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和一条鱼,它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青蛙要到陆 地上去旅行。游历一番后,青蛙回到池塘,并向鱼描述了它所看到的鸟: 有两条腿,一对翅膀,身上、翅膀上和尾巴上都长着非常漂亮的羽毛, 能在空中飞翔。鱼饶有趣味地听着青蛙的讲述,头脑中形成了如下图所 示的形象。青蛙作为“教师”准确地讲出了鸟的各种特征,鱼作为“学 生”虽认真听讲,但在头脑中形成的却是一种“鱼化”的鸟。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二、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三、建构主义的分类
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建构”这一术语是来自建筑行业的一 个类比。 知识的建构就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之下, 面临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新信息 时,会根据情境中的线索,调动头脑中 事先准备好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先前经 验,来解释这些新信息、解答这些新问 题,赋予它们意义。
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 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 和调节自己的经验结构 的过程。

问题1:建构主义从哪里来?

哲学:西方认识论:认识是如何获得的? 心理学:哪里来?
经验性学习
杜威:学习就 是经验的生长 与改造 都
经验论
洛克白板: 来自经验
先验认知论
康德调和: 直观+知性
唯理论
是 皮亚杰: 客 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 观 已含有建构思想 文化历建构主义 维果茨基 布朗
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一)内化理论:学习作为社会文化的内化过程 –内化 • 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内化过程中的两种知识: • 自下而上的知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交往和游戏 等活动中,学习者所形成的个体经验 • 自上而下的知识:以语言符号的形式出现,由概括 向具体经验领域发展的知识。
(二)活动理论(列昂节夫):学习是通过参与活动实现的
活动:内化的关键 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
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一)情境认知和分布式认知理论 情境性认知:布朗等
• 知识是情境化的,是活动、背景和文化 的产物
分布式认知
• 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 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介质之中。笔 算为什么比心算容易?
三、认知灵活性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冯Glasersfeld、维特罗克、斯皮罗 思想基础:皮亚杰 关注:个体如何建构某种认知方面或者情感方面的素质。 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 心理学领域
个人建构主义 皮亚杰 冯· Glasersfeld 维特洛克 斯皮罗
一、激进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
有一个小孩,坐在自家门前,看见一辆卖雪糕的车开过 来,突然想起春节时奶奶给的压岁钱,猛地冲进屋内 ……
有一个小孩,坐在自家门前,看见一辆“希望工程”捐 款车开过来,突然想起春节时奶奶给的压岁钱,猛地冲 进屋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 化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相关方法、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 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来完成。 所谓学习共同体,即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 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一起沟通、 合作、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冯· 格拉塞斯费尔德。
建构主义 心理学领域 个人建构主义 皮亚杰 冯Glasersfeld 维特洛克 斯皮罗
(一)基本原则
1. 知识是个体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而 不是通过个体的被动接受获取; 2. 个体的认知活动的作用是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以便使 其更好地与新知识发生作用,而不是机械地接受外界信息。
建构主义的两大阵营
建构主义
心理学领域
个人建构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皮亚杰 constructivism 冯 维果茨基 Glasersfeld 布朗 维特洛克 斯皮罗
社会学领域
毛泽东、库恩 女权主义者
社会建构论 constructionism 杰根:心理治疗
21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一、激进建构主义 二、生成学习理论

2、生成学习的过程:
(二)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知识经验
结构性知识经验:通过正规学习获得的科学概念、原理、 规则、策略等; ◆ 非结构性知识经验:通过非正规学习获得的日常概念、思 维方式、认知策略等

教学效果常常达不到教师预期效果
三、认知灵活性理论
代表人物:斯皮罗
建构主义 心理学领域
基本观点: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 的灵活迁移应用。 个人建构主义
关于教学: 只有在主体遇到“适应困难”时,有学习动机 反对僵死统一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的开发性和弹性 强调情境教学
(二)缺陷
1、认为每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的世界,否定社会交往在 知识建构中的作用。 2、 过于重视主观性,完全否定对人类几千年文明长期积 累的知识。 3、过重建构,否定传授
个人建构主义:强调个人自身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创造作用,认为学习 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如: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 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社会相互作用、文化在个人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过程,学习者通过参加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来 内化有关知识,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相互作用中建构的,社会文 化互动更加重要。
◆乔纳生等提出了知识获得的三阶段:
(三)随机通达教学

针对高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随机通达教学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要在不 同时间、不同情景下,结合不同的实例,带着不同目的, 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
随机通达教学课例
“颇有点迂”教学例
• 学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说柔石“颇有点迂”提 问:是说柔石先进还是落后?
维果茨基:学习 在一定文化历史 背景下发生
9
渐成论
莱布尼茨:天赋: 来自先天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
(一)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个体对现实的一 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 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18
(一)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
根据建构主义者的学术领域:哲学建构主义、社会学建 构主义和教育学建构主义;

根据建构主义所持建构主义的倾向:极端或强建构主义 与温和或微弱建构主义;

◆ 根据建构主义者对建构主体的分析单位:个体建构主义
(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间的建构主义 (儿童-儿童、儿童-成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在更大文化 背景下的公众知识的建构主义等。
(一)生成学习过程
1、生成学习的前提:

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及其认知结构
◇原来记忆中中的语义和抽象的过程(图式、规则、算法) ◇某种突出的特殊的表象或言语的记忆 ◇注意 ◇动机
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建构对输 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 从中得到推论。

皮亚杰 冯Glasersfeld 维特洛克 斯皮罗
(一)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划分为 结构良好 领域知识 • 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解决有明确的规则,基 本可以直接套用相关的法则或公式的知识。 (以概念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 ) • 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依靠某 些现成的规则,而是要将原有知识经验广泛 联系起来,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 验背景的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的知识。(以相 互联系为基础的知识 )
4、强调课程标准的弹性,但弹性过大,等于放羊。
5、允许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不同见解,反对任何统一的知 识标准,容易滋生学生浮躁、不踏实的认识态度。
二、生成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维特罗克
◆学习=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到什么: ◇不仅结构性知识,更有非结构性经验背景
建构主义
心理学领域
个人建构主义 皮亚杰 冯Glasersfeld 维特罗克 斯皮罗
1、虽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和意义 并不是独立于个体而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 验为基础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不同的人知识经验不 一样,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不同 的知识和观念。 2、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原有知识经验与社会环境互动的 加工过程,是积极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3、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 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 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 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以语言符号形式表征的知识虽以一定的外在形式存在,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会对这些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 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二)学习观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 学习不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保持和简
单应用,而是每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 构对外界信息的理解。 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自主进行的,不仅是主 动选择信息,而且是自主决定其意义 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需要对学习活动进行积极 的自我管理和反思。
• ◇概念的复杂性: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许
结构不良 领域的知 识
结构不良 领域有两 大特点
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的相互作用,而不只是涉及某一个 知识点;◇实例间的差异性:同类的不同实例中,所 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
(二)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结构良好领域 以概念、技能为基础 字面加工 初级知识的获得 结构不良领域 以相互联系、综合的知识为基础 深入灵活的加工 高级知识的获得
3、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 起,如同师傅带徒弟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学得的 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境。
(三)教学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 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教学四要素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被动接受者 教师:传道授业者 教材:传授的内容 媒体:教学的手段 主动建构者 帮助促进者 建构的对象 认知的工具
(二)菲利普的二阶分类法
社会(学)上的建构主义者,他们包括毛泽东、库恩、法国知 识社会学家拉托、后现代主义者等,他们主要关注公众知识是 如何建构起来的,重视社会—政治过程在公众知识建构中的重 要作用; 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者,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冯·格 拉塞斯费尔德、诺曼等,他们关心个体内在建构并存储着的知 识,以及个体建构活动的心理学机制。
• 教师:你们说呢?
• 学生甲:
• 学生乙: • 学生丙:
• 学生丁:
• 教师:中国有句古话:“无情未必真豪杰”,用在柔 石身上,大家以为如何?
第三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三、支架式教学 四、建构主义评析 四、建构主义评析
传统的:
教师
传授知识
学生
建构的: 学生
建构意义
知识
帮助
教师
(四)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及其对其知识建构的作 用。
学生对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即 使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问题,它们也往往会借助以往的经验,依 靠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形成对某种问题的解释。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他们可 以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对问题形成更 丰富的、多角度的理解。因此,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本身就是 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三、建构主义的分类

问题: 建构主义是一个统一的学习理论吗?

1990年开始系列讨论,结果:6种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radical constructivism)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社会文化认知的观点(socialcultural cognition) 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 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 控制论系统(cybernetic syst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