流体传动中液压缸的法兰盘联接、汽车发动机中汽缸盖与缸体的联接等。

在日常生活中,螺栓组联接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空调的室外机的托架等等。

二、实验问题的提出在螺栓承受变动外载荷时,粗螺栓的疲劳寿命比细长螺栓的寿命短,这是为什么呢?另一方面,在机器设计中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螺栓的疲劳寿命,机械设计中介绍了三种措施:(1)提高被联接件的刚度;(2)减小螺栓的刚度;(3)提高螺栓联接的预紧力。

也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措施。

第(1)(2)种措施将导致螺栓联接残余预紧力的减小,这对有密封要求的联接是必须考虑的;第(3)种措施会导致螺栓静强度的减弱。

上述结论正确吗?我们通过本实验来观察、分析螺栓的联接特性。

螺栓联接常成组使用。

在外界转矩或倾翻力矩载荷作用下,每只螺栓上承受的载荷一样吗?各螺栓上承受载荷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三、实验目的现代各类机械工程中广泛应用螺栓组机构进行联接。

如何计算和测量螺栓受力情况及静、动态性能参数是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实验通过对一螺栓组及单个螺栓的受力分析,要求达到下述目的:(一)螺栓组试验(1)了解托架螺栓组受翻转力矩引起的载荷对各螺栓拉力的分布情况。

(2)根据拉力分布情况确定托架底板旋转轴线的位置。

(3)将实验结果与螺栓组受力分布的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

(二)单个螺栓静载试验了解受预紧轴向载荷螺栓联接中,零件相对刚度的变化对螺栓所受总拉力的影响。

(三)单个螺栓动载荷试验通过改变螺栓联接中零件的相对刚度,观察螺栓中动态应力幅值的变化。

2四、螺栓试验台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螺栓组试验台结构与工作原理螺栓组试验台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中1为托架,在实际使用中多为水平放置,为了避免由于自重产生力矩的影响,在本试验台上设计为垂直放置。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及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目录1、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1)2、实验二齿轮齿廓范成原理 (4)3、实验三轴系结构测绘与分析 (7)4、实验四减速器拆装 (8)实验报告 (10)实验须知1.开课后根据自己课程安排要及时选课,不要多选或者少选;2.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实验,应提前向实验室老师请假。

进行必要调换。

否则一律按自己选定的时间参加实验,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3.参加实验的同学在实验前要做好本次实验的预习;4.携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相关的用具;5.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遵守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爱护仪器设备;注意节约原材料;不要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6.各种实验设备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实验做完后要及时切断电源,将仪器设备工具等整理摆放好,发现丢失或损坏应立即报告;7.要遵守设备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8.要保持实验室内和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整齐美观。

工作台面要干净并要搞好室内卫生;9.在离开实验室前,应由指导教师在相关的实验数据的记录纸上签字,以求确认对设备仪器的完好和已完成了在实验室内应完成的工作;10.对实验结果要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认真填写实验报告;11.按要求及时交实验报告;12.由于结课后实验报告要由实验室统一保管,因此做过的实验报告若有丢失其成绩只能按不及格处理;13.考核按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没有实验成绩以及实验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不能参加正式考试(确有特殊原因者可申请补做或重做实验)。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学院2015年11月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能够熟练的掌握测绘实际机器和模型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技能;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3、加深对机构结构的了解。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1)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1)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开放型实验适用)邓禾根编机械设计教研部2010年3月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JY-10D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

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一)机构的组成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

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

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

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

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

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指导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时间年月指导教师第一章概论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继机械原理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之后,面向学生设置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以机械制图、数学、物理、理论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语言等先修课和金工实习为基础,在机械原理课程所探讨的常用机构的分析、综合基本理论方法指导下,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整部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学设计的训练,以期达到下述几项主要目的:1)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理论,进行机器工作原理设计,机构选型和机器总体设计的能力。

2)提高学生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面的熟练程度。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的能力。

4)让学生接触机械设计方面的感性知识,使他们对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步骤有初步的了解。

5)提高学生计算、绘图、使用技术资料和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锻炼他们独立工作,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培养具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包括: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机械的运动分析与设计;机械的动力分析与设计三个方面,所以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当注意到: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应包括三种基本机构(如连杆机械、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分析与综合;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应具有多个执行机构的运动配合关系,包括运动循环图的分析与设计;一定程度的深度和广度——应较全面而综合地应用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使学生在机械设计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方面受到初步实践性的训练。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1)图解法运用基本理论中的基本关系式,用图解的方法将其结果确定出来,并清晰地以线图的形式表现在图纸上,有直观、简单、可检查解析计算正确与否等特点,对于简单机构的分析与综合问题,其优点更为明显。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原理与零件教研室2010年3月目录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 (1)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4)实验三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9)实验四带传动性能分析实验 (15)实验五减速器装拆实验 (21)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机器械或机构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技能;2、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熟悉构件和运动副的代表符号、机构自由度的含义及自由度的计算;3、通过实验了解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结构的区别。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机器(牛头刨床、插齿机、内燃机等),机构模型;2、测量工具:钢尺、内外卡规、量角器;3、绘图工具: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擦、草稿纸(学生自备)。

三、实验原理任何机构都是由若干构件和运动副组合而成的。

从运动学的观点看,机构的运动仅与构件数目、运动副的数目和种类及它们的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来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结构,以此表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征,从而便于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凡没有按比例绘出的图称机构示意图,它只能定性的研究机构的某些运动特性(如自由度);凡按比例尺绘出的图称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机构运动简图可定量地分析机构的运动特性。

常用运动副的代表符号见表1-1所示。

四、方法与步骤1、使被测绘的机器或机构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运动的传递路线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的性质及接触情况,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3、适当选择最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面为投影面,选定原动件的位置,按构件的顺序,用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示意图。

然后用数字1,2,3……分别标出各构件,用字母A,B,C……分别标出各运动副。

4、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以此检查所绘机构运动简图草图是否正确。

机电专业《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电专业《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 (2)实验二机械零件拆装实验 (6)实验三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11)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20)实验一减速器拆装实验学时:2学时一、概述由于减速器在机械和建筑等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所以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减速器的用途、类型及结构等方面。

减速器是由封闭在箱体内的齿轮传动或蜗轮蜗杆等传动零件所组成的独立部件,常安装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以降低输入轴的转速并相应地增加输出轴的转矩。

其基本结构由箱体、轴系零件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学生通过减速器的拆装实验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各零部件结构布置、加工工艺、密封方式、安装方法等内容。

二、实验目的(1)速器的结构,各零件的名称、形状、用途及相互装配关系;(2)观察齿轮和轴承的轴向及周向固定方式和安装顺序;(3)了解减速器各附件的名称、结构、安置位置及作用;(4)掌握高、低速齿轮侧向间隙的测量方法及轴向间隙的调整和测量方法。

三、减速器的类型与布置方式(1)减速器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如图1-1a、b、c所示。

1-1 减速器的类型在圆柱齿轮减速器中,按齿轮传动级数可分为单级、两级和多级。

蜗轮蜗杆减速器又可分为蜗杆上置式和蜗杆下置式。

(2)两级或两级以上减速器的传动布置形式有展开式、分流式、同轴式三种形式,如图1-2a、b、c所示。

展开式用于载荷平稳的场合,分流式用于变载荷的场合,同轴式用于原动机与工作机同轴的特殊的工作场合。

图1-2 减速器传动布置形式四、减速器的箱体结构与附件减速器的箱体结构与附件如图1-3所示。

1.箱体结构减速器的箱体用来支撑和固定轴系零件,可分为箱盖与箱座两部分,剖分面通过齿轮轴线平面。

一般先将箱盖与箱座的剖分面加工平整,合上后用定位销定位将螺栓联接,对支承同一轴的轴承孔应一次镗出。

箱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除适当的壁厚外,还要在轴承座孔处设加强筋以增加支撑的刚度。

机械基础实验2

机械基础实验2

机械基础实验1指导书(机械原理部分)郑双阳王淑芬时祖光编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目录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一)--------------------1 实验名称: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二)--------------------5 实验名称: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创新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三)--------------------7 实验名称:动平衡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四)-------------------16 实验名称:齿轮综合实验实验四(1)渐开线齿轮参数测量实验--------------------------16 实验四(2)齿轮范成实验---------------------------------22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1(项目一)实验名称: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3、加强学生的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2、常见杆组(杆长在80-340mm);3、连接件;4、开口扳手和内六角扳手。

三、实验原理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 l-p 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2、机构的组成原理根据如上所述,可将机构的组成原理概述为: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

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给定的机构示意图,选择杆组(长度不限),测出单个杆的长度并记录;2、然后在实验台上拼接机构。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1)

机械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概述对已有机械的研究或设计新机械时,都需要运用能够表明机构运动情况的机构运动简图。

因为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由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中所有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其相对位置(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决定,而与构件的外形、断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其固联方式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这种能准确表达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械的运动特性完全相同,因而可以用机构运动简图对机械进行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

有时仅仅为了表达机械的运动结构特征,则图形不按精确的比例绘制,这种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有标准,该标准对运动副、构件的表示符号作了规定,表1-1摘录了一些常用符号,供参考。

实验目的1、训练将机械实物或模型抽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进一步掌握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提高对实际机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4、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为机构的分析与创新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设备及工具1、多种典型机械的实物或模型,如缝纫机、牛头刨、各种泵、冲床等。

2、钢皮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自备工具:铅笔、橡皮、小刀、三角板、报告纸、圆规。

实验步骤1、缓慢驱动被测机械或机构模型,观察机构的传动路线及各构件的运动情况,确定构件的数目。

2、仔细观察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性质和接触情况,从而确定运动副的类型与个数。

3、按照目测测量各构件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选择最能描述各构件相对关系的运动平面作为投影平面,把驱动构件放在适当的确定位置上,用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并用数字标注构件、大写英文字母标注运动副、箭头标注驱动构件。

表1-1 构件与运动副的表示方法4、仔细测量机构中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取长度比例尺l μ将示意图画成机构运动简图。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1(机电2010-6)PLC指导书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1(机电2010-6)PLC指导书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1(机电方向)P L C部分实验指导书(适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0年7月课题1 交通信号灯控制程序的设计实验目的1、熟悉PLC编程软件的使用。

2、掌握PLC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调试过程。

实验要求使用PLC编制一程序完成以下功能:按下启动按钮后灯1~3按以下顺序亮和灭每9秒为一个循环,循环3周后停止(各灯灭);若中途按下暂停按钮,则保持现有的状态不变,再按下起动按钮后继续循环;若中途按下停止按钮则各灯灭,再按下起动按钮后从头开始循环。

输入:启动按钮00000 停止按钮00001 暂停按钮00002输出:灯1~3 01001~01003注:不接输出,利用PLC的输出显示LED模拟灯1~3即可。

实验步骤1、按要求设计好电路原理图,并在小组中讨论通过后实施。

2、设计梯形图并利用CXP软件生成程序并下载到PLC中。

3、接好输入,调试程序。

4、改变循环节奏和总循环次数,调整程序(例如改为循环节奏2秒,循环4次)。

实验仪器和设备计算机、CXP软件、CPM1A、按钮、下载线。

实验报告1、整理出PLC控制程序梯形图(最好用两种方法)。

2、体会PLC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相比的优势。

思考:若改为脉冲控制,及每来一个脉冲,改变一次灯的状态(相当于1秒钟,用按钮作脉冲输入),程序应如何设计?课题2 气动搬运机械手在生产线中的应用实验目的1、熟悉生产线控制程序中步进信号的设定与处理。

2、掌握基于的PLC小型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调试过程。

实验内容所涉及课程或相关课程的知识面:该实验,涉及电器控制与PLC及液压与气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习过的CXP编程语言设计梯形图控制程序,利用液压与气动关于电磁阀与气缸的控制设计外围电路及气动原理图,利用机电传动控制中关于步进电机的知识设计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实验要求使用PLC编制一程序完成以下功能:有生产线需使用气动机械手将产品从输送带A搬运到输送带B,具体动作如下,输送带A将产品输送到夹取位;光电开关检测到产品信号;输送带A停;气动机械手在A 位伸出;下降;夹取工件;上升;缩回;回转到B位;下降;放松工件;气动机械手缩回;回转到A位;输送带B启动运行1秒;输送带A启动……循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__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普通车削加工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普通车削机床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车削刀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车削基本操作。

3、了解车削中的方案设计和加工流程规划方法。

二、设备及器材1、普通车床(图1)2、切削刀具(划刀、切刀、面铣刀等)3、工件材料(比T10A钢)4、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深度外径座等)图1 普通车床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车削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机床润滑油情况和机床各部分的润滑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工件,并通过使用外径和深度外径座测量工件的长度和直径。

(3)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车刀并确定车刀的安装方式。

2、粗齿车值的选定和粗车操作(1)根据工件直径和工件长度,选定合适的粗齿车值。

(2)选择合适的车刀,确定刀头在梁上的位置。

(3)刀头沿着工件的测定长度缓慢转动,观察工件状况以确定刀具进给量。

(4)向刀头施力,开始粗齿车削,注意加工过程中保证工件的转动平稳。

(5)使用外径千分尺或深度外径座进行测量,观察车削效果。

3、精齿车值的选定和精车操作(1)根据工件直径和工件长度,选定合适的精齿车值。

(2)选择合适的车刀,并确定刀头在梁上的位置。

(3)根据精齿车需要,调整车床的进给速度。

(4)向刀头施力,开始精齿车削。

(5)使用外径千分尺或深度外径座进行测量,观察车削效果。

4、车削完毕后的清理工作(1)清理机床上的铁屑,并将其装入适当的存储盒中。

(2)清洗车床、刀具、以及其他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储存在适当的地方。

四、注意事项1、使用车床时,部零应保持刚性,并使用适当的夹紧和固定装置。

2、保证车床和工件在车削过程中的稳定。

3、进行车削操作时,应使用个人防护具,如眼镜、安全鞋。

4、在进行车削前,应仔细检查车削刀具的安装是否正确,并保持刀具的尖端锋利,以确保车削质量。

5、车床功能的附加部件(如探棒、加工辅助电源、冷却系统等)应在车辆过程中根据需要使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1、用图片展示车床和车削操作的过程。

机械原理实验一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一指导书

前言实验是机械原理课程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为了搞好实验教学,对做实验的同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下是对实验的要求:一、预习实验在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或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实验用仪器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复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上实验1.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2.上课时要认真回答老师提问,要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

3.上课时遵守学生实验守则,精心操作,注意安全。

4.上课时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并经指导教师检查、签字。

5.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掉电源,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

6.经指导老师允许后方可离开。

四、撰写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要用学校统一的实验报告纸撰写。

2.实验报告由封皮及正文组成,要装订成册(装订线在左侧)。

(1)封皮由教务处统一负责印制。

(2)正文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原始数据、实验结果与分析等内容。

3.书写要工整。

4.对实验结果要进行误差分析。

希望同学们认真执行“规范”,并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爱护公物,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按照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此实验指导书。

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来综合评定。

这里需特别强调的是:完成全部实验方能取得参加期末课程考试的资格。

实验一:机构认识、测绘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利用各种给定的平面机构,根据提供的拼装方案进行搭接,获得一个完整的机械传动方案,加强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利用各种给定的平面机构,根据想象力进行机构搭接,获得新的组合机构或机械传动方案,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实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动手能力。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机械类)洪英刘文吉编________学院________专业____班姓名___________天津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基础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螺栓组联接实验 (1)实验二机械传动效率实验 (3)实验三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实验 (16)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 (21)实验一螺栓组联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实测受翻转力矩作用下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受力情况;2.深化课程学习中对螺栓组联接螺栓实际受力的认识;3.进一步熟悉电阻应变片应变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结构简述本实验采用II型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参见图1.1a),配有数显式静态电阻应变仪。

机座1与被联接件4用双排共10个螺栓2联接,连接面之间加有垫片8(橡胶或其它材料),6为杠杆加载系统,砝码7的重力通过杠杆系统1:75 增力后作用于被联接件上,从而使被联接件受到翻转力矩的作用。

每个螺栓上都贴有电阻应变片(参见图1.1b),用以测量螺栓的受力大小。

当10个螺栓把被联接件均匀预紧后,在翻转力矩作用下,被联接件有绕对称轴翻转的趋势,每个螺栓的受力将发生变化,通过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进行测量,便可测得螺栓组的载荷分布(每个螺栓的受力情况)。

a b1.机座2.螺栓3.测试梁4.被联接件5.测试齿6.杠杆系统7.砝码8.垫片图1.1 实验台结构示意图2.主要技术参数1)螺栓中段直径:d=6.5mm;2)螺栓材料的弹性模量:E=205Gpa;3)加载杠杆比:1:75;4)被联接件悬臂长:L=214m5)各相邻螺栓的垂直间距离=33mm图1.2 实验螺栓安装及贴片图图1.3 单片测量连线图三、实验步骤与要求1.仪器连线将每个螺栓上电阻应变片的联线接到电阻应变仪的接线箱上(采用半桥测量方法,参见图1.3)。

2.螺栓初预紧首先用手将螺栓组各螺栓左端螺帽I用手尽力拧紧,然后再用手将右端各螺帽II也尽力拧紧(初预紧前,应先抬起杠杆加载系统,不使加载系统的自重加到螺栓组连接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概述对已有机械的研究或设计新机械时,都需要运用能够表明机构运动情况的机构运动简图。

因为机构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是由原动件的运动规律、机构中所有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其相对位置(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决定,而与构件的外形、断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其固联方式和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

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比例定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这种能准确表达机构运动情况的简化图形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与原机械的运动特性完全相同,因而可以用机构运动简图对机械进行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

有时仅仅为了表达机械的运动结构特征,则图形不按精确的比例绘制,这种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

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已有标准,该标准对运动副、构件的表示符号作了规定,表1-1摘录了一些常用符号,供参考。

实验目的1、训练将机械实物或模型抽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

2、进一步掌握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3、提高对实际机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4、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为机构的分析与创新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设备及工具1、多种典型机械的实物或模型,如缝纫机、牛头刨、各种泵、冲床等。

2、钢皮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

3、自备工具:铅笔、橡皮、小刀、三角板、报告纸、圆规。

实验步骤1、缓慢驱动被测机械或机构模型,观察机构的传动路线及各构件的运动情况,确定构件的数目。

2、仔细观察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性质和接触情况,从而确定运动副的类型与个数。

3、按照目测测量各构件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的中心位置、移动副的中心线位置和高副接触点的位置),选择最能描述各构件相对关系的运动平面作为投影平面,把驱动构件放在适当的确定位置上,用规定的符号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并用数字标注构件、大写英文字母标注运动副、箭头标注驱动构件。

表1-1构件与运动副的表示方法构件双副 三副转动副 两构件为活动构件 有一个构件固定移动副两构件为活动构件有一个构件固定高副 齿轮高副凸轮高副4、仔细测量机构中与运动有关的尺寸,取长度比例尺l μ将示意图画成机构运动简图。

)()(毫米图中表示该构件的长度米的实际长度构件AB l AB AB l =μ5、计算机构的自由度,进行结构分析,并判别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的运动。

思考题1、机构运动简图应包括哪些内容?2、哪些是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3、以一实例说明零件与构件的差别。

4、概述构件、运动副、机构、机器的意义。

5、列举几个运动简图相同但实际应用不同的机器或机构实例,由此说明机构运动简图的作用。

完成实验报告实验2 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齿轮的加工方法很多,如切削法、铸造法、热轧法、电加工法等。

但就加工原理来看,切削法又可分为两大类,即仿形法和范成法。

所谓仿形法,是指用与齿槽形状相同的成形刀具或模具将轮坯齿槽的材料去掉,常用的方法是用圆盘铣刀或指状铣刀在普通铣床上进行加工。

所谓范成法,是指利用一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传动时,两轮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因而又称为包络法。

常用的有用滚齿机、插齿机、剃齿机等加工齿轮。

实验目的1、理解范成法切削齿轮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理解渐开线齿轮发生根切的原因和用变位修正来避免根切的道理,并验证最小变位系数。

3、加深对相互啮合的齿廓互为包络线的理解。

4、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区别。

实验原理用仿形法加工齿轮时一般都是不连续切削。

每加工完齿轮上的一个齿间后,要进行分度才能继续加工下一个齿间,由于分度中的误差和刀具形状误差,因此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较差,生产效率也低,而且加工同一模数和压力角的齿轮,因齿数不同时则刀具也要相应改变,因此刀具的通用性也差。

范成法是根据一对齿轮相互啮合时,其齿廓互为包络线的原理来加工齿轮的(即一对齿轮在啮合过程中它们的齿廓始终相切)。

加工时刀具和齿坯之间保持固定的速比,正如平常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传动一样,用范成法加工齿轮时,同一模数和压力角的刀具适用于不同齿数的齿轮,这样刀具的通用性就好,加工出来的齿轮精度较高,生产率也高。

本实验就是用齿轮范成仪通过作图的方法来作出齿条刀具在实际加工时刀刃在轮坯上的各个切削位置所形成的包络线,即用范成法加工齿轮的过程,从而加深对齿廓曲线的形成,变位修正和范成原理的理解。

实验设备与工具1、工具:(自备)铅笔、橡皮、三角尺、圆规等2、实验设备:齿轮范成仪,绘图纸,剪刀齿轮范成仪构造如图3-1所示。

图中模数为15mm的齿条刀具1通过螺母与滑板2固定在一起,而与滑板2上齿条相啮合的是齿轮4,滑板2和底座5有燕尾导槽相配合。

所示齿条1和滑板2可相对底座5沿燕尾导槽方向移动,圆盘6(表示机床工作台)套在小轴8上,可绕底座5的轴心线转动,轴心线同燕尾导槽方向互相垂直交叉,圆盘6上的图纸3(表示齿轮毛坯)由螺母6压紧,使之能与圆盘一起转动,图纸3的外径等于齿坯的外径。

当滑板2在底座5上沿燕尾导槽方向移动时,滑板齿条2带动圆盘6作相应转动,此时齿坯节圆沿滑板上的刀具节线作无滑动的滚动,好象被加工齿坯相对于齿条刀具的运动一样。

图3-1 齿轮范成仪结构1—齿条刀具 2—滑板齿条 3—齿轮坯 4—齿轮 5——底座6—圆盘 7—压紧螺母 8—小轴 9—螺母齿条在滑板上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当齿条中线与滑板上的基线n—n重合时,表示齿条刀具中线(分度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相切,此时得到的是标准齿轮。

当齿条的中线与滑板上基线n—n不重合时,表示刀具齿条的中线与被加工齿轮分度圆间的位置有移距,此时范成所得到的齿轮是变位齿轮。

实验方法和步骤1、范成标准齿轮齿廓(1)对照齿轮范成仪阅读实验教材,熟悉范成仪的构造和作用原理。

(2)按模数m=15mm,齿数z=10,压力角α=20°来计算齿轮的齿根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

然后在图纸上画好齿轮中心线,定出圆心,作出Φ=18mm的小圆及齿轮的齿根圆、基圆、分度圆、齿顶圆(二个)六个同心圆,再分别作出分度圆、基圆的切线,二切线之间夹角α=20゜是该齿轮的压力角,然后按齿顶圆直裁剪图纸,并按28mm直径在中间剪孔。

图3-2 范成齿轮齿坯(3)将图纸装在范成仪上,旋紧压紧螺母6,再校正齿条的位置,使其中线分度圆相切并固定之。

(4)观察齿条刀具上距中线一个模数的齿顶线,是否超过啮合极限点N(超过与否说明了什么?)(5)推动滑板时,对准底座上的刻线。

每次移动的距离约为5mm。

用铅笔在图纸上绘齿条刀具在齿坯上的相对位置图,也就是刀具在齿坏坯上的切去部分的吃刀线,如图示3-3所示,在图中可以看出被加工齿轮的齿廓曲线是齿条刀具在各个位置的包络曲线。

(6)观察范成仪得到的渐开线齿廓曲线,可发现齿廓的根部有部分渐开线齿廓被切去,由于该齿轮齿数少于是17而末经修正,显然发生了根切现象。

2、范成变位齿轮齿廓(1)仍按模数m=15mm、齿数z=10、压力角α=20°计算齿轮的齿根圆、基圆、分度圆、及齿顶圆,但须将齿顶圆外径增加12mm。

因为当压力角α=20゜,齿顶高系数1*ah的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x min=(17-z)/17,式中z为被加工齿轮的齿数,以z=10代入上式则得X=(17-10)/17≈0.411,变位后,顶圆直径d a=mz+2xm+2m≈192mm。

(2)将齿条刀具的中线向下移动6mm(xm=0.411*15≈6mm),在变位齿轮纸坯上重复上述范成步骤,由此画出齿廓线正好不发生根切现象。

思考题和实验报告1、思考题(1)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在下列参数的异同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基圆直径分度圆直径(2)有三个正常齿制且α=20°的标准齿轮,其模数和齿数分别为m1=2mm,z1=20;m2=2mm,z2=50;m3=5mm,z3=20,问这三个齿轮的齿形有何不同?可以用同一把成形铣刀加工吗?可以用同一把滚刀加工吗?(3)用齿形角α=20°,齿顶高系数ha=1的插齿刀(不考虑插刀的新旧程度,作为一标准齿轮考虑)是否可能加工出小于17齿且无根切的标准齿轮?(4)用齿轮范成仪所模仿的切齿轮过程能否用来说明滚齿机切齿轮的原理,有哪些不同的地方?(5)以本范成仪如何模拟加工,z=25的标准齿轮,此时齿根部分是否全部是渐开线?试用作图法求出该廓渐开线起始点的位置。

2、完成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所用的标准齿条刀具和被切标准、变位齿轮的基本参数,并进行几何计算。

(2)附录范成切齿的结果。

(3)思考题的讨论和建议。

实验3 机械零部件的认识实验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内容陈列室展示各种常用零部件的模型和实物,通过展示,增强学生对零部件的感性认识。

实验教师只作简单介绍,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增加对常用零部件的结构、类型、特点的理解,培养对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机械零部件陈列室展柜和各种零部件模型和实物。

四、实验原理(一)螺纹联接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

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1.螺纹的种类:常用的螺纹主要有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螺纹。

前三种主要用于联接,后三种主要用于传动。

除矩形螺纹外,都已标准化。

除管螺纹保留英制外,其余都采用米制螺纹。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常用的有普通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及紧定螺钉联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联接。

如专门用于将机座或机架固定在地基上的地脚螺栓联接,装在大型零部件的顶盖或机器外壳上便于起吊用的吊环螺钉联接及应用在设备中的T型槽螺栓联接等。

3.螺纹联接的防松: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防止螺旋副在受载时发生相对转动。

防松的方法,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及铆冲防松等。

摩擦防松简单、方便,但没有机械防松可靠。

对重要联接,特别是在机器内部的不易检查的联接,应采机械防松。

常见的摩擦防松方法有对顶螺母,弹簧垫圈及自锁螺母等;机械防松方法有开口销与六角开槽螺母、止动垫圈及串联钢丝等;铆冲防松主要是将螺母拧紧后把螺栓未端伸出部分铆死,或利用冲头在螺栓未端与螺母的旋合处打冲,利用冲点防松。

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1)受轴向变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一般是因疲劳而破坏。

为了提高疲劳强度,减小螺栓的刚度,可适当增加螺栓长度,或采用腰状杆螺栓与空心螺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