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困境与对策
智慧城市行业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行业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热点,有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然而,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智慧城市行业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要打造一个智慧城市,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支持各种系统和应用程序。
然而,在许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完善。
例如,在某些较落后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覆盖率不高,导致智能化应用无法实施。
此外,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兴技术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给生态系统集成带来很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同时应推动各相关产业参与其中,并加强协作与合作,共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在设计和规划阶段考虑到新技术的使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可以避免一些兼容性问题。
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各种应用,如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和环境监测等。
然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一直是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挑战。
泄漏个人隐私信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对智慧城市的可信度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城市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保护制度。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数据处理和使用行为,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此外,企业应加强内部数据管理和安全措施,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三、跨部门合作困难智慧城市涉及许多不同领域和部门之间的合作,如交通、能源、环境等。
然而,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各个领域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的问题。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运作的体系和利益考虑,往往难以实现高效整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和联合工作组。
同时,鼓励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通过协同合作来实现智慧城市系统的高效运行。
四、投资成本较高要建设一个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投资。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和运营维护等方面都需要巨额资金。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承担如此重大的投资压力。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化,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在智慧城市中,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存储和分析,包括个人的身份信息、行踪轨迹、消费习惯等。
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将给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一方面,智慧城市中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数据量巨大,且涉及多个部门和系统,数据的管理和保护难度较大。
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都可能导致数据的泄露和丢失。
另一方面,数据的使用和共享缺乏规范。
一些部门和企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和共享个人数据,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
为了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使用制度,明确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共享规则,加强对数据使用的监管和审计。
二、技术标准不统一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和系统,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然而,目前这些技术的标准尚未统一,导致不同系统之间难以兼容和互操作。
例如,不同的物联网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使得这些设备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通信和数据交换。
同样,不同的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和接口标准,给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带来困难。
技术标准不统一不仅增加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本和难度,也影响了智慧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协调,推动相关企业和机构共同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标准和经验,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国际接轨。
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何
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众多城市追求的目标。
苏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江南名城,也在积极投身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浪潮中。
那么,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究竟如何呢?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基础设施方面,苏州大力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速稳定的网络覆盖。
无论是城市中心还是偏远地区,人们都能够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这为各类智慧应用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交通领域,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让交通管理更加高效。
通过实时监测路况信息,交通信号灯能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从而减少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公交系统也实现了智能化,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准确了解公交车的到站时间,方便规划出行。
此外,智能停车系统的推广,让寻找停车位不再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效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
在城市管理方面,苏州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城市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比如,智能路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不仅节约了能源,还提高了照明效果。
智能垃圾桶能够实时监测垃圾量,当垃圾即将装满时,自动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清理,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
在公共服务领域,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也成果斐然。
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搭建,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种政务事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时间成本。
教育方面,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促进了教育公平。
医疗领域,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智慧医疗应用,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然而,苏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中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保护市民的隐私,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标准的统一和兼容性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的智慧应用系统可能由不同的厂商开发,技术标准不一致,导致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存在障碍,影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
生态型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生态型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税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生态指标恶化也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态;规划;问题;对策一、我国在规划生态型城市中遇到的问题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3方面的压力。
(一)、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不仅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而且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
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乱采滥挖,破坏植被。
人们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活动超过了大自然本身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
(二)、工业化压力。
我国工业化发动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同时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我国的建设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
(三)、市场压力。
市场经济本身会产生许多外部经济效应或外部负经济效应,环境污染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这种公共财产(如清洁水、良好的大气环境)为所有人都带来利益。
显然,若没有这种公共财产,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损。
公共财产或者公共财产受到破坏(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的特点决定了个人或市场都不会提供控制环境污染的费用和服务,只有政府才是公共财产的提供者。
市场经济的压力越大,政府对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就越大。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变我国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
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完善市政排水设施外,还要改变城市不透水路面的状况。
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使城市出现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的现象,这些问题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挑战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它的出现旨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改善交通安全以及提升出行服务质量。
一、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一)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城市道路中,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和路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从而优化交通流的分配。
例如,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传感器收集车辆信息,然后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算法会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最佳的信号灯切换时间,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和拥堵。
(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ETC 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无需停车缴费,系统会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并从绑定的账户中扣除费用。
这不仅减少了车辆排队等待的时间,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还减少了人工收费的成本和错误率。
(三)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包括公交车辆的实时定位、智能调度和电子站牌等。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电子站牌获取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和预计到达时间,方便规划出行。
同时,公交调度中心可以根据实时客流情况灵活调整车辆的发车频率和线路,提高公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通过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帮助驾驶员快速找到空闲停车位。
一些城市还推出了智能停车诱导系统,通过路边的显示屏或手机应用指引驾驶员前往附近的停车场。
此外,部分停车场实现了无人值守和自动缴费,提高了停车管理的效率。
(五)交通监控与执法系统道路上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和测速设备能够实时监测交通违法行为,如超速、闯红灯、违法变道等。
这些设备将违法信息自动传输到执法部门,提高了交通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对规范驾驶员的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智能交通系统作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交通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
然而,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智能交通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技术难题1、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不足智能交通系统依赖于大量的传感器来收集交通数据,如车辆流量、速度、位置等。
然而,目前的传感器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导致数据误差,影响系统的决策和控制。
2、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车联网等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但通信信号的不稳定、易受干扰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可能导致数据传输中断、信息泄露等风险,威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隐私。
(二)数据管理与共享问题1、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一致、准确性差异等问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清洗和整合工作,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2、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存在障碍,导致数据孤岛现象,无法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协同效应。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完善1、法律法规滞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如自动驾驶的法律责任界定、数据隐私保护等,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往往无法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存在法律空白和模糊地带。
2、政策支持不足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导致项目进展缓慢,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四)公众认知和接受度有限1、对新技术的不信任部分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技术、新应用存在疑虑和担忧,担心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2、缺乏使用培训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了解不足,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影响了系统的普及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1、信息孤岛问题在城市的各个部门和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这些信息往往处于孤立状态,形成了信息孤岛。
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标准不一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严重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2、资金投入巨大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系统维护等方面。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来说,资金短缺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收益往往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筹集的难度。
3、技术标准不统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的技术领域和应用场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目前,这些技术的标准尚未统一,不同的厂商和系统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给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同时,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也要求城市管理者不断跟进和调整,增加了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4、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智慧城市建设依赖于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却日益突出。
如何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成为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不仅会影响居民的个人权益,还可能对城市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5、人才短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城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但目前,这类人才相对短缺,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
此外,由于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方人员密切协作,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往往存在障碍,影响了项目的推进和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日新月异的变革,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能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还可以提高行车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能交通系统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智能交通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智能交通系统中存在的挑战1.数据采集问题智能交通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采集。
通过传感器获取数据、信息整合、加工处理以及传递到各个部分,为交通管理机构和车辆驾驶员提供即时可靠的信息,这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
但是,如何有效地获取数据和信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安全问题智能交通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是依靠网络传输的,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一旦网络系统被攻击,数据和信息就会被窃取或破坏,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城市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3.算法优化问题基于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预测交通状况和未来的需求,但是如何优化算法,让系统自主地适应变化而不至于过分追求准确性,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这需要精确的模型开发,正确的变量考虑和真实的验证数据。
二、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解决方案1.数据采集方案随着新一代的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获取和整合更多的数据和信息,包括交通流、车辆流量、天气状况、照明情况等等。
通过高精度的传感设备,系统可以获取更多全面的数据信息,从而更快地响应和解决交通状况。
2.网络安全方案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智能交通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密所有的传输数据,从而阻止黑客入侵;其次,定期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最后,加强访问控制,控制访问系统和资源的用户的身份和权限。
3.算法优化方案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算法优化,其核心是精确的模型开发。
模型需要匹配现实情况和实际的交通状况,同时也需要正确的变量考虑和真实的验证数据。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信息共享较难、建设成本较高、专业型人才较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关注。
(一)信息共享较难。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中指出:“(十)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统筹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建(构)筑物数据库等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建设。
建立促进信息共享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完善信息更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信息更新管理。
整合已建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新建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设施,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和业务信息资源的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
”经调查发现,现有信息平台仍主要为职能部门独立建设,功能较单一,较为分散。
建设标准较滞后,且不统一,难于实现部门间的互联共享,“信息孤岛”依然存在。
同时,信息平台设备存在“不同部门各建各的”等现象。
如,交通管理一套监控探头、城市管理一套监控探头。
(二)建设成本较高。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中指出:“(六)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
建立全面设防、一体运作、精确定位、有效管控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
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网格化的城乡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反应及时、恢复迅速、支援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
”一个路口四个方向的电子警察需投入资金20余万元,一处测速卡口需投入资金10万元,建设资金成本较高,且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本级相关资金,上级资金较少,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缓慢。
(三)专业型人才较少。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号)中重点提出“推动构建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支撑建立精细化社会管理体系,促进宜居化生活环境建设,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建设智能化基础设施。
”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力资源、采购、养老、物流、电商等类专业型人才要求提高,需求量增大。
智慧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智慧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智慧交通建设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然而,智慧交通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智慧交通建设已经涵盖了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安全等多个领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智慧交通建设效果不理想。
其次,数据资源共享不足。
智慧交通建设需要多个部门协作,但是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存在困难,导致数据信息不够全面,也限制了智慧交通的发展。
再次,标准制定不够统一。
智慧交通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制定一系列标准规范,但是现实中标准制定不够统一,导致各类标准不相容,给智慧交通建设带来了困难。
最后,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智慧交通建设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信息、网络通讯等,安全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否则可能会对公共安全产生威胁。
综上所述,智慧交通建设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智慧交通建设的目标。
- 1 -。
苏州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苏州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苏州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作为苏州市的文档创作者,我将在本文中对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苏州在智慧交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市政府通过引入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和智能交通设施,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智能交通信号灯、智能停车系统等设施的应用,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其次,苏州在智慧医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市政府加大了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动了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同时,智能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提升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另外,苏州在智慧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政府加大了对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投入,引入了智能环保设备和技术,提升了环境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
同时,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卫生状况,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贡献了力量。
此外,苏州在智慧教育、智慧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看,苏州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未来,苏州将继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各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智慧化的城市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苏州将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为其他城市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与挑战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与挑战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作为一种新的交通管理方式,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方案1.1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通过在道路上安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时获取交通流量、车速、车辆位置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中心服务器,并经过处理后提供给交通管理者和用户使用。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提供更准确的交通预测和优化策略。
1.2 交通信号控制传统的交通信号控制方式往往是固定的,无法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进行调整。
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车辆位置,智能地调整交通信号的配时,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与车辆之间的通信,实现车辆的优先通行和交通流量的动态调控,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
1.3 出行导航与路径规划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出行导航和路径规划服务。
通过分析交通数据和道路状况,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出行路线和交通信息,帮助用户避开拥堵路段,缩短出行时间。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出行偏好和历史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出行建议,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4 车辆管理与安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车载设备和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行驶速度、燃油消耗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车辆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车辆定位、防盗追踪、远程诊断等功能。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联动,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测和处罚,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二、智能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2.1 技术挑战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
智慧城市中的交通问题和解决方法
智慧城市中的交通问题和解决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的概念变得越来越熟悉。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行业效率,进而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交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围绕智慧城市中交通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智慧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1、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是个永恒的话题,拥堵更是城市交通中最大的“拦路虎”。
如今,城市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普及,而城市道路的容量却很难跟上,这就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加剧。
交通拥堵无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效率,降低着人们的幸福感。
2、交通事故风险交通事故是智慧城市交通安全方面最关键的问题,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会造成道路的封锁和交通堵塞,更可能给人们的生命带来风险。
对于交通事故的预测和防范,以及救援能力的提升,也是智慧城市交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3、公共交通地位不高要改善城市的拥堵情况,并不是简单地建更多的道路,而是让更多的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但是,在许多城市中,私人车辆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较低,使得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同时也浪费了城市交通资源。
二、解决方法1、交通智能化在智慧城市中,交通智能化被视作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
具体来说,通过智能交通信号控制、车辆通行管理、交通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术手段,将交通系统和城市信息管理系统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精细化、智能化、自适应的交通控制,从而缓解城市拥堵现象,提高公共交通系统使用率和出行效率。
2、共享出行共享出行是智慧城市交通优化的另一种手段,能够鼓励市民使用更多的公共交通工具,提高公共交通载客率,达到绿色出行的目的。
共享出行可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如共享单车、出租车、拼车等服务。
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市民的出行需求,优化线路和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中国交通运输正奋力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从技术发展现实和未来来看,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将大幅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成倍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有效降低车辆排放,甚至改变汽车生产消费模式,实现交通运输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愿景。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跨界交叉系统,当前全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呈现出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基础支撑加速发展、产业生态加速成熟等特点,但在建设升级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亟需引起关注。
一是设计欠精细化,资源未有效整合。
智能交通体系的建立涉及到工信、交通、公安、发改、科技、测绘等部门,电子警察系统、交通卡口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分别部署了大量检测设备,采集了大量交通数据,但是数据都不可相互共享应用,以部门为分割的资源壁垒对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存在制约,相关职能部门无法有效协同,形成合力,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在做数据共享方面的努力、低价值密度的海量数据,缺乏有效的筛选处理总结,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如城市路口车辆抓拍图片,中小城市每天会产生几百万张,大城市数千万张,但真正能被有效分析利用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二是项目施工缺少统筹规划,存在重复建设。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主体或建设途径一般有三个方面:市级交通管理部门、区级交通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的新改扩道路配套。
由于缺乏统筹和建设标准,普遍存在重复建设、轻设计的现象,设计缺少专业化和精细化。
如许多修建不久的马路、人行道,常常遭“开膛破肚”,有的甚至在一个地方出现多次反复“掘路”的现象,马路刚建好的就搞光缆、电力等管网的铺设,等铺设完马路又要整治维修。
三是部分前端应用还需进一步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近年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前端设备技术发展迅速,GPU、人工智能(AI)和边缘计算技术在前端也开始得到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非现场执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车号牌的精细化识别问题,对号牌部分遮挡和部分污损的情况,输出的结果为未识别。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目前世界各国范围内,充分依赖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已经逐渐成型,其中全球范围内真正建成的“智慧城市”已经超过200个。
其中我国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与优秀模式借鉴也不遗余力,在理论思考基础上也提出了明确的战略选择。
基于此,对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及对策引言在目前,全球各国各大城市都在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过程中形成了马斯洛模型,它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求,其中的概念认同颇为微妙。
因为智慧城市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城市概念,它还在匹配大数据时代要求基础上融入了各种技术手段,合理化支配城市的发展建设特征。
就目前来看,智慧城市在应用方面涉猎面较广,其中就包括了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金融贸易、公共卫生等等。
它们都归属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在合理化配置智慧城市建设资源基础上,也降低了城市化建设成本。
1智慧生态城市智慧生态城市即智慧型与生态型并重的城市,其是指在建设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智慧城市时,将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以及规划建设全过程中,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构建城市智慧型与生态型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整体、协同推进智慧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将城市建设成为集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为核心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宜居城市。
在人与自然、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之间冲突激烈之时,将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的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建设中,在推进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便利性与高效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建设对资源的消耗以及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侵占与干扰,为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城市底蕴。
2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规划建设未融入智慧生态理念智慧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平衡城市建设、人民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有序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建设的热门话题。
然而,虽然在构想中,智慧城市会给我们带来更高效、便捷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重要挑战。
以下是我对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讨论:1. 数据隐私和安全性担忧:智慧城市依赖大量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
如果这些数据未被妥善保护,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甚至被滥用。
因此,必须加强数据安全措施,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公民权益。
2. 数据孤岛和互操作性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领域和部门收集到了大量数据,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共享机制,导致这些数据变成了孤立存在的“数据孤岛”。
这影响了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妨碍了城市规划和资源调度的全面优化。
3. 数字鸿沟和用户参与不足: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数字技术,并要求公民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
但是,由于现有教育和培训体系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了数字鸿沟问题。
同时,在决策过程中,公民参与度不高也限制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展。
4. 市场壁垒和规范缺失:当前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存在着行业标准不统一、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这样会导致市场壁垒的产生,从而限制了创新公司和初创企业进入该领域,并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阻碍。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整改措施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并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1. 加强数据隐私保护:采用严格安全措施确保个人数据隐私得到完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数据处理和共享的边界,加强监管力度,倡导透明和责任化的数据使用原则。
2. 构建统一标准和共享机制:促进各部门间的数据互通和协作,制定并推广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标准,推动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并鼓励数据的开放共享。
3. 提倡数字技术普及和教育更新:加大投入培训力度,在学校和社区等场景普及数字技术知识,提高公民信息素养水平。
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智能交通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智能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安全问题1.1 交通事故风险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是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系统,它可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响应机制,就有可能使得智能交通系统面临更大的交通事故风险。
1.2 数据安全风险智能交通系统涉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诸如车辆信息、路况信息等基本数据,还包括诸如个人信息、行车轨迹等隐私数据。
如果这些数据泄露或被恶意利用,就会产生严重的数据安全风险。
1.3 隐私安全风险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恶意利用,就会对个人隐私造成极大的威胁。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的布放和使用也会产生隐私安全风险。
二、智能交通建设的安全解决方案2.1 加强交通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智能交通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应急响应机制,当交通事故发生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报警,通知交通管理人员或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2.2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数据的安全保护是智能交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智能交通系统需要通过设置安全管理措施,保护所有数据和信息不被恶意攻击和窃取。
例如,可以设置多层权限、加密技术、数据备份等措施。
2.3 加强隐私保护在智能交通建设中,必须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可以通过设置隐私保护政策、加强设备监管、限制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等措施来保护个人隐私权。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也需要加强其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权限管理、数据封装、数据加密等,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2.4 培养安全文化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不断发生,因此,通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人们的安全素养,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减少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
智慧城市建设短板与对策
智慧城市建设短板与对策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慧城市旨在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板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数据往往相互独立,难以实现共享和整合。
这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出现,使得城市管理者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的运行状况,难以做出科学的决策。
例如,交通部门的路况信息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土地利用信息无法有效对接,导致交通拥堵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技术应用与实际需求脱节部分智慧城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城市的实际需求和居民的使用体验。
一些智能化系统虽然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实用性不强,导致居民参与度不高。
例如,某些城市推出的智能公交查询系统,界面设计不友好,信息更新不及时,无法真正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
3、网络安全隐患突出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大量的城市数据被收集、存储和传输,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如果这些数据遭到泄露、篡改或恶意攻击,将给城市的运行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例如,个人的医疗、教育、金融等敏感信息一旦被窃取,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
4、资金和人才短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方面。
然而,许多城市面临着财政资金紧张的问题,无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城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5、法律法规不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和环节,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监管漏洞。
例如,对于数据的采集、使用和共享,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容易引发数据侵权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苏州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苏州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苏州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创新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苏州创新生态系统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一步优化苏州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状问题1. 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苏州的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主体主要集中在园区和城市中心地带,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创新资源相对匮乏。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资源浪费和创新效率低下。
2. 创新主体间合作机制不完善在苏州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信息共享不畅,合作项目也比较零散,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这导致了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低下。
3. 创新生态环境不完善苏州的创新生态环境还存在一些瓶颈,包括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苏州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1. 推动创新资源下沉到乡村苏州应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科技援助和合作项目,将创新资源下沉到乡村和偏远地区,引导农村和偏远地区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整个市域的创新能力。
2. 建立创新主体间长期合作机制苏州可以建立创新主体间长期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享研发成果。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
3. 完善创新生态环境苏州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苏州。
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创新型企业融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
三、总结苏州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主体间合作机制不完善和创新生态环境不完善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州可以推动创新资源下沉到乡村,建立创新主体间长期合作机制,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这些对策有助于优化苏州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调研报告:关于建设智慧大交通的对策建议
关于建设智慧大交通的对策建议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形象,体现着城市的管理水平。
XX市智慧交通比较成功,在道路宽度、设施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有的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了20%,甚至是30%,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在国内树立了较好形象。
但是,面对迅速增长的车辆和市民快捷、安全的交通需求,需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大交通数据平台,优化车流,整合停车位等资源,集成信息技术,提升交通效率。
智慧城市需要建设智慧大交通,课题组围绕智慧大交通进行探讨。
整合交警、公交、停车位等资源。
一、智慧大交通内涵及特征未来,建设智慧大交通是城市发展大趋势。
所谓智慧大交通是指依托城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借助GPS定位技术、互联网、运计算、物联网、智能手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车流、人流、物流等信息,精准分析、深度挖掘城市人流、物流的发展态势,优化车辆、道路、停车位等各种交通资源配置,统筹公交公司、交运集团、出租车公司、XX港、铁路局、机场、交警、停车场、物流公司,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交通服务,实现物流、人流快捷、安全、高效,智慧出行。
智慧大交通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多种服务对象。
大智慧交通服务对象包括乘客和货物,不再是狭义的公交乘客。
第二,多种交通工具集成。
大智慧交通包括飞机、列车、轮船、公交汽车、出租车、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覆盖陆海空、地上地下。
第三,交通资源整合。
大智慧交通将整合公交、铁路、公路、航空、航运、轨道等运输工具、车辆、道路、停车场库等多种交通资源。
第四,多个部门协调。
大智慧交通将统筹公安交警、公交公司、交运集团、出租车公司、物流公司、机场、XX港、火车站、地铁集团、华通、交通委等多个部门,齐心协力。
第五,多个信息系统互联。
智慧大交通将互联智慧交通、智能停车、交运信息系统、公交信息系统、滴滴、货车帮、淘宝、饿了吗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人流、经济、社会等信息共享。
二、智慧大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1、人、车、信号系统整合不够,孤岛效应仍然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困境与对策0 引言据苏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底,苏州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 263 万辆,汽车同比增长 17.8%;机动车驾驶人达到 248 万人,同比增长 13.9%,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人口和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导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频发[1-2]。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气象条件,还有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等因素。
为应对雾霾,苏州开展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研究是节能减排、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途径之一。
本文对苏州汽车保有量进行了调查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建议。
1 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1.1 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现状经调查统计可知,苏州市 2006~2012 年机动车保有量、2006~2013 年汽车保有量均呈大幅增长趋势,具体趋势如图 1 与图2 所示[1-2]。
1.2 苏州市汽车保有量预测基于苏州市 2006~2012 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统计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机动车保有量与年数的关系式为:y1=0.8375x2+7.5039x+146.37, R2=0.9963其中,y1表示苏州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x 表示年数;R2表示 y1与 x 之间的相关系数,其值为 0.9963,说明 y1与 x 之间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用此回归方程对机动车保有量进行预测,预测未来十年苏州市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结果如图 3 所示。
同理,基于苏州市 2006~2013 年苏州市汽车保有量的统计数据,经过回归分析,得到苏州市汽车保有量与年数的关系式为:y2=1.6198x2+7.3453x+47.239, R2=0.9997其中,y2表示苏州市全市汽车保有量;x 表示年数;R2表示 y2与 x 之间的相关系数,其值为 0.9997,说明 y2与 x 之间亦有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用此回归方程对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预测未来十年苏州市全市汽车保有量结果如图 3 所示。
由图 3 可知,如果按照现有趋势发展下去,在未来十年里,汽车与机动车的保有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且汽车保有量的增幅大于机动车保有量增幅;预计到 2020 年,苏州市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 333 万辆,比 2013 年增长 75%;机动车保有量达到近 350 万辆,较 2013 年相比增长 40%,最终两者趋近。
可见,机动车及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
2 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 出行者缺乏生态理念城市交通生态发展,要依靠出行者具有生态出行的价值理念[3-4]。
长期以来,交通工具的选择往往优先考虑享受等因素,而忽略对于生态价值的考虑。
城市交通机动化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小汽车的普及加快了能源消耗和颗粒物排放水平,进而引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并导致这种状态的恶性循环。
2.2 公交优先体系尚未形成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最适合生态交通发展要求的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等交通系统。
苏州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和车辆总量供应不足,造成各类交通不能顺畅衔接。
2.3 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城市路网结构和路网密度的不合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城市路网为了迎合了小汽车的加速发展,而忽略了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的利益。
而交通拥堵导致燃油消耗将比正常行驶状况下高出 10%左右,尾气排放数量巨大。
2.4 新能源发展有待提高交通能源的高消耗、低效率对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4]。
节能减排和生态经济己成为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我国节能技术应用和节能产品开发在交通运输领域都相对滞后、市场推广度不高。
2.5 智能交通等手段有待提高苏州目前交通智能化管理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还未能实现整体的实时智能调度,并且缺乏对决策的实时反馈。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仍然存在信息交换不畅、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造成虽有资源但难以利用或未能充分利用的尴尬局面。
2.6 专业化的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目前苏州市拥有大量的信息采集设备,这些设备为各相关部门采集了相当丰富的交通信息资源,但是,由于缺少一支具备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高级人才组成的专业队伍对信息进行挖掘和融合处理,导致大部分信息只能作为单一的数据,无法为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3 苏州建设生态型智能交通城市的对策建议3.1 坚持政策保障,打造生态的出行理念在科学决策支持方面,建议设立独立的权力机构。
建立城市交通定期调查、系统研究、公众发布的长效工作机制,减少体制机制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建议每年定期开展专项研究、编制年度城市生态交通建设与管理计划及滚动计划,创建生态交通的具体建设与管理措施。
重视公众参与、媒体正确宣传、合理引导。
3.2 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苏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公共管理论文 /sifazhidu/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ITS)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技术上解决好系统整合、信息交换、深加工和共享的问题,建立智能交通信息平台[5]。
为建设苏州智能交通城市,主要建议有:(1)紧密结合苏州实际,积极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2)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应用要分清层次,有所侧重;(3)优先开发交通拥挤预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4)优先开发适合苏州城市交通特点的信号控制系统和相应的现代化指挥系统、事故快速处理系统;(5)研究并实现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6)优先开发智能公共交通网络系统与换乘协同系统;(7)加强与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3.3 切实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与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识,在发展公共交通过程中,应优先解决下述问题:(1)城市间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配合与协调问题郊区铁路、地铁和其他轨道交通方式以及常规公共交通整合运营,是世界上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模式和成功经验,应从体制、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全面规划,切实保证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2)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问题交通拥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交通尾气排放。
应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并坚持综合网络规划、综合枢纽建设、综合运营管理和动静交通结合的原则。
(3)积极发展新交通系统和公共汽车专用道系统苏州应根据自身的规模、需求特点,确定适合城市的交通系统的构成。
在做好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方式时,注重其与传统的交通方式协同关系、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共同构成苏州综合交通系统。
(4)实现公交管理现代化问题积极按照打造“生态交通”的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实时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建设和完善苏州智能化公交网络。
在交通管理和路面政策方面给公共交通优先权,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4 加强停车规划与管理停车问题是调控城市机动车出行总量的重要杠杆[4-5]。
城市停车场过多会促进小汽车的使用;城市停车场过少会导致小汽车利用者非法停车的增加,侵蚀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
因此,应优先解决下述问题。
(1)规范停车秩序应加强相关研究,探讨城市停车泊位的最佳容量、停车场相关法规、政策对交通需求的调控效果,停车规划与管理对公共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的促进作用和整合规划等;完善和落实配建停车场法规,规划、整理和挖掘停车潜力,努力解决停车问题。
(2)研发智能停车系统应加强智能停车系统研发,包括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停车换乘系统、停车场(库)内部诱导、车辆位置查询和停车费手机支付系统等,构建一个文明、有序、便利、智能的静态交通环境。
(3)研究停车换乘问题应在物理设施规划和综合信息引导两个方面加强停车换乘问题的研究。
好的交通方式转换方案,提高了交通系统的效率。
应根据苏州城市特点,在城市周边建设若干大型停车换乘用停车设施,形成市中心以公共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交通格局。
3.5 完善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合理、功能明确的道路网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前提。
应从道路网的连通结构、功能结构以及不同功能道路的比例关系等方面入手,提高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完善城市道路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设施,做好路段、路口渠化。
3.6 深入持久地开展交通法规、交通道德教育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减少由于人为原因引发交通拥堵。
其次,要加强对于交通秩序的管理,严厉打击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对于违法违章行为要严肃处理,以提高行人、车辆的自觉守法意识,减少因违反交通法规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3.7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提高油品质量政府需要在政策上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低污染、低油耗车辆的研发,以减少交通尾气的排放,改善交通环境。
同时,应进行油品质量升级和严格管控,从油品上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
3.8 研发交通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应研究不同交通方式的能耗和尾气排放水平,得到符合生态目标的排放指标体系,构建交通宏观和微观排放模型,编制“生态交通地图”,开发交通节能减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生态环境良好的出行建议方案和交通环境信息发布[4-5]。
建议开发更低成本的机动车尾气检测装置和道路环境监测设备,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和道路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建立交通排放模型和空气扩散模型,对区域的交通排放进行推算,根据实时交通量和历史数据模型,计算出不同的区域和路段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根据乘客不同的起讫点,提供生态出行路径建议。
4 结论总之,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规范和诱导车辆行驶,这样既能减少道路拥堵,节省出行时间,又能减少尾气排放和污染。
参考文献:[1] 王爱兰. 低碳城市:天津发展潜力与实现路径[J]. 天津经济,2010(8):39-42.[2] 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年鉴 2013[EB/OL]. (2014-01-06)[2014-10-25].[3] 向爱兵,宿凤鸣. “十二五”我国发展低碳交通的基本途径[J]. 综合运输,2010(12):23-25.[4] 陆礼. 我国发展低碳交通的技术路线研究[J]. 综合运输,2012(6):28-32.[5] 杜宏川.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吉林交通科技,2009(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